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元素分类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合集下载

课外阅读: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和演变

课外阅读: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和演变

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和演变一、元素周期表的发现者1贝莱那1829年,德国的化学家贝莱纳首先敏锐地察觉到已知元素所表露的这种内在关系的端倪:某三种化学性质相近的元素,如氯,溴,碘,不仅在颜色、化学活性等方面可以看出有定性规律变化,而且其原子量之间也有一定理的关系,即:中间元素的原子量为另两种元素原子量的算术平均值。

这种情况,他一共找到了五组,他将其称之为"三元素族",即:锂3钠11钾19钙20锶88钡137氯17溴35碘127硫16硒79碲128锰55铬52铁562门捷列夫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itriMendeleev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依原子量大小并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行,就是元素周期表的雏形。

利用周期表,门捷列夫成功的预测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的特性镓、钪、锗。

1913年英国科学家莫色勒利用阴极射线撞击金属产生X射线,发现原子序越大,X射线的频率就越高,因此他认为核的正电荷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并把元素依照核内正电荷即质子数或原子序排列后来又经过多名科学家多年的修订才形成当代的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18种元素。

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有小到大依次排列,并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列。

每一种元素都有一个编号,大小恰好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目,这个编号称为原子序数。

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先。

表中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一列称为一个族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性质有明显的规律性,科学家们是按原子序数递增排列,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放在同一行,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放在同一列。

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16个族。

每一个横行叫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作一个族。

这7个周期又可分成短周期(1、2、3)、长周期(4、5、6)和不完全周期(7)。

共有16个族,又分为7个主族(ⅠA-ⅦA),7个副族(ⅠB-ⅦB),一个第Ⅷ族,一个零族。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应用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应用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应用化学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界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通过将元素按照一定规则排列,展示了元素的相关属性和特征。

本文将探讨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历程以及其在科学研究、教育和工业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历程1. 迈尔和门德莱夫的探索在19世纪初,科学家迈尔和门德莱夫独立地开始研究元素的特性和化合物的组成。

迈尔通过对多种化合物中重量比例的分析,发现了一些规律性的变化,这为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门德莱夫则提出了“三大定律”,即质量守恒定律、比例定律和等量交换定律,这些定律进一步深化了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2. 存在于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英国科学家门德里夫爵士在1869年发现,将元素按照原子质量进行排列时,元素的性质会出现周期性变化。

他把这个观察结果表现在一张表中,这张表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元素周期表。

门德里夫根据元素的特性和性质,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的组和周期,使元素的分类更加清晰和有序。

3. 后续的改进和发展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元素周期表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发展。

科学家们发现,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即元素核中原子的数量)排列,可以更好地反映元素的性质和周期变化。

同时,随着新元素的发现,元素周期表也不断扩充和完善,目前已经发现的元素共有118个。

二、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 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化学元素周期表为科学家们研究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相互作用等提供了基础和指导。

通过元素周期表,科学家们可以对元素的化学行为进行预测和解释,有助于新物质的合成和发现。

此外,元素周期表也为研究化学反应、催化剂的设计等提供了理论支持。

2. 教育和学习中的应用化学元素周期表是化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

通过学习周期表,学生们可以了解元素的性质、周期规律、元素间的关系等基础概念,进一步深入学习有机化学、配位化学、无机化学等领域的知识。

此外,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方法。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19世纪末,化学元素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化学家们开始着手研究可量化的特性,如原子量、电化学特性和谱学性质等。

这些努力为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们将详细地探究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与发展。

1. 前身——元素分类法在化学元素周期表出现之前,诸多的元素缺乏系统化分类。

已知的元素数量不断增加,化学家们想方设法地对这些元素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研究和理解它们的特性。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元素被分成了不同的类别,但这些类别之间并没有太多的联系。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德国化学家约翰·沃尔夫的元素分类法。

他在1756年提出了这种分类法,通过观察合成的化合物,将元素分为热金属、冷金属、非金属、气体、地球和光明元素。

虽然这种元素分类法在出现之初曾得到了一定的认可,但随着元素数量的增加,它已无法满足准确描述元素的要求。

2. 开始——元素周期律虽然前身元素分类法的发展失败了,但化学家们的研究绝不会停止。

到了19世纪中后期,科学界开始注意到元素之间的相似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元素周期律的概念。

俄国化学家德米特里·门捷列夫成为了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研究者之一。

1869年,门捷列夫首次提出了元素周期律。

他根据元素的物化性质,将70多个元素按照原子量的大小排列,发现了元素之间出现了一定的相似性。

在按照原子量排列的基础上,他将元素分为七个横排,称之为“周期”,并指出元素周期律在这个分类中的重要性。

3. 发展——物理元素周期表虽然门捷列夫首次提出了元素周期律,但它并不是一个完整的表格。

因此,化学家们对元素周期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发展,以进一步了解元素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在此过程中,物理元素周期表被首次提出。

俄国化学家尤金·加布里洛维奇于1869年推出了第一个物理周期表,该表是基于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而建立的。

它规定了元素周期系统中的相对位置,并在原子序数的基础上将元素放置在不同的纵列中。

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意义

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意义

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意义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史上的一大里程碑,它的发现和建立对化学研究和应用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面将对它的发现和意义进行阐述。

一、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元素周期表最早是由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在1869年发明的。

他在研究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时发现,一些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尤其是它们的原子量和化学反应规律相似。

于是,他依据这些相似性,将元素按照它们的原子量从小到大排列,并将它们分为几个列和行。

他发现,这种排列方式让相似性的元素彼此“彼此相邻”,并且在排列的过程中留下了几个空位,这些空位用来预言未来可能出现的元素。

这一系列的“观察”和“设计”使得元素周期表和它的马上大获成功。

当然,使用门捷列夫的画法排列元素仅仅只是一种“布局”,背后的理论模型是由许多化学家在他之前做出的类似的工作,门捷列夫的贡献是将它们整合到了一个更为有条理的框架,将偶然性减到了最少。

二、元素周期表的意义1. 将元素分类元素周期表将所有已知元素按照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类。

通过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元素之间的关系。

确定每个元素的物性和化性,并制定相应的管控规则。

元素周期表还通过周期性变化,解释了元素的多种特性,如化学反应活性,熔点,密度等等。

2. 预测新元素原子序数(即原子的电荷数)不断增加,会导致一些元素变得不稳定,并转变为其他的物质。

此时,元素周期表上的空位对预测新元素是极其重要的。

通过元素周期表中的空位,科学家们可以预测或发现新的元素(如钚、镆、锔就是这样被预测出来的)。

3. 指导制造新材料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不止于此,伴随着半导体、材料工程学的不断发展,元素周期表被赋予更多的用途。

通过元素周期表,科学家们可以设计和制造更好的高温、高压、高强材料,这些材料可应用于战略、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

4. 提高化学知识普及程度元素周期表作为化学教育的一个中心教学工具,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化学知识,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的联系,促进化学普及程度的提高。

元素周期表的演变新元素的发现与归类

元素周期表的演变新元素的发现与归类

元素周期表的演变新元素的发现与归类元素周期表的演变:新元素的发现与归类元素周期表是化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工具,用于系统地组织、分类和归纳已知的化学元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新元素的不断发现不仅丰富了元素周期表,也推动了元素周期表的演变和更新。

本文将探讨元素周期表的演变历程以及新元素的发现与归类。

一、元素周期表的起源元素周期表最早由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提出。

门捷列夫根据元素的原子量和化学性质,将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起来。

这一排列方式被称为“周期律”,即元素的某些性质会周期性地重复出现。

他的分类方式为后来发展的元素周期表奠定了基础。

二、元素周期表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元素周期表也不断地发展演变。

最初的元素周期表只有数十个元素,而现在已经发现了118个元素。

下面是几个重要的里程碑:1. 扩展周期表:随着元素的不断发现,最初的周期表无法容纳这些新元素。

因此,为了纳入新元素,科学家们通过增加新的行和列来扩展周期表。

这样,周期表的布局和结构逐渐变得更加完善。

2. 周期表布局的改进:早期的周期表按照原子量进行排列,但随着原子结构的揭示和了解,人们意识到应该按照元素的电子结构重新组织周期表。

1913年,亨利·莫塞里发现了原子核和固定电子层的结构。

此后,新的元素周期表按照电子结构和元素原子序数进行排列,更加准确和有序。

3. 元素周期表的现代形式: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称为“长式周期表”,是根据1950年提出的折叠式周期表演变而来。

1945年,格伦·西维爾开发了一种将整个周期表印在一个纸张上的方法,并使其可以方便地折叠和展开。

这种折叠式周期表的布局形式最终发展为今天广泛使用的长式周期表。

三、新元素的发现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家们能够利用更加先进的实验方法和技术从自然界或通过人工合成的方式发现新元素。

新元素的发现通常需要进行复杂的实验和长期的研究,它们往往以临时的系统名称命名,然后经过国际认可的程序进行正式命名。

化学读后感元素周期表的发现与应用

化学读后感元素周期表的发现与应用

化学读后感元素周期表的发现与应用化学读后感:元素周期表的发现与应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科学中的重要工具,它的发现与应用对于化学学科的发展和实践应用有着重大的意义。

下面将围绕元素周期表的发现与应用展开论述。

一、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元素周期表是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发现并提出的。

他根据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将已知的元素按照原子质量排列在一张表格中,形成了最初的元素周期表。

这一表格使得化学家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元素之间的关系,为后来的元素探索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 元素周期表的分类法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使得化学家们可以清晰地了解每个元素的基本信息。

通过周期表的分类法,我们知道元素周期表分为主族元素、过渡元素、稀土元素等。

这种分类法有助于我们理解元素间的共性和特性。

2. 化学反应的预测和解释元素周期表为化学反应的预测和解释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我们可以通过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判断其对应化合物的稳定性和反应性。

例如,根据周期表中的规律,我们可以判断铁和氧会发生反应形成铁的氧化物。

3. 元素的发现和合成元素周期表的存在为元素的发现和合成提供了指导。

在周期表中,有一些元素被留空,这激发了科学家们对这些未知元素的研究兴趣。

通过对周期表的分析和实验研究,科学家们成功地合成了新的元素,并对元素的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

4. 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元素周期表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元素的特性和相互作用,从而设计出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

例如,利用周期表中过渡元素的催化性能,科学家们研制出高效的催化剂,用于加速化学反应。

5. 医药领域的发展元素周期表对医药领域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许多药物的研发和精细化制造都需要借助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特性和相互作用。

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开发出了许多新型药物,为医药领域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可能性。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与发展历程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与发展历程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与发展历程化学元素周期表是现代化学的基础,也是化学界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它呈现了元素的周期性和规律性,为科学家们研究元素和化学反应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理论基础。

本文将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发展历程。

1.元素分类的起源最初,古代化学家将元素根据它们的化学性质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这是基于对元素外观、导电性和反应性等最初的观察和实验得出的结论。

然而,随着对元素性质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意识到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晰,需要更精确的分类方法。

2.道尔顿的原子理论约瑟夫·道尔顿是首位提出原子理论并将化学元素分类的科学家。

他认为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小粒子—原子组成的,而且元素的不同性质是由原子的质量和组合方式决定的。

道尔顿根据元素的原子质量将它们分为几个组,这是第一个类似于元素周期表的分类法。

3.贝格曼的化学亲缘性表瑞典化学家贝格曼是首位尝试根据元素的化学亲缘性分类的科学家。

他根据元素的反应性将它们排列在一张表上,并观察到了某种规律。

虽然这个表格并没有像现代元素周期表那样连续地排列元素,但它显示了元素之间的某种联系和周期性。

4.门捷列夫的周期表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是第一个成功构建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

他根据元素原子质量的递增规律,将元素按照它们的化学性质分为几个周期和类别。

门捷列夫还预测了一些元素的存在,并预测了一些元素的性质。

他的周期表被认为是现代元素周期表的基础。

5.门捷列夫-托夫滋的改进门捷列夫的周期表存在一些缺陷,瑞典化学家托夫滋在他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托夫滋重新排列了元素,并将它们按照电子排布的规律进行了分类。

这一改进使得周期表更加完善和准确,对后来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6.后续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元素性质的深入研究,元素周期表也在不断发展。

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理论预测发现了新的元素,并完善了周期表的排列方式。

现今的元素周期表包含118个元素,其中一些是人工合成的。

总结起来,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发展历程经过了多位科学家的努力和贡献。

元素周期表中重要元素的发现与应用

元素周期表中重要元素的发现与应用
发现时间: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
其他重要元素的发现
铍:法国化学家沃克兰在1828年发现
硫:古代就已经知道,但直到1777年才被正式确认为元素
磷:德国化学家布兰德在1669年发现
镁:英国化学家戴维在1808年发现
硅: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在1823年发现
铝:丹麦化学家奥斯特在1825年发现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类与特点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非金属元素:包括氧、氢、氮、碳等,具有非导电性、非导热性和非延展性等特点。
金属元素:包括铁、铜、铝、锌等,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特点。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区别:金属元素通常具有金属光泽,而非金属元素则没有。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应用:金属元素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电子等领域,非金属元素则广泛应用于化工、能源、环保等领域。
重要元素的应用领域与价值
稀有气体元素的应用
氦气:用于填充气球、气艇等,也用于医疗领域如核磁共振成像
氖气:用于霓虹灯、广告灯等,也用于激光技术
氩气:用于焊接保护气、灯泡填充气等,也用于半导体制造
氪气:用于荧光灯、激光器等,也用于核反应堆控制棒
氙气:用于高压放电灯、电影放映机等,也用于医疗领域如X射线成像
麦克斯韦:发现氖元素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提出元素周期表
克鲁克斯:发现铊元素
卢瑟福:发现钍元素
莫塞莱:发现锕元素
西博格:发现锫元素
元素周期表的起源与历史背景
起源:1869年,门பைடு நூலகம்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发展:1871年,门捷列夫发表《元素周期表》
完善:1913年,莫斯莱发现原子序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阅读]元素分类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化学发展到18世纪,由于化学元素的不断发现,种类越来越多,反应的性质越来越复杂。

化学家开始对它们进行了整理、分类的研究,以寻求系统的元素分类体系。

一、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前对元素分类的研究
⒈1789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他的专著《化学纲要》一书中,列出了世界上第一张元素表。

他把已知的33种元素分成了气体元素、非金属、金属、能成盐之土质等四类。

但他把一些物,如光、石灰、镁土都列入元素。

⒉1829年,德国化学家德贝莱纳(Dobereiner,J.W.1780-1849)根据元素的原子量和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在已知的54种元素中有5个相似的元素组,每组有3种元素,称为“三元素组”,如钙、锶、钡、氯、溴、磺。

每组中间一种元素的原子量为其它二种的平均值。

例如,锂、钠、钾,钠的原子量为
(69+39.1)/2=23。

⒊1862年,法国的地质学家尚古多(Chancourtois,A.E.B.1820-1886)绘出了“螺旋图”。

他将已知的62个元素按原子量的大小次序排列成一条围绕圆筒的螺线,性质相近的元素出现在一条坚线上。

他第一个指出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⒋1863年,英国的化学家纽兰兹(Newlands,J.A.R.1837-1898)排出一个“八音律”。

他把已知的性质有周期性重复,每第八个元素与第一个元素性质相似,就好象音乐中八音度的第八个音符有相似的重复一样。

二、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1869年3月,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1834-1907)公开发表了论文《元素属性和原子量的关系》,列出了周期表,提出了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他在论文中指出:“按照原子量大小排列起来的元素,在性质上呈现明显的周期性。

”“原子量的大小决定元素的特征。

”“无素的某些同类元素将按他们原子量的大小而被发现。


1869年12月,德国的化学家迈耶尔(Meyer,J.L.1830-1895)独立地发表了他的元素周期表,明确指出元素性质是它们原子量的函数。

在他的表中,出现了过渡元素族。

为什么门捷列夫理论能战胜前期和同期理论,独占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权呢?分析科学史上的这一重大案例,可知门捷列夫理论在以下几方面较其他理论优越:
⒈材料丰富
在前门捷列夫时期,发现的元素及有关的材料较少,分类工作都是局限于部分元素,而不是把所有元素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因此也就不能很好地解释过去和现有的实验事实和化学现象。

在门捷列夫时期,发现的元素已占全部元素(现周期表上元素)
的一半,且掌握了这些元素的有关知识,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合价等,测定元素性质的方法得到了重大突破,特别是原子量的测定工作不断取得进展。

1860年,在世界化学家大会上,化学家们同意形成统一的原子量测定方法和系统的原子量表。

门捷列夫出席了这次大会,并接受了阿佛加德罗的分子论。

这促使他能提出正确的元素周期律。

⒉自洽性好
纽兰兹机械地按当时测定的原子量大小排列元素,没有估计到原子量数值存在错误,又没有考虑尚未发现的元素,因此很难将事物的内在规律清楚地揭示出来。

理论内部的混乱引来了其它人的嘲笑和讥讽。

而迈耶尔犯了同样的错误。

门捷列夫却对一些原子量进行了大胆地修改,从而消除理论内部的矛盾。

如当时公认金的原子量为169.2,金就应排在锇198.6,铱196.7的前面,而门捷列夫认为应排在这些元素后面。

经重新测定这些元素的原子量分别为:锇190.9,铱193.1,铂195.2,金197.2。

事实证明了门捷列夫的正确。

另外,他还大胆地修改了铀、铟、镧、钇、铒、铈、钍的原子量。

⒊预见性好
门捷列夫在表中对尚未发现的元素留下了4个空格,在1871年的新表中又列出6个空格,且预言了这些元素的存在及它们的性质。

迈耶尔虽然也在表中留有空格,但他没有对未知元素的性质作出预言。

1875年,法国化学家布阿博德朗
(Boisbandran,P.E.L.1838-1912)在分析比里牛斯山的闪锌矿时发现一种新元素,命名为镓(法国的古名叫加里亚)。

这只是又发现了一个新元素而已──第65个元素,本身并无精彩出奇的地方。

然而,令镓的发现者吃惊的是一封来信,笔迹不熟,来自“圣·彼得堡”。

来信说,他所找到的镓的性质并不完全对,特别是该金属的比重不应当是布阿博德朗所求出的
4.7,而应当在5.9到6.0之间。

署名是“圣·彼德堡大学教授狄米德里·门捷列夫”。

布阿博德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手中拿着刚发现镓的人,从没见过镓的俄罗斯教授怎么能这样说呢?
布阿博德朗感慨万千。

但毕竟他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家,他用严谨的科学态度来对待此事。

他重新测定了纯净镓的比重,是5.96。

愤慨变为钦佩。

布阿博德朗在一篇论文中写到:“我认为没有必要再来说明门捷列夫先生的这一理论的伟大意义了。

”这是科学史上破天荒第一次事先预言一个新元素的发现。

1879年,瑞典化学家尼尔森(Nilson.L.F.1840-1899)发现了经门捷列夫预言并详细描述了的第二个元素“类硼”。

尼尔森把它叫做钪。

他写到:俄罗斯化学家的思想已经得到了最明白的证明了。

1885年,德国的化学家文克列尔(Winkler.C.A.1838-1904 )发现了元素锗。

门捷列夫在1870年就曾经特别详细地预言过这个他叫“类硅”的元素性质。

文克列尔的论文一问世,人们就把它与15年前门捷列夫的预言相比,有令人感到惊奇的巧合。

发明者本人说到:未必再有例子能更明显地证明元素周期学说的正确性了。

1895年英国化学家拉姆塞(Ramsay.W.1852-1916)等人发现了气体元素氦、氩、氙等一系列惰性气体元素;1899年,居里夫人等人发现钋、镭等放射性元素,它们都按门捷列夫周期表中预定的位置就座。

另外,在Mn一列留下的空位,后由电力公司老板不惜重金去探索这一元素。

1925年,德国化学家诺塔克(Noddack.W.1893-1960)夫妇发现了它──铼,一种制白热电灯的极好灯丝的元素。

这些都是科学思维的伟大胜利。

因此,对此理论的发现,有人作了这样的描述:在科学大道上,有一块宝石,它就是元素周期律。

拉瓦锡、德贝莱纳、纽兰兹、迈耶尔等人从它身边走过,都把它拿起来看看,然后又把它扔掉。

是门捷列夫吸取前人经验,仔细研究它,使之散发出本身的光彩,最后他拿着这块宝石,登上了化学的高峰,统一了整个无机化学。

为了纪念门捷列夫,101号元素被命名为钔(Mendelevium)门捷列夫成功地把过去遭到嘲笑和怀疑的的元素周期律排列的研究变成为任何人都无可置疑的事实,使宇宙间的所有元素都能如此精彩地进行排列。

这是继原子理论后对庞杂的化学实验资料的又一次大规模的综合,是人们对元素概念认识的又一次深化和飞跃。

它揭示了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之间,各种不同原子间的内在联系。

它表明分布于整个自然界的化学元素并不是偶然的、杂乱无章地出现,而是存在于一个严整的、有着内在联系的系统之中。

元素周期律统一了整个无机化学。

它又作为基本定律贯穿于化学领域的各个分支,它的科学思
想渗透于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之中,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法与认识手段。

它揭示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的思想,应用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法规律,这是科学史上的一个伟大勋业,具有伟大的科学意义和哲学意义。

但是,在门捷列夫当时科学发展的水平上,只能把原子量作为元素最基本的性质,按照它的大小来排列各元素的顺序,认为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高中化学课本中对元素周期律的表述是:“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这就是元素周期律的现代定义。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