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合集下载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答案:D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答案:A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答案:A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答案:A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答案:C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03高考热点聚焦
•时政纵横 圈定高考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答案:D

高中政治必修知识点: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高中政治必修知识点: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高中政治必修知识点: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点: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总体小康
表现:
微观上看: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宏观上看: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GDP)。

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实现时间:本世纪头二十年
2、全面小康
特点: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即:六个“更加”)3、全面小康的经济建设目标:
①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②基本实现工业化,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加开放更有活力的市场体系。

③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④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福足的生活。

4、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二、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1、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2、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追求GDP的增加,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

3、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第一要义是发展
以人为本——本质和核心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基本要求
统筹兼顾——根本方法。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2)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海
洋二、三产业;海洋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实现可持续
发展;统筹陆海发展,深化区域合作。(6分)
【阅卷人点拨】
(1)必须答出肯定的方面,如发展海洋经济的优 势、海洋生产总值总体呈上升趋势等;也要答出其中 的不足,如福建海洋生产总值比重偏低、产业结构还 要优化等,每点得3分 (2)必须答出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 海陆发展等几个方面,各得2分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____________ 创新型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 (1)提高______________ 核心 ,是提高综合国力的_______ 关键 。 战略的_____ 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 (2)加快转变_______________ 战略任务 。 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__________ 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解决好农业、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_______________ 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 重中之重 。 全党工作的__________
④继续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总体战略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选D。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最关键的是提高自主创新 能力,作为企业要加强管理,提高劳动者素质,②③符合题意。 ①④是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
促进区域协调 材料一
实现科学发展
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2年经济工作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资源节约型 、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友好型社会 放在工业化、现代化 把建设___________ 突出位置 。 发展战略的____________ 区域发展 差距。西部大开发,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__________

高考政治总复习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高考政治总复习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式。生态城建成后,将实现可再生能源广泛利用、节水生活化、城
区无垃圾等目标。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 )
①以人为本 ②全面发展 ③协调发展 ④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重点考查学生对知 识的理解、运用能力。本题为组合式选择题,四选三,舍去一个即 可,材料中强调的是保护生态,实现可再生能源广泛利用,节能减 排,没有强调其他方面,不体现全面发展,舍去②。
观 法是统 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
筹兼顾 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1.(2010年天津文综)长期以来,对经济快速增长的片面追求已
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而损害到人类自身的利益。在建的中新
天津生态城以修复、保护生态为主旨,探索人类生存发展的新模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点击考点
1.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经济 目标:小康社 会;经济建设 的要求 2.促进国家的 经济发展:科 学发展观;经 济持续协调发 展
提示重点
近三年高考考 频较高的知识 点依次是:促 进国民经济又 好又快发展的 措施;科学发 展观的重要性 及其内涵;全 面建设小康社 会经济建设的 新要求
答案:A
2.(2012年浙江卷)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产量过剩” 问题突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材料一 2007-2011年我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率及进口 铁矿石价格
年份 项目
2007
重点钢企利润率(%) 7.26
进口铁矿石价格(美元 /吨)Fra bibliotek92.3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2.全面小康经济实力: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政治文化: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充满活力和安定团结的国家国际关系: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备亲和力、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3)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就业更加充分。

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

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二、围绕主题,抓住主线(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第一要义是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

【误区排查】GDP增长越快越好。

参考答案:GDP增长不是越快越好。

GD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它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不是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

所谓经济增长就只是产出的增加,而经济发展指由增长而带来的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综合提高。

增长是发展的基础,但增长不一定能带来发展。

GDP快速增长并不必然意味着社会进步、民众幸福,而且我们的环境、资源、能源已经无法继续承载过快的GDP增长。

所以,我们应当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的结合起来。

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往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

丁勇新课学案-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丁勇新课学案-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广水一中2013—2014年经济生活新课学案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0.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1课时;板书)广水一中丁勇2013年12月20日星期五★教学过程自主学习: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见书85-87)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①至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二步目标,人民生活,人民的衣食住用行实现了由、的历史性跨越②表现: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③特点(不足):、、小康。

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所谓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见书86页第二段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一个经济目标,而且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主、生态文明以及对外开放等在内的全面发展进步的目标。

原因:总体小康的不足;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本世纪头二十年不可多得的战略机遇期。

2.经济建设的新要求(1)经济建设的新要求:①经济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行列。

,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基本形成。

②全面提高。

总体实现。

更加充分。

缩小,持续扩大,大幅减少。

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③、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⑵小康社会的具体建设进程是一种发展过程。

还需要艰苦奋斗。

10.2 围绕主题抓住主线(1课时;板书)★教学过程探究一:街道成河流、地下停车场成游泳池、小汽车成“潜艇”……城市已成水中泽国,这是2012年7月特大暴雨给北京留下的记忆。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 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微观方面: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宏观方面: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低水平的、不全 面的、发展很不平衡 的小康
我们的奋斗目标
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 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 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 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 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 安定团结的国家; 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 做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 持续的发展。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
快发展。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率 全国税收收入增长率 全国工业利润增长率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 济增长由主要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 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 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 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和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 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3、 建设生态文明,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转 变 经 科学发展观 第三课 发 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 长 树立正确消费观 环境友好型社会 方 促进生产发展 式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
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
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 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 得更快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 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 发展。
注意: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两个特点: 一是时间的长期性,大约需要二十年的时间; 二是建设进程的不平衡,全面小康社会并不是要求 所有地区在同一时间内达到全面小康,而是有条件 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些,相对落后的地区,要奋 起直追,加快发展。
第二课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1、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 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前一框节
基 本 经 济 制 度 共 同 富 裕 目 标 国 家 宏 观 调 控
前一框节
市 场 配 置 资 源
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 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指单纯依靠增加投 资,铺新摊子,扩大规模,增加人员等方 式来增加经济总量。 结果:资源浪费严重,经济效益不高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指主要依靠改进技 术和工艺,改进机器设备,提高劳动者素 质,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来增加经济总量。 结果:有利于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2、全面小康的建设进程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右边漫画《补》说明我们现在的小康
A.是低水平的小康 B.是不全面的小康 C.是不平衡的小康 D.实现了现代化
2.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最根本是要·坚持
A.以政治改革为中心,建设民主社会
B.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大力发展政治文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3.漫画《节能之路》所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是
A.节约能源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B.只要节约能源就能促进经济增长
C.节能是GDP快速增长的根本途径
D.节约能源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4.贯彻科学发展观,就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彻底改变“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评价方式。

这是因为GDP 不能
A.反映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B.进行国际经济的横向比较
C.全面反映人民的幸福程度 D.反映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
5.某市提出下列发展经济的思路:统筹外源型经济和内源型经济,外资内资一齐引;统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二、三产业一块抓;统筹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

下列说法中,能够概括这一思路的是
A.统筹兼顾,增强发展的协调性 B.以人为本,注重发展的目的性
C.创新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D.转型提升,注重发展的科学性
6.国家经济面临困难,百姓冷暖备受关注。

关键时刻,中央态度坚决:民生问题无小事,百姓利益大于天。

关键时刻,中央果断决策: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

材料直接体现的是科学发展观的
A.第一要义 B.核心 C.基本要求 D.根本方法
7.某县党委宣传部准备就“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主要街道悬挂一些宣传标语,下列宣传标语与该主题不符的是
A.践行科学发展观我为发展作贡献
B.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提高速度为目标
C.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D.明确新思路,树立新标杆,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
8.关于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②总体小康偏重于物质消费,全面小康不仅注重物质生活的提高,还强调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③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将缩小各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④总体小康只是城市的,全面小康还包括农村的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9.下面漫画《“增长”的背后》的经济生活寓意是
A.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B.要统筹城乡发展
C.牺牲环境是发展经济的必然代价 D.市场经济具有滞后性
10.面对金融危机的挑战,某省省长提出要做好民营企业?加减乘除”四篇文章。

其中的“除”就是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淘汰落后产能(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率、低水平的生产能力)。

这启示政府必须
①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②加强对企业的微观管理③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切工
作的中心④做到扩大内需和节能减排有机结合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1.2010年9月16日,胡锦涛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强调,中国是包容性增长
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实践者。

中国强调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本身就具有包容性增长的含义。

下列做法中,能体现包容性增长的是
①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②消除贫富差距,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③坚持社会
公平正义,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④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代替传统产业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2.近几年,由于资源短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可持续发展已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和直接的影响。

有资料显示,到2010年,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45种主要矿产中,只有24种能满足需要。

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已经势在必行,成为当务之急。

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求
①我国全面提升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②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③禁止一切资源消耗过多
的企业发展④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来抓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十一五”以来,山东省审定推广小麦、玉米新品种123个,推广高产栽培配套等40项技术,粮食产量实现连续8年增产,2010年粮食总产量达433.55亿千克。

这一事实表明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农业必须转变发展方式③统筹城乡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④实现粮
食增产要优化产品结构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某镇政府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口号的引导下,要求农民必须建设别墅式新农村。

很多农民对这种形象工程抱怨说:“盖了楼房,穷得叮当,扛着锄头进洋房,小康让我们遭了殃。

”该镇政府的做法
①曲解了小康社会的本质②超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③没有认识到小康社会的建设是一个
不平衡的发展过程④找到了农民奔小康的有效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菜市在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从本地区乡镇企业发达、工商资本充裕的实际出发,大力引导工商企业投资农业,通过“以工建农、工业反哺农业”的形式,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带动了数万农民增收。

同时通过大面积建绿、严标准治水、高起点生态修复,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扩大财政投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结合材料说明,该市的做法是怎样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的?
16.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2011年农业农村发展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

,做好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振奋精神,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再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新佳绩,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2011年怎样才能做到“再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新佳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