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7年四年级传统文化全册备课

合集下载

四年级传统文化全 册 备 课1

四年级传统文化全 册 备 课1
教学内容
南园十三首
时间
教学
目标
1、了解诗人李贺的有关资料
2、能够理解这首诗
3、能够体会借景抒情的诗的特点
重难点
理解并背诵古诗,了解借景抒情的诗的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唐诗三百首
课型
多媒体
课时
1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猜一猜,“诗鬼”是谁?
二、多媒体展示李贺的资料
三、多媒体播放《南园十三首(其一)》,学生感受气氛
2、请学生欣赏朗读视频,感悟文章以“深趣”融贮的禅趣。
3、学生朗读,教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
学生朗读
请学生欣赏朗读视频,感悟文章以“深趣”融贮的禅趣。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塞上吹吹笛
时间
教学
目标
让学生了解高适及其《塞上听吹笛》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高适及其《塞上听吹笛》的原文及译文。
5、通过熟读古代作品,从其文字中体会古代人所描绘的三孔及长江之美。
6、在谜语及谚语中体会学习传统文化的乐趣。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参与程度纳入考察范围。
2、认真备课,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3、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多鼓励,少批评。
4、鼓励学生多背诵一些传统诗句,从课外学习中探究中华深奥的文化内涵。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出示陆游诉衷情生自由朗读
要求读通顺,看能不能读出陆游的心声?
三、参照译文理解诗句意思

四下传统文化教案

四下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本册教材中出现的传统文化知识点;(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故事、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2)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传统节日(1)春节(2)元宵节(3)清明节(4)端午节(5)中秋节(6)重阳节2. 第二单元:传统习俗(1)饮食文化(2)服饰文化(3)建筑文化(4)民间艺术3. 第三单元:传统文学(1)诗词鉴赏(2)散文阅读(3)神话传说(4)民间故事4. 第四单元:历史人物(1)古代名人(2)近现代名人(3)历史典故5. 第五单元:传统美德(1)孝道文化(2)友情文化(3)礼仪文化(4)廉洁文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文化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传统文化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3.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讨传统文化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4. 对比教学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计划:1. 第一单元:传统节日(2周)周次内容课时第1周春节2课时第2周元宵节2课时2. 第二单元:传统习俗(3周)周次内容课时第3周饮食文化2课时第4周服饰文化2课时第5周建筑文化2课时3. 第三单元:传统文学(4周)周次内容课时第6周诗词鉴赏2课时第7周散文阅读2课时第8周神话传说2课时第9周民间故事2课时4. 第四单元:历史人物(3周)周次内容课时第10周古代名人2课时第11周近现代名人2课时第12周历史典故2课时5. 第五单元:传统美德(2周)周次内容课时第13周孝道文化2课时第14周友情文化2课时第15周礼仪文化2课时第16周廉洁文化2课时七、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材;2. 辅助材料:相关传统文化书籍、文章、视频等;3. 教具:图片、卡片、多媒体设备等;4. 网络资源:相关传统文化网站、论坛、博客等。

小学四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

小学四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

小学四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花荣木茂学科:传统文化班级:四年级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1.借助不同的阅读方式,正确朗读、记忆课文内容。

2.通过使用工具书或其他研究方式,理解句子的含义。

3.指导学生以古人的方式定义和区分植物。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讲述哪些植物拥有“华”“荣”等特点。

5.在熟练成诵的基础上,通过“说字解词”“诗文今译”“诗文点评”等方法,理解课文的含义。

6.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明白古人对大自然的感情。

本节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以及通过多样的研究活动来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1.通过出示图片,引入新课《花荣木茂》。

2.借助拼音,让学生自己朗读名言,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朗读名言,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诵读成果,教师做相应点拨。

5.通过“诗文今译”等方法,让学生准确理解诗文意思。

6.观看视频,使用名言。

7.通过组内交流,让学生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8.全班朗读诗句,总结全文内容。

反思:本节课通过多样的研究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正确朗读、记忆课文《鸟飞鱼跃》,并理解其中的含义。

同时,通过多样的研究活动,指导学生感受自然界中生物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记忆课文,理解其中的含义,以及感受自然界中生物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任务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出示相关图片。

2.学生自读、默读、小组合作读等方式,正确朗读、记忆课文内容。

3.通过多样的研究活动,指导学生以古人的方式定义和区分不同的动物,感受它们的神韵魅力。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论生活中哪些动物常常被用来比喻人或事。

5.在熟练掌握课文的基础上,借助“说字解词”、“诗文今译”、“诗文点评”等方式,理解课文的含义。

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六章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
考试:通过试卷测试学生的知识掌 握程度
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 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 与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作业:通过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态 度和实践能力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 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
反馈方式: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 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传统文化是现代生活的根基,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可以指导我们解决现代生活中的问题 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形式和技艺可以在现代生活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可以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四章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
讲解:教师讲 解传统文化知 识,引导学生
小学四年级应掌握的传统文化知识
传统节日:了解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 传统艺术:了解京剧、书法、国画等传统艺术的特点和历史 传统文学:阅读《西游记》、《红楼梦》等经典文学作品,了解其内容和意义 传统美德:学习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多媒体:利用多媒 体进行教学,可以 丰富教学内容,增 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互动教学:通过互动 教学,可以让学生更 好地参与到教学中, 提高学习效果。
第五章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传统文 化的学习
故事导入:讲述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传统文化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游戏导入:设计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四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齐鲁书社版)

四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齐鲁书社版)

三、课堂小结 1.学生总结本课内容 2.教师总结 3.情感升华。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课下搜集更多关于扬长避短、见贤思齐的故事和诗词。
三、博学研思
1.学生自由朗读《读书如走路,切莫贪 坦途》,教师巡视导,帮助朗读有困 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 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学生画出文中关于郭沫若读书方法 的句子。 3.学生回答问题:郭沫若的故事对你的 学习有那些启发? (1)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2)学生代表发言 (3)教师总结 4.资料卡 (1)学生自由朗读资料卡的内容,画 出你认为关键的信息。
学生能够记住关于《史记》的知识常识。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一次备课
一、交流讨论
1.学生交流课下搜集的关于古人读书 方法的故事和诗词。 2.学生从交流中总结出古人的读书方 法。 3.教师总结。
二次备课
二、忆事思辨
1.学生观察课本第四页的三张图片,思 考:他们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为什 么? 2.小组交流讨论并发言。 3.教师总结。
教学重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两句古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从传统文化中感悟见贤思齐,取长补短,并内化为自 己的行动。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一次备课
一、读典明理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 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 人也。” 1.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 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2.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3.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四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古籍书社版)

四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古籍书社版)

四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古籍书社版)教案概述这份教案是为四年级学生设计的,内容涵盖了全册的传统文化知识。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 掌握几种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作品。

-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中国传统节日- 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重要意义。

- 分享并了解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几个代表性的传统节日。

- 进行手工制作,制作与节日相关的艺术品。

第二单元:中国传统音乐- 听取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了解其特点和美妙之处。

- 研究一首中国传统民歌或乐曲,进行简单的演唱或演奏。

- 了解古琴、古筝等传统乐器的制作和演奏方法。

第三单元:中国传统绘画- 研究中国传统绘画的起源和发展。

- 了解中国画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 进行简单的国画实践活动,研究基本的绘画技巧。

第四单元:中国传统建筑- 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风格。

-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意义。

- 制作简单的中国传统建筑模型。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和示范- 小组合作研究- 观察与讨论- 实践与创作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

- 评价学生在手工制作、音乐演奏、绘画和建筑制作等方面的表现。

- 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品完成情况。

参考资料- 《四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材》(古籍书社版)- 网络资源- 教师自备材料以上是《四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的内容概述,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年级传统民俗全册备课

四年级传统民俗全册备课

四年级传统民俗全册备课一、教材概述本备课旨在帮助四年级学生研究传统的民俗文化知识,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教材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传统节日、传统俗、传统手工艺和传统戏剧。

二、教材分析1. 传统节日教材将介绍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

学生将了解每个节日的由来、风俗惯和庆祝活动。

2. 传统俗本部分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传统俗,如拜年、祭祖、结婚俗等。

学生将了解每个俗的意义和目的。

3. 传统手工艺本部分将介绍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如剪纸、中国结等。

学生将了解手工艺的历史背景、制作过程和鉴赏价值。

4. 传统戏剧教材将介绍一些经典的传统戏剧形式,如京剧、评剧等。

学生将了解戏剧的艺术特点、剧情和表演技巧。

三、教学目标本次备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兴趣和了解,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感知和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研究动力和研究效果。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像、音频和视频等,生动直观地展示传统民俗文化的内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

2. 实地参观与体验组织学生到传统乡村、博物馆或相关展览进行实地参观与体验,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增强他们的研究体验和记忆效果。

3. 小组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合作完成一些任务和项目,促进他们的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次备课建议使用以下几种评估方式:1. 成绩记录:记录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进步情况,如课堂表现和作业成绩等。

2. 研究笔记:鼓励学生做好研究笔记,对研究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以检查他们的理解程度。

3. 项目展示:让学生准备相关项目并进行展示,评估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完整版)四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完整版)四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尚德修身》等四个单元。

当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学生会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还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三、教学目标: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熟读成诵。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措施:1、教学形式多样化。

教师讲解、学生讲故事、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

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

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第一单元尚德修身1、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句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2017年四年级传统文化全册备课教学计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等十个单元。

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你还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教学目标: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熟读成诵。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重难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措施:1、教学形式多样化。

教师讲解、学生讲故事、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

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

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课时安排:周次课题第一周《千字文》(节选一)第二周《千字文》(节选二)第三周《千字文》(节选三)第四周《月夜》《乡思》第五周《山中》《济上作》第六周《断句》《宣城见杜鹃花》第七周《送柴侍御》《喜见外弟又言别》第八周《重别周尚书》《送友人》第九周《送别》《淮上与友人别》第十周《塞下曲》《秋望》第十一周《从军行七首》(其五)《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第十二周《塞上听吹箫》《征人怨》第十三周文学巨匠——李白第十四周文学巨匠——杜甫第十五周文学巨匠——苏轼第十六周文学巨匠——曹雪芹第1课时《千字文》(一)教学目标:1、识记《千字文》(一)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一)并尝试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二、简介《千字文》(一)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链接:第2页了解夜光珠来历的故事。

七、拓展活动:读一读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唐)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八、课外延伸:课下搜集古时描写四时更替、宇宙变化的语句,并交流。

第2课时《千字文》(二)教学目标:1、识记《千字文》(二)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二)并尝试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信使可复,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二、简介《千字文》(二)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链接:第5页了解墨子教育做人的小故事。

七、拓展活动:读一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黒。

——荀子《劝学》近朱者赤,近墨者黒;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晋)傅玄《太子少傅箴》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3课时《千字文》(三)教学目标:1、识记《千字文》(三)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三)并尝试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空谷传声,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夙兴温清。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二、简介《千字文》(三)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链接:第7页了解“二十四孝”中黄香的故事。

七、拓展活动:查一查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已家喻户晓,“卧冰求鲤”“芦衣顺母”等故事就发生在山东。

查阅资料,找出发生在山东的“二十四孝”故事还有哪些?并说说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哪些人?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4课时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认识《月夜》和《乡思》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月夜(唐)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乡思(宋)李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二、简介李觏李觏,字泰伯,江西南城人,他的诗唐代韩愈、皮日休等人的影响,具有独特风格。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知识链接:了解《月夜》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挂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七、拓展活动:背一背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5课时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认识《山中》和《济上作》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山中(唐)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济上作(明)徐祯青两年为客逢秋节,千里孤舟济水旁。

忽见黄花倍惆怅,故园明日又重阳。

二、简介作者王勃,字子安,山西人,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

徐祯卿,江苏苏州人,明代文学家,与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的诗句而为人称誉。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知识链接:了解《山中》和《济上作》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悲苦的思乡之情。

七、拓展活动:1、说一说说一说本课的两首诗是借什么景物来表达思乡思亲的悲伤感情的?2、读一读京师得家书(明)袁凯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6课时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认识《断句》和《宣城见杜鹃花》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断句(北魏)刘昶白云满鄣来,黄尘暗天起。

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宣城见杜鹃花(唐)李白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二、简介作者刘昶是南朝宋文帝第九子。

前废帝刘子业即位,怀疑刘昶有异志,于是他投奔北魏,亡命途中作此诗。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