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文化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中国山水画教案【,教学资料】

中国山水画教案【,教学资料】

中国山水画教案-【通用,经典教学资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及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2. 山水画的基本元素:山、水、树、石、云等3. 山水画的构图原则4. 山水画的基本技法:泼墨、勾勒、皴擦、泼彩等5. 山水画的创作步骤与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基本元素、构图原则、技法及创作步骤。

2. 难点:山水画的技法运用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案、示范作品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毛笔、墨、纸、砚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中国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讨论,激发学生对山水画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及特点,讲解山水画的基本元素和构图原则。

3. 技法讲解:教师示范山水画的泼墨、勾勒、皴擦、泼彩等技法,并讲解技法要领。

4. 创作实践:教师引导学生按照创作步骤与方法,进行山水画创作,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教师对作品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学习。

6.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课后继续练习和探索。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概念、技法和创作流程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创作中的表现,评估其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3. 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和作品展示,评价其对山水画的兴趣和热情。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山水画。

2. 邀请本土画家或艺术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增加学生对山水画的认识。

3. 鼓励学生参与绘画比赛或艺术活动,提高其绘画技能和艺术表达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师提供的PPT和教案,包含丰富的图文信息和历史背景。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二章山水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二章山水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二章山水文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教材《中国旅游文化》第二章“山水文化”的内容。

具体包括:第一节“山水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第二节“山水诗、画的艺术表现”,第三节“中国著名山水景区介绍”。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山水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山水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艺术表现,了解我国著名山水景区的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山水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山水诗、画的鉴赏方法与技巧。

教学重点:山水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艺术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山水画作品、诗歌朗诵音频等。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教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我国著名山水景区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引发他们对山水文化的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本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a. 讲解第一节“山水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引导学生了解山水文化的演变过程。

b. 分析第二节“山水诗、画的艺术表现”,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山水诗、画的鉴赏方法与技巧。

c. 介绍第三节“中国著名山水景区介绍”,让学生领略各大景区的美丽风光。

3.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山水诗和一幅山水画,指导学生如何鉴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山水诗、画的鉴赏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山水文化a. 起源与发展b. 山水诗、画的艺术表现c. 中国著名山水景区介绍2. 鉴赏方法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分析一首你喜欢的山水诗,谈谈你的感受。

b. 鉴赏一幅山水画,描述画中的意境。

2. 答案:a. 诗句:略b. 画作: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了解我国著名山水景区,进行实地考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推荐一些关于山水文化的书籍和资料,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第四章 中国山水文化

第四章  中国山水文化

4 中国山水文化【学习目标】了解山水的概念及山水文化的形成阶段,理解中国古代山水文化的审美意识,掌握山水文化的审美形态、审美风格及审美方法,理解并掌握山水景观文化的基本类型。

了解中国山水文化著名景观,理解中国风水文化现象的本质及文化意义。

【重点难点】山水概念山水景观审美风格山水景观类型4.1 山水文化概述山水是地理环境的基础,人类在实践中与山水结成各种关系,在利用和改造山水的过程中,使自身的需求、智慧、能力凝聚于山水之中,亦使自身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从而在历史长河中积累起丰富的山水文化。

但是自然环境本身不是山水文化,而是它赖以生成的客观条件;山水文化作为人类特有的创造,是人与自然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4.1.1 山水文化及其形成在中国,山水是自然的代称,是具有地理意义和审美价值的概念,不仅指山和水,还包含山水草木、雨露云雾、泉岚烟云等。

清代画家石涛对山水概括为:“山川,天地之形势也。

风雨晦明,山川之气象也;疏密深远,山川之约经也;纵横吞吐,山川之节奏也;阴阳浓淡,山川之凝神也;水云聚散,山川之联属也;蹲跳向背,山川之行藏也”。

广义上,山水就是指自然景观的代称,大到山川形势、风雨晦明,小至一点一景、一泉一石、山中亭、水中阁。

它是自然景观的静态与动态、声与色、人工与天巧相结合的综合形态。

从现代旅游地理学角度看,山水特指地貌特征具有典型性,生态环境优良,有一定文化积淀,具有美学、文化、科学价值的自然景观的综合体,是供人们观光、审美、科研、文化教育等精神活动的主要场所。

山水与文化息息相关,紧密相连。

山水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山水的灵魂。

山水作为纯粹地理意义上的景观,进入人类的文化圈,成为审美的直接关照对象,经历了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自然崇拜阶段。

远古时期,人对大自然的认识、利用、征服能力具有很大局限性,先民对自然有双重情结:一方面感谢自然赐予的生存资源,另一方面对电闪雷鸣、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迷惑不解,心存恐惧,形成了以敬畏和亲近为特征的自然崇拜,感受不到大自然的造化之美。

大学中国画山水教案

大学中国画山水教案

课时:4课时课程目标:1. 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色。

2. 掌握山水画的笔墨技法,包括皴法、点叶、画石、设色等。

3. 学会运用山水画的构图方法,表现自然景观的意境和氛围。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

教学内容:1.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及艺术特色2. 山水画的笔墨技法3. 山水画的构图方法4. 山水画的创作实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讲解山水画在中国画中的地位和意义。

2. 展示山水画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二、讲授新课1.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从魏晋南北朝的萌芽,到唐宋时期的成熟,再到元明清的繁荣。

2. 山水画的艺术特色:以意境为最高追求,强调笔墨的表现力,注重构图和空间的营造。

三、示范与讲解1. 示范山水画的笔墨技法,包括皴法、点叶、画石、设色等。

2. 讲解山水画的构图方法,如远近、层次、虚实等。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复习山水画的笔墨技法,要求学生现场练习。

2. 复习山水画的构图方法,要求学生现场练习。

二、讲授新课1. 讲解山水画的意境营造,如何通过笔墨和构图表达画家的情感和思想。

2. 讲解山水画中的留白技巧,以及如何处理画面中的空白部分。

三、示范与讲解1. 示范山水画的创作过程,从构思到完成。

2. 讲解山水画中的笔墨运用和构图技巧。

第三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复习山水画的笔墨技法,要求学生现场练习。

2. 复习山水画的构图方法,要求学生现场练习。

二、讲授新课1. 讲解山水画中的“虚”与“实”的处理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对比和衬托突出主题。

2. 讲解山水画中的色彩运用,以及如何根据画面氛围选择合适的色彩。

三、示范与讲解1. 示范山水画的创作过程,从构思到完成。

2. 讲解山水画中的笔墨运用和构图技巧。

第四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复习山水画的笔墨技法,要求学生现场练习。

2. 复习山水画的构图方法,要求学生现场练习。

二、课程总结1. 总结山水画的发展历程、艺术特色、笔墨技法、构图方法等。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二章山水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二章山水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二章山水文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中国旅游文化》教材第二章——山水文化。

该章节详细阐述了我国山水文化的历史渊源、地域特色以及与之相关的诗词、绘画、哲学等内容。

具体内容包括:1.山水文化的起源与发展;2.山水诗、山水画的创作与鉴赏;3.名山大川的地理特点与文化内涵;4.山水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二、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山水文化的基本概念、历史演变和地域特色;2.学会欣赏山水诗、山水画,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旅游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山水诗、山水画的鉴赏;重点:山水文化的基本概念、历史演变、地域特色以及旅游资源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多媒体设备:展示山水诗、山水画、名山大川等图片和视频;2.教材:人手一本《中国旅游文化》;3.笔记本、笔:记录重点内容。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国山水风光的视频,激发学生对山水文化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新课导入:详细讲解山水文化的起源、发展,分析各个时期的特点;3.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山水诗、山水画,并简要介绍其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4.例题讲解:挑选一首著名的山水诗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学会欣赏;5.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简短的山水诗,并进行交流分享;6.新课导入:介绍我国著名的名山大川,分析其地理特点与文化内涵;8.课堂延伸: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了解山水文化。

六、板书设计1.山水文化的起源与发展;2.山水诗、山水画的鉴赏;3.名山大川的地理特点与文化内涵;4.山水旅游资源保护。

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请以“我心中的山水”为主题,创作一首山水诗或一幅山水画,并简要介绍创作思路。

答案示例:山水诗:《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创作思路:以泰山的雄伟壮观为主题,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2.课后阅读:《中国山水诗精选》或《中国山水画欣赏》。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第二章 山水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第二章 山水文化
山水,在古代,作为自然的代称,具有自然的总体特征,代表着天地万物的根本品性。
二、山水文化的形成
1.中国山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优越的客观自然条件。
2. 佛教和道教的出现,在自然山水的开发和建设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人与山水之间审美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促成了表达美感经验的山水艺术的形成。
4. 人类对自然山水的改造、利用和科学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着山水文化的建设
1.东岳泰山
自汉代我国确立“五岳”以来,泰山就居于“五岳独尊”的地位。
泰山古称“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时始称“泰山”。“山以岳尊,岳为东最”。自汉代我国确立“五岳”以来,泰山就居于“五岳独尊”的地位。
2.西岳华山
华山位于华阴县境内,为五岳中的西岳。华山之险居五岳之首,有“华山自古一条路”的说法。
3.钱塘江
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主要河流之一,是浙江省的最大河流。
4.桂林山水甲天下
广西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
5.京杭大运河
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二、湖海文化 ---- 湖泊
1.洞庭湖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登岳阳楼后写下的千古名句。
第三节中国名水
一、江河文化
1.长江
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也是世界第三长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长江源远流长,沿岸自然景观奇特,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沿江的名胜古迹有集儒、道、佛教文化为一体的民俗文化艺术的宝库,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2. 黄河
这里有蓝田猿人化石、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有跌宕冲撞、奔腾而来、咆哮而去的大河气度;有群峰竞秀、山水交融的黄河三峡;有峰峦雄崎,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

以“山水文化”为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以“山水文化”为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以“山水文化”为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课程背景山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艺术表现和民俗传统,对人们的情感、审美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弘扬和传承山水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本课程将以“山水文化”为校本特色,通过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并体验山水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山水文化的基本内涵,认识山水画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2. 通过实地考察和采风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3. 通过体验山水文化传统手工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4. 探索山水文化与当代社会的关系,引导学生传承和创新山水文化。

三、活动设计1. 第一阶段:了解山水文化活动内容:通过课堂讲授、多媒体展示和小组讨论,介绍山水文化的历史渊源、精神内涵和艺术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山水文化的魅力和影响。

时间安排:2课时2. 第二阶段:实地考察活动内容:组织学生到当地著名的山水名胜地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山水之美,体验山水画中所蕴含的意境和情感,同时进行写生和摄影活动。

时间安排:1天3. 第三阶段:采风创作活动内容: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山水景色进行创作,并结合自己的情感和想象进行表现,形成个性化的山水作品。

时间安排:2课时4. 第四阶段: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内容:邀请当地的传统手工艺人来校,教授学生绘制山水画、制作剪纸、编织草帽等山水文化相关的手工艺技艺,让学生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时间安排:2课时5. 第五阶段:山水文化与当代社会活动内容:通过讲座、展览和座谈会等形式,探讨山水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和创新,引导学生思考山水文化对当代生活的启示和影响。

时间安排:2课时四、课程实施方案1. 教师角色:教师应充分了解山水文化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同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以“山水文化”为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以“山水文化”为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以“山水文化”为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山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以“山水文化”为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深入挖掘和传承山水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在活动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一、活动目标:1.了解山水文化的基本概念、内涵和历史渊源,培养对山水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2.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山水文化的美和力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4.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并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活动内容:1.山水文化知识学习: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和网络资源等多种途径,学习山水文化的基本概念、形成背景、发展历程和代表性作品等知识。

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特点、艺术手法和意义,探讨山水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2.实地考察和采风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实地考察山水名胜和著名的山水画胜地,感受大自然的奇观和山水之美。

鼓励学生观察、记录和绘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并通过考察调研和采风活动,了解山水文化对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3.山水文化创作和表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创作山水文化相关的作品,如山水画、山水诗、山水舞蹈等,通过创作和表演,展示学生的艺术才华和创造力。

同时鼓励学生表演和演讲,提高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4.社区和公益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山水文化的社区和公益活动,如举办山水画展览、参与山水保护和环境整治等活动。

通过实践参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5.山水文化讲座和研讨:邀请专家学者和艺术家进行山水文化讲座和研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和互动,深入了解山水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和现代意义。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培养学术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活动安排与实施:四、评价与总结:1.学生的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和讨论等形式,了解学生对活动的评价和意见,收集学生的作品和表演,评选出优秀作品和创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布辛贝神庙
❖ 二、世界遗产的分类 ❖ 1、文化遗产 ❖ 2、自然遗产 ❖ 3、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 4、记忆遗产 ❖ 5、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 ❖ 6、文化景观遗产
❖ 三、中国的世界遗产
❖ 截至2014年6月22日,中国已有47项世界遗产。 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3项,世界自然遗产10项,文化 和自然混合遗产4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无形 遗产38项、记忆遗产9项
❖ 武夷山(福建崇安,乌龙茶的产地、紫阳书院、越 人船棺、宋代瓷窑遗址、汉代古城墟)
❖ 龙虎山(江西鹰潭,道教名山,山水、崖墓、道教 三大特色)
❖ 齐云山(安徽休宁,主峰1000米,丹霞最高峰)
❖ (五)其他自然因素形成的名山
❖ 火山流纹岩名山:雁荡山(浙江乐清县)
❖ 玄武岩名山:五大连池(火山地貌博物馆)、天池 等
❖ 双重遗产(4黄山,1990.12) ❖ 3.峨眉山及乐山大佛(四川乐山,1996.12) ❖ 4.武夷山(福建南平,1999.12)
第三节 中国名山
❖ 一、高山景观
在我国兰州——昆明一线以西,绝大部分山地为高 山和极高山,特别是青藏高原周边的山地,很多高 峰在6000米以上,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希夏邦 马峰都是超过8000米的高峰。
❖ 7.三清山(江西上饶,2008.7.8)
❖ 8.中国丹霞(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 江西龙虎山(含龟峰)、浙江江郎山,2010.8.2)
❖ 9.澄江帽天山化石地(云南玉溪,2012.7.1)
❖ 10.新疆天山(新疆昌吉 博格达峰、巴音郭楞 巴音布鲁克、 伊犁 喀拉峻 库尔德宁、阿克苏 托木尔峰,2013.6.21)
❖ 嵩山(河南登封,主峰峻极峰1512米,少林寺、中 岳庙、嵩阳书院、嵩岳寺塔;岩浆岩、变质岩和沉 积岩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 建筑种类最多,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2010年 列为世界遗产)
❖ 三、历史文化名山 ❖ 井冈山(江西吉安,革命摇篮) ❖ 八达岭(长城的重要关隘)
❖ 五台山(山西五台县,佛教名山,南禅寺是世界上 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
都在1800米以上)等都是这种类型。
九华山(安徽青阳,佛教名山,莲花佛国) 三清山(江西玉山,天下无双福地) 崂山(山东青岛,主峰崂顶1133米,道教名山,神仙
之宅,灵异之府)
(二)花岗岩名丘 普陀山(浙江舟山,佛教名山,海天佛国、蓬莱仙境) 万石山(福建厦门,万石朝天、天界醉仙、紫云得路) 天涯海角(海南三亚,天涯、海角、南天一柱耸立海
❖ 中国的地理特征
❖ 1.地形多种多样 ❖ 有高原、山岭、平原、丘陵、盆地。陆地上的5种
基本地形类型,中国均有分布
❖ 2.山区面积广大
❖ 山地、丘陵和高原称为山区。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 总面积的2/3,这是中国地形的又一显著特征。山区 可提供林产、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
❖ 3.地势西高东低
❖ 呈阶梯状分布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中国 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 自然遗产(10项)
❖ 1.九寨沟(四川阿坝,1992.12)
❖ 2.黄龙(四川阿坝,1992.12)
❖ 3.武陵源(湖南张家界,1992.12)
❖ 4.三江并流(云南迪庆、怒江、丽江,2003.7)
❖ 5.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四川雅安、成都、甘孜、阿坝, 2006.7)
❖ 6.中国南方喀斯特(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 2007.6.27)
❖ 二、风景观赏山岳 (一)花岗岩名山:主峰明显,群峰簇拥,峭危拔
立,雄伟险峻。 泰山(山东泰安,主峰玉皇顶1545米,五岳之首、五
岳至尊) 华山(陕西华阴,主峰南峰2160米,五岳最高,奇险
天下第一山) 衡山(湖南衡山,主峰祝融峰1300米,五岳独秀) 黄山(安徽黄山,三大主峰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
中国山水文化
目录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中国旅游地理 中国世界遗产 中国名山 中国名水 中国山水文化
第一节
中国旅游地理
❖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侧,有960万平方公里 的陆地面积,海域面积为437万平方公里海域。
❖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 陆地面积的67% ,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 的33%。西部有世界上最高大的青藏高原,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 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 高峰。
❖ 梁山(山东梁山县)
第四节 中国名水
一、江河景观 (一)长江 正源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发源于唐古拉山的各拉
丹东雪山,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 湖南、湖北等11个省市,最后注入东海。 (二)黄河 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全长5464千米,流经青海、 四川、甘肃、宁夏、内蒙等9省市,注入渤海。
滩)
❖ (三)岩溶景观:山地高度不大,石峰林立或孤峰 突起,而且造型丰富。
❖ 漓江(桂林至阳朔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优 美的岩溶风景区。象鼻山、骆驼峰、老人山等;溶 洞有芦笛岩、七星岩)
❖ 石林(世界喀斯特精华、中国阿斯玛的故乡)
❖ 织金洞(贵州织金县,溶洞魁首)
❖ (四)丹霞风光:丹山碧水、精巧玲珑。 ❖ 丹霞山(广东仁化,锦石、奇峰、幽洞、碧水)
第二节 中国世界遗产
一、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 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 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 自然景观。 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保护 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同时决定建立《世界文化与 自然遗产名录》。管理机构为:世界遗产委员会。
❖ 砂页岩名山:
❖ 庐山(江西九江,主峰汉阳峰1474米,万国建筑博 物馆)
❖ 武陵源(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组成)
❖ 九寨沟(四川九寨沟县,人间仙境、童话世界 )
❖ 峨眉山(四川乐山,主峰万佛顶3099米,佛教名山, 地址博物馆,玄武岩,花岗岩等)
❖ 恒山(山西浑源,主峰天峰岭2017米,悬空寺,石 灰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