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485通信协议
RS485通信协议

RS485通信协议协议名称:RS485通信协议一、介绍RS485通信协议是一种用于实现多节点通信的串行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等领域。
本协议旨在规范RS485通信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和通信的稳定性。
二、物理层规范1. 电气特性RS485通信使用差分信号进行数据传输,要求传输线路采用平衡的双绞线,其中A线和B线分别为正负极性信号线。
通信设备的发送端应具备驱动能力,接收端应具备较高的抗干扰能力。
2. 传输速率RS485通信支持多种传输速率,常见的有9600bps、19200bps、38400bps等。
通信双方应事先约定并设置相同的传输速率。
三、数据链路层规范1. 帧格式RS485通信采用固定长度的数据帧进行数据传输。
数据帧包括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
起始位为逻辑低电平,用于表示数据帧的开始;数据位为8位,用于传输数据;校验位为奇偶校验位或循环冗余校验位,用于检测数据传输的错误;停止位为逻辑高电平,用于表示数据帧的结束。
2. 数据传输RS485通信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即通信双方可以交替发送和接收数据。
发送端将数据按照帧格式发送到传输线路上,接收端接收到数据后进行校验,并发送确认信号给发送端。
发送端在接收到确认信号后才能发送下一帧数据。
3. 多节点通信RS485通信支持多节点通信,每个节点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
通信时,发送端在数据帧中指定接收端的地址,只有地址匹配的节点才会接收到数据。
其他节点应将传输线路上的数据忽略。
四、错误处理1. 帧错误如果接收端在接收数据帧时发现帧格式错误或校验错误,应发送错误信号给发送端,发送端应重新发送数据帧。
2. 超时处理如果发送端在发送数据帧后一定时间内未收到确认信号,应认为数据传输失败,需要重新发送数据帧。
五、应用示例以下是一个简单的RS485通信协议应用示例:1. 确定通信双方的地址和传输速率。
2. 发送端将待发送的数据按照帧格式封装,并指定接收端的地址。
RS485通信协议

RS485通信协议协议名称:RS485通信协议1. 引言RS485通信协议是一种用于串行通信的标准协议,常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该协议定义了数据传输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规范,确保了多个设备之间的可靠通信。
本协议旨在详细描述RS485通信协议的标准格式和相关要求。
2. 范围本协议适用于使用RS485通信协议的设备和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控制系统、仪器仪表、数据采集设备等。
3. 术语和定义3.1 RS485:一种串行通信标准,支持多主多从的半双工通信方式。
3.2 数据传输速率:数据在物理介质上传输的速率,单位为bps。
3.3 帧:数据传输的最小单元,包括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
3.4 主站:RS485通信网络中具有控制和管理功能的设备。
3.5 从站:RS485通信网络中执行主站指令的设备。
4. 物理层规范4.1 电气特性4.1.1 通信线路:使用双绞线作为通信介质,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4.1.2 电压标准:通信线路的电平范围为-7V至+12V,其中-7V表示逻辑“1”,+12V表示逻辑“0”。
4.1.3 驱动能力:通信设备应具备足够的驱动能力,以确保信号在长距离传输时的稳定性。
4.2 连接方式4.2.1 线缆连接:使用双绞线连接主站和从站,其中一对线缆用于数据传输,另一对线缆用于信号地。
4.2.2 端子连接:使用标准的RS485通信端子连接主站和从站,确保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5. 数据链路层规范5.1 帧格式5.1.1 起始位:一个起始位,逻辑为低电平。
5.1.2 数据位:8个数据位,按照LSB(Least Significant Bit)先传输。
5.1.3 校验位:可选的奇偶校验位,用于检测数据传输的错误。
5.1.4 停止位:一个或多个停止位,逻辑为高电平。
5.2 数据传输5.2.1 主从通信:主站发起通信,从站响应并回复数据。
5.2.2 数据传输速率:根据实际需求,可选择不同的数据传输速率,如9600bps、19200bps等。
RS485通信协议

RS485通信协议协议名称:RS485通信协议一、引言RS485通信协议是一种用于在多个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的标准协议。
本协议旨在规范RS485通信的数据格式、传输方式和通信协议,以确保设备之间的可靠通信和数据交换。
二、范围本协议适用于使用RS485通信接口的各种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工业自动化设备、仪器仪表、数据采集设备等。
三、术语定义1. RS485通信:使用差分信号进行数据传输的半双工通信方式。
2. 主设备:发起通信请求的设备。
3. 从设备:响应通信请求的设备。
4. 数据帧:包含数据信息的通信单元。
5. 起始位:数据帧的起始标识位。
6. 终止位:数据帧的结束标识位。
7. 奇偶校验:用于检测数据传输中的错误的校验机制。
8. 波特率:数据传输速率,以每秒传输的比特数表示。
四、通信协议1. 物理层RS485通信使用差分信号进行数据传输,其中A线和B线分别代表正向和反向信号线。
通信设备应符合RS485标准的物理层要求,包括信号电平、线路阻抗等。
2. 数据帧格式RS485通信使用数据帧进行数据传输。
数据帧格式如下:起始位 | 数据位 | 奇偶校验位 | 停止位起始位:一个字节的起始标识位,用于标识数据帧的开始。
数据位:包含要传输的数据信息,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字节。
奇偶校验位:用于检测数据传输中的错误,可以选择奇校验、偶校验或无校验。
停止位:一个字节的停止标识位,用于标识数据帧的结束。
3. 通信流程RS485通信的通信流程如下:主设备发送请求帧 -> 从设备接收请求帧并解析 -> 从设备执行请求操作 -> 从设备发送响应帧 -> 主设备接收响应帧并解析4. 数据传输RS485通信使用半双工通信方式,即同一时间只能有一方发送数据。
通信设备应在发送数据前先检测总线是否空闲,以避免冲突。
5. 错误处理RS485通信中可能发生的错误包括数据传输错误、通信超时等。
通信设备应具备错误处理机制,能够检测和处理这些错误,例如重新发送数据、重置通信连接等。
RS485通信协议

RS485通信协议协议名称:RS485通信协议一、引言RS485通信协议是一种用于实现多节点通信的串行通信协议,适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本协议旨在规范RS485通信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的通信规则,以确保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术语和定义1. RS485:一种串行通信标准,支持多节点通信。
2. 主节点:RS485网络中负责发起通信请求的节点。
3. 从节点:RS485网络中响应主节点通信请求的节点。
4. 帧:通信数据的最小单位,包含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
三、物理层规定1. 电气特性:a. 差分信号:使用两个信号线A和B,A线为正向信号,B线为反向信号。
b. 电平范围:高电平+1.5V至+5V,低电平-1.5V至-5V。
c. 驱动能力:RS485驱动器应具备足够的驱动能力,以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d. 终端电阻:每个RS485网络的两端应设置120欧姆的终端电阻。
2. 信号传输规则:a. 逻辑1:A线高电平,B线低电平。
b. 逻辑0:A线低电平,B线高电平。
c. 数据传输:通过在逻辑1和逻辑0之间切换来传输二进制数据。
d. 帧同步:通信双方通过一组起始位和停止位来确保帧的同步。
四、数据链路层规定1. 帧格式:a. 起始位:1个起始位,逻辑0,表示帧的开始。
b. 数据位:8个数据位,用于传输数据。
c. 校验位:1个校验位,用于验证数据的正确性。
d. 停止位:1个停止位,逻辑1,表示帧的结束。
2. 通信规则:a. 主从通信:主节点发送请求帧,从节点响应并返回应答帧。
b. 从节点地址:每个从节点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主节点通过地址识别从节点。
c. 通信速率:通信双方应事先约定通信速率,例如9600bps、19200bps等。
d. 重发机制:通信双方应实现重发机制,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五、应用层规定1. 数据传输:a. 数据格式:通信双方应事先约定数据的格式,例如ASCII码、二进制等。
b. 数据解析:接收方应能正确解析接收到的数据,以获取有效信息。
RS485协议书

RS485协议书甲方(以下简称“甲方”):地址:法定代表人:联系电话:乙方(以下简称“乙方”):地址:法定代表人:联系电话:鉴于甲方与乙方在RS485通信技术领域有共同的合作意向,双方本着平等互利、诚实信用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就RS485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合作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定义1.1 RS485通信技术:指一种采用差分信号传输的串行通信技术,具有长距离传输、多节点连接等特性。
1.2 协议书:指本RS485通信技术合作协议书。
1.3 合作期限:指本协议书生效之日起至双方约定的合作终止日期。
第二条合作内容2.1 甲方负责提供RS485通信技术相关的技术支持与服务。
2.2 乙方负责在约定的领域内应用甲方提供的RS485通信技术,并支付相应的技术服务费用。
第三条权利与义务3.1 甲方的权利与义务:3.1.1 甲方有权根据本协议书约定收取技术服务费用。
3.1.2 甲方有义务提供符合行业标准的RS485通信技术支持与服务。
3.2 乙方的权利与义务:3.2.1 乙方有权在本协议书约定的范围内使用RS485通信技术。
3.2.2 乙方有义务按时支付技术服务费用,并遵守甲方提供的技术规范。
第四条技术服务费用及支付方式4.1 技术服务费用的金额、支付方式和支付时间由双方另行协商确定。
4.2 乙方应按照约定的时间和方式支付技术服务费用。
第五条保密条款5.1 双方应对在合作过程中知悉的对方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予以保密。
5.2 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向第三方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上述保密信息。
第六条违约责任6.1 如一方违反本协议书约定,应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
第七条协议的变更和解除7.1 本协议书的任何变更或补充,应由双方协商一致,并以书面形式确定。
7.2 如遇不可抗力或其他双方认可的情形,一方可提前解除本协议书。
第八条争议解决8.1 因本协议书引起的或与本协议书有关的任何争议,双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rs485通讯协议

rs485通讯协议RS485是一种常用的串行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它是一种差分信号传输方式,可以实现远距离、高速、抗干扰的通信。
RS485通信协议定义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规范,确保了设备之间的稳定通信。
首先,RS485定义了通信的物理层,包括电气特性和连接方式。
电气特性规定了通信线路的电压范围和电平差异,通常使用正负两个信号线传输数据。
连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点对点连接,即一个主设备和一个从设备之间的连接;另一种是多点连接,即一个主设备与多个从设备之间的连接。
在RS485通信中,数据链路层是关键。
它定义了帧格式、传输控制和错误检测等内容。
帧格式包括起始位、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
传输控制定义了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信规则,例如主设备发送请求,从设备回应应答等。
错误检测使用循环冗余校验(CRC)算法,检测并纠正传输过程中产生的误码。
RS485通信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它可以实现长距离通信,最远可达1200米,适用于分布式控制系统。
其次,RS485可以支持多个设备之间的通信,灵活且方便。
再次,RS485具有高速传输能力,传输速率可达10Mbps,满足实时性要求。
此外,RS485还能够抵抗电磁干扰和噪声干扰,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RS485通信广泛应用于各种工控设备之间的通信。
例如,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PLC、传感器、伺服驱动器等设备常使用RS485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交互。
此外,RS485通信协议也被广泛应用于配电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领域。
总之,RS485通信协议是一种可靠、高效的串行通信协议,适用于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它通过定义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规范,实现了长距离、高速、抗干扰的通信。
在实际应用中,RS485通信协议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RS485通信协议

RS485通信协议一、引言RS485通信协议是一种用于串行通信的标准协议,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建筑控制和数据采集等领域。
本协议旨在规范RS485通信的数据格式、传输速率、电气特性和通信协议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范围本协议适用于使用RS485通信接口的设备和系统,包括但不限于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监控系统等。
三、术语和定义1. RS485:一种串行通信接口标准,支持多点通信和差分信号传输。
2. 主站:RS485通信中发起通信请求的设备或系统。
3. 从站:RS485通信中响应通信请求的设备或系统。
4. 数据帧:RS485通信中传输的数据单元,包括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等。
5. 波特率:RS485通信中数据传输的速率,单位为每秒位数。
四、物理层要求1. 电气特性:a. 差分信号:RS485通信使用差分信号传输,发送端将逻辑高电平表示为正电压,逻辑低电平表示为负电压,接收端通过比较两个信号的电压差来判断逻辑值。
b. 驱动能力:RS485通信接口应具备足够的驱动能力,以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c. 抗干扰能力:RS485通信接口应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能够有效抑制外部干扰信号对通信的影响。
2. 连接方式:a. RS485通信采用多点通信方式,主站和从站通过共享同一条通信线路进行通信。
b. 通信线路应采用双绞线或屏蔽电缆,以减少信号干扰和传输损耗。
五、数据帧格式1. 起始位:逻辑低电平,表示数据帧的开始。
2. 数据位:包括通信地址和数据内容。
a. 通信地址:用于标识从站设备的唯一地址,通信地址长度为8位。
b. 数据内容:用于传输实际数据,数据内容长度根据具体应用需求确定。
3. 校验位:用于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错误,通常采用奇偶校验或CRC校验。
4. 停止位:逻辑高电平,表示数据帧的结束。
六、通信协议1. 通信方式:a. 主站发送请求:主站向从站发送通信请求,请求包括通信地址和要执行的操作。
rs485通讯

RS485通讯1. 引言RS485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用于在多个设备之间进行双向数据传输。
它是一种高性能的通讯协议,常用于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门禁系统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RS485通讯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以及常见的应用场景。
2. 基本原理RS485通讯使用差分信号传输,可以抵抗电磁干扰和噪声。
它采用两条相对独立的传输线(A线和B线),通过不同的电平表示逻辑1或逻辑0。
其中,逻辑1对应线A为高电平,线B为低电平;逻辑0对应线A为低电平,线B为高电平。
通过这种方式,数据可以在多个设备之间进行可靠的传输。
3. 硬件连接在使用RS485通讯时,需要将所有设备连接到一个共享的总线上。
每个设备都需要两条连接线(A线和B线)以及一个共享的地线。
通常,可以使用终端电阻来匹配总线阻抗并提高信号质量。
4. 传输方式RS485通讯可以采用两种传输方式:全双工和半双工。
4.1 全双工通讯在全双工通讯中,设备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
发送数据的设备需要将数据发送到总线上,并通过差分信号传输给其他设备。
同时,接收数据的设备可以监听总线上的数据并将其解析。
4.2 半双工通讯在半双工通讯中,设备的发送和接收操作是交替进行的。
设备在发送数据时,需要先将总线设置为发送模式,并将数据发送到总线上。
其他设备在接收数据时,将总线设置为接收模式,并监听数据。
5. 通讯协议RS485通讯可以使用多种协议进行数据交换,常见的有MODBUS、DMX512等。
这些协议定义了数据的传输格式、通讯方式和功能码等。
5.1 MODBUS协议MODBUS是一种常用的通讯协议,适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它定义了数据的传输格式,并提供了读写寄存器等功能。
MODBUS协议支持点对点和多点通讯。
5.2 DMX512协议DMX512是一种用于舞台灯光控制的通讯协议。
它定义了数据的传输格式和通讯方式。
DMX512通讯一般采用全双工方式进行。
6. 应用场景RS485通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串行数据通信的协议从RS-232到千兆位以太网,虽然每种协议都有特定的应用领域,但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考虑成本和物理层(PHY)性能。
本文主要介绍RS-485协议及该协议所适合的应用。
同时给出了根据电缆长度、系统设计以及元件选择来优化数据速率的方法。
传输协议什么是RS-485?Profibus又是什么?与其它串行协议相比,它们的性能如何?适用于哪些应用?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对RS-485物理层(PHY)、RS-232和RS-422的特性、功能进行了总体比较[1](本文中的RS表示ANSIEIA/TIA标准)。
RS-232是一个最初用于调制解调器、打印机及其它PC外设的通讯标准,提供单端20kbps的波特率,后来速率提高至1Mbps。
RS-232的其它技术指标包括:标称±5V发送电平、±3V接收电平(间隔/符号)、2V共模抑制、2200pF最大电缆负载电容、300最大驱动器输出电阻、3k最小接收器(负载)阻抗、100英尺(典型值)最大电缆长度。
RS-232只用于点对点通信系统,不能用于多点通信系统,所有RS-232系统都必须遵从这些限制。
RS-422是单向、全双工通信协议,适合嘈杂的工业环境。
RS-422规范允许单个驱动器与多个接收器通信,数据信号采用差分传输方式,速率最高可达50Mbps。
接收器共模范围为±7V,驱动器输出电阻最大值为100,接收器输入阻抗可低至4k。
RS-485标准RS-485是双向、半双工通信协议,允许多个驱动器和接收器挂接在总线上,其中每个驱动器都能够脱离总线。
该规范满足所有RS-422的要求,而且比RS-422稳定性更强。
具有更高的接收器输入阻抗和更宽的共模范围(-7V至+12V)。
接收器输入灵敏度为±200mV,这就意味着若要识别符号或间隔状态,接收端电压必须高于+200mV或低于-200mV。
最小接收器输入阻抗为12k,驱动器输出电压为±1.5V(最小值)、±5V(最大值)。
驱动器能够驱动32个单位负载,即允许总线上并联32个12k的接收器。
对于输入阻抗更高的接收器,一条总线上允许连接的单位负载数也较高。
RS-485接收器可随意组合,连接至同一总线,但要保证这些电路的实际并联阻抗不高于32个单位负载(375)。
采用典型的24AWG双绞线时,驱动器负载阻抗的最大值为54,即32个单位负载并联2个120终端匹配电阻。
RS-485已经成为POS、工业以及电信应用中的最佳选择。
较宽的共模范围可实现长电缆、嘈杂环境(如工厂车间)下的数据传输。
更高的接收器输入阻抗还允许总线上挂接更多器件。
Profibus和Fieldbus[2]总线主要用于工业设备,是RS-485总线的扩展。
用于工业环境的传感器测量、激励控制、数据采集/显示以及过程控制系统与传感器、激励源网络之间的数据通信。
注意:老式或现有的工业设备布线架构比较复杂,不可替换。
Profibus和Fieldbus是对系统的整体描述。
RS-485支持Profibus和Fieldbus协议的物理层接口标准。
Profibus与Fieldbus存在细微的差异,Profibus要求2.0V的最小差分输出电压,54的负载电阻;Fieldbus则要求1.5V的最小差分输出电压,54的负载电阻。
Profibus传输速率为12Mbps,Fieldbus的传输速率为500kbps。
Profibus应用对摆率和电容容限要求比较严格。
最适合的应用领域?RS-232:用于与调制解调器、打印机及其它PC外设之间的通信。
最大电缆长度为100英尺(典型值)。
RS-422:适用于单主机(驱动器)工业环境。
典型应用包括:过程自动化(化工、酿造、造纸)、工厂自动化(汽车制造、金属加工)、HVAC、安防、电机控制、运动控制等。
RS-485:适用于多主机/驱动器工业环境。
其典型应用与RS-422相似,包括:过程自动化(化工、酿造、造纸)、工厂自动化(汽车制造、金属加工)、HVAC、安防、电机控制、运动控制。
哪些因素限制了RS-485的数据速率?在指定的传输距离下,下列因素限制了传输速率:电缆长度:在特定频率下,信号强度会随着电缆长度而衰减。
电缆架构:5类24AWG双绞线是RS-485系统最常用的电缆,屏蔽电缆可大大增强噪声抑制能力,提高了一定距离下的数据传输速率。
电缆特性阻抗: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会降低信号的边沿速度,从而降低噪声裕量、补偿“眼图模板”特性。
分布电阻直接导致信号电平的衰减。
驱动器输出阻抗:阻抗过高会限制驱动能力。
接收器输入阻抗:阻抗过低会限制与驱动器通信的接收器数量。
终端匹配:长电缆可看作传输线。
电缆上应接阻值等于电缆特性阻抗的终端匹配电阻,可以降低信号反射,并提高数据速率。
噪声裕量:越大越好。
驱动器摆率:降低边沿速率(降低信号摆率)允许采用较长的电缆进行通信。
经验数据了解了以上相关的背景知识,接下来我们研究一个实际系统,如图1所示。
图中所示电缆是RS-485系统最为常用的一种:EIA/TIA/ANSI5685类双绞线。
在长度为300英尺至900英尺的电缆上可以获得的数据速率为1Mbps至35Mbps。
图1.测试装置系统设计人员经常从两个不同厂商选择驱动器和接收器,多数设计人员最关注的是RS-485驱动器的传输距离和速度。
Maxim驱动器(这里指MAX3469)与其它制造商的驱动器性能比较如图2、图3所示。
图2.在特定比特率、电缆长度下的抖动特性,抖动是在±100mV差分信号下测量的图3.在特定比特率、电缆长度下的抖动指标,抖动是在0V差分信号下测量的通过观察驱动器的差分输出信号的完整性,利用示波器确定80mV与-400mV之间的翻转门限(由于接收器具有200mV至-200mV的输入范围和噪声裕量,因此选取这一门限范围)。
然后,当脉冲(比特)开始“传送”时,用眼图确定失真度、噪声以及码间干扰(ISI)。
ISI指标限制了比特率,以保证系统能够在脉冲之间识别出传输数据。
对图1电路的测试结果表明翻转门限与眼图模板之间具有相关性。
该眼图模板存在50%的抖动,按照NationalSEMIconductor的应用笔记#977[3]所介绍的方法进行测量。
测量0V差分信号和±100mV差分信号下的抖动,得到图4和图5所示数据。
图4.Maxim的MAX3469与其它RS-485驱动器件的眼图对比[4]图5.MAX3469的眼图对于一个点到点通信系统,从±100mV差分信号(图4)或0V差分信号(图5)下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比特率与电缆长度的关系。
+100mV 和-100mV门限能够正确切换差分信号大于200mV的信号,因此,该门限值可确保接收器正确接收数据(图5数据仅适用于可在0V差分输入下切换的理想接收器)。
眼图和故障模式采用340英尺的5类电缆,图2给出了39Mbps传输速率下的驱动器输出眼图,图中,信号从“眼”的中间穿过-这种情况表明可能出现误码。
然而,在相同数据速率下,Maxim公司的器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图3)。
Maxim的收发器具有对称的输出边沿和较低的输入电容,性能良好。
采用上述测试对两款驱动器进行比较。
当数据速率较高、电缆较长时,Maxim驱动器的性能更出色。
图5给出点对点网络中Maxim器件的传输速率和距离的估计值。
根据经验,所产生的误码大致符合50%抖动极限的要求。
各方研究数据在工业领域,通常可接受的传输距离和数据速率的最大值分别为4000英尺和10Mbps,当然这两个值不能同时满足。
然而,利用最新器件和精细的系统设计,可在较长的电缆下实现较高的数据吞吐率。
预加重[5]是一种改善数据速率与距离间关系的技术,可用于RS-485通信(图6)。
采用1700英尺电缆,工作在1Mbps固定数据速率,没有预加重驱动器或均衡接收器的RS-485收发器通常具有10%的抖动。
在相同速率下,增加驱动器预加重可使距离加倍,达到3400英尺,而且不会提高抖动。
同样,距离一定时采用预加重能提高数据速率。
速率为400kbps,电缆长度为4000英尺时,无预加重的驱动器通常具有10%的抖动。
而采用预加重可使该距离下的传输速率提升至800kbps。
图6.数据速率与电缆长度的关系图另一种估算可靠传输的最大电缆长度的方法是:利用5类电缆制造商提供的幅度衰减与频率的关系表。
根据通用规则,电缆工作时最大允许的信号衰减是-6dBV。
该数值结合厂家提供的衰减数据,计算出给定频率下的最大电缆长度。
应用技巧RS-485收发器具有多种改善系统性能的特性:预加重(上文所述):降低码间干扰降低接收器单位负载:低负载器件可低至1/8单位负载,允许总线上挂接最多256个器件。
这种器件还可降低总线负载,从而允许较长的电缆和较高的传输速率。
高速器件:目前可提供数据速率高达52Mbps的驱动器,这种高速器件须特别注意保持低传输延迟和低偏差。
ESD保护:ESD保护不会提高数据速率,但会改善系统工作或数据速率为0(开路)时的可靠性。
目前能够提供±15kV的内置ESD保护。
正确的接线[6]:RS-485用于差分传输,除地线外还需要两条信号线来传输数据(通常为24AWG双绞线)。
这两条信号线传送极性相反的信号,大大减少了EMI辐射和EMI干扰问题。
电缆的特性阻抗一般为120,这也是电缆末端终端匹配电阻的阻值―目的在于降低反射和其它线路的影响。
图7、图8给出了正确的系统连接。
图7.单发/单收网络图8.多机收发网络结论综上所述,RS-485网络可在噪声环境下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
设计系统时需要对数据速率、电缆长度进行折衷考虑,能够在几百米长的电缆上实现高于50Mbps的数据速率,而不需使用任何中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