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西方哲学史习题集

(完整word版)西方哲学史习题集
(完整word版)西方哲学史习题集

《西方哲学史》习题

一、填空

1.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是(),他提出()是万物的本原。

2、希腊人最初也是最主要的哲学研究对象是(),因此叫做“()哲学”。它的核心问题是宇宙万物的()和生成演变过程,因而又被称之为()或宇宙生成论。

3、()提出了“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和“战争是万物之父”的说法。

4、巴门尼德的两条道路指()和()。

5、()学派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

6、恩培多克勒的四根是()()()()。

7、爱利亚学派的奠基者是色诺芬尼;集大成者是();发展者是()。

8、()与()是同时代的人,两者的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前者强调运动和变化,后者强调静止不动。

9、原子论者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和()。

10、巴门尼德将()确定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它使西方哲学从宇宙生成论转向了(),而且蔚为大观,统治西方哲学长达两千多年。

11、()说人是万物的尺度。

12、“晚期希腊哲学”包括()时期和()时期的哲学思想。

13、伊壁鸠鲁认为,()的快乐要高于()的快乐。

14、塞涅卡认为,哲学的目的在于人引向德性,而德性就是要(),顺从神意。

15、()被称为“御座上的哲学家”。

16、怀疑主义的创始人是(),他指出,()才能使灵魂安宁。

17、哲学家理解的智慧是与()联系在一起的,而智者所理解的智慧可能称之为()更合适。因为智者具有明显的()、()和()的倾向。

18、苏格拉底的助产术,一般被总结为四个环节:()()()()。

19、德尔菲神庙的铭句是()。

20、苏格拉底认为德性即()。

21、苏格拉底把自己使用的方法比作他母亲的()。

22、柏拉图把知识划分为四种形式,它们分别是()()()()。

23、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和()三部分组成。

24、柏拉图认为一个城邦由保卫者、武士和生产者三个政治等级组成,与这三个政治等级相对应的是三种德性,它们分别是:()、()、()。

25、柏拉图认为学习就是()。

26、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指的是()、()、()和()。

27、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起源于(),哲学是唯一的一门()的学问。

28、()()()()()()()()()(),这十个范畴所编织起来的就是存在之网,它们构成了世界的逻辑结构。

29、亚里士多德把最好的生活方式称为(),也就是合乎()的实现活动。

30、亚里士多德认为()统治的国家最好。

31、普罗提诺对柏拉图的理念论进行了改造,将理念等级变成三大本体:()、()和();将分有、摹仿变成();将灵魂回忆变成()。

32、阿格里帕怀疑主义五大论式是()()()()()。

33、西方文明的两大源头:()文明和()文明。

34、中世纪哲学的主题是()与()。

35、教父哲学的最大代表是(),经院哲学的最大代表是()。

36、罗吉尔·培根就以其卓越的实验科学思想和哲学思想预示了新时代的曙光,他认为掌握真理有四大阻碍:()()()()。

37.“知识就是力量”是()说的名言。

38、.培根的四假相分别是()()()()。

39. 培根在《新工具》一书中提出的新的认识方法是()。

40、预示中世纪之后新时代曙光的三大发现是()()()。

41、宗教改革直接的要求是消解()的权威,变奢侈教会为()教会,而从哲学上看,其内在的要求则是由外在的权威返回个人的()。

42、启蒙主义的主旨:()与()。

43、唯理论的方法是由笛卡尔按照数学方法(主要是几何学方法)制定的,他称之为()。

44、笛卡尔哲学的第一原则是()。

45、笛卡尔认为观念可分为三类:它们分别是()()()。

46、笛卡尔形而上学的三条基本原理:()()()。

47、笛卡尔认为心灵的本质属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是()。

48.笛卡尔认为心灵和身体不能相互作用,他假设了大脑中的()来解释人的心理和生理活动协调一致的事实。

49、笛卡尔的天赋观念主要包括()()()。

50、在某种意义上说,斯宾诺莎面临的哲学问题是如何克服笛卡尔的(),而从更深的层面说,他要解决的是人生所能通达的()的问题。

51、斯宾诺莎关于实体的定义是()。

52、斯宾诺莎将笛卡尔的()实体和()实体降低为实体的两种属性,试图化解二元论难题。

53、()(即产生自然的自然)是唯理论者的认识对象,()(即被自然产生的自然)是经验论者的认识对象。

54、斯宾诺莎认为,()是关于事物的本质的真理性认识。

55、斯宾诺莎认为,心灵的最高德性在于(),而()也就是认识人心与()、实体或神的一致。

56、在斯宾诺莎看来,自由就是出于自身本性的()而存在、行动和生活。

57、莱布尼茨指出,()是一种具有能动性的“实在的和有生命的点”,它既不是物理学上的点(如“原子”,有广延,可分),也不是数学上的点(不是实在的),而是“()的点”(既是实在的,不可分的,又是能动的)。它们是“构成事物的绝对的最初本原”,也是事物运动的终极根源。

58.莱布尼茨认为()是组成世界的最小单元,它们有无限多个。

59、在莱布尼茨看来,世界只是单子的(),只是动物、人类、上帝所获得的()有层级之别。

60、从洛克的“白板说”开始,经验论者都是以经验来说明观念,以观念的组合与分解来说明知识,这个模式就是“()--()--()”。

61、为了反对“天赋观念”论,洛克提出了自己的()。

62、洛克认为知识的唯一来源是()。

63、洛克把经验分为()和()两类。

64、心灵利用简单观念来构成复杂观念的能力和作用主要有“()作用”、“()作用”

和“()作用”。

65、“复杂观念”可以分为三类,即()()()的观念。

66、“实体”观念也是简单观念的组合体,但是与“样式”观念不同,它构成了各种性质赖以依附的(),具有独立存在性。

67、洛克认为,知识是对关于()之间关系的认识,这些关系有四类,这就是“同和异”、“关系”、“共存或必然联系”和“实在的存在”。知识有三个等级,它们从高到低排列为()的知识、()的知识和()的知识。

68、贝克莱的出发点是人类知识的对象是()。

69、贝克莱的基本哲学命题是()。

70、在《人类知识原理》中,贝克莱就彻底背离了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而走向了(),在这本书中,贝克莱一开始就从不同的感官印象出发,把事物说成是来自不同感官的各种()的集合。

71、贝克莱强调,“存在就是被感知”并不仅仅是指被他贝克莱本人所感知,而是指被一切心灵所感知。当事物不被我所感知时,它仍然存在于()的感知中。

72、()是英国早期近代哲学中经验论的最后一位代表,他与贝克莱一样是从洛克的经验论出发的,不过他在经验论上比洛克和巴克莱更彻底,合乎逻辑地得出了()的结论。

73、休谟像贝克莱一样是从洛克经验论出发的,不过洛克和贝克莱称之为“观念”的东西,休谟则称之为()。

74、休漠认为()是人生的伟大指南。

75、休漠认为“人性科学”的两条基本原则是()()。

76、.休漠的知觉可以分成两种:一是(),一是()。

77、康德认为有三种形式的判断,它们分别是()()()。

78.康德将理论理性分为()()()。

79.康德哲学中,感性直观的纯形式是()()。

80、康德哲学的问题是:在一个严格受自然法则限制的世界上,人有没有()?有没有不同于其他自然存在物的()和()?

81、.康德认为知性的纯形式是(),可以分为()组()个。

82、康德的实践理性有三个公设,它们分别是()()()。

83、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形而上学间题,康德采取了批判的立场,亦即对()进行分析和考察,通过揭示我们的认识能力能够认识什么和不能认识什么,来解决形而上学究竟是不是可能的问题。通过对理性的批判,康德以划界的方式将科学归于可以获得知识的领域,而将形而上学转移到了()的领域,因为在他看来,形而上学产生于人类理性要求超越自身的有限性而通达自由之境界的根本理想,而真正能够满足这一理想的不是理性认识而是()。

84、康德说,他所关心的问题只是“人是什么”,这个问题可以分成三个:它们分别是()()()。

85、康德认为范畴的合法运用只能限制在(),他说()为自然立法。

86、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困境:如果知识必须建立在()的基础之上,知识就不可能有普遍必然性;如果知识有普遍必然性,它就必须是()的而不可能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

87、康德的哲学革命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它通过主体先天的()来确立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另一方面则通过对认识能力的限制为()开辟道路,而且这后一方面真正体现了康德哲学的根本精神。

88、康德所谓“批判”也就是对理性的()和()。他的三大批判即()()()。

89、康德认为,理性有三种理念,这就是()、()和(),它们分别代表着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和世界之全体的统一性。

二、名词解释

1、本原

2、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

3、德谟克利特的“原子”

4.智者

5. “德性即知识”

6、普罗提诺的“流溢说”

7、唯实论

8、唯名论

9、奥卡姆剃刀

10、教父哲学

11、经院哲学

12、人文主义

13、文艺复兴

14、因信称义

15、启蒙主义

16、认识论转向

17、经验论

18、唯理论

19、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

20、笛卡尔的天赋观念

21、斯宾诺莎“实体即自然”

22、莱布尼茨的预定和谐

23、“白板”说

24、物体的“第二性质”

25、存在就是被感知

26、康德的哥白尼革命

27、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

三、简答题

1.请简要叙述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本原说。

2.简要介绍芝诺悖论的内容。

3、简述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4、简述智者运动的意义。

5.简述柏拉图的洞穴比喻的思想。

6、简述柏拉图理念的基本含义与特征。

7、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8、简述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学说。

9、简述晚期希腊哲学有两个显著的特征。

10、简述怀疑主义的主要观点。

11、简述基督教对哲学的贡献。

12、简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主张。

13、简述斯宾诺莎的身心平行论。

14、简述斯宾诺莎的至善思想。

15、请比较“白板说”和“有花纹的大理石”。

16、简述经验论的困境。

17、如何理解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

18、简述康德的绝对命令。

四、论述题

1.柏拉图是如何论证两个世界的区分的。

2、试论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

3、试论新柏拉图主义的流溢说。

4、试论笛卡尔的二元论难题。

5、试论莱布尼茨的单子论。

6、试论休漠对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的怀疑。

7、试论康德“批判哲学”的中心问题及解题思路。

8、试论经验论是如何步入唯心主义和怀疑主义道路的。

学习资料:赵敦华_西方哲学史笔记

西方哲学史笔记 应对该课程的对象、大概内容范围、学习和研究的方法、目的和意义等问题有所认识。 、应以西方哲学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 在“西方哲学史”的冠名下,有许多内容不同、甚至差异很大的论著。显然存在对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解。诸如“西方”、“哲学”、“发展的过程划分”等,而其中的关键是对“哲学”的理解,造成不同的“哲学史”。 思考:通过对西方哲学史上不同阶段的哲学家对“哲学”的含义表述的分析,从中能得到一些什么启示和结论)尽管存在差异,但是各异的哲学史表现出来的共性又是明显的和主要的 1、哲学问题的终极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 2、哲学问题的综合性; 3、哲学问题的超越性; 4、具体是形而上学、认识论和伦理学这样的基本问题。 因此我们看到各种哲学史收录的史料大同小异,当然在编排和分析利用上会有很大的差异。二、学习西方哲学史的目的和意义。 概括三点: 1、通过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2、通过学习,可以大大增长和深化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眼界。 3、学习哲学史是培养和锻炼我们理论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除了体观点: “学习哲学最好学习哲学史”。它应该集中地体现了学习哲学史的重要性和意 义,现了以上第3 点的意义外,强调了哲学的历史性和探索真理的过程性,更符合哲学本身的性质。 三、学习西方哲学史的原则和方法。 1、坚持哲学的党性原则,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线,同时也要划清辩证法与形而上 学、正确与错误之间的界线。 当然这里有一个如何去划线的问题。 2、坚持阶级分析、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 要避免简单化和绝对化。

3 、坚持逻辑和历史的统一的原则。 4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尝试与哲学特性一致的方法 : 辩证法(论辩的方法、对话的方法) 思考题 1、学习西方哲学史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2、学习西方哲学史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3、西方哲学史中的哲学家的 “哲学 ”范畴(概念)分析。 第一章 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 用美国哲学史家梯利的观点来讲 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2、希腊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索的所有的问题和答案。 3、希腊哲学提供了人类思想从神话式的原始形式演进到复杂多样的体系的一个最好的例证。 当然它这种地位是与希腊哲学处于哲学的素朴阶段联系在一起的,应在历史中理解它的地位。 二、希腊哲学的产生问题 一)从外部条件来讲 : 1、以人类活动经验的积累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为条件。 2、东方民族文化产生的影响。 二)但西方哲学从希腊哲学开始,是希腊哲学产生的内在原因起主要作用。 1、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有助于激发智慧和意志,开 活跃批评和思索的精神。 2 、政治制度的特性有助于理性的发现。 三)古希腊神话中的哲理是古希腊哲学重要的思想渊源。 从古希腊神话的特征中可见到神话中的哲理特征。克塞诺芬尼 的,穿着衣服,并且有着凡人一样的音容相貌。 三、希腊哲学的特点 一)希腊哲学研究的问题由外在的自然向内在的人类本身转移的特点。 表现为自然哲学到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等的发展,最后形成亚里士多德的综合 阔人们对生活和世界的眼界, : “凡人们幻想着神是诞生出来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5篇(优秀版)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1):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属于现代的、英国传统的、哲学家的哲学史。之前对它有些偏见,正因偏爱看德国传统的有较强思辨色彩的东西,此次阅读,纠正了我的一些偏见。大体有以下一些印象比较突出。 一是,思想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的关联 罗素有如下表述: 哲学家们既是果,也是因。他们是他们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他们(如果幸运的话)也可能是塑造之后时代的政治制度信仰的原因。 到底思想与行动对世界的影响哪个大,罗素的看法是,思想! 现实中那些有文化有思想的人,往往没有怎样体现出他们的力量啊?罗素认为,观念决定行动,行动者的行动来自其内在思想,而他的思想来源于更早的思想家。也就是说,思想家的影响力往往会滞后一些。但它的影响还是决定性的。 二是,回答了思想史上存在诸多各种个性思想流派的原因 罗素的看法是: 知识优异的人们与他们当时的社会的关联,在不一样的时代里是十分之不一样的。 当政权转到马其顿人手里的时候,希腊的哲学家们就自然而然地脱离了政治,而更加专心致意于个人德行的问题或者解脱问题了。他们不再问:人怎样才能够创造一个好国家?而是问:在一个罪恶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有德;或者,在一个受苦受难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幸福? 哲学家们通常都是具有必须的心灵广度的人,他们大都能够把自己私生活中的种种偶然事件置之度外;但即使是他们,也不能超出于他们自己时代更大的善与恶的范围之外。在坏的时代里,他们就创造出来种种安慰;在好的时代里,他们的兴趣就更加纯粹是理智方面的。

希腊与罗马的传统宗教只适合于那些对现世感到兴趣并且对地上的幸福怀抱着期望的人们。亚洲则有着更悠久的苦痛失望的经验,于是就泡制出来了更为成功的、采取寄期望于来世的形式的各种解救剂;其中以基督教给人的慰藉最为有效。 这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思想史上会出现那么多的派别的原因。思想是对现实的思考,现实如何,会相当程度地影响思想家的思想特点。后人因时过境迁,可能会感到有些想法实在个性,但是,如果设身处地,或者用孟子的话说是知人论世,你也就明白他们了。 因此,思想史上的流派到底哪个正确,究竟谁对呢?这个问题是不明白思想史,也是强迫思想家为你自己的时代思考。思想是对应时代的,思想是思想家的思想,思想主要是解决时代问题和思想家自身问题的。因而,环境不一样,会有多种思想。 罗素的例子也很好,能够说明这个问题。而且就我阅读所及,感觉到他能诚恳地承认基督教来自东方,主要是东方的思想范式,这个态度对于西方人来说,真不容易。 三是,现代社会中,哲学资料和重要性不一样。 罗素明确指出了哲学资料本身的变化。他有如下看法: 理论科学是企图了解世界的科学。实用科学是企图变革世界的科学,最后几乎把理论科学从一般人的心念里驱逐了出去。 文艺复兴时代人的好奇心就从向来文学性的渐渐转成科学性的。好一股新事实的洪流排山倒海而来,人们起初只能让这洪流挟持着往前涌进。从事新发现其乐无穷,而体系乃是从事新发现的死敌。一向到十七世纪,人们构造思想体系的潜质才赶上关于各种事实的新知识。 从洛克时代以来到现代,在欧洲一向有两大类哲学,一类的学说与方法都是从洛克得来的,另一类先来自笛卡尔,之后自康德。继承洛克衣钵的,首先是贝克莱和休谟;其次是法国的哲学中不属于卢梭派的那些人,第三是边沁和哲学上的急进主义者;第四是马克思及其门徒,他们又取大陆哲学成分,作了一些重要的添补。 原来人们对世界的看法是相对混沌或者说是整体性的,之后由于知识资料的增加,思想家开始逐步分工了,产生了不一样的知识。哲学本身也开始有了较明显的分工,分到之后,自然科学知识从自然哲学中独立出来,开始与传统哲学彻底地分道扬镳了。 即使是哲学,其中也因态度的差异而分出若干派别来了。但这种差异,主要的还是时代和人们的生活造成的。哲学反映人的生活,也介入人的思想,它也就有些差异。 罗素强调的是,自然科学(以归纳和实验为基础的哲学)最终成为塑造时代的主要知识范型。(这一点对于文科的学者和学生不免有些不甘心,但事实如此)罗素自己理科成绩很好,曾和怀特海合著有《数学原理》一书,因此也敢于大胆地批评黑格尔的数学和在数学知识基础上的哲学建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数学大约不比黑格尔高明,在此方面就无从下手)。当然,读书至此,我也只能叹气,我的数学基本上是四则运算水平的,又何从决定罗素的对

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琳-整理打印版

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琳 绪论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 第一节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梗概 一、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 二、希腊哲学发展的梗概 第二节早期希腊哲学 一、米利都学派 1.泰勒斯 2.阿那克西曼德 3.阿那克西美尼 二、毕达哥拉斯学派 三、赫拉克利特 四、爱利亚学派 1.克塞诺芬尼 2.巴门尼德 3.芝诺 4.麦里梭 第三节鼎盛时期的希腊哲学 一、智者派 1.普罗泰戈拉 2.高尔吉亚 二、原子论者及其先驱 1.恩培多克勒 2.阿那克萨戈拉 3.留基波 4.德谟克利特 三、苏格拉底与柏拉图 1.苏格拉底 2.小苏格拉底学派 3.柏拉图 四、亚里士多德 第四节希腊哲学的衰颓 一、伊壁鸠鲁学派 二、斯多葛学派 1.早期斯多葛学派 2.晚期斯多葛学派 三、怀疑主义 1.早期怀疑主义 2.晚期怀疑主义 四、新柏拉图主义 1.斐洛 2.普罗提诺 3.波菲利 第二章中世纪基督教哲学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教父哲学 一、教父哲学对待理性与信仰的基本态度1.“基督教是真正的哲学 2.超理性的信仰 3.基督教基本教义的确立 二、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 第三节经院哲学一、实在论与唯名论 1.“共相”问题的由来 2.安瑟尔谟 3,最初的唯名论者 4.阿伯拉尔 二、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思想 三、反托马斯主义的方济各修会经院哲学家 1.罗吉尔·培根 2.约翰·邓斯·司各脱 3.威廉·奥卡姆 第三章16-18世纪西欧哲学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一、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二、宗教改革 第三节早期经验论哲学 一、弗兰西斯·培根 二、霍布斯 三、洛克 四、英国自然神论 第四节唯理论哲学 一、笛卡尔 二、伽桑狄与马勒伯朗士 1.伽桑狄 2.马勒伯朗士 三、斯宾诺莎 四、莱布尼茨 第五节晚期经验论哲学 一、贝克莱 二、休谟 第四章18世纪法国哲学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法国自然神论者 一、伏尔泰 二、孟德斯鸠 三、卢梭 第三节法国唯物主义者 一、狄德罗 二、拉美特利 三、爱尔维修 四、霍尔巴赫 第五章德国古典哲学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康德 一、“前批判时期”的自然观及批判哲学的 形成 1.“前批判时期”的自然观 2.康德批判哲学的形成 二、批判哲学的认识论:《纯粹理性批判》 1.感性 2.知性 3.理性 4.未来形而上学的方法 三、批判哲学的道德哲学:《实践理性批判》 1.道德问题的提出 2.道德律 3.自由 4.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和道德宗教 四、批判哲学的美学和目的论:《判断力批 判》 1.康德两大批判的对立及调和的努力 2.审美判断力批判 3.目的论判断力批判 第三节费希特和谢林 一、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行动哲学 1.对康德哲学的批判 2.知识学的基本原理 3.理论知识的基础 4.实践知识的基础 二、谢林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同一哲学 1.对费希特的批判和“绝对同一性”的提 出 2.自然哲学 3.先验哲学 4.艺术哲学 第四节黑格尔 一、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总结和开拓 二、逻辑学 1.存在论 2.本质论 3.概念论 三、应用逻辑学 1.自然哲学 2.精神哲学 第六章近代哲学的终结及向现代哲学的过 渡 第一节青年黑格尔派与费尔巴哈的直观唯 物主义哲学 一、“实体”和“主体”之争 二、费尔巴哈的感性的人学和直观的唯物主 义 第二节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创立 一、马克思的感性学 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三、马克思的辩证法 第三节非理性主义的兴起 一、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哲学 二、尼采的权力意志哲学 三、克尔凯郭尔的存在哲学 第四节实证主义哲学的滥觞 一、孔德的社会学的实证主义 二、穆勒的归纳逻辑及其运用 三、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后记

完整版欧洲文化入门参考资料

欧洲文化入门参考资料 这是一本中国大学生了解欧洲文化的英语教科书,为了教学需要而编写的。学习英语的中国大学生在阅读英文书刊和同英语国家人士的交往中,往往感到由于缺乏欧洲文化知识而增加了许多困难。英语中有数不清的典故、名言、成语、人名、地名等等来自古希腊罗马的哲学、文学、历史著作,希伯莱的圣经,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创作或者牵涉到各时期思想、科技、政治、社会方面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果对这些所知无多,读书未必全懂,对谈也难顺利。而一旦对这些有了较多知识,则不仅了解程度会提高,而且由于通过文化来学习语言,语言也会学得更好。 《欧洲文化入门》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英文名称:European Culture: An Introduction 2、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程 3、课程学时:32学时 4、学分:2 5、先修课程:《高级英语》、《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选读》 6、适用专业:英语 7、大纲执笔:英语专业教研室 8、大纲审批:外语系学术委员会 9、制定(修订)时间:2005 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程,旨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有关欧洲文化的基本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和文化修养,并为以后开专业课提供大量重要的背景文化知识,从而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英语,提高文学欣赏水平。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教学大纲对象是高等院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全部用英语授课。 了解欧洲文化对英语发展的影响和欧洲文化发展的脉络; 了解来自古希腊罗马的哲学、文学、历史著作,希伯莱的圣经,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创作的典故、名言、成语、人名、地名等; 了解欧洲各时期思想、科技、政治、社会方面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将欧洲文化与同时期的中国文化进行比较; 学生应准备一些工具书、参考书、选本、译本。 四、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希腊、罗马文化 基督教及其《圣经》 中世纪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十七世纪 启蒙运动 浪漫主义 马克思主义与达尔文学说 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及其它 五、考试考核办法:笔试 六、教材及参考书:

西方哲学史全脉络

西方哲学史全脉络 以上,古希腊罗马哲学包括自然哲学、形而上学和伦理哲学三个阶段,为西方哲学的理性思辨和形而上学打下了传统根基。 它提出了逻辑、存在、实体等成为西方哲学的经典命题,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共相性质的争论开启了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关于唯名论和实在论的争论。

以上,西罗马帝国崩溃后,基督教成为西欧不可侵犯的绝对意识形态,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被基督教信仰的浓重阴影所笼罩。从教父哲学(柏拉图-奥古斯丁体系)到经院哲学(亚里士多德-阿奎那体系)的过渡反应了希腊罗马理性精神的复苏,而唯名论和实在论的对立为近代理性主义和经验论的兴起开辟了道路。 以上,近代早期西欧哲学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开始,演化出欧陆唯理论同不列颠经验论的对立,其核心是理性反思和对经验(外在或内在)的重视。唯理论演变成莱布尼茨

-沃尔夫体系中的独断论,而经验论则在休谟那里成为彻底的怀疑主义,这为法兰西启蒙思想和德意志古典哲学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以上,18世纪法国哲学包括法国自然神论和唯物主义两块,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论上则表现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法国自然神论奠定了西方政治学的基础,而激进的卢梭则引导了后世批判哲学(马克思和尼采)的出现。法国唯物主义者否定自由意志,但推崇人的理性,使理性主义成为法国哲学鲜明的特点。

以上,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意志古典哲学体系的出现标志着传统西方哲学的最高成就。它将考察重点转向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实现了西方哲学继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体系之后的第二次飞跃。康德通过对自在之物和现象的严格区分,发展出认识论的先验自我意识统摄机能和道德实践领域的纯粹理性,以及沟通两者的判断力批判。 黑格尔通过辩证法三段论将整个世界容纳在绝对精神从自在状态过渡到自为状态,最终达成绝对理性自我意识的宏大历史过程。因此,黑格尔成为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大体系,并引发费尔巴哈和马克思对其的反思。 以下,19世纪中后期,形而上学和理性主义的传统西方哲学走向终结,导致了向现代西哲的过渡时期。马克思把哲学从天上拽回了人间,对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的确认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形而上学的终结者(海德格尔语);以尼采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则着重于人生命意志的实现。 两者的思想都没有构成完整的体系,但对后世的现代西哲,现象学运动、结构主义、西马、精神分析学乃至后现代哲学,产生不可替代的巨大启发。

西方哲学史考研笔记-,自己整理好的打印版

xx 西方哲学史笔记 应对该课程的对象、大概内容范围、学习和研究的方法、目的和意义等问题有所认识。 一、应以西方哲学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 在“西方哲学史”的冠名下,有许多内容不同、甚至差异很大的论著。显然存在对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解。xx“西方”、“哲学”、“发展的过程划分”等,而其中的关键是对“哲学”的理解,造成不同的“哲学史”。 (思考:通过对西方哲学史上不同阶段的哲学家对“哲学”的含义表述的分析,从中能得到一些什么启示和结论) 尽管存在差异,但是各异的哲学史表现出来的共性又是明显的和主要的: 1、哲学问题的终极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 2、哲学问题的综合性; 3、哲学问题的超越性; 4、具体是形而上学、认识论和伦理学这样的基本问题。 因此我们看到各种哲学史收录的史料大同小异,当然在编排和分析利用上会有很大的差异。 二、学习西方哲学史的目的和意义。 概括三点: 1、通过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2、通过学习,可以大大增长和深化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眼界。 3、学习哲学史是培养和锻炼我们理论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观点:“学习哲学最好学习哲学史”。它应该集中地体现了学习哲学史的重要性和意义,除了体现了以上第3点的意义外,强调了哲学的历史性和探索真理的过程性,更符合哲学本身的性质。 三、学习西方哲学史的原则和方法。 1、坚持哲学的党性原则,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线,同时也要划清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正确与错误之间的界线。 当然这里有一个如何去划线的问题。 2、坚持阶级分析、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 要避免简单化和绝对化。 3、坚持逻辑和历史的统一的原则。 4、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尝试与哲学特性一致的方法:辩证法(论辩的方法、对话的方法) 思考题 1、学习西方哲学史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2、学习西方哲学史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3、西方哲学史中的哲学家的“哲学”xx(概念)分析。 第一章 xx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一、xx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 用xx哲学史家梯利的观点来讲: 1、xx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2、xx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xxxx所探索的所有的问题和答案。

《西方哲学史》赵林等 笔记

希腊哲学一,发展脉络 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 希希希希希希希希 二,早期自然哲学 主要研究问题:世界本原是什么? 希希希希希 自自自自自自希希希希希希希自自自自“自”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自自自自自自自 希希希希希 自自自自自自自自 自自 希希希希希 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 克赛诺芬尼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自自 自自 希希希希希希 三,鼎盛时期形而上学和伦理学 一,智者学派 发挥逻各斯理论探讨威力,为哲学的发展提供强力工具。

自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 希希希希希希 二,原子论 存在从数量上变为多,性质上变为一。 希腊自然哲学发展之高峰。 自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 希希希希希希 自自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 三,苏格拉底 1,认识你自己。哲学从对自然的关注转向对人本身的关注。 2,神学目的论。 3,真善统一。“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知识论与道德论至统一。 4,方法论。归纳推理和普遍定义,通过在具体实例中揭示矛盾,解决矛盾而上升到事物的本质定义的做法。 苏格拉底派的分流 1,麦加拉派:普遍东西存在,个别事物非存在。 2,昔尼克派(犬儒学派):生活简单粗陋、随心所欲,鄙视道德规范。 3,昔勒尼派:美德是促进快乐的手段,快乐时生活的目的。 四,柏拉图 1,本体论的理念论 理念是普遍本质或共相,具有“一”的统一性和“存在”的实在性。 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自”自自自 希希希希希希希 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 2,认识论的回忆说 “绝对本质”知识受肉体遮蔽,经感觉经验的刺激,而被回忆;学习即回忆。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苏格拉底在其一生中没有写下只字片语.他的思想完全是通过他的两位学生色诺芬和柏拉图以谈话录等形式记录下来.色诺芬是个军人,他的思想是因袭守旧的,他对于对苏格拉底不虔诚以及错误引导青年人的指控是不能接受的.在色诺芬的笔下他的老师是一个虔诚的人,但问题就在于如果苏格拉底正如他笔下那般虔诚,他是不会受到公民大会审判的.而柏拉图相对于色诺芬,在哲学上的造诣显然更高.但柏拉图又是一个着名的小说家.他的问题在于很难分清究竟他笔下的苏格拉底的思想是他老师的还是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名在阐述自己的思想因此划分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是件相当困难的事. 苏格拉底曾被德尔斐神坛(希腊人占卜问卦的官方神坛)的女巫认定 为当时最具有智慧的人.他得知此事之后相当诧异,因为他认为他唯一知 道的就是自己一无所知.从此他便开始寻找那些被公认为具有智慧和知识的所谓贤达,向他们讨教.他总是提出问题,提出那些似乎众所周知的问题,然后不停地诘问,而那些贤达没过几轮便招架不住,丢尽颜面,也正是以这批人为首,向苏格拉底提出控告.苏格拉底最终被推上了审判席,他放弃了流放外地的轻判,选择饮鸩自尽.他相信灵魂不朽,他死之后便能与奥尔弗斯,荷马,赫西俄德谈话,获得更高的智慧,与此相比肉体之死又何惧.苏格拉底之死对于文明的影响似乎要比耶稣之死之于宗教的影响来得更加重要. 苏格拉底的辩证的方法源于巴门尼德的学生芝诺,他始终相信回忆说,因此他希望通过这种一问一答的方式去重新获取被遗忘的知识.他的辩证

史上最牛的中国哲学史笔记【完整版(1)】

史上最牛的中国哲学史笔记【完整版(1)】 第一讲:导论* 哲学与中国哲学哲学与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的历史 一. 哲学与中国哲学* 哲学中国哲学的特点* 中国哲学的 历史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产生需要三个条件:* 惊讶闲暇(精神)自由1. 中国哲学的特点(1).中国哲学产生之条件:* 从宗教到哲学人文关怀忧患意识(2).中国哲学的特点:* 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哲学大纲》中指出中国哲学有六个特点:(1)、合知行(2)、一天人(3)、同真善(4)、重人生而不重知论(5)、重了悟而不重论证(6)、既非依附科学亦不依附宗教2. 中国哲学的历史:* 先秦子学: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 两汉经学:今文经学、古文经学、谶纬* 魏晋玄学:贵无论、崇有论、独化论* 隋唐佛学: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禅宗* 宋明理学:理学、气学、心学* 清代朴学 二. 哲学与哲学史* 哲学史是哲学思想的展开哲学就是哲 学史 三. 中国哲学史的历史* 谢无量《中国哲学史》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 任继愈《中国哲学史》 1. 谢无量《中国哲学史》第一部中国人写的《中国哲学史》2.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

* 第一部用现代方法写的《中国哲学史》蔡元培认为胡书有四个特点:* 证明的方法扼要的手段* 平等的眼光系统的研究 3.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第一部用现代方法写的完整的《中国哲学史》窃查此书,取材谨严,持论精确,允宜列入清华丛书,以贡献于学界。——陈寅恪4.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 第一部以问题为主题的《中国哲学史》5. 任继愈《中国哲学史》* 建国后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分析的中国哲学史 四. 思考* 中国哲学有什么特点?* 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 如何?* 谈谈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第二讲:孔子* 孔子与儒家* 秩序与礼仁中庸天命君子与圣人一.孔子 与儒家* 孔子其人孔子与周公孔子与六艺孔子与儒家1. 孔子其人*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史记·孔子世家》2. 孔子与周公*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 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孟子·腾文公上》* 孔子仁知且不蔽,故学乱术足以为先王者。一家得周道,举而用之,不蔽于成积也。故德与周公齐,名与三王并。——《荀子·解蔽》3.孔子与六艺*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夡

武汉大学西方哲学史课后思考题

西哲史思考题 第一章思考题 1、试从“有定形”和“无定形”的角度来说明米利都学派关于本原思想的发展脉络。 2、为什么说毕达哥拉斯学派关于“数是万物本原”的思想开创了西方形而上学之源端? 2、说明赫拉克利特哲学中火与逻各斯的关系。 4、巴门尼德的“存在”与“非存在”所指称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说他是古代最早提出唯理论思想的人? 5、试分析芝诺的诡辩论与高尔吉亚的诡辩论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6、普罗泰戈拉的相对主义是如何导致了自相矛盾的后果? 7、梳理从“四根说”、“种子说”到“原子论”的内在逻辑线索。 8、根据“原子自动”的思想,总结古希腊自然哲学在质料与动力关系问题上的观点发展。 9、为什么说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了人间? 10、说明苏格拉底辩证法的基本特点? 11、柏拉图“理念论”的基本内容和实质是什么?它如何奠定了西方形而上学实在论的根基? 12、试述德谟克利特“原子论”与柏拉图“理念论”之间的根本对立和内在同一性。 13、根据“理念论”与“回忆说”的关系,说明形而上学本体论与先验论之间的逻辑联系。 14、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实质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15、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是如何对古希腊哲学关于本原问题的思考进行总结的? 16、简述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基本内容? 17、说明德谟克利特原子论与伊壁鸠鲁原子论的差异及其意义。 18、比较伊壁鸠鲁主义与斯多葛主义的异同之处。 19、试说明古代怀疑主义“悬置判断”的思想观点。 20、分析新柏拉图主义哲学与基督教神学之间的精神联系。

1、说明教父哲学和经院哲学在对待理性与信仰关系问题上的差异性和同一性。 2、奥古斯丁的“原罪”理论如何表现了一种神秘主义决定论思想? 3、波菲利提出的“共相”问题包括哪几个方面? 4、唯名论与实在论在“共相”问题上的根本差异是什么?这两种相互对立的哲学观点在神学上将可能导致什么结论?梳理二者各自的发展演变情况。 5、分析安瑟尔谟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的推理形式和思想实质。 6、分析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的推理形式和思想实质。 7、托马斯·阿奎那是如何运用亚里士多德的“四因”学说来为基督教神学服务的? 8、试论作为英国自然实验科学思潮之开创者的罗培尔·培根的主要哲学思想。 9、简述邓斯·司各脱的意志主义神学观。 10、什么是“奥卡姆剃刀”原则?它的哲学意义何在?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 引论:“中国哲学”辨析 1.中国哲学的“中国” 中国既是一个渐次扩展的地理概念,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概念。讲的是以地理为基础的文化概念的“中国”。 “中国”哲学,可以指“中国人”的哲学,也可以指“中国系”的哲学。讲的主要是“中国系”的哲学。 中国哲学,可以指中国的一般哲学,也可以指中国的特殊哲学。讲的是中国的一般哲学。 2.现代的“哲学”概念 哲学是西方的概念。据赫拉克利特所言,毕达戈拉斯第一个使用了philosophia 的名称,并自称philosophos。又,苏格拉底前,有智者(sophia),苏格拉底不 喜欢普罗泰戈拉等人自称为智者,加了“爱”(philem),成了philosophia。 19世纪,日本人西周将Philosophy译为“哲学”;1896年前后,黄遵宪将其介 绍到中国。 “中国古来并无与今所谓哲学意义完全相同的名称。”(张岱年) 德里达论“哲学”: (1)哲学本质上不是一般的思想,哲学与一种有限的历史相联系,与一种语言、一种古希腊的发明相联:它首先是一种古希腊的发明,其次经历了拉丁语与德语的“翻译”转化等等。 (2)当人们试图从严格的意义上去思考什么是哲学时,……从哲学中看到对所谓希腊语中的那个大写逻各斯的承认与臣服,这个逻各斯既是理性、话语、比例关系,又是计算和语言--逻各斯意谓的是这一切--它也指“聚集”:legein,也就是使聚集者。(《书写与差异》,三联书店,2001,10页) 罗素的定义 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它又象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63年,11页) 中译名“哲学”的问题 没有求真就不可能有科学,但是“真”本身并不是任何科学的对象,唯有一种智慧才研究它,那就是希腊人特别地创造出来的那种对于智慧的追求。它的中译名“哲学”虽然也指明了这是一门关于智慧的大学问,却未能表达出在原文里显示的唯 有希腊哲学才具有的那个对真理的热爱之意。(杨适《古希腊哲学探本》,商务,2003,2页) 3.“哲学”学科 哲学是西方的学科,无论是作为知识类型还是作为大学的学术建制。 1912年北京大学设立哲学门,1914年开始招生,1919年改为哲学系。 中国传统的学术分类中没有哲学一类。中国传统的义理之学也与所谓的哲学不同。义理之学 义理:最早见于《礼记、礼器》“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 经义名理,《汉书·刘歆传》:“及歆治《左氏》,……由是章句义理备焉。”

罗素《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罗素《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是一部在全球知识界影响巨大的学术名作。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介绍到我国后,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普遍影响,不少人都曾焚香静读。将其视为案头的必备哲学读本。其叙述年代从希腊文明的兴起一直到现代的逻辑分析哲学。在这部哲学史中,罗素特别对他认为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辟专章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罗素,当今时代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代言人,是西方思想解放与言论自由的见证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之一,分析哲学创始人,同时也是活跃的政治活动家,并致力于哲学的大众化、普及化。作为哲学家,罗素的主要贡献在于数理逻辑方面,是逻辑原子论和新实在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以此为基础的现代分析哲学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罗素出身于英国一个贵族家庭,是罗素伯爵的第三代继承人,其祖父曾两次出任英国首相。1945年,罗素在美国出版了《西方哲学史》一书,该书不但为罗素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还是罗素获得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代表作有《西方哲学史》、《神秘主义与逻辑》、《怀疑论》、《婚姻与道德》等。 Heraclitus

№.1-Heraclitus, though an Ionian, was not in the scientific tradition of the Milesians. He was a mystic, but of a peculiar kind. He regarded fire as the fundamental substance; everything, like flame in a fire, is born by the death of something else. "Mortals are immortals, and immortals are mortals, the one living the other's death and dying the other's life." There is unity in the world, but it is a unity form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opposites. "All things come out of the one, and the one out of all things"; but the many have less reality than the one, which is God. 【译文】赫拉克利特虽然是伊奥尼亚人,但并不属于米利都学派的科学传统。他是一个神秘主义者,然而却属于一种特殊的神秘主义。他认为火是根本的实质;万物都象火焰一样,是由别种东西的死亡而诞生的。“一切死的就是不死的,一切不死的是有死的:后者死则前者生,前者死则后者生”。世界是统一的,但它是一种由对立面的结合而形成的统一。“一切产生于一,而一产生于一切”;然而多所具有的实在性远不如一,一就是神。 【本人评注】赫拉克利特,古希腊哲学家、爱非斯派的创始人。生于以弗所一个贵族家庭,相传生性犹豫,被称为“哭的哲学人”。他的文章只留下片段,爱用隐喻、悖论,

王东岳老师的西方哲学课讲义完整版

王东岳老师的西方哲学课讲义 序言 西方哲学跟东方思维方式的差别是如此之大,乃至于经过翻译后的西方哲学书籍几乎全部走味。即使读翻译后的西方哲学原本原著,仍然很难体会西方哲学究竟想说什么。本文如果严格按照西方哲学的表述方式,读者一定会是在云里雾里。因此本文只能讲述西方哲学最基本的梗概,用相对直观、经验化和科学化的方式来表述这些大学哲学系中二百多个课时的内容,探究这个哲学思维的基础。这些内容要是。这种表述方法可能只能把哲学的一些意念给读者,并不能展现出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和真正的推理方式,仅仅算是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启蒙。如果读者在这个基础上,还想对西方哲学的思脉进行更细致的了解,建议读一两本西方大哲的原著,比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笛卡尔的《哲学原理》和《形而上学的沉思》、贝克莱的《人类知识原理》和《海拉斯和婓洛诺斯的对话三篇》、休谟的《人类理解论》、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黑格尔的《逻辑学》和《历史哲学》等等。这里所说的西哲原著仅指西哲原著译本,因为学习外语本非易事,况且就算把外语学得非常好,也不见得定能理解外语原著,正如我们要理解中国的哲学书也并非易事。如果觉得西哲原著难读,建议从王老师的《物演通论》入手。 “哲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广义哲学”大抵是把一切稍显玄妙的东西都标榜为哲学,或者,是把粗陋的政治鼓吹附会其间,故在现代中国早已泛滥成灾。因此,才出现国人多“哲人”的局面,此可谓萝卜白菜哲学。然而,惟因如此,国人也离哲学最远。钱钟书在《围城》一书中写道:“中国从来没有过‘哲学家’,只有‘哲学家学家’。”也就是说,中国的哲学研究者大抵是在研究其他哲学家的哲学,而并非自己的哲学。所以中国会有很多“哲学家学家”,但其中没有一个是哲学家。本文仅就“狭义哲学”而谈。 严格说来,中国自古就与哲学无缘。在有关“国学”的系列讲座中,王老师曾经只用“中国思想史”之说,而不用“中国哲学史”,即为避免混淆。尤其麻烦的是,建国以来,从中学到大学乃至专业研究生,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正统哲学,并将其他学说斥为异端,结果造成一片荒芜。“严格说来,马克思不是一个哲学家,而是一个集经济学和政治学于一体的巨匠,所以把他的学术体系冠以‘政

西方哲学论文—中西方哲学差异

浅谈中西方哲学差异以及对当代中国的借 鉴作用 ——西方哲学史专题结课论文 ****** ******

摘要:中国从近代魏源的睁眼看世界开始就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西方在综合国力,人口素质,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无疑已经领先了中国,而到了现代,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要从各个方面借鉴西方。为什么拥有更加悠久历史和文化的中国到了近代却大大落后于西方呢?在我看来为人们提供最基本的世界观和从事各种活动的方法论的哲学占了很大的原因。西方哲学从古希腊的起源开始就已融入西方文明的血液之中。因而我们就要了解研究西方哲学,并与中国哲学进行横向对比,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

一、哲学的定义 哲学是以人类的实践活动为直接对象的思想认识活动,是能够从世界万物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人类思想认识活动这个本源事物,获得本源事物和非本源事物的知识,建立事物一元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人类的思想认识能力、满足人类的生存发展需要的本源事物。 二、西方哲学来源 哲学(philosophy)是从希腊字“Φιλοσοφ?α”转变而来,意思为“爱智慧”,或是比较少用的“智慧的朋友”。在汉语中“哲”这个词是聪明、智慧的意思,中国古代把聪明而有智慧的人称为哲人,所以,中国近代以来,就把关于智慧的学问称作哲学。哲学是难以被定义的,因为有众多分歧的观念都被视作为哲学。皮尔金哲学辞典中定义哲学为“有关思想,行为,与实在中最基本与普遍的概念。”皮尔金百科中提到哲学与科学的差别在于,哲学问题的答案不能仅由经验证据来得到。无论如何,这些观点都被牛津哲学辞典所挑战:“二十世纪晚期...偏向于将哲学思考视为对于任何一种智识探索的最好实践”。的确,许多早期哲学家在自然哲学方面的观察最后都形成了现代科学对于众多课题上重要的基础。 希腊历来被认为是欧洲文明的摇篮,是欧洲乃至西方哲学的故乡。希腊哲学的最早流派米利都学派约产生于公元前7或前6世纪,在此之前,古希腊哲学也有一个漫长的孕育时期。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古希腊哲学的前提是古希腊神话。古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在最古老的神话中,讲到了天地的开辟、众神的诞生、人类的起源等。在古希腊人的想象中,神具有人的形象和人的感情。神和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是永生不死的,他们比人更高大、更有力量,而且主宰着人间的祸福和命运。奥林匹斯山的12个主要的神实际上就是自然力的化身。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古代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的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因此,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三、西方哲学家的哲学观点 柏拉图指出:“thauma”(惊奇)是哲学家的标志,是哲学的开端。柏拉图满蕴深意地说:“iris”(彩虹,虹之女神,宙斯的信使)是“thauma”(惊奇)之女,并无误溯其血统。“Iris”(彩虹)向人传达神的旨意与福音,哲学是由惊奇而发生,在其注目之下,万物脱去了种种俗世的遮蔽,而将本真展现出来。由此,它把自己展现为一种真正解放性的力量。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都是由于惊奇而开始哲学思维的,一开始是对身边不解的东西感到惊奇,继而逐步前进,而对更重大的事情发生疑问。

西方哲学课讲义(完整版)

西方哲学课讲义 序言 西方哲学跟东方思维方式的差别是如此之大,乃至于经过翻译后的西方哲学书籍几乎全部走味。即使读翻译后的西方哲学原本原著,仍然很难体会西方哲学究竟想说什么。本文如果严格按照西方哲学的表述方式,读者一定会是在云里雾里。因此本文只能讲述西方哲学最基本的梗概,用相对直观、经验化和科学化的方式来表述这些大学哲学系中二百多个课时的内容,探究这个哲学思维的基础。这些内容要是。这种表述方法可能只能把哲学的一些意念给读者,并不能展现出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和真正的推理方式,仅仅算是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启蒙。如果读者在这个基础上,还想对西方哲学的思脉进行更细致的了解,建议读一两本西方大哲的原著,比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笛卡尔的《哲学原理》和《形而上学的沉思》、贝克莱的《人类知识原理》和《海拉斯和婓洛诺斯的对话三篇》、休谟的《人类理解论》、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黑格尔的《逻辑学》和《历史哲学》等等。这里所说的西哲原著仅指西哲原著译本,因为学习外语本非易事,况且就算把外语学得非常好,也不见得定能理解外语原著,正如我们要理解中国的哲学书也并非易事。如果觉得西哲原著难读,建议从王老师的《物演通论》入手。 “哲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广义哲学”大抵是把一切稍显玄妙的东西都标榜为哲学,或者,是把粗陋的政治鼓吹附会其间,故在现代中国早已泛滥成灾。因此,才出现国人多“哲人”的局面,此可谓萝卜白菜哲学。然而,惟因如此,国人也离哲学最远。钱钟书在《围城》一书中写道:“中国从来没有过‘哲学家’,只有‘哲学家学家’。”也就是说,中国的哲学研究者大抵是在研究其他哲学家的哲学,而并非自己的哲学。所以中国会有很多“哲学家学家”,但其中没有一个是哲学家。本文仅就“狭义哲学”而谈。 严格说来,中国自古就与哲学无缘。在有关“国学”的系列讲座中,王老师曾经只用“中国思想史”之说,而不用“中国哲学史”,即为避免混淆。尤其麻烦的是,建国以来,从中学到大学乃至专业研究生,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正统哲学,并将其他学说斥为异端,结果造成一片荒芜。“严格说来,马克思不是一个

全增虾:西方哲学史(表格脉络)

哲学史读书笔记 原始哲学 哲学家生卒年代主要观点所属派别主要贡献 泰乐士Thales 前624-前547 水是世界本原 万物皆有神在 米利都 第一个哲学家, 是古希腊唯物 主义哲学的开 始 安纳克西曼德 Anaximander 世界是无限定者中无数生生灭灭的世界之一米利都 安纳西美尼斯 Anaximenes 前570-526 空气是世界的本原米利都 希腊哲学 哲学家生卒年代主要观点所属派别主要贡献 毕达哥拉斯前580-前500 数及其关系是万物本源 提出灵魂不死和轮回说 毕达哥拉斯 是古希腊唯心 主义的开始 帕梅尼得斯Parmenides 前570-前480 世间万物始终存在 事物没有真正的变化 感官不可靠,理性才可信 理性主义的奠 基人 赫拉克里特Heraclitus 前540-前480 变化是万物的基本特征, 万物的变化有规律可殉, 世界是一团活火 感官是可靠的 辩证法的奠基 人 1

恩陪逗可拉斯Empedocles 前490-前430 水火土气是世界的本原 爱和恨是事物聚散的动力 感觉和理性同样重要 安纳萨哥拉斯Anaxagoras 前500-前428 大自然由肉眼看不到的微粒组成 太阳是一块红热的石头 秩序是创造万物的力量 德莫克里特前460-前370 世界由不同形状的原子构成 事物的发生是机械化的,事件的发生在于其自身的原因,遵从必然的法则 灵魂由一种特别的原子构成 苏格拉底前469-前399 知识是人的理性中固有的 柏拉图前427-前347 灵魂不灭, 世界分为理型世界和感官世界,现实世界是理性世界的复制品。 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 人类通过感觉认识世界,没有理型世界存在,事物由质料和形式构成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目的性 皮浪前365-前275 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都不可信怀疑学派 安提塞尼斯Antisthenes 真正的幸福不是建立在外在环境的优势之上,每个人都 可以获得幸福 犬儒学派 伊壁鸠鲁Epicurus 前341-前270 无神论者,反对宗教迷信 享乐主义的倡导者 思维依赖感觉 伊壁鸠鲁 2

西方哲学史最全笔记

第一编:古希腊哲学 (一)自然哲学时期 泰勒斯: 水是万物的本原。"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万物都以湿的东西为滋养料,万物种子本性潮湿,希腊神话海神创世说。(用物质来说明世界的统一性。恩格斯:原始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在自己的萌芽时期就十分自然的把自然现象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看作不言而喻的,并且在具有某种固定形式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这个统一,比如泰勒斯在水里去寻找。”) 万物充满着神灵。泰勒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万物有灵。"根据这一学说,连石头也是有灵魂的生物。泰勒斯向他哲学上的对立面反复强调说:整个宇宙都是有生命的,而又正是灵魂才使一切生机盎然。神灵——非精神实体。能动的东西都是有灵魂的东西,原始“物活论”。 阿那克斯曼德 本原是没有固定形态或固定性质的原始物——无限者。有限者不能成为本原,因为有生有灭。世界从它产生,又复归于它。

宇宙起源说:本原永恒运动,分立出对立物,冷热湿干形成漩涡运动,火水云雾,日月星辰。 生物起源说:生物从湿元素中产生,人从水里的动物变化出来。 阿那克西美尼: 气是万物的始基。万物由气的稀薄或凝聚所致。气体是万物之源,不同形式的物质是通过气体聚和散的过程产生的。 三者评价:恩格斯:“关于所有这些人,亚里士多德说得很正确:他们没有说明运动的起源。” 赫拉克利特: 万物的始基是火。火的创造就是它的毁灭,而它的毁灭就是它的创造的表现。这个有秩序的宇宙对都是相同的,它既不是神也不是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按一定尺度燃烧,一定尺度熄灭。 逻各斯:认为万物是永远变动的,而这种变动是按照一定的尺度和规律进行的。这就是“逻各斯”。赫拉克利特进一步将对立面统一与和谐的规律归结为逻各斯,逻各斯不仅是世界万物运动变化的原理原则,也是人摒弃感觉印象,通过语言和理性思维所把握的世界规律。一切皆流: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运动绝对,但不否认相对稳定。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赫拉克利特还认为,事物都是相互转化的。冷变热,热变冷,湿变干,干变湿。他还明确断言:"我们走下而又没有走下同一条河流。我们存在而又不存在。"赫拉克利特的核心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