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第十二章 第3节 机械效率(第一课时)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第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第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教案

第3节机械效率第 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知识与技术1.知道实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含义,知道三者之间的关系。

2.知道机械效率的观点,能联合详细实例认识什么是实用功、额外功、总功,会计算机械效率。

过程与方法经历研究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研究活动加强与其余同学合作的意识,培育学生谨慎的科学态度。

2.在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领会成功的愉悦,激发研究科学的求知欲。

3.关注生产、生活中的各样机械的机械效率,拥实用机械效率来评论机械的意识。

教课要点1.理解机械效率。

2.研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教课难点理解机械效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形引入小明家近来买了一套新房,家在三楼。

想把卫生间、厨房装饰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

请同学们依据需要,选择机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好?如下图的三种方法可供参照:第 1 种是人直接提着沙子上楼;第2种是把沙子放进桶里,人经过动滑轮把沙子拉上楼;第 3 种是把沙子放进质量较小的袋子里,人经过动滑轮把沙子拉上楼。

请学生发布自己的看法,提出各样方案。

并对各个方案进行议论,比较优弊端。

二、新课教课研究点一:实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结适用动滑轮提高沙子,请同学们观看提沙子过程的视频。

思虑:(1)在把沙子从一楼运上三楼的过程中,每种方法中各对哪些物体做了功?(2)不论他采纳哪一种方法都一定做的功是他对什么做的功?(3)在几种不一样的方法中他不肯做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分别是什么?板书:一般来说,一定要做的功为实用功,战胜机械自己零件的重力和摩擦力不得不做的功为额外功,实用功和额外功之和为总功。

指出:前方实验中,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总功最少。

研究点二:机械效率工作中,我们老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实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率越大越好。

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实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率。

实用功机械效率=总功×100%W实用计算公式:η =W总×100%注意:关于实质机械,因为老是有额外功存在,必定有η <1。

八年级物理下册 12.3机械效率(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 12.3机械效率(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第3节机械效率第1课时机械效率讲述机械效率的概念,分析机械效率小于1的原因,让学生在实际中体验机械在不同情况下的机械效率不同,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很多,通过实际探究掌握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并结合功的计算,掌握有用功、总功及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本节是在学习了功的计算及功的原理的基础上学习机械效率,必须掌握简单机械的知识,以及掌握功的计算的方法和初步了解功的原理等知识.本节是本章的难点,学生必须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通过学习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知道实际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本节知识点较多,由于学生知识掌握得不太牢固,因此教学要循序渐进,在复习功的计算、滑轮的省力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机械效率的学习.学生学习的难点是对有用功、总功及额外功的理解.知识与技能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过程与方法1.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以及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2.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2.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性能的意识,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培养学生节约能源的意识和环保意识.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严谨某某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重点:理解机械效率.难点:会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2课时(第1课时)归纳法、比较法、讲授法、实验法.滑轮、钩码、铁架台、细绳、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多媒体课件.课前3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85—P86内容并用双色笔标出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定律和重点知识,物理课代表收集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准备在课堂上展示.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小明家装修房子,需要把一堆沙子从一楼运到三楼,你有哪些方法?请同学们思考讨论,看哪一组同学想的办法最多?学生发表观点:1.用桶装沙子由人沿楼梯提上去;2.用桶装沙子由动滑轮吊上去;3.用口袋装沙子由动滑轮吊上去.在短时间内可以想出许多办法,说明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效率很高,也说明学习的效率很高.学习的效率可以反映学习的好坏,刚才所想的办法中使用了机械,机械性能的优劣可以用机械效率表示,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机械效率的有关知识.(设计意图:通过思考讨论,体会效率的意义,引入新课.)二、进行新课(一)有用功和额外功学生实验:探究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提出问题:为了计算拉力做功需要测量哪些量,怎样测量?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和做法:需要测量拉力和运动距离,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用刻度尺测量运动距离.小组合作进行实验:(1)如图甲,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匀速提升一定的高度,计算拉力所做的功.甲乙(2)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一个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计算拉力所做的功.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实验结论:使用动滑轮不省功.推论:使用任何机械均不省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85—P86内容,了解有用功和额外功.师生共同归纳总结:1.有用功:在完成任务中,必须要做的功叫做有用功,用W有表示.2.额外功:在完成任务中,不用做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用W额表示.教师提问:为什么会产生额外功呢?它的产生主要有两种原因:(1)提升物体时,克服机械自重、容器重量等所做的功,如用动滑轮提一桶水时,克服动滑轮和桶重所做的功为额外功.W额=G′h.(2)克服机械的摩擦所做的功都是额外功,W额=f摩s.人们在达到一定目的的过程中,实际做的功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这个功叫做总功,W总=W有+W额.(设计意图:明确实验目的,培养小组的协作精神.)【对点训练】水桶掉进水里,打捞时桶里带些水,下列叙述中属于有用功的是()A.将桶中水提高做的功B.将桶提高做的功C.提整个桶做的功D.手对绳子拉力做的功【答案】B(二)机械效率创设情境:如图所示,将重100 N的沙子运到三楼,每个楼层的高度是3 m.分别计算出三种情况下的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第一种情况:W有=G沙h=100 N×3 m×2=600 JW额1=G人h+G桶h=(400 N+20 N)×6 m=2 520 JW总1=W有+W额1=600 J+2 520 J=3 120 J第二种情况:W有=G沙h=100 N×6 m=600 JW额2=G轮h+G桶h=(10 N+20 N)×6 m=180 JW总2=W有+W额2=600 J+180 J=780 J第三种情况:W有=G沙h=100 N×6 m=600 JW额3=G轮h+G袋h=(10 N+5 N)×6 m=90 JW总3=W有+W额3=600 J+90 J=690 J教师及时点拨:如果让大家来选择,你会采取哪种方式将沙子运上三楼呢?学生当然会选择第三种情况.教师及时发问:为什么呢?学生回答:因为可以少做额外功.学生明确:如果我们在选择某一简单机械完成相同的功,要选择少做额外功的机械.这是反映机械优劣的一个很重要指标.教师指出:1.在物理学中,我们将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用字母η表示.2.机械效率=有用功总功公式:η=W有W总3.机械效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没有单位,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教师指出:机械效率由有用功和总功两个因素决定,分析机械效率高低时不能只考虑一个因素.(1)当总功一定时,机械做的有用功越多,或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就越高;(2)当有用功一定时,机械所做的总功越少,或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就越高;(3)当额外功一定时,机械所做的总功越多,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大,机械效率就越高.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例题:×104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g取10 N/kg.教师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重物匀速上升,提升重物的力和重力大小相等,F=G=mg×103 kg×10 N/kg=5×103 N,起重机提升重物所做的功为有用功:W有=Fh=5×103N××104 J,起重机电动机所做的功为总功:W总×104 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η=W有W总=J)=0.44=44%.(设计意图:掌握机械效率的公式,理解机械效率,了解计算机械效率的一般思路.)【对点训练】如图所示,在某工地上,工人师傅用滑轮组匀速吊起重为400 N的物体,他站在地面上用250 N的拉力向下拉绳,将物体提升3 m.求:(1)滑轮组提升重物所做的有用功;(2)拉力所做的总功;(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答案】解:(1)滑轮组提升重物所做的有用功W有=Gh=400 N×3 m=1 200 J;(2)拉力所做的总功W总=Fs=250 N×2×3 m=1 500 J;(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有W总×100%=1 200 J1 500 J=0.8=80%.三、学以致用1.甲吊车比乙吊车的机械效率高,当它们分别把相同质量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时,则()A.甲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有用功较多B.乙吊车的电动机做的额外功较多C.甲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总功较多D.甲、乙两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总功相同2.用滑轮或滑轮组提起同一重物(如下图所示),其中机械效率最高的是()3.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800 N的物体在10 s内匀速上升了1 m.已知拉绳子的力F为500 N,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A.做的有用功是800 JB.拉力F的功率是80 WC.绳子自由端被拉下3 m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60%【答案】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成功的体会与经验?1.学习了什么是有用功、总功和额外功.2.理解了什么是机械效率,从而得到了机械效率的公式.第3节 机械效率第1课时 机械效率1.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2.几个概念⎩⎪⎨⎪⎧⎭⎪⎬⎪⎫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三者的关系:W 总=W 有+W 额3.机械效率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4.机械效率公式:η=W 有W 总5.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减小摩擦改进机械、减小自重完成《红对勾·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或《红对勾·练吧》的相关练习.1.本节课采用提问—思考—实验—分析—小结的教学方法,逐word步提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然后进一步建立机械效率的概念,在这种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认真分析,重视实验,使学生在课内有所思、有所见、有所做、有所得,淡化教师的主讲思想,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让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主动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2.在讲授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时,如果能再举几个生活中有关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例子,更能让学生加深对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认识,真正地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11 / 11。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三节机械效率导学案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三节机械效率导学案

预习导学案
2、 知道并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3、会测机械效率
通过同学们对课本三种不同方法提升沙子所做的功,完成下列问题。

1 •三种方法的最终目的是把 提升到3楼。

2 •提升到3楼,升高了 m 。

根据功的原理,把沙子提升到三楼必须 做的功为 J 。

这些必须做的功叫。

3 •我们提升沙子的同时,也做了一些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一些功。

这些功叫。

在1、2、3种方法中,除了把沙子提升 6m 所做的功外,还做了那些功。

① 克服 _________________ 做功;克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功; ② 克服 做功;克服 做功; ③ 克服
做功;克服
做功。

课题
第三节《机械效率》
课型
日 期
年级 八年级 科目 物理 编写人
审定
1、 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知识 结构 图 重点 机械效率及计算、测量
难点
机械效率及计算、测量
知识
点编
号 学习 (预
习)


预习呈现 预习内容
_____ 质疑 预习 反思 方式
有用
功、额 外功 和总

通过以上三种情形,额外功的产生主要是克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十二章第三节机械效率导学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十二章第三节机械效率导学案

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3.会计算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自学指导一、阅读课本P86的图9.4-1,务必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1.把重100N的沙子运上三楼,如果忽略所使用器械的重及摩擦,则需要做功多少?试计算.2.按实际情况考虑,图中用三种方法把重100N的沙子运上三楼,人都要克服哪些物体的重力做功?并分别计算这些功的大小.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3.你哪种方法最好?哪种方法最不好,为什么?二、阅读课本P87上半部分的内容,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有用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额外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总功.2.以图9.4-1中第二种方法为例,克服_________的重力做得功是有用功,克服__________的重力做得功是额外功.在做功的时候,我们总希望______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高些.3.分别计算图9.4-1中三种方法中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三、阅读课本P87下半部分的内容,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机械效率.用_______表示总功,_______表示有用功,________表示机械效率.计算机械效率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2.起重机的机械效率一般为_____________,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般为______________,抽水机的机械效率一般为_______________.3.提高机械效率的办法主要有哪些?4.思考:为什么使用任何机械的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典型例题 1、一台起重机把质量为0.7t 的重物匀速提升了4m,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3.5×104J,则起重机所做的额外功是多少?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2、如图所示,拉力F =80N ,物体重G =120N ,若绳子自由端匀速拉动的距离s =4m ,物体被提高的距离h =2m ,求:(1)拉力所做的有用功; (2)拉力所做的总功W 总;(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第十二章 第3节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十二章 第3节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效率的观点,了解有用功和额外功的含义。

2. 掌握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理解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意义。

3. 能够运用机械效率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机械效率的观点,掌握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有用功和额外功的干系,运用机械效率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演示器、实物展示台等;2. 准备教学视频或图片,用于辅助教学;3. 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机械效率问题,用于教室讨论。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械效率的观点,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观点,学会计算机械效率的方法,并能够应用机械效率解决实际问题。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机械,如吊车、开掘机等,让学生思考这些机械是如何工作的,从而引出机械效率的观点。

2. 讲解观点:通过生动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观点,并诠释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观点。

可以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观点。

3. 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如何计算机械效率。

可以提供一些实验器械,如滑轮、测力计、绳子、钩码等,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记录数据,最后计算机械效率。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自己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如何应用机械效率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机器的磨损、机械的选择等,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答。

5. 反馈评判:通过学生的回答和实验数据,评估学生对机械效率的理解和应用情况,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机械效率,如改进机械的结构、选择合适的机械等,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探究。

7. 作业安置:让学生回家完成一些与机械效率相关的作业,如计算机器的机械效率、分析生活中的机械效率问题等。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效率的观点,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12章 简单机械 第3节 机械效率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12章 简单机械 第3节 机械效率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简单机械第3节机械效率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1、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2、机械效率和机械效率的计算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85面、第86面,完成下列填空:1、有用功: 在工作时,对人们有用的功。

用符号 W有表示2、额外功: 在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用符号 W额表示3 、总功: 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和,也叫动力功。

用符号 W总表示●小组讨论:1、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下面实验:(1)如图甲,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缓慢地提升一定的高度,计算拉力所做的功W1。

(2)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一个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缓慢地提升相同的高度,再次计算拉所做的功W2。

(3)比较W1、W2的大小并分析原因。

2、讨论:①有没有一种简单机械只做有用功,不做额外功?没有②使用不同的简单机械做功,完成相同的有用功时,所做的总功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不同,这说明额外功不同③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越少越好④一定的总功中,额外功少意味着什么? 有用功多●教师点拨:在使用机械时,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尽量少些,这样可以让机械处于一个高效率的状态,以尽可能少的消耗,取得尽可能多的效益。

●跟踪练习:1、用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对水做的功是有用功,对桶做的功是额外功。

2、如果桶掉进井里,从井里捞桶时,捞上来的桶带有一些水,这时对桶做的功是有用功,对水做的功是额外功。

3、(xx天津)如图所示,工人利用滑轮组将沙子从地面提升到距地面6m高的三楼,沙子的质量为50kg,装沙子的桶的质量8kg,动滑轮的质量为2kg,工人匀速拉绳子的力为300N(忽略摩擦和绳重,g取10N/kg)求:(1)工人做的总功;(2)工人做的额外功。

解:(1)拉力做功:W总=FS=300N12m=3600J;(2)∵忽略摩擦和绳重,∴W额=(G桶+G动)h=(m桶+m动)gh=(8kg+2kg)10N/kg6m=600J机械效率的计算●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86面,完成下列填空:1、在使用机械时我们最关心的是所做的这些总功中,有用功究竟占了多少。

第十二章 第3节 《机械效率》导学案

第十二章 第3节 《机械效率》导学案

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能理解为什么使用机械不省功,即理解机械效率。

2、能正确找到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3、会推导出使用滑轮组时机械效率的常用公式。

4、理解机械效率与功率的区别。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的概念。

难点:通过实验了解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高低与物体重力的大小有关。

一、自主预习1.功的分类:(1)有用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额外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者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机械效率:(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解疑1.实验探究:使用机械省功吗?实验:观察课本P85图12.3-1所示实验,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将物体A提升0.2m;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一只动滑轮将同样物体A提升0.2m。

将实验数据填入实验表格。

比较弹簧测力计两次所做的功,一样吗?实验后回答:使用机械时,会有______的有利因素,但由于机械本身________,以及________等因素,所以要做更多的功。

由实验数据可知:直接提升物体时F.S = G.h,使用动滑轮时F.S _____ G.h。

探究归纳:使用机械不省_________。

2. 如何正确认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例1:小红用塑料桶从井中打水;小军把不小心掉进井中的塑料桶打捞上来。

在这两个情形中水桶中都有水。

那么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两个情形中,两人对水做的功都是有用功B、两个情形中,两人对水做的功都是总功C、两个情形中,两人对水做的功都是额外功D、小红对水做的功是有用功,小军对水做的功是额外功3.机械效率的计算。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12章 简单机械 第3节 第1课时 机械效率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12章 简单机械 第3节 第1课时 机械效率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简单机械第3节第1课时机械效率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学案导学【自主学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先对以下问题独立探究,然后在组内交流,找出最佳解决方案。

任务一:认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1、观察图12、31乙图,钩码重10N,被拉高20cm,弹簧测力计示数为6N,则有用功为_______J,总功为__________J,额外功为__________。

任务二:认识机械效率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

2、使用滑轮组提起20牛的重物,使它上升0、4米,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8牛,拉力的作用点上升了1、2米,拉力对滑轮所做的功为____焦,这个功叫_______功。

滑轮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为______焦,这个功叫________功。

用来克服滑轮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是_______焦,这个功叫________功,这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

3、斜面长5米,高1、5米,把重为800牛的物体匀速推向斜面顶端。

若斜面是光滑的,则推力为____牛,如果斜面不光滑,所用推力为300牛,则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

【合作探究】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1、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根据图12、3—2,开展实验。

要测滑轮组机械效率,首先要测_______和______计算出有用功,然后测_________和________计算出总功,然后利用公式_____计算出机械效率。

(2)如图所示,物体A的质量m=12kg,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A以0、1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N,忽略滑轮与绳子的摩擦力以及滑轮、弹簧测力计和绳子所受的重力,并且绳子足够长、求:(1)物体A与水平面间摩擦力f 的大小;(2)拉力F的大小;(3)物体A运动10s的过程中,拉力F所做的功、3、滑轮组在建筑中应用广泛,如图所示为建筑工人自制的滑轮组、某工人用此滑轮组将质量为90kg的重物提高5m,所用的拉力为600N、(不计绳重和摩擦)求:(1)该重物所受到的重力;(2)工人通过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3)工人做的总功;(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课堂训练】A组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爬陡坡要比走盘山公路难,是因为要做更多的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寨河中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导学案 印前签字: 班级: 姓名: 课 题: 第十二章 第3节 机械效率(第一课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年 级: 八年级 科 目: 物理
设 计 者: 马学军 内 容 学习注解 学习目标:
知识: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技能:知道什么叫机械效率,知道计算公式。

知道械效率总小于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注重效率的科学态度。

重点:理解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

难点:有用功、额外功的理解、机械效率计算。

学习过程:
一、知识提要: 第3节 机械效率
1.有用功和额外功:
(1)为了达到某一目的,必须做的功叫有用功;
(2)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工作时并非需要的,但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
(3)有用功加额外功是总共做的功,叫总功。

2.机械效率:
(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表达式:W 总=W 有+W 额
(2)公式:总
有W W =η ①η:汉语拼音读法是aita ;②η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无单位;③η <100%。

(3)提高机械效率的办法:① 减轻机械自重;② 使摩擦力减到最小。

二、巩固复习
1.功的定义:力学中, 。

计算公式: 。

2.功率的定义: 。

计算
公式: 。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1.有用功和额外功。

(1)导入: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效率”这个词,例如学习效率、工作效率等。

利用机械帮助我们完成某项任务,也会涉及效率问题,我们称为机械效率。

要研究机械效率,就要先研究使用机械做功的情况。

(2)例如:工人把重120N 的建筑材料装在重5N 的口袋里提到2m 高的平台上。

思考:这个例子中工人做了多少功?哪些功是为了达到工作目的必须做的,哪些
功并非我们需要,但是为了达到工作目的不得不做的?
分析:工人做了 J 的功,其中 J 必须, J 并非需要,但不得
不做。

(3)阅读课本P85-86上面这部分内容。

(4)小结:像上面的例子中, 叫有用功。

叫额外功。

,叫总功。

表达式: 。

2. 机械效率:阅读课本P86的上机械效率前两段内容。

小结:额外功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人们使用各种机械时,总希望额外功做得少些,即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大些,这个比例,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来表示,各种机
内容学习注解器的机械效率越高,所做的功越接近总功,能量浪费就越少。

(1)定义:。

(2)公式: 100%
(3)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

机械效率通常用
表示。

(4)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办法:一是;二是。

(5)例题:起重机把质量为0.5t的重物匀速提升了3m,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
功是3.4×104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g取10N/kg。

四、当堂检测(8分×10+20分=100分)(请勿提前做)
1.机械效率的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式:η= _________;
利用机械做功时,因为总是要做额外功,所以总功_______有用功,机械效率总
_______1。

(大于/小于/等于)
2.某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滑轮组工作时,所做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是____________。

3.如果利用一台机械做功时,有用功为60J,额外功为20J,则总功为________,
机械效率为_________。

4.一体重为400N 的小明由于找不到其它的机械.只好亲自动手将100N 重的物
体搬到3 m高的楼上。

他对物体做的功是______J ,他的效率是________。

5.课后第2题。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写在反思横线上)
反思:
审批意见:审批签字: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