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学家与数学教育
周钦泉的简介

周钦泉的简介周钦泉是一位杰出的中国数学家和教育家,他对数学教育和学术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以其简介为主线,介绍周钦泉的生平事迹和成就。
第一步:早年经历周钦泉于1935年5月5日出生在中国广东省梅县市。
他在恒宝村长大,小时候的他非常聪明,善于学习,而且对数学有很大的兴趣。
1960年,周钦泉从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然后,他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并于1963年获得学位。
第二步:学术研究周钦泉在数学研究方面成就卓著,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函数逼近论、函数论和逼近分析等。
他在国际著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许多高质量的论文,并因此获得了国内外数学界的高度评价。
在他的一生中,周钦泉出版了两部著作,分别是《函数逼近论》和《函数论与逼近分析》。
第三步:教育事业周钦泉不仅在学术研究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也在教育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1963年至1978年,周钦泉担任北京大学数学系助理教授和副教授。
1978年至1984年,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
在他的领导下,该系被评为中国最好的数学系之一。
他在职业生涯中不仅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还让科研成果得以应用到教学中,并协助国内其他大学建立数学系。
第四步:荣誉与奖项周钦泉因其在数学研究和教育工作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而获得了多项荣誉和奖项,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专家、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以及ICCAS控制论与系统研究领域终身成就奖等。
第五步:逝世与纪念2018年8月26日,周钦泉因癌症在北京逝世,年83岁。
此后,他的家人、同事和学生一直在纪念他,以表达对他的怀念和敬意。
为纪念周钦泉的卓越贡献和成就,北京大学成立了“周钦泉数学基金会”,旨在发扬周钦泉的精神,支持数学领域的优秀学生和研究。
总之,周钦泉是一位既拥有卓越学术成就又做出杰出贡献的杰出人物。
他的一生充满了学术研究、教育事业等各个方面的成就,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思考和启示。
中国数学家的传奇人生

中国数学家的传奇人生
中国的数学界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数学家,他们的传奇人生令人敬佩。
本文将介绍几位中国数学家的传奇经历。
1. 陈景润(1933-),陈景润是中国现代数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村家庭,但凭借着对数学的热爱和执着的努力,他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数学家。
陈景润在数论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工作被广泛应用于密码学和通信领域。
他的数学成就使他成为中国数学界的传奇人物。
2. 丘成桐(1949-),丘成桐是中国现代数学界的杰出代表。
他在数学的几个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特别是在拓扑学和微分几何学方面。
丘成桐曾获得菲尔兹奖,这是数学界最高的荣誉之一。
他的传奇人生激励了无数年轻的数学爱好者。
3. 程开甲(1951-),程开甲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和教育家。
他是中国数学教育改革的倡导者之一。
程开甲在数学建模和运筹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成果。
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中国数学教育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传奇人生是中国数学教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4. 张益唐(1954-),张益唐是中国数学界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在数学的多个领域都有卓越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代数几何学和代数拓扑学方面。
张益唐的工作被广泛应用于图像处理和计算机科学。
他的传奇人生彰显了中国数学家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些数学家的传奇人生不仅是他们个人的成功,也是中国数学事业的辉煌篇章。
他们的奋斗精神和卓越成就激励着无数年轻的数学爱好者,为中国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华罗庚与现代数学的紧密联系

华罗庚与现代数学的紧密联系华罗庚(1910-1985)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数论、代数学和几何学等领域的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华罗庚的数学思想和成果与现代数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推动了中国数学学科的发展,也为世界数学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
本文将从华罗庚的数学成就、数学思想和现代数学的发展三个方面来探讨华罗庚与现代数学之间的紧密联系。
一、华罗庚的数学成就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工作涵盖了多个数学领域。
在数论方面,他独立证明了费马大定理的n=3情形,这一成果震动了国际数学界。
在代数学方面,他研究了数论中的代数整数,提出了代数数论的一般理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纯数论研究学派。
在几何学方面,他发展了拓扑学,在不动点定理和球面不动点定理的证明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华罗庚还将矩阵论引入中国,并提出了华氏矩阵和矩阵方程等概念,对线性代数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二、华罗庚的数学思想华罗庚提倡直观的数学思维,注重数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结合。
他提出了数学的“造化法则”,即将数学与自然的规律相结合,通过抽象化和定量化的过程来逐步深化数学理论。
他强调了数学与实际应用的紧密联系,尤其是在航空航天、工程建设和经济发展等领域中,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数学模型和算法。
华罗庚还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观,注重数学概念的形象化和几何直观的引入,推动了中国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三、现代数学的发展现代数学是指20世纪以来数学发展的阶段,涵盖了多个分支领域,如代数学、几何学、拓扑学、数论等。
现代数学在数学思想、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都有着巨大的突破和进展。
在代数学方面,从华罗庚的代数数论研究到现代代数的发展,代数结构的理论与方法得到了深入拓展。
在几何学和拓扑学方面,华罗庚的工作为现代拓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几何学的发展与革新。
在数论方面,华罗庚解决费马大定理的一部分是数论研究中的里程碑式突破,也为现代数论研究提供了有益启示。
中国当代数学家及其在代数学上的研究成就

中国当代著名数学家及其主要成就介绍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的民族,在灿烂的文化瑰宝中数学在世界也同样具有许多耀眼的光环。
中国古代算术的许多研究成果里面就早已孕育了后来西方数学才涉及的思想方法,近代也有不少世界领先的数学研究成果就是以华人数学家命名的。
【李氏恒等式】数学家李善兰在级数求和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被命名为“李氏恒等式”。
中国清代数学家、天文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近代科学的先驱者。
原名心兰,字竞芳,号秋纫,别号壬叔,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生于嘉庆十六年,卒于光绪八年。
李善兰自幼酷爱数学。
十岁时学习《九章算术》。
十五岁时读明末徐光启、利玛窦合译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前六卷,尽解其意。
后来,他到杭州应试,买回元代李冶的《测圆海镜》、清代戴震(1724~1777)的《勾股割圆记》等算书,认真研读;又在嘉兴等地与数学家顾观光(1799~1862)、张文虎(1808~1888)、汪曰桢(1813~1881)以及戴煦、罗士琳(1774~1853)、徐有壬(1800~1860)等人相识,经常在学术上相互切磋。
自此数学造诣日臻精深,时有心得,辄复著书,1845年前后就得到并发表了具有解析几何思想和微积分方法的数学研究成果──“尖锥术”。
1852~1859年,李善兰在上海墨海书馆与英国传教士、汉学家伟烈亚力等人合作翻译出版了《几何原本》后九卷,以及《代数学》、《代微积拾级》、《谈天》、《重学》、《圆锥曲线说》、《植物学》等西方近代科学著作,又译《奈端数理》(即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四册(未刊),这是解析几何、微积分、哥白尼日心说、牛顿力学、近代植物学传入中国的开端。
李善兰的翻译工作是有独创性的,他创译了许多科学名词,如“代数”、“函数”、“方程式”、“微分”、“积分”、“级数”、“植物”、“细胞”等,匠心独运,切贴恰当,不仅在中国流传,而且东渡日本,沿用至今。
李善兰为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小学数学课件国内外著名数学家介绍

影响:欧几里得的几何学理论不仅在数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还对哲学、物理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价:欧几里得被后人誉为“几何之父”,他的贡献和影响足以让他在数学史上留下不朽的名声。
阿基米德
简介:阿基米德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工程师
贡献:在数学领域,阿基米德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定理和公式,如“阿基米德原理”和“圆面积公式”
主要成就:朱世杰在数学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他不仅在多元高次方程组解法方面有着重要的贡献,还对级数求和、连分数、组合数学、概率论等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
03
国外著名数学家介绍
欧几里得
简介:欧几里得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被誉为“几何之父”,他的著作《几何原本》是西方数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贡献:欧几里得在几何学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他通过一系列公理和定理,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几何体系,对后来的数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要成就:牛顿在数学领域提出了微积分原理,解决了许多复杂的数学问题。在物理学领域,他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行星运动规律。此外,他还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观测到了许多天文现象。
贡献:牛顿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的个人成就,还在于他对科学研究的推动。他的工作为后来的科学家提供了基础,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影响:牛顿的影响深远,他的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物理学、天文学、工程学等。他的思想和方法对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强调数学家的品质和精神:在介绍数学家时,可以强调他们的品质和精神,如勤奋、创新、严谨等,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根据教育目标选择数学家:结合小学数学的教育目标,选择与教育目标相关的数学家进行介绍。例如,如果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选择介绍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数学家。
中国数学名人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河北省涞源县人.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
天文学家. 人物评价:祖冲之在天文、历法、数学以 及机械制造等方面的辉煌成就,充分表现 了我国古代科学的高度发展水平。 主要成就: 机械制造 、完善历法、 精算 圆周率 、制造机械 、撰写缀术。 代表作品:在数学方面,所著《缀术》一 书,是著名的“算经十书”之一,被唐代 国子监列为算学课本,规定学习四年,惜 已失传。在天文历法方面,他编制成《大 明历》,并为大明历写了“驳议”。在古 代典籍的注释方面,祖冲之有《易义》、 《老子义》、《庄子义》、《释论语》、 《释孝经》等著作,但亦皆失传。 后世影响:祖冲之不仅是我国历史上杰出 的科学家,而且在世界科学发展史上也有 崇高的地位。祖冲之创造“密率”,是世 界闻名的。纪念有祖冲之星、纪念币、祖 冲之邀请赛。
李善兰:1811.1.22
- 1882.12.9,浙江海宁人
人物评价:近代著名的数学、天文学、力 学和植物学家,是中国近代数学教育的鼻 祖。 主要成就:在数学研究方面的成就,主要 有尖锥术、垛积术和素数论三项。 代表作品:《天算或问》、《方圆阐幽》、 《弧矢启秘》和《对数探源》、《麟德历 解》3卷、《椭圆正术解》2卷、《椭圆新 术》1卷、《椭圆拾遗》3卷、《史器真决》 1卷、《尖锥变法解》1卷、《级数四术》 1卷、《垛积比类》4卷。合译了《几何原 本》后9卷、《代数学》13卷等。 后世影响:继梅文鼎之后,李善兰成为清 代数学史上的又一杰出代表。他一生翻译 西方科技书籍甚多,将近代科学最主要的 几门知识从天文学到植物细胞学的最新成 果介绍传入中国,对促进近代科学的发展 作出卓越贡献。
汪莱:(1768年-1813年),安徽歙县人,清代数学家
人物评价:清代著名数学家 主要成就:进位制、球面三角 形、方程级数、组合数学、割 圆术 代表作品:《衡斋算学》共七 册。 后世影响:汪莱提出在求解方 程时方程根不只有一正根,亦 有负根,并设96道例题加以证 明,是中国数学史上关于方程 根研究的一个突破。汪莱对于 其他诸如弧三角形、勾股形、 平圆形、弧矢关系、代数方程 理论等专题都著有详尽的阐述。 汪莱始终坚持治学,刻意求新, 研究算学往往参用西法,其主 要著述流传至今,使后世在二 百年后的今天,还得以窥见其 才华和风采。
陈景润中国近代数学家和教育家

陈景润中国近代数学家和教育家陈景润,是中国近代著名数学家和教育家。
他对中国数学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有所建树,还致力于推动数学教育的发展。
本文将从陈景润的学术成就和教育事业两个方面来介绍他的贡献。
一、陈景润的学术成就陈景润早年就对数学表现出了出色的天赋和热爱。
他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师从著名数学家沈恩来教授,深入研究了微分几何和拓扑学等重要数学领域。
在完成硕士学位后,他继续前往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在导师陈省身教授的指导下,取得了杰出的研究成果。
陈景润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拓扑学和微分几何。
他提出了许多具有重要影响的数学理论,为中国数学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其中,他的"陈不变量"是他最著名的发现之一,该不变量为拓扑学和微分几何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
此外,他还在代数拓扑、李代数和部分代数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二、陈景润的教育事业陈景润除了在学术研究上有卓越成就外,还十分关注数学教育的发展。
他将自己丰富的学术经验和研究成果应用于数学教学中,为培养优秀的数学人才贡献了力量。
作为一位出色的教育家,陈景润一直致力于推动数学教育的改革。
他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操作。
他积极参与编写数学教材,提倡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此外,陈景润还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类数学竞赛和学术交流活动,为年轻数学学者和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平台。
他的热情和专业知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数学爱好者,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数学人才。
结语陈景润作为中国近代的杰出数学家和教育家,为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学术成就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也在国际数学界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对数学教育的关注和推动,为培养更多的数学人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陈景润的一生是中国数学事业发展的典范,他的学术精神和教育理念将继续激励着更多的数学学者和教育工作者。
中国古代数学十大名人

中国古代数学十大名人
中国古代数学名人众多,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数学家:
1.祖冲之:南北朝时期的杰出数学家、天文学家,他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
2.刘徽:魏晋期间的伟大数学家,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他创立了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并作出了重大贡献。
3.朱世杰:元代数学家、教育家,有“中世纪世界最伟大的数学家”之誉。
他毕生从事数学教育,所著的《四元玉鉴》是中国古代数学的一部重要著作。
4.李冶:金元时期的数学家,他在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上都有很大的贡献,代表作有《测圆海镜》和《益古演段》。
5.赵爽:东汉末至三国时代吴国的数学家,他的主要贡献是注释了《周髀算经》,并给出了“勾股圆方图”的证明。
6.秦九韶:南宋时期的数学家,他的代表作《数书九章》是中国古代数学的一部重要著作。
7.杨辉:南宋时期的数学家,他的代表作《详解九章算法》和《杨辉算法》是中国古代数学的珍贵文献。
8.王文素:明代数学家,他系统地整理和补充了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中的十多个计算问题。
9.王孝通:唐代数学家,他写成了《缉古算经》,解决了当时最难的三次方程问题。
10.郭守敬:元代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编订了《授时历》,
制作了简仪等天文仪器。
以上是中国古代数学史上的部分名人,他们为推动中国数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数学家与数学教育
冯祖荀
1904年赴日本留学,中国现代数学第一人
中国的大学中第一个数学系——北京大学数学系的创办人与系主任
从严复,胡仁源,蔡元培到蒋梦麟,可谓“四朝元老”,坚守数学系
姜立夫
1910年,姜立夫第二期庚子赔款留美
1919年获得了哈佛的数学博士学位,这是中国第二个“数学博士”(第一位数学博士是与他同期的胡明复
1924年创办南开大学算学系,中国的大学中第二个数学系,人称“一人系”。
1931年休假期间,到厦门大学讲课
抗战时期西南联大任教,1944年任中国数学会会长
1946年广州岭南大学创办数率系,任系主任
1952年院系调整后,在中山大学执教终身
门下多名士:江泽涵、申又枨、吴大任、陈省身、杨振宁等
妻子:胡芷华(胡敦复、胡明复、胡刚复的小妹),儿子:姜伯驹(1988年获陈省身数学奖,1996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2002年获华罗庚数学奖)
1923年7月,负责审查数学名词,中国现代数学词汇体系确立
胡敦复
1907年9月—1909年6月在美国康乃尔大学留学,获理学学士学位
1909年8月至1911年6月,他主持考选了仅有的三批直接留美学生,共180人
其中有梅贻琦、竺可桢、胡刚复、胡明复、胡适、赵元任、姜立夫等中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
梅贻琦:清华人尊称为“永远的校长”
1911年2月—1911年秋任清华学堂第一任教务长
1911年11月—1912年12月任复旦公学教务长
1912年3月—1928年10月与朋友筹建私立大学大同大学并任第一任校长
1925年8月—1927年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
1930年秋—1945年夏任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主任
1935年7月当选为中国数学会董事会主席
1941年秋—1945年夏任大同大学第三任校长
他的弟、妹胡明复、胡刚复、胡范若、胡芷华等亲属,在国内外学成后到大同大学服务多年
熊庆来
1913年熊庆来赴比利时学习矿业,1914年8月整个比利时被德国攻陷
1916年夏,熊庆来在法国格洛诺布大学考得了高等算学证书
从1913年至1920年的7年间,熊庆来先后在法国的4所大学考得数学类、物理类5个学历证书,获得了法国理科硕士学位
1920年10月末回国到云南参加创办东陆大学(今云南大学前身)
1921年11月何鲁向东南大学校长推荐了熊庆来
在东南大学的五年间,熊庆来先后编写了《平面三角》、《解析函数》、《微分几何》、《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等十多种讲义
培养人才:如严济慈、胡坤升、蒋士彰、余介石、赵忠尧、周雪欧、唐培经、周绍廉、陈传璋等
1925年秋季熊庆来去国立西北大学担任数理化系系主任
1926年秋,熊庆来应聘到北平参加创办清华大学算学系,曾远荣、赵访熊、林家翘都是班上的学生
1927年的秋天,南京的东南大学改为第四中山大学,熊庆来为第四中山大学服务了一个学期
从1928年起,熊庆来接替郑桐荪担任清华大学算学系的系主任
1929年秋,熊庆来又聘请了工于代数的杨武之担任算学系教授,杨武之的大儿子杨振宁与熊家的秉明同岁
1930年秋,又招收了一位研究生——多年之后成为国际数学大师的陈省身,陈省身任助教
1931年的暑期,熊庆来与姜立夫、冯祖荀、何鲁、胡明复、江泽涵、陈建功、苏步青、段子燮等举行了中国第一次数学名词审定会
1931年,爱才的熊庆来破格让清华算学系又进了一位连“助教”都不够格的人——仅有初中学历、连数学的许多基本课程也没有读过的华罗庚
一年多后华罗庚被破格改聘为助教,1934年,华罗庚已成为文化基金会研究员
1934年6月,熊庆来40岁,巴黎大学正式授予熊庆来法国国家理科博士学位。
论文中所定义的无穷级,被国际数学界称为“熊氏无穷级”,又称“熊氏定理”
英才聚于一堂:在清华有庄圻泰、许宝骕、段学复、曾鼎和、徐贤修、柯召、施祥林、郑曾同、田方增、朱德祥、杨宗磐先生等
苏步青
1924年考入日本仙台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
1927年3月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入研究院(大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1931年,获得东北帝国大学理学博士学位,是史上第3位取得日本帝国大学理学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和史上第2位取得日本帝国大学数学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
1933年陈建功推荐其任浙江大学数学系主任
1945年,11月15日正式接收台北帝国大学,罗宗洛任台大代理校长,陈建功任教务长,苏步青任理学院院长兼数学系主任,蔡邦华任农学院院长,
1946年4月与陈建功、蔡邦华永远离开台湾
1948年当选南京中央研究院第1届数理组院士,•1950年任浙江大学教务长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苏步青等一批数学系骨干力量调至复旦大学,•1953年任复旦大学教务长
1956年任复旦大学副校长,1958年任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
1968年毛主席保了一批教授,其中有复旦大学的周谷城、苏步青、谈家桢、刘大杰4位先生
1978年3月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4月任复旦大学校长,1983年3月任复旦大学名誉校长
陈建功
1914年,陈建功考入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学习染色工艺,然其数学志趣不减,故同时又考进了一所夜校——东京物理学校
1918年他两个学校都毕业后回国,任教于浙江甲种工业学校
1920年,陈建功再度赴日求学考入日本仙台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
1923年,陈建功在东北帝国大学毕业后,回国任教于浙江工业专门学校,次年应聘为国立武昌大学数学系教授
1926年,陈建功第三次东渡,考入东北帝国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
1929年,陈建功又应聘到浙江大学任数学系主任,
1931年,在陈建功建议下校长请来了中国的第二位日本理学博士苏步青,密切合作积20余年,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形成了国际上广为称道的浙大学派
1952年院系调整,浙江大学文、理学院并入复旦大学,陈建功、苏步青等教授都调至上海
1958年,浙江新建杭州大学,陈建功担任副校长
1964年12月巨著《三角级数论》上册出版,正当陈建功送出《三角级数论》下册手稿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身心受到严重摧残,
1971年4月一代学者陈建功教授与世长辞
华罗庚
1925年,初中毕业后,家里拿不出学费再上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此后,他用5年时间自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1929年冬,他不幸染上伤寒病,落下左腿终身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
1930年春,华罗庚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轰动数学界
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了解到华罗庚的自学经历和数学才华后,打破常规,让华罗庚进入清华大学图书馆担任馆员
1931年,在清华大学数学系担任助理,1933年,被破格提升为助教,1934年9月,被提升为讲师
1936年,华罗庚前往英国剑桥大学,至少有15篇文章是在剑桥的时期发表的
1937年,他回到清华大学担任正教授,后来迁至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直至1945年
1939年到1941年,在昆明的一个吊脚楼上,写了20多篇论文,完成了第一部数学专著《堆垒素数论》
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正教授至1950年
1950年春,携夫人、孩子从美国经香港抵达北京,回到了清华园,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7年,经华罗庚的推荐,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从事数论方面的研究
1969年,推出《优选学》一书,并将手稿作为国庆20周年的献礼送给了国务院
1970年4月,国务院根据周总理的指示,邀请了七个工业部的负责人听华罗庚讲优选法、统筹法
1979年5月,到西欧作了七个月的访问,把自己的数学研究成果介绍给国际同行
1984年4月,在华盛顿出席了美国科学院授予他外籍院士的仪式,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
1985年6月12日下午,在东京大学数理学部讲演厅向日本数学界作主题为《理论数学及其应用》的演讲,由于突发急性心肌梗塞
潘承洞
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
1956年毕业,工作半年后考取北大数力系著名数学家闵嗣鹤教授的研究生
1961年毕业分配至山东大学数学系任教,历任助教、讲师、教授,数学系主任,数学研究所所长,山东大学副校长,1986年11月起任校长
与当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王元、陈景润一起被国际数学界称之为中国数论派的代表
他的两个研究生于秀源和展涛,都是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其中于秀源曾任杭州师范学院的副院长等、,展涛曾任山大、吉林大学校长
他的另外几个学生,如郑志勇获得了国家杰出人才奖励基金,王炜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跨世纪人才
基金,刘建亚任山东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副院长,教育部跨世纪人才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连续两年招收王小云、李大兴为博士研究生,研究的主攻方向改为数论在密码学中的应用
学生王小云中国密码学家,35岁正式成为教授,十年破译了五部顶级密码的女天才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