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之徙于南冥课件
合集下载
鹏之徙于南冥课件

曰:“藐姑射之山(邈miǎo:遥远的样子。姑射 (yè):传说中的山名),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 雪,淖约若处子(chuò约:柔弱、美好的样子。 处子:处女),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 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指神情专一),使 物不疵疠(cīlì:疾病)而年谷熟。吾以(认为)是 狂(“诳”,虚妄之言)而不信(真实可靠)也。” 译文:肩吾转述道:“在遥远的姑射山上,有一位 神人在那里,皮肤润白像冰雪,体态柔美如处女, 不食五谷,吸清风饮甘露,乘云气驾飞龙,遨游于 四海之外。她的神情专注,使得世间万物不受病害, 年年五谷丰登。我认为这全是虚妄之言,一点也不 可信。”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 水浅而舟自大主探究也。文本图解
译文:倒一杯水在堂上的低洼处,那么一根小草 可以在这里做船;放一只杯子在这里,就搁浅在地 面上了,因为低洼里的水浅,而船却大。
赏析:客观条件往往很重要,人需要不断的积累, 才能够拓宽思想境界,达到真正的精神上的逍遥。
人要重视客观条件带来的一切因素,使之成为人 们前进的动力,在不断的积累中去创造和开拓,使 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提高积极性。
赏析:庄子告诉人们,即使再贪婪,人也带不走任 何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赤条条地来到世界上,物 质的东西都是身外之物。忙碌中的人,最怕的就是 在奔忙中遗失自己,成为无尽欲望的奴隶。
•
尧
许由
让天下
爝火
日月
浸灌
时雨
尧乃诚心诚意
衬托许由的大才大德
• 许由:天下已治 (实) 代子为王 (名)
我不会追求这宾(次要的东西)
蜩与学鸠 斥
反对。庄子认为无论是到野外的人还是到远方的人, 都需要吃饭;无论是鹏还是蜩,都有所待,不都是逍遥 的。所以庄子说“之二虫又何知!” 反对。庄子认为斥 根本不明白人生的境界有小和 大的区别
【优质课件】人教版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5.2鹏之徙于南冥优秀课件.ppt

鹏之徙于南冥也 庄子
“文哲大师”、“逍遥之祖”
庄子(约前369~前286),
名 周 , 战国 时期 宋国蒙 人,著 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 道家学派 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 为 “老庄”。 庄子的主要思想是 清静无为 。在 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为了现 实的束缚和苦闷,他还倡导精神超 脱,主张彻底屏除世俗名利地位之 心,入于精神自由的“逍遥”之境。
• 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品悟“三笑”
“宋荣子犹然笑之”中的“之”指代谁?
四种人: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宋荣子为何笑这些人?
因为他们心系功名,为名所累, 为利所困,算不上真正的逍遥者
对于宋荣子,庄子又怎么看?
否定。 “斯已矣”
“虽然,犹有未树也。” 宋荣子犹然笑之
间和“绝云气,负青天”的 大鹏同样逍遥,又何必舍近
求远呢?
斥鴳笑之
对于斥鴳,庄子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 反对。此小大之辩也。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 大年。
• 一、二两段中穿插了几乎相同的“蜩鸠笑鹏”和 “斥鷃笑鹏”故事,有何用意?
• 一则为了对比衬托出鹏的形象的高大;二则则可 以造成行文的波澜,正可谓“文似看山不喜平”。 这也是庄子行文惯用的“以重言为真”。(“汤 之问棘”)
世人亦“有所待”(这些都不算“逍遥
游”)
怎样才算“逍遥游”
提出主张: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 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什么样的人可以入此境? 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P85)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 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 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 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 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 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 之矣。”
“文哲大师”、“逍遥之祖”
庄子(约前369~前286),
名 周 , 战国 时期 宋国蒙 人,著 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 道家学派 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 为 “老庄”。 庄子的主要思想是 清静无为 。在 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为了现 实的束缚和苦闷,他还倡导精神超 脱,主张彻底屏除世俗名利地位之 心,入于精神自由的“逍遥”之境。
• 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品悟“三笑”
“宋荣子犹然笑之”中的“之”指代谁?
四种人: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宋荣子为何笑这些人?
因为他们心系功名,为名所累, 为利所困,算不上真正的逍遥者
对于宋荣子,庄子又怎么看?
否定。 “斯已矣”
“虽然,犹有未树也。” 宋荣子犹然笑之
间和“绝云气,负青天”的 大鹏同样逍遥,又何必舍近
求远呢?
斥鴳笑之
对于斥鴳,庄子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 反对。此小大之辩也。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 大年。
• 一、二两段中穿插了几乎相同的“蜩鸠笑鹏”和 “斥鷃笑鹏”故事,有何用意?
• 一则为了对比衬托出鹏的形象的高大;二则则可 以造成行文的波澜,正可谓“文似看山不喜平”。 这也是庄子行文惯用的“以重言为真”。(“汤 之问棘”)
世人亦“有所待”(这些都不算“逍遥
游”)
怎样才算“逍遥游”
提出主张: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 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什么样的人可以入此境? 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P85)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 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 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 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 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 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 之矣。”
《鹏之徙于南冥也》精品课件

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1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 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连叔曰:“然!瞽者无以 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 之!
他们不吃五谷杂粮,吸清风喝甘露;乘着云气,驾着飞龙,遨游于四海之外。他 们的精神专注,使人或物不生灾害疾病,而谷物丰熟。’我认为这些话骗人,不 真实。”连叔说:“对啊!瞎子没法参与欣赏错综华美的色彩以及花纹等等景象, 聋子没法参与欣赏钟和鼓等乐器演奏的音乐。难道只是形体方面有聋、盲等缺陷 吗?那智慧方面也有这些缺陷。
课堂小结
尧让天下于许由---圣人无名
藐姑射之神---神人无功
“神人无功”不是说神人毫无功业,而是说神人 不刻意求功,不居功。(庄子笔下的神人其实是 有大功的。“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岂不惠及苍生的大功。)
不龟手之药---至人无己
所谓无己,就是不被成见、知识、欲念、 情感等隶属于自己的东西束缚。
讨论 要求:请在讨论区回复。
思考:庄子通过藐姑射之神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不求功,不居功而反有惠及苍生的大功。 (这一寓言,主旨是“神人无功”)
3、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 (之)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 呺(xiāo)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许由说:“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治理得很好了,可我还来代替你,难道我将 为了名声这样做吗?名声居宾位,事实居主位。我将为了居宾位的名声这样做 吗?鹪鹩在深林里筑巢,所需要的不超过一个树枝(尽管深林里的树枝很多); 田鼠到河里喝水,所需要的不超过喝满肚子(尽管河里的水很多)。回去歇着 吧天子,我用不着天下啊!庖人即便不下厨,主祭的人也不会越过自己的职守 来代替他的。”
第五单元 庄子《鹏之徙于南冥》(共32张PPT)

突破了空间的限制 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突破了名利束缚。
怎样才算是逍遥游: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 恶乎待哉?
翻译:利用天地万物的本性,利用阴阳、风雨、 晦、明六气的变化,而游于没有止境的宇宙当中, 那还依靠什么呢?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
怎样才能算是“圣人无名”呢?
巢父
《尧让天下于许由》赏析:
《尧让天下于许由》赏析:
怎样才能算是“神人无功”呢?
第4段
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适用),往而不 返。吾惊怖(震惊)其言,犹河汉而无极(极限,边际)也,大有径庭(差 距很大,极为不同) 不近人情焉。”
连叔曰:“其言谓何哉?” “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体态美好) 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其神凝(精神专注),使物不疵疠(灾害)而年谷熟。’吾以是狂(通诳,欺 骗)而不信也。”
第3段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通熄);其于光 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 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在其位而无所作为,名作动)之,吾自视缺然(心中 不安的样子)。请致(交还)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 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 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 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主祭的人)不越樽俎(职守)而代之 矣。”
第1段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 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 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 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 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 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适百 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鹏之徙于南冥精选教学PPT课件

参考译文:肩吾向连叔求教:“我从接舆那里听到
谈话,大话连篇没有边际,一说下去就回不到原来的话题 上。我十分惊恐他的言谈,就好像天上的银河没有边际, 跟一般人的言谈差异甚远,确实是太不近情理了。”连叔 问:“他说的是些什么呢?”肩吾转述道:“在遥远的姑 射山上,住着一位神人,皮肤润白像冰雪,体态柔美如处 女,不食五谷,吸清风饮甘露,乘云气驾飞龙,遨游于四 海之外。他的神情始终凝定,不散不乱,使得世间万物不 受病害,年年五谷丰登。我认为这全是虚妄之言,一点也 不可信。”
• (2)齐谐者,志怪者也 判断句
• (3)是其言也,犹时女也 判断句
• (4)剖之以为瓢 省略句
• (5)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宾语前置句
• (6)之二虫又何知
宾语前置句
• (7)鹪鹩巢于深林 状语后置句
辨别下列虚词在句中的意思:
鲲之大 助词,“的”
鹏之背
鹏之徙于南冥也 生物之以气息相吹
主谓间无实义
—《史记》 3构思奇特,带有浪漫色彩。
总结:
• 庄子的理想是达到“无己”“无功”“无名”,他的这种 思想源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其认定的那种最高境界、气 象和格局虽有不少玄虚神秘的色彩, 但今天的我们,如 果联系历史和现实来深入思考庄子及其思想,就会发现, 庄子思想中一层层不断向更高的境界、气象和格局追求的 思想,是始终值得人们汲取的。希望同学们能从庄子《逍 遥游》得到一些感悟,明白不管现实如何,我们都无法逃 避,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勇敢的面对,树立理想,勇于担 当,让社会向着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远行所待:备粮,越远所待越多。
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 是不自由的,只是所待有大小而已。
得出道理: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谈话,大话连篇没有边际,一说下去就回不到原来的话题 上。我十分惊恐他的言谈,就好像天上的银河没有边际, 跟一般人的言谈差异甚远,确实是太不近情理了。”连叔 问:“他说的是些什么呢?”肩吾转述道:“在遥远的姑 射山上,住着一位神人,皮肤润白像冰雪,体态柔美如处 女,不食五谷,吸清风饮甘露,乘云气驾飞龙,遨游于四 海之外。他的神情始终凝定,不散不乱,使得世间万物不 受病害,年年五谷丰登。我认为这全是虚妄之言,一点也 不可信。”
• (2)齐谐者,志怪者也 判断句
• (3)是其言也,犹时女也 判断句
• (4)剖之以为瓢 省略句
• (5)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宾语前置句
• (6)之二虫又何知
宾语前置句
• (7)鹪鹩巢于深林 状语后置句
辨别下列虚词在句中的意思:
鲲之大 助词,“的”
鹏之背
鹏之徙于南冥也 生物之以气息相吹
主谓间无实义
—《史记》 3构思奇特,带有浪漫色彩。
总结:
• 庄子的理想是达到“无己”“无功”“无名”,他的这种 思想源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其认定的那种最高境界、气 象和格局虽有不少玄虚神秘的色彩, 但今天的我们,如 果联系历史和现实来深入思考庄子及其思想,就会发现, 庄子思想中一层层不断向更高的境界、气象和格局追求的 思想,是始终值得人们汲取的。希望同学们能从庄子《逍 遥游》得到一些感悟,明白不管现实如何,我们都无法逃 避,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勇敢的面对,树立理想,勇于担 当,让社会向着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远行所待:备粮,越远所待越多。
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 是不自由的,只是所待有大小而已。
得出道理: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高中语文课件-2 鹏之徙于南冥

“游”,即活动之意。故“逍遥游”即指悠然自得、适心任 性地活动,指抛开一切物累和一切拘束,自由自在,任性 而游。或说“逍遥”是“游”的缓读,“逍遥游”,意思 是“游啊游啊”。
第一段
万物都有所 神人无功
徙
至人无己
于
南
冥
三、四、五
段分别阐述
字音
爝火 jué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定语后置 有……者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介词结构后置
鹪鹩巢于深林
介词结构后置
吾闻言于接舆
介词结构后置
吾以是狂而不信也
省略句 不信(之)
何不虑以为大樽
省略句 以(之)为
以游无穷者
省略句 游(于)无穷
齐谐者,志怪者也
判断句 者……也
鹏之徙于南冥
标题品韵
《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也是最能代表庄 子哲学思想和散文风格的篇章之一。
“胜义无疑第一禅,几个曾解笑前贤。开宗不了逍遥 字,空读南华三十篇”(马叙伦),表明理解本篇是对领 会全书至关重要的。
“逍遥”一词,始见于《诗经·郑风·清人》篇“河上乎逍 遥”与“河上乎翱翔”对举。“逍遥”即“翱翔”。《庄子》篇有 “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大宗师》篇有“茫然彷 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逍遥”又与“彷徨”义同。 “逍遥”“翱翔”“彷徨”都有悠然自得、纵任无为的意思。
请致天下 归还
则瓠落无所容 宽大的样子
犹河汉而无极也 边际 吾为其无为而掊之 击破
有神人居焉 兼词:于之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不善于
吾以是狂而不信也 认为 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职业
瞽者无以与乎 参加 吴王使之将 带兵、率兵
文章之观 错杂的色彩、花纹大败越人
使动
第一段
万物都有所 神人无功
徙
至人无己
于
南
冥
三、四、五
段分别阐述
字音
爝火 jué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定语后置 有……者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介词结构后置
鹪鹩巢于深林
介词结构后置
吾闻言于接舆
介词结构后置
吾以是狂而不信也
省略句 不信(之)
何不虑以为大樽
省略句 以(之)为
以游无穷者
省略句 游(于)无穷
齐谐者,志怪者也
判断句 者……也
鹏之徙于南冥
标题品韵
《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也是最能代表庄 子哲学思想和散文风格的篇章之一。
“胜义无疑第一禅,几个曾解笑前贤。开宗不了逍遥 字,空读南华三十篇”(马叙伦),表明理解本篇是对领 会全书至关重要的。
“逍遥”一词,始见于《诗经·郑风·清人》篇“河上乎逍 遥”与“河上乎翱翔”对举。“逍遥”即“翱翔”。《庄子》篇有 “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大宗师》篇有“茫然彷 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逍遥”又与“彷徨”义同。 “逍遥”“翱翔”“彷徨”都有悠然自得、纵任无为的意思。
请致天下 归还
则瓠落无所容 宽大的样子
犹河汉而无极也 边际 吾为其无为而掊之 击破
有神人居焉 兼词:于之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不善于
吾以是狂而不信也 认为 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职业
瞽者无以与乎 参加 吴王使之将 带兵、率兵
文章之观 错杂的色彩、花纹大败越人
使动
鹏之徙于南冥也 ppt课件

参考译文: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 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 水浆,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把它剖开 做瓢也太大了,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放得下。这个葫芦不 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为事。客
• “什么样的人才能是具备最高境界的人?”至人。无己 就是不被自己已有的成见、知识、欲念、情感等隶属于 自己的东西所蔽塞和拘囿的高境界,大智量的人。
• 深化主旨:什么是真正的有用? • 事物无论大小皆有用,但最好是无用,无用则无害,也
什么样的人可以入此境? 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1.2.逍遥游 • 3.尧让天下于许由 • 4.藐姑射之神 • 5.不龟手之药
(P85)尧让天下于许由,(尧)曰:“日月出矣,而爝
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
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
视缺然。请致天下。”
忘掉自我,不拘外物,恬静自适。 忘荣辱毁誉得失,褒贬任人。 去功名利禄之心,不汲汲追逐外物。
庄 子
列 宋 仕
笑 蜩 鸠
斥鴳
鲲 鹏
论证思路 万物皆“有所待”
万物所待有“小大之辩”
世人亦“有所待”(这些都不算“逍遥
游”)
怎样才算“逍遥游”
提出主张: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 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
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 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参考译文: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 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 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 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 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 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 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 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 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 大葫芦,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 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为事。客
• “什么样的人才能是具备最高境界的人?”至人。无己 就是不被自己已有的成见、知识、欲念、情感等隶属于 自己的东西所蔽塞和拘囿的高境界,大智量的人。
• 深化主旨:什么是真正的有用? • 事物无论大小皆有用,但最好是无用,无用则无害,也
什么样的人可以入此境? 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1.2.逍遥游 • 3.尧让天下于许由 • 4.藐姑射之神 • 5.不龟手之药
(P85)尧让天下于许由,(尧)曰:“日月出矣,而爝
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
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
视缺然。请致天下。”
忘掉自我,不拘外物,恬静自适。 忘荣辱毁誉得失,褒贬任人。 去功名利禄之心,不汲汲追逐外物。
庄 子
列 宋 仕
笑 蜩 鸠
斥鴳
鲲 鹏
论证思路 万物皆“有所待”
万物所待有“小大之辩”
世人亦“有所待”(这些都不算“逍遥
游”)
怎样才算“逍遥游”
提出主张: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 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
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 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参考译文: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 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 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 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 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 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 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 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 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 大葫芦,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 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鹏之徙于南冥 ppt课件

• 3、以说吴王。
省略宾语“之”。
• 4、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定语后置
如何理解惠子和庄子的大瓠之争?
深化主旨:什么是真正的有用?
蕴涵对“有用”和“无用”的认识问题。 庄子认为事物无论大小皆有用,但最好是 无用,无用则无害,也无困苦,因而无用就 是大用,这是庄子追求的理想境界。而惠子 则基于对现实的认识,自然限于一般的理解 和困惑。
苏 轼: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老 子: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品读第二则
(P85)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 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 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 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 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 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 之矣。”
二、学习庄子远大 的目光和恢宏的 气度。
老师寄语:作为青年我们也要从前人那儿 继承鹏的精神,拥有鹏的气度。不能如 药家鑫自私到撞人后为了逃脱责任而残 忍地将人杀死;更不能像马家爵那样只 因一点儿小摩擦,就残忍杀害四名同学。 不能极端地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狭隘、 冷漠,不懂得人生的真正价值。我们要 高飞,就要有鹏海纳百川的宏大气度和 笑看风云的开阔襟怀。
品读第一则
归纳第一段
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
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
万物都有所待; 都没有绝对自由
大舟无力:因为积水不深。 杯水胶地:因为水浅舟大。
蜩鸠嘲鹏:不知自己“所待”。
远行所待:备粮,越远所待越多。
• 根据上面分析,可以归纳首段段意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庄思想的积极意义:
人们置身于自然社会中,不能不受到客观法 则的限制,这是必然的痛苦,庄子告诉我们安 时处顺,则穷通自乐;人们在蝇营狗苟地追求 名利时,常会扭曲本性、迷失自我,庄子告诉 我们敝屣富贵、淡泊荣利,则能悠游自得。如 果说儒家思想是粮店,是我们立身处世之根本, 那么道家思想就是药店,在我们处于精神困境 中时,不妨去向老庄寻一剂良药。
什么才是“逍遥游”
↓
怎样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 庄子批评了惠子,人的智慧,见识没有大小之分,只 是智量境界不一样。在你那里认为大而无用,小而无 用,但是在别人那里大小都有用,这是一个人的智慧、 境界的大小问题。比如用佛教境界来比喻,就是这个 道理,因为我是佛、人人是佛,只是智慧悟性差别, 有些人智慧和境界高就马上觉悟成佛了,有些人没有 这根器就比较难。同样庄子在批评惠子,你只是了解 事物表面的现象,只是空洞理论,却不会在实际中运 用,你的智量太死板了,可以说你惠子根本难以达到 逍遥自在的境界。
• 惠子讲这故事,是讽刺和攻击庄子,意思说你就象这 株臭椿,大而无用,被人遗弃。 这一段是庄子对惠子讽刺的批驳。惠子认为你庄子虽有 大才,却是个使用不了的蠢才,就象臭椿那样,长在路 旁无人看、无人用、被人遗弃。但是,庄子进行了有力 的回击,事物的作为不在大小,也不在机巧,机巧的野 猫和黄鼠狼最后还是死于猎人设下的机关。庞大的牦牛 连一只小老鼠都捕捉不了,这是在反讽刺惠子。意思说 你象野猫和黄鼠狼那样攻于心机的狭窄境界,象牦牛那 样庞大而笨拙的虚荣,是大事干不了,小事做不成。我 虽然象那畸形的臭椿,我又没有什么虚妄要求,没有功 利目的,和自然融合一体,达到无为逍遥境界,何必计
逍遥之游
“无功”:去功名利禄之心,不汲汲追逐外物。 “无名”:忘荣辱毁誉得失,褒贬任人。 “无己”:忘掉自我,不拘外物,恬静自适。
顺应万物本性、超越了一切现实困境、融合了物我,无所 依赖、安宁恬静、悠然自在的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简析
(1)鲲鹏 ———有所待
一、世间万物有所待
(2)野马、尘埃——也有所待 (3)大舟、草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蜩与学鸠——也有所待
二、世间万物皆有所待,但又有小大之辨 三、真正的逍遥游是不受外物的限制——无所待 (1)知、行、德、征(耐)四种人
(2)宋荣子、列子——仍有未树,犹有所待者
(3)至人、神人、圣人——无己、无功、无名
文章的论证思路 万物皆“有所待”
↓
万物所待有“小大之辩”
↓
世人亦“有所待”(这些都不是“逍遥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