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最新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笔记整理(重点)辅导班内部资料,严禁外传

2018年最新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笔记整理(重点)辅导班内部资料,严禁外传
2018年最新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笔记整理(重点)辅导班内部资料,严禁外传

2017年-2018年最新仁爱英语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Unit1 topic1

P1

1 . play basketball 打篮球

2 . cheer sb on 为某人加油

3.have a basketball game

举行一场篮球比赛

4. summer holiday=summer vacation 暑假

5.the school rowing team 学校划船队

6.①see sb. do sth.看见某人做了某事

②see sb. doing sth.看见某人正在做某事

7.Do you row much?

=Do you often row?你经常划船吗?

8.quite a lot=quite a bit.许多;大量

9.一般将来时态:be going to do 与will 区别

①be going to 用于主观判断,及说话人主

观上计划或安排将要去做的事情。

②will 则多用于客观的情况,即客观上将

要发生的事情。

例:I’m not going to ask her. 我不打算去问她。

It will be rainy tomorrow.明天会下雨。

P3

1. play for 为……效力

2. grow up 长大成人;成长

3. 在复合句中,当主句为将来时或表将来

意义时,时间状语从句必须用一般现在

时表将来

例:I’ll write to her when I have time.

Turn off the lights before you leave.

P5

1.go cycling 去骑自行车

2.go mountain climbing 去爬山

3.be good at 擅长于某事

=do well in

4.next weekend 下周末

5.the long jump 跳远

6.the high jump 跳高

7.take part in 参加

8.①spend …… (in) doing sth 花费(时间、金钱)做某事

②spend ……on sth 在某事/某物上花费时间或金钱

例:①He spends half an hour (in) playing computer games every day.

②My father spent fifty yuan on this book.

9.a school sports meet 学校运动会

10.①be good for 对……有益

②be bad for 对……有害

11.①all over the world 全世界

②around the world 全世界

③throughout the world 全世界

12.make him strong 使他身体强壮

make+sb./sth.+adj.使某人/某物怎么样13.keep her heart and lungs healthy

保持她心肺健康

keep+sb./sth.+adj. 使某人/某物一直处于

某种状态

14.①a way to do sth.“……的方法”

②a way of doing sth. “……的方法”

例:a good way to keep fit 保持健康的一种好方法

15.keep healthy 保持健康

keep fit 保持健康

16.There be 句型的一般将来时结构:

①There will be……

②There is/are going to be……

There is going to be a school sports meet next weekend.

17.the day after tomorrow 后天

P7

1.①play with 和……一起玩

②play against 与……进行(对抗性质的)

比赛

2.①arrive in+大地点“到达……”

arrive at+小地点“到达……”

②get to+地点“到达……”

中学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梳理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①以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 ②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观的内涵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创新教育是素质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教育的核心)⑤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外延: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终身的教育活动 3、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①国家政策保障 ②推进新课程改革 ③学校管理、课外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重要途径) 4、新课改带来的教学转变 ①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③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④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5、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①发挥教师的作用 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③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6、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①全面素质与片面素质的区别(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②价值取向的区别(培养符合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人才) ③教育方针的区别(实施了党的教育方针)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教育对象主要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面向所有学生 教育目的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育、体育、美 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 德育、体育、美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 动教育全面进行 能力培养只重视技能训练,忽视能力培养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主,使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生动、活 泼、主动地学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学生评价筛选性评价,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 生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 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 多元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较难,过于偏重学科体系, 忽视综合性及应用性内容,存在着脱 离学生生活实际,忽视实践等问题 降低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弱化学科 体系,重视综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经 验、联系实际 教学着眼点局限于学校注重发展性,终身教育,终身学习 7、素质教育的实施障碍 ①对素质教育的误解 ②沉重的课业负担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真题与答案解析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初中物理学科 一、单项选择题(8) 1、……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声音的特性” (5分) 正确答案:B.音调 2、……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5分) 正确答案:A.赫兹通过实验发现电磁波 3、……“嫦娥四号”是我国探月工程计划中的一颗人造卫星 (5分) 正确答案:C.卫星的绕行速度为 4、……空间某静电场的电势 (5分) 正确答案:B. 5、……可以固定点电荷P为圆心作两个同心圆 (5分) 正确答案:选项缺失 6、……题目缺失 (5分) 正确答案:题目缺失 7、……题目缺失 (5分) 正确答案:题目缺失 8、……题目缺失 (5分) 正确答案:题目缺失 二、简答题(2) 暂缺 三、案例分析题(2) 11、……(1)什么是比热容(4分) 正确答案:(1)什么是比热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2)指出学生解答的错误并给出正确答案。①质量;③受热均匀;④使水或者煤油受热均匀;⑤温度;煤油;煤油升高温度比水的高,表明水的比热容比煤油大。(3)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设计教学片断。师: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物质的比热容

是怎么定义的呢?生: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师:很好,那么我们要 想比较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大小,根据,可以有几种方法呢? 生:保证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看谁吸收热量多,谁的比热容就大。师:吸收热量多少怎么来判断呢?生:看加热时间,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热量越多。师:没错,我们可以通过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看谁加热时间长,谁的比热容大,同样的,也可以加热相同时间来保证吸收热量相同,比较他们的温度变化,温度变化大的,比热容小。为了观察方便,我们选择第二种方式来进行。那在其中为什么要用搅拌器来缓慢搅拌呢?生:让物质受热均匀。师:回答的很准确,为了让液体上下受热均匀,我们可以缓慢的用搅拌器进行搅拌。同时呢,我在使用酒精灯加热烧杯时,石棉网的作用又是什么呢?生:使其受热均匀。 12、……下面是教师在初中物理“大气压强” (1)阐述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6分)(2)对上述课堂实录中老师存在的(12分)(3)设计一个教学方案(12分) 正确答案:(1)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地球周围包裹着厚厚的大气层,这些空气同样受重力的作用,同时空气又具有流动性,因此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换句话说,由于地球对空气的吸引作用,空气压在地面上,就要靠地面或地面上的其他物体来支持它,这些支持着大气的物体和地面,就要受到大气压力的作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大气压力,就是大气压强。(2)①教师角色的把握:新课改要求,教师应该由“传授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该教师不能转变自己的角色,过分依赖教材,也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这与新课标的要求是相悖的。②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师依然把教材当做圣经来对待,课程内容改革之后,教师要做的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一味地让学生结合教材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发展,而且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具有科学性,在授课过程中也不注意物理思想方法的合理渗透。③教学方式的选择:该教师看似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过多的使用多媒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重结论轻过程,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种纯灌输式的学习,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④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要定位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该教师未能达成教学目标,学生没有学会,也不会学,而且学的没有情趣。所以,该教师追求的教学效果非常狭隘,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效果的定义过于简单。 ⑤教学提问:该教师对于学生的问题简单的进行否定,评价也过于单一,没有充分起到激励和甄别的功能,没有对学生的疑问做出解答,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会的知识依然没有理解,会降低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3)教学片段如下: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液体内部处处都有压强,这是因为液体能够流动。那空气也可以流动,是不是空气中也有压强呢?学生:可能有吧。教师:这个大气其实是同样具有压强的。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老师这儿有一杯牛奶和一个吸管,谁能过来试一下看能不能将牛奶喝到嘴里。学生尝试之后回答。学生1:老师,我发现吸不上来,吸管上面有个洞。教师:那为什么有个洞就吸不上来呢?学生讨论并尝试解释。教师:当我们喝牛奶时,用力一吸,使管内液面上方的空气压强减小,而外界大气压强不变,这样外界大气压强大于管内上方气体压强,于是液体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压”入嘴中;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记(注释)

《综合素质》知识点 第一章: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 动发展(4)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5)着眼于学生的可持 续发展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途径有:(1)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基础教育 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2)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班主任 工作(3)举行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 方法有:(1)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主导性作 用,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素养)(2)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3) 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根据要求和素质教 育观念进行分析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 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观 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人的劳动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 学生观的思想基础就是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2021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口诀记忆汇总

2021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 识点口诀记忆汇总 2021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口诀记忆汇总一、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 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口诀: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 (二)新课改的教学观口诀:四个转向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二、学生观口诀:二独一发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三、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口诀:“促进”“研究“开”“社区”或四者一社区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

开发者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即教师职业的责任) a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c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d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e 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五者一社区记忆技巧:学生不仅要在课上接受教育,还要去社区终身学。教师职业的价值对教师个人:可以满足教师作为个体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他人: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人类都有着巨大的贡献,为社会和进步提供精神财富,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或者①教师是文化传递者②教师是文明促进者③教师是智慧开启者④教师是道德塑造者) (二)教师行为转变口诀:你我他它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四、教师职业道德 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 (1)爱国守法——基本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为学生做出示范和榜样。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附答案)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既要坚持统一要求,又要注重 A.学生自主 B.教师主导 C.教学相长 D.因材施教 2.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城乡、区域和校际的均衡发展,这体现了义务教育具有 A.公共性 B.民主性 C.免费性 D.强制性 3.儿童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连续的、不可逆的过程。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整体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4.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B.少先队活动 C.品德课和各科教学开划,你到 D.班主任工作惠市宝近讲市江 5.班主任李老师常常与学生协商处理各项班级事务,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互动交流、敢于质疑。这种班级管理方式属于 A.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对抗型 6.作为青年教师,除了自我学习之外,也应该通过集体备课、同行研讨等教研组活动,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这突出体现的教师专业能力是 A沟通与合作能力 B.激励与评价能力 C.教育教学设计能力 D.组织与实施能力 7.如果学生被蜜蜂蛰伤,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向伤口涂抹 A.肥皂水

B.蒸馏水 C.食用醋 D.稀盐酸 8.悦耳美妙的轻音乐能使人产生春风拂面之感。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直觉 B.错觉 C.幻觉 D.联觉 9.小英小英相当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又怕当不好被同学嘲笑。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10.为了记住学过的生字词,小容风复抄与了很多遍。她在学习中运用的是学过 A.监督策略 B.复述策略 C.计划策略 D.组织策略 11.小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在奥苏伯尔有意义

完整版本教师资格证笔记记录.doc

教师资格证笔记 中学考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第一课:科目一综合素质指导 一、考点分析 1.题型上: 29 个单选( 29*2=58)3 个材料分析题( 3*14=42) 1 个作文题( 50) 2.内容上: 知识模块知识点 教育观学生观职业理念 教师观 教育法规,学生权教育法律法规利,教师权利和义 务 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三爱两人一终 身) 历史,科学,文学,文化素养 艺术鉴赏素养 分值题型 4 个单选( 1 个教 育观,2 个学生观,22 分( 14.7%) 1 个教师观) 1 个 材料分析(学生观 重点) 8 个单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育法( 1 个) 中华人民共和国 义务教育法( 1 个) 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师法( 1 个)16 分( 10.6%)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未成年人保护法 (2 个) 中华人民共和国 预防未成年人犯 罪法( 1 个) 国家中长期教育 改革和发展规划 纲要( 2 个) 22 分( 14.7%) 4 个单选(教师职 业道德 2 个,班主 任工作条例 1 个, 教师职业行为 1 个) 1 个材料分析 9 个单选 中国历史或世界 历史( 1 个) 传统文化( 1 个) 地理知识或儿童 18 分( 12%) 文学( 1 个) 中国科技史或外 国科技史( 1 个) 科学常识( 1 个) 中国古代文学( 1

个) 中国现当代文学 (1 个) 世界文学( 1 个)艺术鉴赏与艺术理论( 1 个) 4 个单选(信息处 逻辑思维,信息,理 2 个,逻辑思维 基本能力72 分( 48%) 2 个) 1 个阅读理 阅读,写作能力 解(材料分析) 1 个作文 3.内容与题型 题型知识模块题目分布个数分值 单选职业理念1-4 题 4 个8 分 教育法律法规5-12 题8 个16 分 教师职业道德13-16 题 4 个8 分 文化素养17-25 题9 个18 分 基本能力( 2 26-29 题 4 个8 分 个逻辑推理 2 个信息) 材料分析职业理念30 题 1 个14 分 教师职业道德31 题 1 个14 分 阅读理解(基32 题 1 个14 分 本能力一问 4 分二问 10 分) 写作基本能力33 题 1 个50 分 二、选择题实例分析: 1.职业理念:学生想做科学家,班主任说现在学数学那么吃力,以后学物理化 学肯定学不好,这样的说法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 2.法律法规:不能给予老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的是(穿戴不整,影响仪表的) 3.职业道德:老师每次布置作业后都只是在下次的课堂上与学生核对答案,他 的做法(不合理,教师应该认真批改作业)爱岗敬业 4.文化素养:下列历史事件与秦始皇有关的(图穷匕见)指鹿为马(赵高)望 梅止渴(曹操)三顾茅庐(刘备诸葛亮) 5.信息能力:在Excel 中,下列方法可以实现快速查找满足条件的数据内容的是 (自动筛选) 6.逻辑推理: 3+4+5=151227 5+3+2=101525 8+2+4=321648则 7+6+5=354277 三、备考方案 1.据历年真题,梳理考点难点(考点分析) 2.学习知识点,形成知识地图(制作目录) 3.学方法,提高备考能力(材料分析和写作) 四、材料分析题实例: 1.职业理念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中学综合素质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全县校长经验交流会上,某校校长介绍完教学改革的情况后,强调素质教育就是减负和增加课外活动。该校长的认识 A.是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 B.体现素质教育与学科教学的结合 C.符合提升学校实力的需要 D.符合凝练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 【答案】A。解析:素质教育是把教育活动的目的指向“素质”,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除了给学生减负与增加课外活动之外,还要进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所以,题目中校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是片面的。答案选择A。BCD的解释都是错误的。 2.刚开学,班主任周老师言辞恳切地对学生讲:“迎接中考是这一年的重中之重,关系到你们的人生发展,大家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课外活动上。”周老师的说法 A.合理,有利于学生复习应考 B.合理,体现了强烈的责任心 C.不合理,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D.不合理,不利于学生主动发展

【答案】C。解析:周老师是典型的重智育的体现,是不合理的。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张老师在班上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展“分享知识”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班上分享收获,并及时加以点评。张老师的做法 A.减轻了教师教学负担 B.拓展了学生学习资源 C.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 D.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答案】B。解析:学生观中要求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开展“分享知识”的活动,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正确答案选B。 4.某班主任制定的班干部竞选条件中规定,成绩在后10名的不能参选,理由是“连自己都管不好,怎么能管好别人”。这种做法 A.正确,有利于学困生安心学习 B.正确,有利于刺激学困生上进 C.不正确,不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D.不正确,未能平等对待所有学生 【答案】D。教育观要求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它要求教师关心每一位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不能因种族、家庭、经济、智力及教育者主观好恶等因素的影响,而将一部分学生排除在素质教

2018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v1.0 可编辑可修改 2018 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考试真 题 第一部分 中国文化 一、填空题 2. “人性本恶”还是“人性本善”儒家中的孟子与荀子的观点存在着根本的对立, 持“人 3. 明代废爵 __著有《乐律全书》,他提出的“十二平均律”是对古代音乐理论的巨大贡献。 【答案】朱载堉 4. 封禅是古代帝王在泰山祭祀天地的仪式,历史上第一个封禅的皇帝是 _______ 。 【答案】 秦始皇 10. 历史上共有十个皇帝亲往曲阜祭祀孔子,最早的是 11. 汉族政权最早主动接受异族文化的重大事件是“ __________ 胡服骑射”。 【答案】赵武 灵王 12. 在殷墟王陵出土的 ______ 鼎,代表了殷商时期青铜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答案】司母 1. 自秦至今,我国一直沿用的行政区划单位是 答案】县 性本恶”观点的是 答案】荀子 5. 明清科考有三级考试,在北京外的各省城举行的考试称为 6. 被称为“最大的碑刻艺术博物馆”是西安 的 7. 现存最古老的宗祠是位于山西省闻喜县的 8.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 9. 明代画家 __ 被称为“大写意”画家。 试”。 【答案】乡 ___ 。 【答案】碑林 ____ 祠。 【答案】裴氏 》。 【答案】《兰亭集序》 / 《兰亭序》 答 案】徐渭 答案】汉高祖 / 刘邦

13. 著名的蛋壳黑陶高柄杯是______ 文化时期制作的器物。【答案】龙山 14. 历史上,发生了四次大规模的灭佛事件,佛教称之为四次“法难”,而史学界简略地称 之为——“ ________ ”。【答案】三武一宗 15. 中国传统的祥瑞动物中,“四灵”指的是麟、龙、凤、龟,再加上__,则称为“五灵”。【答案】虎 16. 清代出现的以满族菜为主,沿袭明代宫廷风格的菜肴,被称为“ _____________ ”。【答案】满汉全席 17. 中国书画史上,将书、画、金、石结合在一起的杰出代表是清代书画家_______ 。【答案】吴昌硕 第二部分现代汉语 一、填空题 1.在语音四要素中,由外力大小或振幅大小决定的是。 2.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 bà(爸)”和“ pà(怕)”这两个音节起首辅音的发音区别在于。 3. “勇敢”中,“勇”的韵母属于呼。 4. 根据“六书”理论,“灯”字属于。 5. 从所记录的语言单位来看,现代汉字属于。 6. 在先秦汉语中,“兵”的基本义是“兵器”;而在现代汉语中,“兵”的基本义则是“ 7. 从句类角度来看,“谁也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这句话是。 8. 在现代汉语中,“香波”是外来词,所采取的翻译方法是。 9. 动态助词“着”的语法意义是。

2020年教师资格证-中学《知识与能力》学霸笔记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 注: 1.此部分为《知识与能力》的简要笔记,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重点我已筛选出来,在《知识 与能力》提纲中,搭配使用。 2.备注“选择题”的知识点为选择题常考知识点。 3.笔记红色字体部分需留意。 4.笔记中我若没有写或简写的部分,在看书的过程中可适当忽略,笔记越多的地方越是重点。 5.带有“补充”二字的知识点是中公书上没有的,建议背下来。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概念: 1.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 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2.广义的教育: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有专职人员(教师)和专门教育机构(学校)承担。 教育的构成要素: 1.教育者—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主导作用; 2.受教育者—教育对象、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桥梁、中介; 教育的属性:(选择题、简答题/辩题题)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区别与动物),是教育质的规定性。 2.教育的社会属性(社会性) ①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②教育具有历史性。不同社会或同一社会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a)教育具有规定性。 b)教育具有继承性; c)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d)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补充: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1.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养的人作用于社会; 2.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与原理; 3.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 1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公版)——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提纲(二)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公版)——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提纲(二)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公版)——教育知识与能 力复习提纲(二) 第三章中学教学 第一节教学概述 Ⅰ、教学的内涵 ①定义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②特点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两方面活动的统一。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教学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Ⅱ、教学的任务 ①形式教育 代表人物:洛克、裴斯泰洛齐 基本观点:通过开设各类学科发展学生智力,学科内容的实际意义无关紧要。 ②实质教育 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 基本观点: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智力发展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 ③教学任务的内容 (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二节教学过程 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①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②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③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④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Ⅱ、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平是我们所说的智力就是指一般能力。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知识与能力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主要表现在: ①知识与能力的联系 (1)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 (2)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掌握系统的知识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 ②知识与能力的区别 (1)能力与知识具有不同的概括水平 (2)在个人身上,知识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它随着学习进程的不断增多而不断丰富;而能力的发展则有一定的限度。 (3)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 Ⅲ、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第三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教师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价。 Ⅰ、备课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①备课的要求 (1)钻研教材(备教材) (2)了解学生(备学生) (3)设计教法(备教法) ②写好计划 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Ⅱ、上课 一、上课是教学诸环节中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要上好一节课的基本标准是: ①目标明确②内容正确③方法得当④表达清晰 ⑤组织严密⑥气氛热烈⑦板书有序⑧态度从容 二、课的组成 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Ⅲ、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价 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 测验的质量指标:信度、效度、难度与区分度。 ①信度:检测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即某一测验在多次实施后所得到的

教资-综合素质-笔记整理

( 综合素质教资 5天:真题大题整理(上下午)→书(晚+上午)→作文(下午晚上+上午)→选择题文学常识外刷(下午晚上)→背(上下午)→文学常识(整理公务员历史文化艺术常识,两天,法律常识整理,其他来不及算了)。 加粗为常考点 一、单选(29题,2分/题) 1-5题,考查第一章职业理念,常见设问老师的做法正确的是、不恰当的是。6-12题考查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根据题干选择合乎法律的选项。13-16题考查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涉及职业道德、职业行为,常问老师行为正确的是。17-25题考查第四章文化素养,常见某学说的提出者、诗词作者、历史地名、历史典故、艺术、正确的理解等。26-29题考查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涉及word、Excel、PowerPoint的简单操作,逻辑关系是否一致、数学规律各设一道。 下面的是常考的点,侧重应用,不背。 第一章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 1、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 2、素质教育观基本内涵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3、素质教育包括: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社会实践╳) , 4、素质教育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应试教育面向少数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统一);促进个性发展。 5、新课改的教学观/更新教育理念口诀:学习过人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关注过程、关注体验、评价多元化) 6、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因为素质教育主渠道还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 、 二、学生观——“以人为本” 1、我国现代教育观的思想渊源: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材料题)

2018年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模拟卷一

综合素质模拟预测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 小题,每小题2 分,共58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一次科学课上,学生在分组操作后进行小组小结。第一组的一个学生站起来时把自己的实验品撞掉了,活动室里顿时鸦雀无声,那个学生很委屈地站在那儿。老师灵机一动,说:“第一组的小朋友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一边操作,一边告诉老师他们的结论了,请这位小朋友一边操作.一边来告诉大家。”上述案例中教师表现出出色的()。 A.教育技能 B.知识结构 C.教育机智 D.教研能力 2.美术课考试中,王老师让同学们画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大部分学生都画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只有小刚画了一个见所未见的奇形怪状的交通工具。王老师认为小刚没有按照她的要求完成考试任务,因此批评了小刚让他重新画,并承诺按照小刚新画的作品给他成绩,王老师的做法()。 A.正确,说明王老师能够用高标准严格要求学生 B.正确,王老师重新给了小刚一次改正的机会 C.错误,王老师不应该给小刚两次考试的机会,对其它学生不公平 D.错误,王老师没有尊重小刚的创新精神 3.中学老师上课时不能使用过于幼稚的语气词,把中学生当小学生看;同时也不能使用过于抽象的词汇,把中学生当成年人看。这是因为教师应关注到学生身心发展的()。 A.个别差异性 B.顺序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4.刚参加完培训的张老师自费将培训资料复印给同事,并将自己的心得打印出来与同事分享。对此,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张老师富有循循善诱的品德 B.张老师富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C.张老师很注意业务能力的提高 D.张老师重视专业素养的提升 5.张老师是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由于英语能力出色,经常参加有关英语学术的交流活动,但学校领导认为她不务正业,给予她严重警告。该校的做法()。 A.不正确,学校侵犯了教师的学术研究权 B.不正确,学校无权干涉教师的人身自由 C.正确,学校有权对教师提出工作要求 D.正确,学校应该规范教师的行为 6.小王老师刚从师范学院毕业参加工作,由于经验不足,所带班级的数学课在期末考试

(word完整版)2019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综合素质 模块一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素质教育) 1. 素质教育观定义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 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教育观的核心)指向“素 质”一一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⑸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3. 素质教育观外延 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 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素质教育是终生的_ 素质教育观的产生与发展 4. 素质教育观产生 20C 80-90年代末提出。初衷在于纠正“应试教育”现象,应试教育不仅背离了我国的教育 方针,也不利于培养社会进步与发展所需的人才。素质教育观扭转了应试教育观,把教育目的重新指向人本身,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 5. 素质教育观发展 1999年6月,《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 _ 成了系统的思想。 2006629,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 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标志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 6. 中学素质教育 (1 )中学素质教育的一般性质 指国民素质教育的形式,与其他层次、形式相同的性质。中学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基础性, ______

2018年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统计资料2018年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学》《小学教育心理学》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是( )。 A.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B.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 C.美国教育家杜威 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2.学生区别于社会上其他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 A.学生的思想不成熟 B.学生以学习为主 C.学生的发育不健全 D.学生缺乏自觉性 3.由于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法律保证了青少年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他们具有明显的( )。 A.自律意识 B.维权意识 C.自我意识 D.服务意识 4.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

B.编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5.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 A.潜在性 B.现实性 C.特殊性 D.可塑性 1.D 2.B 3.C 4.C 5.D 6.下列关于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侧重于间接经验的获取与侧重于直接经验的获取的关系 B.侧重于书本公共知识的学习与侧重于个人实践知识的学习的关系 C.关注经验的逻辑方面及关注经验的心理方面的关系 D.注意思维与注重行动的关系 7.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A.课外活动 B.实践活动 C.教学活动 D.班主任工作 8.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考试用书 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

C.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 9.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关键性的要素是( )。 A.行 B.情 C.意 D.知 10.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是(。)。 A.建立学生档案 B.班主任工作总结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 6.A 7.C 8.C 9.A10.D 11.教学的作用直接表现在( )。 A.促进教育发展 B.促进个体发展 C.促进文化发展 D.促进社会发展 12.课外活动不包括( )。

中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整理笔记

中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整理笔记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 2、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经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她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承担。 3、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措施。 4、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5、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四、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桑代克、沛西能;3、心里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4、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凯洛夫。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 2、古代社会的教育; 3、近现代教育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问题(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研究任务: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的基本规律,未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提供理论支撑,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服务。 2、教育学的发展 萌芽阶段: 《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教学方法又称“产婆术”。1.苏格拉底讽刺;2.定义;3.助产术。 柏拉图: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她的代表作《理想国》中。“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秉承柏拉图的理性说。 昆体良: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学理论著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 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1、培根:英国;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了出来。 2、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1632《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泛智教育”;“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3、卢梭: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 4、康德: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 5、佩斯泰洛奇: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6、洛克:提出“白板说”。 7、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主要观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是从事教师行业所必须具备的执业证书,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都应当具备教师资格。教师资格证书在我国有两种获得形式,一种是参加国家统考,一种是参加地方自主考试,两种形式的考试模式都是:笔试+面试。自教育部2011年在浙江、湖北率先开展教师资格“国考”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加入全国统考。从考试大纲来看,改革后的教师资格考试,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学段;地方自主考试笔试科目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根据规定,笔试和面试都通过方可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笔试科目及面试内容如下表所示: 拼音早教幼儿园升小学基 本韵母 (用excel做的) 因为目前山西每年只在下半年举行教师资格考试,所以还不太了解上半年举行的省市有哪些。正好看到今天河北省是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最后一天报名,不知道大家报上名了没有呢?我2017年已经拿到小学教师资格证,今年1月7日刚参加完初中的面试,还在等待结果。教师证的考试人数真的很多,竞争很大,所以我把我自己备考时候总结的知识点分享出来,希望对大家有用。我备考用的是中公教育的教材,教材不同可能知识点略有不同,但是大体一样,重点已经加粗,着重记忆。如果备考的伙伴们觉得对自己有用或者有什么补充和建议,不妨留言给我,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我已经拿到的教师资格证) 初中综合素质知识要点

一、职业理念 ㈠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㈡学生观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内涵: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⑴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⑵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⑶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和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⑴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word完整版)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专业知识与能力复习笔记自己整理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 模块二:课程知识 (2) 第一章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 (2) 第一节: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 (2) 第二节、初中数学课程性质 (2) 第三节:初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3) 第四节:数学课程核心概念(10个)(背) (4) 第二章初中数学课程目标 (6) 第三章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标准 (8) 第四章: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建议 (9) 第一节《课标》中的数学教学建议 (9) 第二节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 (9) 第五章初中数学课程评价建议 (10) 第一章数学教学方法 (11) 第一节初中数学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1) 第二节:教学方法的选择 (11) 第二章数学概念的教学 (12) 第一节:重要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 (12) 第二节概念教学的一般过程 (12) 第三章数学命题的教学 (12) 第一节重要命题教学的基本要求 (12) 第二节:命题教学的一般过程 (13) 第四章数学教学过程与数学学习方式 (13) 第一节数学教学过程 (13) 第二节:数学学习的概念 (14) 第三节中学数学学习方式 (14) 第一章数学教学设计 (15) 第一节教学目标的阐明 (15) 第二节教学内容的确定 (15) 第三节教学策略的确定 (16) 第四节教学方案的撰写 (17) 第二章数学教学的测量与评价 (17)

模块二:课程知识 第一章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 第一节: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 1、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评价手段。它体现了郭嘉从数学教育与教学的角度,对初中阶段学生实现最终培养目标的整体规划。 2、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包括: 一、数学学科内涵:(1)数学科学本身的内涵(数学的知识、方法和意义等) (2)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学科的内涵(理解数学的整体性特征,领悟 相关的数学思想,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二、社会发展现状:(1)当代社会的科学技术、人文精神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与素养等 (2)生活变化对数学的影响等 (3)社会发展对公民基本数学素养的需求。 三、学生心理特征。初中数学课程是针对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经验而设置的,因此学生的心理特征必然会影响着具体的课程内容、 (1)适合学生的数学思维特征 (2)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环境背景 第二节、初中数学课程性质 一、基础性(1)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应当有大量的内容是未来公民在日常生活 中必须要用到的。 (2)初中阶段的教育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基础教育阶段,它将为 其后续生存、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3)由于数学学科是其他科学的基础,因此数学课程内容也是学生在 初中阶段学习其他课程的必要基础 因此,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普及性(1)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当在适龄少年中得到普及,即每一个适龄 的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学习它 (2)初中数学课程内容应当能够为所有适龄学生在具备相应学习条件 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掌握 三、发展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