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与政治论文

合集下载

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美国政治制度是世界各国政治制度中最具有鲜明特色的一种。

它融合了各种政治思想和制度元素,形成了一套独树一帜的体系。

本文将从历史、制度、形式和特点等方面探究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一、历史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美国独立战争时期。

当时,英国殖民地十三个州的民众与英国政府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1776年7月4日,十三州代表在费城制定了《独立宣言》,正式宣告独立。

之后,他们通过《美国合众国宪法》确立了联邦政府制度和各州的自治权利,以及联邦政府与各州之间的权力分配关系。

在美国宪政体系中,联邦政府具有重要的地位。

美国政府共分为三个独立的机关:行政、立法和司法。

行政机关负责制定政策和行政事务,国会负责立法,而司法机关则负责解释和执行法律。

美国政治制度极为注重权力分立和制衡,以保证政府之间和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平衡。

二、制度美国政治制度包括宪法、法律和各种制度规则。

美国宪法是美国法律和政治制度中最重要的法律文书,它被视为美国宪政的基石。

宪法规定了政府机构、各种政治职务和权利,以及政府行为的限制和约束。

同时,各州也有各自的宪法和法律,以保证各州政治制度的稳定。

美国政治制度还包括了一系列的程序和规则,如选举和议会程序、司法程序、行政程序等。

这些程序和规则保证了政府机构和个人行为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此外,美国政治制度还设立了许多监督机制,如联邦参议院和众议院审议决策、国务院和白宫新闻会等,以确保政府行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三、形式美国政治制度的形式有其独特之处。

美国政府具有联邦制度和总统制度,这使得美国政治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

联邦制度允许各州自治,同时联邦政府对各州拥有某些控制权,这样就能实现政府机构权力分散的目的。

另外,美国政治制度的总统制度也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制度。

总统是美国政府的最高行政长官和国家元首,拥有很大的权力和责任。

总统作为国家领袖,他的言行举止和政策决策都备受瞩目。

美国政治制度的总统制度能够分权,避免多数派取胜的侵害,也有利于宪政的稳定。

20世纪以来美国社会治理中联邦政府角色的演变

20世纪以来美国社会治理中联邦政府角色的演变

20世纪以来美国社会治理中联邦政府角色的演变美国社会治理的主体是以公民社会为代表的社会自组织治理,众多社会组织承担着美国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

在以社会自治为主体的美国社会治理中,联邦政府是否发挥作用,联邦政府的作用又经历何种变化?这是本论文研究的出发点。

论文以干预理念和干预能力为分析框架,考察20世纪以来联邦政府干预理念和干预能力的变化,结合联邦政府社会规制权力扩张与社会政策实施,总结联邦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经历的“旁观者”、“参与者”、“干预者”、“主导者”、“监督者”的角色演变,分析联邦政府对社会治理干预发生的从“缺失”到“参与”、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塑造”、从“直接干预”到“间接影响”的三次转型,展现20世纪以来联邦政府对美国社会治理发展的重要意义。

论文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是论文研究意义的总结、相关概念的明晰、研究现状的梳理以及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等。

第二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分为五章:第一章是“联邦政府的转型——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

20世纪初至30年代早期,联邦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经历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

“小政府”“大社会”是美国传统,社会自治成为美国社会治理的主体,联邦政府局限于“有限政府”原则,对社会事务采取“自由放任”策略,成为社会治理的“旁观者”、“守夜人”。

“进步主义时代”的社会危机使得联邦政府的保守主义理念遭到质疑,西奥多·罗斯福等改革派力量的政治改革及社会实践,突破“有限政府”原则的束缚,推动联邦政府改变“守夜人”状态,转变为社会治理的“参与者”,参与到美国的“进步主义运动”中,与社会组织共同解决美国的社会问题,开启联邦政府对社会治理干预从“无”到“有”的转变。

第二章是“联邦政府干预的扩大——干预者角色的确立”。

20世纪30年代伴随着罗斯福“新政”实施,联邦政府确立了在社会治理中的“干预者”角色。

1929年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造成严重冲击,传统社会治理模式难以为继。

美国政治背后

美国政治背后

政治中的“理想国”解读美国政治背后摘要:政治制度的作用重点在于维护政治活动的秩序,而政府作为国家利益的维护者,所做出的决策不可避免的受到国家内部处于强势地位的统治集团的干预和控制。

美国是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民主政治也极其发展,但美国民主却不是所有人的民主,作为垄断资产阶级的美国各大财团可以通过幕后政治控制,影响官员任免以及总统选举和重大法案的制定,甚至可以通过非法手段制造政治冲突,保障自身的利益。

关键词:美国政治政府民主制度垄断财团政治控制正文:引言: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现代民主制国家,是政治上的“理想国”,国家政治制度实行两党制,并且行政、立法与司法三权分立,表面看起来人民应该享有高度自由,各项权利都能得到很好的保护,但事实上美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自由与平等是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享有的,在此我将谈谈美国政治以及美国民主制度的实质。

正文:美国政治—被财团控制的政治美国民主—垄断资产阶级的民主,少数人的民主许多人都认为美国的选举是很公正公平的,因为美国大选是全民参与的选举,选举结果代表了公众意愿,维护了人民权利,但事实上究竟是什么样呢?在美国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它的政治制度真如我们所想的那样民主自由吗?以下是我的个人观点。

首先解释一下制度的含义。

制度是能够调节人们行为的一种规则和规范的集合,它是社会关系的一种模式。

政治制度的含义可以被界定为政治领域中的规则和规范的集合,具体而言,政治制度是围绕政治权力的构成和行使、调解政治冲突和规制人们的政治行为的规则和规范的集合。

现代国家政治制度是为保障国家政治活动的正常秩序,不同的政治制度带来不同的政治秩序,从而导致不同的政治过程和政治结果,制度性的结构和规则影响到决策的参与者、程序、过程和结果。

它可能使人们的政治行动得到有效的组织,也可能使之缺乏效率;它可能有效地调解人们的政治冲突(如权利平等) ,也可能加剧政治冲突(如特权) ;可能带来好的结果(如民主) ,也可能导致坏的结果(如专制)。

美国大选对世界政治的影响

美国大选对世界政治的影响

美国大选对世界政治的影响2020年美国大选是全球关注的焦点,这场选举对世界政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篇论文将探讨美国大选对世界政治的影响,从全球议题、外交政策、经济政策和国际秩序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全球议题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和一系列全球性挑战的出现,全球议题已成为本届美国大选的焦点。

全球议题包括气候变化、人道主义危机、难民问题和反恐等问题。

由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美国大选的结果将影响世界对这些全球问题的策略和解决方案的制定。

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特朗普政府自上台以来一直被批评为对环保政策的削弱和撤回,这使得国际社会对美国承担环保责任的责难加剧。

如果特朗普政府连任,国际社会将失去一个重要的环保盟友,这将有可能导致国际环境合作的动力和成果减弱。

相反,如果拜登赢得选举,美国将重新加入巴黎气候协定,并承担更多的环保责任,这将有助于促进全球环境保护,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在人道主义危机和难民问题上,特朗普政府的难民政策和移民政策受到了广泛批评。

如果特朗普连任,美国不仅不会改变难民政策和移民政策,而且可能会继续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

而如果拜登赢得选举,美国将重新回到国际难民和移民政策的领导地位,加强对难民和移民的保护,促进全球移民管理的合作,推动人道主义援助和需求之间的平衡。

在反恐上,美国一直是世界各国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的重要伙伴。

在特朗普政府领导下,美国加强了与东亚和中东地区的合作,加强了对恐怖组织的打击力度。

如果特朗普连任,美国将继续在反恐领域加强与各国的合作。

而如果拜登赢得选举,美国也将加强反恐合作,与各国共同打击全球恐怖主义,维护全球安全。

二、外交政策就全球外交政策方面来看,美国大选的结果将对全球格局、国际合作、以及一些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产生影响。

在与中国的关系方面,特朗普政府推行了一系列强硬措施,加强了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和战略竞争。

如果特朗普连任,美国将继续推行这种强硬政策,可能会加剧美中贸易争端和地缘政治紧张。

美国大选看美国政治论文范文

美国大选看美国政治论文范文

美国大选看美国政治论文范文美国大选就像一个竞技场,而参选人的政治顾问们就像是勇猛的角斗士。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美国大选政治论文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美国大选政治论文范文篇一《从美国大选看美式民主的虚伪性》摘要:2008年有黑人血统的民主党人奥巴马(Barrack·H·Obama)当选美国总统,对这一事件的象征意义可谓众说纷呈。

有人认为美国社会种族歧视没了,“美国梦”真的实现了,更有甚者说这是美国文化的胜利;也有人说是美国共和党执政八年负资产太多以及金融危机的产物,是选民希冀民主党能作出改变的选择。

通常认为,以美国选举文化为代表的美国政治制度即美式民主。

今天的美利坚帝国对其美式民主深以为傲,把高政治附加值和高文化附加值的美式民主作为精神“军火”贩往全球。

但是,美式民主果真如此完美、适用全球吗?答案当然当然是否定的。

一、金钱政治美国宪法规定凡出生在美国、年满35周岁并在美国居住满14年的美国公民都有参加总统选举的权利。

而事实上,任谁都无法否认,无论美国人如何吹嘘和推销他们的民主,每一位总统的当选都必须建立在雄厚的资金实力之上。

30多年来,美国总统选举耗资逐届膨胀,广大选民对此强烈不满,以2008年的美国大选为例,在美国深陷次贷危机泥沼的背景下,总统候选人的竞选经费却刷新多项历史纪录:在从2007年开始的整个选举周期中,民主、共和两党总统候选人筹得的竞选经费高达15亿美元,是上届选举的2倍,是2000年选举的3倍;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筹得6.2亿美元,创下美国总统选举历史上个人筹款纪录。

此次选举亦创下美国总统选举耗资之最,选举花费总额高达24亿美元之多。

二、传媒操控竞选活动将大量的资源花在电视广告上。

广告有很多用处。

它们可以被用来提高候选人的知名度或者改善候选人的形象;它们可以着眼于竞选议题,并将目标锁定为选民中的某个群体;它们可以被用来吸引媒体的注意;它们也可以被用来攻击候选人的对手。

中美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美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美形势与政策论文中美建交30多年来,双边贸易迅速发展,2010年中美两国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国。

中美贸易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全球产品内分工与贸易,作为当今国际分工中的新形式,产品内分工主导着中美产品内贸易。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中美形势与政策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美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一:中美关系的历史与现状分析摘要:中美关系是自我国建国以来最重要的对外关系之一。

60年来,中美关系跌宕起伏。

从敌对到和解再到战略合作,中美关系走过了许多的风风雨雨。

如今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美国则是全球头号发达国家,利益交汇是中美关系发展的根本动力。

而回顾历史,中美关系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展望未来,中美之间的竞争仍不可避免,但不会是两败俱伤的"零和"博弈,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如何处理好各个方面的矛盾,努力实现合作共赢才是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的发展之道。

关键词:中美关系历史与现状合作共赢正文:60年甲子一轮回,新中国成立至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了。

而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则一直左右着新中国发展的前进方向。

选择这个视角来看待中美关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受这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北平无战事》的影响。

该电视剧讲述了北平解放前夕,国共两党的地下斗争,而美国则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这篇论文,就从这段历史开始谈起吧。

日本投降后,中国内战爆发。

美国表面上派出马歇尔将军和国共双方代表组成协调小组,调停国共两党的矛盾。

由于国党走的是资本主义路线,且当时国民党是当时的合法政府,美国当局决定扶植蒋介石领导的政府。

但由于蒋介石专制独裁搞得民心涣散,而共产党选择了民主路线救中国,这其实与美国的基本理念相符合,所以美国也并没有全身心投入的帮助国民政府,仅仅是以经济上的援助为主。

国共内战时的美国颇有种置身事外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的想法。

可惜国民党的败军之势兵败如山倒,早已是扶不起的阿斗。

纵然有美国人的经济援助,也逃不脱败北的命运。

美国政治论文例文

美国政治论文例文

美国政治论文例文篇一美国政府公共管理的特点和启示论文___万家小企业得到过小企业管理局的帮助。

2.反垄断维护自由竞争。

1890年,在平民主义者的强烈呼吁下,美国国会以压倒多数票通过了《谢尔曼法》,并作为母法,与19____年国会通过的《克莱顿法》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一起,构成了美国反垄断法的基础,对维护经济自由和自由经济体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9____年,美最高法院宣布,美国烟草公司和标准石油公司因欺行霸市,违反了反垄断法,命令两公司立即解散,各自拆分为若干独立的公司。

1984年因ATT几乎垄断了美国的州内、州际和国际电话业务,为打破垄断,美国政府将其一分为八。

1994联邦政府指控微软公司以其技术优胜与PC机厂家签定了特殊合同条款,伤害了计算机市场上的竞争机制、消费者的利益以及技术创新活动,把微软告上了法庭。

这种反垄断,很好地保护了竞争,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

3.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优化发展环境。

企业发展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这些领域如水电煤气和交通运输等大都耗资巨大且私人资本不愿涉足,于是,美国政府对这些领域进行了巨额投资。

比如:在电力方面,美国政府投资建设了大量的核电站;在交通方面,美国政府通过直接投资或投资补贴加快了高速公路的建设;在跨区域大型基础设施方面,联邦政府则采取统一规划、直接管理的方式,组织兴建了田纳西流域综合治理的跨区工程;在区域开发方面,联邦政府组织了阿巴拉契亚山区的开发,打破了行政区划,实现区域综合治理;在科研方面,有资料显示,在与生产密切相关的研发投资中,____年以前联邦政府占50%以上,美国政府对于研发这种投资量大、风险高、私人顾虑多的领域,给予了积极的支持。

(三)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保障权利、激发活力1.保障基本权利。

美国人认为,政府的权力是公民让渡出来的。

1891年通过的((公民权利法案》规定人身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拥有财产的自由等与个人自由相关的基本权利是不可让渡的,政府不能剥夺。

美国政治与文化期末论文

美国政治与文化期末论文

作者:暨南大学梁月佩 2011年 05月 29日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摘要】门户开放政策是是由美国首先提出来的。

它的主要内容是:在整个中国范围,列强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

它的主要精神是不论是在哪个列强的势力范围内,不论是否在中国内地或沿海地区,都实行利益均沾,机会平等原则。

影响:它标志着美国已经形成自己独立的侵华政策,是美国侵华行动的“里程碑”。

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既是美国传统对华政策的延续,又是这种政策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

这项政策的提出,表明美国在对华关系中,已经摆脱了追随者的处境,它要以自己的主张去影响和带领别的国家了。

同时,它受到列强的普遍欢迎,由此而使得列强在侵华步骤上取得暂时的一致,避免了列强因在华利益的相互抵触而使得列强间本以十分尖锐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也由此而使得列强由争夺在华利益而转化为在这个问题上相互合作。

在以后的30多年中,在中国对外关系的各个关键时刻,美国一再重申门户开放政策,并根据不同的形势做出新的解释,使之成为美国对华关系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门户开放;提出;失败原因;影响1.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Open-Door Policy is a term used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t means that powerful countries have equal opportunities to trade with colonial or developing countries. When countries agree to observe the Open-Door Policy in an area, they simply agree to permit their merchants and investors to trade freely there. John Hay, United States secretary of state, started the idea of the Open Door in 1899. At that time, several Western powers had special interests in China. Each power was trying to get all the trading rights for itself. Hay sent notes to the competing powers, asking them to maintain complete equality for all nations that wished to trade with China. The competing powers accepted Hay's proposal, and they signed treaties agreeing to observe the Open-Door Policy.1895年甲午战争后,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进一步衰落,帝国主义强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它们在苛刻的条件下争先恐后借款给中国政府,霸占中国的海港、攫为租借地,强索筑路和开矿特权,把中国领土划分为各自的势力范围,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争夺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
两院制国会的起源是因为国家的创建者希望拥有一个贴近且跟随民意公论的“人民议院”;以及与一个较为慎重且具贵族气派的参议院,以防护集体情绪的狂乱。

宪法规定法律之通过须经两院允许。

美国所有的政策法规提案都是由众议院起草并通过,而后提交参议院审核。

参议院只能表决通过或是不通过,但不能对提案进行修改。

这样的权利分工的目的是: 任何提案都是为了公民的利益,但不能因人口多的州,而损害到人口少的州的利益。

所以众议院为了让提案在参议院能够顺利通过,在草拟提案是就必须考虑到各州的利益,一旦参议院通过,就最后交给总统批准执行。

总统则代表着整个国家的利益,他可以有权否定提案。

选举
美国众议院:美国每一州以人口为基准在众议院中行使代表权,但各州至少有一名议员。

院内议员总数经法律定额为435名。

众议员一任两年。

众议院主席称之为发言人(the Speaker)。

美国参议院:美国每一州于参议院中均有两位议员作为代表,与各州人口无关。

所以全院员额为100名议员。

参议员任期六年,相互交错,故每隔两年改选约三分之一的席位。

美国副总统为参议院主席,但不担任参议员;除非是为了打破表决平手的僵局,否则不得投票。

众议员平均薪资在2005年为美金162,100。

众议院议长与院内两党领袖薪资更高。

相较之下,参议员所得同于众议员,内阁首长为美金180,100,而美国总统为美金四十万元。

两院权利
众议院是根据公民人数组成的,众议员代表着选民的利益,所以人口多的州众议员也多,表决的优势也就多。

众议院一般被认为较参议院更具党派色彩。

宪法授权众议院因『叛乱、贪污或其他轻重罪行』而弹劾联邦官员,并授权参议院作同样的尝试。

众议院可经简单多数表决通过弹劾案,而参议院须三分之二多数表决通过定案。

经判决确定的政府官员自动解职,参议院可进一步禁制被告将来再任公职。

在弹劾过程中不准
有其他的惩处。

然而,被弹劾者有可能在一般法庭上面对罪行惩罚。

另外,宪法规定众议院可在三分之二多数另外,同意下驱逐个别议员。

参议院是来自各州的,每州两人,总数一百人,参议员代表着各州的利益。

参议院一般较众议院及众议员更具威望。

参议员任期较长、人数较少、且(多数情况下)较众议员代表更多的选民。

参议院拥有若干表列于宪法而未授予众议院的权力。

宪法规定总统仅可在得到参议院‘建议与认可’后任命人事与签订条约。

众议院在这两项程序中并无宪法上的作用。

所以参议院的权力较众议院为广泛。

宪法规定总统仅可在得到参议院‘建议与认可’后任命人事。

须得参议院认可的政府职位包括内阁阁员、联邦行政部门首长、大使、最高法院大法官与联邦法院。

参议院可通过法律,授权行政部门不经参议院同意任命较次要的人事。

通常来说,人事提名案是参议院委员会最优先进行听证的主体。

委员会有可能阻挡人事提名,但相当少见。

人事案由参议院全体审议。

多数任命案会得到通过,驳回内阁人事案特别少见。

(美国历史上仅有九次人事任命案遭彻底驳回)。

议事程序
众议院会议厅位于首都华盛顿特区的国会山庄南翼。

参议院在同一建筑物的北翼开会。

众议院中拥有最多数席位的政党称之为多数党;次多者为少数党。

议长、委员会主席与其他院内职位通常由多数党议员担任。

其相对职位(如委员会副主席[ranking members])则由少数党担任。

宪法规定众议院自行推选议长(The Speaker)。

宪法中虽无明文规定,但众议院议长一定是众议员。

议长职权依众议院内规与惯例制定,宪法并未具体规定。

议长同时是众议院领袖及其所属政党(一定是多数党)的领袖。

依1947年的“总统继位条例”(Presidential Succession Act),众议院议长的总统继位顺序仅次于副总统。

众议院会议一般在星期一至五召开,在星期六、日召开的会议极为罕见。

会议过程一般对公众开放,并由C-SPAN频道对外播出。

会议上任何议员都可以阻挡全体一致同意的协议,但实际上,这样的反对极其少见。

会议主席行使众议院议事法规,并可警告脱序的议员。

会议主席使用议事锤维持秩序。

宪法规定院内议员出席过半为法定有效人数。

众议院内的表决有三项惯例。

第一,众议院以电子表决器进行表决。

议员们使用
身份鉴别卡在院内44个投票站之一记录其表决意向,几乎所有表决都是以电子表决器进行。

第二,众议院可进行口头表决。

议员们投下色卡以表示其向:绿色表示同意,红色表示反对,而橘色则表示表决时在场(弃权)。

口头表决一般只在电脑故障时举行。

最后,众议院可进行唱名表决。

院内职员朗读议员名册,由被点到者宣布其表决意向。

此一程序仅在非常正式的选举中进行(例如议长选举),因为点名数百名的议员极为耗时。

表决传统上持续约15分钟,但在领导者需要联络更多议员时可延长。

议事主席可如其他议员一般投票。

表决结果若为平手,议事主席并无投决定票(casting vote)之权(除非他尚未投票)。

在平手的情况下,法案宣告不成立。

国会的组成和职能
我们都知道美国是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的行使有着严格的界限。

同时,美国又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和各州根据宪法享有和行使各自的权力。

国家
的这种制度,决定了美国立法体制的主要内容:国会和州议会分别是行使联邦和州立法权的
主体。

根据联邦宪法第一条,联邦政府的所有立法权力被赋予由两院(众议院和参议院)组
成的国会。

两院的议员都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参议院由每州出两名参议员组成,共100人。

参议员任期六年,每逢双数年便举行选举,改选参议员的三分之一。

参议院主席由副总统担任,但除了在表决相持不下时,副总统并是没有表决权。

众议院由各州按人口比例
分配名额选出,共435名众议员。

众议员任期两年,期满全部改选。

众议院选出自己的会议主持者众议院议长。

美国国会每隔两年举行一次中期选举,也就是说,众议院中全部435个席位都要改选,参议院要改选其中的1/3。

一般说来,在职总统所在的党总要在中期选举
中失去一些席位。

美国国会根据立法的实际需要,以及不同时期的国会和机构改革法,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参
议院和众议院委员会制度,这些委员会是国会审议各种立法议案的核心,拥有很大的权力。

凡是提交国会的议案,首先要经过委员会的审议或修正,通过后,才能分别提交参议院或众议院全院大会讨论。

当参议院或众议院的全院大会对某一议案讨论完毕后,议员们对该议案进行投票。

任何一
院通过的议案都要提交另一院审议,如果法案被第二院修正,则由两院部分议员组成的协商
委员会协商解决。

法案一旦在两院通过,须送交总统签署后才能成为法律。

如果总统否决,则可在两院三分之二多数批准的情况下使法案成为法律。

美国国会议员的选举每两年一次,于偶数年的11月7日举行。

逢单数届,国会选举与美国总统大选同时进行。

逢双数届,国会选举单独进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美国“中期选举”。

竞选联邦议员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

众议院议员,年龄在25岁以上,成为美国公民至少7年,必须是参选州的居民。

参议院议员,年龄在30岁以上,成为美国公民至少9年,也必须是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