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小说研究述评_黄萍

合集下载

论莫言小说《丰乳肥臀》的生命意识与人性品格

论莫言小说《丰乳肥臀》的生命意识与人性品格

论莫言小说《丰乳肥臀》的生命意识与人性品格作者:崔娟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17期【摘要】莫言是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在《丰乳肥臀》中,莫言通过母性光辉来找回女性失落的历史和失去的自我,同时也真切地体现出作家浓郁的生命情结以及作品所具有的强烈的生命气息。

本文主要对莫言代表作品《丰乳肥臀》中体现出来的强烈生命意识与人性品格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丰乳肥臀》;生命意识;人性品格;小说中图分类号:I247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7-0213-02莫言曾说:“人世间的称谓没有比母亲更神圣的了。

人世间的感情没有比母爱更无私的了。

人世间的文学作品没有比为母亲歌唱更动人的了。

”[1]对人类历史来说,男性有可能对社会历史进行创造,而能够创造出生命历史的,非女性莫属。

这部作品的主旋律,就是莫言对母亲最真挚深沉的赞美,特别是对母亲坚毅善良女性品格的赞美。

作品描写了在动荡的年代,一位平凡的高密东北乡母亲,上官鲁氏是如何艰难孕育上官金童和他的八个姐姐。

他们这个家庭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改革开放,近半个世纪所经历的悲欢离合。

母亲上官鲁氏面对庞大家族里亲人们的生死兴衰,无论悲喜都十分从容坚强,从没有被困难真正打倒过,从没有气馁过。

她这样淡然地说:“这十几年里,上官家的人,像韭菜一样,一茬一茬地死,一茬一茬地发。

有生就有死,死容易,活难,越难越要活。

越不怕死越要挣扎着活。

我要看到我的后代儿孙浮上水面那一天,你们都要给我争气!”鲁春玲认为:“这种朴素的生存理念体现了母亲身上所特有的反抗苦难与命运的顽强生命意识。

”[2]母亲是这个家的主心骨,没有她的喂养,没有她的庇护,乱世中,这个家早就不复存在了。

母亲并非传统女性那样在家里是弱者。

母亲是独立的,是家里遮天蔽日的大树,风吹不倒,雨淋不透,坚韧不摧。

在困难面前,母亲有胆有识,即使灰心过也从没有放弃。

语言学视角下莫言文学作品的 色彩词语与文学作品评析

语言学视角下莫言文学作品的  色彩词语与文学作品评析

语言学视角下莫言文学作品的色彩词语与文学作品评析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其文学作品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社会关怀和生动的艺术创新而闻名于世。

由于莫言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色彩词语,其作品在语言学视角下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结合莫言的文学作品,探讨其作品中的色彩词语与文学作品的评析。

我们需要明确一点,色彩词语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是非常普遍且重要的。

色彩词语能够给人以直观的感受,通过对色彩的描绘,作家能够更加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描绘场景和表达情感,从而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感染力。

而莫言的作品中,色彩词语的运用更加独特和丰富,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莫言的文学作品中对于色彩词语的运用是非常讲究的。

莫言通过对色彩的巧妙运用,使得其作品更加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感染力。

在其代表作品《红高粱家族》中,莫言通过对红色的描绘,使得整部作品充满了激烈的革命热情和血腥的战争氛围。

而在《蛙》中,则通过对绿色的描绘,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大自然的清新和生命的力量。

莫言在作品中对色彩的运用如同一把魔法般的手段,使得整个作品更加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

在莫言的文学作品中,色彩词语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丰富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更是为了传递特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

莫言通过对色彩的巧妙运用,使得其作品更加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对莫言文学作品中的色彩词语进行分析,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莫言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从而更加全面地欣赏和评价其作品。

在评析莫言的文学作品时,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其作品中色彩词语的运用,并准确把握作者运用色彩词语的用意和表达。

只有深入挖掘其作品中色彩词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我们才能更加全面和深刻地理解莫言作品,并为我们正确认识和评价其作品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浅谈莫言小说的文学特点

浅谈莫言小说的文学特点

浅谈莫言小说的文学特点莫言是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作品以其独特的文学特点而备受瞩目。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莫言小说的文学特点进行浅谈。

首先,莫言小说的文学特点之一是注重现实主义描写。

莫言的作品往往以真实的历史背景为基础,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的真实描写来展现社会的现实状况。

例如,在莫言的作品《红高粱家族》中,他通过对中国农村的生活细节和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性。

这种对现实的描写既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又能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社会问题产生深刻的思考。

其次,莫言的小说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他的作品往往以中国农村为背景,通过对当地文化、土地和人物的描写,展现了浓郁的地域特色。

这些描写不仅使作品更加具体生动,也能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农村的独特风土人情。

例如,在莫言的《蛙》中,他以一个农村医生的视角,描绘了中国乡村医疗事业的艰辛和农民的生活状况。

这种地域特色的描写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也使读者对中国农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莫言小说的文学特点还包括对传统文化的回溯和批判。

莫言在作品中常常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思,揭示其中的弊端和矛盾。

他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细腻的描写,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相结合,既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瑰丽和深度,又揭露了其中的问题和隐患。

例如,在《檀香刑》中,莫言用一个禁欲僧人的故事,探讨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

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回溯和批判,使得莫言的小说具有了强烈的思想性和社会性。

最后,莫言小说的文学特点之一是重视个体情感和人性的探索。

莫言的作品往往以复杂的人性问题为核心,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矛盾性。

他善于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细节的关注,展现人物的内心变化和情感纠葛。

例如,在莫言的《丰乳肥臀》中,他通过对一个女性人物一生的描写,展示了她对家庭、爱情和权力的追求和坚持。

这种个体情感的探索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同人类的情感体验。

试论莫言小说创作的丰富性和多义性

试论莫言小说创作的丰富性和多义性
莫言正是在对民间文学民间文化精髓的吮吸中在民间的大地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因此他的审美趣味创作风格话语方式也带上了些许民间的仙韵神味妖氛鬼气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符号体系和主题模式在此就不一展开了
据说, 当下文坛的长篇小说的年产量已达 3 0 0 0 多部 , 那些借助一个政客、 两个文人、 三个地痞、 四个商人、
正 如鲁 迅在 鼓励青年 时说 的, “ 你 们所 多的是生 力 ,遇 见深林 ,可 以辟 成平地 ,遇 见旷野 ,可 以栽种树 木 ,
遇 见沙漠 ,可 以开辟井 泉 ,问什 么荆 棘塞途 的老路 ,寻什么胸 前挂着金 子招牌 的乌烟瘴 气 的鸟导 师呢 !”①
试 论 莫 言小 说 创 作 的丰 富 性 和 多义 性
多义性是单一和单调的反面 ,往往与文学艺术 的象征性密不可分。作为中国当代一个丰富而神奇的人物, 莫言的作品世界亦复如此一一你根本无法用某种标签或理论加 以概括。莫言的创作属于现实主义还是浪漫 主义 ?属于通俗文学还是精英文学?莫言走的是中国文学传统的老路, 还是紧步西方现代主义文当代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脱离 了哺育 自己的民
间文化,于不自觉 中割断了与民间文学的精神脐带,变成 了文学精英们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自我想象和项
层 设计 。莫言 的获 奖 ,应 为此敲 响警钟 。 莫言 的获 奖 ,让 我们 在欣 喜 的 同时,看 到 了当代文 学 的实力 ,也 使对 当代文 学 的种种 质疑 暂时 停歇 , 正如有 的评论家 所言 , 这 是对 中国 当代 文学 “ 黄 金三十 年 ” 的最好 回报 。 同时, 我们 也应意识 到 , 中国的文 学, 并不 能 因莫言 的获 奖而 一下子 咸 鱼翻 身 ,从 此 高枕无忧 。本 人认 为 ,在 莫 言获奖 的热 浪 中, 中国 当下文学 的姿态 应是 :既不妄 自尊 大 ,也不妄 自菲薄 。在 今后 的道路上 ,仍 要放平 心态 ,将全副 的笔墨放 到创作 上 。

比较诗学视野下的莫言小说_莫言小说审美观评述

比较诗学视野下的莫言小说_莫言小说审美观评述

2012年第2期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No.2.2012JOURNAL OF GUIYANG UNIVERSITY(总第26期)Social Science(Bimonthly)(General No.26)比较诗学视野下的莫言小说———莫言小说审美观评述简澈(遵义师范学院中文系,贵州遵义563003)摘要:莫言小说中有很多值得探讨的艺术问题,其中对“丑”的直白描述就极有争议。

一方面是“文革”过后,在新的历史语境下的突围与反叛;另一方面也是西方现代派文学思潮影响的结果,更是莫言在进行新的艺术探索。

美丑融合是一种审美境界,更是莫言的审美观,它打破了美丑分离的局面,在美学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关键词:莫言小说;审美观;美丑融合;意义中图分类号:I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6133(2012)02-0080-04On Mo Yan’s Novels from the Vision of Comparative Poetics———Aesthetic View on Mo Yan's NovelsJAN Che(Chinese Department,Zunyi Normal University,Zunyi563003,China)Abstract:In Mo Yan's novels there are a lot of art,the"ugly"straightforward description is extremely controversial.On the one hand,it is the breaking out of an encirclement and rebellion in the new historical context after the"Cultural Revolution",on the other hand,it is also the results influenced by the western modernist literature ideological trend,what’s more,it is Mo Yan’s new artistic exploration.The fusion of beauty and ugliness is a kind of aesthetic realm,it is Mo Yan's aesthetics,it broke the beauty of separation of the situation,which has a symbolic meaning in the history of aesthetics.Key words:Mo Yan's novels;aesthetic view;the fusion of beauty and ugliness;significance艾金伯勒认为:对具体文学作品进行细致的比较研究而归纳出一个由诸不变因素构成的系统,这样的系统与那些从形而上的原理中演绎出来的理论不同,是“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的美学”。

莫言作品的研究与人物形象分析

莫言作品的研究与人物形象分析

莫言作品的研究与人物形象分析【摘要】莫言,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我国首位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文学作家,从他80年代进入文坛,就以《红高粱》等作品备受大家关注,30多年来,莫言一直潜心于著作,新作品也不断问世,不缺乏评论界人士对其作品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其作品褒贬不一,而本文笔者主要是对莫言作品的进行研究和对其作品中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品读莫言的作品。

【关键词】莫言;作品;研究;分析;人物形象一、莫言作品的研究针对莫言作品的研究,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1.1对莫言作品艺术感的研究。

读过莫言作品,我相信都会有这样一种自由的感觉,觉得人的心灵、感觉和生命等都应该就是自由的存在,这种艺术感能够感染人的每一处感官。

而这种艺术感的存在,主要是由于莫言的写作手法,在刻画人物形式时,不类似于一般作者单纯的描写人物的外在,或者烘托环境,而是大胆地以富有张力的感觉来传“神”对象的形象,以变异夸张的感觉让整个故事串连起来,他的作品能够容纳荒诞事物并产生荒谬的感受,从而制造一种透明的幻觉、荒诞的真实、全方位全感知的艺术氛围;当然一位作者的作品即会存在优点也会存在缺点,而莫言作品在艺术感的营造上是有一定的造诣,给人新鲜特异的触动,但是在某些方面却过于冗长,缺乏节制,导致偏离主旨。

1.2对莫言作品审丑描写的研究。

莫言的作品充斥了大量对丑恶现象、污秽事物的描写,即便是给他带来巨大声誉的《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等也不乏此。

其后他在一些重要作品中始终不厌其烦地大量描写性、暴力、血腥等;一些暴力血腥场面的描写,如活剥罗汉大爷,一些污秽事物,如:《金发婴儿》中的紫荆,因为丈夫的冷漠而和黄毛结合;虽然残酷却是美的,它可以使读者在震撼与恐惧中宣泄悲愤,感受到人物对自由美好的向往,进而达到情感的净化,升华出振兴民族的强烈意识1.3对莫言作品“民间”立场的研究。

从莫言的作品中可以了解到,莫言在叙述民间故事的时候,一般都是采取两种方式,如《牛》类型的复调型;如《檀香刑》的民间与非民间相结合的对照叙事型,在莫言的作品中表达出来的都是正义、积极、生机勃勃的民间感情,他们的形象可能狂野,暴躁,但是他们对正义都十分的坚持,拥有强烈的生命激情,面对不公,他们坚持自身的信念,奋起反抗,就为了心中对美好的希冀。

新世纪莫言长篇小说研究述评_从_檀香刑_说起

新世纪莫言长篇小说研究述评_从_檀香刑_说起

新世纪以来,莫言依旧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并且没有像九十年代那样急促就章,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在学习西方现代派技巧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上走向民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这个时期,莫言成了批评界的香饽饽,批评家争先恐后地评论莫言的作品,使得莫言研究在这个时期最为繁荣。

并且,新千年伊始,莫言便打出了“胡乱写作”或者“作为老百姓写作”的旗帜。

一、《檀香刑》莫言在新世纪的初始发表了自己的力作《檀香刑》,有人认为这是“二十一世纪第一部最重要的中国小说,它的出现体现着历史的对称之美”这是广受评论界好评的作品,并一度闹得沸沸扬扬有望获得当年的茅盾文学奖,虽然这部作品最终没有获奖,毋庸置疑,它仍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

当然,也有人认为它“是一部让人失望的作品……是对西方小说的拙劣模仿。

”关于《檀香刑》的评论文章多达六十多篇,从不同的角度对作品进行解读,它的研究比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整个时期长篇小说的研究数量都要多,可见这部小说的影响力。

(一)人物形象研究在这些研究文章中,部分文章分析了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形象,例如凤卓认为,孙媚娘和钱夫人这两个人物形象揭示了关于“民间”与“庙堂”两种不同文化碰撞的审美取向,构成了作品的内在隐形结构,表达了作家的民间写作立场,也开拓了具有审美象征意义的“民间”文化空间。

杨燕佳描述了钱夫人在《檀香刑》中处于一种失语的状态,即使它拥有过人的学问才智,依然处在社会和历史的边缘地带,并以一双小脚作为其失语状态的外在具体象征,集中反映在男权至上的社会里女性们所处的无名状态,政治上的弱势和女性立场的缺席。

吕周聚认为赵甲是一个集恶魔、人渣、杀人机器于一身的刽子手形象。

他身上的种种恶行充分展示了社会的罪恶和黑暗,表现出深刻的人性异化主题。

周蕾[1]文章分析了钱丁的悲剧人生,认为他处在一种尴尬的生存处境,过着自欺的生活,他的悲剧性不可避免。

(二)作品比较研究《檀香刑》主要描写了一场非比寻常的刑罚,有刑罚就有施刑者,受刑者以及看客,因此,根据这一特点许多作家将鲁迅笔下的刑罚与《檀香刑》进行比较,也有论者从其他不同文本进行比较。

课题研究论文:论莫言小说的艺术特征

课题研究论文:论莫言小说的艺术特征

66902 艺术理论论文论莫言小说的艺术特征前言在中国这样的大背景下,莫言第一次夺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圆了中国人近百年来的梦想。

而莫言获奖的原因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为什么中国这么多年都没有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获奖对中国文学有着不一样的意义,也给与其他作家们启示。

莫言出身的环境比较简单这也是他得以写出贴近生活的作品的一个原因,所以莫言小说的艺术特征表现在民间写作,成就了他语言的鲜明而且独特的个性。

一、人类精神小说都是通过一定的语言构成的,有的语言华丽有的语言朴实,可能是一种书面语言也可能是一种口语。

莫言小说通过采用书面的语言去表达出农民想说的话,他的语言具有一定的民间风格,体现了一种人类的精神。

莫言的小说大多数讲的是他的故乡的人和事,并且在这基础上进行了丰富的艺术想象,在本土精神的基础上表达出人类的思想和价值。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关注生活的苦难,对弱者表示深深的同情怜悯。

我们常说的人类精神就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就是给与弱者以深切的同情。

正是因为莫言出生在乡村才会对成活有如此的感受,他的很多作品都表现出了生活的现实,和人们为生活而挣扎的无奈。

第二方面是对邪恶势力的打击。

莫言准求一种自由理想的人类精神,总是给与邪恶势力以强烈的批判。

他向往农民自由自在的生活,对恶势力以深深的批判。

二、色彩绚丽在莫言写的小说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语言都是比较绚丽多彩的,不管是小说的题目还是小说的内容,语言色彩都是非常绚丽的,这也是他语言的特点和一大亮点。

在莫言小说的色彩中,他理解的颜色的含义和我们生活中的含义大不相同,比如说红色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喜庆的一个色彩,但是在莫言小说当中代表着非常悲感的意境。

又比如说是绿色代表的是生机勃勃的色彩,但是在莫言的语言色彩当中代表的是悲愤不安甚至是死亡。

莫言在小说中对色彩的熟练运用,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且给与色彩新的定义,这也是莫言语言独特的原因之一。

三、中西融合从艺术手法上来说,莫言小说采取的是中西合璧的手法,吸取了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形成了中西融合的艺术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年 崛 起 的 中 国 当代 最 具 活 力 的 作

胆 大包 天 的土 匪 音貌 绝 伦 的娟 妓 都 能 得 到人 们

,
,
家 他的 出现被张 洁称为文艺 界 的 一 件大 事 且 他是 一 位 不 断 求 新 求 变 的 作家
、 , 。 ,

赞 赏的 语 气 和 心 驰 神 往 的 表 情

, 、

,
既 不 同 于王 朔 的那 种 胡 同 串子 式 的 京 腔 又 不 同 于 苏童 叶兆 言 等人 的 那 种 清 雅 柔 曼 的 江 南 话 也
二 分期 问题
莫 言的小 说 创作 起 于
,

不 像 马 原那 样 硬 朗 有力 而 雄辩 的 东 北腔 更 不 像 格
,
非 孙 甘 露 等 人那样 使用一 套 带欧 化倾 向 的现 代 知 识 分子 的 语 言 甚至 与 他 的 同乡张 炜 的语 言也 迥 然
不 同 张 炜 的 山 东 话 带有 几 分 官味 儿 严 肃 有 余 活
, 、 ,

年 历时
,
,
多年

据不 完 全 统 计 自
、 、
,
! 年 以 来 海 内外 研究 莫 言 的

泼不 足 沉 闷冗 长 令 人 敬 而 远 之


,

莫言的 声音



论 文 已 有数 百 篇 专著有 两 部 即 张 志 忠 著 的 《 莫言 阎 和 贺 立 华 杨 守 森 等著 的 《 ’ 研 论》 怪才莫言》
现实 世 界



年第
—期
,
莫言
徐怀 中 以 自 己 敏 锐 的 艺术 触角 已 开 始 触 摸到 研 究
对 象 的核 心 比较准确 地 把 握住 了莫 言 小 说 的艺 术
就是 以童 年视 角来 挖 掘 作 家 作 品 的 现 实 世 界 和 超
吴 俊《 莫言 小 说 中的 性 意识
,
特质

此 后 更 能代表 这 一 时期批 评 观念 与水 平 的

,
《 雨 中的 河 》
年 这 些 比 较 清 纯 的 作 品 并且
”。
用 直 观 方 法 赋 予天 地 万 物 以 生 命 捕 捉 瞬 间的 殊 异
民 间音乐 》 《 还 被 孙 犁评 价为 有 空 灵之 感
,
但是
,
状 态 加 以 联 想生 发 和 通 感 使人 如 闻 如 见 意到 莫 言创 作呈 现 出 写 意 现 实 主 义 风貌
多 角度 供 我 们挖 掘 出 现 了 几 个 比 较 集 中 的 热 点



正 是 如此
,
,
,

年《 有追 求 才

如有 关 莫言 小 说 的 创 作 个性 写 作 策 略 小 说 中 的
意 象 莫 言与 东 西 方 的 关 系 等
, 。

一 篇研究 莫 言 小 说 的 评 论 文 章
,

关于 透 明 的 红 萝 卜 的对 话 》 是 最 早 著名 作 家 徐怀 中
掘 更 为深人 具 体
、 。
,


意象 是 中 国 古典 美 学 最 基本 的 范 畴 之 一 莫
” ,
,
李 文更 明 确 地指 出 莫 言 的 特色
言 却独创 性地 妙在 似与 不 似 之 间
一 种 新奇 而 又 陌 生 的 审 美 感 受
“ ”

使我 们 得 到 了
,
在于 意象

。 ,

” 。
张文 则 最 先 注 意 到 莫 言 小 说 注 重 感
,
并注
这些
这 些 作 品 还 不 能 代表 他 此 期 的艺 术 实 力 真 正 能 代 表 他此 期艺 术 功力 的作 品 应 是 《 透》



” 。
概括 性 的 论 断虽 然还 远 未 深 入 但其 全 方 位 的统 摄
,
《 透》 将笔 触 致力 于 一 个 灾难 时 代 的 孤 儿 身 上
,


,
这 里 的 历 史 是 被 传 奇 化 的 历 史 没 有 阶级 观
, ,
念 甚 至 没 有 明 确 的是 非 观念 而 有 着英 雄 崇 拜 和
,
一 莫 言 的 价值
莫 言是
, ,
命 运 感 衡 量 历 史 和 英雄 的 标 尺 的是 那 些 有 非 凡 的 意 志 和 非 凡 的 体 力 的 人 哪怕 是技 艺 高 超 的 盗 贼
究 资料集
‘ 〕 他设 置 的 高密 听上 去 就像是 一 位 农 民 在说 话 〔
东北乡

” ,
既 有对 乡 音乡 情的描写 也 有对 生 活 方
,
,
式 生 活 状况 的 摹写 更 有 对 人 的 生 存 本 质 的把




部 即 贺立 华 杨 守 森编 的 《 莫 言研究 资 以 据 此 我们 可 根 据研 究 的 阶段 性 特 点
,
阿 城 莫 言对 人格 美 的 追 求 与东 方 文 化 传统 》 《 当
这 些论 文 都力 图 通过 对 作 家创 作道 路 的 回 顾 从 整

代文 艺 思 潮 》
、 、
,
年第

,
运 用 东 方传 统美 学
,
季红 真
中骨 气 韵 等范 畴对 莫言 文化 现 象进 行 了 透视 探
新 时 期 以 来 由 于 文 学 内部 和 外 部 环 境 的 人们 的 视 域 并
, , ,
握 与透 视 既 有 对 饥 饿岁 月 的 彻 骨 之 痛 也 有对 乡 野 天 地 的 欣 然 之 喜 既 有 杀 人 越 货 的 强盗 土 匪 也
有 敢 爱敢恨 的 我 的 爷爷 奶 奶
, , ,

划 分 出三 个历 史 时 期 以方 便在 历 时性 的 考 察分 析
, 。
〔 作 者简 介 〕 黄萍

,
女 广 西 师 范 学 院 中文 学 院 硕 士 研 究 生 研 究 方 向 现 当代 文 艺 思 潮
,
中 对 莫 言小 说研 究 进行 共时 性 的概括 与归 纳
发端 期 起文坛 的 关 注
、 , , 。
有 马 尔克斯 式 的象 征 隐喻 将 现 实 与幻 象结 合 在 有 限的形 式 中表现 出无 限丰 富 的 内容




胡河 清 论
先值 得 注意 的是 一 些 反 思 性 重 读 性 的 论 文 出现 体上 重 新 认 识 莫 言艺 术 追 求 的 内在 规 律
的 优 郁 的 土 地 不 屈 的精 魂
期 上发 表 的
的 土 地 就 像 那 野 生 的蓬 勃 的 高粱 地 质朴 缄 默 而 这 里 的 人 民没 有 完人 不 论男 女 都
, ,
《 有追 求 才 有 特 色



话 》 正 是 基 于 这 一 事实 故 本 述 评 将 时 间 起 点 定


关 于 透 明 的 红 萝 卜 的对
,
是有 缺 点 的 正 因 为 他们 她 们 有 缺 点 才 显 得 可

如 王 国华 石 挺 《 莫言 与 马 尔 年第


不少 论者 运 用 新 的 理论 研 究 方 法 不 再 满 足 于 一 般
克 斯》 《 艺潭 》
,

,
,
发 现 了 莫言作 品 中
,
意 义 上 的反 映 论和 意识形 态原 理 莫言研 究进 人 了
一 个新 阶 段 涌 现 了一 批很 有 价 值 的 研究 成 果
性 意识 这 个 切
红 高粱 精神
“ ”

口人手
,
探讨 充 满 原 始 生命 力 的

不足在 于 论 述 尚 不 完善 全面 缺 乏

更 多 的 理 论 支 撑 许 多评 论 者也 同时 注 意 到 了莫
言作 品 中 的 红 高粱
“ ” 、 “
红 萝 卜 等充 满 诗 意 的 意
,

都作 了延 伸 对 莫 言小 说早 期 艺 术 风格 的 探 讨 与 开

风格进 行 总 体 的归 纳
朱 向前 的 《 深 情 于 他那 方小
,
《 春 夜雨 霏 霏》


《 丑兵
为 了孩 子 》 年

小 的 邮票


《 售棉 大路》 《 民 间音 乐 》

《 岛上 的 风 》
,

,

日 认为 莫 言 那 特 殊 的 艺术 感 觉 往 往
, , 。

莫 言小 说 漫评 》《 人 民 时报 》
, ,




正 因为如
因此 他的小

此 对莫 言 的小 说评 价历 来 褒贬 不 一

但 莫 言在 文
说 创 作具有 探 索性 实 验 性 和 个人 化 色彩
“ ”

在 当今

体叙 事 方 式 等 方 面 所 进行 的 探 索
能忽 视 的

又 是我 们 所 不
众 多 的 作家 当中 莫 言 的 声音 是 非 常独 特 的

, 、


,
,
在 着 某些 不 足

依据 其 研 究 的阶 段 性 特 点 可 划 为 三 个研 究 时 期 文 章在 历 时性 的考 察 中对 各 个 时 期 研 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