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案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

间苯二酚反应:在酸作用下,酮糖脱水生成羟甲基醛,后者可与间苯二酚作用生成红色物质。此反应是酮糖的特异反应。醛糖在同样条件下呈色反应慢。
1
2
3
1
1
1
—
1
—
—
—
1
1
1
1
1
—
—
振摇混匀后,观察各管有何变化。放置片刻向各管内加入水8mL,然后在第2,3号管中各加一滴甲基红,再分别用0.1mol/L醋酸溶液及0.05mol/L碳酸钠溶液中和之。观察各管颜色的变化和沉淀的生成。每管再加0.1mol/L盐酸溶液数滴,观察沉淀的再溶解。解释各管发生的全部现象。
还原糖(%) =——————————————————————————×100%
样品毫克数
教学过程中师生活动设计
糖的还原性,具有还原性的糖结构有何特点?
提纲、板书设计
实验原理及反应方程式,实验步骤中表1及计算公式
作业
1、为什么要设置空白对照?
2、标准曲线的定义?
主要
参考资料
[1]《生物化学实验》,何幼鸾、汤文浩,华师出版社,2013
小麦淀粉或玉米淀粉。
3.器材
分光光度计,天平,水浴锅,电炉,试管若干等。
实验内容
一、实验原理★:在NaOH和丙三醇存在下,3,5-二硝基水杨酸(DNS)与还原糖共热后被还原生成氨基化合物。在过量的NaOH碱性溶液中此化合物呈桔红色,在54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光吸收值呈线性关系,利用比色法可测定样品中的含糖量。
大学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教案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时间:第2周星期二上午第1节授课教师:XX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生物化学检验的基本原理、常用技术及检验方法,掌握常见生化检验项目的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完成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一、生物化学检验概述1. 生物化学检验的定义和意义2. 生物化学检验的发展历程3. 生物化学检验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1. 常用生化检验技术: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免疫分析等2. 常见生化检验项目: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三、生物化学检验项目操作流程1. 标本采集与处理2. 检验前准备3. 检验操作4. 检验结果分析四、生物化学检验质量控制1. 实验室质量管理2. 检验结果质量控制3. 仪器设备管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知识点,提出疑问。
二、讲授新课1. 生物化学检验概述- 讲解生物化学检验的定义、意义和发展历程。
- 结合实际案例,阐述生物化学检验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2. 生物化学检验技术- 介绍常用生化检验技术,如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免疫分析等。
- 以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常见生化检验项目为例,讲解其原理和操作方法。
3. 生物化学检验项目操作流程- 讲解标本采集与处理、检验前准备、检验操作、检验结果分析等环节。
- 强调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4. 生物化学检验质量控制- 讲解实验室质量管理、检验结果质量控制、仪器设备管理等关键环节。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某一具体生化检验项目,分析其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要点。
2.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实验操作1. 教师演示某一生化检验项目的操作过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实验教案

点
何为双缩脲试剂?其各组分的作用?
启 测定总蛋白的主要临床意义? 发 总蛋白测定方法特点? 提 问 复述实验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CAM 电泳的优缺点?怎样判断电泳结果?
外 语 要 求
课堂讲授 教 学 配以多媒体投影(幻灯片)
手 辅导学生实验 段
授课教师姓名及职称
授课教师签字 授课教师姓名及职称
授课教师签字
课堂讲授 教 学 配以多媒体投影(幻灯片) 手 辅导学生实验 段
授课教师姓名及职称
授课教师签字 授课教师姓名及职称 授课教师签字
负责人签字:
年月 日
川北医学院医学检验系教案
授课时间
授课方式 理论课( ); 实践课(√ );
授课地点
实验八 实验技能考核(双缩脲法测定血浆总蛋白、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使用)
要
求
教学主要内容
维生素C对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浆葡萄糖的干扰
概述 实验目的 原理 实验设计、操作方法 数据处理、计算、结果判断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结果计算和注意事项 消除干扰的常用方法
5min 2min 3min 10min 10min 5min 5min 5min
辅导学生实验
时间分配 45min
的
及
要
求
教学主要内容
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浆葡萄糖
概述 实验目的 原理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结果计算和注意事项 辅导学生实验
10min 5min 5min 10min 5min
时间分配 35min
125 min
-8-
-9-
川北医学院医学检验系教案
【续页 2】 葡萄糖耐量试验原理
教 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注意事项 学 重 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析 点
《生物化学实验教案》课件

《生物化学实验教案》课件第一章:生物化学实验基本原理1.1 实验目的了解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1.2 实验原理介绍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如光谱原理、色谱原理、电泳原理等。
1.3 实验材料与仪器列出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并进行详细介绍。
1.4 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操作步骤,包括样品处理、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
1.5 实验注意事项提醒实验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以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第二章:蛋白质实验2.1 实验目的学习蛋白质的提取、分离和纯化,了解蛋白质的性质。
2.2 实验原理介绍蛋白质提取、分离和纯化的原理,如盐析、凝胶色谱等。
2.3 实验材料与仪器列出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并进行详细介绍。
2.4 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操作步骤,包括样品处理、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
2.5 实验注意事项第三章:酶实验3.1 实验目的学习酶的活力测定和性质研究,了解酶的作用机制。
3.2 实验原理介绍酶活力测定和性质研究的基本原理,如动力学方法、抑制剂作用等。
3.3 实验材料与仪器列出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并进行详细介绍。
3.4 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操作步骤,包括样品处理、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
3.5 实验注意事项提醒实验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以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第四章:糖类实验4.1 实验目的学习糖类的提取、分离和鉴定,了解糖类的性质和功能。
4.2 实验原理介绍糖类提取、分离和鉴定的原理,如糖的降解、糖醇的鉴定等。
4.3 实验材料与仪器列出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并进行详细介绍。
4.4 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操作步骤,包括样品处理、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
4.5 实验注意事项第五章:脂质实验5.1 实验目的学习脂质的提取、分离和鉴定,了解脂质的性质和功能。
5.2 实验原理介绍脂质提取、分离和鉴定的原理,如脂质的水解、脂肪酸的鉴定等。
5.3 实验材料与仪器列出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并进行详细介绍。
5.4 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操作步骤,包括样品处理、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
生物化学实验教案(全)

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目录实验一糖的颜色反应 (1)实验二糖的还原作用 (3)实验三多糖的实验 (4)实验四糖的旋光性和变旋现象 (5)实验五血糖的定量测定(葡萄糖氧化酶法) (7)实验六人血清中总胆固醇的测定 (8)实验七牛奶中粗脂肪含量的测定 (9)实验八牛奶中酪蛋白的提取 (11)实验九牛奶中酪蛋白含量的测定 (12)实验十氨基酸的纸层析 (14)实验十一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质 (16)实验十二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18)实验十三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20)实验十四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 (22)实验十五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23)实验十六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25)实验十七紫外光吸收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26)实验十八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 (28)实验十九过氧化物酶的作用 (29)实验二十溶菌酶的提纯结晶 (30)实验二十一酵母RNA的提取 (31)实验二十二 RNA的定量测定(苔黑酚法) (32)实验二十三 DNA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33)实验二十四荞麦中总黄酮的定性定量研究 (33)实验一糖的颜色反应[实验目的及要求]1. 掌握莫式(Molisch)试验鉴定糖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塞式(Seliwanoff)试验鉴定酮糖的原理和方法。
3. 掌握杜式(Tollen)试验鉴定酮糖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1.莫式试验:糖经无机酸(浓硫酸、浓盐酸)脱水产生糠醛或糠醛衍生物,后者在浓无机酸作用下,能与а-萘酚生成紫红色缩合物。
2.塞式试验:酮糖在浓酸的作用下,脱水生成5-羟甲基糠醛,后者与间苯二酚作用,呈红色反应;有时亦同时产生棕红色沉淀,此沉淀溶于乙醇,成鲜红色溶液。
3.杜式试验:戊糖在浓酸溶液中脱水生成糠醛,后者与间苯三酚结合成樱桃红色物质。
[实验仪器及用品]仪器:水浴锅。
器皿:吸管、试管。
实验药品:蔗糖、葡萄糖、淀粉、果糖、阿拉伯糖、半乳糖、а-萘酚、浓硫酸、95%乙醇、间苯二酚、盐酸、间苯三酚。
生物化学实验教案

生物化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学习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2.掌握生物化学实验中的常用仪器和试剂;3.熟悉生物化学实验的实验流程和数据分析方法。
二、实验设备和试剂1.设备:显微镜、恒温水浴、酶标仪等;2.试剂:无水乙醇、苯酚、硫酸、甲醛、五氯酚、硫化碳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实验一:蛋白质定性实验步骤:(1)取一定量的未知蛋白质溶液;(2)在试管中加入Biuret试剂;(3)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如果出现紫色,则说明蛋白质存在。
2.实验二:酶的活性测定步骤:(1)将一定量的酶溶液和底物溶液分别加入试管中;(2)将试管放入恒温水浴中保持固定温度;(3)根据一定时间内底物消耗量的测定结果,计算酶的活性。
3.实验三:核酸磷酸化实验步骤:(1)将一定量的核酸溶液加入试管中;(2)加入适量的磷酸和反应媒介;(3)通过显微镜观察核酸的磷酸化程度变化。
4.实验四:脂质酯化实验步骤:(1)将一定量的脂质溶液和酸性催化剂加入试管中;(2)加热试管,在高温下反应一定时间;(3)观察产物和溶液颜色的变化,判断酯化反应的进行程度。
四、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室的安全,操作时佩戴实验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用具;2.注意使用实验设备和试剂的正确使用方法;3.在操作中要细心、准确,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4.实验完成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卫生。
五、实验数据分析1.对于蛋白质定性实验,根据试剂对蛋白质溶液的反应结果来判断蛋白质的存在;2.酶的活性测定可以根据底物的消耗量来计算酶的活性;3.核酸磷酸化实验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核酸的磷酸化程度变化来判断实验结果;4.脂质酯化实验可以通过产物和反应溶液的颜色变化来判断酯化反应的进行程度。
六、实验总结与体会通过完成这些生物化学实验,我学习到了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常用仪器试剂的使用方法。
在实验中,我注意了安全操作,遵循了实验步骤,得到了准确的实验数据。
通过数据分析,我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果,并从中深化了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大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

一、实验目的1. 通过氨基酸的分离,学习纸层析法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2. 掌握氨基酸纸层析法的操作技术(点样、平衡、展层、显色、鉴定)。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纸层析法是一种利用物质在两相之间分配系数的差异来实现分离的方法。
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其上的有机溶剂和水组成层析溶剂。
物质在层析过程中,由于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导致其在滤纸上的移动速度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三、实验试剂及配置1. 扩展剂:将20ml正丁醇、5ml冰醋酸和15ml水混合,充分振荡,静置后放出下层水层。
2. 氨基酸溶液:0.5%的赖氨酸、脯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及它们的混合液(各组分浓度为0.5%)。
3. 显色剂:0.1%水合茚三酮正丁醇溶液。
四、实验器材1. 层析缸2. 毛细管3. 喷雾器4. 层析滤纸五、实验操作步骤1. 取层析滤纸一张,在纸的一端距边缘2-3cm处用铅笔画一直线,在直线上每隔2cm做一记号。
2. 点样:用毛细管将各氨基酸样品分别点在这五个位置上,干后再点一次,每点在纸上扩散的直径最大不超过3mm。
3. 扩展:用线将滤纸缝成筒状,纸的两边不能接触。
将滤纸直立于层析缸中。
4. 展层:将扩展剂倒入层析缸,使溶剂液面低于滤纸上的点样线。
5. 显色:当溶剂前沿接近滤纸顶端时,取出滤纸,晾干。
6. 显色:将晾干的滤纸浸入显色剂中,晾干后观察结果。
六、实验报告要求1. 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结果与分析、讨论等部分。
2. 结果与分析: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各氨基酸在层析图谱上的位置,计算Rf值。
3. 讨论部分:总结实验心得,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
2. 点样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污染滤纸。
3. 展层过程中要保持滤纸直立,避免溶剂前沿扩散。
4. 显色过程中要注意显色剂的使用量,避免过量。
生物化学检验第四版教学设计 (2)

生物化学检验第四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生物化学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检验方法;2.掌握生物化学检验中所需的实验技能;3.能正确分析和解释生物化学检验结果;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生物化学检验的基本原理介绍;2.常用的生物化学检验方法及其特点;3.相关实验器材、试剂的使用与处理方法;4.实验的质量控制与数据处理;5.实验报告的撰写。
三、教学方式1.理论课:通过教师讲授、PPT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介绍生物化学检验基本原理和方法;2.实验课:分批次进行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向学生介绍实验器材、试剂的使用与处理方法,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加强学生实验技能;3.讨论课:在每个实验课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加强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4.作业:让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实验设计或实验结果讨论。
四、实验课程设置及安排第一章:生物化学检验的基本原理1.生物化学检验的概述2.生物化学检验中的质量控制第二章:实验器材、试剂的使用与处理1.常见实验器材的了解和使用2.常见试剂的了解和使用第三章:生化指标的检测1.氨基酸、肽、蛋白质、核酸类生物大分子检测方法2.糖类、脂类生物小分子检测方法第四章:检测方法的原理及应用1.酶标记法检测的原理及应用2.免疫荧光法检测的原理及应用第五章:实验报告1.实验结果的记录与处理2.实验报告的撰写五、教学效果评估1.实验课出勤率:占总成绩20%;2.实验报告成绩:占总成绩40%;3.考试成绩:占总成绩40%。
六、教学效果本教学设计采取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作业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实践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实验课程的设置合理,内容丰富,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
评估方式科学合理,评价效果客观全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油+ATP G-3-P+ADP
G-3-P+O2 磷酸二羟丙酮+H2O2
2H2O2+4-氨基安替比林+酚 醌亚胺+4H2O
四试剂
五操作
主要参数见下表
加入物
测定管
标准管
空白管
血清(μl)
20
标准液(μl)
20
蒸馏水(μl)
20
混合试剂(μl)
2000
2000
2000
授课对象
2005级检验
学时
3
时间
120分钟
授课地点
药检学院第三实验室
教材
临床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指导第三版
实验目的
与要求
掌握酶法测定血浆ALT的原理、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
实验器材与试剂
微量吸管、吸头、试管、移液管、生理盐水、试剂、蜡笔、加样器、纱布、半自动生化分析仪(GF-D600型)
实验标本
2)试剂 R1: 双缩脲试剂(双试剂内含酒石酸甲钠作用为溶解CUSO4其中 1为NaOH,2为硫酸铜) R2: 校准物53.6g/LR3:蒸馏水
3)操作方法:
双缩脲
R2校准物
R3蒸馏水
待测物
1000μl
20μl
1000μl
20μl
1000μl
20μl
混匀后,置37度水浴10分钟,比色杯光径1.0cm.用540nm波长进行比色,以空白管调零,读取各管吸光度数.
授课对象
2005级检验
学时
3
时间
120分钟
授课地点
药检学院第三实验室
教材
临床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指导第三版
实验目的
与要求
1掌握可见光光谱分析基本技术、原理、操作方法。
2双缩脲法测血清总蛋白的原理、操作方法及临床意义。
实验器材与试剂
微量吸管、吸头、试管、移液管、生理盐水、试剂、蜡笔、加样器、纱布、半自动生化分析仪(GF-D600型)
及 步 骤
概述大课中白蛋白测定及糖测定的一些基本情况及实验室常规检查。
一溴甲酚绿测定血清白蛋白的原理、操作方法及临床意义(只讲解不操作)。
二糖测定的原理:葡萄糖+O2+H2O在葡萄糖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酸+4H2O,H2O2+4-Aminophenaxone+Phenol在过氧化物酶作用下生成醌亚胺+4H2O。颜色的变化与葡萄糖的浓度成比例,在505nm外测其吸光度的增加与样本中葡萄糖的浓度成正比。
临床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指导第三版
实验目的
与要求
掌握血糖、脑脊液糖测定的原理、操作方法、及方法学评价。
了对糖尿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实验器材与试剂
微量吸管、吸头、试管、移液管、生理盐水、试剂、蜡笔、加样器、纱布、半自动生化分析仪(GF-D600型)
实验标本
已采集的肝素钠抗凝的全血标本
实 验 主 要 内 容
授课章节
第八章血清(浆)脂类及脂蛋白测定
授课对象
2005级检验
学时
3
时间
120分钟
授课地点
药检学院第三实验室
教材
临床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指导第三版
实验目的
与要求
掌握血脂测定的原理、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
实验器材与试剂
微量吸管、吸头、试管、移液管、生理盐水、试剂、蜡笔、加样器、纱布、半自动生化分析仪(GF-D600型)
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对空腹TG水平划分界限的修订意见(1993)是:
TG正常:<2.23mmol/L(200mg/dl)
增高的边缘:2.3~4.5mmol/L
高TG血症:>4.5mmol/L胰腺炎高危:>11.3mmol/L
八临床意义
高TG血症也有原发与继发两类,前者多有遗传因素,其中包括家族性高TG血症与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蛋白)血症等。继发的见于糖尿病、糖原累积病、甲状腺机能不足、肾病综合症、妊娠、口服避孕药、酗酒等,但不易分辨原发或继发。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肥胖与高脂蛋白血症等往往有家族聚集现象,其间可能有因果关系,但也可能仅仅是伴发现象;例如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与糖代谢异常可继发TG(或同时有TG)升高,但也可能同时有糖尿病与高TG两种遗传因素。冠心病患者TG偏高的比一般人群中多见,但这种患者LDL-C偏高的比一般人群中多见,但这种患者LDL-C偏高与HDL-C偏低也多见。一般认为单独有高TG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只有伴有高TC、高LDL-C、低HDL-C等情况时才有病理意义。
五实验中注意事项
1)样本中浓度超过线性,用生理盐水稀释样本。
2)本试剂盒中含有叠氮钠,勿吞食及接触皮肤和黏膜。
3)标本采集应尽量在2小时内测定。
六实验临床意义与小结
正常范围在4.2~6.4mmol/l,血糖结果>7.1可确诊为糖尿病。
七示范操作。
实验名称
血清(浆)脂类及脂蛋白测定
教材
选用
《临床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指导》钱士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
实验标本
已采集的肝素钠抗凝的全血标本
实 验 主 要 内 容
及 步 骤
介绍本章介绍应用吸收光谱原理进行分析,可见光光谱分析基本技术、双缩脲法测血清总蛋白的原理、操作方法及临床意义。
简单介绍其它方法1)凯氏定氮法:根据蛋白质平均含氮量16%计算,是公认的参考方法,但该方法操作复杂,不适常规测定.2)酚试剂法呈色灵敏度达双缩脲法100倍左右,有利检出较微量的蛋白质,本法适合测定纯单一蛋白质,易受还原性化合物的干扰如糖,酚等.3)紫外分光光度法:尿酸和胆红素在280nm附近有干扰,不适合血清等复杂的蛋白质测定,适合较纯酶,免疫球蛋白等测定.4)染料结合法优点灵敏快速简单,缺点是不同蛋白质与染料结合不一致,试剂对比色杯有吸附作用.5)比浊法如磺基水杨酸法:该法优点是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缺点是影响因素多,一般用于测定尿液及脑脊液等蛋白质浓度较低的样品.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酶法(CHOD-PAP)测定血清中的胆固醇
一)原理
血清中的胆固醇酯(CE)被胆固醇酯水解酶水解成游离的胆固醇(CHOL),后者被胆固醇氧化酶(CHOD)氧化成Δ4-胆甾烯酮并产生过氧化氢。在色原性氧受体(如联大茴香胺,4-氨基安替比林偶联酚)的存在下,过氧化物酶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色素原,生成有色化合物。反应式如下
4) 计算 T(总蛋白)=T总△A/S校△A*S校(g/L) 参考范围 成人66-88 g/L
5)临床意义:
血浆中总蛋白质浓度增高见:⑴血清中水分减少使总蛋白质浓度相对增高(如呕吐,腹泻,高热及慢性炎症疾病等)。⑵血清蛋白质合成增加(多见骨髓瘤病人,主要是球蛋白增加)。
血浆中总蛋白质浓度降低见于:⑴水盐滞留血液稀释。⑵摄入不足。⑶消耗性疾患(严重结核,肿瘤)。⑷合成障碍(肝功能受损)。⑸丢失增高(如严重烧伤,失血,肾病综合症等)。
胆固醇酯+2H2O 胆固醇+游离脂肪酸
胆固醇+O2 Δ4-胆甾烯酮+2H2O2
2H2O2+4-氨基安替比林+酚 醌亚胺+4H2O
二)试剂
三)操作
主要参数见下表
加入物
测定管
标准管
空白管
血清(μl)
20
标准液(μl)
20
蒸馏水(μl)
20
混合试剂(μl)
2000
2000
2000
混匀,37℃,孵育5min,用分光光度计,波长500nm比色杯光径1.0cm,以空白管调零,分别读取标准管及测定管吸光度。
混匀,37℃,孵育5min,波长500nm,比色杯光径1.0cm,以空白管调零,分别读取标准管及测定管吸光度。
六计算
血清TG(mmol/L)= ×TG标准液浓度
七参考值
正常人TG水平受生活条件影响,我国人低于欧美人,成年以后随年龄上升。TG水平的个体内与个体间差异都比TC大,人群调查的数据比较分散,呈明显偏正态分布。营养良好的中青年平均值以去除FG计约0.90~1.10mmol/L,老年前期与老年人平均超过1.13mmol/L,95百分位数在中青年约为1.69mmol/L,老年约为2.26mmol/L。
教 案
单位
:
郧阳医学院药检学院检验系
教研室
:
临床生物化学与
分子生物学检验教研室
姓 名
:
丁妍
课程名称
: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
时间
:
2009.02.10
实验名称
可见光光谱分析基本技术(双缩脲法测定总蛋白)
教材
选用
《临床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指导》钱士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
授课章节
第一章实验、第七章实验
1)双缩脲法测血清总蛋白的原理:凡分子中含有两个氨基甲酰基(-CONH-)的化合物,在碱性溶液中与铜离子作用形成紫红色的化合物的方法称为双缩脲法.而蛋白质中的肽键(-CONH-)也能在碱性溶液中与铜离子作用形成紫红(蓝)色的复合物,显色强度与样品中蛋白浓度呈正比,故称为双缩脲法。此法简便,灵敏度不高,但对血浆中总蛋白质浓度测定较适用.分析类型为终点法。
7)示范操作及小结
思考题
1光谱分析技术基本原理及注意事项.总蛋白测定的方法学评价
实验名称
白蛋白、血和脑脊液葡萄糖的测定
教材
选用
《临床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指导》钱士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
授课章节
第七章糖及其代谢物的测定
授课对象
2005级检验
学时
3
时间
120分钟
授课地点
药检学院第三实验室
教材
四)计算
血清总胆固醇mmol/L= ×胆固醇标准液浓度
五)参考值
40岁以上人群TC参考范围大致可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