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排放控制技术难点分析

合集下载

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点与难点分析

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点与难点分析

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点与难点分析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以及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性不断增加,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有效的环保交通工具备受关注。

然而,新能源汽车推广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重点和难点。

本文将分析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点和难点。

1.政府支持政策政府在新能源汽车推广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税收优惠政策、购车补贴和建设充电桩等方式来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技术支持,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可靠性。

2.提高消费者认知度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普遍较低,这成为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一大难题。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消费者普及新能源汽车的优势,例如低碳排放、减少能源消耗和维护环境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提供试乘试驾、举办新能源汽车展览和讲座等活动来提高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

3.建设充电桩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距离相对较短,充电桩的密度和覆盖范围是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投资力度,建设充电桩基础设施,并提供免费或者廉价的充电服务。

此外,还可以与商业和住宅区开展合作,将充电桩安装在停车场和小区等便利消费者使用的地方。

1.高成本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价格相对较高,是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一大阻碍因素。

新能源汽车的高成本主要源于电池系统的昂贵价格。

政府和企业应通过减税、补贴和价格调整等方式来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2.充电时间和续航里程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充电时间过长,续航里程相对较短,这是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时的一大顾虑。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研发力度,提高电池的充电速度和容量,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使其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3.建设充电桩的困难充电桩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土地资源,而且还需要与不同地区的政府和企业协调合作。

充电桩的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新能源汽车的推广速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充电桩建设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强与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加快充电桩的铺设速度。

GB18352_3-2005汽车排放标准

GB18352_3-2005汽车排放标准

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装用点燃式发动机的轻型汽车,在常温和低温下排气污染物、
曲轴箱污染物、蒸发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污染控制装置的耐久性要求,以及车载诊断(
OBD )系统的技
术要求及测量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轻型汽车, 在常温下排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污
2007 年 7 月 1 日起实施,
与此前国内众多汽车厂家宣称自己的车型能够达到的欧Ⅲ、欧Ⅳ排放标准不同,中国轻
型汽车Ⅲ、 IV 号排放标准 ( 以下简称国Ⅲ、国Ⅳ )的出台意味着以后在国内生产的轿车等轻型
汽车要达到中国自己的国家标准,并按照此标准进行试验检测、型式认证。由于第Ⅲ
/ Ⅳ阶段
轻型汽车排放法规的要求比第Ⅱ阶段严格很多,因此,随之而来的型式认证、试验类型、试
中 M1 类车指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 座位数不超过九座的载客汽车; M2 类车指包括驾驶员座
位在内座位数超过九座,且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
5000kg 的载客汽车; N1 类车指最大设计
总质量不超过 3500kg 的载货汽车。 而按照 GB / T 13730.1-20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
义》标准规定:乘用车是指在其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
美国 OBD(USOBD、) 欧洲 OBD(EOBD和) 日本 OBD(JOBD。) 其中,装用最多的是 EOBD。按照技术
改进阶段区分,它已达到第Ⅲ阶段水平,即
EOBDⅢ- 。我国国Ⅲ、国 IV 标准中就是参考采用
的 EOBD技术体系。
在国内推广使用 OBD技术的前提条件是广大市场上的燃料具有很高和一致的品质及社会
上具备足够的维修能力。而国内目前并不具备这一条件,虽然

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和方法

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和方法

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和方案主要对本工程桩基工程、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电气工程、防水工程、屋面工程、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消防工程、人防工程及各项预留预埋工程等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方案及技术措施进行阐述。

施工中,针对本工程特点进行逐项分析,制定切实可行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案,并将其作为施工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和难点本工程改造项目多,工序复杂,屋面形式变化大、质量要求高。

另本工程工期较为紧张,在施工过程中摊开作业面积大,现场专业单位多,需加强总承包管理。

经过对设计图纸详细的研究探讨,认真分析招标文件,经过仔细勘查现场现状及周边环境,我司认为该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和难点主要在于:1、工程施工质量的把控,包括各施工质量通病的严格控制,避免出现渗漏、开裂、道路下沉等质量问题。

特别是渗漏,应严格杜绝。

渗漏出现最多的部位是墙体和门窗框缝,因此砌筑、抹灰、塞缝及门窗处理措施是施工质量管理的重点。

2、工期控制,本工程工程量大,工期紧,必须合理安排组织,满足业主方的工期节点要求。

3、工程管理难度大,本工程地块多、场地大,工程量大,专业较多,施工期间需合理进行场地规划;施工中作业面多,现场各专业交叉施工,过程中需做好协调配合,否则会增加工期和质量风险。

工程的其他重难点包括:工程拆除的交叉作业、基础回填土的质量控制、现场垂直运输的管理、外檐装修质量的控制、屋面工程的质量控制和各专业的协调等。

二、工程质量创优管理将本工程列入本公司创优工程计划,以质量总监、技术负责人牵头,在开工前进行创精品工程策划,对细部做法进行细化、深化设计,发挥总承包的管理职能,对装饰、机电安装等专项分包工程进行重点管理和控制。

充分发挥和利用我单位多年来在创精品工程策划、实施、申报、迎检等各环节的经验和优势,实现本工程创优目标。

1、重点、难点分析:本工程垂直运输量大而广,如何布置垂直运输设备对施工的顺利组织至关重要,另外现场做好作业的安全方案和日常管理至关重要,是施工的难点。

柴油发动机排放尾气的控制分析

柴油发动机排放尾气的控制分析

柴油发动机排放尾气的控制分析发表时间:2018-07-30T11:14:22.530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9期作者:赵韩松[导读] 本文首先阐述了柴油发动机尾气的主要成分和生成机理,简要介绍了柴油机机前预处理和机内净化措施,然后重点针对柴油发动机PM和NOx排放最具代表性的后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

山东黄金矿业(莱州)有限公司三山岛金矿山东省莱州市 261442摘要:柴油发动机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动力性和可靠性,以及较高的热效率和较低的CO、HC排放,因而逐渐被广泛应用。

柴油发动机不仅在农用机械、工程机械上占有统治地位,轿车柴油机化也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欧洲轿车使用柴油机的数量上升了40%,而整个柴油轿车已经达到了在用轿车总量的50%。

但是柴油发动机高的颗粒物(PM)和NOx排放也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因此控制柴油机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已经迫在眉睫。

本文首先阐述了柴油发动机尾气的主要成分和生成机理,简要介绍了柴油机机前预处理和机内净化措施,然后重点针对柴油发动机PM和NOx排放最具代表性的后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柴油发动机;排放尾气;控制1车用柴油机现状及特点1.1轻型车用柴油机轻型柴油机使用主要是针对家用小车型,在我国国内汽车生产中使用超过60%,其中大部分为农用车型,在生产制造技术上已经足够先进,在相关产品开发中专项投入比较缺失,价格以及生产技术方面仍然需要协调。

农用柴油机属于微利商品,在设计阶段投入不足,轻型发动机使用中尾气排放更小,但在动力方面与重型发动机有很大差距,动力需求大的汽车在生产中并不适合使用轻型发动机,加之轻型柴油机本身生产技术性不足,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空间。

1.2重型车用柴油机生产技术以及价格水平都相对较高,使用重型柴油机的汽车动力更高,柴油机自身动力较高,促进整体汽车燃油系统稳定性得到提升进步。

相对于轻型柴油发动机,拥有完善的研究体系,主要针对货运汽车进行设计,使用过程中的柴油动力系统更加稳定,柴油燃烧完全最终的尾气排放控制才更加合理。

三、项目重点难点分析、应对措施及相关的合理化建议

三、项目重点难点分析、应对措施及相关的合理化建议

三、项目重点难点分析、应对措施及相关的合理化建议第一节项目重点难点分析一、工程的特点本次设计涉及到建造设计,室内设计,园林绿化设计。

设计工种复杂,且互相之间交织渗透。

在室内设计中,既要满足室内各个功能的要求,又要与建造及园林等设计相协调。

且在现有的条件下,要遵循相应的规范。

二、设计工作难点1、根据业主招标书的要求和工程现场的情况,充分理解现有场地空间,合理布置,满足工程的功能需求。

2、善于将利用现有地形,进行整体设计,满足功能、满足工作的需求去组织空间;运用材质、色采、光线、声音等去创造空间美,达到人与空间沟通美的享受。

3、善于运用科技手段去满足各种环境的特殊要求,如空气净化、水净化、气体净化、静电控制、微震控制、噪声控制、工程防腐等,并具有相当丰富的设计经验。

4、尊重地域文化、社会、经济背景,刻意现有空间,以不断创新的手法去迎接各种挑战。

以严谨的学风,精益求精,追求最新、最美、最好。

第二节项目重点难点应对措施一、总体方案深化设计阶段(一) 图纸资料(由甲方提供)1、地形图。

根据面积大校提供 1:2000、1:1000、1:500 园址范围内总平面地形图。

图纸应明确一下内容:设计范围(红线范围、坐标数字);元址范围内的地形、标高及现状物(现有建造物、构筑物、山体、水溪、植物、道路、水井,还有水系的进出口位置、电源等的位置。

现转物种要求保留利用、改造和拆迁等情况要分别说明。

四周环境与市政交通联系的主要道路名称、宽度、标高点数字以及走向和道路、排水方向;周围机关、单位、居住区的名称、范围以及今后发展状况。

2、局部放大图。

1:200 图纸主要为提供局部详细设计用。

该图纸要满足建造单位设计,及其周围山体、水溪、植被、园林小品及园路的详细布局。

3、要保留使用的主要建造的平、立面图。

(平面图位置注明室内、外标高;里面图要标明建造物的尺寸、颜色等内容)4、现状树木分布位置图(1:200,1:500)。

主要标明要保留树木的位置,并注明品种、胸径、生长状况和欣赏价值等。

汽车排放污染生成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汽车排放污染生成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汽车排放污染生成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汽车作为现代社会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以其快速和便利的出行方式赢得了广泛的受欢迎。

然而,由于内燃机的存在,汽车排放产生的尾气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如臭氧、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的产生,已经成为受到各国越来越严格的控制。

因此,对汽车尾气的污染控制成为当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通过研究汽车尾气排放的机理,深入了解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规律,可以制定更加有效的控制措施和技术。

因此,本文拟从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的机理和控制技术入手,探索可行的研究方法和方向,为未来的污染控制措施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研究内容:本文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1)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的机理对各类汽车尾气污染物的生成机理、排放规律及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并对不同的汽车尾气污染物种类的特点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比较,为后续的尾气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提供依据。

(2)汽车尾气排放的控制技术在分析了汽车排放污染的机理和特点后,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和现有的排放控制技术,提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尾气污染控制方案,探索不同类型的控制技术在尾气中污染物移除效率、成本、可行性等方面的差异,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3)汽车尾气排放的管理政策对比国内外的汽车尾气排放管理政策和法规,探究如何改善国内的汽车尾气排放控制现状,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并对汽车尾气排放管理政策在落实和执行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2.研究方法:在研究本文内容的基础上,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分析国内外关于汽车尾气污染的最新研究经验及现有的尾气污染控制技术,以及国内外汽车尾气排放管理法规和政策。

(2)实验方法:通过设计实验、采集样品、进行分析、获得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验证,得到相关结论。

(3)数值模拟方法:利用计算机对汽车尾气的流场、燃烧过程和污染物分布进行数值模拟,对不同的控制技术在排放控制方面的效果进行评估和比较。

文献检索作业范例

文献检索作业范例
(2)等离子体技术――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及在汽车尾气净化中的应用和发展现状,阐述了低温等离子体产生的方法,讨论了其在汽车尾气净化过程中的机理,并提出了目前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的一些局限性。
(3)替代燃料技术――为了解决由汽车尾气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除开发高效尾气催化净化装置外,采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作为汽车替代燃料成为近年来科技工作者关注的课题。目前所研究的替代燃料主要有天然气、含氧化合物、氢能及电能等。
3.4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
3.4.1检索式
E.T=(汽车+机动车)*M=(尾气+废气)*(控制+治理)
F.T=汽车*尾气*K=(控制+净化+处理)
3.4.2检索步骤与结果
(1)用检索式E进行检索,命中514条结果:
(2)用检索式F进行检索,命中424条结果:
4.检索效果评价
4.1检索词的选择
(5)催化剂技术――1、主催化剂——贵金属继续占绝对主导地位,Pb将脱颖而出;2、助催化剂——CeO2继续担任重要的储氧角色;3、稳定剂——ZrO2稳定的CeO2起的作用不可忽视;4、扩表涂层——进一步提高涂层的比表面积和热稳定性;5、载体——可能出现陶瓷和金属杂合的蜂窝状载体;6、电子学和化学的耦合用于最佳的排放控制;7、冷启动排放;8、贫燃条件下汽车催化剂;9、发展燃料电池汽车;10、贵金属的回收循环使用。
2.检索策略
2.1选择检索工具
检索工具名称
访问方式
检索年代
文献类型
谷歌搜索引擎

-2012
网页
超星电子图书
图书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
期刊论文
2.2选择检索词
从课题字面选
从课题内涵选(同义词、近义词、上下位词)

汽车排气余热采暖技术研究及应用

汽车排气余热采暖技术研究及应用

汽车排气余热采暖技术研究及应用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也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那就是汽车运行中产生的大量热能被浪费了。

为了更好的利用汽车排气余热,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汽车排气余热采暖技术,并逐渐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本文将就汽车排气余热采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在环保和能源利用方面的价值。

1. 汽车排气余热的特点汽车运行中产生的废气中包含大量的余热能量,而传统汽车普遍存在热能损失严重的情况。

如何更好地利用汽车排气中的余热成为了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目前,主要的技术方案包括废气余热循环利用和废气余热制冷等方法。

2. 技术研究的难点汽车排气余热采暖技术的研究面临着一些技术上的难题。

废气中的余热温度和流量难以稳定控制,如何有效地捕捉和储存这些余热能量是一个难题。

如何在保证车辆行驶安全的情况下,将这些余热转化为可供采暖使用的能源也是一个技术挑战。

3. 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排气余热采暖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些汽车制造商和科研院所纷纷投入了相关技术研究,并相继取得了一些技术突破。

一些新能源汽车已经成功实现了废气余热循环利用,将余热转化为电能或利用余热进行车内空调制冷。

一些研究机构也提出了一些创新的技术方案,如利用材料科学和热传导等技术手段,提高废气余热的利用效率。

1. 环保效益汽车排气中的废气排放一直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中包含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汽车排气余热,不仅可以减少汽车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节约能源资源,降低能源的消耗。

汽车排气余热采暖技术具有很高的环保价值。

2. 能源利用效益现代社会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传统能源资源的消耗速度却越来越快。

如何更好地利用和节约能源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汽车排气余热采暖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将废气中的余热能够转化为可用于采暖的能源,降低了对传统能源的需求,从而对将来的能源供应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排放控制技术难点分析
国六之战,重重隘关。

过关斩将,去弱留强。

“朔风凛冽”的国六排放标准将至,顺之则昌。

而在这个“标准”的历史长河中,有过“喜怒哀乐”,但绝没有像今年这般绝望过。

弱者无助,强者自强。

要想活下去,就得砥砺前行。

作为国五标准的升级版,引入中国特殊的工况,再结合欧洲和美国等标准,国六排放标准大幅度加严。

在汽油发动机领域,国六标准相比国五标准,必须要克服以五大技术难点和五种物质排放要求为代表的新难题,才能在国六之战中顺利地过关斩将。

上述难关并非能如此轻易攻破,因为从限值水平来看,国六a标准阶段限值略严于欧洲第六阶段排放标准限值水平,而国六b标准阶段限值基本相当于美国Tier3排放标准中规定的2020年平均限值。

换句话说,国六标准是目前世界上最严格的排放标准之一也不为过。

如此更高要求的排放标准自然需要车企在相关零部件、系统上进行升级,详细到诸如三元催化器中催化剂(主要为价格高昂的贵金属)的用量、引擎燃烧室构造的优化、燃料喷射方式和喷油量的调整、以及扩大活性炭罐容积、增强燃油系统密封性、调整ECU电控单元和强化OBD系统等。

说到底,国六之战就是一场车企间的技术较量,对车企有着生死存亡的意义。

“气”和“油”的问题
首先来说说“气”和“油”的问题。

通俗一点地说,如果将发动机的运作比作成人吃饭能量摄入的话,那么油品问题就意味着我们可以选择相对较好的食物或食材,这样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营养从而转化能量。

标准更严格的油品中所含有的有害物质更少,并且有助于汽油在发动机内充分燃烧。

相比国五油品,国六汽油重点降低了车用汽油的烯烃、芳烃、苯等含量;指标全面达到欧盟现阶段车用油品标准水平,个别指标甚至超过欧盟标准。

数据显示,与国五标准汽油相比,国六油品一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了50%,非甲烷烃和总碳氢化合物排放限制下降50%,氮氧化物排放下降42%。

再说到“气”,内燃机工作过程中会不断产生废气,无论内燃机技术如何发展,其正常工作原理都需要空气以及燃油,油气混合、雾化的效果越好,对提升燃效、降低排放越有利。

这就好比是人在吃饭的时候,如何解决边吃饭和边喝水的问题,才能最顺畅地进食,促进胃部更好的消化。

影响废气排放物的主要原因在于燃烧情况、点火能量、进气效果、供油情况、机械精度等诸多方面。

这就相当于正常吃饭时,可能不喝汤都不会噎着,但吃馒头包子时,需要更多的水才能顺利下咽。

但无论如何,过量吃饭或者喝水都会给胃造成一定的负担。

一氧化碳含量过高就是发动机的负担。

这主要是混合气浓时,由于进气量不足引起的。

在通常情况下,发动机怠速空转时,以及高速大负荷情况下会产生过量的一氧化碳。

由于燃烧不充分,汽车发动机将会产生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其中一氧化碳占据了绝大部分。

而我们知道,国六标准中五种物质的排放要求分别为:一氧化碳的排放量由之前的1000mg/km直接“对半砍”,非甲烷烃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标准也近乎国五时的半数,PM细颗粒物由国五的4.5mg/km减少至3mg/km,并且新增了PN (颗粒物的粒子数量)的检测。

因此,要降低每公里一氧化碳排放量,就需要优化发动机的进气系统,比如调整气门角度、喷射压力大小、优化喷射导向等。

而要减少非甲烷烃的产生,则是解决“油”的问题。

非甲烷烃是燃料没有完全燃烧或者没有燃烧的产物,包括燃油、润滑油及其裂解的产物和部分氧化物在内的200多种复杂成分,通常主要来自于冷车启动阶段。

而在国六标准下的测试循环中,新标准全面考核冷启动、加减速及高速负荷状态下的排放。

与“喷气”同理,“喷油”技术的改良,也会降低非甲烷烃的排放。

比如优化燃油系统,改善燃油雾化。

歧管喷射发动机可以采用多孔或者双喷喷油器,缸内直喷发动机可以提高最大系统的油压。

举个例子,丰田的D-4S与大众的第三代EA888发动机,这两款发动机既使用了歧管喷射,又包含了缸内直喷的混合喷射技术。

并且D-4S发动机在部分车型上低负载状态采用歧管喷射,高负载采用歧管和缸内直喷。

这对于强势的自主品牌来说,技术压力还是非常大的。

后处理时代
说完“气”和“油”来说说后处理环节,尾气后处理环节就像婴儿的纸尿裤,需要防漏、吸收性好、不渗透等效果。

从排气歧管出来的废气会在三元催化器中,有害成分在里面进行反应,最终会变成对人体无害的物质。

氮氧化物主要依靠排气后处理,就汽油发动机而言,尾气后处理装置主要有转化用的三元催化器、氧化反应的热反应器和化合反应的空气喷射器等。

这三者的工作原理本质上都是将汽车排气系统中的有害物质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稀释或者转化掉再排出车外。

而更严苛的国六标准,就要求新材料的应用,通过降低材料的比热容,提高接触面积,优化气体流场,提高贵金属使用量等手段,来提高尾气净化效果。

目前看来,国六的实施存在着五大技术难点:1)现有技术指标增强,如几个主要排放物指标。

2)增加新指标,如颗粒物的粒子数量(PN)。

3)监测标准严苛,WLTC循环,标准叫WLTP,对OBD限值提出更高要求。

4)成本会更高,如增加颗粒捕捉器(GPF)。

5)对零部件供应商有更多要求。

其中,对于降低PN排放的后处理技术,可以在三元催化器中安置汽油机颗粒捕捉器(GPF)。

它由一定孔密度的蜂窝状陶瓷组成,通过交替封堵蜂窝状多孔陶瓷过滤体,排气流被迫从孔道壁面通过,在这个过程中,颗粒物分别经过扩散、拦截、重力和惯性四种方式被捕集过滤,从而达到净化效果。

此外,国六标准还加严了蒸发排放控制,要求车辆安装ORVR(车载加油油气回收系统)油气在线回收装置。

它能够收集加油过程中从油箱中挥发出来的燃油蒸气,它对于新车通过国六排放法规中汽油蒸发量标准大有帮助。

而根据“国六”排放法规中的OBD诊断要求以及北美排放法规中的OBD II的要求,需要对曲轴箱通风系统进行管路接头的完整性诊断。

国内零部件公司有电流回路的诊断方式、国外有压力传感器方案,在非发动机技术变革中,更多的零部件企业开始参与国六标准当中。

不仅如此,通过控制各个管理模块的ECU的数据提供,也可以追溯至各零部件企业,其作为外部供应商可以为车企节约大量的标定开发时间,也可以通过批量生产降低零部件成本,从而为车企降低单车成本。

总体来说,国五升级到国六,不仅仅是提升发动机技术来达到排放标准,还要通过综合优化各种途径才能达到最终要求,给整车厂商及供应商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记者经在各车企采访中得知,一套符合国六标准的排放系统相较于国五的成本,根据不同厂家的应对策略以及供应商的异同,将花费1,200~5,000元不等。

这笔费用对于有的车企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是参与到国六标准中,除了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确实有助于汽车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引领产业升级,还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推动汽车产业发展。

国六裹挟着将一切撕裂的姿态,全行业必要经历一次攻克难关、研发创新、直面竞争的洗礼。

这不仅是蓝天保卫战的呐喊,也是产业韶华再起的新开端。

而2019年注定是中国汽车行业浓墨重彩的一笔。

所有的参与者唯有努力奔跑,才能不被留在原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