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厦铁路象山隧道岩溶段施工关键技术
象山隧道F15断层施工方案分析

浆墙左 中右各预 留 2根共 6根孔 口管作超 前探孔 , 探孔方 向沿隧 道开挖方向布置 , 探孔长度暂定为 6 0m。
2 工程地质 及水 文情 况
挤压擦痕明显 , 扁豆体发育 , 压扭性 断层 , 属 断层宽 度 5m 左右 。
1设计地质构造及 地质条 件。F 5断裂 带 : ) 1 碎裂岩 、 糜棱岩 , 3 2 顶 水 注浆 .
对安装好孔 口管的探水孔进行顶水注浆 , 顶水注浆材料主要 受其影响上下盘各 2 的岩石 裂隙发育 , 0m 岩石碎 裂 , 该断层沿走 采用普通水泥单液浆 以及普通水泥一水玻璃双液浆 ; 水泥浆配 比 向延伸长度 大于 20 0m, 0 分布于 D 2 +5 0 右 , K9 1左 与隧道轴线夹 采用水灰 比 W : C=0 6 1 :, . : ~1 1浆液 比 C: S:10 3 : , : .~11 水玻 角 3 4。三迭系上统文宾 山组 上段中薄层灰色 ~深灰色 , 粉砂岩 、 璃浓 度为 3 e~3 e, 0B 5B 注浆速度为 2 /妇 ~10L mi, 0L H 1 / n注浆 砌加强( 钢拱加径向型钢 支撑 ) ) 方量很 大或通 顶时 的处治 山体 注入水玻璃 加固 ; 孔检查 , 。2 塌 钻 确认加 固效果 ; 拆除挡墙 ; 清除
1 工 程 概 况
4号斜 井位于线路前进 方向的左侧 , 与线路正线左 线小里程
砂质泥岩 , 弱风化 , 节理裂隙发育 , 地下水较发育, 级 围岩。 为V
2 Ts ) P探测报告情况。D 2 +8 6 K 9 2 : 体较破 K 9 5 ~D 2 十9 1岩
属硬岩 ~较软岩 。地下水 发育 , 变现为普遍 渗水或 方向夹角为 4 斜 井倾 角为 2 .4, 3, 3 0 。斜长为 84 2 l采用 有轨 碎 ~较 完整 , 9 .8n, D 2 +9 1可 能 出 现 股 状 水 。D 2 + 9 1 D 2 + K 9 2~ K 9 提升运输 , 井 主要 为花 岗岩及 砂岩 , 斜 正洞 为砂 砾岩 和粉 砂岩 。 线状 出水 , K 9 2 属硬岩 , 地下水发育 , 普遍渗水 , 滴水 。 对隧道 正洞施工有 影响 的断 裂主要有 : 1 , 1 , 1 , 1 F 4 F 5 F 6 F 9断裂 。 90 岩体较破碎 , 6: 隧道不 良地质 有 : 岩溶 、 岩溶 突水 、 突泥 、 地温 、 岩爆及 围岩 大变 3 施 工 方 法 形 。由 4号 斜 井 承担 的 主要 施 工任 务 为象 山隧 道 正线 左 线 长 3 1 施 作 超 前 探 孔 . 21 1m( 线 长 22 5m) 的 开 挖 、 砌 工 程 以 及 横 通 道 和 相 应 2 右 5 段 衬 在距离 F 5断层 5m~1 I 1 01 处施作超前水平探孔 ( T 视围岩 开 的附属 工程 。其 中 F 5断层 里 程为 D 2 1 K 9+8 5 K 9+95 挖情况确定 )施作 3m厚 的混凝土止浆墙 , 8 ~D 2 4, , 在施 作止浆墙 时在 止
象山隧道岩溶段注浆技术优化研究

O p i ia i n o r u i g Te h o o i s f r K a s e to s t z to fG o tn c n l g e o r t S c i n : m Ca e S ud n Xi ng h n Tu n l s t y o a s a n e
Absr c t a t:Prf s in lg o tn e m sa e i to u e n r u i g tc n lge r p i ie o i oe so a r u i gt a r n r d c d a d go tn e h o o isa e o t z d t mprv h r u i g e- m o e t e g o tn f i i n y a d t uaa te t e s f n a i o sr cin S st s h o g h a s e t so a g h n t n e U - fce c n o g r n e h ae a d r p d c n tu to O a opa st r u h t e k r ts c in fXin s a u n lS C o e sfl e sul Th rgna r u i g p a s,g o tn e hn lg e n r u i g ef c se s n t n a d r p i z d a d y. e o i i lgo tn l n r u i g t c oo is a d g o tn fe ta s s me tsa d r sa e o tmie n
G o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G a gi.C N Lj A uny HE ie i
( .Tc nl yC ne o hn ala u nl r p C . Ld , uy n 7 0 9 H n n C ia 2 t 由Ⅱ 1 e oo et C i R i yT n e Go o , t. L oa g4 10 , e a , hn ; .t a 0 e h g rf a w u e
龙厦高速铁路象山隧道3号斜井进入正洞时的施工组织安排.

龙厦高速铁路象山隧道3#斜井井底车场及进正洞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1、设计概况新建工程龙岩至厦门铁路龙岩至漳州段站前工程ZD-1标象山隧道设计为双洞单线,左线起止里程DK19+690~DK35+558,全长15898m;右线起止里程DK19+690~DK35+607,全长15917m;本条线路设计有5座斜井,其中3#斜井位于龙岩市新罗区适中镇象山村。
3#斜井位于线路前进方向的右侧,与隧道中线平面夹角为17°,斜井井身中线与左线线路交点里程为YDK28+230,斜井斜长905.65m,井身倾角为23.08°。
斜井设计采用有轨运输三车道,最小开挖断面宽×高(664×463cm)。
斜井与隧道采用斜交单联连接方式,端墙式洞门,洞身采用喷锚支护整体式衬砌。
斜井施工完成后,隧道竣工之前,斜井口及斜井与正洞交接处需封堵。
斜井的支护型式:Ⅲ级围岩地段以喷锚衬砌为主,Ⅳ、Ⅴ级围岩地段采用喷锚支护整体式衬砌,斜井与隧道的交叉点等受力复杂环节衬砌加强。
3#斜井对应正洞左、右线施工里程为DK26+831~29+063和YDK26+871~29+063,长度分别为2232m和2196m。
本段围岩地质条件极差,DK26+945~DK26+910段为F10断裂带,DK27+035~DK27+085段为F12断裂带,DK27+150~DK27+210段为F13断裂带。
在DK27+080~DK27+170和DK28+250~DK28+837段有岩溶水;在DK26+707~DK26+855段有煤层瓦斯;在DK26+160~DK28+420段有高地温;在DK27+080~DK27+170和DK28+250~DK28+837段地应力及岩爆;在DK27+210~DK28+837段为软岩大变形。
3#斜井向2#斜井方向的正洞段地质条件复杂,Ⅳ、Ⅴ级围岩占18.02%,雨季最大涌水量超过11000立方米,为整个象山隧道的重要的、关键的控制线路。
象山隧道硬岩段快速施工技术

减少 了爆破炮眼数量提高了爆破效果 , 加快了施工进度 , 见 下 爆 破设 计 图。
图 1总 体 施 工 工 序
3 主 要施 工工 序 说 明
31 测 量 放 线 .
②炮眼深度。 为提高炮 眼利用率 , 炮眼眼底深度控制 时 采 用 锅底 形 , 即从 外 到 内每 层 炮 眼 深度 逐 层 加 深 ( 一 第
文 章 编 号 : 0 6 8 3 (0 9 2 — 1 3 0 10— 97 2 0 )2 0 2— 2 关键 词 : 岩 ; 硬 快速 施 工 ; 山隧道 ; 象 中图 分 类 号 : 4 5 文献 标 识 码 : U 5 A
1 概 况
象 山隧 道位 于 福 建 省 境 内 , 用 双 洞 单线 方案 , 大 采 最 埋 深 80m;左 线 隧道 长 1 8 8m,右 线 隧 道 长 1 9 7 3 5 9 5 1 m。 为龙厦 铁 路 上最 长 的隧道 和重 点控 制 性 工程 。 隧 道 内单 侧 设 置 贯通 的救 援 通 道 ,救 援 通 道 宽 1 5 . 2 m 高 2 , 侧 距 线 路 中线 的距 离 为 22 , 援 通 道 底 , .m外 2 .m救 面 与 内轨 顶 面 齐 平 。 隧 道 Ⅱ级 围 岩 段 开 挖 断 面 8 .m 7 宽 ×93m 高 。 .
茬炮 时 中部 炮 眼 深 度 大 于周 边 炮 眼 深 度 ,锅 底 形 形 成后 深 度 相 同 )减 少 了 围 岩 的夹 制 力 , 利 于 每 层 炮 眼 的爆 , 有
测 量 放 线 采 用免 棱 镜 全 站 仪 配隧 道 断 面 软 件 ( 自 全 动 隧 道断 面 检测 仪 ) 行 放样 , 用 全 自动 隧 道 断 面检 测 进 采 仪可对断面进行放样和检测 。 加快 了放样速度 , 高了放 提
龙厦铁路象山隧道软岩大变形地段施工技术总结

龙厦铁路象山隧道软岩大变形地段施工技术总结摘要:文章在简要阐述了象山隧道出口工程地质条件、隧道施工工法的基础上,介绍了施工参数的选择。
关键词:全风化花岗斑岩;施工工法;施工参数软弱围岩大变形地段一直是隧道施工中的重点、难点,而在象山隧道的施工中,由于隧道断面跨度大,加上全风化花岗斑岩自稳能力差,遇水成流塑状等特点,传统的施工工法和支护参数已经无法满足洞身的结构稳定及施工安全,文章通过对施工工法及支护参数的对比,简要介绍如何安全、高效的在隧道施工度过软弱围岩大变形地段。
1工程概况象山隧道位于福建省境内,隧道起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曹溪镇三坑村,经过适中镇新祠村、象山村,止于漳州市南靖县和溪镇乐土村。
施工设计里程为DK19+560~DK36+160,全长16.6 km。
隧道采用左、右单洞单线,两条隧道并行的方案。
其中,隧道出口段处于软弱围岩大变形地段。
①自然气候条件。
隧址场地地处亚热带的北界,冬季较短,暖热湿润。
年降水量1688 mm,雨季较长,一般为2月~10月。
②水文地质条件。
出口段埋深为5~20m,洞顶为稻田,主要受地表补给水及雨水影响较大。
③地层岩性。
象山隧道出口位于浅埋小间距段,穿过漂石层,孤石较多,围岩主要为全风化花岗斑岩,块状构造,中细粒结构, 地下水较发育,洞顶不稳定,易坍塌,物探纵波波速Vp=3.4km/s,为VI级围岩(设计为Ⅴ级围岩)。
全风化花岗斑岩在富水情况下结构紧密,孔隙率低,注浆量较少,注浆效果不理想,在地下水的作用下,隧底局部地基承载力不足20MPa,开挖面极易坍塌,风化土与水呈流塑状,如图1所示,从施工面及拱脚下部流失,导致台阶难以形成、拱架背后空洞。
2前期施工方法及现场情况2.1三台阶+临时仰拱工法①三台阶+临时仰拱工法施工如图2所示。
②施工方法及步骤。
上台阶开挖及支护:超前预支护,采用弱爆破或人工开挖,每循环开挖进尺0.5 m(1榀拱架间距),人工翻碴至下台阶,风镐修边,预留核心土,临时仰拱紧跟核心土,并喷射18 cm厚C25混凝土,上台阶长度5~6 m。
象山隧道4号斜井复杂溶岩区段注浆加固堵水技术研究

象山隧道4号斜井复杂溶岩区段注浆加固堵水技术研究作者:陈海鹏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5期摘要:首先介绍了龙厦铁路象山隧道4号斜井岩溶区段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结合现场进行了现场试验,以左线DK30+026~+056段的注浆循环为例,在注浆参数、材料选用、注浆顺序、施工工艺、机具设备配置以及注浆效果评定等方面,对岩溶地段全断面超前注浆加固技术做了介绍,为今后类似工程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4号斜井岩溶区段注浆堵水中图分类号:U455.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c)-0041-02Research on Grouting Technology in Krast sectionIn No.4 Inclined Shaft of Xiangshan TunnelChen Haipeng(China Railway Tunnel Group Co., Ltd.Luoyang, 471009, Henan, China)Abstract:The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hydro-geology of the karst section of Xiangshan tunnel on Longyan-Xiamen railway is presented. The full-face advance grouting technology for karst area, including grouting parameters, grouting materials, grouting procedure, grouting technique, grouting equipment and grouting effect assessment are described, with the grouting in DK30+026~+056 section of Xiangshan tunnel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 in the future.Keywords:inclined shaft;krast section; grouting; water plugging山岭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尤其在高压富水区的长大铁路隧道施工中,存在塌方、突泥涌水等风险,严重地影响施工安全和生命安全,并对环境保护构成威胁。
象山隧道岩溶突水防灾监测预警及救援技术

1 工程概 况
设计 车速 2 0k / 。左右 洞分别 长 1. 9 m,5 9 7k 为特 0 m h 5 8 8k 1 . 1 m, 长铁路 隧道 。
生救援系统 ;) 3 完善与安全有关 的各项制度 。
降雨量采用雨量 自动记 录仪 进行监 测 。仪器 设在 控制 隧道 安全 、 极易发生重 大突水 突泥的富水溶腔段地表 。
新 建龙岩至厦门铁路象 山隧道是我 国“ 东地 区第 一长隧 ” 3 降 雨量监 测 华 ,
压, 持压 5mn关 闭压浆 阀 , i, 转到另一束 , 全梁压浆 。
缩, 混凝土表 面一旦 出现较 大收缩就 会使混凝土早 期抗拉强 度不
足而产生裂纹 。因此 , 混凝 土表 面浮浆 过多 、 混凝 土水灰 比过 大
4 外观质 量 控制 措施
. 1 气泡 问题 。a 出现原 因 : ) . 混凝土表 面产生气 泡是 由于混凝 或混凝 土离析是 引起混凝 土表 面 出现干缩裂 纹 的主要 因素。b 解决方法 : 坚决杜 绝使 用水灰 比过 大混凝 土 , 混凝 土浇 筑完 毕后 土在振 捣过程 中部分气体滞 留在模板 表面形 成 , 与模 板表 面平整 同时 , 强早 期养 护 , 加 混凝 土 初凝 后用 土 工布 覆 度、 脱模剂质量 、 混凝 土坍 落度 、 浇筑 分层厚 度 、 捣方 法及 振捣 及时清理浮浆 , 振 盖, 终凝后在翼板 上安放 水桶 , 上水管 , 接 在管 上每 0 5 m扎 眼 , . 设备有关 。b解 决方 法 : 板使 用前 必须认 真抛 光 除锈 , . 模 使模 板 4h 在拆 除模板 后 在腹板 上安装 自动喷淋 装 表面平整光 洁 , 并涂抹高质 量 的脱模 剂 。 严格 控制混凝 土 的坍落 能保证 2 翼板 湿 润 ; 自动定时开放 , 证腹板的湿润 ; 保 连续 养护 7d 以有效 防止混 , 度 , 求试验人员 随时监测 同一罐 混凝土在拌 和站及 浇筑地 点 的 置 , 要 凝 土产生收缩裂纹 。 坍落度 。找出混凝土在运输过程 中坍 落度损失 , 调整 混凝 土拌和 4 色泽 不均。a 出现原 因: ) . 混凝 土浇筑不连续 且间 隔时间较 用水量 。严格控 制混凝 土 的浇筑厚 度 , 采取 斜 向分段 、 平 分层 水 的方法 连续 浇筑 , 确保分层厚 度控 制在 2 m一 0c 0c 3 m之间 。混凝
龙岩象山隧道突水引发岩溶塌陷的成因分析及其治理措施探讨

龙岩象山隧道突水引发岩溶塌陷的成因分析及其治理措施探讨曾献群【摘要】福建省龙岩象山隧道工程施工时发生突水事故,引发了岩溶塌陷,造成了重大的地质灾害.本文主要从水文、工程地质角度分析了该岩溶塌陷地质灾害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并对该地质灾害救治提出了具体的措施.【期刊名称】《安全与环境工程》【年(卷),期】2011(018)005【总页数】4页(P7-10)【关键词】隧道突水;岩溶塌陷;救灾措施;龙岩象山【作者】曾献群【作者单位】龙岩市大地矿业公司,福建龙岩36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42009年底,龙岩新祠龙厦高铁象山隧道1号斜井在地下160 m左右施工时,掌子面及初期支护出现开裂,并逐步发展为塌方、涌水,初期涌水量约为200 m3/h,最大涌水量达7 227 m3/h(次日),10 d后水位降幅逐渐趋稳,日平均涌水量为603 m3/h左右。
突水致使该隧道南侧龙岩新祠盆地地表发生地面塌陷和沉降,累计发现塌穴40多处,最大沉降量达612 mm,最大沉降速率为0.65 mm/h,最大影响距离约1 500 m,最大塌坑规模长20 m、宽10 m、深2 m,造成盆地内27幢民房倒塌,某水泥厂宿舍、办公楼、车间、水泥库等大型建筑物的基础发生变形、不均匀沉降和倾斜而被迫停产,高铁工程项目工期延误半年,直接经济损失达数亿元。
龙岩象山隧道地面塌坑主要分布于突水点南侧,大致呈近南北向条带状展布,多集中于龙岩新祠盆地南部河谷两侧的覆盖型岩溶区中,部分分布于盆地东部边缘,影响范围东西宽约150~200 m、南北长约1 500 m,而且突水点南部500 m内塌穴较为集中、规模较大且发生时间较早,距突水点越远塌陷规模越小、发生时间较晚。
为此,本文针对岩溶地面塌坑的分布规律,探讨龙岩象山隧道突水引发岩溶塌陷的成因,并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措施。
1.1 地形地貌及地层岩性岩溶塌陷区位于山间龙岩新祠岩溶盆地,呈近南北向、条带状展布,东西宽约200~250 m、南北长约2 000 m,地形切割强烈,沟谷纵横,地形总体西南高、西北低,盆地周边相对高差300 m,山坡坡度为25°~4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浆参数表
参数值 开挖断面至开挖轮廓线外 5 33 R = 2. 0 ~ 3. 0 10 ~ 100 3 ~4 3 ~ 5 ( 根据地质情况确定) 95
2. 2. 2
超前水平地质探孔
5型 为了保证帷幕注浆施工安全以及优化施工方案, 采用 MK-
1012 收稿日期: 2012作者简介: 徐少争( 1983- ) , 男, 助理工程师
1
工程及地质概况
配制 浆液
象山隧道位于闽西龙岩、 漳州境内, 采用左右单洞单线, 两条 隧道并行的方案, 左线隧道全长 15 898 m, 右线隧道全长 15 917 m。 隧道最大埋深 830 m, 为龙厦铁路上最长的隧道和最重要的控制 。 DK24 + 080 ~ DK24 + 250 , YDK24 + 092 ~ YDK24 + 性工程 其中 304 段为 F7 断层影响最为严重的区段, 此段为三迭系下统溪口组 粉砂岩夹少量硅灰岩, 弱 ~ 强风化, 岩体整体破碎 ~ 极破碎, 溶蚀 溶隙、 溶缝发育, 节理裂隙发育, 地下水较发育, 受大气降 较严重, 雨补给, 并和地下暗河具有一定的水力联系, 暴雨季节, 隧道涌水 水压高、 破坏力强。 对隧道开挖安全和稳定影响 量会突然增大、 较大, 必须通过超前注浆加固施工进行改良 。
· 216·
第 38 卷 第 34 期 2012 年12 月
Y
山
西
建
筑
上, 地层富含水时, 浆液填充率须达到 80% 以上。 b. 检查孔法。 选择可能出现的薄弱环节进行钻孔检查, 检查孔数量按注浆孔总 数的 10% ( 不得少于 5 个) 控制。检查孔无裂隙充填物涌出, 不塌 孔, 涌水量小于 0. 2 L / ( min·m) 。 必要时检查孔取芯, 很难取得 完整岩芯, 但通过检查孔的岩芯中浆液的固结体存在的多少, 以 及固结体的强度来判断浆液的固结情况和注浆效果 。
0
引言
近年来,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大力发展, 长大隧道越来越多, 2 . 2 . 3 全断面帷幕注浆 1 ) 全断面帷幕注浆工艺流程图见图 1 。 预防及治理岩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突水涌泥等地质灾害成为隧道施工的主要技术 提高破碎围岩强度, 防止隧道 难题。注浆是综合治理隧道水害, 涌水、 突水( 泥) 的有效手段。帷幕注浆技术由日本人依托青函隧 20 道于 世纪 70 年代发明, 其基本思路设定为随着隧道开挖, 将产 生一定的松动范围, 在松动区外侧一定范围内进行注浆并形成一 个止水带, 用该止水带与水压抗衡, 使其达到对开挖轮廓线内围 岩加固、 开挖轮廓线外围岩堵水的效果 。 本文就龙厦铁路象山隧道 F7 断层岩溶段施工中总结出来的 一些方法和体会, 进行简单介绍。
摘
要: 结合象山隧道地质特征, 通过对全断面、 半断面帷幕注浆的工艺流程 、 注浆参数选择、 注浆材料、 注浆效果的分析, 提出软
降低水害风险、 采用动态设计;全断面、 半断面帷幕注浆封堵采用信息化跟踪注浆工法和快挖 弱围岩处理过程中要确保施工安全 、 快封技术, 对软弱围岩处理具有实践性指导意义 。 关键词: 帷幕注浆, 全断面, 半断面, 软弱围岩, 岩溶 中图分类号: U455. 4 文献标识码: A 钻机施作 6 个超前地质钻探作业来探明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
第 38 卷 第 34 期 2012 年12 月 文章编号: 1009-6825 ( 2012 ) 34-0215-03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ol. 38 No. 34 Dec. 2012
· 215·
龙厦铁路象山隧道岩溶段施工关键技术
徐少争
( 中铁隧道集团一处有限公司, 福建 漳州 363107 )
不好 补孔 注浆
图1
全断面帷幕注浆工艺流程图
2 ) 孔口管安装: 在已施工好的止浆墙上采用穿桑豹钻机钻 采用 140 mm 开孔钻头钻至 3. 0 m 后开始安设孔口管及高压 孔, 闸阀。孔口管采用外径 127 mm、 壁厚 4 mm 钢管加工, 单根长度 3 m 长, 前端焊接法兰盘, 中部缠绕棉纱呈纺锤形 。 3 ) 注浆参数: 超前预注浆采用前进式分段注浆工艺, 分段长 度为 3 m ~ 5 m, 实际施工过程可根据地质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 钻 孔注浆顺序采用由外向内, 由上向下间隔跳孔的原则, 每次隔孔 1 个 ~ 2 个( 钻孔布置图详见图 2 , 图 3) 。 在注浆过程中, 先注单液浆, 若周边不漏浆, 则每个孔段先注 后注双液浆, 防止下一段钻进漏浆。 若周边漏 一定量的单液浆, 浆, 则改注双液浆, 使漏浆处封堵后, 再改注单液浆, 以此循环调 表 2。 换。注浆参数与注浆配合比见表 1 ,
2 . 2 注浆加固 2 . 2 . 1 止浆墙的施作
止浆墙采用 C25 混凝土浇筑, 厚度为 3 m, 施工时在该区间内 钻设径向锚杆, 锚杆长 L = 2. 5 m, 外露 50 cm, 环纵间距 1 m, 梅花 形布置, 用于锚固止浆墙; 止浆墙浇筑完成后要养护 36 h, 经试验 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进行钻孔作业 。
表1
序号 1 2 3 4 5 6 7 参数名称 注浆加固范围 / m 纵向加固段长 / m 浆液扩散半径 / m 注浆速度 / L·min - 1 注浆终压 / MPa 注浆分段长 / m 注浆孔数量 / 个
2 注浆加固施工方案 2 . 1 方案的确定
象山 隧 道 F7 断 层 高 压 富 水 ( 帷 幕 注 浆 孔 单 孔 水 量 达 1 000 m3 / h, 水压实测为 1. 5 MPa ) , 面临巨大的安全风险和工期 “以人为本 ” , 施工中坚持 把保证人的生命安全作为第一目 压力, 标, 施工中采取以堵为主、 堵排结合的方针进行施工。在 YDK24 + “注浆加固、 158 突水后, 总结经验教训, 将 交替推进 ” 作为指导方 。 针优化施工方案
配制 浆液 钻设 120 钻孔 3 m~5 m 第一分段长度注浆 第二分段长度钻孔 第二分段长度注浆 … 测量放线、 标注钻孔位置 钻机及平台车就位固定 钻孔方向确定 钻 145 钻孔至 3.0 m 深度 安设孔口管及闸阀 前进式分段注浆 效果检查 好 结束该孔钻孔注浆施工 整体注浆效果检查 好 结束 不好 继续 注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