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教学计划
中大计算机课程安排

中大计算机课程安排导言:计算机课程是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为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机会。
本文将从计算机课程的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介绍中大计算机课程的安排。
一、课程设置中大计算机课程设置丰富多样,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各个领域。
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编程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等方面的课程。
每个学期学生需要选择相应的课程进行学习,以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中大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结构、算法、网络等方面的知识;2. 具备良好的编程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常用编程语言进行程序设计与开发;3.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项目开发;5.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础课程: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协议。
2. 编程语言课程:包括C语言、Java、Python等编程语言的学习。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学会编写简单的程序和算法,培养良好的编程思维和习惯。
3.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包括线性表、树、图等数据结构和排序算法、查找算法等基本算法的学习。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常用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原理和应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4. 计算机网络课程:包括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5. 数据库系统课程:包括数据库设计、SQL语言、数据库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中山大学MPA《公共政策分析》教学计划

中山大学MPA《公共政策分析》教学计划教学对象:MPA 2010级主讲教师:周超博士教授联系方式:E-mail:lpszc@一、课程简介公共政策分析(Public Policy Analysis),是20世纪50年以后逐渐从政治学和行政学中分离和发展起来的一门令人瞩目的新兴学科。
它是以公共政策的性质、原因和效果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不同的政策环境中,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政策制定、执行和估过程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性的科学,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实践性和操作性。
它的出现被誉为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一场“科学革命”。
在当代西方公共管理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中,由于公共政策分析关注对各种社会问题的分析、政策目标(价值)确立的客观性研究、政策对社会稀缺资源分配的合理性的探讨,在政府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估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政府政策的效益、效率和公平的提高,因此,越来越受到学术界、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我国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伴随着“决策民主化、决策科学化” 问题的提出,才逐步从西方引进这门学科。
目前,随着我国MPA教育的开展,公共政策分析作为核心课程,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二、教学与培养目标面对日益变化、复杂和竞争的公共环境,公共管理者的未来职业生涯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对于许多立志未来在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NGO)或非营利组织成就一凡事业的MPA学员来说,灵活地运用各种公共政策分析理论、方法和技术工具,培养娴熟的分析、倡导和管理协调能力,是今后在日益复杂多变的公共环境中获得事业成功的基础。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和培养目标是在系统地介绍当代西方公共政策分析理论的基本概念框架、方法和技术的基础上,着重培训MPA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能力和管理协调能力。
分析能力(Analysis Competence):you must be skilled analysts.Public policies represent a series of choices, which must be made on the basis of effective empirical, economic, and institutional analyses. Equally,existing policies must be assessed to determine their effectiveness; this is achieved through the skillful application of sophisticated analytical tools.Analysis is an essential underpinning of good governance.∙倡导能力(Advocacy Competence ):effective public servants must also be advocates. They must be able to articulate a vision, and build political consensus around that vision.∙管理协调能力(Management & Coordinate Competence):You, public servants, must be highly competent managers. Human organizations, wherever they are found, are complex and resource-intensive.These resources are precious, and must be used wisely and strategically.三、教学形式与方法根据课程设定的教学与培养目标,课堂教学将采用教师讲授(Lecture)、研讨会(Seminar)、案例分析(Case Study)和角色扮演(Role Play)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突出培训学生分析、倡导和协调三种核心领导能力。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四年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一、学制:四年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面向21世纪,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信息科学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在医院数字化、医疗仪器研制与开发,生物信息处理、电子及计算机技术等领域从事研究开发、教学及管理的高素质生物医学工程专门人才。
三、基本培养规格1.热爱祖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医药卫生事业,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为人民医药卫生事业而献身的精神;遵纪守法,艰苦求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
2.较系统的掌握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具有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的研究和开发能力;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备大学生应有的文化修养;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为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及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打下基础。
3.掌握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体魄健全,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数毕业总学分200学分,其中:必修课:151学分(其中公共基础必修课46学分,专业基础必修课56学分,专业必修课25学分,专业实习24学分),占75.5%,课内总学时数为2460学时;专业限定选修课:25学分,占12.5%,课内总学时数为432学时;素质选修课:24学分,占12%,课内总学时数为448学时。
五、毕业实习专业实习及毕业设计24周共计24学分,集中安排在第八学期。
六、学位授予按照我校四年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修满200学分,通过毕业设计考核,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经我校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中山大学上课时间表

第七节
13:30-14:15
第八节
14:25-15:10
第九节
15:20-16:05
第十节
16:15-17:00
第十一节
17:10-17:55
第十二节
18:05-18:50
第十三节
19:00-19:45
第十四节
19:55-20:40
第十五节
20:50-21:35
教室熄灯
22:30
12:50--13:30 13:40--14:20
第8~9节课
14:30--15:10 15:15--15:55
第10~11节课
16:10--16:50 16:55--17:35
第12节课
18:45--19:25
第13~14节课
19:30--20:10 20:15--20:55
第15节课
21:05--21:45
16:15-17:00
第十五节
20:50-21:35
第五节
11:40-12:25
第十一节
1中山大学上课时段设置一览表
第一节
08:00-8:45
第二节
08:55-9:40
第三节
09:50-10:35
第四节
10:45-11:30
第五节
11:40-12:25
第六节
教室熄灯
22:30
中山大学上课时段设置一览表
上午
下午
晚上
第一节
08:00-08:45
第七节
第十二节
第二节
08:55-09:40
第八节
14:25-15:10
第十三节
19:00-19:45
中山大学教学大纲

中山大学教学大纲中山大学教学大纲中山大学作为中国一流的综合性大学,一直以来都以其严谨的教学理念和高质量的教学大纲而闻名。
教学大纲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教师应该教授的知识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等。
中山大学教学大纲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大纲的制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考虑到课程的性质、学科的特点、学生的需求以及社会的发展趋势等多方面因素。
中山大学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中,通常会邀请相关学科的专家、教授以及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以确保教学大纲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此外,教学大纲的制定还需要与学校的教学目标相匹配,以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相适应。
教学大纲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等。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它明确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中山大学教学大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教学目标既包括学科知识的传授,也包括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
教学内容是教学大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教师应该教授的知识点和教学要点。
中山大学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既注重学科基础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学科前沿知识的介绍。
教学大纲还规定了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方法是教学大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
中山大学教学大纲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教学大纲还鼓励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评价标准是教学大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中山大学教学大纲的评价标准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包括知识掌握程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教学大纲还规定了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如考试、作业、小组讨论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中山大学药学院研究生课程说明与教学计划【模板】

(2018年8月)
课程名称:实验室安全培训(Safety Training in Laboratory)
授课对象:药学院全体研究生
专业方向:药学专业各方向
学分设置:1学分
上课时间:每学年夏季学期
课程的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全面掌握药学研究中各种实验室安全知识及操作规范,从思想上重视实验室安全,在工作过程中对各种安全问题具有应对能力。
课程内容及2018年夏季学期教学安排
时间:每周四下午5-7节
地点:教学楼B104
周次(日期)
内容
主讲教师
1(9.6)
化学安全知识
安林坤教授
2(9.安全知识
黄河清教授
4(9.27)
生物安全知识
张革副教授
6(10.11)
生物安全知识
张革副教授
7(10.18)
药学院P2实验室安全现场培训
张革副教授、安林坤教授
8(10.25)
药学院P2实验室安全现场培训(2个课时)
张革副教授、安林坤教授
考试具体时间待通知
邓鸿
中山大学护理学院

中山大学护理学院护理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一、学制:四年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面向21世纪,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较系统的医学及护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和护理研究基本能力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三、基本培养规格1.热爱祖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医药卫生事业,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为人民医药卫生事业而献身的精神;遵纪守法,艰苦求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
2.较系统的掌握现代医学和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能独立从事一般临床护理工作,并具有预防保健、专科护理、专门监护、病房管理、护理教学的基本能力;获得护理研究的初步训练;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大学生应有的文化修养;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为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及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打下基础。
3.掌握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体魄健全,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数毕业总学分 205学分,其中:必修课:157学分(其中公共基础必修课42学分,专业基础必修课25学分,专业必修课42学分,临床实习48学分),占76.6%,课内总学时数为2250学时;专业限定选修课:38学分,占18.5%,课内总学时数为676学时;素质选修课:10学分,占4.9%,课内总学时数为200学时。
五、毕业实习毕业临床实习48周共计48学分,集中安排在第七、第八学期。
其中内科12周(含护理管理1周),外科9周,妇科4周, 产科4周,儿科4周,手术科4周,急诊科4周,监护室3周,社区2周。
外科门诊2周,全过程含护理研究。
中山大学课程表

中山大学课程表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中山大学课程表,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中山大学课程表序课程类别开课对象课程名称学分授课老师上课时间地点备注1中哲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儒家哲学研究——先秦儒学4黎红雷教授周一下午3:00开始(第一次课24日在讲学厅,之后在中哲所)中哲所说明:中国哲学专业必修课“儒家哲学研究”专题中的每门课(如:“两汉哲学”、“宋明儒学”、“先秦儒学”)任一门均可当“儒家哲学研究”的学分;如选修同一门中的不同专题者,只有一个专题的成绩当必修课成绩,其它成绩则以该方向的名称列为选修课成绩。
2中哲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哲学史方法论4陈少明教授周三下午3:00开始会议室3马哲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硕博连读生国外马克思主义4刘森林教授周二晚上7:30开始文八楼会议室4马哲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博士生硕博连读生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研究4博导轮流上课周四下午3:00开始文八楼会议室5马哲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硕博连读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研究(一)4徐俊忠教授林育川讲师周四晚上7:30开始文八楼会议室6美学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美学研究4罗筠筠教授周五上午9:00开始文5097美学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古典诗学名著精读4周春健副教授周二下午3:00开始会议室课程要求:准备张舜徽著《汉书艺文志通释》、《四库提要叙讲疏》二书。
8宗教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中国宗教经典研读4冯焕珍教授周一晚上7:00开始中哲所9宗教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宗教理论4李兰芬教授周二下午3:00开始中哲所10伦理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硕博连读生伦理学基本问题研究4郝亿春副教授周一上午9:00开始会议室11外哲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硕博连读生西方哲学基本问题研究4翟振明教授周三晚上(隔周)7:00开始会议室课程要求:英语阅读、网上讨论、期末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计学院科学计算与计算机应用系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以信息技术与计算技术的数学基础为研究对象的理科类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能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能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能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志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2.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专用软件)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算法设计、算法分析与编程能力。
3.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某些实际问题。
4. 具有扎实的当代信息技术所需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理论
和基本知识。
5.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以及运用的基本方法,对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某些方面新发展有所了解,具有一定的科学管理和
软件开发能力。
三、授予学位: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
五、专业核心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学分析、几何与代数、计算机组成原
理、常微分方程、概率统计、数值分析、离散数学、数据结构
六、专业特色课程: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原理、几何与代数
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附表一)
八、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计划进程表(附表二)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注:课程名前带有“*”的为建议学生选修的课程,学生须在这些课程中至少选修22学分。
附表二: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进程计划表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进程计划表
说明:
(1)表中所列必修课及选修课。
要求副修专业的学生须在必修课或选修课课程中任意选修25学分或以上。
所选课程不得与原专业课程重复。
(2)凡跨学科(理科)门类修第二专业的,要求选修第二专业的学生必须修满必修课的43学分外(包含毕业论文8学分),另在选修课中选修32学分或以上。
(3)凡在同一学科(理科)门类中,跨一级学科修第二专业的,要求选修第二专业的学生必须修满53学分(包含毕业论文8学分)。
(4)凡在同一个一级学科中,只跨二级学科修第二专业的(即数计学院学生在本学院选修第二专业),要求学生在第二专业修满36学分或以上(包含毕业论文8学分)。
(5)以上标准所规定的学分数,不含重复课程的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