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

合集下载

丝绸之路途经的城市介绍

丝绸之路途经的城市介绍

丝绸之路途经的城市介绍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以西汉时期的长安作为整条路线的起点,经过河西走廊然后到达著名的敦煌。

但是从敦煌开始就分为南北两条路:南路是从敦煌开始,然后依次是楼兰、于阗、莎车、帕米尔到达大月氏、安息,最后往西到达条支、大秦;北路从敦煌开始,经过交河、龟兹、疏勒、大宛最终到达安息和大秦。

丝绸之路途径中国省份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跨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经中亚部分的独联体、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而达地中海东岸,全长7000多公里,中国境内的丝绸之路总长
4000多公里,约为丝绸之路全程的二分之一。

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以南海为中心,所以还被成为南海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早在秦汉时期就形成了,在三国和隋朝时期的到了发展,在唐宋时期变得愈加繁荣。

这些路线途经的城市包括楼兰、于阗、莎车、帕米尔、大月氏、安息、条支、大秦、交河、龟兹、疏勒、大宛等。

此外,海上丝绸之路途经的城市则包括南海周边的国家和地区。

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对于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交流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丝绸之路简介

丝绸之路简介

丝绸之路简介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狭义的“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长安或洛阳,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丝绸之路起点是以国都为准的,西汉时期起点在长安(今西安);东汉时期起点在洛阳,期间丝绸之路第一次延伸到欧洲。

魏晋南北朝有洛阳、长安、平城、邺城等多个起点,还一度以建康为起点;隋唐为大唐西市、开远门和隋唐洛阳城;北宋为开封。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元、明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而成功申遗的项目。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又称为陆上丝绸之路,是指自中国的西汉时期起,连接中国与西亚、中亚、南亚以及欧洲的历史贸易路线。

这条古代贸易通道以丝绸为主要商品,也是经济、文化和技术交流的桥梁。

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于推动世界的互联互通和文明之间的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地理背景、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和影响等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一、地理背景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起点是中国的长安(今西安),终点主要有著名的罗马帝国的大城市罗马,蒙古帝国的首都大都(今北京)以及埃及的亚历山大港等。

这条路线总体上分为北线和南线两个主要途径。

北线经过西域、中亚、北亚而到达大都;南线则沿着西南方向通过亚洲次大陆南部各国直达南亚次大陆和西亚。

地理条件对于丝绸之路的开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二、经济贸易丝绸之路的主要贸易商品是中国的丝绸,而丝绸在古代是非常珍贵的奢侈品。

除了丝绸,中国还出口了许多其他商品,如瓷器、茶叶、铁器等。

同时,西亚和中亚的国家也向中国输入了许多商品,如大宗商品、珍贵石材和药材等。

丝绸之路的开启促进了贸易的繁荣,不仅加强了中国与西亚、中亚地区的经济联系,也推动了中国与罗马帝国之间的贸易合作。

三、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不仅仅是经济贸易的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沿途各国的商人、使者和学者通过丝绸之路的往来,带来了各自的文化和知识。

佛教的传入,正是通过丝绸之路而实现的。

佛教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中国的文化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向了西亚、中亚等地。

此外,音乐、绘画、建筑、服饰、食物等各个领域的文化交流也丰富了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艺术和生活。

四、影响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对于世界的互联互通和文明之间的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为各国提供了贸易机会和经济联系;另一方面,丝绸之路也加强了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促进了艺术和科技的发展。

丝绸之路的开辟不仅对于中国古代的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奠定了基础。

什么是丝绸之路

什么是丝绸之路

什么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又称为陆上丝绸之路,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

它起源于中国,沿着亚洲大陆向西延伸,连接了东方和西方,连结了不同的文明和国家。

丝绸之路的确切起始时间尚不明确,但它在汉朝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达到了巅峰,之后持续几个世纪。

这条古老而重要的商路通过陆地,从中国的长安(今天的西安)一直延伸到地中海的古老贸易港口。

丝绸之路的名字来自于中国的出口商品之一——丝绸。

丝绸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商品之一。

然而,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丝绸贸易的通道,它还成为了许多重要物品和思想的交换之地。

在这条商路上,各种商品如瓷器、香料、珍珠、珊瑚以及通过中国发明的火药、印刷术等都进行了贸易。

此外,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宗教和文化也随着商人和使者的往来而传播。

丝绸之路启发了一系列世界性贸易的发展,这对于推动古代世界的经济、文化和政治有着深远的影响。

古代丝绸之路上不仅有商人和商队,还有各个国家的使者、外交官和宗教传教士。

这些人士促成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知识传播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个商业贸易的通道,更是连接了不同文明、传播了不同思想和艺术的交汇地。

丝绸之路的存在也推动了中国的繁荣和独特的文化发展。

作为贸易的起点,中国受益于丝绸之路带来的外来商品和技术。

同时,贸易也带来了富裕和繁荣,从而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丝绸之路上的商队和海上贸易船只不断往来,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这种交流不仅仅是贸易的交换,还有语言、宗教、艺术、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使得中国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文化中心。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世界格局的变化,丝绸之路逐渐减弱并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随着欧洲的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海上航线的开辟和新的贸易路线的建立,丝绸之路的重要性逐渐被减弱。

不过,在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丝绸之路再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人们希望借助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推动全球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历史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

历史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

历史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商贸通道,是中国与外部世界进行文化、商业和军事交流的重要通道。

本文将从丝绸之路的起源、重要性、贸易品种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丝绸之路的起源丝绸之路起源于汉代,最早的起始点是中国的西北地区,途经中亚至西亚和地中海沿岸。

丝绸之路是由中国的汉朝开始兴起的。

当时,中国的丝绸成为了世界上各国的贵重商品,吸引了大量的外国商人来中国进行贸易。

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绸之路逐渐形成了一条连接东西方的贸易路线。

二、丝绸之路的重要性丝绸之路的建立对于古代中国和世界各国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的丝绸和其他中国商品的出口,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

其次,丝绸之路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国的文化和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世界各地的商品和文化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此外,丝绸之路还促进了东西方各国的人员往来和军事交流,丰富了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丝绸之路的贸易品种丝绸之路上贸易的品种丰富多样。

首先,丝绸是当时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贸易商品之一,中国的丝绸以其优质和独特的工艺赢得了世界各国的青睐。

此外,古代中国还出口了茶叶、瓷器、铁器、铜器等各种工艺品和商品。

从西方国家进口的商品包括大象、香料、宝石、黄金等。

四、丝绸之路的影响丝绸之路的建立对于古代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影响深远。

首先,丝绸之路的建立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同时,通过丝绸之路传播的中国文化和技术也对世界各国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加强了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其次,丝绸之路的建立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军事交流,对于保护国家利益和稳定地区局势起到了积极作用。

最后,丝绸之路也为后世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和经验。

总结丝绸之路是连接古代中国和西方国家的重要通道,为双方的经济、文化和军事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

丝绸之路的建立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丝绸之路的名词解释

丝绸之路的名词解释

丝绸之路的名词解释丝绸之路的名词解释一、丝绸之路的概述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和欧洲、中亚、南亚以及东南亚等地区之间的陆上和海上贸易路线网络。

它起源于汉朝时期,主要负责连接东西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通道,也是不同文明间相互影响和交融的桥梁。

二、陆上丝绸之路1. 起点与终点:陆上丝绸之路起点位于中国的长安(今天的西安),终点可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欧洲的罗马帝国,另一个是印度的孟加拉湾。

2. 经过地区:陆上丝绸之路经过了中国西北地区、中亚、伊朗、土耳其等国家。

3. 交通工具:陆上丝绸之路主要通过骆驼队进行运输,骆驼作为一种适应荒漠环境的动物,能够承受长途跋涉和干旱气候。

三、海上丝绸之路1. 起点与终点: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位于中国的广州,终点可以延伸至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等地。

2. 经过地区:海上丝绸之路经过了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等水域。

3. 交通工具:海上丝绸之路主要依靠船只进行贸易,包括帆船和木船。

这些船只能够在海上进行长途航行和货物运输。

四、丝绸之路的重要性1. 贸易: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不仅传输了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奢侈品,也带来了西方的黄金、珍珠、香料等商品。

这种贸易促进了各国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交流。

2. 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不仅是商品贸易的桥梁,也是不同文明间相互影响和交融的平台。

通过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得以相互传播,如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汉字从中国传入中亚等。

3. 科技传播:丝绸之路为各国科技和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渠道。

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等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西方,对后来的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丝绸之路的衰落1. 地理因素: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欧洲人开始寻找新的海上贸易路线,从而减少了对丝绸之路的依赖。

2. 政治动荡:中亚地区和西亚地区频繁发生政治动荡和战争,导致丝绸之路经过地区的不稳定,贸易活动受到阻碍。

3. 经济转移:随着欧洲国家的崛起和工业革命的兴起,世界贸易重心逐渐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国家,使得丝绸之路逐渐失去了其经济重要性。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贸易通道,起于中国,贯穿亚欧大陆,经过中亚、西亚,最终到达地中海。

这条古代的商路将中国的丝绸、茶叶和其他奢侈品带到了西方,也将许多西方的商品带入中国,为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将从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经济意义、文化交流以及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起始于汉代,是由中国的丝绸贸易扩散而成。

当时,丝绸是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深受西方各国的追捧。

丝绸之路的形成与汉朝大规模丝绸生产技术的成熟不无关系。

由于丝绸的珍贵与独特性,丝绸逐渐成为中国与西方贸易往来的纽带,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绸之路也逐渐扩大,达到鼎盛时期。

二、丝绸之路的经济意义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于参与贸易的各国来说都有着重大的经济意义。

首先,丝绸之路增加了贸易活动,推动了经济发展。

从中国到西方,经过的地区无不因此而繁荣起来,商业活动不断增加,大量商品和货币互相流通,为各国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其次,丝绸之路促进了不同地区的特产与技术的传播。

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奢侈品为西方提供了新奇的商品,而西方的马匹、玻璃、草木染料等产品则为中国带来了新的商品和技术。

三、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丝绸之路并不仅仅是经济的交流通道,它还推动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在长期的商业往来中,东西方的人们不仅互相了解对方的商品,还逐渐认识了对方的文化。

丝绸之路上的商人、官员、学者等,不断地在文化方面进行交流与学习,从而推动了文化的多元融合。

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传播,中医、棋术等技术的推广,都与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密不可分。

四、丝绸之路的影响丝绸之路对于参与者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首先,丝绸之路促进了亚欧大陆各国的经济繁荣,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其次,丝绸之路加深了东西方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宽了彼此的视野,促进了科技、哲学、艺术等各领域的繁荣与发展。

最重要的是,丝绸之路为中国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推动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和对外交流的加强。

丝绸之路基本概念

丝绸之路基本概念

丝绸之路基本概念
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东西方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路线,主要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连接亚欧大陆的陆路贸易通道,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世纪。

该通道从中国长安(今西安)出发,穿越河西走廊,经敦煌、乌鲁木齐、伊犁、塔城、阿拉山口等地,最终到达中亚、西亚及欧洲等地。

陆上丝绸之路在汉唐时期达到鼎盛,通过这条通道,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被运往欧洲,而西方的珍宝、香料等商品也被运到中国。

陆上丝绸之路对于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是中国与中亚、西亚及欧洲等地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2.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连接东西方的海上贸易通道,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2世纪。

该通道从中国广州、泉州、宁波等港口出发,穿越南海、印度洋、红海等海域,到达东南亚、南亚、西亚及东非等地。

海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达到鼎盛,通过这条通道,中国的丝绸、陶瓷、茶叶等商品被运往海外,而外国的珍宝、香料等商品也被运到中国。

海上丝绸之路对于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是中国与海外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古老的丝绸之路课题古老的丝绸之路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作为一门新建构的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

为他们形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

本课隶属于“我们的世界”这一内容下的“简要了解一些人类的文化遗产,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初步了解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依存关系,及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这两点。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还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和习惯,乐以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因此,在课堂上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更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探究性学习方式,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问题,主动去寻找与问题有关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反思,从而获得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因而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并在收集、归纳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古老的丝绸之路》是首师大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主题四《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的第一个栏题。

本主题共分为两个栏题,其中第二个栏题是《丝绸之路上的友好使者》。

这两个栏题分别是介绍丝绸之路的人和事,是并列的关系。

本单元灿烂的历史文明共安排了四个主题,即“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世界奇迹探秘”“祖先的科学技术成就”“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第一个主题“世界上的文明古国”是向学生们展示古老的文明古国,主题二、三分别从古老的建筑奇迹、科学技术两方面证明了主题一为什么说这些国家是文明古国;第四主题主要引导学生了解丝绸之路上的友好使者,经济、文化的交流,通过中国的丝绸之路来介绍世界文明古国的往来和沟通促进了文明古国共同的发展。

更深刻地认识不同文明之间的友好交流是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的有效途径,使世界文明更加丰富多彩,使人类共同享受文明,接纳不同的文明。

是对本章的一个总结。

学生情况:五年级学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在课前我对学生情况采取了谈话和调查问卷的方式,通过谈话和问卷了解到学生有一篇阅读课文是介绍丝绸之路的,因此学生对丝绸之路的一些相关知识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也对那段历史很感兴趣,愿意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

但对丝绸之路的起始点,经过的地点以及丝绸之路给对各国文化、科技、经济的贡献等历史、地理的概念还比较模糊的。

平时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学习相关的知识,但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还很欠缺,喜欢大段的念。

整理信息的能力还有待于培养。

基于此情况,本科要以采用多种方式做支架来进一步完成学习的目标。

讲课时多注意总结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课上学到的学习方法,从资料包中查找相关资料,将这两条丝路的知识点填到教师提供的表中。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

丝绸之路有很多,在讲授过程中只将丝绸之路,再提供一个资料包,包含海上丝绸之路及草原丝绸之路的相关内容。

教学方式和手段:以教师讲授和学生小组探究相结合,毕竟历史离学生太远,我让学生以历史科考员的身份小范围的探究,海上丝绸之路及草原丝绸之路的作用及主要传播的物品等,这是在教师讲授丝绸之路的基础上进行的,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上教方法,又给了学生一定的自主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课堂更丰富。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得学习目标有效答成。

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技术准备:教师准备:1、丝绸之路的图片。

2、丝绸之路的视频。

3、丝绸之路上交流的物品的卡片。

4、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文件包。

5、上课要用的表。

学生准备:1、搜集一些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资料。

教学目标情感态渡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我国丝绸工艺精湛的技艺及蕴含的智慧,体会丝绸之路开通的艰辛,领悟不同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丝绸之路是一条联系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重要桥梁。

认可交流和贸易是促进各国文化、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的重要基础。

能力目标:能力目标:通过小组探究式学习,学生能在资源包中找到自己研究的内容所需要的资料,能提高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并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丝绸之路起始的时期,说出丝绸之路的起点、终点和全长,并能列举出两个以上的丝绸之路经过的地点。

了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时期,经过。

能说出起始点,经过的地点,及传入我国的物品。

教学重点:1、了解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并能列举出两个以上的丝绸之路经过的地点。

2、理解丝绸之路是一条联系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重要桥梁。

教学难点:1、丝绸之路开通的艰辛。

2、认可交流和贸易是促进各国文化、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的重要基础。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出示:1.猜一猜: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水果和蔬菜并非原产于我国,有的产自古老的波斯,有的来自印渡,猜一猜它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我们的国家呢?(出示相关的水果和蔬菜的图片)预设:商人带过来的;追问:商人是通过什么途径带过来的呢?2. 过渡:今天,我们来学习了解丝绸之路。

(板书:丝绸之路)(二)新课环节一:走近丝路,回望历史。

丝路(意图:通过视频了解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以及途径的部分地方。

训练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1.提问:现在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真切地看一看这条丝绸之路。

看的过程请你思考:起点和终点是哪里?途经了哪些地方?2.播放:视频《丝绸之路路线图》提问: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哪里?学生回答。

(板书:画起点和终点。

)追问:你知道丝绸之路最远到达了那些地方吗?看书76页的图,在途中找出答案。

预设:非洲、欧洲。

提问:这条路为什么叫丝绸之路呢?预设:在丝绸之路上最具代表性的物品就是丝绸。

追问:丝绸是通过丝绸之路从哪儿运送到哪里的呢?预设:从中国运到欧洲各国。

教师贴图:丝绸谈话:我国的丝绸价值堪比黄金,但依然抵挡不住人们对丝绸的热烈追捧。

那么,这条路除了运送丝绸,还有传递了许多东西方的一些物品,也就是我们开始学习的那些蔬菜和水果等。

追问:你知道这条丝绸之路是在什么年代开通的吗?从西安走到欧洲有多远的距离吗?请再看书中76页,找答案!预设:西汉,2000多年,全长7000多千米。

谈话: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如果让你给我们的题目加一个定语,你认为应该填哪个词呢?(手指黑板的课题“丝绸之路”,加定语。

)预设:古老的小结:这是我国的古老的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流的一个重要纽带。

环节二:走进丝路,体会艰辛(意图:了解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观看这些地方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体会路途的艰险。

)1. 提问:你知道这7000多千米的丝绸之路经过了哪些地方吗?请看资料一(教师准备的丝绸之路的图)。

在地图中一边描画丝绸之路的路线,一边找一找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

小组讨论经过的地方。

2. 学生小组讨论。

过渡:丝绸之路经过了哪些地方?谁想把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大家分享一下呢?敦煌、玉门关、(新疆)西域、葱岭、阿富汗、伊朗、大秦、欧洲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师在ppt的地图中点出这些地方的所在地。

3. 谈话:你知道这些地方的环境是什么样的吗?猜一猜这条路上主要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呢?请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地方,查看老师提供的资料包,找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的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

3.提问:交通工具是什么啊?猜一猜它们的速渡吧!预设:骆驼。

谈话:一般骆驼每天能行走75千米,大家算一算这一趟丝绸之路得走多少天啊?预设:大约100天。

谈话:3个多月啊?看来时间还挺长的,那这三个多月他们经过的路途是什么样的呢?追问:说一说你们组重点学习的那个地方的环境特点及人为特点吧!学生分组展示。

谈话:听了同学的解说,谈谈你对丝绸之路的感受吧!预设:路途艰苦,条件恶劣,外族人们非常危险。

环节三:了解丝路,感受文明。

(意图:了解丝绸之路为古人贸易之间的往来发挥的作用)1. 提问:这样一条充满了艰难、险阻的道路,为什么它们还要坚持走下来呢,而且持续了那么长的时间啊?预设:可以赚取更过的钱,可以交流物资,分享资源。

谈话:非常好,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商品更加丰富,物产更加多样,自然而然地就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提升:通过丝绸之路传过来外国的很多东西传到了我们的国家,如果没有丝绸之路,这些东西甭说吃过、见过,就是听都没有听说过,而丝绸之路正是起到了互通有无的作用。

每一个国家的资源都是有限的,生产的产品有时比较单一,通过交换,能够使双方获取最多的东西,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我们还可以把丝绸之路称作什么之路?预设:贸易之路板书:贸易2. 过渡:除了我们能吃到的水果蔬菜,还有很多东西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了传播。

比如:出示琵琶、唢呐、四大发明的图片。

提问:中亚的琵琶、唢呐传进来,我国的四大发明传出去,这些属于哪个方面的交流呢?预设:文化(板书文化)提问:在丝绸之路上的进行的文化交流又会给东西方的人们带来哪些好处呢?预设:乐器、舞蹈等艺术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我国的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对西方的文化普及,海上远航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提升:也就是说,在丝绸之路上实现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发展,同时对社会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丝绸之路就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桥梁。

3. 过渡:丝绸之路本身就是一段灿烂的历史文明,更何况通过丝绸之路运送、交流的更是灿烂的历史文明,我们能不能说,古代的丝绸之路非常伟大,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就不大了呢?预设:不是。

现在丝绸之路依然发挥着作用。

明确:现代丝绸之路就是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建起来的。

部分古丝绸之路依然是人民出行的必要道路。

谈话:那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学习到的关于丝绸之路的知识,(ppt出示丝绸之路的知识表)大家一起复述。

再来想一想我们学习这些知识都用到了那些学习的方法呢?预设:资料提取法,计算法,对比法等。

4. 过渡:丝绸之路其实还有很多,书中还介绍了海上丝绸之路,你们想不想继续学习啊?环节四:研究丝路,提升能力。

(意图:了解海上丝绸之路,通过资源包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这两部分的内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搜集资料的能力。

)1. 过渡: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看书中77页的内容和教师给大家的资源包,运用我们之前学到的学习方法,将你学习到的知识填在我们的知识表中吧!(与丝绸之路的知识表的知识要点相同)一会儿请你汇报。

2. 学生小组讨论。

预设:将知识表填完整。

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学生活动。

明确知识内容。

(三)总结(意图:总结本课内容)谈话: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路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