当前我国H5_H7亚型禽流感流行现状及防控建议_贾伟新
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情况汇报

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情况汇报1. 绪论H7N9禽流感是一种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和畜禽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控H7N9禽流感,我国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开展了一系列防控工作。
本文将对H7N9禽流感的防控工作情况进行汇报。
2. 疫情分析截至目前,我国已经连续四年发生H7N9禽流感疫情。
疫情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且呈现出局部爆发的特点。
根据疫情监测数据显示,禽类是H7N9禽流感的主要宿主,人与禽类之间存在明显的传播途径。
近年来,我国积极采取措施进行禽类养殖场的环境卫生管理,有效降低了疫情的爆发风险。
3. 防控措施3.1 加强疫情监测针对H7N9禽流感的疫情监测,我国建立了完善的监测网络。
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加强了对禽类养殖场和活禽市场的监测,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开展了野生鸟类的监测,加强对野生鸟类迁徙路径的跟踪,提前预警疫情风险。
3.2 做好疫苗研发和接种工作为了提高禽类的免疫力,我国积极开展了H7N9禽流感疫苗的研发工作。
目前已经研制出多种疫苗,并开始进行大规模接种。
各级农牧部门加强了对禽类疫苗接种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接种工作的覆盖率和有效性。
3.3 加强禽类养殖管理为了减少H7N9禽流感的传播风险,我国加强了禽类养殖的环境卫生管理。
禽类养殖场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消毒和清洗,保持场内的卫生。
农民也需要加强养殖管理知识的学习,提高对疫情的防范意识。
3.4 加强宣传教育为了提高公众对H7N9禽流感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我国加强了宣传教育工作。
各级卫生部门组织开展了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疫情的知识和预防的方法。
媒体也积极参与其中,加强对禽流感的报道,提高公众的警惕性。
4. 防控成效与展望通过多年的持续努力,我国H7N9禽流感的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禽流感疫情的爆发风险有所降低,对人类健康和禽类生产造成的影响也有所减轻。
然而,禽流感病毒的变异性仍存在,今后的防控工作任重而道远。
H7N9禽流感疫情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H7N9禽流感疫情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2023年,禽流感疫情仍然是全球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
尽管各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但禽流感病毒仍在不断变异,不时地出现疫情爆发,给人类健康和经济带来巨大影响。
本文将对H7N9禽流感疫情的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H7N9禽流感的疫情发展趋势禽流感疫情在过去几年中已经多次爆发,且情况日趋严重。
据统计,自2013年第一例H7N9禽流感病例发现以来,已经有超过2000名确诊病例和800多人死亡。
尽管随着全球防控意识的增强和技术手段的进步,禽流感疫情的总体趋势有所好转,但病毒的变异仍然是一个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在未来几年中,H7N9禽流感疫情的发展趋势可能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可能导致H7N9禽流感病毒的变异和传播路径的改变,从而增加疫情的爆发风险。
其次,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人口迁移的加剧情况也可能导致疫情的扩散和流行,进而影响世界卫生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应对策略为了应对H7N9禽流感疫情的威胁,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必须采取一系列应对策略,以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1.加强监测和预警机制:各国政府应加强监测和预警机制,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对疫情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禽流感病例,遏制病毒传播。
2.加强国际合作:禽流感疫情具有十分明显的跨境传播风险,国际间应加强卫生部门的合作和信息共享,提高疫情所在国家的应对能力,防止病毒跨境传播。
3.强化疫苗研发和应用:疫苗是禽流感疫情防控的关键措施,全球卫生组织应加强对疫苗的研发和应用,为公众提供高效疫苗,并切实推进疫苗的普及和应用。
4.提高公众卫生意识:公众卫生意识的提高是禽流感疫情防控的重要前提,政府和社区应加强对公众的卫生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防疫意识和能力。
5.加强兽医卫生管理:禽流感疫情的传播往往与家禽和野生动物的控制管理有关,政府和兽医部门应加强对养殖和动物保护等方面的管理和宣传,确保家禽和野生动物的健康和安全。
2023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方案

2023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方案H7N9禽流感是一种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最早于2013年在中国出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病毒不断发展变异,成为公众健康的一项重要挑战。
在2023年,我们可以制定一套综合的禽流感防控方案来应对这一威胁。
一、提高监测和报告能力1. 建立和加强禽流感监测网络,包括活禽市场、家禽养殖场、家庭农场等重点监测对象。
2. 提高动物疫情监测人员的培训水平,加强监测技术和能力。
3. 加强疫情报告体系,确保疫情信息的及时上报和共享。
4. 强化病毒分离和病毒源头溯源工作,以便及早发现变异株。
二、加强禽群管理和防控措施1. 提高家禽养殖管理水平,加强禽舍环境卫生、防疫设施和消毒措施。
2. 加强家禽养殖场和屠宰场的日常监管和检查,对发现禽流感病例的场所立即采取隔离和扑杀措施。
3. 合理调整饲养密度,降低疫情发生的概率。
4. 推广预防疫苗,帮助禽类建立免疫屏障。
5. 强化禽类进出口的检疫措施,严格防止病毒扩散。
三、加强监管和协同合作1. 加强政府的监管职责,确保禽流感防控政策的全面贯彻执行。
2. 建立公众教育和宣传机制,提高公众对禽流感的认知水平和防控意识。
3.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分享疫情信息和防控经验,同时加强边境的疫情防控措施。
四、加强医疗救治和医疗资源调配1. 提高医疗机构对禽流感的诊断水平,加强病例的监测和报告工作。
2. 加强卫生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确保医疗资源的及时调配和分配。
3. 提高医护人员对禽流感的防护意识和培训水平,确保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和安全。
五、加强科研和应急响应1. 继续加强禽流感病毒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推动病毒防控技术和疫苗的研发。
2. 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及时调动人力和物资,应对突发的禽流感疫情。
3. 强化社区的防护和监测措施,加强对疫情爆发点的封控和隔离措施。
六、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1. 加强对公众的禽流感防控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和行动能力。
防控H7N9禽流感情况汇报

防控H7N9禽流感情况汇报防控H7N9禽流感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根据卫生部门的最新数据统计,H7N9禽流感疫情近期呈现增长态势,为了及时控制疫情蔓延,我们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措施。
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病例分布情况: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六个省份报告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累计发现感染病例628例。
其中,浙江省502例,江苏省61例,福建省19例,广东省14例,上海市26例,安徽省6例。
同时,需要提醒的是,我们还发现了病毒在家禽养殖场传播的迹象,共有73家养殖场疑似被感染。
二、病例分析:根据前期的疫情分析,我们发现大多数病例都与禽类密切接触有关。
其中,一些病例爆发在集中养殖的禽类养殖场,另外一些则是由于家庭养殖或者市场购买的禽类直接接触导致感染。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H7N9禽流感在人际之间传播的现象。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有一定数量的病例无明显的禽类接触史,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对人际传播的研究力度。
三、防控措施:1.加强疫情监测:各地卫生部门和农业部门加强对人员、家禽及养殖场的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严格消毒规范:对禽类养殖场及市场进行彻底的消毒工作,确保环境清洁卫生,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3.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公众普及禽流感的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对疫情的认知水平和自我防护意识。
4.加强家禽交易管理:对禽类市场实行严格的登记制度,建立购买者和销售者的档案,确保禽类来源的可追溯性。
5.疫苗研发和预防接种:加强疫苗研发力度,积极推动禽类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同时,对高风险人群进行预防接种,减少感染的风险。
四、应对措施:1.加强疫情信息共享: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之间要及时通报疫情信息,做好信息共享,实现疫情的快速响应和资源的合理调配。
2.突发研究项目支持:鼓励科研院所和医学机构开展相关研究,提高对病毒传播机制和治疗手段的认识,为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3.加大物资保障力度:加强与相关生产企业的合作,确保紧急物资的生产和供应,做好疫情防控物资的储备和调配工作。
最新当前禽流感疫情防控存在问题和下步工作建议

最新当前禽流感疫情防控存在问题和下步
工作建议
疫情概况
近期,禽流感疫情在我国多地出现,且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
致死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根据官方数据,截至目前,全国共有40余个城市、省份发生了禽流感疫情,影响面广泛且形势严峻。
存在问题
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虽然开展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
在一些问题:
- 防控政策措施不够完善:在禽流感疫情当前形势下,政府和
专业部门应采取更多更有力的措施和政策来加强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
- 疫情监测不及时:有的地方更新和发布监测数据存在滞后性,不能快速反映禽流感疫情的变化情况。
- 禽类养殖环境监管不力:养殖场管理和监管不到位,禽类饲
养环境无法得到有效改善,加之禽类繁殖能力强、易在批量转移的
情况下扩散病毒。
- 公众认识不足:部分群众疫情防护意识淡漠,对疫情防控措施没有充分理解或没有配合的意识。
下步工作建议
- 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措施,加大力度加强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
如:建立全国应急技术服务保障体系和协作机制等。
- 加大疫情监测力度,时刻掌握疫情数据,加强信息公开,做到信息透明化,增强公众信心。
- 加强禽类养殖场环境监管,严格防护和检测机制,及时了解疫情,加强管控和执法。
- 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疫情防护意识,提高民众自我保护能力。
目前,禽流感疫情在我国仍处于高发的状态,全社会要高度关注,共同努力,加强综合防控措施,务必遏制疫情扩散,促进禽类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禽流感等病毒病的综合防控.doc

禽流感等病毒病的综合防控概述:禽流感等病毒病的危害禽流感等病毒病是养禽业最常见、危害最大的病毒性疾病,造成家禽高死淘率、产蛋下降、混合感染,经济损失巨大;家禽对流感等病毒病的感染日龄越来越提前,有的甚至提前到10日龄,商品肉鸡中后期发病而提前出栏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今年冬天在临床中发现禽流感与新城疫混合感染的现象也普遍发生,给养禽业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损失。
禽流感发病现状:1、目前,H9N2亚型禽流感的流行已经较为普遍,冬春季节发生频繁且危害严重,10月至来年5月份是高发期,但区域间流行严重程度有差异。
饲养密度大、养禽集中地区容易形成地方性流行。
商品肉鸡在18-25天是最危险时期,发病后期,鸡群有大肠杆菌继发,生产性能造成很大损失;处于高峰期产蛋鸡也容易感染。
在应用疫苗免疫压力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变异是持续存在的。
尤其2007以后,变异较以前更为明显。
2、国内毒株差异性分析:2007年后H9N2新毒株与旧毒株或疫苗株相比,在HI交叉试验中有1~2log2滴度的差异。
因为母源抗体与野毒株同源性差异可能造成商品代鸡雏较早日龄保护力不够,引发早期感染。
3、致病表现:(1)值得注意的致病现象:出壳至10天内雏鸡发生H9N2亚型禽流感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和肾脏的淤血、潮红、水肿,出现血管通透性增大的病理变化,造成雏鸡部分死亡。
(2)雏、幼鸡、育成鸡感染时,造成一过性呼吸道症状,有支气管栓塞形成,继发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使用多种药物控制效果不佳。
(3)产蛋鸡感染时,可造成产蛋下降5-20%,少发生死淘,有轻微的呼吸道病。
剖检主要见呼吸道有黏液分泌和支气管、喉头充血,卵泡充血、淤血。
输卵管和子宫内有粘性分泌物。
新城疫发病现状今年冬天新城疫的发生仍呈现大范围散发和地方性流行。
主要发生于15—30日龄商品肉雏鸡和产蛋开始至产蛋高峰期的种鸡和蛋鸡。
ND强毒株感染是导致ND发生和流行的主因。
致病性情况:雏鸡发病时会形成程度不等死亡,部分鸡有神经症状,剖检有典型的胃肠道出血现象。
简述H5和H7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流行特点及其监测与防控

简述H5和H7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流行特点及其监测与防控
柴素洁
【期刊名称】《浙江畜牧兽医》
【年(卷),期】2024(49)3
【摘要】1 禽流感简介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A型(或甲型)流感病毒(也称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动物传染病,被国际兽疫局定为甲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
A型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和若干动物物种,包括猪、马、狗、海洋哺乳动物和鸟类,根据其主要表面糖蛋白、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抗原性,将其分为18个HA和11个NA亚型。
野生水禽类体内流通着16种HA和
9种NA亚型,被认为是甲型流感病毒的自然库。
【总页数】2页(P47-47)
【作者】柴素洁
【作者单位】江山市养殖业发展服务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
【相关文献】
1.我国H5、H7亚型禽流感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
2.H7亚型禽流感病毒对家禽和人感染回顾及H7N9亚型流感防控建议
3.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流行特点及其防控
4.H5和H7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的防控策略
5.当前我国H5、H7亚型禽流感流行现状及防控建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H5N1禽流感疫情预防策略

2024年H5N1禽流感疫情预防策略202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H5N1禽流感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引起了一场空前的公共卫生危机。
作为幼儿相关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为广大幼儿和家长提供有效的预防策略,确保孩子们的健康安全。
一、疫情概况H5N1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流行于鸟类和家禽中。
该病毒对幼儿的威胁较大,严重者可能导致死亡。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24年全球共有超过100个国家报告了H5N1禽流感疫情,感染人数超过10万人,死亡人数达数千例。
二、疫情传播途径1.直接接触:与感染禽类或其分泌物、排泄物等直接接触,导致病毒传播。
2.间接接触: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如羽毛、粪便、水源等,传播病毒。
3.空气传播: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或飞沫传播,尤其是近距离接触感染者。
三、预防策略1.提高警惕:密切关注疫情动态,了解疫情发展情况和预防知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如家长群、幼儿园公告等,向家长和幼儿普及H5N1禽流感的基本知识、预防方法和防控措施。
3.做好个人防护:(1)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手消毒液。
(2)戴口罩:在禽流感疫情高发期,前往公共场所或接触禽类时,佩戴口罩。
(3)避免接触禽类:尽量避免接触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尤其是病死禽。
(4)健康饮食:食用禽类时要确保彻底煮熟,避免生食或半熟食。
4.加强环境卫生管理:(1)定期消毒:对幼儿园环境、玩具、家具等进行定期消毒。
(2)保持通风:确保幼儿园室内外环境通风良好。
(3)垃圾处理:分类收集垃圾,确保禽类垃圾与其他垃圾分开处理。
5.健康监测:(1)密切关注幼儿健康状况:发现幼儿出现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等,要及时就医。
(2)定期体检:鼓励家长定期带幼儿进行体检,确保身体健康。
(3)疫情报告:发现疑似病例,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宿主 死亡数/发病数 蛋鸡 18 497/29 760 蛋鸡 5 000/8 500 蛋鸡 5 770/7 500 蛋鸡 6 000/10 000 蛋鸡 22 000/不详 蛋鸡 35 526/59 556 蛋鸡 2 056/3 850 蛋鸡 19 500/20 150
病毒亚型 H7N9[3] H7N9[4] H7N9[5] H7N9[6] H7N9[7] H7N9[8] H7N9[9] H7N9[10]
2017 年第 39 卷第 16 期
doi:10.16372/j.issn.1004-6364.2017.16.001
专家论坛
China Poultry Vol.39,No.16.2017
当前我国 H5、H7 亚型禽流感 流行现状及防控建议
贾伟新,廖 明*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人兽共患病防控制剂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1.2 H5 亚型禽流感的流行特点 2017 年我国 H5 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
趋势平稳,未出现大范围暴发的情况,但局部地区 仍有散在疫情发生。截至 2017 年 8 月 1 日,2017 年 我国公开报道了 4 起 H5 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
-2-
2017 年第 39 卷第 16 期
专家论坛
China Poultry Vol.39,No.16.2017
情,分别为 H5N8、H5N6 和 H5N1 亚型禽流感病毒 引起的疫情(见表 3)。
表 3 2017 年我国公布的 H5 亚型禽流感疫情
发布日期 地点 2017.1.11 湖南省益阳市 2017.1.18 湖北省武汉市 2017.3.14 湖北省黄石市 2017.8.1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1.1.1 活禽交易市场的重要性 从相关实验室的监测结果来看,活禽交易市
场(主要是农贸市场)在家禽生产和贸易链中仍是 H7N9 亚型流感病毒污染率最高的环节,而运输、 市场屠宰和销售等行为都有助于该病毒的传播。 2016 年本实验室对华南地区活禽市场中 H7N9 亚 型流感病毒的流行病学监测结果显示,样本的核 酸阳性率约为 2%,病毒分离率约为 0.5%。但自
农业部人畜共患病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兽用疫苗创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40)
摘 要:当前我国 H5、H7 亚型禽流感同时流行且流行毒株复杂多样,给我国养禽业的疫病
防控和健康发展带来极大挑战。为有效防控禽流感,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完善防疫政策、加强防
疫技术及产品的储备,养禽企业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严格执行生物安全防疫措施,落实好
从临床发病特点看,当前我国家禽中呈现高 致病性 H7N9 和低致病性 H7N9 亚型流感病毒同 时流行的特点。高致病性 H7N9 亚型流感呈现传 播范围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主要发生于 鸡,各个日龄均可发病,死亡率约 20%~100%,部 分养殖户死亡率可达 100%;不同毒株传播速度有 差异,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病鸡表现为 发热、拉白色或黄绿色粪便、鸡冠发绀、眼结膜炎、 脚鳞出血,剖检可见腺胃肌胃交界处出血、脾脏肿 大。低致病性 H7N9 亚型流感常见于蛋鸡场和肉 鸡场,可使产蛋下降 20%以上,表现为呼吸道症状 和消化道症状。 1.1.4 分子流行病学特点
工作,E-mail:jiaweixin@ *通讯作者:廖明(1968-),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兽共患病和畜禽重大传染病的研究,E-mail:
mliao@
-1-
2017 年第 39 卷第 16 期
专家论坛
China Poultry Vol.39,No.16.2017
宿主 大雁 黑天鹅 鸭 蛋鸡
死亡数/发病数 1 054/不详 99/不详 86/134 15 000/35 000
病毒亚型 H5N6[12] H5N8[13] H5N6[14] H5N1[15]
2017 年我国 H5 亚型禽流感病毒仍表现出变 异频繁、NA 亚型多样、基因型复杂、抗原性差异明 显等特点,但毒株的变异情况显得较温和。 1.2.1 血清亚型特点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高致病性 H7N9 亚型流感病毒与低致病性 H7N9 亚型流感病毒相 比,在 HA 蛋白序列裂解位点处发生了插入性突 变(主要呈现 PKGKRTAR/G 和 PKRKRTAR/G 两 种类型)。从 HA 基因的遗传进化关系分析结果来 看,流行毒株主要分为长三角进化分支和珠三角 进化分支,并呈现多样化特点,在同一个流行区 域,既有本地进化产生的毒株,也有外来毒株进入 后在当地形成的新流行毒株。对病毒的关键蛋白 位点分析结果表明,禽源的高致病性毒株 HA 蛋 白受体结合位点第 226 位为谷氨酰胺(Q),暂不具 备感染哺乳动物的分子特征,其神经氨酸酶(NA) 蛋白仍具有对 NA 抑制剂类药物敏感的分子特 征,但部分毒株对烷胺类抗病毒药物已具有明显 耐药性。 1.1.5 致病性特点
从血清亚型特点看,当前 H5N1、H5N2、H5N6 和 H5N8 等多个血清亚型的毒株同时在禽群中出 现,其中 H5N6 亚型为优势亚型。 1.2.2 基因型特点
从基因型特点看,2017 年仍以 clade 2.3.4.4 基 因型毒株的污染面最广,尤其以 clade 2.3.4.4d(部 分研究者将其命名为 clade 2.3.4.4c)分支病毒完 全占据主导地位;而 clade 2.3.2.1 基因型毒株的分 布区域大幅减少,毒株以 clade 2.3.2.1e 为主。 1.2.3 抗原性特点
2017 年 2 月 19 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 信息称从人感染病例中发现 H7N9 病毒变异株[1], 变异株血凝素(HA)裂解位点处发生插入性突变, 呈现强毒株的分子特征,这是我国官方首次公布 发现高致病性 H7N9 亚型流感病毒。而在 2017 年 1 月,农业部门在活禽交易市场也发现了具有高 致病性分子特征的 H7N9 亚型流感病毒[2],随后全 国各地有零星疫情发生。截至 2017 年 8 月 1 日, 我国已公布的 8 起 H7N9 亚型流感疫情,均发生于 蛋鸡(见表 1)。
表 1 2017 年我国公布的 H7N9 疫情
发布日期 地点 2017.3.24 湖南省永州市 2017.5.5 河北省邢台市 2017.5.12 河南省平顶山市 2017.5.24 天津市武清区 2017.6.1 陕西省榆林市 2017.6.8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2017.6.12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2017.6.16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
本实验室的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部分高致病 性 H7N9 亚型流感病毒对鸡表现超强毒力,静脉接 种指数(IVPI)可达 3,试验鸡在 24 h 内可 100%死 亡,具有典型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特征。如果采 取点眼滴鼻途径进行攻 d 内也会 100%死亡,发病 鸡的病理表现以全身多器官出血和坏死为主。但 试验结果显示该病毒对鸭暂无致病性。 1.1.6 公共卫生影响
从抗原性特点看,现有疫苗的抗原性与绝大 部分流行毒株的抗原性一致,保护作用良好。其 中,Re-8 疫苗株对 clade 2.3.4.4 分离株的保护作 用比较确实,但对 clade 2.3.4.4 变异株保护作用不 佳。clade 2.3.4.4 变异株自 2016 年起已在湖南、广 东、福建等多个省市出现,表现出与 clade 2.3.4.4 经 典 毒 株 显 著 的 抗 原 差 异 性 。 rD8 疫 苗 株 对 clade 2.3.4.4 分 离 株(包 括 变 异 株)保 护 作 用 良 好。另外,Re-6 对 clade 2.3.2.1e 流行毒株的保护 效果下降,为此农业部已公告使用 Re-10 疫苗株 替代了 Re-6 株[16],而 D7 疫苗株对 clade 2.3.2.1e 流行毒株仍有一定免疫保护作用。这些情况表 明,相同血清亚型和基因型的毒株,其抗原性之间 仍会存在差异。今后需对抗原性与疫苗株差异明 显的 clade 2.3.4.4 变异株和 clade 2.3.2.1 变异株高 度关注,并做好新疫苗的研发和储备工作。 2 防控建议 2.1 政府及科研部门
2017 年 1 月以来,活禽市场环境病毒污染水平显 著上升,尤其在华东、华南及其周边地区。 1.1.2 感染家禽品种
从分离病毒的家禽品种看,鸡是主要宿主,其 次为鸽、鹌鹑等家禽,部分水禽(鸭)也可分离到病 毒,但未见发病。目前可见临床发病的家禽主要 是蛋鸡、黄羽肉鸡及种鸡。 1.1.3 临床发病特点
与其他亚型禽流感病毒不同,H7N9 亚型流 感病毒的公共卫生影响显著。根据国家卫生计生 委应急办公室网站“最新信息” 定 [11] 期公布的我 国 内 地 H7N9 疫 情 数 据 统 计(见 表 2),2017 年 2 月 6 日至 8 月 3 日,全国共报告 H7N9 亚型流感 病例 403 例,死亡 67 人。发病数较多的省份依次 为江苏、浙江、湖南、广东、安徽。监测数据还显 示,环境污染与人感染病例发生的时空维度高度 一致,即污染水平升高,人感染风险也随之增加。
发病数 69 35 22 26 22 18 17 14 15 28 18 24 23 17 9 9 12 5 10 6 1 1 1 0 1
403
死亡数 8 7 4 3 3 2 3 1 2 8 3 9 7 2 0 1 0 1 2 0 1 0 0 0 0 67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卫生计生委应急办公室网站。
收稿日期:2017-07-26;修回日期:2017-08-03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500800);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41-G16);
国家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项目(农医发[2017]7 号) 作者简介:贾伟新(1979-),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家禽重要疫病流行病学研究及诊断新技术开发
禽流感疫苗免疫工作。
关键词:H5 亚型禽流感;H7N9;流行;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5.3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