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第一章第一节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米m,(成人两步约1,5m)
2、1km=1000m=10³m
1dm=0.1m=10﹣¹m
1cm=0.01m=10﹣²m
1mm=0.001m=10﹣³m
1um=0.000 001m=10﹣m
1nm=0.000 000 001m=10﹣m
3、长度测量:刻度尺(量程、分度值、单位)
4、刻度尺使用:a零刻度对准被测物体一端、b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歪斜、c 视线正对刻度线、d记录时不要忘单位
5、时间测量:秒s,小时h,分min
多次测量求平均
6、误差:不能消除,但可减小使用精密测量工具
改进测量方法
7、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遵守仪器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2、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物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1、速度:路程与时间之比(v=s/t),单位:米每秒(m/s、km/h,1m/s=3.6km/h)
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数值越大,运动越快
3、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变)、变速直线运动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刻度尺,秒表,v=s/t。

初中物理教材目录(鲁教版五四制)

初中物理教材目录(鲁教版五四制)

初中物理教材目录(鲁教版五四制)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走进物理第一节有趣有用的物理第二节走进实验室第三节向科学家一样探究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运动和静止第二节运动的快慢第三节测平均速度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二节声音的特性第三节声的利用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第二节光的反射第三节平面镜成像第四节光的折射第五节光的色散第六节看不见的光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第二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第四节眼睛和眼镜第五章质量和密度第一节质量极其测量第二节密度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六章力和运动第一节力及其作用效果第二节弹力弹簧测力计第三节重力第四节二力平衡第五节摩擦力第六节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第七章压强第一节压强第二节液体压强第三节连通器第四节大气压强第五节流体压强第八章浮力第一节浮力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第三节浮力的利用第九章简单机械功第一节杠杆第二节滑轮第三节功第四节功率第五节功的原理第六节机械效率第十章机械能及其转化第一节动能第二节势能第三节机械能及其转化第四节水能和风能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第十一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电荷摩擦起电第二节电流和电路第三节串联和并联第四节电流的测量第五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第十二章电压和电阻第一节电压第二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第三节电阻第四节变阻器第十三章欧姆定律第一节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第二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第三节测量电阻*第四节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第十四章电功率第一节电能第二节电功第三节电功率第四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第五节焦耳定律第十五章安全用电第一节家庭电路第二节探究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第三节防止触电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十六章物理与社会发展第一节磁现象第二节电生磁第三节电磁铁第四节电动机第五节磁生电第六节发电机第十七章电磁波第一节电话第二节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第三节无线电通信第四节现代通信第十八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第二节熔化和凝固第三节汽化和液化第四节升华和凝华第十九章热和能第一节物质的分子构成第二节分子热运动第三节内能及其改变第四节比热容第五节热机第六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二十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能源第二节核能第三节太阳能第四节能源革命第五节能源与环境。

部编版初中物理课文全目录

部编版初中物理课文全目录

部编版初中物理课文全目录1. 第一章: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 第一节:物理学和科学思维- 第二节:物理量和物理量的测量- 第三节: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规律2. 第二章:运动- 第一节:运动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匀速直线运动- 第三节:加速直线运动- 第四节:自由落体运动- 第五节:斜抛运动- 第六节:运动的描述3. 第三章:力、机械能和机械功- 第一节:力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力的合成与分解- 第三节:力的作用和力的效果- 第四节:摩擦力和弹力- 第五节:机械能和机械功- 第六节:能量的守恒定律4. 第四章:压力和浮力- 第一节:压力- 第二节:液体的压力- 第三节:大气压力和大气压- 第四节:浮力和浮力的应用5. 第五章:声学-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和声波的产生- 第三节:声波的传播和强度- 第四节:声与光6. 第六章:热与温度- 第一节:热的传播- 第二节:温度的测量和热平衡- 第三节:物体的热膨胀- 第四节:热量和内能- 第五节:相变和物态变化7. 第七章:光学- 第一节: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 第二节:光的折射和光的折射定律- 第三节:光的色散和光的成像- 第四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的应用8. 第八章:电学- 第一节:电荷和静电场- 第二节:电流和导体- 第三节:电阻和电阻定律- 第四节:电功和电功率- 第五节:串并联电路- 第六节:电磁感应- 第七节:电磁波9. 第九章:磁学- 第一节:磁场和磁珠- 第二节:磁效应和电磁感应- 第三节:磁场和电流的相互作用- 第四节:电磁铁和电磁感应的应用以上是《部编版初中物理》课本的全目录,每章节包含了该章节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重点。

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第一节分子动理论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第一节分子动理论

(1)分子间距离变小时, 表现为引力。
分子力模型
(2)分子间距离变大时,
表现为斥力。 (3)分子间距离非常大时,
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
物质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区别: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状态不同。
(a)固体分子中,分子间 的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 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b)液体中,分子在某位 置振动一段时间后,可能移 到另一个位置附近振动
9.(2012·成都)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注入一 滴墨水,5 s后的现象如图所示,该现象说明( C )
A.只有热水的分子在做热运动 B.热水有内能,冷水没有内能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D.扩散只能在液体中发生,不能在气体、固体中发生
10.下图中,说明了;( D )
A.分子之间有引力 B.分子之间有斥力 C.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之间有间隙
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历程
(a)早在春秋战国时 (b)2500年前,古希
期,墨子就提出物体不 腊学者德谟克利特认为
断分割到最小的一点, “世界由无数很小的不
称为“端”
可再分的粒子组成”
(c)1811年,意大利 科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 分子概念,认为分子是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 小微粒
(d)今天,通过电子 显微镜,科学家不仅可 以清晰地看到物质的分 子,还能看到分子更微 小结构
德谟克利特
由于分子运动, 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
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diffusion)。
实验探究 气体扩散现象
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 子上面(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 度),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 相对,两瓶口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 抽掉玻璃板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课件 共20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课件 共20张PPT

新知巩固
【例2】我们现在使用的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 C )
A.18 nm
B.18 mm
C.18 cm
D.18 dm
新知巩固
【备】 314μm = 314×10-6 m = 314×10-6×102 cm = 3.14×10-4 cm
新知学习
长度的测量工具
常见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
新知学习
刻度尺的正确放置
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 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新知学习
刻度尺的正确读数和正确记录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
完整的数字应包含准确值和估读
值(最后一位数字,即分度值的
下一位)。因此,读数时我们要
课堂小结
单位:m、km、cm等 长度的测量 测量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
一步:正常走路时前脚跟与 后脚尖间的距离(成年人的 一步长约0.8 m)。
测一测
请你估测一下你的课桌的高度。
新知巩固
【例1】 图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B___(填“A”或“B”)。物 体的长度为___2_.4_5_(_或__2_._4_4_或__2_.4_6_)____cm。
新知巩固
抢答
【例2】分别指出刻度尺的分度值和物体的长度。
分度值 1mm ; 物体长度为 2.78cm 。
分度值 1cm ; 物体长度2.7cm。
新知巩固
【备】 两位同学分别利用厚刻度尺测量一长方体的长, 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____乙____, 不正确的操作的错误原因是: _刻__度__尺__上__的__刻__度__线__没__有__紧__靠__被__测__物__体___________。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第一节物态变化温度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且伴随着吸热或放热,是物质状态的变化。

2、物态分类: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除此以外还有等离子态。

3、三种物态的特点:形状体积流动性固态有一定形状有一定体积不具有流动性液态没有一定形状有一定体积具有流动性气态没有一定形状没有一定体积具有流动性4 水沸腾实验:(1)石棉网的作用: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2)实验完毕后,撤去酒精灯发现水会继续反抗一段时间,原因是:石棉网(或铁圈或烧杯底部)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石棉网(或铁圈或烧杯底部)仍有余温。

(3)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从下往上,拆卸顺序:从上往下(4)图a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图b是水沸腾前的情况。

(5)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6)烧杯上面盖着厚纸片的目的:减少热量散失,增大液面上方气压,缩短加热时间。

(7)减少加热时间的方法:提升水的初温、减少水的质量、容器上方加盖子。

5、凭感觉判断物体或环境的冷热程度是不可靠的,需要用温度计准确测量。

6、温度:表示物体或环境的冷热程度。

7、温度计:(1)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水银、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2)温度计构造:细玻璃管、玻)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从下往上,拆卸顺序:从上往下(4)图a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图b是水沸腾前的情况。

(5)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6)烧杯上面盖着厚纸片的目的:减少热量散失,增大液面上方气压,缩短加热时间。

(7)减少加热时间的方法:提升水的初温、减少水的质量、容器上方加盖子。

5、凭感觉判断物体或环境的冷热程度是不可靠的,需要用温度计准确测量。

6、温度:表示物体或环境的冷热程度。

7、温度计:(1)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水银、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2)温度计构造:细玻璃管、玻璃泡、刻度线、单位(3)温度:t,温度单位:℃,注意单位的书写(4)一标准大气压(P=1.01×105Pa)下,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温度为100℃。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知识点及常考热点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知识点及常考热点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及常考热点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 km=103 m,1 m=10 dm=100 cm=103 mm=106 μm=109 nm(3)单位换算的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2.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2)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3)长度估测:黑板长2.5 m、课桌高0.7 m、篮球直径24 cm、指甲宽度1 cm、铅笔芯直径1 mm、新铅笔长1.75 dm、手掌宽1 dm、墨水瓶高6 cm3.特殊长度的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多个相同的微小长度的物体叠放在一起,测出叠放后的总长度L,用总长度除以叠放物体的个数n,得到单个物体的微小长度l=L/n。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枚硬币的厚度等。

(2)平移法——借助于一些简单的辅助器材(如三角板、刻度尺)把不可直接测量的长度“平移”到刻度尺上,从而可直接测出该长度。

如测小球、硬币、圆柱形物体的直径,测量人的身高等。

(3)化曲为直法——借助于一些辅助器材(如不易拉长的细软线)把不能直接测量的曲线变为直线,再用刻度尺测量。

如测量图示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小心地让细线与曲线重合,在细线上标记出起点和终点,再将细线拉直,用刻度尺直接测量起点到终点的距离。

(4)化直为曲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较长的路程(如操场跑道、某段道路等)上滚动,用滚轮的周长乘以滚动的圈数得出路程的长度。

如用自行车测一段马路的长度。

4.刻度尺的使用规则(1)“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2)“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3)“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目录及各章节重、难点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目录及各章节重、难点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目录及各章节重、难点初中物理各章节重难点总结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本节主要内容包括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理解速度的计算和速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难点在于对误差的理解和秒表的读数方法,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平均速度与速度平均值的区别,双耳效应和立体声的理解,不准确温度计的比例对应关系,水沸腾前后的气泡大小变化等。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本节重点是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和描述方法,以及速度、加速度、力等相关概念的理解。

难点在于对机械运动的描述方法的掌握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了解速度的快慢和加速度的大小,以及如何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

难点在于对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的理解和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方法的掌握。

第四节:测量本节重点是了解测量的概念和方法,以及误差的产生和控制方法。

难点在于对误差的理解和控制方法的掌握。

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本节主要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原因及传播条件,以及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各自的影响因素。

难点在于对声音传播条件的理解和声音特性的掌握。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本节重点是了解声音的频率、波长、声强等特性,以及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难点在于对声音特性的掌握。

第三节:声的利用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声音的利用和应用,如声波测距、声纳等。

难点在于对声音利用的掌握。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本节重点是了解噪声的定义及等级,以及控制噪声的方法。

难点在于对噪声的定义和控制方法的掌握。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了解温度的概念及常用单位,以及温度计的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

难点在于对温度概念的理解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的掌握。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本节重点是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及能量变化,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等。

难点在于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的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初中物理课件
◆合作探究 ◆自主小结 合应用 能力提升)
◆自主训练(基础过关

◆合作探究 ◆自主小结 合应用 能力提升)
◆自主训练(基础过关

◆合作探究 ◆自主小结 合应用 能力提升)
◆自主训练(基础过关

◆合作探究 ◆自主小结 合应用 能力提升)
◆自主训练(基础过关
◆自主训练(基础过关

◆合作探究 ◆自主小结 合应用 能力提升)
◆自主训练(基础过关

◆合作探究 ◆自主小结 合应用 能力提升)
◆自主训练(基础过关


◆合作探究 ◆自主小结 合应用 能力提升)
◆自主训练(基础过关

◆合作探究 ◆自主小结 合应用 能力提升)
◆自主训练(基础过关

◆合作探究 ◆自主小结 合应用 能力提升)
◆自主训练(基础过关

◆合作探究 ◆自主小结 合应用 能力提升)
◆自主训练(基础过关

◆合作探究 ◆自主小结 合应用 能力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