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

合集下载

幼儿园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策略 幼儿园生活习惯

幼儿园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策略 幼儿园生活习惯

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起点,是他们建立起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阶段。

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对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有益,还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学习产生重要影响。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的第一个教育场所,应该在培养孩子们良好生活习惯方面下功夫。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幼儿园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策略。

一、制定明确的生活规章制度在幼儿园,制定明确的生活规章制度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

这些规章制度应当涵盖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起床时间、就餐规范、卫生习惯等。

1. 设立早操时间,规范孩子们的作息时间,培养良好的起床习惯。

2. 制定严格的就餐规范,倡导文明用餐,培养幼儿的饮食习惯。

3. 加强卫生教育,建立良好的洗手、整理书包等生活习惯。

二、灵活多样的生活教育活动除了制定规章制度以外,幼儿园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教育活动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1. 组织生活技能课,教授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技能,如洗衣、扫地、擦窗等,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2. 定期举办集体生日会、节日联欢等活动,培养幼儿的礼仪意识和公共秩序观念。

3. 在日常教育活动中,结合实际情境开展相关的生活习惯教育,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三、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家庭是孩子们性格和生活习惯的第一课堂,家园合作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

1. 建立起家长学校,邀请专家为家长们进行生活习惯养成方面的培训,加强家长对孩子生活习惯的关注和引导。

2. 定期举办家长座谈会,与家长们分享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中的表现和进步,共同探讨孩子生活习惯培养的方法和经验。

3. 倡导家长家庭教育,让家长从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各种生活习惯,与幼儿园协力促进孩子的全面成长。

四、示范引领,树立榜样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往往愿意模仿周围的人,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应该成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榜样。

1. 教师要以身作则,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到言传身教,示范出“先做到,再教会”的态度。

2. 幼儿园其他工作人员也应该起到示范作用,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言行举止,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幼儿园大班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培养

幼儿园大班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培养

幼儿园大班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培养一、养成良好饮食习惯1.规律饮食:保证孩子每天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

早餐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

2.饮食均衡:注重孩子膳食搭配,保证营养均衡。

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高热量食品。

3.自主进食:培养孩子自主进食的能力,不依赖家长喂食。

教育孩子吃饭时不说话、不玩闹,专心吃饭。

4.饭后擦嘴:教育孩子饭后擦嘴,保持口腔卫生。

二、养成良好睡眠习惯1.规律作息: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

2.睡前准备:睡前为孩子准备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讲故事、放轻音乐等,帮助孩子放松心情。

3.自主入睡:培养孩子自主入睡的能力,不依赖家长陪睡。

4.睡姿正确:教育孩子保持正确的睡姿,不趴睡、不蒙头睡。

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1.洗手洗澡:教育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每天洗澡保持身体清洁。

2.换洗衣物:教育孩子每天换洗衣物,保持衣物整洁。

3.保持环境卫生:教育孩子不随地乱扔垃圾,保持教室、家庭环境整洁。

4.个人卫生:教育孩子保持个人卫生,不咬指甲、不挖鼻孔、不揉眼睛。

四、养成良好运动习惯1.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鼓励孩子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类体育活动,增强体质。

2.户外运动:每天保证孩子有足够的户外运动时间,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

3.运动器材:为孩子提供合适的运动器材,如滑板车、跳绳等,培养孩子对运动的兴趣。

4.运动安全:教育孩子运动时要注意安全,遵守规则,不玩危险游戏。

五、养成良好学习习惯1.规律学习: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学习时间,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能力。

4.学习计划: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任务。

比如说,在饮食习惯方面,我们除了要让孩子吃得健康,还要让他们学会珍惜食物。

当孩子浪费食物的时候,我们不仅要纠正他们的行为,还要让他们明白,浪费食物就是浪费资源,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再比如,在睡眠习惯方面,我们除了要让孩子保持规律的作息,还要让他们学会自己入睡。

幼儿园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幼儿园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幼儿园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开始接触集体生活,学习与他人相处,这为培养各种好习惯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那么,幼儿园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呢?一、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1、规律的作息时间幼儿园应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让孩子们养成按时起床、睡觉、进餐的习惯。

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饮食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大脑成长。

比如,每天午睡时间固定,让孩子养成午睡的习惯,以保证下午有充沛的精力参与活动。

2、自理能力的培养教导孩子自己穿衣、系鞋带、整理玩具等,不仅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性。

老师可以通过示范、鼓励和逐步引导的方式,让孩子们慢慢学会这些技能。

比如,在每天的起床时间,鼓励孩子们自己穿衣服,对于完成较好的孩子给予表扬。

3、卫生习惯的养成让孩子们明白保持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如勤洗手、洗脸、刷牙等。

幼儿园可以通过有趣的儿歌、故事或者小游戏,让孩子们记住正确的洗手方法和刷牙步骤。

同时,也要教导孩子们爱护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专注力的培养在课堂活动中,通过有趣的教学方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能够集中精力参与学习。

例如,在讲故事时,使用生动的表情和声音,或者让孩子们参与角色扮演,提高他们的专注度。

2、阅读习惯的启蒙设置图书角,提供丰富多样的适合幼儿的图书。

老师可以每天安排专门的阅读时间,和孩子们一起阅读,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同时,鼓励家长在家中也陪伴孩子进行亲子阅读。

3、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激发提供丰富的玩具和教具,鼓励孩子们自由探索和尝试。

当孩子们提出问题时,老师要给予积极的回应和引导,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1、学会分享组织分享活动,让孩子们带来自己喜欢的玩具或食物,与小伙伴们一起分享。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能够体验到分享带来的快乐,逐渐养成分享的习惯。

幼儿园生活习惯养成总结 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生活习惯养成总结 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生活习惯养成总结一、引言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幼儿园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幼儿园,孩子们开始建立起生活习惯,并且接受了一定程度的教育。

其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后的成长中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二、充分了解幼儿园生活习惯的重要性1.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在幼儿园,孩子们需要学会自己洗手、整理书包、吃饭等基本生活技能。

养成这些生活习惯对于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非常重要,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独立生活。

2. 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减少了一些生活上的麻烦。

养成定时睡觉的习惯可以让孩子更好地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3. 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交习惯在幼儿园,孩子们需要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学习,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摩擦和矛盾。

三、幼儿园生活习惯养成的方法1. 从小事做起在幼儿园,可以从孩子们每日生活的小事情入手,例如让孩子们自己整理书包、整理玩具等,逐渐培养他们的生活习惯。

2. 鼓励孩子在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上,家长和老师都需要给予孩子充分的鼓励和表扬,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养成好习惯。

3. 与孩子共同参与家长和老师应该积极与孩子们共同参与生活习惯的养成过程,比如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辅助他们进行生活技能训练等。

四、生活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1. 问题:孩子缺乏耐心,不愿意等待应对方法: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让孩子逐渐建立起耐心的品质。

2. 问题:孩子不愿意自己整理玩具、书包等应对方法: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鼓励、示范等方式,引导孩子逐渐养成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3. 问题:孩子的作息时间混乱应对方法: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规范的生活作息制度,逐步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五、幼儿园在培养生活习惯中的作用1. 专业的教学在幼儿园,老师们会根据孩子的芳龄特点和生活习惯培养阶段,制定专业的教学计划,针对性地进行生活习惯的培养。

幼儿园幼儿习惯养成标准

幼儿园幼儿习惯养成标准

(一) 幼儿园幼儿习惯养成标准(1)入睡前整理好衣物摆在固定位置。

(2)入睡前小手空,不玩弄床上用品,保持肃静,不吵闹。

(3) 睡姿正确,右侧卧或者仰卧,不蒙头,不趴睡。

(1)爱惜粮食,不掉饭粒,不剩饭,保持桌面整洁。

(2)不挑食,一口饭一口菜,能独立进餐。

(3)进餐时保持肃静,不大声讲话,不东张西望,不顽耍。

(4)学会正确使用餐具,添加饭菜请举手。

(1)幼儿知道及时入厕,不尿裤子,入厕前要举手。

(2) 排队入厕不推挤,上下台阶不滑倒,把好扶手慢慢走。

(3)掌握正确的入厕方法。

(4)便后在成人匡助下整理好衣裤。

(1)能认清自己的水杯,固定位置取放。

(2)知道按需求喝水,喝多少,接多少,不浪费水,冷热水要分清。

(3)不玩水,不打闹,双手端水杯。

喝水时,不说话,不走动,避免呛水。

(1)掌握穿脱衣服的方法,能够在成人匡助下穿脱好衣服。

(2)衣裤叠放要整齐。

(3)学会独立穿鞋子,分清摆布。

(1)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并在成人提醒下能够完成。

(2)知道并掌握洗手、刷牙、洗脸的基本方法。

(1)不用衣袖擦鼻涕、不在衣裤上擦手,保持衣裤清洁。

(2)不在公共场所随地大小便。

(3)不在公共设施上乱写、乱画。

(4) 知道不将脏东西放入口中,不吮吸手指、玩具等,懂得病从口入的道理。

(1)认识书的封面、封底、页码、书名等。

(2)幼儿喜欢看书,对书有兴趣。

(1)学会用右手轻轻捏住书的右下角,由右侧向左侧一页一页轻轻翻过。

(2)看完书后要物归原处,轻拿轻放。

(3)不撕书,不折书,不在书上乱涂乱画。

(1)学习正确的阅读坐姿:看书时,上身挺直,双腿放正。

阅读时注意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子一拳远。

(2)幼儿发言时,不乱插话,不争抢,知道要举手发言。

(1)不随便插话,不打断别人的讲话.(2)能认真倾听老师讲话,能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礼仪习惯养成标准:(1)入园时,能够不哭闹,自己走,不用成人抱,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2) 能在成人的提示下向家长、老师、小朋友问好和说“再见”。

总结幼儿园生活习惯养成的教育经验

总结幼儿园生活习惯养成的教育经验

总结幼儿园生活习惯养成的教育经验总结幼儿园生活习惯养成的教育经验导语: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既是他们第一次离开家庭的环境,也是他们开始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和社交技能的关键时期。

在幼儿园,孩子们将接触到各种新的经验和挑战,通过教育的引导和老师的指导,他们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生活习惯。

以下是我总结的幼儿园生活习惯养成的教育经验。

一、培养规律的作息习惯1. 建立固定的作息时间表:幼儿园通常会制定一份作息时间表,包括起床、午休、吃饭和睡觉等时间。

这样的时间表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2. 培养良好的早起习惯:早起是一个重要的生活习惯,幼儿园应该通过养成早起的习惯来培养孩子们的纪律性和自律性。

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早操活动和早餐时间来帮助孩子们早起。

二、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1. 提供均衡的饮食:幼儿园应该提供均衡的饮食,包括主食、蔬菜、水果和蛋白质等。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食物,可以培养孩子们对各种食物的接受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 鼓励自助餐:在幼儿园,可以鼓励孩子们自己动手取餐和清洁餐具,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协作能力。

三、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1. 培养勤洗手的习惯:洗手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幼儿园应该定期教育孩子们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并在适当的时候提醒他们洗手。

2. 鼓励户外活动:户外活动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和免疫力,幼儿园可以组织一些户外活动,如运动会、郊游等,鼓励孩子们参与其中。

四、培养社交礼仪和合作意识1. 培养友善和分享的观念:通过教育和榜样的示范,幼儿园可以培养孩子们友善和分享的观念,让他们乐于与他人相处并乐于分享自己的东西。

2. 培养合作意识:幼儿园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和集体游戏,让孩子们学会合作和共同努力的重要性。

总结与回顾:通过幼儿园生活习惯的养成,孩子们不仅能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能够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社交技能和合作意识。

对于教育者来说,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规律作息习惯、饮食习惯、健康生活习惯和社交礼仪,以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和成长。

幼儿园生活习惯养成教育方案 生活习惯养成

幼儿园生活习惯养成教育方案 生活习惯养成

幼儿园生活习惯养成一、引言幼儿园生活习惯养成是幼儿教育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正在形成他们的习惯和行为模式,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将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制定并实施贯穿幼儿园生活的生活习惯养成教育方案至关重要。

二、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要性1.幼儿园生活习惯养成是幼儿成长发展的重要一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2.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让幼儿更好地适应园所生活,提高园所的生活质量,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3.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对幼儿的成长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生活习惯养成教育方案的设计原则1.方案的设计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注重因材施教,针对性强。

2.注重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培养,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注重幼儿的积极参与。

3.方案要注重实践操作和激发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培养其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4.方案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注重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共同体。

四、生活习惯养成教育方案的具体内容1.饮食习惯培养a.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和规律,不挑食,不偏食。

b.注重餐桌礼仪的培养,教育幼儿端正坐姿,懂得分享和感恩。

2.卫生习惯培养a.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洗手、洗脸等卫生习惯。

b.教育幼儿爱护环境,自觉保持环境整洁,养成良好的卫生观念。

3.作息习惯培养a.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安排,培养幼儿良好的睡眠和休息习惯。

b.教育幼儿自主整理书包和个人物品,养成自律的生活习惯。

4.行为规范培养a.培养幼儿基本的礼貌和行为规范,如问候、感谢、道歉等。

b.教育幼儿尊敬师长,遵守园所纪律,培养良好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五、生活习惯养成教育方案的实施策略1.制定详细的方案实施计划,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估等,确保方案的全面、系统性。

2.结合课程教学,将生活习惯养成教育融入到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通过活动、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园生活习惯养成指导方案 幼儿园生活习惯

幼儿园生活习惯养成指导方案 幼儿园生活习惯

养成指导方案一、引言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们的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还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应该重视对孩子生活习惯的养成,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关怀。

二、早晨生活习惯养成指导方案1.早睡早起孩子应该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每天晚上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早上按时起床。

教师可以通过早晨集体操、晨间会等活动,培养孩子们早起的好习惯。

2.自我清洁教育孩子养成自己刷牙、洗脸、洗手的习惯,培养他们的个人卫生意识。

教师应该给予孩子耐心细致的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自我清洁的习惯。

3.整理个人物品教导孩子们学会整理自己的衣物、玩具等个人物品,培养他们的整洁意识和自理能力。

幼儿园可以设立专门的整理区域,教师引导孩子们在这里整理自己的物品。

三、饮食生活习惯养成指导方案1.定时定量孩子应该养成定时定量吃饭的习惯,避免饥饿或过饱。

教师应该关注孩子的饮食情况,引导他们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

2.饮食均衡教育孩子们学会多样化饮食,吃水果、蔬菜、肉类等各种食物,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

学校食堂应该提供多样化的饮食选择,引导孩子们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3.文明用餐教导孩子们文明用餐的习惯,不挑食、不浪费,注意餐桌礼仪。

教师可以在餐前进行文明用餐教育,引导孩子们形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四、卫生生活习惯养成指导方案1.环境卫生教育孩子们要爱护环境,保持卫生。

通过开展环境整治活动、卫生巡逻等形式,培养孩子们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2.垃圾分类教育孩子们垃圾应该分类投放,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学校可以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箱,并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教育,引导孩子们养成垃圾分类的意识。

3.个人卫生教导孩子们养成勤洗手、讲卫生的好习惯。

通过亲身示范和言传身教,教师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五、睡眠生活习惯养成指导方案1.规律作息教育孩子们养成规律作息的习惯,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
摘要
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追求的好习惯。

”而3-4岁的孩子正是人生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

幼儿园在孩子小班、中班时期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关键词:幼儿园;习惯养成;家长
一、幼儿园阶段是培养幼儿生活习惯的关键期
1987年10月,2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

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你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你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出人意料地回答说,是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呢?”学者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注意观察周围的大自然。

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这位学者的答话,代表了到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

二、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家长与老师的合作缺乏一致性
家园共育是幼儿习惯养成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加强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联系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在培养幼儿生活习惯的过程中,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合作需要一致。

但现在很多幼儿的教育存在着家长与老师合作不一致的现象。

有的家长将习惯养成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老师,有的家长认为只要配合老师就行,这样就导致老师和家长在孩子的习惯养成中比较被动;更有一些家长放松对孩子的要求,使得老师在学校培养的习惯到家里不能执行。

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在于以下三点:一,家长对孩子习惯养成的不重视;二,家长不懂得教育孩子习惯养成的方式方法;三,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

2、家长与老师之间缺乏同步性
在一些认识幼儿习惯养成重要性的家长身上,有可能出现许多与教师配合不同步的现象。

有的家长希望孩子养成负责、勇敢的习性,但此时老师正在培养的是让幼儿养成干净、勤劳的习惯,这样就造成孩子无所适从,学习范围超出了其接受能力。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以下三点:一、家长不懂得循序渐进的道理和科学的习惯养成教育方式;二、家长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三,家长对孩子的观察不够细心和全面,也缺乏与孩子的沟通。

3、教师没有系统的培养观念
很多教师在培养孩子的习惯养成方面没有形成系统,培养计划杂乱无章。

如有的老师在教育孩子习惯养成时随意安排计划,让小班的学生锻炼勤劳朴实的习惯,让中班的孩子锻炼爱惜饭菜的习惯,明显偏离了孩子年龄段的特点。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以下三点:一、教师对习惯养成教育没有掌握好;二、幼儿园在习惯养成方面没有形成完善的教学规划;三,教师没有经历过专业的培训。

三、幼儿习惯养成方法的探索
1、做好家长工作
对于家长与教师之间在孩子习惯养成方面不一致、不同步的现象,需要先从家长入手,做好家长的工作。

2、家长会培训
在开展家长会时,幼儿园可以专门组织幼儿习惯养成培训。

在培训上,需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幼儿园需要向家长介绍幼儿习惯养成的意义,让那些对孩子习惯养成持无所谓态度的家长了解到习惯养成对自己孩子将来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幼儿园需要向家长介绍幼儿习惯养成的目标,这样让那些对孩子接受习惯养成教育思路不清晰的家长可以明确孩子在幼儿园接受习惯养成的思路。

(三)、幼儿园需要向家长介绍幼儿习惯养成的计划,这样做的目的是让那些与教师阶段教育不协调的家长了解现在及以后孩子培养的步骤,配合好老师对孩子习惯养成的教育工作。

(四)、培训家长与老师沟通的能力,让部分粗心的家长能学会了解孩子学习的情况,根据孩子学习的情况进行家庭培养。

3、针对性指导
根据学生家长的性格特点,对学生家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在家长会上培训不到位的家长、个别来自较低阶层的家长,由于其理解能力、个人水平的原因,没有掌握幼儿习惯养成的习惯和技巧,可以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相关指导。

对于这些家长和他们的孩子,可以在家长会、课堂活动等时刻对他们的进步进行表扬,有针对性的提高他们对习惯养成教育的理解能力和参与热情。

有些家长由于工作原因将孩子交于长辈看管教育的,祖辈对孙辈的国度溺爱成为影响孩子习惯养成的障碍。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进行家访、电话沟通等,让祖辈了解孩子在他们的溺爱下在习惯养成方面的不足,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幼儿园生活视频录制,让祖辈更加直观的
看到自己孩子的缺陷所在,并给他们提出建议,让他们了解科学习惯养成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变化。

4、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和习惯养成教育制度的建立工作
部分欠发达地区的幼儿园在师资力量、办学时间方面存在短板,没有形成有效的幼儿习惯养成培训系统。

对于这样的幼儿园来说,应当了解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对幼儿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培训。

这样的幼儿园多存在于贫困地区、偏远山区等,当地政府教育部门应当为此做出针对性的安排,首先在幼儿园审批上要有硬性规定,对没有完善的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系统的学校要进行整顿;如果地方条件确实满足不了,那么在培训制度上就要下足功夫,并定期进行检查。

结束
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对幼儿成长来说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它会影响幼儿的一生。

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追求的好习惯。

”而3-4岁的孩子正是人生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

幼儿园在孩子小班、中班时期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张瑀心
2016年6月23日
参考文献
[1]袁春燕. 齐抓共管,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90.
[2]董术丽. 浅谈幼儿习惯养成教育[J]. 中国校外教育
[3]易冰. 幼儿文明礼貌习惯养成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
[4]杜长娥,张红丽.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研究”综述[J]. 山东教育,2013,Z3:36-39.
[5]王小娟. 家庭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的影响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3,06:19-20.
[6]王颖. 幼儿习惯养成原则略论[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02:86-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