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学试卷之六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学期《第6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学期《第6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测试卷一.选择题(共35小题)1.蛔虫、鼠妇、水蛭分别属于()A.线形动物、节肢动物、环节动物B.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腔肠动物C.线形动物、环节动物、扁形动物D.线形动物、哺乳动物、软体动物2.下面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科、目、属、种B.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亲缘关系越近C.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D.动物和植物的分类都以生理功能为主要依据3.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C.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受到影响时,会影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4.下列分类单位按由大到小排列的是()A.界、门、纲、目、科、属、种B.纲、界、门、目、科、属、种C.界、门、纲、目、科、种、属D.科、纲、目、属、界、门、种5.生物分类单位中,最大和最小的单位分别是()A.界、纲B.门、科C.界、种D.门、种6.生物分类的各种等级中,表示生物之间亲缘关系最近的是()A.纲B.科C.属D.种7.下列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点,合理的是()A.物种灭绝后还可以再生B.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对人类自身不会产生影响C.与人类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生物也应该保留下来D.引入世界各地不同的生物,可以增加我国生物多样性8.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B.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全面禁止生物资源的开发C.引入外来物种一定能丰富本地生物多样性D.生物资源可再生,因此可以随意开发利用9.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的关键是在野生水稻中发现了雄性不育株。
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中的()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基因的多样性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生态环境的多样性10.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内涵的是()A.基因的多样性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C.个体数量的多样性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11.如图是对几种动物的相同点进行比较归纳(圆圈交叉部分为相同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Ⅰ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B.Ⅱ是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C.Ⅲ是有辅助呼吸器官的生物D.Ⅳ是完全变态发育12.根据下表数据分析,哺乳动物和鸟类多样性受到威胁的最主要原因是()偷猎栖息地丧失外来物种其他原因原因减少百分比种类哺乳动物23%40%16%21%鸟类18%59%12%11% A.偷猎B.栖息地丧失C.外来物种D.其他原因13.生物的多样性不包括()A.生物数量的多样性B.生物基因的多样性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生物种类的多样性14.生物多样性是指()①生物种类的多样性②基因的多样性③生态系统的多样性④生物数量的多样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5.造成野生动物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同种生物的斗争B.天敌过多C.外来物种的入侵D.生存环境的破坏与改变16.我国各地已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下列有关自然保护区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保护生物多样性B.迁地保护濒危植物C.就地保护濒危植物D.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17.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的动物是()A.草鱼B.虾C.鲸D.金鱼18.在岳麓山的一条小溪的石块上,人们发现了一种小动物.它们像一片柳叶,背腹扁平,头部呈三角形,背面有两个黑色眼点,腹面处有口.请判断,这种动物属于()A.腔肠动物B.扁形动物C.线形动物D.环节动物19.被子植物种子与裸子植物种子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被子植物()A.果实内有种子B.种子是裸露的C.根、茎、叶发达D.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20.小亮调查完公园的生物种类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动物、植物和其它生物三类。
保护生物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保护⽣物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1.什么是保护⽣物学?保护⽣物学的学科特点有哪些?保护⽣物学是⼀门论述全世界⽣物多样性⾯临严重危机及如何保护⽣物多样性的综合学科,它即⾯对⽣物多样性的危机,⼜着眼于⽣物进化潜能的保持。
保护⽣物学是⼀门处理危机的决策科学,是⼀门处理统计现象的⼀门科学,⼀门价值取向的科学,具有整体性和长远性的科学2.简述保护⽣物学研究内容。
主要集中在灭绝、进化的潜能、群落和⽣态系统、⽣境的恢复、物种的回归⾃然和圈养繁殖和⽣物技术在物种保护中的应⽤等六个⽅⾯← 3.什么是⽣物多样性?⽣物多样性有哪三个表现层次,各个层次的概念及其特征?⽣物类群层次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
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义上讲是指地球上所有⽣物个体基因中的遗传信息的总和;狭义上讲主要是指种内不同种群之间或⼀个群体之间或⼀个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的总和。
指⽣物种内遗传的变异,指种内可遗传的变异,表现形式是多层次的,可以表现在外部形态上、⽣理代谢上物种多样性:是⽣物多样性在物种⽔平上表现形式,是指⼀定区域内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变化,包括⼀定区域内⽣物的状况、形成、演化、分布格局、维持机制⽣态系统多样性指⽣物圈内环境系统、⽣物系统和⽣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态系统内环境系统的差异、⽣态过程的多样性,环境系统主要指⽆机环境,其多样性是⽣物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基本条件,⽣物系统的多样性主要指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动态⽅⾯的多样化,⽣态过程主要是指⽣态系统的⽣物组分之间以及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主要表现在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
4.物种多样性降低的原因是什么?哪些物种容易灭绝?⽣境丧失、⽣境破碎、⽣境退化、资源过度利⽤地理分布区狭隘的物种、仅有⼀个或⼏个种群的物种、⼩规模种群的物种、种群⼤⼩正在衰落的物种、种群密度低的物种、需要⼤⾯积家域的物种、体型⼤的物种、不具备有效散布途径的物种、季节性迁移的物种、遗传变异极低的物种、需要特殊⼩⽣境的物种、构成永久或临时群集的物种、遭受⼈类猎杀和采集的物种5.世界保护联盟(IUCN)物种濒危等级标准有哪些?灭绝、野⽣灭绝、极危、濒危、易危、低危、数据不⾜、未评估6.遗传多样性产⽣的原因有哪些?种内遗传的变异主要有重组、染⾊体畸变和突变;⼩种群效应、⽣殖⽅式、基因流动7.简述遗传多样性的检测⽅法。
野生植物保护生物学原理考核试卷

D.限制野生植物贸易
13.下列哪种野生植物保护方法可能导致基因污染?()
A.引种栽培
B.组织培养
C.基因工程
D.种子库保存
14.下列哪个不属于我国野生植物保护的主要任务?()
A.开展野生植物资源调查
B.完善野生植物保护法律法规
C.提高公众保护野生植物的意识
D.大力发展野生植物贸易
C.水杉
D.郁金香
7.下列哪种行为不会对野生植物造成破坏?()
A.乱采滥挖
B.随意丢弃垃圾
C.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
D.滥砍滥伐
8.下列哪个不属于野生植物保护生物学原理?()
A.生态位理论
B.物种多样性原理
C.稳态原理
D.市场经济原理
9.下列哪个因素对野生植物种群数量影响较大?()
A.出生率
B.死亡率
A.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B.国家生态环境部
C.国家农业农村部
D.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3.以下哪些属于野生植物的就地保护措施?()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生态修复
C.退耕还林
D.建立种子库
4.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野生植物种群衰退?()
A.环境污染
B.疾病和虫害
C.气候变化
D.栖息地缩小
5.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于野生植物繁殖?()
B.建立动物园
C.建立科研基地
D.建立野生动物园
15.以下哪些因素影响野生植物的保护效பைடு நூலகம்?()
A.保护区的管理水平
B.社区参与程度
C.保护资金投入
D.保护法律法规的完善
16.以下哪些野生植物具有药用价值?()
A.人参
保护生物学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考试试题及答案

考试科目: 保护生物学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总分 70分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6分)(1)保护生物学(2)物种(3)生态系统多样性 (4)最小生存种群 (5)恢复生态学 (6)生态灭绝(7)创始者效应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为 ; ; ; 。
2.按不同的分类依据生态系统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若按系统与外部环境联系的程度划分生态系统分为 ; ;;若按人类的影响程度划分生态系统分为 ;。
3.生物性公约又称为 公约,是 年在 国家签定的,中国在 年加入该公约。
三.简述题(每题4分,共20分)1.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几个层次? 2. Simpson 指数如何表达的?各变量分别代表什么? 3. 什么是遗传多样性及研究遗传多样性有哪些意义? 4. 实施迁地保护的原则是什么?5. 简述自然保护区的基本功能及任务?四. 设计题(第1题5分,第2题6分,共11分)1. 各列举五种我国濒危灭绝的动物和珍稀植物;2. 以红树林为例说明其受威胁程度、致危原因及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
五. 论述题(共12分)试述当前在保护生物学方面有哪些较活跃的研究领域。
考试科目: 保护生物学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总分70分一、 名词解释(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14分)1.保护生物学;2. 物种;3.生态系统多样性;4.最小生存种群;5.恢复生态学;6.生态灭绝;7.创始者效应。
1.保护生物学:是研究从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
2.物种:是在自然界中占据特殊生态位的种群的一个生殖群体,在生殖上与其它物种相隔离。
3.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圈内生境和生物群落所组成的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生态过程的多样化。
4.最小生存种群:对于任何一个生境中的任何一个物种,不论可预见的统计因素、环境因素、遗传随机性和自然灾害如何影响,该种能在1000年之内有99%的几率保存下来的最小种群数量,叫最小生存种群数量。
保护生物科学试题及答案

保护生物科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目的?A. 维持生态系统平衡B. 保护濒危物种C. 促进经济发展D. 保护遗传多样性答案:C2.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A. 建立自然保护区B. 迁地保护C. 人工繁殖D. 野外放养答案:A3. 以下哪种生物不属于濒危物种?A. 东北虎B. 朱鹮C. 家猪D. 金丝猴答案:C4. 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 自然选择B. 自然灾害C. 人类活动D. 物种竞争5.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公约是:A.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B. 《生物多样性公约》C. 《国际湿地公约》D.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答案:B6.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包括以下哪项?A. 物质循环B. 气候调节C. 休闲旅游D. 物种灭绝答案:D7. 以下哪种措施不是生物入侵的防控方法?A. 物理隔离B. 化学防治C. 生物防治D. 增加入侵物种数量答案:D8. 以下哪种生物属于外来入侵物种?A. 家猫B. 家兔C. 家鸡D. 家鸭答案:B9. 以下哪种生物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 树C. 羊D. 藻类答案:C10. 以下哪种生物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A. 狮子B. 老虎C. 蚯蚓D. 蘑菇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生物多样性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物种多样性B. 遗传多样性C. 生态系统多样性D. 环境多样性答案:A、B、C2. 以下哪些因素会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A. 栖息地破坏B. 过度捕捞C. 气候变化D. 外来物种入侵答案:A、B、C、D3. 以下哪些措施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A. 建立自然保护区B. 限制物种贸易C. 推广可持续农业D. 增加污染物排放答案:A、B、C4. 以下哪些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A. 食物供应B. 空气净化C. 土壤保持D. 休闲娱乐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外来入侵物种的特点?A. 生长速度快B. 繁殖能力强C. 适应性强D. 依赖人类活动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只会影响生物本身,不会影响人类。
动物保护生物学试题

动物保护生物学试题第一篇:动物保护生物学试题动物保护生物学试题一、名词解释(30分)迁地保护2 Species3 Small Population4 Population Viability Analysis5 Biodiversity6 Conservation Biology二、简答题(50分)试述生物多样性的几个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遗传多样性是如何表现的?如何检测?一个物种的灭绝有哪几个方面的机制?简述IUCN最新的濒危物种等级划分。
简述异质种群的概念三、问答题(20分)请说说迁地保护在物种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
第二篇:保护生物学保护生物学论文学号年级姓名指导教师全球气候变暖与生物多样性摘要:地球气候的变化是经常发生的,但是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是由于人类本身的各种生产活动形成的温室效应所引起。
它的影响将逐渐超过气候的自然变化,成为世界气候变化的主要趋势。
本文着重讨论下列几个问题:综述了全球变化的现状,讨论了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机制,并从全球变暖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正反馈因果关系出发,指出生物多样性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价值,同时也提出了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The ecological effect of climate change on biodiversityJIN Weilin Abstract The earth's climate change is often happens, but the current global warming is caused by human itself that the greenhouse effect is formed from all the production activities.Its influence will gradually exceed the natural climate change itself and become the main trend of theworld climate change.This article emphatically discussed the following a few questions: Review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global change, and discussed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global warming on biodiversity, and based on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of the positive feedback between global warming and the biodiversity, point out the important value of biodiversity on global climate warming, and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es.Key Wordsclimate change;global warming;biodiversity全球变化是目前涉及领域广泛的生态学热点之一,它包括全球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和覆盖的变化、养分生物化学循环以及刚刚划入该领域的生物多样性丢失等方面内容。
保护生物学考试试题与答案

保护生物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1.保护生物学:是研究从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
2.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圈内生境和生物群落所组成的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生态过程的多样化。
3.功能群:是生态系统内,具有相似结构和功能的物种的集合,这些物种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相似的作用,集合中的成员之间互相替代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发挥、生态过程的执行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较小。
4.有效种群数量:是可生育成体的有效数量。
5.物种灭绝的第一冲击效应:是指导致物种灭绝的一种强烈的干扰作用(如人为干扰、物理干扰),在这种干扰的基础上,竞争、捕食、被捕食和病菌寄生等生物因素起作用,使物种灭绝。
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生物因素不能单独起作用引起物种灭绝。
6.创始者效应:一个大的种群中的部分个体,从原物种中分离出来,建立一个新种群。
建立新种群的几个个体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成为新种群的遗传瓶颈,这种现象叫做创始者效应。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1.不远的将来;灭绝;2.一个或几个核心、附属;3.不行动、恢复、重建、替换;4. 1992、巴西;三、简答下列问题(共 25分)1. Simpson 指数是如何表达的?各变量分别代表什么?( 5 分)λ =∑ [Ni(Ni-1) / N(N-1)]D=1- λD=1- ∑ [Ni(Ni -1) / N(N-1)]当 N 很大时,λ=∑( Ni / N ) 2=∑Pi2,其中: Pi=Ni / N式中: N:为总体中个体总数; Ni :为总体中底 i 个种个体总数;λ:为集中性; D:为多样性测度指标2.关于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系统稳定性有哪些主要假说?每个假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7分)(1)冗余种假说:该假说认为保持生态是同正常功能需要生物多样性具有一定的阈值,当生物多样性水平低于阈值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稳定性降低。
保护生物学考试复习试题

保护生物学第1章保护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1、保护生物学(Conservation Biology ):保护生物学是应用科学和技术解决由于人类干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问题的新途径,其目的是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原理和工具。
(保护生物学包含这样一个基本过程:评估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出防止物种灭绝的具体措施,拯救濒危物种,研究生物多样性和提出对生物多样性进行持续、合理地利用的科学方案。
)2、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容第一是研究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其次是研究防止物种灭绝的有效途径主要关注到6个方面:物种灭绝、进化的潜能、群落和生态系统、生境的恢复、物种的回归自然和圈养繁殖、生物技术在物种保护中的应用弟2章物种起源与生物多样性演化1、生物进化有哪些原因?(1).遗传变异遗传——保守性;变异——先进性(2).自然选择在自然界里,适合于环境条件(包括食物、生存空间、风土气候等)的生物被保留下来,不适合的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2、简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光及其作用太阳光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能量的源泉。
光能(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有机物中化学键的键能。
它除了维持植物自身生活以外,还是一切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的基础,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传递的首要环节。
光无论对于生物的影响十分明显,表现在:1)红外线——能使生物或非生物的温度上升,促进种子和幼叶的萌发,使茎加速伸长。
2)可见光——对于生物而言,可见光犹如生物钟的一种信号,绝大多数生物都是随一天中光线的规律性变化而呈现出有节律的应答。
如对植物而言进行光合作用、昼行性及夜行性动物。
3)紫外线——过量的紫外线可使细胞致畸、致癌或致死,在自然条件下紫外线可抑制或减缓茎的生长,提高植物向光的敏感性,促进花青素以及各种红色色素的形成。
(2).温度适当的温度是维系生命过程必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通常从零上低温开始,随着温度的上升,微生物、植物和变温动物的代谢水平与生命活动逐渐增强,直到每种生物的最适温区为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生物试卷六考试科目:保护生物学(A)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分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10分)1.保护生物学;2.生物多样性;3.关键种;4.始创者效应;5.物种灭绝的第一冲击效应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空,每空1分,总计10分)1.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环境和、、所组成。
2.恢复生态学采取的主要方法有;;;等4项。
3.《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又称为公约,在国签定的,中国在年加入该公约。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总计20分)1.INCN提出的生物濒危类型有哪些?2. 有关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目前有几种主要假说?每个假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叙述实施迁地保护的意义。
4.列举出5种我国的保护植物或5种保护动物,标明其保护等级。
四、以任意一个生态系统或濒危动植物为例,说明其现状、濒危原因、未来的保护工作设想。
(本题10分)五、详细论述生物多样性丧失德人为原因。
(本题10分)六.论述转基因生物存在的潜在生态风险。
(本题10分)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10分)1.保护生物学;2.生物多样性;3.关键种;4.始创者效应;5.物种灭绝的第一冲击效应1.保护生物学:是研究从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
2、生物多样性:是一定区域内生物及其环境所组成的复合体及其与此相关的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变化的多样化。
3.关键种:指一个物种的活动和丰富度决定种群的完整性,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系统的稳定,该物种被称为关键种。
4.创始者效应:一个大的种群中的部分个体,从原物种中分离出来,建立一个新种群。
建立新种群的几个个体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成为新种群的遗传瓶颈,这种现象叫做创始者效应。
5.物种灭绝的第一冲击效应:是指导致物种灭绝的一种强烈干扰作用(如人为干扰、物理干扰),在这种干扰的基础上,竞争、捕食、被捕食和病菌寄生等生物因素起作用,使物种灭绝。
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生物因素不能单独起作用引起物种灭绝。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空,每空1分,总计10分)1.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环境和 生产者 、 消费者 、 分解者 所组成。
2.恢复生态学采取的主要方法有 不行动 ; 恢复 ; 替换 ; 重建 等4项。
3.《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又称为 华盛顿 公约,在 美 国签定的,中国在 1980 年加入该公约。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总计20分) 1.INCN 提出的生物濒危类型有哪些?灭绝;野生灭绝;极危;濒危;易危;依赖保护;接近保护;略需关注;数据不足;未评估。
(每答对1点给0.5分)或答 :灭绝(临危);濒危;渐危;稀有;知之甚少;(答对1点给1分)2. 有关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目前有几种主要假说?每个假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冗余种假说:该假说认为保持生态系统正常功能需要生物多样性具有一定的阈值,当生物多样性水平低于阈值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稳定性降低。
当生物多样性的水平高于阈值时部分物种在生态系统中不起作用,即出现冗余物种。
(2分)(2)铆钉假说:该假说认为,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类似于一艘船上的铆钉。
所有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功能都发挥积极贡献,而且不能互相替代,并且生物多样性越复杂,就好像船上的铆钉越多,船越坚固,生态系统越稳定、系统的功能越完善。
(3)特异反应假说:该假说认为生态系统的功能随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而变化,但变化的程度和方向不可预测,因为物种的作用太复杂。
(4)零假说:认为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物种多样性无关。
(3分)3.叙述实施迁地保护的意义。
(1)在动物学、生物学和社会生物学研究中作为野生个体的代用材料;(1分)(2)取得管理野生种群的经验;(1分)(3)作为补充野生种群的后背基因库;(1分)(4)为生境不复存在的物种提供最后生存机会;(1分)(5)为在新生境中创建新的生物群落提供种源;(0.5分)(6)迁地保护的最高目标是建立野生群落。
(0.5分)4.列举出5种我国的保护植物或5种保护动物,标明其保护等级。
如保护动物有:大熊猫、东北虎、扬子鳄、藏羚羊、野牦牛、丹顶鹤、金丝猴、白鳍豚、麋鹿、野马、均为一级保护动物。
(写对1种给1分,最高5分)四、以任意一个生态系统或濒危动植物为例,说明其现状、濒危原因、未来的保护工作设想。
(本题10分)如森林生态系统答案应为:中国共有森林15894.1万公顷,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6.55%。
中国森林类型众多,拥有各类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和热带林,以及他们的各种次生类型。
在这多种类型的森林中,栖息着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
据统计,中国有6347种脊椎动物,其中哺乳类581种,鸟类1244种,两栖类284种,爬行类376种,他们大部分栖息在森林中或林缘。
这些动物中,许多为中国特有或主要分布在中国,如全世界有雉类276种,中国就有56种,占20%,其中19种为中国特有。
其他如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羚牛、毛冠鹿等动物也为中国所特有。
森林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线装及其原因(1)受威胁现状(4分)中国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公顷,为世界平均人均水平的12%;人均森林蓄积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
全国濒危和受威胁的高等植物物种数约为4500种,濒危植物物种比例为15%,高于世界平均濒危和受威胁植物比例的10%。
中国约有400种野生动物处于濒危或威胁状态。
(2)受威胁原因(3分)森林过伐;毁林开荒;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造林方式及人工林品种单一化;环境污染;战争;栖息丧失和碎裂华;此外,非法猎捕野生动物、药材和经济作物的过度采集也是森林多样性受威胁的重要原因。
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3分)森林在全球环境保护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极为重要的部分。
50年来,中国政府在保护和扩大森林资源,保持森林生物多样性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
迄今为止,除了建立500多个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外,还建立了230多处包括大熊猫和东北虎在内的野生动物人工繁殖基地或繁殖场,使一度濒临灭绝的大熊猫、东北虎等10余种濒危动物开始恢复种群数量,并有60多种珍稀野生动物人工繁殖成功。
随着全民植树造林和多项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中国森林蓄积量已呈双增长区趋势,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发挥积极作用。
五、详细论述生物多样性丧失德人为原因。
(本题10分)1.人口数量的集聚增加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2分)(1)人口的增加需要薪炭材、野生肉类、野生植物、农业用地、居住用地等,因此导致生物多样性的破坏;(2)低效率和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另一个原因;(3)发达国家居民的过度消耗和资源分配的不均衡。
2.生境的破坏(2分)对生物多样性下降最大的威胁是生境丧失、保护生物多样性最关键的手段是保护生物的生境。
生境破坏主要表现如:1)随着处于热带地区的国家大力发展畜牧业、农业、大量生产木材和薪炭材,热带雨林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虽然热带雨林面积只占地球表面积的7%,但拥有世界上50%的物种,因此随着热带雨林的破坏,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大量丧失,而且热带雨林仍然继续受到人类的威胁。
2)位于中美洲的一些国家为了发展农业、畜牧业和种植业,砍伐了大量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热带干旱林;3)由于污染、排水、造田、修渠道、引水、筑坝、发电等原因,使各国湿润地和水生生境遭到严重破坏;4)由于开发种植业和养殖也使东南亚的红树林遭到严重破坏;5)因为过度放牧和开垦农田等活动造成质量下降、面积减少。
6)由于开发农业、过度放牧和管理不善等原因,使草地、灌丛和森林退化,造成世界上大面积的土地(900万km2)沙漠化。
3.生境片段化(2分)大面积的生境被道路、农田、城镇及其他的人类活动场所分割成小块称为生境片段化。
片段化的结果形成了许多陆地“岛屿”。
生境岛屿与原生生境有较大区别如:片段化的生境具有面积更大的边缘;片段化后生境中心距生境边缘的距离更接近;片段化后的生境阻止了物种在生境间的流动性。
主要表现为物种在片段化的生境中扩散和建立新种群的机会减少,使动物搜寻食物和栖息地的能力下降,并影响动物的求偶、交配和繁殖,最终导致加速种群数量下降和灭绝;片段化后的生境表现出明显的边际效应。
表现为光照加强,白天温度升高、夜晚温度降低,湿度降低,温差加大,喜光动植物入侵占据优势,原生物种组成破坏。
片段化后小生境中风力加大带来:植物直接受到损害,林内和土壤的湿度降低,火灾更加频繁、加剧、外来种的入侵、捕食者的竞争者增加,生物多样性下降。
4.生境的退化和污染(2分)即使一个生境没有受到明显的破坏和片段化影响,人类的干扰还可能带来生境的退化和污染,使生境不再适合生物的生存,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下降。
生境破坏的主要原因有:农药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和全球性气候变化等。
其中农药污染在杀死害虫的同时杀死许多有益生物;杀死有害生物的同时造成残留、改变环境的性质和生境的适宜性;稳定的杀虫剂有富集作用、间接地杀死捕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家畜和人类;杀虫剂使许多动物的繁殖能力下降。
水体污染的主要成因是河流和湖泊成了工业废水和居民排污的场所,常见的污染物有:杀虫剂、杀草剂、原油产品、重金属、去污剂等。
水体污染的结果是直接杀死水生生物;污染物在水生生物中富集,从而杀死取食水生生物的动物;造成“营养富集培养”的现象。
大气污染是由于煤、油燃烧,汽车尾气,工业污染等造成,大气污染的结果是形成酸雨、臭氧层破坏、低空臭氧浓度增加、有毒金属泛滥,最终导致植物、动物等直接死亡,或繁殖能力下降,改变土壤和水体的PH值等理化性质,间接杀死动植物,破坏生物多样性;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畜牧业生产、垃圾燃烧、有机燃料燃烧等生产许多CO2和CH4气体,这些气体的浓度升高产生温室效应,预计在下个世纪全球平均温度将上升2~6℃。
温度升高将导致温带地区北移、热带地区降水量减少、热带地区飓风更加频繁、海平面上升等问题,使处于沿海、温带地区和热带地区的一些动植物和一些浅水生物死亡。
5.外来物种的引入、病害和资源过度开发(2分)外来种的引入如殖民引入、园艺和农业引种以及偶然输入等,在世界各地引入了大量的动物和植物的新品种、新品系,这些新品种和新品系的引入一方面占据了原有生物的生态位,与本地植物发生竞争,成为本地原有生物的捕食者或天敌,加上新引入的种类没有有效的天敌与其竞争,造成新引进的种类大量繁衍,占据生态系统,使引入地的生物多样性水平下降。
病原微生物是另一类重要的外来有害生物。
他们被带到一个新地方,当地的动物、植物对它们几乎没有抗性,于是便引起了病害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