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火爆的新闻

最火爆的新闻
最火爆的新闻

老百姓的事要马上办国务院催办106项事项

新华网北京8月4日电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国务院部署开展了对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第二次大督查。针对督查中发现的工作进度慢、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按照统一部署,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发出49件催办通知,督促29个省(区、市)、20个部门,对106项工作加快落实进度。精准发力,一抓到底,再次彰显本届政府“言必信、行必果”的坚定决心。

106项催办事项直指落实中的痛点阻点

催办通知共列出106项催办事项,其中涉及部门的24项,涉及地方的82项。

仔细梳理可以发现,百余项催办事项紧紧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这条主线,旨在确保政令畅通,推动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从推动财政资金的统筹使用,到加快铁路、农村公路和重大水利工程等建设甚至到某项目的具体进度,从落实放宽公积金使用政策到提高民航正点率,催办内容重点突出,针对性强,既有稳增长的宏观视野,也有惠民生的浓浓情怀。

催办绝不是发文件、走过场,而是有明确的时间要求和具体措施。通知要求,有关地区和部门“明确专人负责、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做好工作,确保催办事项尽快落实到位”、“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将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随机抽查”。

通过大督查,准确抓住在落实重大政策措施中的痛点、阻点,是国务院督查组求真务实的结果。

为确保督查出实效,督查组采取了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座谈交流、抽查暗访等方式进行实地检查,并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群众,广泛听民意,防止

“蜻蜓点水”。督查形式也进行了创新,在中国政府网专门开设“督查进行时”意见箱,面向全社会直接征询对稳增长政策和简政放权等改革举措落实情况的意见和建议,让广大民众与国务院直接“对话”,提高督查的针对性。

列清单,明时限,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催办通知的下发将进一步推动重大政策措施落地的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以稳增长为重点督促重大项目尽快落地

在百余项催办事项中,“稳增长”这个重点清晰可见。

我国经济虽有企稳向好势头,但下行压力仍然较大,还需要把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的作用充分释放出来。哪些项目进展缓慢?哪些改革措施没有落实到位?根据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催办工作对症下药。

“妥善解决重大水利工程后续资金。要进一步研究落实资金来源,提出解决方案。”

“加快20万公里农村公路建设进度。要提高资金到位率,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按期完成。”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铁路投资要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新投产里程8000公里以上。要加大与有关部门和地方的统筹协调力度,加快项目投融资和建设进步,确保按期完成…两个8000以上?的目标。”

“高速公路实施进展滞后,要加快工作进度”“液化天然气项目工程进度滞后,要加快工作进度”“47座中型水库未按计划开工,要加快工作进度”。

既定项目要马上动工,已有资金要尽快到位,项目储备要超前谋划……催办事项中,既有重视当前的具体部署,也有谋划长远的改革举措。

一项项督办事项,以稳增长为出发点,有利于增加有效需求,巩固经济企稳向好的发展势头。

一项项督办事项,如同一声声冲锋号,督促相关部门尽快行动起来,确保重大政策尽快落地、尽快见效。

惠民生是根本老百姓的事要“马上办”

督查是为了督促政策的落实,而政策落实的真正目的是惠及百姓和民生。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导向在此次催办事项中非常突出。

“有的省市出台的政策对公积金提取要求还没有简化到位,部分地区公积金贷款手续仍较复杂,贷款额度难以达到上限。要进一步加强对各地区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

“截至2015年6月,有的地方棚户区改造开工率为40.7%,与全国平均工作进度相比偏低。要加快工作进度。”

“养老服务中心项目进展缓慢,要加快工作进度。”

“供水项目进展缓慢,要加快工作进度。”

“要加快落实特困人员供养措施。”

“确保兑现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新增工资。”

……

从加快棚户区改造到养老中心建设,从放宽公积金使用到关注困难群体,党中央、国务院关注的,正是攸关百姓切身利益的身边事。

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民之疾苦,国之要事,要着力用改革的办法,更多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扩大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加大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投入,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有效弥补发展“短板”,努力在改善民生中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并为长远发展打牢基础。

民生问题拖沓不得。着力解决社会广泛关注、人民群众有迫切需求的问题,协调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取得人民满意、实实在在的效果。(记者李延霞、赵晓辉、齐中熙、杜宇、刘羊旸)

新闻媒介的性质

新闻媒介的性质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第七章新闻媒介的性质 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把握新闻事业的共性、个性和特性,尤其要重点掌握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以加深对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性质和特点的认识。 内容提要: 本章涉及新闻事业的共性、个性、特性,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基本属性,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是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基本属性、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难点是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 有关提示: 共性、个性与特性。双重属性所产生的要求。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 主要设计: 由一般事物的共性、个性导入对新闻事业的共性、个性和特性的讲述。 提问:中国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带来了什么变化。 为何要强调新闻事业的经营管理中社会效应第一,经济效应第二,最好是两者统一。 讲稿内容: 注意关于共性、特性、个性的说法。从一般到个别。 共性指整个新闻事业的所共有的基本特点;特性指一类新闻媒介较之另一类新闻媒介的基本特点;个性指一家新闻媒介较之其他家新闻媒介的基本特点。 <旅游新报>案例 《旅游新报》是在重庆市政府主导下,重庆出版集团、重庆旅游文化传媒集团共同出资打造的重庆市唯一专业旅游报媒,被誉为重庆旅游“十个一”工程重点项目之一,和重庆旅游“5+1”宣传推广平台之一,《旅游新报》每一期都会送达市级领导,以及各区县党委、政府、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手中,是全市各级旅游主管部门了解重庆旅游发展最直接最重要的媒体。2008年5月,因用汶川地震做噱头刊登违背社会公德的内容而停刊。 严重违背社会公德《旅游新报》被停刊整顿 重庆日报5月20日报道 5月19日出版的第60期《旅游新报》在关于汶川大地震的报道中,刊发了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报道,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昨日,市新闻出版局根据有关规定,决定给予《旅游新报》停刊整顿的行政处罚。 与此同时,《旅游新报》的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公司对《旅游新报》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决定免去该报社社长职务,撤销该报总编辑和副总编辑职务,并对相关直接责任人予以除名。 据悉,旅游新报社已通过网络发表致歉信表示,尽管该期周刊系提前编印,但报道严重违背社会公德,亵渎了神圣的民族尊严,伤害了崇高的民族情感,在全社会造

新闻播报宣读、播报

新闻播报 播报新闻是广播电视传媒中播音员、主持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新闻播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宣传效果。各个台的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往往成为这个台的标识性人物,人们也往往拿他们的播报水平和主持形象作为评价一个台的重要依据。掌握新闻播报的规律,切实提高自己的播报水平,是每一个有志于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人所期望的。 新闻稿件的特点对新闻播音产生规定性的影响,从对新闻稿件由内容到形式的整体认识中可以进一步寻求到新闻播音的基本要求,体会到新闻播报的语言特色。“用事实说话,以新感人”简略地概括的新闻播音的特点,换个角度说就是新闻播音的基本要求一是叙事要清楚,二是新鲜感要强。 1. 叙事要清楚 透过稿件文字还原新闻事实,在播报之前不仅要做到“知其然”,而且还得略知其“所以然”,这是讲新闻事实叙述清楚的前提条件。新闻内容包罗万象,有的是简单的信息,有的却是引人注意的动态或是发人深省的现象,所以在凭借稿件文字了解事实表象之后,往往还需要探求其深层含义。这就需要我们将这一事实摆在它特有的时、空坐标上,上挂政策,下联实际,明确其宣传背景和宣传目的。 新闻稿件的结构缘起于它的体裁特征,熟悉其导语、主体和结尾的三段式结构,对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准确把握新闻事实十分重要。分析确定导语的语句重心,避免语式平直架起。导语“纲举”鲜明,导向清晰,新闻事实本质便“一目了然”,而后的新闻主体部分即可顺其势“目张”明了。新闻主体部分是事实的展现部分,最忌讳就是摆单句,摆成一片散沙或是一团乱麻。先确定重点和层次,通过语流曲线的对比变化将重点突出,将层次内部集中,将层次间的转换显露,而后再一步步地走向微观落实,如层次内部的相对集中,是通过关联密切的语句关系和每一语句的准确表达来实现的。在这一环节,处理好句子,强化句与句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为了在快速运动的语流中仍能将事实叙述清楚,需要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做保证。比如,明亮、坚实的声音,通畅自如的气息,标准清晰的字音,灵活的口齿等等。这些是需要在持之以恒的锻炼中逐步加强的。 2 .新鲜感要强 我们的新闻播音要用时代的新鲜气息吸引和感染听众。这种新鲜气息来源于播音员对新闻事件、新闻稿件的认识和感受,而这些又直接受到他个人的政策水平,新闻敏感度和知识结构的状况影响。一个新闻事件发生,一篇新闻稿件到手,能迅速准确地捕捉到新鲜点、感受到新意。新意表现在各个方面,比如事件新、政策新、思想新、角度新、形式新、听众新等等。 为了能最大限度的传达新意,体现新鲜感,我们在驾驭具体语言技巧时需要注意以下几

自媒体时代的主流媒体不可替代

自媒体时代 太长人修炼舆论引导掌控能力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社交工具的更新换代,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给了自媒体生长发育的平台和土壤,信息流通变得快速和透明。以微博、微信、直播等为载体的传播途径,汇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已成为网络传播最活跃的主体和新兴舆论场,从今年以来各种直播平台比如映客、花椒等等更为直接的传播方式,通过个体进行的直播充斥着网络和人们的视线,让人目不暇接。自媒体在这种自由开放式的迅速发展过程中,满足了受众猎奇、娱乐等心态,而令主流媒体变得逐渐边缘化。在这样的状况下主流媒体依然是具有其不可替代性和绝对权威性和特殊的公信力,依然要在和网络融合的过程中,确保主流媒体的功能。 新媒体时代,微博等自媒体成为网民维权利器,现实中的细微之事,通过网络放大和扩散,网络舆情与社会舆情互动,很可能在现实中影响巨大。这也提醒我们的职能部门必须及时有效作为。报警不如发微博,上访不如上网,这种示范效应极大消耗社会资源,但倒逼政府部门必须及时作为。就像这次事件的突如其来,这也对做好相应的舆情应对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自媒体的特点决定自媒体有很大的先天不足 1.自媒体的特点 普通大众参与新闻的传播,这是自媒体的基本特点,即平民化。只要是在网上轻点鼠标,拨动按钮,即可以披露信息和发表意见,且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无疆界。在“人人拥有麦克风”的媒介生态环境下,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草根直播”开始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观点,发布发生在身边的新闻事件。但自媒体因其平民化与交互性的特点,也产生了低俗化倾向,为了吸引眼球,甚至传播有损健康,违背人伦、色情、低俗的信息。而现在很多直播平台,内容缺乏文化内涵,空洞、夸大、虚假,更是导致自媒体的可信度大大降低。 2.自媒体的负面影响及成因 自媒体时代媒体把关人的相对缺失,自媒体的开放性和匿名性,加剧了信息的爆炸。还有自媒体被商业的蓄意利用,信息来源的不确定性,导致自媒体传播的虚假信息漫天飞,虚假新闻在逐渐吞噬着新闻的生命,影响着媒体的公信力,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3.自媒体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 企业微信公众号的进入,为了培养粉丝,获得点击率和关注度,不对转载的信息辨别真伪,单纯实现经济利益,往往成为虚假新闻传播的帮凶。自媒体把关太弱,是公众言论自由权利的延伸,这种延伸势必会催生与社会主流舆论相悖的信息传播。参与自媒体的网民素质良莠不齐,发布的新闻真实性及客观性无法保证。不能对事件进行理性客观分析,个人情感色彩浓厚。自媒体时代,受众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更是信息的传递者和信息源,传播方式呈网状,这种传播模式下,不仅信息源的数量无法控制,而且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 二、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 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终端的普及,媒体格局变得更加复杂,面对自媒体虚假新闻产生的负面影响,主流新闻媒体肩负着比以往更加艰巨的任务。不仅要做好党和群众之间的信息桥梁,还要密切关注甄别来自互联网的信息,及时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 1.主流媒体的权威性不可替代 在新媒介生态环境下,传播模式由单向、专业传播向多向、公众传播转变,人人都可以充当新闻记者,作为新闻事件的目击者和第一见证人,通过自媒体传播信息。自媒体信息的发布者因缺乏专业知识,或因追求轰动效应,再加上个人感情的渗透,对同一个新闻事件,可能出现多种不同的报道,导致自媒体的新闻缺乏权威性。而传统主流媒体,因其专业

西方新闻传播史讲义

西方新闻传播史讲义贺新颖 目录 第一章新闻传播的诞生与发展…………………………………… P02 第二章新闻事业的“创世纪”…………………………………… P07 第二章 18世纪:革命烽火与新闻传播…………………………… P13 第四章 19世纪(上):大众化报刊的勃兴…………………… P23 第五章19世纪(中):通讯社的兴起与发展………………… P32 第六章19世纪(下):黄色新闻的泛滥……………………………… P39 第七章 20世纪(上):电子媒介之广播篇………………………… P44第八章 20世纪(中): 电子媒介之电视篇……………………… P51

第一章新闻传播的诞生与发展 Chapter One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第一节人类社会与新闻传播 第二节新闻传播的早期历史 第三节文字传播时代 第四节印刷传播 第一节人类社会与新闻传播 ★新闻传播是怎么产生的? ★新闻传播与社会的关系 新闻传播是怎么产生的? 一、新闻定义 西方 “It is not news when a dog bites a man, but absolutely news when you find a man bites a dog.” “ Oh!My god!” 中国 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二、传播定义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a commonness or oneness of thought between a sender and a receiver ——Wilbur Schramm The Process and Effects of Man Communication 信息的交流与分享。 甘惜分主编《新闻学大辞典》 人类的思想、观念、情况等社会信息的交流。 《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 三、新闻传播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 (一)生存的需要——报道消息、提供意见 第一个发现熊的人,侥幸未被熊吃掉,不论是为了警告趋避,或是为了纠合除凶,一定要去报告其他的人类。没有语言之前,便用手势报告——我们的文化,也就由此产生。 萨空了《科学的新闻学概论》 (二)生产的需要——相互交流 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孤立的一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这是罕见的事,偶然落到荒野中的已经内在地具有社会力量的文明人或许能做到——许多个人不在一起生活和彼此交谈而竟有语言发展一样,是不可思议的。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

新闻的定义及要素

定义: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就其广义而言,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等;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的事实。 两原则: 一、真实性:是新闻采访的基本原则,是新闻的生命线。 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 新闻的真实性原则:1.对新闻事实的表述准确;①新闻报道中用词忌讳不准确②避免虚构情节,添枝加叶,合理想象。2.对新闻内容材料的选择准确。3.对新闻事实的认识准确。 二、时效性:时效性是新闻采访的生命 从理论上来说,时效性指事实发生与作为新闻事实发生之间的时间差(时距),同新闻面世以后激起的社会效果的相关量,即新闻产生应有社会效果的时距限度。 简单地说就是“新鲜、快速、简短”。 结构: 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标题、正标题和副标题;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六要素: 新闻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要素和我们语文界常用的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一致的。教材把它们概括为“6W”,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结果如何(How),换一种说法就是人物、时间、地点、经过、原因、结果。如果把这六要素串起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一句通俗易懂的句子: 某人某时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 通讯社:新闻服务机构,即向其他新闻媒介提供新闻服务的机构。 四大通讯社:美联社、合众国际社、路透社、法新社。 其他:塔斯社、新华社

西方主要新闻传播理论

西方部分经典理论 1.风险社会理论 贝克所说的风险,指称的是完全逃离人类感知能力的放射性、空气、水和食物中的毒素和污染物,以及相伴随的短期的和长期的对植物、动物和人的影响。它们引致系统的、常常是不可逆的伤害,而且这些伤害一般是不可见的。风险概念是个指明自然终结和传统终结的概念;或者换句话说,在自然和传统失去它们无限效力并依赖于人的决定的地方,才谈得上风险。风险社会的概念意味着:(1)风险既非毁坏也非对安全的信任,而是“虚拟的现实”;(2)一种具有威胁性的未来变成了影响当前行为的参数;(3)风险直接地和间接地与文化定义和生活是否可容忍的标准相联系,它涉及“我们想怎样生活?”这一价值判断;(4)“人为制造出来的不确定性”暴露了国家——政府控制风险能力的匮乏;(5)当代的风险概念关涉知识(knowledge)和不意识/无知识(unawareness/non-knowledge)的某种特殊的综合;(6)新的风险类型可能同时是地区性的和全球性的;(7)日常的认识遮蔽了危险的传播和活动,因此知识和风险的潜在影响之间存在差距;(8)风险社会的概念消除了自然与文化之间的差异。 2. 媒介功能理论 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概括的传播“三功能说”——环境监测功能,社会协调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美国社会学家C?R?赖特提出的“四功能说”——环境监测,解释与规定,社会化,提供娱乐 3.媒介社会麻醉理论 “社会麻醉”是典型的传播功能的失调。拉氏和默顿认为,现代大众传播将现代人淹没在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的滔滔洪水中,人们每天在接触媒介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他们每天在读,在看,在听,在思考,但是,他们很容易把这些活动当作现实行动的替代物。他们有兴趣,有知识,接受了众多的信息,也有关于未来的种种打算,但是,当他们听完广播,看完电视,读完报纸以后,一天的时间就过去了。他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大众传播的“麻醉作用”,认为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 “二战”后,西方媒介内容煽情化、浅薄化、低俗化倾向加剧,“社会麻醉”的观点在此背景下被提出。而随着大众传媒日益发达,这种现象愈加严重。针对日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社会情形,清水几太郎在《社会心理学》一书中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由“信息的大量复制”所支配的社会,大众媒介的信息潮水裹挟着广大受众,使他们丧失了对重要的公共事物的理性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大众传播对现代人来说成了一种“心理暴力”。 在这些学者所处的时代,他们的观点主要是针对当时的主流媒体报刊和广播的,而到了今天,电子媒介和网络大行其道,高效率的传播能力、海量信息和广泛的普及,使这种“社会麻醉作用”有增无减。当下社会的人们在各种媒体的包围下,艰于呼吸却又乐此不疲,他们或是感觉不到媒体的“麻醉”,或是甘心被“麻醉”。他们的视线被媒介所牵引,心智空间被媒介完全占据,成为媒体操纵下的“提线木偶”;他们从媒介的虚拟空间中寻找满足感,情感和思想的起伏变化都以媒体内容为“脚本”;他们的现实欲求被不断地刺激和放大,社会行动能力却在不断降低。在《电视与美国人的性格》一书里,美国精

新闻与报道的关系

浅析新闻与报道的关系 新闻学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新闻报道”这个词。但实际上新闻学中新闻与报道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属于不同的范畴,它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又不乏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本文将浅析新闻与报道的区别与联系。 首先,从定义上看,1943年陆定一先生提出“新闻的定义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至今对我国新闻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这里的“新闻”其实包含了“新闻”和“报道”两个概念。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则是报道者对客观事实进行主观反映之后形成的观念性的信息。从两者的定义可知,新闻侧重于客观事实,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而报道侧重于表象和描述,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新闻来自已存在的事实,而报道是对存在事实的整理、加工和发布,是新闻的表现形式,两者分属于不同环节。 其次,从两者的发展历程上看,新闻是长久存在于客观世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人类诞生前就存在。而新闻报道则是人类意识加工的产物,是一种普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上的普遍的社会现象,伴随人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慢慢壮大、成熟。人类的社会性生产和社会性生活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而人们从事新闻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最后,是否具有主观色彩是两者的本质区别。同样的新闻可以有截然不同的报道,同样的内容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在于不同的报道者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审视这个“新闻”,有着不同的选择和判断。但如果我们究其根源就会发现,报道者的主观态度只是一个表层的原因,真正的关键在于“作为‘经验事实’‘社会意识’的报道本身就是直接性和间接性、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①。报道反映了新闻,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新闻,主观意识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普遍性即能为社会大众所接收,特殊性在于受报道者自身条件的制约,报道可能千差万别。 虽然有如此多的差别,与此同时新闻与报道又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首先,新闻与报道的关系即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两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构成哲学上的“矛盾”。其次,新闻的存在是报道诞生的前提和基础,报道则是使新闻得以传播的必要条件。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今天,新闻一直是人们生存的“必需品”。社会条件变化引起人类社会交往密切程度的提高,带来对新闻需求的增加,又迫使人们不得不扩大新闻活动的规模、方式和内容。最后,新闻与报道其实不存在直接联系,而是一种间接联系,可以用“新闻—人—报道”来表示。从新闻到报道要经历两个阶段,一是新闻工作者接收新闻形成主观意识阶段,二是报道新闻阶段。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条件,缺一不可。 新闻报道与生俱来的两个基本特点,一是真实,二是新鲜。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新闻报道的特点是用事实说话,尽量真实的提供信息,有一定的准确性、真实性、简明性与及时性。虽然报道是人对新闻的主观反映,但报道必须始终坚持“真实”这个原则。如果失去这个原则,新闻将失去它存在的价值,甚至引起社会的混乱和动荡,后果不堪设想。 ①摘自齐齐哈尔电视台刘波《探讨新闻与新闻报道之间的关系》 数字出版01班 周晓语

幼儿园教案大班语言:《电视新闻》

活动目标:1、通过听新闻和编播新闻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听说兴趣。 2、引导幼儿用语言和绘画表达自己的生活经验。 3、让幼儿学会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情。 活动准备:1、幼儿已具备一定的听、说新闻的能力。 2、投影仪 3、教师演示用的新闻图片,幼儿创编新闻用的大纸和画笔。 活动过程: 一、讲解、讨论新闻 师:看,老师带来了什么?(“电视机”) 师:今天“电视机”要给我们放一段电视,你们想看吗?(想) 师:(打开“电视”)“电视”里正在播放什么节目?(新闻报道)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仔细看、仔细听,新闻里讲了些什么。(教师借助新闻图片,在投影仪上播放新闻) 师:刚才“电视”里播放了几条新闻?告诉了我们哪几件事? 幼:电视里播放了3条新闻。第一条是海门发生了火灾;第二条是动物园的一头狮子逃出了笼子;第三条是张家口发生了大地震。 师:刚才小朋友听得很认真,把新闻的主要内容都记住了。现在请你们再看一遍,这一次要仔细听清楚新闻里的详细报道。比如,海门昨天发生了多少起火灾,消防队员在干什么;动物园的狮子现在在哪里;张家口发生大地震后,海门市市长要求我们大家做一件什么事。(教师再播放一遍新闻)

师:昨天,海门发生了多少起火灾?(一起) 师:火灾会造成什么样的损失呢?(房子会被烧掉,许多人没有房子住;会有许多人死亡;钱被烧光了;家具、电器也会被烧掉的等) 师:是洋撒,火灾对人民的生命财产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幸亏消防队员及时赶到把大火扑灭了。刚才新闻了讲消防队员把火扑灭后要赶紧做一件什么事?(调查火灾原因) 师:是呀,只有调查出火灾原因,才能吸取教训防止火灾再次发生。第二条新闻说狮子现在在哪里?(一个山洞里) 师:它躲在山洞里行不行?为什么?(不行,狮子饿了会出来吃人的;这样的话,游客就看不到威武的狮子了;狮子还会抓伤过路人等) 师:对了,所以新闻了要求大家做什么事呢?(想办法抓住这头狮子) 师:新闻里还报道了一件大事,是——(张家口发生地震) 师:现在哪儿的人们在生活上遇到了那些困难?(停电、停水;房屋倒塌无家可归;学生不能上学等) 师:他们还会遇到那些困难?(没有衣服穿,没有东西吃,没有水喝等) 师:张家口人民生活那么困难,所以市长要求我们——(想办法帮助他们) 师:你们说这几条新闻重要吗?(重要) 师:所以电视台要在以后的节目里对这些事件作“追踪报道”。要追踪报道火灾发生的原因,追踪报道——(怎样抓住狮子;用什么办法帮助张家口人民) 师:你们想不想当一回小记者呢?(想)

地方与主流新闻媒体加强合作的经验材料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地方与主流新闻媒体加强合作的经验材 料 篇一:地方主流媒体如何做大做强 地方主流媒体如何做大做强 徐聪 目前,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党报已获批准,组建起了报业集团。它们大多是以知名党报为龙头而建立起来的,且运作态势良好,实现了优势互补,发挥了联合舰队的威力,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确保了党报的主流媒体地位,达到了更好地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的目的。它们的成功经验,应引起全国各大中城市党报的注意和思索。而且,大中城市党报同仁对此务必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那就是组建报业集团乃大势所趋,现在各大中城市党报要做的就是积聚能量,壮大实力,为组建报业集团做准备。 一、大中城市党报组建报业集团的必要性 1、媒体竞争的需要。时下,大中城市媒体市场竞争激烈,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具体表现在:①国家级、省级报纸

的触角纷纷向大中城市延伸,通过设立工作站、记者站、广告代理、发行站、分印点等手段,抢占大中城市报刊市场。 ②大中城市本市的晚报等生活娱乐性报纸在内容、发行等方面不惜血本,与本市党报争夺市场份额。③电视、广播等电子传媒以其丰富多彩、趣味性强、迅速快捷的特点,在争取广告源方面同党报展开激烈竞争。④网络媒体虽初露峥嵘,但已显露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并已开始作为“第四媒体”, 同党报在一些领域展开竞争。⑤中国加入wTo后,大中城市党报又面临着国外媒体的强烈冲击。这也是一个最大、最强烈的冲击。西方传媒集团规模大、竞争力强,这些集团一旦进入我国,引发的竞争必然是激烈的。“入世”意味着国内 传媒与国外传媒短兵相接的局面不可避免。意识形态的对抗、舆论阵地的攻防、信息资源的争夺,经济实力的较量,市场与人才的角逐必趋激烈和复杂。为此,我们的媒体必须早作谋划,以形成一定的规模,争抢市场份额。在上述这些竞争中,大中城市党报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要想摆脱困境,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走组建报业集团之路。 2、唱响主旋律,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需要。鉴于媒体 市场白热化竞争的局面,一些媒体以格调低俗来迎合受众,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闻选取上,出现了严重背离四项基本原则,偏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问题,公然宣扬、美化西方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诋毁中华民族,侮辱

浅析中西方媒体新闻报道差异

兰州城市学院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比较新闻传播学》课程期末考试 浅析中西方媒体新闻报道差异——以“新华网”与《洛杉矶时报》对“中国人怎样过圣诞节”的报道 为例 学院名称:传媒学院 专业名称:新闻学 学生姓名:刘晶 任课教师:杨棪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查 《比较新闻传播学》课程论文评阅表 学生姓名刘晶专业新闻学班级103 论文题目 浅析中西方媒体新闻报道差异——以“新华网”与《洛杉矶时报》对“中国人怎样过圣诞节”的报道为例 总分评阅教师 评价指标及权重评语得分选题(10分) 论文结构(40分) 论文创新性(20分) 论证(20分) 语言(10分)

浅析中西方媒体新闻报道差异 ——以“新华网”与《洛杉矶时报》 对“中国人怎样过圣诞节”的报道为例 摘要:本文比较分析了“新华网”与《洛杉矶时报》2013年12月25日对“中国人怎样过圣诞节”的新闻报道,从报道类型、报道篇幅、报道内容、报道视角这四个方面,对两家媒体报道的差异进行比较与分析,得出中西方媒体在新闻价值、新闻受众观、消息来源的处理、新闻传媒的编排特色四个方面存在差异的结论。通过中西方媒体新闻报道的比较,认识不同媒介生态下新闻传播的特点,发现我国媒体的不足与弱点,从而有针对地改进、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及其运作。 关键词:中西方媒体新闻报道差异新华网《洛杉矶时报》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传播手段的不断提高,各国之间信息的交互也愈加频繁,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广阔,人们可以在同一时间从不同国家的媒体获取他们想知道的信息。但是中西方国家由于历史原因、社会体制、文化差异等不同,中西方媒体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也存在差异。 各国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经千百年的历史文化沉淀所形成的传统文化节日更是反映了一个民族文化最真实的一面。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传统节日对其国家、民族、甚至平民百姓来说都是历史的馈赠,这些节日是历史文化的沉淀,来源于生活,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民族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最直接、最形象的反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东西方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人们之间的来往也越来越密切,对彼此国家的传统节日文化也越来越感兴趣。圣诞节属于西方传统节日,如今在中国已经备受重视,尤其是在年轻人当中备受欢迎。然而中国人怎样过西方的传统节日,这一话题也无疑会让西方人感兴趣。因此中西方媒体对“中国人怎样过圣诞节”这一事件的报道也颇具比较的价值和意义。

(完整版)事业单位考试网络新闻写作知识系列之新闻相关概念

事业单位考试网络新闻写作知识系列之新闻相关概念 (一)什么是新闻 在日常生活中“新闻”一词有两种用法,一种是广义的,广义的新闻就是“新近 发生的事实报道”,泛指报纸、广播、电视中常用的各种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 特写、报告文学、调查报告、评论等。 一种是狭义的,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除了评论等少数议论文,绝大多数新闻都是记 叙性文体。 这里的定义强调三点: 一是“事实” ,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 二是“新近发生” ,这是说新闻不是隔年的老黄历,不是旧闻,强调的是变化中的“新”; 三是“报道” ,即指新闻反映的是有意义的事实,重要的事实,值得报道的事实,是经 过新闻工作者加工裁剪的事实。 (二)新闻的特点 概括地说,新闻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真实性 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报道的一项根本原则。这是由新闻 的内涵和特性所决定的。新闻所表现的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客观存在的事物。 2.新鲜性 作为一种信息,新闻是事实的反映,但并非任何事实、任何信息都能成为新闻。新 闻必须是新鲜的所见所闻。新闻的“新”包含内容的“新”和时间的“新”两方面。内容 的“新”即要有新意;时间的“新”就是要及时。 3.倾向性 一切新闻机构都是某一阶级、某一集团的喉舌,都是根据本阶级的利益进行新闻宣传 的,这就给新闻带上了无以争辩的政治倾向。 4.选择性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是无疑的,但由于新闻同时又有凭借事实传播一定 的思想观点和影响舆论的作用,各种政治力量和社会集团往往利用新闻作为宣传手段。因 此, 对新闻事实总会有所选择。我们的新闻报道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围绕国家局的 中心工作和指导思想来报道。 (三)新闻的五要素 新闻的五要素,即五个“ W ”。什么事( What ,何事)?谁被牵连到这个事件之中(Who ,何人)?这个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When ,何时)?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Where,何地)?为什么发生这个事件( Why ,何故)?有的还要加上一个 H (How ,怎 么样)? (四)新闻的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 新闻包括多种体裁,大致有以下几种:消息(简讯)、通讯、报告文学等。 消息即是狭义的新闻,它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最广泛、最经常 采用的新闻体裁。消息必须具备上面新闻的五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 一则消息只有具备这五个要素,才能让读者对所报道的事情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因为消息是新闻写作的主要形式,也是大家动笔写稿件的主要形式,也是大家接触最多 的形式,,由于时间的关系,下面重点只讲一下怎样写好消息稿件的问题。其他文体就不在 赘述了。新闻写作是安徽省合肥市等地区事业单位考试新闻中心及文秘等相关岗位笔试考试 的主要内容之一,为助广大考生备考一臂之力,华图教育提供了新闻写作训练习题及答案 系列资料。本篇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新闻写作训练习题答案——填空题。

新形势下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

新形势下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 【摘要】面对新形势下传媒界纷繁复杂的竞争态势,主流媒体承担的社会责任显得尤为重要。主流媒体的主要责任应是正确的舆论导向、精准的新闻、资讯及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使受众自然轻松地接收到正确的、积极的、有温度的、充满正能量的信息。主流媒体履行好职责,让更多的受众省去在冗杂的社会新闻和信息中甄别真假、对错的时间和精力,规避了因为误信、盲从造成的损失或其他风险……因此,本文着重地从四个方面来谈一谈主流媒体的责任。 【关键词】主流媒体社会责任主流意识形态主流价 值观 新形势下的媒体宣传工作,作为主流媒体更需充分认识宣传工作的战略地位,牢固树立媒体宣传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观念;充分认识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增强做好宣传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而重新审视主流媒体在新形势下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尤为重要。 首先,主流媒体要有承担重要宣传任务的责任 具体体现在覆盖面要广、引导性要强、影响力要大的几个方面,进而形成新闻传播的主导强势。那么我们所理解的主流媒体就应该具有以下特质:

1.主流媒体具有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功能,具有非主 流新闻媒体难以相比的权威地位和特殊影响,被国际社会、国内社会各界视为党、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声音、主张的权威代表。 2.主流媒体体现并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与主流价值观,在我国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与之相适应的价值观,坚持并引导社会发展主流和前进方向,具有较强影响力。 3.主流媒体具有较强公信力,报道和评论被社会大多数 人群广泛关注并引以为思想和行动的依据,较多地被国内外媒体转载、引用、分析和评判。因此,树立和维护主流媒体的公信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经济类、娱乐休闲类、服务类信息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可视为对主流媒体的某些功能的拓展延伸和补充。主流媒体信息传播给主流受众,需要最多的是新闻及生活、工作、学习、休闲等方面的信息,其中尤以新闻为主。与每个受众的生活都有关的内容,如:政策、科技、健康、经济等;还有一些与部分受众有关,但能引起其他受众关注的内容,如:发生在就近地区的灾难、事故、事件等;或与本地受众无关的,但内容反映的是不可预见性事件,或是由于突发性造成危害极大的,或者趣味性极强的,并具有悬念性质的内容。另外还有些信息虽与受众无关,但却是受众精神上感受所需要的内容,如:体育、世界

新闻价值观

新闻记者与新闻价值观 新闻价值观是新闻记者用以衡量客观事实是否能构成新闻的标准,是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基本认识。它形成于新闻传播实践之中,是贯穿于新闻写作以及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的重要规律,是记者、编辑、受众判断构成新闻的事实和材料所具有的价值要素的总称,决定着记者采写新闻的基本价值取向。社会转型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变革在深刻地影响着记者的新闻价值观,一名职业记者能否在新闻战线真正体现于国、于民的社会责任,关键在于他能否自觉地、坚持不懈地审视、塑造和发展自己的新闻价值观。 每一名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采写实践中都会形成个体的新闻价值观,它直接影响记者采写新闻的价值判断与取向,新闻记者可以选择自己的报道角度,也可以选择自己报道的题材。 而在这里就体现出记者的新闻价值取向,它是指实践主体在进行新闻的采访、制作、编辑等活动中遵循的以相应价值为衡量标准的判断和决策方向。也就是说,是对重要性、接近性、及时性、趣味性等标准之间的侧重与取舍。处于不同新闻传播体系的新闻工作者,受到新闻传播体系的性质、构成、变化过程的制约,其采取的新闻价值取向是有差别的。同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也为新闻价值取向的不同提供了宏观而深刻的内在依据。 在我国,长期以来主要强调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在新闻价值取向上更强调新闻的社会引导功能,对于新闻的重要性、权威性显著性更为关注,并将新闻的重要性置于国计民生、国富民强、国之安定等以“国”为主、以“国”为重的政治伦理判断之中。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市场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可以发现由此带来的对新闻规律的关注和向“受众本位”的回归。在新闻价值取向上,则呈现出对以大众趣味为目标的接近性、趣味性的追求。由于媒介种类的迅速增加,信息节奏急剧加快,信息量骤然增长,独家信息的获得越来越难,为了争夺受众的“注意力”,一些媒体竞相在新奇性、时效性方面加大力度,导致了新闻价值取向上误区的出现。 而对于新闻的新奇性的追求,则是媒体更加的偏好于通过报道与传统观念不一致的新思想、新观点,或者通过强调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反常、奇异和骇人听闻现象来激发大众的阅读欲望与快感,吸引受众的目光。在新思想、新观念没有得到确认的情况下,有可能形成对受众的误导。这种过度报道和渲染,其实容易形成误解,不利于在社会上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帮助受众树立三观,可能还会诱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而且在这样一个讲求快速消费的信息时代,媒体会盲目地急于追求及时性,使部分记者满足于别人提供的现成材料和数据,甚至把流言蜚语、道听途说当成了事实来报道,形成不认真核查的风气。追求极端的时效性,还会使新闻媒介和新闻记者长年累月沉溺于各种表面的新奇怪异的、昙花一现的突发事件中,而造成对关系到社会发展、人类福祉的深层次的、根本的问题的忽视。

新媒体的媒体优势和主流广告投放方式

新媒体的媒体优势和主流广告投放方式 关于“新媒体”这个名词,目前理论界并没有统一的界定,一般是指在新的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出现的一种媒体形态,如网络电视、手机媒体、数字图书、博客等,有人把新媒体称之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新兴媒体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对传统媒体形成了极大的挑战,不仅仅在媒介形态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表现在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甚至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传统媒体也在调整思路,同步发展,因此出现了媒介融合的大趋势,电视中有报纸,网络中有电视,手机中又有报纸和电视,而传统的报纸媒体也在大力地开拓3G和网络市场。 尽管如此,新兴媒体——网络和手机媒体还是对传统的电视、报纸媒体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到2009年12月,中国的青少年网民已经接近2亿。仅2009年一年,就新增青少年网民2800万,而青少年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74%,超过同期全国网民60.8%的水平,而青少年网民使用台式机上网的比例降至69.7%。手机超过台式机首次成为中国青少年第一位的上网工具”。 麦克米兰曾经说过,传统媒体中的广告与商品的交易是分开的。消费者在传统媒体上看到商品广告之后,他们需要出门去店里购买商品。但是,新媒体广告与传统媒体广告不同,一旦消费者在网络上看到广告,他们就可以点击广告然后线上购买产品。这样不仅仅节省了消费者出门购物的时间,更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特别对于残疾人来说,这种方式不仅方便,还使得他们更加独立。然而,施洛塞尔和坎费尔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网络广告相对于传统广告来说自由度更大,广告投放的价格也比传统媒体上的广告更便宜,因此网络广告媒体的环境比传统广告媒体更加混乱。由于网络市场的安全性没有传统市场高,因此对于在网络上购买商品的消费者来说,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新媒体广告投放形式: 电子菜谱新媒体:以中高档餐厅里平板电脑、pad、ipad电子菜谱为媒体,通过高清大图、3D效果、视频效果、音频效果、超链接效果、电视节目效果来增加品牌的公众认知度,面对的受众都是高收入人群,使品牌传播达到最佳效果,充分利用时尚的概念,是到目前为止最年轻最时尚的新媒体。 户外新媒体:目前在户外的新媒体广告投放包括户外视频,户外投影,户外触摸等,这些户外新媒体都包含一些户外互动因素,以此来达到吸引人气,提升媒体价值的目的。 移动新媒体:以移动电视,车载电视,地铁电视等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移动电视节目

第十四章 西方新闻媒介的功能

第十四章西方新闻媒介的功能 功能的三个不同含义: 1、功能是指新闻媒介本身的、在它和社会互动中可以发挥的作用。 2、功能是指新闻媒介的主持人以及社会上方方面面从其自身利益出发希望 新闻媒介发挥的作用,或者说希望新闻媒介成为他们的某种工具。 3、功能是指新闻媒介在其传播过程中在社会上实际产生的作用。 第一节西方学者的新闻媒介功能观 一、新闻媒介的正面功能: 1948年,现代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拉斯威尔在《社会传播与结构》一书中,提出了新闻媒介的三大功能: 1、监视环境。 这是指新闻媒介准确地、客观地反映现实社会的真实情景,再现周围世界的原貌及重要发展的功能。 监视环境要求准确、客观、及时。 2、联系社会 是指新闻媒介将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环节、各类因素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应付环境的挑战的功能。 这一功能体现为对环境信息的选择与解释。 3、传递文化 是指新闻媒介将社会成员共同积累起来的科学知识、社会经验、价值观与道德规范等从社会的老成员传给新来者,使社会的文化传统永久延续的功能。 4、娱乐功能(1975,赖特《大众传播的社会学观点》) 是指新闻媒介为受众提供消遣和乐趣的功能。 前苏联学者E·普罗霍罗夫的三组职能说: 1、思想职能 2、直接的组织职能 3、文化娱乐性职能 二、新闻媒介的负面功能

1948年,拉扎斯菲尔德和罗伯特·莫顿的《大众传播的社会作用》中认为的负面功能: 1、新闻媒介持续不懈的宣传会使人们完全失去辨别力,从而不假思索地顺从现 实。 2、新闻媒介是使大众的审美鉴赏力退化和文化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 3、新闻媒介常常以低廉的代价占用甚至剥夺了人们的自由时间。 4、新闻媒介的负面功能中最为关键的是对受众精神的麻醉作用。一方面,新闻 媒介让人沉醉于虚幻的满足之中;另一方面,新闻媒介由此剥夺了人的行动能力。 受众接触新闻媒介的行为方式:信息寻找模式、游戏模式、参与模式。 第二节媒介主持人的新闻媒介功能观 一、政治性媒介主持人的功能观——宣传功能 近代新闻媒介在创始之初,本以传递信息为其主要功能。后来,随着政论报刊、政党报刊的出现,新闻媒介的消息传递功能逐渐被政治宣传功能所取代。因为这类新闻媒介的主持人大多具有坚定的政治主张和鲜明的政治倾向,他们的媒介活动首先是政治活动,作为媒介主持人,他们首先是整治活动家。因此,他们势必利用新闻媒体来宣传其政策、方针、观念。拿破仑将《总汇通讯》变成政府的机关报之举,便是一例。 二、商业性媒介主持人的功能观——盈利功能 当今的西方新闻媒介大多是私营企业,在英、美、法、德等国家90%以上的报纸是私人创办的。在美国,私营广播电台占全国广播电台总数的93%,私营电视台占全国电视台总数的76%。这样的新闻媒介完全是商业性的,它们的主持人是名副其实的商人,对于他们而言,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是盈利挣钱。 三、其他社会团体的新闻媒介功能观 不同的社会成员和团体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同样希望利用新闻媒介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与媒介主持人直接控制媒介不同,社会其他成员或团体只能间接地影响媒介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这种间接的影响只能凭借媒介的广告功能和

主流媒体引领社会舆论的经典案例

光明日报/2011年/4月/15日/第014版 读者之窗 主流媒体引领社会舆论的经典案例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唐绪军 光明日报关于河北农大一群毕业生,15年来持之以恒资助病逝同学的双亲,以及被资助的李维贺老人诚信为本,含辛茹苦偿还债务的系列报道,读后令人动容,引人深思,激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从专业角度来看,我以为,这组系列报道是新闻媒体践行“三贴近”原则的成功之作,是主流媒体引领社会舆论的经典案例,同时也是传统报纸在多媒体时代彰显自身价值的一次有益尝试。值得认真总结,发扬光大。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一贯强调报刊与人民群众生活的紧密联系。马克思曾说过,报刊“它生活在人民当中,它真诚地和人民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它把它在希望与忧患之中从生活那里倾听来的东西,公开地报道出来”,报刊“应该是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的表达者”。可是,一段时间以来,一些记者不再深入基层了,满足于听汇报、打电话,报刊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产生了距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的提出,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申和强调。 从4月1日第一篇报道的署名来看(2位通讯员、1位记者),显然它来自于当地基层第一线,其后续报道更是记者们现场跟踪采访的结果。来自于生活的报道,必然具有了影响生活的力量。老报人范敬宜曾说过:“作为记者,要抓住重大主题,牵动千万人的心,必须和实际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因为“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 伴随着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样化,接收和制造的信息量也就成倍增长。在如此巨量的信息海洋里,主流媒体存在的价值就在于要披沙捡金,去伪存真,抑制噪音弘扬主旋律,引领时代的风尚。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人们的个人利益诉求获得了极大的释放,但与此同时,人们也在感叹着真情的失落,感叹着诚信的式微。光明日报的这组系列报道恰恰用一个温情的故事触动了人们情感中最柔软的地方,因而具有了道义的力量。这组报道再一次告诉我们,伟大起于平凡,崇高源自寻常。主流新闻媒体要做的就是发掘平凡中的伟大,传播生活中的崇高。做到了这一点,才能发挥引领社会舆论的作用。 光明日报的这组系列报道,彰显了报纸在多媒体时代的存在价值。毋庸讳言,随着电子邮件、博客、微博、社交网站和手机短信的广泛使用,传统报纸在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和广泛性上相形见绌,其生存价值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光明日报的这组系列报道的推出,以及所引发的广泛的社会反响,证明了即便在多媒体时代,报纸仍然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 报纸的这种价值体现在其报道的客观、真实和公正、深刻,体现在其寓意抽象于具体的叙事手法上,体现在其对社会舆论的议程设置上。配合着这组系列报道,光明日报先后推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诠释》、《约定背后的精神坚守与价值力量》、《唱响和谐社会主旋律》等评论员文章和社论,并及时反应了社会各界对这一系列报道的反馈意见,形成了一股巨大的表彰兼爱赞扬诚信的舆论热潮。如果没有光明日报的集中报道和强力评论,以及其他媒体的迅速跟进,很难想象这件普普通通的寻常事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力。报纸在现代社会展示出的整合思想、引领舆论的巨大功能,由此可见一斑。 第1页共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