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物质的溶解性(2)练习题
物质的溶解性 (第2课时 溶解度)九年级下册化学同步课件 沪教版(全国)

90
60
●
30●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从饱和和不饱和角度 比较三个点
A点: 60 ℃时,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B点: 60℃时, 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C点: 60℃时,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并且有固体剩余
即为70℃时, 硝酸钾的过饱和溶液
溶 300
解 270
在2O℃下, 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 均为36克
比较溶解度注意点: 温度、溶质都不同,不能比较溶解度。
溶 190 解 180 度 170
/
克
160 150
140
130
硝酸钾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氯化钠
20
10
23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S 溶解度(固体)
在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克溶剂(通常溶剂是水) 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一定温度
100克溶剂
饱和状态
单位为克
试说出下列这句话的含义: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达到饱和 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
“溶解之王”争霸赛——初步较量
问题:20℃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能力谁强? 20℃时氯化钠的溶解能力更强
物质名称
溶解度/克
常见物质的溶解度(常温20℃)
氯化钠 氢氧化钙 蔗糖 氯酸钾 氯化铵
36.0
0.165 203.9 7.4
物质的溶解 同步练习(含解析)

物质的溶解一、单选题1.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Ⅰ一定是降温,溶剂质量不变B.②到③也可以通过降温来实现C.①与②的溶质质量分数相比,②一定比①大D.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2.一定的温度下,在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
下列图像能够表示加入的晶体质量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的是( )。
A. B. C. D.3.在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0.165克氢氧化钙,由此可知,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性为( )。
A.易溶B.可溶C.微溶D.难溶4.某同学往一杯水中加了三勺蔗糖,搅拌后发现蔗糖全部溶解,在相同条件下三勺食盐却不能全部溶解。
这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 )有关。
A.温度高低B.物质本身的性质C.水的多少D.时间的长短5.“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初中科学基础实验之一,现要配置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错误的是()选项操作目的A 称量时,取出的过量氯化钠不能放回原试剂瓶内防止污染药品B 用量筒量取水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相平使量取的水更准确C 溶解过程,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增大食盐的溶解能力D 称量时,在天平两托盘上各垫上一张相同的白纸防止腐蚀天平A. AB. BC. CD. D6.20℃时,在100g水中依次加入NaCl固体并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及数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B.②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③和④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为40g7.下图是模拟恒温下海水晒盐过程的示意图,与丙烧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的是()A. 甲和乙B. 乙和丁C. 乙D. 丁8.小科同学在20℃时配置饱和硝酸钾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4%。
他想配置质量分数更大的硝酸钾水溶液,需增大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
6.3物质的溶解性(03)

沪教新版九年级(下)中考题同步试卷:6.3 物质的溶解性(03)一、选择题(共22小题)的部分溶解度数值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20℃时,100g饱和溶液含有34g溶质C.将30℃的饱和KCl溶液降温至20℃,会有KCl晶体析出D.相同质量的水中加入不同质量的KCl,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同2.(2013•菏泽)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C.溶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溶质在溶解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3.(2014•镇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用于鉴别SO2和CO2C.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常用于洗去餐具上的油污D.高炉炼铁中焦炭的作用是产生高温和生成COB.60℃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时多C.①②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③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5.(2014•黔东南州)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常温下将100mL饱和Ca(OH)2溶液加热到50℃,会使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从浓度为25%的H2SO4溶液中取出10mL,则取出的10mL H2SO4溶液浓度仍为25% C.20℃时,50克水中溶解了18克NaCl,则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克D.将95克KCl溶液蒸干得到5克KCl固体,则原溶液中KCl的浓度为5%6.(2014•日照)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无色液体B.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说明该温度下100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g7.(2014•汕尾)归纳法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下列归纳的结论错误的是()A.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B.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C.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不一定都要验纯D.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8.(2013•深圳)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下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不是浓溶液B.碘酒的溶质是酒精C.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D.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m克,表示该温度下100克饱和溶液中含有该物质m克9.(2014•贵港)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B.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C.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D.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10.(2013•威海)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解度能够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强弱程度B.溶解度能够表示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程度C.溶解度能够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限量D.在相同温度、相同溶剂的条件下,要判定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对大小,可以根据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B.10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会析出晶体,但溶液仍饱和C.20℃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D.20℃时,100克乙物质加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50%12.(2015•宁夏)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冷却或加入硝酸钾固体都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B.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根据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贮存时要阴凉密封C.在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D.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是36g,该温度时,10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36g13.(2014•青岛)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则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2114.(2013•陕西)下面是四个实验相关量的图象,其中对应关系表示正确的是()A.I是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ΚNO3溶液中加ΚNO3固体B.Ⅱ是向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C.Ⅲ是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水稀释D.Ⅳ是实验室加热一定量的ΚMnO4制取O215.(2013•湛江)在20℃时,向质量均为50g的5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然后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溶液(如有不溶解的氯化钾,则过滤除去).加入氯化钾的质量与所得溶液的质量)B.在20℃时,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4<实验5C.在20℃时,实验1所得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溶液D.在20℃时,实验5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7g16.(2013•本溪)t℃时,有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下列做法一定不能使其变为饱和溶液的是()A.恒温蒸发溶剂B.降低溶液的温度C.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钾D.向溶液中加入t℃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17.(2013•达州)下列图象与对应选项关系合理的是()A.在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B.向NaOH溶液中滴中稀盐酸至过量C.用相等质量的双氧水来制取氧气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18.(2013•保山)在20℃时,刘冰同学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NaCl固体,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B.图②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图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为40gD.图③和图④中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19.(2013•青岛)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过量的硝酸钾晶体B.向稀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D.等质量的镁和锌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20.(2014•沈阳)如图是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将110gM配置成饱和溶液,将其降温至t1℃时,理论上所得溶液的质量为()A.31.6g B.110g C.131.6g D.210g21.(2013•成都)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B.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D.20℃时,将36g氯化钠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22.(2013•镇江)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不考虑水分蒸发),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乙溶液一定不饱和B.图2中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C.图3中N表示甲的溶解度曲线D.图2中两溶液降温至30℃一定都不会析出晶体二、填空题(共6小题)(1)60℃时,KCl的溶解度是g;(2)40℃时,将30g KCl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溶液(填写“饱和”或“不饱和”);(3)将20℃时KNO3和KCl的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60℃,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KNO3KCl(填写“>”、“<”或“=”).KCl g(2)90℃时,100g饱和KCl溶液冷却到30℃时,溶液的质量(选填“>”或“<”或“=”)100g.(3)40℃时,KCl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该溶液升温到60℃时,溶液属于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25.(2013•贵港)已知氯化钾(KCl)20℃时的溶解度是34g,50℃时的溶解度是42.6g.通过如图的实验操作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20℃时100g水中①②③④⑤(1)所得溶液中;为不饱和溶液的是(填序号,下同);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的是;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2)溶液④的质量为;该实验中把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26.(2013•上海)某实验小组对不同条件下的硝酸钾的溶解情况进行了以下实验.在甲乙丙三个烧杯中放入20g硝酸钾晶体,再分别加入50.0g冷水、热水与酒精,充分搅拌后(保持各自的温度不变),结果如图所示.(1)甲烧杯中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由以上实验可得出结论: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3)将乙烧杯中的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则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g/100g水.再往乙烧杯中加入10g水,改变温度至t2℃时,溶液又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则t1t2(填“>”、“<”或“=”).分析上述数据,某温度时的硝酸钾溶解度数据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该温度是℃.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图中描点、绘制符合硝酸钾溶解度变化规律的曲线.硝酸钾,要使其完全溶解,应溶液温度;(2)现有80℃的硝酸钠饱和溶液250g,要使其析出晶体70g,应降温至℃;(3)硝酸钾和硝酸钠在t℃时的溶解度均为W,分析上表可推知,W的数值所在的最小范围是;将溶剂质量相同的硝酸钾和硝酸钠的饱和溶液从t1℃降温至t2℃,前者析出的晶体比后者多,则t1、t2的取值范围正确的是(填字母).A.仅0≤t2<t1≤tB.仅t≤t2<t1≤100C.0≤t2<t1≤100.28.(2013•重庆)t2℃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可溶性固体分别加人盛有相同质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的现象如图1所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填“a”或“b“)物质的溶解一定达到了饱和状态.(2)图2中,(填“甲”或“乙”)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3)将图1中a溶液的温度从t2℃降低到t1℃,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较,通常没有发生变化的是(填序号).A.溶液的浓度B.溶剂的质量C.溶解度.三、解答题(共2小题)(1)6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50gNaCl和KN03的烧杯中,各加100g水,充分溶解后,形成饱和溶液的是.(2)如果欲将KN03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写出一种措施即可).30.(2013•嘉兴)如图是某同学在厨房里看到的食用纯碱(主要成分是Na2CO3)包装袋信息,他带了一包食用纯碱到学校实验室.(1)为测定室温下Na2CO3的溶解度,在编号为A、B、C、D的四个烧杯中各加入室温下的水100g,分析上述数据,烧杯编号为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室温下,Na2CO3的溶解度是.(2)为确定食用纯碱的纯度,称取自带的食用纯碱5.4g放入烧杯中,再滴加盐酸至刚好完全反应,共用去稀盐酸25g,得溶液质量为28.2g(杂质溶于水且与盐酸不反应),通过计算判断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与包装袋信息相符.(计算结果精确到0.1%)沪教新版九年级(下)中考题同步试卷:6.3 物质的溶解性(03)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2小题)的部分溶解度数值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KCl微溶于水B.20℃时,100g饱和溶液含有34g溶质C.将30℃的饱和KCl溶液降温至20℃,会有KCl晶体析出D.相同质量的水中加入不同质量的KCl,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同【考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的概念以及题干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解答.【解答】解:A、常温下,KCl的溶解度是34g大于10g,属于易溶物质,A错误;B、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有34g溶质,B错误;C、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30℃的饱和KCl溶液降温至20℃,会有KCl晶体析出,C正确;D、相同质量的水中加入不同质量的KCl,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同,若是都在同一温度下形成的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相同,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的概念以及和溶解性的关系进行.2.(2013•菏泽)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C.溶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溶质在溶解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考点】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根据饱和溶液是指该温度下不能溶解该溶质的溶液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物质溶解时伴随着放热、吸热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的溶剂里,不能溶解该溶质的溶液,但还可以溶解其它的溶质,故选项说法错误.C、溶质的溶解度不一定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氢氧化钙、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D、物质溶解时伴随着放热、吸热现象,溶质在溶解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如NaOH、浓H2SO4),有的吸收热量(如NH4NO3),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与溶液浓稀的关系、饱和溶液的特征、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物质溶解时放热与吸热现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2014•镇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用于鉴别SO2和CO2C.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常用于洗去餐具上的油污D.高炉炼铁中焦炭的作用是产生高温和生成CO【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铁的冶炼.【专题】物质的鉴别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A、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后溶液发生的变化分析;B、根据物质的鉴别方法、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性质的分析;C、根据洗洁精的乳化功能分析;D、根据炼铁的原理分析.【解答】解:A、若采用改变温度使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发生变化,故A错误;B、二氧化硫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二氧化碳无此性质,故B正确;C、餐具上的油污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功能去除,故C正确;D、高炉炼铁中焦炭的作用是产生高温和生成CO,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可解决此题,不过B选项需要注意一下.B.60℃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时多C.①②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③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考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对比①②即可得出28℃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B、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即可,28℃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而60℃时10克水中能溶解硝酸钾8克;C、根据质量分数公式分析即可;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60℃时10克水中溶解了8克硝酸钾,是否还能在溶解无法得知;【解答】解:A、对比①②可以看出,28℃时10克水中溶解了硝酸钾4克时,再向其中加入硝酸钾不再溶解,因此28℃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故说法正确;B、28℃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60℃时10克水中能溶解硝酸钾8克,因此60℃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时多,故说法正确;C、①②中水的质量相同,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相同,因此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说法正确;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60℃时10克水中溶解了8克硝酸钾,是否还能在溶解无法得知,因此不能判断③所得溶液是否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利用溶解度的有关知识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解决的能力,掌握溶解度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5.(2014•黔东南州)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常温下将100mL饱和Ca(OH)2溶液加热到50℃,会使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从浓度为25%的H2SO4溶液中取出10mL,则取出的10mL H2SO4溶液浓度仍为25%C.20℃时,50克水中溶解了18克NaCl,则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克D.将95克KCl溶液蒸干得到5克KCl固体,则原溶液中KCl的浓度为5%【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B、根据溶液的“均一、稳定”特点进行分析;C、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D、该题中的溶液的质量是95克,不是100克.【解答】解:A、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将饱和Ca(OH)2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为降温,而不是升温,故A说法错误;B、因为H2SO4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从浓度为25%的H2SO4溶液中取出10mL,则取出的10mL H2SO4溶液浓度仍为25%,故B说法正确;C、20℃时,50克水中溶解了18克NaCl,此时的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不一定为36克,故C说法错误;D、将95克KCl溶液蒸干得到5克固体,则原溶液中KCl的浓度为:×100%≈5.26%,故D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熟练掌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换方法,溶液的特点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是解题的关键.6.(2014•日照)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无色液体B.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说明该温度下100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g【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从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去分析解答;B、从溶液的特征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去分析解答;C、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小,通过降温可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但由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都没有改变去分析解答;D、从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其含义是:20℃时,100g溶剂(水)里最多可溶解硝酸钾31.6g,此时溶液的质量为131.6g去分析解答.【解答】解: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A错误;B、溶液的特征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B正确;C、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和降低而变变小,如果是通过降温方法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则降温后没有晶体析出时,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都没有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降温后有晶体析出时,则溶质的质量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C错误;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其含义是:20℃时,100g溶剂(水)里最多可溶解硝酸钾31.6g,此时溶液的质量为131.6g,故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定义、特征,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考试的热点之一.7.(2014•汕尾)归纳法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下列归纳的结论错误的是()A.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B.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C.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不一定都要验纯D.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考点】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物质的分类;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浓溶液和饱和溶液的定义判断;B、根据氧化物的定义分析判断,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C、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在空气中燃烧时容易发生爆炸现象;D、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同一种物质,需要考虑同素异形体.【解答】解:A、一定温度下的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浓溶液,故本选项说法正确;B、由“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可知,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氧气含有氧元素,属于单质不属于氧化物,故本选项说法正确;C、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一定要验纯,故本选项说法错误;D、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利用O2和O3均由氧元素组成,二者混合属于混合物,故本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注重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因此对知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8.(2013•深圳)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下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不是浓溶液B.碘酒的溶质是酒精C.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D.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m克,表示该温度下100克饱和溶液中含有该物质m克【考点】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固体溶解度的概念.【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根据常温下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小于0.01g分析.B、根据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分析.C、根据硫酸铜溶液是蓝色透明的混合物分析.D、根据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分析.【解答】解:A、常温下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小于0.01g,常温下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即饱和的澄清石灰水是稀溶液不是浓溶液,A说法正确.B、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B说法不正确.C、硫酸铜溶液是蓝色透明的混合物,C说法不正确.D、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这种溶质的质量,不是100g溶液中含有该物质的质量,D说法不正确.故答案选A.【点评】本题从多角度考查溶液的相关知识,要注意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但不一定都是无色透明的,有的溶液有颜色;溶解度的概念把握要准确,一定要注意四大要素: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四个要素一定要准确.9.(2014•贵港)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B.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C.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D.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来解答;B、溶液的浓稀是相对的,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解答;C、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来分析溶液的改变;D、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决于该温度下的溶解度计算.【解答】解: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有多种方法,如增加溶质的量或减少溶剂的量可以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但当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时,若降低温度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A说法错误;B、若低温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和高温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相比,溶质质量分数有可能大、可能小、也可能相等,因此必须强调同温度下,故B说法错误;C、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若通过改变温度,溶液质量不变,故C说法错误;D、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有溶质的析出,得到的溶液仍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解度保持不变,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D说法正确;故选项为:D.【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相互转化及相关的知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有三种方法:改变溶质的量、改变溶剂的量、改变温度,因此在分析问题是要综合考虑.10.(2013•威海)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的溶解性同步练习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下册

6.3 物质的溶解性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下表给出了在20℃和100℃时X、Y两种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数据,请分析有关数据,判断利用结晶法从X、Y的混合物中提纯X时,使用哪种溶剂的回收率最高(已知混合物含X70g,含Y15g)A.A B.B C.C D.D2.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液体B.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一定是水C.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D.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3.下表列出了部分温度下Ca(OH)2和KNO3的溶解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50℃的Ca(OH)2饱和溶液降温到10℃有晶体析出B.30℃时KNO3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5.8%C.50℃时不可能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Ca(OH)2、KNO3溶液D.当KNO3中混有少量Ca(OH)2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4.实验室有一包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固体,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得到纯净的硝酸钾。
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下列有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操作℃~操作℃分别是溶解、蒸发结晶、趁热过滤B.操作℃是溶解C.操作℃是蒸发浓缩,降温结晶D.操作℃是过滤5.如图为固体物质X、Y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40°C时,物质X的溶解度为50B.当Y中混有少量X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YC.30°C时,向50g20%的X溶液中加入50g水可获得10%的X溶液D.20°C时,可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40%物质Y的溶液6.在日常生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油能与油污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从而除去衣物上的油污B.粉刷墙壁用的乳胶漆的主要原料——乳液是乳浊液C.氢氧化钠溶于水能吸收热量D.打开汽水瓶盖会有气泡冒出,是因为瓶内压强减小,碳酸大量分解产生了二氧化碳7.如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B.20℃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饱和溶液,甲的用量比乙多C.从甲和乙(少量)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甲,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D.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8.如下图中,图甲为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图乙中分别向两支试管内滴加一定量的水后,X和Y的饱和溶液均变浑浊,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0℃时,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为:℃>℃>℃>℃B.X为Ce2(SO4)3,Y不一定是NH4H2PO4C.若NH4H2PO4中混有少量的NaCl杂质,可在较高温度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除去D.20℃时,将40gNaCl加入到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2℃59.下列对“50℃,氯化铵的溶解度是50g”理解不正确的是A.50℃,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氯化铵B.氯化铵的溶解度何时都是50gC.50℃,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之比是1:2D.50℃,氯化铵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是33.3%10.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第2、3课时)(分层练习)(解析版)九年级化学 下册

第3节物质的溶解性(第2、3课时)(分层练习)知识清单:1.固体溶解度(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四要素:①一定温度下;②100g溶剂;③达到饱和状态;④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单位为g。
(3)影响因素①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②外因:温度。
a.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小,如NaCl;c.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4)溶解度的相对大小(20℃)溶解度/g<0.010.01~11~10>10一般称为难溶微溶可溶易溶2.气体溶解度(1)定义:通常是指该气体的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①内因:气体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②外因:温度、压强。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3.固体溶解度曲线(1)意义图1图2内容意义曲线(如图1曲线甲)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曲线上方的点(如图1点C )表示溶液饱和且有未溶解的固体曲线下方的点(如图1点A )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曲线上的点(如图1点B )表示物质在对应温度时的溶解度曲线交点(如图2点d )表示几种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相等(2)应用①判断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
③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
④判断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
⑤判断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⑥确定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方法。
4.结晶蒸发结晶(蒸发溶剂):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固体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固体(1)对于所有固体溶质的溶液,都可用“蒸发溶剂法”;(2)对于形如的溶质的溶液,还可用“降温结晶法”;(3)对于形如的溶质的溶液,一般只采用“蒸发溶剂法”;(4)对于形如的溶质的溶液,还可用“升温结晶法”。
九年级化学下册-物质的溶解性(二)(解析版)

6.3.2物质的溶解性(二)1.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2.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3.会利用溶解度曲线,查溶解度、比溶解度大小、看溶解度变化趋势;4.了解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学会解释身边常见的相关现象;5.通过溶解度的学习,让学生关注与溶解度有关的日常现象。
一、固体的溶解度1.概念:固体物质溶解度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理解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 溶剂③状态:饱和状态④单位:g 3.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因素:内因溶剂种类、溶质种类;外因是温度。
4.溶解度(S)和溶解性5.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绘制成不同物质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1“陡升型”: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如KNO 3;2“缓升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
如NaCl ;3“下降型”: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如Ca(OH)2二、气体的溶解度1.定义:气体的溶解度是指气体物质在一定压强、一定温度下一体积水最多溶解气体的体积分数来表示。
2.影响气体的溶解度因素:内因溶剂种类、溶质种类;外因是温度、压强。
3.在一定压强下,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温度越低气体的溶解度越大;在一定温度下,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压强越小气体的溶解度越小。
溶解性易溶物质可溶物质微溶物质难溶物质20℃溶解度(g)S≥10g1g≤S<10g0.01g≤S<1gS<0.01g►问题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典例1】(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2022-2023上学期期末)下列对于“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的认识正确的是A.20℃时,100g 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含有36g 氯化钠B.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6%C.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9:25D.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中下部溶液的浓度要更大一些【答案】C【详解】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含义是:20℃时,100g 水中溶解36g 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即136g 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36g 的氯化钠,错误;B、根据溶解度的含义,20℃时,136g 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36g 氯化钠,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g100%36%36g+100g⨯<,错误;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含义是:20℃时,100g 水中溶解36g 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比=36g:100g=9:25,正确;D、溶液具有均一性,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各部分溶液的浓度相同,错误。
【鲁教版】2020-2021中考化学复习专题《物质的溶解性》练习(含答案)

专题1 物质的溶解性夯实基础1.已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
此时,2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 )A.36 g B.3.6 g C.7.2 g D.10 g2.现有一杯20 ℃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能改变硝酸钾溶解度的操作是( ) A.加硝酸钾 B.充分搅拌C.恒温蒸发水 D.升高温度3.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图K13-14.【龙东】在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滤时用到的仪器: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滤纸B.蒸发操作结束后,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C.用药匙将蒸发皿中的白色固体直接转移到纸上D.实验结束后所得到的白色固体为氯化钠5.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B.60 ℃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之比为11∶21C.20 ℃时,10 g水中加入5 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再加入5 g水,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硝酸钾溶液从60 ℃降温至20 ℃,没有晶体析出6.图K13-2【北京】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K13-2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2∶5B.t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后,溶液仍饱和C.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D.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7.某盐化工厂生产的碳酸钠粗产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
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K13-3所示,请回答:图K13-3(1)t1℃时碳酸钠与氯化钠中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t1℃时碳酸钠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除去碳酸钠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溶解度练习题(打印版)

溶解度练习题(打印版)题目一:溶解度计算某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为35g。
如果将50g该物质放入100g水中,求在20℃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解答:在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5g,意味着在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35g该物质。
因此,当50g该物质放入100g水中时,只有35g能够溶解,剩余的15g会以固体形式存在。
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5g。
题目二:溶解度与温度关系已知某物质在30℃时的溶解度为40g,而在50℃时的溶解度为60g。
求该物质在40℃时的近似溶解度。
解答:由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通常不是线性的,但在此题目中,我们可以假设溶解度随温度线性变化来进行近似计算。
从30℃到50℃,溶解度从40g增加到60g,增加了20g。
这个温度变化是20℃。
因此,每增加1℃,溶解度增加1g。
那么在40℃时,溶解度增加的量为(40℃ - 30℃) × 1g/℃ = 10g。
所以,40℃时的溶解度为30℃时的溶解度40g加上增加的10g,即50g。
题目三:溶解度积常数计算某难溶盐AB的溶解度积常数(Ksp)为1×10⁻⁸。
已知溶液中A⁺的浓度为2×10⁻⁴M,求B⁻的浓度。
解答:AB的溶解度积常数Ksp表示为:\[ Ksp = [A^+][B^-] \]给定的Ksp为1×10⁻⁸,A⁺的浓度为2×10⁻⁴M,代入公式得:\[ 1 \times 10^{-8} = (2 \times 10^{-4})[B^-] \]解得:\[ [B^-] = \frac{1 \times 10^{-8}}{2 \times 10^{-4}} = 5\times 10^{-5} \text{M} \]所以,B⁻的浓度为5×10⁻⁵M。
题目四:饱和溶液的制备如果需要制备100mL饱和溶液,已知某物质的溶解度为20g/100g水,求需要多少克该物质和多少毫升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3 物质的溶解性(2)练习
1.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
B.蔗糖
C.花生油
D.泥土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室温下,将少量碳酸钙粉末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所得滤液一定是
室温下碳酸钙的饱和溶液
B.蔗糖溶液上半部分溶液的甜度低于下半部分溶液的甜度
C.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一动的离子
D.氯化钠饱和溶液中能再溶解少量硝酸钾晶体
3.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并指明原因。
(1)20℃时,10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中,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克。
(2)100克水中溶解了36克食盐刚好达到饱和,则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
(3)在20℃时,100克水中最多溶解33.3克氯化铵,则20℃氯化铵的溶解度
是33.3。
(4)在20℃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里含有硝酸钾24克,则20℃时硝酸钾
的溶解度是24克。
(5)在30℃时,100克水中加入40克氯化钾达到饱和状态,则3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0克。
4.“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的含义是:
或
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质量比为:。
如果该温度下,溶剂量为50克,则最多可溶解氯化钠克,配成饱和溶液克;如果该温度下,有氯化钠饱和溶液272克,则含有溶剂克,氯化钠克。
5.已知20℃时,将18克氯化钠溶于50克水中,溶液恰好饱和,求20℃时氯化
钠的溶解度为多少?
6.现有2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75克,若将该饱和溶液蒸干,析出25克晶体,求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7.已知氯化钾在20℃时的溶解度是34克。
配制20℃时268克氯化钾的饱和溶液
需氯化钾和水各多少克?
8.20℃时,将14克氯化钠放入50克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为:,若将20克氯化钠放入50克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已知20℃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克)
9.已知t℃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5%,求t℃时硝酸钾的溶解
度为多少?
10.已知20℃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克,求:
①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②现有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200克,求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③20℃时,能否配制出溶质质量分数30%的氯化钠溶液?为什么?
1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实验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欲配制一瓶5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0. 9%的氯化钠溶液,需蒸馏水mL。
(蒸馏水的密度为1. 0 g·mL-1)下列实验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一组是(填字母)。
(2)实验室若用15%的氯化钠溶液(密度已知)加水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密度已知),此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3)实验室若用恒温蒸发的方法将15%的氯化钠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其过程如图所示。
与丙烧杯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的是(填序号)烧杯中的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