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单元质量评估
第一单元评估试卷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第一单元质量评估试卷[分值:100分时间: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叙述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钟乳石慢慢长大B.禾苗茁壮成长C.汽车在奔驰D.机器人在演奏2.下列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生命活动是() A.人出汗B.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C.蘑菇从小长大D.雏鸡破壳而出3.一株水稻结了许多种子,这属于生物的哪项特征() A.应激性B.生长C.繁殖D.新陈代谢4.下列自然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植物落叶B.人体出汗C.种子萌发D.秋风乍起5.“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实验所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测量法D.实验法6.下列生物按生活环境划分的一组是() A.猫和鼠B.鱼和河水C.空气和阳光D.狗和水草7.在对蜜蜂色觉的研究中,弗里施怀疑“蜜蜂是色盲”这一说法,他认为蜜蜂能分辨花卉的不同颜色。
这一步骤属于实验法研究的() A.提出问题B.作出假设C.实施计划D.得出结论8. 北极熊的毛色是白的,沙漠中骆驼刺的根扎得很深,这些现象所体现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生物依赖环境9.“草盛豆苗稀”体现了草和豆苗之间的关系是() A.合作B.竞争C.共生D.捕食10.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鼠妇,如图所示。
他和同学们对鼠妇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鼠妇的数据如下表: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A.阳光充足B.阴暗潮湿C.空气新鲜D.高温干燥11.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下列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12.仙人掌原产沙漠,进化过程中叶子演化成“刺”,以保证体内储有足够的() A.氧气B.无机盐C.二氧化碳D.水13. 动物适应环境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以下不是动物适应森林生活方式的是() A.肉食动物往往采用伏击的方式进行捕食B.大多数动物用穴居的方式来防御和逃避敌害C.鸟类把自己的巢筑在树杈上或树洞里D.有些动物采用隐蔽躲藏的方式来避敌害14. 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一片农田B.一块草地C.生物圈D.一条河中所有的鱼15.下列各项能正确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者之间物质循环关系的是()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C.D.16.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桫椤属于()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17.2014年乌兹别克斯坦将国宝“汗血宝马”做为友谊的使者赠送给我国。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质量评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质量评估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分歧(q í)瘫痪(t ā n h u à n)树杈(ch à)熬夜(á o)B.粼粼(l í n)诀别 (j u é)窥见(k u ī)荫蔽(y ǐ n b ì)C.一霎时(ch à) 颓然(t u í)沐浴(m ù) 脸颊(xi á)D.颓然(t u í) 菡萏(h à n d à n)徘徊(h u í)絮絮叨叨(x ù)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鳞鳞的鱼塘。
B.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决别。
C.双手撑着头哎声叹气地读着,茶喝得很多,好像那是什么干涩的东西,可以用水送下。
D.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3.下列句子中画线处,应选哪一项词语依次填上才恰当(3分)( )①这时候如果有客人来,爸爸妈妈就起身,不情愿去开门。
②母亲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③她憔悴的脸上现出般的神色。
A.①磨磨唧唧②无奈③乞求B.①磨磨蹭蹭②信服③乞求C.①磨磨蹭蹭②信服③央求D.①磨磨唧唧②无奈③央求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B.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C.“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
她总是这么说。
D.“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5.请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话。
(12分)①《美食天下》是当前热播的中华美食文化一部纪录片。
②不少人都在每晚10点准时守在电视机前享受“夜宴"。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评估方式分析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评估方式
分析
本文旨在对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评估方式进行分析。
该单元主要涵盖了识字、词语理解、听说训练等内容,因此,
我们需要采用多种评估方式来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
1. 识字测试
为了评估学生掌握识字能力的情况,可以设计一套识字测试题。
测试题可以包括汉字书写、汉字读音辨析、字母拼音等内容,以全
面考察学生的识字水平。
2. 词语理解评估
词语理解是语文研究中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给学生阅读一些
简单的文章,然后提问他们对词语的理解情况来评估学生的词语理
解能力。
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些填空题或选择题,考察学生对词语
意思的理解。
评估的重点可以放在本单元研究的常用词汇上。
3. 听力评估
为了评估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可以设计一些听力练。
例如,播放一段简短的录音,让学生听后回答问题或完形填空。
这样可以测试学生对听力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4. 语言表达评估
语言表达是语文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写作练,例如写一篇小短文、描述一张图片或是讲述一个小故事。
评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从语法正确性、词汇丰富性、表达清晰度等方面进行考察。
综上所述,对于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评估方式,我们可以采用识字测试、词语理解评估、听力评估和语言表达评估等多种方式来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
通过这些评估,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后续教学提供指导和改进方向。
> 注意:本文所提及的评估方式仅为参考,具体的评估内容和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设计。
第一单元学情评估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学情评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国家意志和全民行动。
党的二十大对深化国家机构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其中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获得通过。
下列对以上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 我国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B.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C. 国务院作为最高行政机关,必须坚持政务公开D. 党是领导一切的,全国人大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 某班开展“国家权力属于人民”议题学习,老师出示了几则材料:下列说法符合议题的是( )A. 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B. 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C. 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D. 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军队的任务是巩固国防、保卫祖国3.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党和法的关系是一个根本问题,处理得好,则法治兴、党兴、国家兴;处理得不好,则法治衰、党衰、国家衰。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应( )A. 制定宪法,领导人民实施宪法B. 坚持依法行政,维护宪法权威C. 只遵守党章,不必再遵守宪法D. 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4. 下列图片生动地展示了( )①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权威②公民的生活需要宪法的保障③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④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5. 我国宪法第三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下列选项中体现贯彻这一原则的有( )①石家庄某校某班决定投票选举班长②国务院统一领导各地方政府的工作③某班集体讨论研学目的地,同学们积极发表意见④石家庄市人大审议通过石家庄市政府财政预算案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信息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政务服务网公开行政“权力清单”、给出“负面清单”、理出“责任清单”……据此回答6、7题。
初中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质量分析

初中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质量分析引言本文是对初中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的质量进行分析。
通过对试卷的评价和学生的成绩统计,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单元测试的难度、有效性以及学生的整体表现。
试卷评价该单元测试试卷共计xx题,覆盖了本单元的相关知识点。
试卷整体难度适中,能够有效地考察学生的语文能力。
题型设计合理,涉及到的内容丰富多样,既包括了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也反映了学生的应用和思考能力。
xx题,覆盖了本单元的相关知识点。
试卷整体难度适中,能够有效地考察学生的语文能力。
题型设计合理,涉及到的内容丰富多样,既包括了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也反映了学生的应用和思考能力。
具体评价如下:1. 选择题:选择题数量适宜,选项设置明确,能够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2. 填空题:填空题数量适中,涵盖了重要的概念和常用词汇,能够检验学生的记忆和应用能力。
3.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题目的难度分布合理,从短文中选取了关键信息,要求学生进行准确的理解和推理,能够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逻辑。
4. 作文题:作文题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求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观点,能够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成绩统计分析根据对学生答卷的批改和成绩统计,对学生成绩进行了分析。
以下是针对不同题型的学生成绩分布情况:1. 选择题成绩分布:通过统计,选择题平均得分为xx分(满分yy分),超过80分的学生占比为xx%,在60-79分之间的学生占比为xx%,低于60分的学生占比为xx%。
整体上,学生在选择题方面表现较好。
xx分(满分yy分),超过80分的学生占比为xx%,在60-79分之间的学生占比为xx%,低于60分的学生占比为xx%。
整体上,学生在选择题方面表现较好。
2. 填空题成绩分布:根据统计,填空题平均得分为xx分(满分yy分),超过80分的学生占比为xx%,在60-79分之间的学生占比为xx%,低于60分的学生占比为xx%。
填空题方面,学生整体表现较为稳定。
第一单元学业质量评价(单元测试)-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学业质量评价一、基础积累运用。
1.读拼音,写汉字。
村外,那十多mǔ()芦苇塘中有一座造型别致的凉tínɡ(),周围有很多的白hè()在那里休息。
它们有的不时环视四周,好像在站岗放shào();有的在澄清的水里优雅地厨力伫立或漫步,展示着令其他禽类羡mù()不已的好身材。
远远望去,别有一番yùn()味。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dāi dà] 待着( ) 等待( ) 期待( ) 待一会儿()3.选词填空。
精美精致精彩精心精通这次艺术节的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大家都兴致勃物地参加各自喜爱的活动。
玲玲( )数码摄影,每次活动她都把( )的镜头拍摄下来;晨晨有一双灵巧的小手,他做的浮雕( )极了;全班同学还( )设计了新邮票,那( )的案图让人越看越喜欢。
4.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嗜.好(sì)熟悉.(xī)眸.子(móu)黛.色(dài )B.长喙.(huì)垂蔓.(wàn)深幽.(yōu)镜匣.(xiá)C.榨.油(zhà)眼睑.(jiǎn)嫌.弃(xián)嵌.入(qiàn)D.享.受(xiǎng)白鹭.(lù)半亩.(mǒu)杭.州(hánɡ)(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糕饼A.吩付糕饼茶叶B.播种生硬恩慧C.镜匣适宜悠然D.萝筐身段配合(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跟其他选项不一样的是()A.刚上市的鱼虾很新鲜..。
.. B.初到这里,我对一切都感觉新鲜C.电脑在农村已不算新鲜..事。
..东西了。
D.我索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4)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珍珠鸟羽色艳丽,活泼娇小,性情温顺,美中不...足.的是太胆小了。
B.他是一位出色的素搭画家,他的作品可谓是神气十...足.。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质量评估试卷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质量评估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尼罗河流域进入文明时代是在( )A.约公元前2500年B.公元前18世纪C.约公元前3500年D.公元前3100年2.《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觉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它出自下列哪一文明古国( )A.古代中国B.古巴比伦C.古代印度D.古代埃及3.如图是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运用的一幅图片。
据图片的内容推断,该同学探究的主题应是( )司母戊鼎A.商朝文字B.商朝青铜器C.西周文字D.西周青铜器4.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给人民带来了灾难B.加快了统一的步伐C.加剧了分裂,无任何进步影响D.有利于人才的沟通5.春秋时期,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
春秋霸主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代,他们见证了这数百年的兴衰荣辱。
公元前7世纪中期,召集诸侯实行会盟成为霸主的是( ) A.齐桓公B.晋文公C.宋襄公D.楚庄王6.至于所谓“王臣”,在名义上诸侯确是周王的臣,事实上诸侯对王室只履行简洁的几项义务,大致不过按期缴贡朝觐,出兵助王征伐,以及救济王畿内的灾患而已。
上述材料描述分封制的( )A.目的B.内容C.作用D.演化7.与同时期其他各国的改革相比,商鞅变法更加全面、彻底。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 ①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嘉奖农耕③嘉奖军功④建立县制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8.下列诸侯国中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是( )①齐②燕③楚④赵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9.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孔子的探讨,其中不正确的是( )A.甲说:相传他有弟子约三千人B.乙说:他提出了“仁”的思想C.丙说:他是政治家,主见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D.丁说:他崇尚“自然”,主见“无为”10.下列关于老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末期鲁国人B.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C.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而且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D.其思想主要体现在《老子》一书中11.“陶片放逐法”中具有投票权的是( )A.全体的公民B.全体成年的男性公民C.世代居住雅典的公民D.全部希腊公民12.公元前某成年男子在权力机关——“公民大会”上发言和表决,还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津贴。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情评估(含答案)

第一单元学情评估一、古典之美(26分)(一)1.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文化中,诗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七年级(1)班围绕主题“自然风光·万般情思”进行了佳句竞答。
请把下面空缺处的原句写在横线上。
(10分)主持人:壮丽风光,我们都是心潮澎湃的赏景人。
小文:“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是春潮涌涨的江上美景。
“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是充满哲思哲韵的江上美景。
“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是作者抬头望见大雁的怦然心动。
“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是山、月、江水融合变幻的美妙景致。
小语:“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给人迅速转换空间之感,更传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浓浓思念。
“_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是杜甫借暮春之景传达个人身世之悲和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主持人:悲情人生,我们都是有爱的观景人。
小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杨花”和“子规”两个意象,既点明了时令,又表现李白的漂泊之感和落寞之情。
小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是游子在夕阳之下抒发的羁旅之苦。
2.意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把握住诗歌中的意象对理解诗歌有很大帮助。
请摘抄下面诗中借意象来抒发情感的相关句子,并将其抒发的情感批注在相应位置。
(2分)夜上受降城闻笛李 益回乐烽前沙似雪,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质量评估(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卓.越(zhuó)元勋.(xūn)白皙.(xī)深恶.痛绝(wù)B.选骋.(pìn)筹.划(chóu)赫.然(hè)兀.兀穷年(wù)C.迭.起(dié)暑.名(shǔ)深邃.(suì)气冲斗.牛(dǒu)D.涉.猎(shè)迭.起(dié)抹.杀(mě)目不窥.园(kuī)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马革裹尸妇儒皆知心会神凝硕果B.感情震荡燕然勒功零乱不堪徙劳C.慷慨淋漓不以为然惹人注目奠基D.契而不舍死而后已至死不懈调羹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 )A.兽铤.亡群(疾走) 仰之弥.高(更加)B.锲.而不舍(刻) 刮.目相待(擦拭)C.群蚁排衙.(衙门) 呕心沥.血(滴)D.风悲日曛.(昏暗) 平沙无垠.(阻挡)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场演讲比赛中,有一位选手引经据典....,口若悬河,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连日来,暴雨袭击邕城,相关部门在各个易涝点虚张声势....,细心排查安全隐患。
C.我花了大半天的功夫才给妈妈做好这几道菜,谁知道吃起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
D.教育部门及各级学校立下海誓山盟....,严打网络乱象,还青少年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七河八岛”是扬州生态环境保持最完好的湿地景观,这里绿化覆盖率大约30%左右。
B.爱丽丝·门罗是一百多年来第13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
C.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十分广阔。
D.雾霾过后抓紧治霾才有可能避免不会陷入周而复始的雾霾困扰之中。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有《烙印》《老马》等。
B.萧红是现代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和散文集《牛车上》等。
C.邓稼先是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D.《孙权劝学》节选自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迁编的《资治通鉴》。
7.“腹有诗书气自华”,请填写出下列诗文名句。
(1)成语“吴下阿蒙”出自《孙权劝学》,其原句是: 。
这一成语的意思是。
(2)成语“刮目相看”出自《孙权劝学》,其原句是: 。
这一成语的意思是。
8.请你利用中小学生都很熟悉的一首古诗,使上下联完整。
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弃之可惜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9.综合性学习。
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汉字遭遇书写危机不再是危言耸听。
键盘录入、网络语言流行等使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提笔忘字的现象开始发生在各个年龄段的人身上。
(1)材料一,认为只要分数高、成绩好就可以了,至于书写的问题,根本没有兴趣,也完全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对于汉字书写有着如此“冷漠”的反应,那么字能不能写好也就可想而知了。
材料二现在的语文教学在不断创新,从以前的以读写背为主向注重理解过渡,这是好事,但是不能把前者完全剔除。
学校里,学生写的作业很多,但沉下心来写字的很少;老师讲课也大多以PPT为主,很少用粉笔板书,这都很难帮助学生对文字进行深刻理解。
(2)请根据以上材料,提出两条建议,来改善当前汉字书写的不良状况。
二、阅读理解(3篇)(一)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②行③乎?”平公曰:“善哉!”【注】①炳烛:点亮蜡烛。
②昧:暗。
③行:行走。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3)蒙乃.始就学。
( )(4)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11.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师旷曰:“何不炳烛乎?”12.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方法: 目的:13.吕蒙是怎样成为一个有才略的人的?14.从画线句子中可以看出,人生学习的最好时期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15.这两个文段都是劝人学习的,从劝人的方法看,孙权和师旷有什么不同?(二)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
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16.概括文段的大意。
17.文段是抓住闻一多的什么特点来介绍的?18.第⑥段是紧承上文哪一句话记叙的?19.闻一多研究唐诗宋词的目的是什么?(可以用文中原话回答)20.“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这些话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21.“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2.读了选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三)我的父亲爱迪生①爱迪生在他的实验室里踱来踱去,一撮乱发覆盖着前额,锐利的眼睛亮亮的,皱了的衣服尽是污痕和被化学药品烧破的洞,全不像一位改革家。
他也不充什么派头。
有次一位要人来访,问他曾否获得许多奖状,他答:“唔,有的,家里有两瓶酒,是妈妈奖赏的。
”“妈妈”是指他的太太,我的母亲。
②可是在我们这些和他朝夕相处的人看来,他显得超凡入圣。
虽然他对人类的贡献非常伟大,但最使我们念念不忘的,并非那些卓越的贡献,而是他无比的勇气、想象力、决心、谦逊和机智。
有时候他也很调皮。
③父亲通常每天工作十八小时以上。
他对我们说:“工作有成就,是人生唯一的真正乐趣。
”大家都传说他每天只睡四小时,这绝非夸张。
他认为:“睡眠有如药物,一次服用太多,头脑就不清醒。
你会浪费时间,活力减少,错过机会。
”④爱迪生一生有1093项发明,他的成就无人不知,他三十岁发明留声机,把声音录在唱片上;他发明的电灯泡照亮了全世界。
扩音器、复印机、医学用的荧光屏、镍铁电池和电影,都是他发明的。
他也把别人的发明——电话、电报、打字机——改进为实用的商品。
有些人问:“他从来没有失败过吗?”当然失败过。
他时常碰到失败。
⑤父亲曾把过去10年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试验镍铁电池,但未能成功,结果弄得经济拮据。
实验室全靠电影和唱片所获得的利润维持。
我特别记得1914年12月间的一个严寒冬夜。
那个晚上,工厂里忽然传出狂喊声:“失火了!”顷刻之间,包装材料、做唱片用的赛璐珞、软片和其他可燃物品,呼啦一声,全部着火。
附近八个城镇的消防队来灌救,但是火势太猛,水压又低,消防水管好像也无济于事。
我到处找父亲也找不到,十分担心。
他有没有出事?全部财产已经烧光了,他会不会心灰意冷呢?他已经六十七岁,不能再从头做起了。
后来我在工厂院子里看见他正朝我跑来。
“妈妈在哪里?”他大声喊道,“去把她找来!叫她把朋友也都找来!这样的大火,百年难得一见!”⑥第二天早晨五点半钟,火势刚受到控制的时候,他召集全体职工宣布:“我们要重建。
”他派一个人去把附近地区所有的工厂都租下来,又派另一个人去借伊利铁路公司的救险吊车。
然后他好像忽然想起一件小事似的补充一句:“唔,有谁知道可以从哪里弄些钱吗?”“人往往可以因祸得福,”他说,“旧厂烧了也好,我们可以在废墟上建起更大更好的厂。
”⑦父亲从没退休,也不怕老。
在八十岁高龄,他还开始研究一门以前未曾研究过的学科——植物学,想在当地植物中找出橡胶来源。
他和助手把一万七千种植物加以试验和分类之后,终于研究出从紫菀科植物抽取大量胶汁的方法。
⑧八十三岁时他还拉母亲去热闹的纽华克机场“看一个真正飞机场的实际情形”。
他第一次看到直升机的时候,笑逐颜开地说:“我一向的想法,就是这个样子。
”于是他又开始设计,对于那架不大为世人所知的直升机,提出许多改进的意见。
⑨到了八十四岁,他终因患尿毒症危在旦夕。
数十位新闻记者前来探访他的病情,整日守候。
医生每小时向他们宣布一次消息:“灯火仍然在照耀着。
”到1931年10月18日上午3点24分,噩耗终于传来:“灯灭了。
”⑩举行葬礼之日,当局为了向他表示哀悼和敬意,本来预备把全美国的电流切断一分钟,但是考虑到那样做所付代价太大,而且可能产生危险的后果,所以只把一部分灯光熄掉片刻。
进步之轮是片刻不停的。
爱迪生泉下有知,一定也同意这样做。
(查理斯/文,有删改)23.说说第①段中“爱迪生在他的实验室里踱来踱去”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24.第②段画线处“超凡入圣”的“入圣”换成“脱俗”好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25.爱迪生一生有1093项发明,对这些文章只是一笔带过,而把写作重点放在写爱迪生的失败上。
请说说作者这样选材的意图是什么。
26.将第⑦段中“从没退休”与“不怕老”调整一下语序好不好?为什么?27.为什么第⑨段中说“灯灭了”,而不说“巨星陨落了”?说说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