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工程初步设计

合集下载

工程灌溉设计方案范文

工程灌溉设计方案范文

工程灌溉设计方案范文一、项目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灌溉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因此,开展工程灌溉设计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某个地区,农业生产以水稻、小麦和玉米为主,由于地处西北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少,土壤干旱,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阻,产量无法达到预期。

因此,有必要对该地区进行工程灌溉设计,改善土壤条件,提高农作物产量。

三、灌溉系统设计1.水源选择考虑到地处干旱地区,水资源较为匮乏,故应选用经济性较好的地下水或地表水作为灌溉用水。

通过勘测,发现该地区地下水丰富,水质较好,因此决定采用地下水作为灌溉用水。

2.灌溉方式考虑到地区气候干燥,土壤干燥,应选用滴灌和喷灌方式进行灌溉。

滴灌和喷灌可以有效减少水分蒸发和流失,并可以将水分直接送到作物根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3.灌溉工程规划农田灌溉工程应依据土地利用状况、地形地势和农田布局等因素,合理规划灌溉管网和灌溉设施,确保灌溉水能够有效覆盖整个农田。

同时,应考虑到农田面积较大,可以采用分区控制的方式进行灌溉,使水分更加均匀地覆盖整个农田。

4.土壤改良针对地区干燥、土壤贫瘠的特点,可以在灌溉水中加入适量的营养元素和肥料,为土壤补充养分,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

四、灌溉系统设备选型在遴选灌溉设备时,应考虑设备的稳定性、节水性和耐用性等因素,尤其要考虑设备在干燥环境下的使用寿命和效果。

因此,需要选用高效节水的滴灌和喷灌设备,以确保灌溉效果和节水效果的同时,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五、灌溉系统管理灌溉系统的管理可以采用远程监控和自动控制的方式。

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灌溉水位和土壤湿度情况,从而精确控制灌溉量和频率,减少浪费,提高效率。

同时,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农田的不同情况,进行自动调整,确保灌溉水量的精准控制。

加德灌区工程初步设计

加德灌区工程初步设计

加德灌区工程初步设计1综合说明1.1绪言1.1.1地理位置札达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阿里地区西南部,象泉河流域,东临噶尔县、东南毗邻普兰县;西部和南部与印度接壤。

地理坐标北纬31°28′~31°29′,东经79°46′~79°48′,平均海拔4030m左右,全县总面积24601.59km2,人口0.71万人。

县城所在地距狮泉河镇夏季公路240km,冬季公路400km。

加德灌区工程位于札达县西北部香孜乡境内,热布加林河与香孜河交汇处的河谷地带,取水枢纽位置为东经79°30′39″,北纬31°46′41″。

灌区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地形较平坦,土壤肥沃,呈带状分布,平均海拔4030m,距狮泉河镇310km,距札达县70km。

渠道右侧有一条乡村公路,交通较便利。

加德灌区水源系朗钦藏布一级支流的热布加林河,该河多年平均径流为Q=8.28m3/s,水量较为充沛。

本工程为一项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属自流灌区。

工程主要由取水枢纽,干渠及渠系建筑物组成。

1.1.2工程新建缘由1、取水枢纽老化严重2、引水干渠建设标准低,渠系利用系数低3、取水口布置不合理,不能充分利用水资源为了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套灌溉设施,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扩大保灌面积,改善农牧民生活条件,提高农牧民经济收入,建设社会主义农村,合理开发利用区域性水资源。

因此,兴建加德灌区工程是当地政府和农牧民群众期盼已久,迫切希望的。

1.1.3勘测设计我院于2009年受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委托,承担了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加德农场引水灌溉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的勘测设计任务,及时组建了“加德农场引水灌溉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勘测设计小组”,按期开展了勘测和规划设计工作。

根据工程建设任务,我所组织人员对灌区的灌溉控制面积进行了实勘调查和分划,并聘请阿里地区水文大队进行地形图测量和水文调查等工作,随即进入室内设计阶段,于2009年10月完成了加德灌区工程初设阶段的全部工作。

唐河水电站工程初步设计中灌溉洞水力学设计

唐河水电站工程初步设计中灌溉洞水力学设计

lO 8 5
lO 9 5 l0 o 6 1O 6l
1 . 98
212 . 2 . 26 2 . 38
lO 5 6
l0 5 2 6 .7 lO6 6
283 -
2 . 85 2 3 9_
22 无压洞段及 明渠段水力学计算 . ( )闸后收缩断面水深计算 。 1 收缩水深可表示为闸孔开度 与 垂直 收缩系数 的乘积 , 即:
h= 黜
式 中: 一 收缩水深 m) J l ;
e ——闸门开启高度 m) ; r 为垂直收缩系数 , 6 09 4 取 - .1 。
25 . 3
隧洞泄量 ( %) m ; 板 , 08 ) 取 . ; 8


建筑物名称 长度( ) 底 坡 m
进 口段 闸 室 平 平 坡 坡
l l ——短洞有压段 的流量系数( 有压段洞顶部设斜率 l : 5压 e —— 闸孔开启高度 ( ; m)
B —一水流收缩断面处 的底宽( ; m)

灌 0- 72 ~灌 0 0 58 - 0 .1 0 - 0. 6 灌 0 0 58 灌 0 0 . -0 . 6 0 + O0 0 灌 O 0 .0一灌 00 2 7 0 + O0 +1. 4
灌 0 0 24 灌 00 . + 1.7 +10 50
无压洞段
出 口 明渠段
】2o /0
l2o ,o
垂 直收缩系数 , 094 取 .1 ; 由有 压短洞进 口的闸孔底 板高 程起算 的上游 水深
( 。 m)
灌 0 0 50 + 1.0~灌 00 0 0 + 2. 0 明渠扩散段 灌 0 0 0O 灌 00 98 + 2 .0 + 3 .8 灌 0 0 98 + 3.8~灌 0 0 48 + 5 .8 消力池

灌溉排水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灌溉排水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灌溉排水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1、报告编制目的
灌溉排水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是为了为灌溉排水工程技术设计提供依据,
主要包括项目的选址、竣工规模、建设内容及技术措施、工程经济评价等内容。

2、编制标准
(1)编制要求符合《国家关于新建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规范》(SL165-09),应
秉承“绿色、低碳、清洁、合理、安全、经济、科学、技术可行”的要求;
(2)编制说明性文件、设计内容、建设条件以及设计依据、技术方案、工程经济评
价及其他附属内容时,把握“细致、精准、及时”的要求;
(3)施工报告中,新建工程的项目内容、工程预算编制方法、施工预算中的财务管
理和会计及专业技术要求等内容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行业技术标准执行;
(4)在编制报告时,应按照设计范围、工程预算的投入、工程施工及管理方案,确
保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完善设计体系。

(1)编制说明性文件,包括项目介绍、设计内容范围及设计规模和建设条件;
(2)项目计划,包括建设技术规模及建设情况;
(3)设计内容,包括水利工程设计、拟建项目技术及技术措施、工程预算、工程施
工及管理方案;
(4)工程经济评价,包括工程经济效益分析以及量化评价;
(5)附属内容,包括建设条件、主要设计图、设备设备及技术要求、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预算编制等内容;
(6)其他。

引水灌区规划及初步设计总体思路(农水课程设计)

引水灌区规划及初步设计总体思路(农水课程设计)
引水灌区规划及设计总体思路
设计任务
• (一)灌溉制度河灌水率图设计
– 1、水稻采用列表法
• 建议采用EXCEL
– 2、棉花采用图表法
• 注意采用次降雨量(连续降雨作为一次)作为计算依据
– 如连续3天降雨,分别为3、12、9,其次降雨量为24面mm,次有 效利用系数为0.9,可认为是在降雨量最大日的一次降雨。
• 1、排渍、涝流量计算
– 平均排除法确定排涝流量
• 2、排水沟水位推算
– 计算排水临界期的排渍、排涝水位, – 临界期外河水位进行比较,检查是否满足自排要求 – 若不能满足,需要采取的措施
• 3、排水支沟纵横断面设计
(五)建筑物统计
• 干、支渠渠系建筑物统计
– 如闸、渡槽、跌水、桥梁等
谢 谢!
(二)灌排系统设计
• 1、干、支级沟渠规划
– 确定干渠、支渠的平面位置
• 干、支渠的平面位置是纵图
确定
– 若干渠挖方过多,则表明干渠位置选择较高,弃土可能造 成土壤侵蚀,或增加运输损失
– 干、支沟尽量利用原来天然沟、河
• 若天然沟、河不够顺直是可进行必要整治
– 条田的规格
• 田间渠系布置
– 毛渠、输水垄沟布置
• 排水垄沟布置
4、灌排系统建筑物规划
• 1)干渠、支渠全部建筑物
– 建筑物的形式选择 – 建筑物桩号 – 建筑物数量统计
• 2)典型支渠建筑物
– 斗渠建筑物(斗门、节制闸) – 农渠建筑物(农门)
• 3)排水沟是否需要建筑物(如排水闸、泵站等)
(三)灌溉渠道设计
• 1、干渠、支渠流量推算
– 采用干、支渠续灌,斗、农渠轮灌方式 – 根据最小灌水率和加大系数求渠道最小流量、加大流

河北省唐山市XX灌溉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河北省唐山市XX灌溉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河北省唐山市XX灌溉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一、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河北省唐山市XX地区农田灌溉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提高农田灌溉的效率和质量,以及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XX灌溉泵站更新改造工程被提上日程。

本报告将对该工程进行初步设计。

二、项目概述1.项目名称:XX灌溉泵站更新改造工程2.项目位置:河北省唐山市XX地区3.项目目标: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和质量,满足农业生产需求4.项目内容:a.更新并替换老旧的灌溉泵设备b.增加智能化控制系统c.优化灌溉系统管道布局三、工程设计方案1.灌溉泵设备更新根据目前的技术水平和需求,对该泵站的旧灌溉泵进行替换。

选用高效、节能的新一代灌溉泵设备,如离心泵或轴流泵。

通过新设备的升级,灌溉效率将得到明显提高。

2.智能化控制系统引入先进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对灌溉泵站的自动化控制和远程监控。

可根据农田的实际需求,智能调整灌溉泵的工作状态,提高灌溉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同时,将传感器安装在必要的位置,采集灌溉泵站和农田的实时数据,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

3.灌溉系统管道布局优化通过对灌溉系统的管道布局进行优化,减少管道阻力和泄漏。

合理布置灌溉管道,缩短灌溉路径,提高水流输送效率。

在关键位置设置调节阀,实现对灌溉效果的精细控制。

四、项目进度计划1.初步设计阶段(预计1个月):a.收集现场资料b.进行灌溉泵站设备选型和控制系统方案设计c.优化灌溉系统管道布局2.施工准备阶段(预计2个月):a.采购新设备和材料b.搭建施工平台和临时设施c.建立施工组织和管理体系3.施工阶段(预计6个月):a.拆除旧设备并安装新设备b.安装智能化控制系统和传感器c.进行灌溉系统管道布局调整4.竣工验收(预计1个月):a.进行整体设备和系统的调试与测试b.进行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五、经济效益及环境影响评估该灌溉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将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和优化管道布局,可以有效降低能耗和运行成本。

茶厂节水灌溉初步设计报告

茶厂节水灌溉初步设计报告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修改目录第一章综合说明 (1)第二章基本情况 (5)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9)第四章工程设计 (13)第五章工程管理 (29)第六章施工组织设计 (33)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 (36)第八章工程概算 (37)第九章经济评价 (65)第一章综合说明**省茶树良种繁育场建设初步设计,是按照**省农业厅《关于**省茶树良种繁育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农文[2001]10号)精神,根据省农业厅批复意见,我院对茶园进行详细的现场查勘、实地测量、询访调查及资料搜集、整理,结合茶场**茶园和**茶园的实际情况,对茶树良种繁育场建设进行优化设计。

一、工程项目工程建设目标是:建成高标准茶树良种繁育基地1370亩,其中母本园300亩、示范园600亩、苗圃园420亩、北方茶树种质资源圃50亩。

其中将母本园300亩、苗圃园420亩安排在**茶种场**分场;示范园600亩、北方茶树种质资源圃50亩安排在**分场。

灌溉方式是:**300亩母本园及420亩苗圃园采用微喷灌,**600亩示范园及50亩资源圃采用半固定式喷灌。

以上工程可分为以下几部分:㈠茶种繁育包括母本园、苗圃园、示范园茶种种植、管理、繁育工作。

(二)生产设施平整**茶场苗圃园地420亩,建设固定式遮荫棚架200亩,一般遮荫棚架200亩,固定式微喷棚架20亩,苗圃防护围栏2500m。

㈢土建工程建设实验室300平方米,高标准仓库房700平方米,土建工程安排在**分场。

(四)农田水利设施1.**分场水源工程**分场水源工程包括拦河低坝1座,大口井两座。

拦河低坝坝长36m,分高低坝两段,其中低坝段长5.5m,溢流深度0.3m,坝顶设钢筋砼漫水桥板作交通桥,高坝段长30.5m。

拦河坝高4m( 含齿墙深1m),挡水高度1.5m。

坝体为C20砼结构,坝体中部为抛石量不大于25%的埋石砼,大口井深均为8.0m。

2.**分场泵站工程**分场茶园分布在**河两侧,为了使两侧茶园能得到及时灌溉,分别设1#泵站及2#泵站,泵站水送入压力罐,然后由压力罐向半固定式喷灌工程供水。

灌溉农田取水工程方案怎么写

灌溉农田取水工程方案怎么写

灌溉农田取水工程方案怎么写一、项目背景农田灌溉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而水源的供应和灌溉工程的建设对于农田的有效灌溉至关重要。

本项目旨在通过取水工程的规划和建设,解决农田灌溉水源不足的问题,为农田提供稳定的水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项目地点本项目选址位于×××省××市××县,该地区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较为广阔的农田,适宜进行农田灌溉取水工程的规划和建设。

三、项目规划1. 前期考察:通过对项目地点周边水源、地形、土壤、气候等情况的详细调查,选择最合适的取水点和灌溉方式。

2. 水源保证:确定可靠的水源,保障灌溉用水的稳定供应。

同时考虑水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

3. 工程设计:根据前期调研结果,进行规划设计,包括取水设施、输水管道、灌溉设备等。

4. 施工管理:组织优质的施工队伍,保证工程的高质量、高效率建设。

四、水源选择1. 河流取水:如果项目地区有丰富的河流水源,可以考虑利用河流水源进行取水,通过建设取水泵站和输水管道,将水源引入农田进行灌溉。

2. 水库取水:对于有水库资源的地区,可以充分利用水库储水作为灌溉水源,通过引水渠和管道将水源输送至农田。

3. 井水取水:对于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考虑通过打井取水的方式,将地下水引入灌溉系统。

五、工程设计1. 取水设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取水设施,包括泵站、取水口、滤水设备等,以确保取水的质量和稳定性。

2. 输水管道:根据农田的分布和地形特点,设计合理的输水管道布局,选择适宜的管材和管径,保证水源的快速输送。

3. 灌溉设备:选择合适的灌溉系统,包括喷灌、滴灌、灌溉机等,确保农田得到充分的灌溉,并节约用水资源。

六、环境保护1. 生态修复:对于工程建设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采取相应的生态修复措施,保护和恢复当地生态环境。

2. 节水措施:在工程设计和建设中,应考虑引入节水技术和设备,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CD14060 FCD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灌溉工程设计大纲范本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信息网.1999年7月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灌溉工程设计大纲主编单位:主编单位总工程师:参编单位:主要编写人员:软件开发单位:软件编写人员:.勘测设计研究院年月目录1 引言 (4)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4)3 设计基本资料 (4)4 灌区设计 (5)5 应提供的设计成果 (14).1 引言_____工程位于_____,是以_____水库(或_____引水枢纽、或泵站枢纽)为水源工程的_____型灌溉工程。

设计灌溉面积_____万亩,设计灌溉保证率_____;渠首进水闸闸下设计水位_____m;设计流量_____m3/s。

_____水库(或_____引水枢纽、或_____泵站枢纽)的控制流域面积_____km2,多年平均流量_____m3/s;水库总库容_____万m3,兴利库容_____万m3,正常蓄水位_____m,死水位_____m。

(或_____江引水坝坝顶高程_____m,坝上设计水位_____m;或_____泵站枢纽设计扬程_____m,装机容量_____ kW。

)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2.1 有关本工程的文件(1) _____可行性研究报告;(2) _____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文件;(3) _____初步设计任务书;(4)有关部门的协议文件;(5)与本工程有关的流域规划、地区规划报告。

2.2 主要设计规范(1)DL 5021—93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2)SDJ 11—77 水利水电工程水利动能设计规范;(3)SDJ 12—78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和补充规定(山区、丘陵区部分)(试行);(4)SDJ 217—87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试行);(5)SDJ 217—84 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6)SL 44—93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7)SL 44—94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8)SD 204—86 泵站技术规范。

2.3 设计参考资料(1)农田基本建设规划(水电部水利建设司1987);(2)灌溉经济效益计算方法研究与应用(河海大学出版社1993);(3)排灌机械配套手册(农业出版社1962)..3 设计基本资料3.1 灌区自然地理资料收集灌区的地形图、土壤调查和试验资料以及必要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

3.2 收集灌区内的社会经济、水利设施现状和发展规划等资料。

包括行政区及其人口、劳力、土地面积、耕地、中小型水库、塘坝、泵站、历年水旱自然灾害、以及地区电网、城镇工业、乡镇企业的产量、产值、城镇居民及工业用水等统计资料。

3.3 农业资料收集灌区内的农业生产现状和发展规划资料,包括水、旱作物组成、农业耕作制度、农作物产量、产值、农业成本、人均农业收入、作物需水量、灌水技术以及塘坝容量等资料。

3.4 灌溉试验资料收集灌区内外的有关水、旱作物的灌溉试验分析资料,包括水稻及旱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灌溉制度及水稻受旱试验产量影响等资料。

3.5 水文气象资料(1)收集灌区内有25年以上观测资料的水文、气象代表站的历年逐月旬的降水量、水面蒸发量、径流量等资料。

(2)收集水库水源工程历年逐月旬的泄流量资料;江、河引水枢纽或泵站枢纽水源工程取水口的外江、河历年逐月旬的平均水位、平均流量、历年最高、最低水位及最大、最小流量特征值资料。

(3)收集灌区内及相邻地区有关山、丘区中、小面积设计洪水计算方法等方面资料。

水库水源工程调洪后的设计及校核洪水资料。

(4)收集水库及江、河水源的水质、泥沙资料。

3.6 水利工程单价分析资料为了进行工程方案比较,应收集本地区有关水利工程的单价分析指标及面上小型水利工程的扩大指标等资料。

4 灌区设计4.1 灌区设计原则和任务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农业发展规划要求,考虑灌区的气候、土壤、作物组成等条件,充分利用当地水源,合理引用外水,分析水土资源及城乡其他用水要求等情况,按照大中小并用,蓄引提、近远期结合的原则,合理确定灌区开发方式和工程设计规模。

具体任务是:(1)进一步确定取水水源工程;(2)核定灌区范围及灌溉面积;(3)选定设计水平年及灌溉设计标准;(4)核定灌溉制度;(5)进一步选定取水方式及灌区渠系总体布局;(6)确定干、支渠布置、渠道设计断面及渠系建筑物位置、规模;(7)确定渠首工程位置、规模;(8)田间排灌渠系典型区规划;(9)必要时研究提水灌区分区分站多级泵站规划;(10)研究灌区内反调节水库规划;(11)拟订工程管理运用规划;(12)计算工程投资和阐明工程效益。

4.2 灌区范围及灌溉设计标准4.2.1 灌区范围及灌溉面积4.2.2 选定设计水平年及灌溉设计标准4.3 制订灌溉制度根据灌区自然条件、作物组成、耕作制度、灌水方式等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先进灌溉经验,结合灌溉试验资料选定灌溉制度。

计算方法应采用时历年法。

计算内容和方法、步骤如下:(1)作物需水量计算.(2) 作物灌溉定额分别为水稻移栽前或旱作物播种前和生长期各阶段(可采用月旬)灌水定额的总和。

通过水稻田间供需水量平衡及旱作物土层水量平衡计算,分别确定历年水稻及旱作物的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并按作物组成确定历年综合灌溉定额。

(3) 塘坝调节即为灌区内水土平衡计算,是利用灌区分散的小型塘坝蓄水工程进行灌区内供需水量平衡计算,用以充分利用当地径流及削减渠系的灌水模。

其任务是求得历年塘坝供水后的需灌水量(即塘坝缺水量)及田间灌水模。

(4)灌区设计灌溉用水定额和设计灌水模灌区净灌溉用水定额和灌水模,分别为塘坝调节计算成果中的历年单位面积塘坝缺水量和最大旬的单位面积塘坝缺水流量。

如为平畈灌区,则可直接采用历年的综合灌溉定额求得。

根据历年的净灌溉用水定额(m 3/亩)和净灌水模(m 3/(s ·万亩)),分别进行排频计算,并绘制频率曲线,求得灌区内设计保证率的净灌溉用水定额及净灌水模。

4.4 灌溉供水水源工程及其调节计算根据灌区所在流域的地理位置及邻近地区的水源条件,一般灌溉供水水源工程可分大型综合利用水库及江河引水枢纽或泵站枢纽两大类,其调节计算一般采用长系列逐年各时段的水库来水、用水调节计算或引水、提水枢纽的供需水量平衡。

.4.5 灌区开发方式根据灌区地理位置、地形、水系特征及邻近地区的水源条件,确定不同的灌区开发方式:(1)以综合利用水库为水源的灌区开发方式,一般有水库坝上或坝下直接引水,或在水库坝下建引水坝枢纽引水等几种方式,要根据灌区位置、高程和工程措施等综合因素研究确定,必要时还应进行方案比选。

(2)以灌区下游的大江、大河或湖泊为水源的灌区开发方式,一般有从湖泊或大江、大河直接多级提水灌溉或从大江、大河抽引江河水入本灌区河调蓄后,再分区分站多级提水灌溉等形式。

4.6 灌区干、支渠规划4.6.1 灌区干、支渠线路选择(1) 灌区干、支渠线路选择,应根据地形、水系、地质等条件,并尽量照顾行政区划,充分利用现有和计划的水利设施及适当考虑综合利用等原则,拟订不同线路或站级布置的比较方案。

(2)选择工作内容与方法1)方案拟订根据可研阶段选定的干渠及其审查意见,对干渠线路或提灌干渠上的站级布置结合渠系建筑物,拟订二、三个比较方案。

2)工程布置和工程设计根据拟订的不同干渠线路或部分线段的布置方案,对渠道及渠系建筑物进行工程设计;或对提灌干渠上拟订的不同站级布置方案,进行渠道设计及泵站规划。

3)工程费用计算工程费用包括工程投资及年运行费两部分。

工程投资是根据干、支渠道、渠系建筑物及泵站等工程的设计规模,计算工程量(考虑阶段系数);由施工预算单位提供各项工程的单价指标后,进行工程投资计算。

年运行费包括工程大修、维修、管理费及泵站抽水电费等项,参照《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灌区编制定员标准》等文件进行计算。

4)方案比较对效益相同的方案进行比较时,可采用年费用法或费用现值法;如效益不相同时,可采用经济效益费用比法、经济现值法、经济净年值法。

5)干、支渠线路选定.根据上述经济比较成果,并考虑工程地质、施工条件、地方意见等因素综合比较选定。

4.6.2干、支渠断面设计(1)渠道设计流量计算渠道设计流量应包括灌区内的农业灌溉用水、城镇工业与居民生活用水及干旱地区的农村人畜用水三部分。

农业灌溉用水是按灌区净灌水模与渠道控制的灌溉面积计算;其他城镇等工业、居民生活用水,可按有关工业产值、城镇人口、农村人畜数量和各项单位用水资料进行估算,并考虑渠系水利用系数确定。

渠系水利用系数,应根据灌区大小、渠系布置、渠道长度、土质、防渗措施和管理水平等因素,并可参考条件相似灌区的渠道输水损失分析资料予以合理选定。

也可参见SDJ 217—84中表7.4.4。

(2)渠道断面设计渠道比降是确定渠道纵断面的关键因素,应根据沿渠线的地形、地质等条件,并满足不冲、不淤流速的要求予以制订。

为了多控制自流灌溉面积,干渠一般采用较平缓的比降如1/10000左右。

渠道横断面设计,应根据地形、地质和边坡稳定等条件进行计算,也可用实用经济断面的计算方法设计,参见SDJ 217—84附录六。

4.7 渠系建筑物规划4.7.1 渠系建筑物布置渠系建筑物的布置,应满足渠系输水、分水、联结、泄水、量水、排洪及交通等要求,以保证渠系运行。

其位置和形式,应结合渠系总体布置,并考虑地形、地质、水文、建筑材料及施工管理运用等条件选定。

(1)输水建筑物:一般在跨越河沟时采用渡槽或倒虹吸;穿越山岗时为避免渠道深切或沿岗陡壁绕道开渠,宜采用输水隧洞。

必要时,应结合该段渠道选线进行方案比选。

(2)分水建筑物(分水闸):主要布置在下级渠道的进水口处。

控制建筑物(节制闸),布置在分水闸、泄水闸的下游,以保证下一级渠道引水要求及泄水闸正常运行;通航渠道上的节制闸应尽量照顾航运要求。

(3)联结建筑物:一般布置在地形坡度较陡渠段,采用陡坡或跌水联结,如在通航渠道上,应结合航运要求统一布置。

(4)泄水建筑物(退水闸):可设在干渠上大型建筑物或难工险段之前及干、支渠渠尾。

(5)量水建筑物:可利用渠道上渡槽、倒虹吸、节制闸等建筑物量测,有必要时在各级渠道的首部,设置量水堰等设施,以保证调配水和为按方收取水费提供依据。

(6)排洪交叉建筑物的型式:应根据沟渠交叉的相对高程确定。

当沟渠之间高差较大时,可结合输水建筑物采用立交的渡槽或倒虹吸;如河沟流量不大时,可采用双坝地下涵。

当沟渠之间高差不大时,可用平交的泄洪闸。

排洪交叉建筑物侧面洪水的防洪设计及校核标准,应根据渠道控制的灌溉面积、洪水灾情等条件确定。

可参见SDJ 217—84第6.5.1条选用。

(7)交通建筑物:应根据道路与渠道的相对高程及道路等级标准等因素,分别设置公路桥、机耕桥、生产桥及人行更桥等四类桥梁或渠下路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