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看舌苔-【专业知识文档】
中医诊断学望舌苔

寒热辨证中望舌苔应用
舌苔颜色
寒证舌苔多呈白色,热证舌苔多呈黄色或灰黑色。
舌苔润燥
寒证舌苔多润泽,热证舌苔多干燥。
舌苔厚薄
寒证舌苔多较薄,热证舌苔多较厚。
虚实辨证中望舌苔应用
证舌苔多粗糙。
舌苔分布
02
虚证舌苔多均匀分布,实证舌苔多分布不均。
舌苔剥脱
03
虚证舌苔易剥脱,实证舌苔不易剥脱。
舌苔微生物群落与口腔健康关系
舌苔微生物种类
舌苔上定植着多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其中一些与口腔疾病的 发生密切相关。
口腔健康与舌苔微生物平衡
正常的舌苔微生物群落对维持口腔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一旦平衡被 打破,可能导致口腔疾病的发生。
舌苔微生物与口腔疾病
研究表明,舌苔中的某些微生物与龋齿、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发生 和发展密切相关。
案例二
患者,女,30岁。因胃脘胀痛、嗳气反酸就诊。望诊见舌苔白厚腻,舌 质淡。结合其他症状,诊断为脾胃湿热证,治以健脾和胃、清热化湿之 法。
案例三
患者,男,60岁。因水肿、腹胀、尿少就诊。望诊见舌苔灰黑而润,舌 质淡胖。结合其他症状,诊断为脾肾阳虚水泛证,治以温补脾肾、利水 消肿之法。
04 望舌苔在中医辨证中作用
结合其他诊断方法提高准确率
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在望舌苔的同时,结合闻诊、问诊和切诊等其他中医诊断方法, 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
辨证施治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舌苔等表现,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制定相 应的治疗方案。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
如舌诊仪等现代科技手段,可辅助中医医师更准确地判断舌苔变化。
临床案例分析与讨论
中医诊断学望舌苔
contents
目录
• 舌苔基本概念与意义 • 正常舌苔特征及其变化 • 异常舌苔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 望舌苔在中医辨证中作用 • 现代医学对舌苔认识与研究进展 • 提高望舌苔技能和实践经验分享
最全中医舌诊图谱来啦!看舌头,知全身!(图文并茂)

最全中医舌诊图谱来啦!看舌头,知全身!(图文并茂)医学交流平台 2022-06-27 12:10 发表于广东中医之声关注中医之声,传承伟大中医药事业!公众号舌诊,为中医望诊的重中之重,是观察舌头的色泽、形态的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
舌诊主要诊察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以此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及脏腑的虚实等。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
三大舌质表明身体可能有问题:一、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即为裂纹舌。
(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如果发现自己有这种现象需要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摄入热性食物。
多吃些滋阴降火的食物。
(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这类舌质多为贫血或者大病、手术后患者,平日需要多吃一些补血的食物,但是切记要循序渐进的补血。
(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
多为脾虚湿盛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多食用山药、薏米等补脾健胃祛湿的食物。
二、齿痕舌体的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即为齿痕舌。
(1)舌淡白湿润而有齿印,属寒湿内盛。
这类患者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暖,不要吃生冷食物,尽量避免过于潮湿的环境。
(2)舌淡红而有齿痕,属脾虚或气虚。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党参、茯苓泡水冲服。
(3)舌红而肿胀满口,边有齿痕,多属湿热痰浊壅滞。
这类患者属于比较病情比较严重,建议及早去医院就医。
三、胖大舌舌体虚浮胖大,或边有齿痕,色淡而嫩,即为胖大舌。
(1)舌体胖大而嫩,色淡。
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面白形寒,少气懒言,倦怠食少,腹满便溏,脉虚缓或迟弱。
多为脾虚。
建议日常生活中多食用健脾的食物,如山药、茯苓、薏苡仁等。
(2)舌大胖嫩,色淡,边有齿痕,腰以下肿甚,小便少,形寒神疲,四肢厥冷,面色晦暗或晃白,脉沉迟或沉细。
多为肾虚水泛。
建议日常生活中可以多食用黑豆、冬瓜等食物。
【推荐】老中医如何从舌苔看你的健康状况-word范文模板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老中医如何从舌苔看你的健康状况相信去看过中医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大夫让您把舌头伸出来看看。
这就是中医中的舌诊,中医可以根据病患的舌头情况来初步断定患者的身体情况。
那么大家对舌诊有没有什么概念呢?知不知道中医通过舌诊能够看出什么呢?对此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中医中讲究望闻问切,这是中医的纲领,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望是观察病人的发育情况、面色、舌苔、表情等等、闻是听病人的声音、喘息声,并嗅出病人的口臭体臭等等。
问是询问病人的感觉。
切是通过把脉或者是按摩腹部看看是否有结块等。
这就是四诊。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望诊里面的舌诊内容。
望舌诊病是中医长期实践积累的独特察病手段,主要观察舌质和舌苔,舌质是舌的肌肉部分,舌苔是舌面附着的苔状物,舌质可以反映五脏的虚实,舌苔可以察外邪侵入人体的深浅。
健康的舌头应该呈现出粉红或淡红色,形状是长椭圆形,胖瘦适中,舌苔薄白,光泽润滑,而且伸缩自如,无论伸直还是弯曲,都应该柔韧有力。
而病态的舌苔色主要有白苔、黄苔、灰黑苔,有时也可发生绿苔(多由白苔转化而来,常见于瘟疫、湿温,为湿热郁熏之征)或是霉酱苔(红中发黑、又兼黄色的舌苔,常见于夹食中暑或内热久郁,主湿热病日久者)。
舌诊内容舌两侧红,肝火旺如果不仅口干,口还发苦,眼睛发红等,则都属于肝火旺的表现。
有肝火时,舌质会发红,但两侧红更明显。
临床上,吃龙胆泻肝丸就可以清肝火。
此外也可以喝药茶,比如用苦丁茶加上菊花、蔓荆子沏水。
如果伴随脸发红,血压升高,可以用夏枯草、钩藤来泡水,具有辅助降压作用。
舌尖红,有心火一般来说,比正常颜色要深的红舌是比较多见的病体症状,它表明了病患体内有热证。
心火的主要表现是舌尖红,另外还伴有口干、烦躁、口舌生疮、睡眠不好、小便发黄、大便偏干等症状。
如果心火旺盛,但症状较轻的,在临床上常用导赤散;如果症状比较严重的话,可以用泻心汤治疗,泻心汤里面的成分有黄连、黄芩、黄柏、大黄,这些中药都有泻火作用。
03014_中医舌诊图文ppt课件

03 舌苔观察与分析
2024/1/பைடு நூலகம்0
11
舌苔颜色判断
01
02
03
白苔
主表证、寒证。舌苔薄白 而润为正常舌象,或表证 初起,或里证病轻,或阳 虚内寒。
2024/1/30
黄苔
主里证、热证。苔薄黄厚 而干燥,则里热盛,津液 受损。
灰黑苔
主里证。灰苔薄而润滑, 多为寒湿内阻,或痰饮内 停。苔灰而干燥,为热病 或阴虚火旺。
滑苔
舌面水分过多,伸舌欲滴 ,扪之湿而滑。主寒主湿 ,或阳虚水饮内停。
燥苔
舌苔干燥,扪之无津,甚 则舌苔干裂。多因津液耗 伤,或热盛伤津,或阴液 亏虚所致。
14
04 常见舌象及其临床意义
2024/1/30
15
正常舌象特征描述
舌质
淡红色,润泽,不胖不瘦,活动自如 。
舌苔
舌下络脉
颜色暗红,脉络清晰,无怒张、紧束 、弯曲、增生等异常表现。
24
案例分析:结合具体病例进行解读
案例一
患者舌淡苔白,脉沉细。解读为气血 两虚证,治以益气养血之法。
案例二
患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解读为湿 热内蕴证,治以清热利湿之法。
2024/1/30
案例三
患者舌紫暗有瘀斑,脉弦涩。解读为 气滞血瘀证,治以活血化瘀之法。
案例四
患者舌胖大边有齿痕,脉沉迟。解读 为脾虚湿盛证,治以健脾利湿之法。
12
舌苔厚薄程度评估
薄苔
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质者,又称见底苔,多属正常舌苔或疾病初起,或病邪 在表,病情较轻。
厚苔
苔质较厚,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质者,多属病邪入里,或胃肠积滞,病情较重 。
2024/1/30
【中医教你看舌苔辨证型】

【中医教你看舌苔辨证型】【中医教你看舌苔辨证型】正常人的舌苔原来长这个样子!舌诊是现在中医远程问诊中极具盛行的一种问诊方式,你知道为什么中医问诊必须要看舌苔吗?因为舌象的变化能较客观准确地反映病情,可作为诊断疾病、了解病情的发展变化和辨证的重要依据。
同时通过对舌象的动态观察,可跟踪和测知疾病发展的进退趋势。
舌苔大致分为以下5种类型,通过辨舌苔看看自己身体内的变化,大家可对号入座。
1、淡红舌——舌色淡红润泽中医辨证:红为血之色,明润光泽为胃气之华。
淡红舌说明心血充足、胃气旺盛。
舌诊:(1)气血调和,是较为健康的舌苔。
(2)外感表证初起,病情轻浅,邪尚未伤及气血、脏腑,故舌色仍淡红。
(3)若舌色淡红明润,表明阴阳平和,气血未损,病情尚轻,或为疾病转愈之佳兆。
2、淡白舌——舌色白而几无血色中医辨证:主气血两虚、阳虚。
枯白舌主亡血夺气。
舌诊:(1)淡白光莹,舌体瘦薄——气血两虚。
(2)淡白湿润,舌体胖嫩——阳虚水湿内停。
(3)枯白无华——亡血夺气,病情危重,舌无血气充养。
3、红舌——呈鲜红色中医辨证:主热证。
舌诊:(1)舌鲜红而起芒刺,或兼黄厚苔——实热证。
(2)鲜红而少苔,或有裂纹,或红光无苔——虚热证。
(3)舌尖红——心火上炎。
(4)舌两边红——肝经有热。
4、绛舌——较红舌颜色更深,或略带暗红色中医辨证:主热盛证。
舌诊:(1)舌暗红有苔——温热病热入营血,或脏腑内热炽盛。
(2)舌暗红少苔或无苔,有裂纹——久病阴虚火旺,或热病后期阴液耗损。
5、青紫舌——青舌、紫舌、淡紫舌、紫红舌、绛紫舌、紫斑或紫点中医辨证:主气血瘀滞。
舌诊:(1)舌青紫——全身性血行瘀滞。
(2)舌有紫色斑点——瘀血阻滞于局部,或局部血络损伤。
(3)舌色淡红中泛现青紫——肺气壅滞,或肝郁血瘀,或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流缓慢。
(4)淡紫舌——阴寒内盛,阳气被遏,血行凝滞,或阳气虚衰,气血运行不畅,血脉瘀滞。
(5)紫红舌、绛紫舌——热毒炽盛,内入营血,营阴受灼,津液耗损,气血壅滞。
最全的中医舌诊知识,一看你就知道医生为什么看舌头了

最全的中医舌诊知识,一看你就知道医生为什么看舌头了导读:以下内容摘自独立学者灵遁者手诊面诊书籍《手诊面诊色诊大观园》。
文章中的图片不是书中原图。
原图太多,所以就用头条自带的东方图为大家展示内容。
舌诊帅锅,帅姐们醒来了。
吃饭了。
搅动你的味蕾,来品尝一下这顿大餐吧!!舌诊历史悠久,在我们身边十分流行。
其操作简单方便。
凡是学医者,都会接触到舌诊。
舌诊是通过观察舌象,以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诊察方法。
舌的形体结构:舌是由横纹肌组成的肌性器官。
舌的上面称舌背,下面称舌底。
舌体前端为舌尖;舌体中部为舌中;舌体后部、人字形界沟之前为舌根;舌两边为舌边。
舌诊的原理脏腑经络与舌象的关系1、舌为心之苗,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
望舌色可了解人体气血情况,而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
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语言是否清晰,又反映心藏神的功能。
2、舌为脾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
舌苔与脾胃运化功能相应。
舌象与脾主运化,化生气血功能直接有关。
3、肾藏精,足少阴肾经挟舌本;肝藏血、主筋,经脉络舌本;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4、脏腑病变反映于舌面有一定的分布规律舌尖——心肺病变,心火上炎多舌尖红赤;舌中——脾胃病变,脾胃运化失常,湿浊、痰饮、食滞停积中焦,舌根——肾的病变,久病及肾,肾精不足可见舌根苔剥。
两侧——肝胆病变。
肝胆气滞血瘀,(三)气血津液与舌象的关系常见舌两侧舌血脉丰富,有赖气血的濡养和津液的滋润。
舌苔和舌体的润燥与津液的多少有关。
唾为肾液、涎为脾液,与脏腑密切相关。
观察舌体润燥,可判断体内津液盈亏及邪热轻重。
舌诊的注意事项诊舌的方法1 先看舌尖【心肺】,再舌中【脾胃】、舌侧【肝胆】,最后看舌根【肾脏】部。
2 先看舌体的色质,再看舌苔。
3 若伸舌时间过久,舌体易随血管变形而色泽变化。
4 如判断不清,可令病人休息3~5分钟后重复望舌。
5 其他诊察方法:刮舌验苔法。
刮之不脱或刮而留污质,为里有实邪;刮之易去,舌体明净光滑则多属虚证。
珍贵中医舌诊图解大全!图文并茂(详细资料)

珍贵中医舌诊图解大全!图文并茂(详细资料)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珍贵中医舌诊图解大全!图文并茂,再也不怕看不懂舌头了望舌质舌质,即舌的本体,故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和脉络组织。
望舌体主要观察舌神、舌色、舌形、舌态以及舌下络脉几个部分。
一. 舌神( 一) 有神( 荣舌)【舌象特征】舌色红活、润泽,运动灵敏自如。
【临床意义】荣舌是谓有神,虽病亦属善候。
【机理分析】荣舌主要反映津液充足,气血充盈,精神健旺。
《察舌指南·辨舌之神气》曰:“凡舌质有光有体,不论黄白灰黑,刮之而里面红润,神气荣华者,诸病皆吉。
”( 二) 无神( 枯舌)【舌象特征】舌色干枯而晦暗无光、死板而毫无生气,运动失灵。
【临床意义】枯舌是谓无神,属凶险恶候。
【机理分析】枯舌主要反映津液匮乏,气血大亏,精神衰败。
《察舌指南·辨舌之神气》说:“若舌质无光无体,不拘有苔无苔,视之里面枯晦,神气全无者,诸病皆凶。
二. 舌色舌色,即舌体的颜色。
一般分为淡红、淡白、红、绛、青、紫六种。
(一)淡红舌【舌象特征】舌体颜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
【临床意义】淡红舌为气血调和的征象,常见于正常人。
疾病时见之多属病轻。
【机理分析】淡红舌主要反映心之气血充足,胃气旺盛的生理状态。
舌色与肤色的形成原理相似,红为血之色,明润光泽为胃气之华,正如《舌胎统志》说:“舌色淡红平人之候,……红者心之气,淡者胃之气。
”外感病初起,病情轻浅,尚未伤及气血及内脏时,舌色仍可保持正常而呈淡红;内伤疾病时见之,提示阴阳平和,气血充盈,多属病轻,或为疾病转愈之象。
(二)淡白舌【舌象特征】舌色比正常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称为淡白舌。
如舌体色白,全无血色,则称为枯白舌。
【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阳虚。
枯白舌主伤精、脱血夺气。
【机理分析】气血亏虚,血不荣舌,或阳气虚衰,运血无力,无以推动血液上充于舌,致舌色浅淡。
中医舌诊的基本知识

中医舌诊的基本知识
中医舌诊是中医师通过观察舌苔和舌质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的一种诊断方法。
以下是中医舌诊的基本知识:
1. 舌质:舌质是指舌头的颜色和形态。
中医认为舌质反映了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状况。
常见的舌质有淡红、暗红、紫红、淡白、暗紫等。
不同的舌质可以反映不同的病理变化。
2. 舌苔:舌苔是指覆盖在舌面上的一层细腻的白色物质。
正常情况下,舌苔应该是薄而白。
根据舌苔的颜色、厚薄、湿润程度和粘腻程度等特征,中医可以判断人体的消化吸收情况和内脏功能的健康状况。
3. 舌体形态:舌体形态主要指舌头的大小、形状和舌身的颜色等方面。
中医认为,舌体的变化可以反映人体的气血循环、脏腑功能和病理变化。
常见的舌体形态有舌红、舌胖、舌瘦、舌大等。
4. 舌诊的方法:中医舌诊通常采用观察法、望诊法和摸诊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观察法是通过仔细观察舌面的舌质、舌苔和舌体形态来判断身体的状况。
望诊法是通过观察舌诊时的舌相变化来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势。
摸诊法是通过触摸舌头的硬度、湿润程度和舌尖的酸味等来判断人体的气血循环情况。
中医舌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舌面的颜色、质地和形态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有助于中医师提供具体的
治疗方案和调理建议。
但需要注意的是,舌诊只是中医诊断的辅助手段,无法取代其他的医学检查和诊断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看舌苔
【专业知识文档】
本文内容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
文章导读
关于医学治疗,我们一般都是有中医和西医的区别,中医较为传统,而对于中医来说,中医看舌头,又叫舌诊,诊断中基本上查看舌苔和舌质。
中医可以根据不同颜色的舌苔以及舌质来判断出人体哪个部位出了问题,哪个部位生病了。
一、舌质。
正常人舌质的颜色淡红而润,深浅适中。
属于病理性的舌质约有五种颜色,即淡白舌、红舌、绛舌、紫舌及青舌。
淡白舌:舌色浅于淡红,多为气血亏虚,阳气不足之象。
淡白而舌体瘦多为气血不足,淡白而舌体胖嫩多为阳气亏虚。
红舌:舌色深于正常人,多主热证。
热盛气血上壅,故现红色。
有虚实之分,既可见于实热证,又可见于虚热证。
舌色鲜红,伴有苔黄为实热证,舌色鲜红,苔少或无苔为虚热证。
舌红在不同部位可为不同脏腑的热证,如舌尖赤为心火上炎,舌边赤为肝胆有热,舌中心干红为胃阴亏。
绛舌:舌色深红为绛舌,多主热盛阴虚。
外感热病中见绛舌,多为热入营血的标志,
常见于热性病。
内伤杂病中见
绛舌:多属阴虚火旺。
若舌尖独绛,多为心火上炎之证;舌绛而光亮无苔如镜面,为胃阴已亡。
紫舌:主病有寒热之分。
舌呈淡紫色,主寒证;舌呈青紫色而有斑点,主瘀血证;舌呈绛紫色,主热证。
青舌:又名水牛舌,主寒证和瘀血证。
二、舌苔。
舌苔是胃气上蒸而生。
正常人有一层薄白苔,不干不湿,不滑不燥,这是胃气正常的表现。
如脏腑有病,胃气挟病邪之气上蒸,其苔色即可发生改变。
观察舌苔的异常变化,是舌诊的重要内容。
临床上常见的舌苔,大致可分为白苔、黄苔、灰苔、黑苔四种:
白苔:一般常见于表证、寒证。
但有时也见于热证。
舌苔薄白而润,多为外感风寒,病犹在表;舌淡苔白多为寒证;若白苔满布如积粉的,为积粉苔,多由外感秽浊不正之气,毒热内盛之征,常见于瘟疫,亦见于内痈。
黄苔:主热证、里证。
一般来说,苔色越黄,热邪越盛,淡黄为热轻,深黄为热重,焦黄为热结。
苔黄而滑者,多属湿热;薄黄而干,表示热邪伤津;如黄燥而生黑刺,或中有裂纹者,多是热结已深,气阴已耗。
灰苔:灰苔为浅黑色,主里证。
灰苔既主寒,也主热,主要从苔的润燥来分辨寒热。
若苔灰而润者,则主寒,而苔灰而燥者,则主热。
黑苔:黑色舌苔,多属里证。
主热极又主寒盛。
病情较重时多见。
若苔黑而润滑,舌质较淡白的,多为寒极;若舌苔黑,干燥少津,甚则舌生芒刺,多为热极伤阴,阴津耗伤之证。
总之,苔之润燥,是辨别黑苔主病属热属寒之关键
我国中医文化博大精深,若是没有个三五年专研,恐怕也是皮毛都不懂的,很多时候人们喜欢选择中医治疗,因为中医治疗虽然较为传统,但是对身体的伤害是最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