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工艺规程
白芍的炮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白芍的炮制方法,包括清炒、酒炙、醋炙等。
2. 了解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药效的影响。
3. 提高对中药炮制工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材料1. 原料:白芍药材(干燥切片)2. 试剂:黄酒、米醋、灶心土3. 仪器:炒制容器、电子天平、温度计、筛子等三、实验方法1. 清炒法- 将白芍片置于炒制容器中,用文火加热。
- 观察白芍片表面颜色变化,炒至表面微黄色,取出晾凉。
- 筛去碎屑,备用。
2. 酒炙法- 取白芍片,加入定量黄酒拌匀,稍闷润。
- 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干。
- 取出晾凉,筛去碎屑,备用。
3. 醋炙法- 取白芍片,加入定量米醋拌匀,稍闷润。
- 待醋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干。
- 取出晾凉,筛去碎屑,备用。
4. 土炒法- 取定量灶心土细粉,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土星灵活状态。
- 投入白芍片,不断翻炒,炒至表面挂土色,微显焦黄色。
- 取出,筛去土粉,摊凉,备用。
四、实验结果1. 外观观察- 清炒白芍:表面微黄色,片面平滑,有明显的环纹和放射状纹理。
- 酒炙白芍:表面微黄色,微有酒气,片面平滑,有明显的环纹和放射状纹理。
- 醋炙白芍:表面微黄色,微有醋酸味,片面平滑,有明显的环纹和放射状纹理。
- 土炒白芍:表面挂土色,微显焦黄色,片面平滑,有明显的环纹和放射状纹理。
2. 气味观察- 清炒白芍:气微,味微苦酸。
- 酒炙白芍:微有酒气,气微,味微苦酸。
- 醋炙白芍:微有醋酸味,气微,味微苦酸。
- 土炒白芍:气微,味微苦酸,略有土腥味。
3. 药效观察- 清炒白芍:具有养血敛阴,平肝止痛的功效。
- 酒炙白芍:具有和中缓急,止痛的功效。
- 醋炙白芍:具有敛血、止血,疏肝解郁的功效。
- 土炒白芍:具有健脾止泻的功效。
五、实验讨论1. 白芍的炮制方法对药效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改变白芍的药性和功效。
2. 清炒法可以保留白芍的养血敛阴功效,适用于血虚月经不调、痛经等症。
中药炒白芍的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目的为了规范中药炒白芍的操作流程,确保炒制过程中的质量,提高中药炒白芍的药效,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中药炒白芍的生产、加工、销售及使用单位。
三、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1)将白芍洗净,晾干,去除杂质。
(2)准备炒药锅,预热至适宜温度。
(3)准备适量的食用油,以备炒制时使用。
2. 炒制过程(1)将洗净晾干的白芍倒入炒药锅中,均匀铺开。
(2)用中火加热炒药锅,待白芍炒至微黄色时,加入适量的食用油。
(3)继续翻炒白芍,使其均匀受热,炒至表面微黄,内部颜色加深。
(4)炒至白芍表面出现光泽,并有炒制特有的香气时,停止加热。
(5)将炒好的白芍取出,晾凉,筛去杂质。
3. 检查与包装(1)检查炒好的白芍,确保其色泽、气味符合要求。
(2)将合格的白芍进行包装,标注生产日期、批号、规格等信息。
四、注意事项1. 炒制过程中,注意火候的掌握,避免炒糊或炒不透。
2. 加油量不宜过多,以免影响白芍的药效。
3. 炒制过程中,保持炒药锅的清洁,防止杂质混入。
4. 炒好的白芍要及时晾凉,避免因高温导致药材变质。
5. 操作人员应穿戴好防护用品,确保人身安全。
五、质量标准1. 色泽:炒制后的白芍表面微黄,内部颜色加深,有光泽。
2. 气味:炒制后的白芍具有炒制特有的香气。
3. 水分:炒制后的白芍水分控制在10%以内。
4. 炒制过程中,不得有炒糊、焦糊现象。
六、操作人员培训1. 操作人员应熟悉本规程,掌握炒制白芍的基本技能。
2. 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操作水平。
3. 对操作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具备合格的操作能力。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修改。
第2篇一、目的本规程旨在规范中药炒白芍的操作流程,确保中药炒白芍的质量和安全性,提高工作效率。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中药炒白芍生产、加工、销售和使用的单位。
三、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1)选取优质白芍药材,要求药材无虫蛀、霉变、杂质等。
白芍、炒白芍、酒白芍生产工艺规程

白芍、炒白芍、酒白芍生产工艺规程XXXXXXXXXX有限公司生产工艺规程1 目的:建立白芍、炒白芍、酒白芍生产工艺规程,用于指导现场生产。
2 范围:白芍、炒白芍、酒白芍生产过程。
3 职责:生产部、饮片车间、质保部。
4 制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修订版)《中国药典》2020年版。
5 产品概述:5.1 产品基本信息5.1.1产品名称:白芍、炒白芍、酒白芍5.1.2规格:薄片5.1.3性状:白芍:本品呈类圆形的薄片。
表面淡棕红色或类白色,平滑。
切面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可见稍隆起的筋脉纹呈放射状排列。
气微,味微苦、酸。
炒白芍:本品形如白芍片,表面微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的可见焦斑。
气微香。
酒白芍:本品形如白芍片,表面微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的可见焦斑。
微有酒香气。
5.1.4企业内部代码:5.1.5性味与归经:苦、酸,微寒。
归肝、脾经。
5.1.6功能与主治: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5.1.7用法与用量:6~15g。
5.1.8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5.1.9 包装规格:3g/袋;5g/袋;10g/袋;60g/罐;80g/罐;100g/罐;0.5kg/袋;1kg/袋;10kg/袋;15kg/袋;18kg/袋;20kg/袋;25kg/袋;30kg/袋;50kg/袋。
5.1.10贮存期限:36个月5.2 生产批量:5~10000kg5.3辅料:黄酒。
每100kg白芍用黄酒10-20kg。
5.4生产环境:一般生产区6 生产操作过程:6.1 白芍生产工艺流程图:6.2炒白芍生产工艺流程图:6.3酒白芍生产工艺流程图:6.4 生产操作过程与工艺条件:6.4.1领料6.4.1.1饮片车间根据批准的批生产指令,按照“生产过程物料管理程序”,凭填写品名、编码、领料量、数量的指令单到原料库领取白芍原料。
6.4.1.2领料过程中必须核对原药材品名、编码、件数、数量、合格标志等内容。
【精选】酒白芍生产工艺规程

目的:为了给药品生产各部门提供必须共同遵守的技术准则,以保证酒白芍饮片每批生产均是按原设计进行,保证酒白芍饮片在贮存期内保持预定的质量。
范围:适用于酒白芍饮片的生产和控制。
责任:生产车间、生产技术部、质量管理部。
内容:1、产品概述1.1、产品名称:酒白芍1.2、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
1.3、产地:主产安徽。
1.4、采收及加工标准: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1.5、原药材性状:本品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长5~18cm,直径1~2.5cm。
表面类白色或淡棕红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
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
气微,味微苦、酸。
1.6、成品性状:1.6.1、酒白芍:本品形如白芍片,表面微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的可见焦斑。
微有酒香气。
1.7、规格:薄片1-2mm。
1.8、性味与归经:苦、酸,微寒。
归肝、脾经。
1.9、功能与主治: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1.10、用法与用量:6~15g。
1.11、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1.12、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1.13、包装规格:根据需要采用包装规则为0.5kg/袋、1kg/袋、2kg/袋或20-50kg/袋。
2、炮制依据与制法2.1、《中国药典》2020年版第一部、四部3、制法:3.1、酒白芍:取净白芍片,照酒炙法(通则0213)炒至微黄色。
5、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5.1、各岗位生产前准备与检查5.1.1、操作工按进出生产区更衣规程进行更衣。
5.1.2、检查上批产品清场合格证(副本),核对其是否在有效期内,并将其附于本批生产记录内。
5.1.3、检查所用设备、容器具的清洁情况,确认无上次生产遗留物。
【中药生产工艺规程】白芍工艺规程标准管理规程

白芍工艺规程标准管理规程题目:白芍工艺规程编号:YH-21-212制定人:制定日期:年月日版本:03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颁发部门:生产部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生效日期:年月日目的:建立白芍工艺规程编制的规范化管理及明确工艺规程的要求和内容。
范围:白芍生产加工的全过程。
分发部门:生产部质量部生产车间1.1.1 1.21.32.3.3.13.2 3.3 3.43.5 3.63.7 3.8 3.9品名、规格品名:白芍汉语拼音名:baishao包装规格:1kg/袋、2kg/袋生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白芍产品概述:本品为毛莨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
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产地:安徽。
【炮制】白芍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本品呈类圆形的薄片。
表面淡棕红色或类白色,平滑。
切面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可见稍隆起的筋脉纹呈放射状排列。
气微,味微苦、酸。
【性味与归经】苦、酸,微寒。
归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用法与用量】 6~15g。
【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4、白芍产品工艺流程图标准管理规程标准管理规程标准管理规程标准管理规程6.物料平衡的计算及其平衡限度。
7、成品收率成品收率=100%≥90.0%9.原辅料、包装材料消耗定额原辅料消耗定额(按300kg计算)9.2包装材料消耗定额9.2.1按300kg计算、20kg/件、1kg/袋规格包装9.2.2按300kg计算、36kg/件、2kg/袋规格包装10.设备一览表主要设备生产能力、型号标准管理规程标准管理规程13.工艺卫生执行的管理规程及清洁规程编号如下表(具体内容参见各项目下规程)14.动力消耗定额、综合利用与“三废”处理14.1动力消耗定额:14.2综合利用与三废处理:14.2.1严格执行厂订制度及各种标准作规定,保证生产用料得以充分利用。
1白芍饮片工艺规程

白芍饮片生产工艺规程目的建立白芍饮片生产工艺规程,使其生产过程规范化,标准化,保证生产的产品质量稳定、均一和有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北京中药炮制规范》(1988版)范围白芍饮片的生产全过程。
责任质量管理部、生产技术部、饮片车间、设备部内容1 产品概述:1.1 产品名称:白芍汉语拼音:Baishao拉丁名:PAEONIAE RADIX ALBA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tacti lora Pall.的干燥根。
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长5~18cm,直径1~2.5cm。
表面类白色或淡棕红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
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踞显,射线放射状。
气微,味微苦、酸。
1.2 包装规格:1.3 产品性状:白芍片:本品呈类圆形的薄片。
表面淡棕红色或类白色,平滑。
切面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可见稍隆起的筋脉纹呈放射状排列。
气微,味微苦、酸。
1.4 性味与归经:苦、酸,微寒。
归肝、脾经。
1.5 功能与主治: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1.6 用法用量:6~15g。
1.7 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1.8 复检周期:一年2 工艺流程3 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控制项目 生产控制检验控制主要控制点6 消耗定额6.1 物料消耗定额6.211 物料平衡%100)()(1(%)×=kg kg 原药材投料量挑选后净药材量挑选耗率 本品损耗率在≤5%%100)()(1(%)×=kg kg 包装投料量包装成品量包装耗率 本品包装损耗率在≤1%。
%100)()((%)×=kg kg 药材投料量成品量成品率 本品成品率在≥90%13.1 废水:本产品生产过程中洗药、清洗设备用水为饮用水,清洗剂为餐具清洗剂,清洗设备废水符合排放标准。
GMP-白芍工艺规程

目的:制订白芍工艺规程,规范白芍炮制工艺过程,保证白芍产品质量。
适用范围:白芍的加工炮制。
责任:生产部按该工艺规程组织生产,质保部负责监督该规程的实施。
内容:1 产品概述:药品名称品名:白芍汉语拼音:Baishao1.2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
特点:1.3.1性状:本品呈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的近圆形或椭圆形薄片;1.3.2性味与归经:苦、酸,微寒。
归肝,脾经;1.3.3功能与主治: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
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1.3.4用法与用量:6-15g;1.3.5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1.3.6规格:2Kg/袋;1.3.7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2 依据2.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省中药炮制规范》2002年版;2.2制法: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3工艺流程图4 炮制工艺的操作要求仔细阅读批生产指令;4.1.1.2检查净制间清场状态标志;检查设备、计量器具清场状态标志;4.1.1.4检查生产用容器、用具清场状态标志;4.1.1.5以上各项均具有清场合格标志,开始净制操作。
4.1.2.1领取待净制原药材,领料时,应逐件核对品名、来货编号、数量、产地、外观质量。
如发现与生产指令不符的,拒绝领用。
核对无误后,将领取的原药材移至净制岗位;4.1.2.2执行《净制标准操作规程》,把药材倾置在中药材净制台上进行净制;4.1.2.2.1除去泥沙、灰屑等杂质;4.1.2.2.2除去残留外皮等非药用部分;4.1.2.2.3除去霉变、虫蛀等异变药材;4.1.2.3将净制好的药材以专用容器盛放,检验合格后,移至净制周转间(区),挂上状态标志;4.1.2.4计算物料平衡;4.1.3清场:4.1.3.1清除现场所有生产指令、记录;4.1.3.2清除净制台及设备残留物、杂物;4.1.3.3清洗物料周转容器和工作用具;4.1.3.4打扫工作间卫生,将所有废弃杂物移至废物桶。
(ts-ps-069-00)白芍生产工艺规程

1.目的建立白芍生产工艺规程,使其生产标准化,规范化。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中药饮片车间白芍的生产。
3.职责生产操作人员:负责按本规程进行生产。
车间工艺技术人员:负责生产过程的审核。
QA:负责生产过程的监控。
质管部、生产部:监督管理。
4.内容4.1 产品概述:4.1.1 中文名:白芍4.1.2 汉语拼音:Baishao4.1.3 来源:本品为白芍的切制加工品。
4.1.4 包装规格:4.1.5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4.2 炮制依据和处方:4.2.1 炮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4.2.2 处方:白芍,投料量:20kg-1000kg 。
4.3 工艺流程图:4.44.5 炮制工艺的操作要求和技术参数:4.5.1 批生产前准备:QA执行《生产前准备操作规程》对生产人员、生产指令、记录、操作文件、操作间状态、卫生状态、设备状态、物料以及生产用具进行检查确认,确认无误后方可实施生产。
4.5.2 拣选:4.5.2.1 将要拣选的白芍置于洁净工作台上,拣去杂质、非药用部位(拣选后杂质含量≤2%),将拣选后的药材装入周转桶中,贴上“容器标识单”,称量(在标识单上记录品名、批号、重量、操作人、日期)。
4.5.2.2 填写“白芍拣选生产记录”交工艺员或车间主任复核。
4.5.2.3 将拣选后经QA检查合格的药材填写“车间物料交接单”交洗润工序。
4.5.3 洗润:4.5.3.1洗药:4.5.3.1.1 设备操作参见《XY-700型洗药机操作规程》。
4.5.3.1.2 先在洗药机出料口处放置料箱,打开进水阀,打开机器电源开关,打开水泵启动按钮。
4.5.3.1.3 启动正转开关,进料进行清洗,洗去泥沙。
4.5.3.1.4 清洗过程中需不断地调节滚筒正、反转向直至白芍充分洗净。
4.5.3.1.5 出料:关闭水泵开关,启动正转开关,白芍从出料口自动排出。
4.5.3.1.6 将白芍装入不锈钢带孔料框中沥干,待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丹桂园GMP文件-工艺规程
1. 产品概述
1.1.产品名称:白芍
1.2.产品编码:C-A002
1.3.批原药材投料量:10-100kg
1.4.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干燥根的炮制加工品。
1.5.性味归经:苦、酸,微寒。
归肝、脾经。
1.6.功能主治: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
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1.7.用法用量:6~15g,水煎服。
1.8.贮存: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2. 生产依据和炮制方法
2.1.生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第一部P105。
2.2.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筛去灰屑。
3.生产工艺流程:
3.1. 生产工艺流程:白芍原药材→净选→洗药→润药→切制→干燥→筛选→包装
3.2. 工艺流程图:
4.炮制过程及工艺条件:
4.1.炮制过程:
4.1.1. 领料:根据《批生产指令》,填写“领料单”,领取白芍原药材,核对品名、规格、产地、批号、
数量等,确认所领取物料是经批准放行的。
4.1.2.净选:将脱外包后的药材,按《净选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操作,除去杂质、非药用部位和变质品。
装入洁净周转筐,称重,交下工序并填写相关记录。
4.1.3.洗药:将净选后的白芍,按《洗药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操作,用清洁饮用水清洗干净。
洗至药材表面洁净不含泥沙及杂质时,出料。
交下工序并填写相关记录。
4.1.4.润药:将洗净后的白芍,按《润药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操作,以定量饮用水淋润药材片刻后闷润,以物遮盖并定时淋水保持湿润,使水分缓缓渗入药材内部,根据季节天气情况,冬春2-3天,夏秋
1-2天,直至药透水尽,使药材内外软硬一致,利于切制。
(注:润药时间长短应视药物质地和季节而定;
夏季润药,要防止药物霉变),取出摊晾,装入洁净周转筐,交下工序并填写相关记录。
4.1.
5. 切制:将润后的白芍,按《切制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操作,手工切1-2mm薄片。
败片率不能
超过10%。
切好后,装入洁净周转筐,交下工序并填写相关记录。
4.1.6. 干燥:取切制后的白芍摊开晾干,上料厚度不超过2㎝。
按《干燥岗位标准操作规程》、《空气源热泵烘干系统操作规程》操作,只开排湿,不开主机和电加热,温度即室温,时间15-20h。
干燥后水分不能超过14%,饮片尽量保持原有形态和色泽。
干燥后,装入洁净周转筐,称重,移至暂存间,通知填写“请验单”,取样,中间产品检验合格后交下工序并填写相关记录。
4.1.7.筛选:将干燥后的白芍按《筛选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操作,用手工筛,筛去药屑。
称重,装入
洁净周转筐,移入暂存间并填写相关记录。
4.1.8.包装:根据批包装指令领取合格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
按照《批包装指令》,填写“领料单”,从包材库领取包装材料,核实包装材料是否配套、数量是否准确;从暂存间取白芍(饮片),核对品名、规格、数量、批号等。
按《包装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操作,装量为0.5kg/袋或1kg/袋。
通知填写《请验单》,取样后,按包装规格要求,准确称量,装袋,封口,贴签。
办理交接手续交仓库待验,填写相关记录。
4.2.生产地点及生产设备:
4.3.生产过程一般原则:生产区生产设备必须经过验证并在有效期内,每种物料、中间产品必须经检验合格并经批准放行后才能使用、投料、流入下道工序;计量器具、仪表已经过校正且在有效期内;每个工序在生产前必须按岗位SOP和白芍生产工艺规程做生产前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产区已清洁,有上一批“清场合格证”并且在有效期内;生产区不存在任何与本批无关的原辅料、遗留物等;与产品或原辅料直接接触的设备部件和容器已清洁;所用生产设备完好;物料、生产状态标志、设备状态标志符合要求;批生产指令、批生产记录正确;包装间温湿度符合生产要求。
QA复查合格后发放生产许可证,生产人员按领料单领取所需的物料并核对其品名、规格、批号、数量、产地等内容。
5.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6. 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7. 物料平衡:
7.1.工序物料平衡
7.2.总收率:
7.2.1.总收率=75%±5%。
7.2.2.总收率={(本批成品量+本批取样量+本批剩余包装量)/本批领取原料量}×100%
8. 偏差及偏差处理:
8.1.产品每个批次,每个关键工序生产结束都必须计算收率,进行物料平衡是避免或及时发现差错与混药的有效措施。
8.2.当偏差在允许范围内,经质管员签字确认后,直接进入下道工序。
8.3. 当偏差偏离允许范围时,应立即贴待查标志,停止流入下道工序,并由该工序负责人填写偏差处理单,由质管员按偏差处理管理规程进行调查,采取处理措施,直至确认不影响产品最终质量的情况下,方可流入下道工序。
9.工艺卫生:
9.1.物流程序:原辅料→中间产品→成品。
9.2.人员净化程序:人→门厅→换鞋→洗手→更衣→入生产区。
9.3.生产开始前及生产结束后,人员、物料、设备、环境均需符合相关清洁卫生管理规程要求,清场按《清场管理规程》及清洁SOP进行。
10. 技术安全、劳动保护、环境保护:
10.1. 技术安全:
10.1.1 严格遵守工艺规程、岗位操作规程、设备操作规程,禁止各种违章操作。
10.1.2 经常巡检、维修、保养各机器设备及电器设备。
10.1.3 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下班时检查生产场所,确认关好水、电、气等。
10.2.劳动保护:
生产过程中,给生产人员配备好工作服、工作鞋、口罩、工作帽等劳保用品。
10.3. 环境保护:
10.3.1 废水的处理:废水来源于洗润药材用水、炮制饮片用水及清洗设备、容器的洗涤水,经处理达到
排放标准后再排放。
10.3.2 废渣的处理:拣选、炮制、筛选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药屑、杂质等废渣,集中收集处理。
10.3.3 废气的处理:中药饮片生产无有毒有害气体排放。
10.3.4. 粉尘的消除:对生产中易产生粉尘的工序安装除尘设施。
11. 生产周期:5-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