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组织制片技术(一)
组织制片技术实验报告

组织制片技术实验报告尝试制作组织制片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和提高制片技术,以便更好地组织和管理不同类型的信息和素材。
这样的实验报告旨在记录我们的实验过程、结果和得出的结论。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尝试使用组织制片技术,探索其在信息管理和素材整理方面的应用。
通过实验,我们希望能了解组织制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估。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材料:- 电脑或播放器等设备- 多个视频或音频素材- 视频编辑软件(如Adobe Premiere Pro)2. 方法:1. 收集多个视频或音频素材。
2. 将素材导入到视频编辑软件中。
3. 使用软件中的组织工具,按照特定的分类、标签或关键词对素材进行整理。
4. 创建一个导航界面,以方便访问和浏览整理好的素材。
5. 对需要编辑的素材进行剪辑和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
三、实验步骤和观察结果1. 收集素材:我们从不同的来源收集了五个视频和五个音频素材,包括风景、人物、动物等多个主题。
2. 导入素材:我们使用Adobe Premiere Pro软件将这些素材导入到项目中。
3. 组织整理:通过软件中的组织工具,我们根据素材的主题、内容或其他标准,对素材进行分类、标签和关键词的整理。
例如,我们将风景素材分为山水、城市、海滩等子分类。
4. 创建导航界面:为了方便访问和浏览整理好的素材,我们创建了一个导航界面,列出了各个主题的素材和其相应的子分类。
5. 编辑和组合:在对素材进行剪辑和组合之前,我们通过导航界面浏览了整理好的素材,并选择了其中一些进行编辑和组合。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地使用了组织制片技术来整理和管理素材。
四、结论与讨论组织制片技术在信息管理和素材整理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通过对素材进行分类、标签和关键词的整理,可以提高素材的可查找性和可访问性。
此外,创建导航界面进一步方便了对素材的浏览和选择。
然而,要获得更好的整理效果,需要适当地制定分类标准和关键词,以及进行维护和更新。
组织制片技术2011

第二章
石蜡切片HE染色技术
石蜡切片法包括: 取材和固定、洗涤和脱水、透明、浸蜡、包 埋、切片与粘片、脱蜡、染色、脱水、透明、封 片等步骤。 一般的组织从取材固定到封片制成玻片标本 需要数日,但标本可以长期保存使用,为永久性 显微玻片标本。
一、 取材
取材关键 材料新鲜 保持原有形态:勿使组织块受挤压 组织块力求小而薄 选好组织块的切面 取材部位准确规范 保持材料的清洁 取材时要有详细记录
简便的酒精稀释法:
无论任何浓度的酒精稀释时, 需稀释到多大浓度就取多少毫升酒精,然后用 蒸馏水加至该酒精原有浓度即可。 例:将95%酒精稀释为70%浓度时,则将 95%酒精70毫升倒入量筒中,然后加入蒸馏 水至总量95毫升即可。
5、透明
目的:大多数脱水剂不能和石蜡相混合,透明剂既可以 与脱水剂相混合又能和石蜡相混合,起到桥梁的作 用。当组织中全部为透明剂占有时,光线可以透过, 组织呈现不同程度的透明状态,此种现象称为透明。 在制片过程中,有两次透明。第一次是脱水后、透蜡前 组织块的透明,目的是便于透蜡包埋。 第二次透明是染色后切片的透明,目的是利于光线的透 过便于显微镜的观察。
方法: 将组织块经过二甲苯透明后,投入到已溶化 的石蜡中。在透蜡时必须经过数次纯石蜡(石蜡1、 2、3),使石蜡中存有的剩余透明剂完全去尽, 以免影响切片质量。 时间: 透蜡时间应根据不同组织类型及其大小而定, 基本上与组织固定时间成正比。最好先入1/2石蜡 (含1/2二甲苯),然后入石蜡I、II,总时间不 超过1小时。
4、脱水
目的和原则 组织经固定和洗涤后含有多量水分,因为水分不能和石 蜡或火棉胶等支持剂混合,组织内有极少量的水分存在, 就会妨碍支持剂的渗入,所以必须把组织中的水分彻底 去除。 就是用某些溶剂逐步将组织块吸收的水分臵换出来,以利于 透明剂和石蜡等的渗入,这一过程就叫做脱水,使用的 药品为脱水剂。 脱水的作用:有利于组织的透明和透蜡。有利于组织的永久 保存,水的存在能使组织分解。 这是制片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步骤,如果这一步骤没有掌握 好,脱水不彻底,就会影响到组织的透明和透蜡。如不 能及时进行各级脱水,材料可以放在70%酒精中保存。
01实验1 中药组织临时制片技术

氢氧化钾法:将少量黄芪碎块置试管中, 氢氧化钾法:将少量黄芪碎块置试管中,加5% % 氢氧化钾溶液适量(2-5 ml),在沸腾的水浴中加 氢氧化钾溶液适量 , 热,在用玻璃棒挤压材料能离散时为止(一般约 在用玻璃棒挤压材料能离散时为止 一般约 分钟)。 次后, 需30分钟 。倾去碱液,用清水洗涤 次后,取 分钟 倾去碱液,用清水洗涤3-5次后 少许在载玻片上用解剖针撕开, 少许在载玻片上用解剖针撕开,用稀甘油封片观 察。
(2)切片方法:用左拇指和食指夹持材料,并用中 切片方法:用左拇指和食指夹持材料, 切片方法 指托着,使材料略高出食、拇指, 指托着,使材料略高出食、拇指,左肘关节靠在 桌沿,以避免手臂及手腕的摇动。 桌沿,以避免手臂及手腕的摇动。并使材料的切 面保持水平。右手执切片刀 或刀片 或刀片), 面保持水平。右手执切片刀(或刀片 ,刀口向内并 使刀刃与材料的切面平行,移动右臂使刀锋自左 使刀刃与材料的切面平行, 前方向右后方切削, 前方向右后方切削,切出的薄片用毛笔轻轻从刀 上扫下,放在盛有蒸馏水或50%乙醇的培养皿中, 上扫下,放在盛有蒸馏水或 %乙醇的培养皿中, 即得。 即得。
【内容及方法】 内容及方法】 一、徒手切片法 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切片方法。 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切片方法。不但操作最为 简便迅速,而且制成的切片还可以保持其细胞和 简便迅速, 内含物的固有形态,便于进行各种显微化学反应。 内含物的固有形态,便于进行各种显微化学反应。
(1)材料的制备:药材刷除干净。粗大或长形的材料 材料的制备:药材刷除干净。 材料的制备 应先切成适当大小的块或短段, 应先切成适当大小的块或短段,一般以宽不超过 1cm、长不超过3cm为宜,较坚硬的材料则以宽 、长不超过 为宜, 为宜 0.5cm为宜,切面应削平整。 为宜,切面应削平整。 为宜 质地软硬适中的材料可以直接进行切片, 质地软硬适中的材料可以直接进行切片,质地较坚 硬的材料则须先使其软化才能切片。 硬的材料则须先使其软化才能切片。过于柔软的材 料不便夹持切片,可将其浸入 料不便夹持切片,可将其浸入70-75%乙醇中,约 %乙醇中, 20分钟后即可较硬。 分钟后即可较硬。 分钟后即可较硬
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

氯酸钾法:本法适用于坚硬的材料,如木类及某些坚硬的 果皮、种皮等,将材料置坩埚或小烧杯中,加50%硝酸试 液约5ml及氯酸钾粉少量,缓缓加热至沸,当气泡渐少时, 再及时加入少量的硫酸钾,以维持气泡稳定产生(约15~ 20分钟),至材料能分离开时,倾去试液,加水洗涤数次, 即可制片观察。采用此解离法制片需在通风处进行,以防 氯气中毒。
使用显微镜注意点
① 取拿显微镜时,必须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轻 取轻放,防止因撞击使镜头内各组透镜脱胶而影响观察的 清晰度。
② 每次观察标本片时,必须先用低倍镜观察,看清物象后, 再换高倍镜。
③ 要注意保持显微镜的干燥和清洁,使用前后,均需将显 微镜擦干净,注意镜头要用擦镜纸或绸巾单向擦拂,切勿 用手、手帕或纸片等去擦,观察临时制片时,要防止水分 或药液外溢以致沾污镜头及其他部分。
总论
❖ 一、中药鉴定的法定依据 ❖ 二、药材鉴定取样法 ❖ 三、药材来源鉴定法 ❖ 四、药材性状鉴定法 ❖ 五、药材显微鉴定法 ❖ 六、药材理化鉴定法
各论
实验一 组织制片技术
一、 目的要求
(1)掌握徒手制片、粉末制片和表面制片的方法。 (2)熟悉生物显微镜使用方法及作图要领。
二、仪器、试剂及材料
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象转至高倍镜下观察时,通常视野转暗,可调节聚光器和 光栅以增加亮度。
高低倍镜视野中心的校正:由于显微镜使用过久或使用 不当,有时出现高低倍 镜视野中心不重合的现象,影响工作效率,因此使用前应事先校对高低倍镜视野中 心。方法是先在高倍镜中寻找一物,移至视野中心,转过低倍物镜,观察此物在低 倍镜视野中所在的部位,记下座标位置,以后凡在低倍镜视野中找到的物体就移动 至所记录的座标位置,转过高倍镜,正置视野中心。
实验1动物细胞制片和组织切片观察

实验1动物细胞制片和组织切片观察实验目的:通过制片和切片技术,观察动物细胞和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实验原理:1.动物细胞制片:将活体动物细胞制成薄片,以便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制片过程包括:a.选择合适的动物细胞,如血液细胞、粘膜细胞等。
b.取得细胞标本,如采血、采集拭子样本等。
c.使用生理盐水将细胞标本洗涤干净,去除杂质。
d.用无菌注射器将细胞标本涂抹在玻璃片上,使细胞均匀分布。
e.将玻璃片放置在干燥器中,使细胞薄片干燥。
f.在薄片上滴加适量的甲醇或酒精,使细胞固定。
g.进行染色处理,以增强细胞结构的对比。
h.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
2.动物组织切片:将动物组织制成薄片,以便观察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组织切片的步骤如下:a.选择合适的动物组织,如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等。
b.取得组织标本,如剖取动物器官等。
c.使用生理盐水将组织标本洗涤干净,去除血液和其他杂质。
d.用无菌手术刀将组织标本切割成薄片,厚度约为5-10μm。
e.将薄片放置在甲醇中进行固定,使细胞结构不变形。
f.进行染色处理,以增强组织结构的对比。
g.在载玻片上放置组织薄片,加入适量的显微镜橄榄油,然后用盖玻片封好。
h.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步骤:1.动物细胞制片:a.在无菌条件下取得细胞标本,如采集血液标本。
b.使用生理盐水洗涤细胞标本,去除杂质。
c.取得一块无菌玻璃片,用无菌注射器将细胞标本涂抹在玻璃片上。
d.将玻璃片放置在干燥器中,使细胞薄片充分干燥。
e.在薄片上滴加适量的甲醇或酒精,使细胞固定。
f.进行染色处理,如使用伊红染色剂,待染色液完全干燥。
g.将制好的细胞薄片放置在显微镜盒中,放入显微镜下观察。
2.动物组织切片:a.取得动物组织标本,如剖取动物的心脏组织。
b.使用生理盐水洗涤组织标本,去除血液和其他杂质。
c.使用无菌手术刀将组织切割成薄片,厚度约为5-10μm。
d.将薄片放置在甲醇中进行固定。
e.进行染色处理,如使用伊红染色剂、苏木精染色剂。
组织切片技术

组织切片技术第一章组织制片概述组织制片技术是观察细胞、组织的生理和病理形态变化的一种主要的方法。
组织化学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都是以组织制片为基础的。
一、制片前的准备工作1.染色缸和标本瓶的清洗用毛刷沾去污粉将染色缸和标本瓶里外擦洗,自来水冲洗干净备用。
金属银或组织化学染色时,器皿更要彻底清洗。
先去污粉洗,再洗液浸泡过夜,再自来水和蒸馏水冲洗。
洗涤液的配制:重铬酸钾300克浓硫酸300毫升蒸馏水3000毫升2.载玻片和盖玻片及其清洗载玻片简称为玻片或载片,一般尺寸为76毫米×26毫米,厚度为1-1.5毫米。
盖玻片一般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厚度为0.15-0.5毫米。
最常用的规格为18×18毫米、20×20毫米,还有其它规格的。
煮沸洗涤法: 新旧玻片均可采用。
洗衣粉水浸没玻片,加热煮沸15-20分钟,冷却,自来水冲洗,干净的白棉布或纱布擦干,保存备用。
酒精浸泡擦拭:新的玻片或载片可直接用酒精浸泡、擦拭,保存备用。
洗液浸泡法:要求严格的玻片,可在洗液浸泡后在冲洗干净。
二、制片方法的种类(一)非切片法不用切片机、没有切片手续而制成切片的方法。
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整体封藏法待制作的材料一般很小或为一薄片状,如无脊椎动物的水螅和草履虫等,脊椎动物的鸡胚和蛙胚等。
这些材料取下后经固定、脱水和染色就可以封藏在玻片内。
2.涂片法主要是液体或半流动性的材料,如血液、精液、细胞学检查、微生物等,直接将材料涂在玻片上,再经固定和染色制成标本。
血液涂片的制作与染色:取一干净载玻片,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夹住,然后取一小滴动物血置于载玻片右端,再取另一张边缘光滑的载玻片, 斜置于血滴左侧, 先向右稍移动轻轻触及血滴,使血液沿玻片端展开成线状, 两玻片的角度以30~40°为宜(角度过大血膜较厚,角度小则血膜薄), 轻轻将载玻片向左推进,即涂成血液薄膜,推进时速度要一致,否则血膜成波浪形,厚薄不匀. 待涂片在空气中完全干燥后,将血涂片靠近中央部分的两边(与载玻片短边平行的边)用玻璃铅笔圈上并平放在染色架上进行染色。
生药学教学大纲

生药学教学大纲生药学是一门研究生药的科学。
是应用中药学、植物学、动物学、天然药物化学和药理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生药(药材)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和医疗用途的学科。
通过《生药学》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生药质量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掌握40种常用中药的基源、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掌握约60种生药的基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和功效。
本课程为120学时,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3:2。
采用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药学类专业用《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授课内容学时数绪论 2 药用植物学基础第一章植物的细胞和组织 20 第二章根的形态与显微构造第三章茎的形态与显微构造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第五章花的形态与功能第六章果实的类型第七章种子第八章植物分类概论生药学基础第九章生药的分类与记载 10第十章生药的化学成分第十一章生药的鉴定第十二章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存第十三章中药的炮制第十四章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与控制药用植物类群和重要第十五章藻类 32 生药第十六章真菌门第十七章地衣门第十八章苔藓植物门第十九章蕨类植物门第二十章裸子植物门第二十一章被子植物门动物类和矿物类生药第二十二章动物类生药 4第二十三章矿物类生药药用植物生物技术第二十四章药用植物组织和4细胞培养第二十五章药用植物基因工程合计 72实验内容学时数实验一(1)组织制片技术 4(2)显微测量和显微描绘技术实验二中药材灰分、水分、浸出4物测定及杂质检查法实验三根及根茎类中药(一) 4 实验四根及根茎类中药(二) 4 实验五根及根茎类中药(三) 4 实验六根及根茎类中药(四) 4 实验七根及根茎类中药(五) 4 实验八茎木类中药 4叶类中药实验九皮类中药 4 实验十花类中药 4全草类中药实验十一果实类中药 4 实验十二动物类中药 4中成药合计 481、了解药用植物学、生药学的范围、研究对象及任务。
2、了解生药学科的起源和本草沿革、现代生药学的发展、生药学在我国药学事业中的重要性。
(中药学)中药鉴定学实验讲义

中药鉴定学实验讲义实验一组织制片技术与显微测量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徒手制片、粉末制片技术。
2.掌握中药的显微测量法。
3.掌握大黄的显微鉴别特征。
4.熟悉永久制片、整体封固制片、表面制片的制片方法。
5.识别所列中药标本。
二、实内容验1.徒手制片:(橘皮的徒手切片)动作要快,切片薄而完整。
2.粉末制片:用木签取大黄粉末少许,放于一个载玻片上(中央),滴加水合氯醛2-3滴,用木签搅匀,在酒精灯上先均匀受热,然后把粉末置于酒精灯的外焰处加热,水合氯醛刚沸就马上移开,添加水合氯醛防止蒸干。
加热至粉末组织变为透明即可。
待玻片稍冷再滴加稀甘油一滴,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纸擦干净盖玻片周围。
于显微镜下观察。
3.大黄粉末特征观察:(1)草酸钙簇晶(众多,棱角大多短钝);(2)淀粉粒(大多圆球形,脐点常呈星状和十字状);(3)网纹和具缘纹孔导管(具缘纹孔椭圆形或斜方形)。
4.显微测量定标:摄测微尺图片(拍摄时注意尽量保持测微尺水平)——图片保存——打开保存的测微尺图片,点击工具栏上的图标——点击添加按钮——画线,计算实际距离(多次测量)——保存入库完成不同放大倍数下显微标尺的定标数据测量及标注:打开图片文件——设定倍数(单击工具箱中的定标)——选择定标号(当前倍率改为“是”)——测量测定大黄粉末中簇晶和淀粉粒的直径:选最大、最小和常见的中等大小的簇晶和淀粉粒各五粒,进行测量。
最后取平均值作为淀粉粒和簇晶的直径最大、最小和最常见值。
5. 观察所列中药标本三、实验报告要求1.绘大黄粉末组织的显微特征图。
2.记录定标过程,记录大黄簇晶、淀粉粒的直径测定结果实验二中药挥发油的含量测定一、目的要求1.掌握中药挥发油测定的原理2.掌握中药挥发油测定的两种方法3.了解中药挥发油测定的意义二、基本原理将含挥发油的中药与水共同蒸馏,在低于100℃时,挥发油与水一起蒸馏出来,凝集于刻度管中,冷却后,油水自动分离为两液层,根据刻度可以读出样品中挥发油的含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组织制片技术(一)【实验原理】显微鉴定法就是利用显微镜、显微技术及显微化学方法等对中药进行分析鉴定的方法。
可以确定中药的真伪、纯度、品质以及建立鉴别标准。
目前多数用于品种鉴定,部分用于定量分析。
在鉴定过程中,以采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的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内含物的特征以及矿物的光学特性等为主要内容。
按照鉴定的方法可分为组织鉴定、粉末鉴定、显微常数测定和显微定量等。
组织鉴定是粉末鉴定的基础,以粉末鉴定应用最为广泛。
显微鉴定是一项专门技术,需要有植物(动物)解剖学、矿物学的晶体光学、植物显微化学等基本知识,并掌握显微制片、显微观察和描述、显微摄影和绘图、显微测量等基本技术。
显微鉴定的主要仪器有各类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等,通常使用光学显微镜。
【目的要求】1.掌握显微制片方法2.掌握显微测量的方法和放大倍数的使用3.掌握显微特征的观察与描述方法和显微绘图技术4.熟悉掌握显微测定尺的使用方法5.了解显微摄影技术与方法【仪器、试剂、材料】1.仪器生物显微镜,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显微描绘器,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单面刀片,粉碎机,绘图板,铅笔等。
2.试剂水合氯醛试剂,苏丹Ⅲ试液,稀甘油试剂,盐酸,硝酸,碘化铋钾试剂,氯化锌碘试液,硫酸,α-萘酚浓硫酸试液,碘试液,间苯三酚试液,钌红试液,硝酸汞试液,乙醚,石油醚,90%乙醇,70%乙醇,α-萘酚乙醇溶液,稀盐酸,稀醋酸等。
3.药材样品:牛膝、薄荷4.药材粉末:大黄、肉桂、山药【实验内容】一、显微鉴定1.组织鉴定组织鉴定是通过观察中药的组织构造特征来达到鉴定目的,主要用于个体较小的完整药材鉴别。
通常用以鉴别药材性状特征不明显或外形相似而组织构造不同的类似品、混淆品、代用品、伪品,或用于多来源药材的对比鉴别,也可用于确定某种化学成分的存在部位,以考查质量。
一般地说,组织鉴定对不同科属来源的药材鉴别比较容易,对于相同科属来源的药材鉴别比较困难。
2.粉末鉴定主要是通过观察中药的细胞、内含物和颗粒物质的性状特征及性质来达到鉴定的目的。
通常用于粉末药材、外形较大或组织构造无鉴别特征的药材、破碎药材、粉末性的中成药。
3.显微常数测定常见的显微常数主要有用于植物的叶类中药鉴别的栅表细胞比、气孔数、气孔指数、脉岛数和脉端数等,这些显微数据常因中药原植物种类不同而异,常用于叶类药材、部分花类和带叶的全草类药材的定性鉴别。
尤其是一些同属不同种来源的药材,当其他显微特征如毛茸、结晶等比较相似而难以鉴别时,这些显微数据的测定对于品种鉴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4.显微化学鉴定在进行显微鉴定工作中,经常用显微化学反应来检查中药细胞壁和细胞内含物化学物质的性质来达到鉴定的目的。
当药材的数量很少、其中的某些成分化学反应较灵敏时,可使用显微化学鉴定法。
二、显微标本片的制备在进行显微鉴定时,应首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检品,制作显微标本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显微标本片根据制作方法和保存的需要,分为半永久制片、永久制片和临时制片3大类。
半永久制片的封藏介质是半固体,可作暂时性保存;永久制片的封藏介质是固体,可作长期保存,但其制作费时,多用于特殊目的,如供显微摄影和核对标本等应用;临时制片的封藏介质是流动性液体,容易损坏,不耐久藏,但制作简单、迅速,适用于一般观察及进行显微化学反应,在中药鉴定工作中应用最多。
在鉴定工作中,由于观察的目的不同,对不同检品采取的制片方法也不同,所以又分切片标本片(包括横切片、纵切片;纵切片又包括切向纵切片和径向纵切片)、解离组织标本片、表面标本片、粉末标本片和磨片等。
其中横切片多用于观察组织的排列特征;纵切片多用于观察茎、木类中药的某些细胞组织,如射线的特征;解离组织片用于观察某些细胞的形状,如纤维、石细胞等;表面片多用于观察叶、花、全草、果实和种子等的表面特征,一般取某一部分制片;粉末片多用于观察组织碎片、细胞及后含物或某些中药颗粒的特征;磨片用于坚硬药材如骨类、贝壳类及矿石的显微特征观察。
根据鉴定工作的需要,可采用徒手制片和机械制片等手段,制备各种显微制片供显微特征的观察和描述。
1.徒手切片制片法(1)取材根类,一般取主根中部,长2~3cm,直径1~1.5cm,较粗的根或根茎可用分割法,用刀割取所需部分;叶类以及鳞茎和完整的鳞叶,一般取主脉中部带有少量两侧叶肉部分;花类,一般取各部分分别制片;果实种子类,较小型的取完整者,大型果实也可用分割法取所需部位。
所取样品均需有代表性,应无畸形、虫蛀、霉变或其他污染等。
(2)软化选好样品后,新鲜或软硬适中者可直接切片,干燥材料应经软化处理后再进行切片,常用的软化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冷水或温水浸泡:适用于一般样品。
②低浓度乙醇(30%~50%)浸泡:适用于含黏液质和菊糖等水溶性物质的样品。
③水煮法:适用于木材等坚硬的样品。
方法是将干燥样品投入冷水中煮沸至沉入水底,即示细胞内空气已被除尽,取出样品,放入甘油-乙醇(1:1)的软化液中软化,至软硬适中。
④水蒸气软化法:适用于作显微化学用的样品。
方法:是把样品放干燥器隔板上,再放入含5%苯酚的水适量,旋紧干燥器,一般经12-24小时,即可吸湿软化,或在干燥器中放温水不超过隔板,隔板上铺湿纱布一层,放上干燥样品,加盖密封,45℃恒温,至样品软硬适中。
(3)徒手切片按常规法:右手持徒手切片,则以左手姆指和食指夹持软化好的样品材料,用中指托着,使材料略高出食指和拇指,左手肘关节靠桌沿,以免切片时晃动,右手执切片刀片,与材料的切面保持平行(刀片或材料用蒸馏水或选择的润湿剂润滑,更便于切),刀口向内,从左至右移动,一次切下,所得薄片约在10~20μm之内。
材料和刀刃经常润湿反复切削,将切削的薄片用毛笔沾水(或经选择的润湿剂,如稀甘油等)轻轻顺刀口方向拂下,放入盛有润湿剂的培养皿中,再选择薄而完整的切片标本,用稀甘油等封藏观察,必要时还应作水合氯醛液透化加热,稀甘油封片观察。
对较小的材料或叶片,可用小通草、胡萝卜及质厚的叶片等作夹持材料,即将小通草等夹持材料纵剖一条缝,把材料放下夹上,注意材料要放正,使切削时与刀片成一平行面。
切削时连同小通草等夹持材料一起切下,放入盛有润湿剂的培养皿中,选择时除去夹持材料,按一般制片法及特殊处理制片即得。
(4)制片选取透明完整的切片(厚约10~20μm),根据不同鉴别目的选用适宜的试剂装片。
一般蒸馏水等直接装片法,在《药用植物学》已做介绍。
下面重点介绍水合氯醛加热透化装片法:取合格切片置洁净的载玻片上,加2~3滴水合氯醛试液,解剖针混匀,于酒精灯的小火焰上微热至沸,移下,略冷,补加一滴试剂,再加热至当沸,如此反复至切片透明止。
一般需要2-3次(切记:加热时不要烧干)即透化完全。
加稀甘油至适量混匀,将切片摆在玻片中央略偏一方的位置,小心加上盖玻片(不要出现气泡),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试液至试液充满整个盖玻片且不游动为止,擦净玻片边缘及反面的污物,即可镜检。
徒手切片经水合氯醛透化(冷浸)后,脱水染色,也能制成永久片。
2.粉末制片法(1)粉末的制备选取鉴定准确,具有代表性的药材,用小木锉锉下少许粉末或经粉碎过50~80目筛。
(2)粉末制片法粉末的临时制片一般应用时做三种不同的装片,即水装片、稀甘油或甘油醋酸装片、水合氯醛试液装片(有时还需水合氯醛冷装片)。
用牙签挑取少许药材粉末,放置玻片中央稍偏一侧的位置,根据需要加适当试剂1~2滴,用解剖针轻轻搅匀,小心加盖片即可。
水合氯醛加热透化的标本片,一般应加热2~3次,注意点与徒手切片制片法相同。
在制片过程中,应摸索粉末和试剂的适宜用量,又快又好的做出合格的粉末临时标本片。
粉末药材也可用甘油明胶做成半永久片,经脱水染色透明后做成永久标本片。
3.表面制片法本法适用于叶片、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等。
另外浆果、草质茎和某些地下茎的表皮也可制成表面装片。
(1)整体封藏法适用于很薄的叶片、萼片和花瓣等样品,可剪取所需部位2小片,约4mm2,一反一正放载玻片上。
加水合氯醛试液加热透化完全,盖上盖玻片即可。
也可放试管中加水合氯醛试液加热至样品透明,再取样装片。
孢子、花粉粒、雄蕊或雌蕊等,可直接装片。
(2)表面撕离法较厚的叶片、萼片、花瓣及浆果、茎等,可用镊子将软化好材料的表皮轻轻撕下,将面朝上,放载玻片上,加水合氯醛透化至透明,盖上盖玻片即可。
4.组织解离制片法利用化学物质将植物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中间层物质溶解,使细胞相互分离的方法。
称为组织解离。
解离前,将样品切成宽或厚约2mm的小条或小块。
常用的组织解离法有以下几种:(1)氢氧化钾(钠)法适用于薄壁组织发达,木化组织少或散在的样品。
置样品于试管或小烧杯中,加5%氢氧化钾溶液适量,加热至用玻璃棒轻压能离散为止。
倾去碱液,加水洗至中性。
取所需部位,置载玻片上,用解剖针撕开,稀甘油装片镜检。
(2)硝铬酸法适用于坚硬的样品,木化组织发达或集成较大群束。
置样品于试管或小烧杯中,加硝铬酸试液适量,放置,至用玻璃棒轻压能离散为止。
也可稍加热,缩短解离时间。
倾去酸液,加水洗至中性,照1法装片。
(3)氯酸钾法适用范围同2。
置样品于试管中,加硝酸溶液(1-2)及氯酸钾少量,缓缓加热,待产生的气泡渐少时,再及时加入氯酸钾少量,以维持气泡稳定产生,至用玻璃棒轻压及离散为止,倾去酸液,加水洗至中性,照(1)法装片。
用氯酸钾法解离操作时应在通风处,以免中毒。
三、显微观察与描述1.显微观察的方法在显微镜下镜检时视野的寻找应先用低倍镜,再用适当的高倍镜观察。
即按“先低倍后高倍”的原则进行。
为了避免在显微观察时,对标本片内某些少见或偶见的特征遗漏而影响观察结果。
我们可采用“之”字移动法,使标本片沿着一定的线路移动,这样可以检查到玻片下的各个部位。
此法是在对焦后,旋动移动器,从盖玻片的左上角开始,逐渐使视野由左向右移动,到达右端后,使视野向近侧移动2/3~3/4个视野,然后使视野由右向左移动,到达左端后,再如前法移动,直到整个标本片全部观察完毕。
镜检时视野移动线路如图1-3。
图1-3镜检时视野移动线路图在进行一般的鉴定工作中,为了防止粉末混合不均匀的因素,需观察1~3张标本片为宜,以消除取样引起的差异。
2.鉴别特征的重复观察在观察显微标本片(尤其是粉末或解离组织片时),往往需要重新观察某个显微特征颗粒,为此有必要对该特征在标本片中的位置进行记录,以便再次观察时能够迅速重现。
记录的方法有如下两种:(1)坐标法把需要重现的特征移至视野的中央,记录标本移动器上横坐标,与纵坐标的位置即可。
在重复观察时,只要放上该标本片并把标本移冬器的纵坐标调节到记录的位置。
所需观察的目的物就会出现在视野中。
(2)标记法①纸上标记法即剪一小片白纸,其形状与盖玻片相同,在纸上用小圆圈标记出盖玻片下目的物出现的相应位置,然后贴在载玻片的一侧,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