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中药1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中药补虚药》课件

助阳药
如附子、肉桂等,主要用于治 疗阳虚证。
补虚药的功效
0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2
03
增强免疫功能
补虚药能够补充人体所需 的营养物质,提高机体免 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调节生理功能
补虚药能够调节人体生理 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延 缓衰老。
改善虚弱症状
补虚药能够改善气虚、血 虚、阴虚、阳虚等虚弱症 状,如乏力、头晕、心悸 、畏寒等。
02
中医补虚药的常见药材
人参
补气固脱
人参能补充人体的元气 ,对于气虚所致的脱证
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益智安神
人参能益智安神,对于 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 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
延缓衰老
人参含有多种抗氧化物 质,能清除自由基,延
缓细胞衰老。
提高免疫力
人参能增强机体免疫力 ,提高抗病能力。
当归
养血调经
当归能补血养血,对于血虚所 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有
补阳药的配伍原则
补阳药与温里药的配伍
温里药有助于温中散寒,促进阳气的生发,与补阳药配伍可增强机体 活力。
补阳药与行气药的配伍
行气药有助于疏通气机,促进气的运行,与补阳药配伍可增强机体抗 病能力。
补阳药与消食药的配伍
消食药有助于消化食物,促进营养吸收,与补阳药配伍可提高机体抗 病和修复能力。
补阳药与利水药的配伍
清燥药有助于清除燥热,滋润脏腑,与补阴药配 伍可增强滋阴效果。
补阴药与养气药的配伍
养气药有助于补充正气,促进津液的生成和输布 ,与补阴药配伍可增强机体滋润能力。
ABCD
补阴药与利湿药的配伍
利湿药有助于排泄体内湿邪,避免湿邪伤阴,与 补阴药配伍可促进阴液的生成。
补气药(中药学课件)

• 2.脏躁,失眠证 本品能养心安神,为治疗 心失充养,心神无主而脏躁的要药。单用有效。
• 《证治准绳》治脏躁自悲自哭自笑,以红枣 烧存性,米饮调下。因其证多与心阴不足,心 火亢盛有关,且往往心气亦不足,故常与浮小 麦、甘草配伍,如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
• 此外,本品与部分药性峻烈或有毒的药物同用,有保护胃气,缓 和其毒烈药性之效,如十枣汤(《伤寒论》),即用以缓和甘遂、 大戟、芫花的烈性与毒性。
而脾运不健者,则是佳品。 •
山药 《神农本草经》
• 2.肺虚证 本品又能补肺气,兼能滋肺阴。其补肺之 力虽较和缓,但与肺脾参等品同用,共奏补肺定喘之 效。
山药 《神农本草经》
• 3.肾虚证 本品还能补肾气,兼能滋养肾 阴,对肾脾俱虚者,其补后天亦有助于充 养先天。适用于肾气虚之腰膝酸软,夜尿 频多或遗尿,滑精早泄,女子带下清稀及 肾阴虚之形体消瘦,腰膝酸软,遗精等症。 历代不少补肾名方,如肾气丸(《金匮要 略》)、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中 均配有本品。
• 不同点:但人参益气救脱之力较强,单用即可收 效;西洋参偏于苦寒,兼能补阴,较宜于热病等 所致气阴两脱者。二药又皆能补脾肺之气,可以 主治脾肺气虚之证,其中也以人参作用较强,但 西洋参多用于脾肺气阴两虚之证。此外,人参尚 能补益心肾之气,安神增智,还常用于失眠、健 忘、心悸怔忡及肾不纳气之虚喘气短。
• 生用含毒性蛋白,加热后毒性大减。 生用研末服宜慎。
第二十二章 补气药
[白术]
为菊科草本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生用或炒用。
[白术] 苦、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补脾益气 燥湿利水 止汗 安胎
• 应用:
• 补脾益气 脾气虚水湿内停之证
• 燥湿利水 • 止汗: 脾肺气虚,表卫不固多汗等证 • 安胎:脾虚胎动不安
• 《证治准绳》治脏躁自悲自哭自笑,以红枣 烧存性,米饮调下。因其证多与心阴不足,心 火亢盛有关,且往往心气亦不足,故常与浮小 麦、甘草配伍,如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
• 此外,本品与部分药性峻烈或有毒的药物同用,有保护胃气,缓 和其毒烈药性之效,如十枣汤(《伤寒论》),即用以缓和甘遂、 大戟、芫花的烈性与毒性。
而脾运不健者,则是佳品。 •
山药 《神农本草经》
• 2.肺虚证 本品又能补肺气,兼能滋肺阴。其补肺之 力虽较和缓,但与肺脾参等品同用,共奏补肺定喘之 效。
山药 《神农本草经》
• 3.肾虚证 本品还能补肾气,兼能滋养肾 阴,对肾脾俱虚者,其补后天亦有助于充 养先天。适用于肾气虚之腰膝酸软,夜尿 频多或遗尿,滑精早泄,女子带下清稀及 肾阴虚之形体消瘦,腰膝酸软,遗精等症。 历代不少补肾名方,如肾气丸(《金匮要 略》)、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中 均配有本品。
• 不同点:但人参益气救脱之力较强,单用即可收 效;西洋参偏于苦寒,兼能补阴,较宜于热病等 所致气阴两脱者。二药又皆能补脾肺之气,可以 主治脾肺气虚之证,其中也以人参作用较强,但 西洋参多用于脾肺气阴两虚之证。此外,人参尚 能补益心肾之气,安神增智,还常用于失眠、健 忘、心悸怔忡及肾不纳气之虚喘气短。
• 生用含毒性蛋白,加热后毒性大减。 生用研末服宜慎。
第二十二章 补气药
[白术]
为菊科草本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生用或炒用。
[白术] 苦、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补脾益气 燥湿利水 止汗 安胎
• 应用:
• 补脾益气 脾气虚水湿内停之证
• 燥湿利水 • 止汗: 脾肺气虚,表卫不固多汗等证 • 安胎:脾虚胎动不安
《补虚药补气》课件

效果评价2
对长期服用补虚药的患者进行跟踪调 查,发现大多数患者能够保持较好的 身体状态,减少了疾病复发的风险。
补虚药补气的未来发展
未来发展方向1
深入研究补虚药的成分和作用机制,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未来发展方向2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开发更加高效、安全的补虚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以满足 更多患者的需求。
人参皂甙
白术挥发油
是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 补气作用,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是白术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明显的 止泻作用,能够改善肠道功能。
黄芪多糖
是黄芪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明显的 免疫调节作用,能够增强机体的抗病 能力。
补气药的制备方法
煎煮法
将药材洗净后放入锅中,加入适 量的水,煎煮一定时间后取出药
液。
浸渍法
将药材放入酒或其他溶剂中,密 封浸泡一定时间后取出药液。
蒸馏法
将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材进行蒸 馏,收集挥发油。
04
补虚药补气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 项
补虚药补气的使用方法
01 02
煎煮方法
将药材放入砂锅或不锈钢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浸泡30分钟,然后大火 煮沸,转小火煎煮30分钟,滤出药液。重复上述步骤两次,将三次煎煮 的药液混合均匀。
补气药的适用人群
气虚乏力者
适用于经常感到疲倦乏力 、气短懒言、心悸、气短、胸闷 等症状的人群,以及慢性 心肺疾病患者。
脾胃虚弱者
适用于食欲不振、腹胀、 腹泻等症状的人群,以及 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部 疾病患者。
03
补虚药补气的药材与成分
补气药的主要药材
目前,补虚药补气已成为中医临床治疗气虚证的主要手段之一,为保障人民健康发 挥了重要作用。
对长期服用补虚药的患者进行跟踪调 查,发现大多数患者能够保持较好的 身体状态,减少了疾病复发的风险。
补虚药补气的未来发展
未来发展方向1
深入研究补虚药的成分和作用机制,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未来发展方向2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开发更加高效、安全的补虚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以满足 更多患者的需求。
人参皂甙
白术挥发油
是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 补气作用,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是白术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明显的 止泻作用,能够改善肠道功能。
黄芪多糖
是黄芪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明显的 免疫调节作用,能够增强机体的抗病 能力。
补气药的制备方法
煎煮法
将药材洗净后放入锅中,加入适 量的水,煎煮一定时间后取出药
液。
浸渍法
将药材放入酒或其他溶剂中,密 封浸泡一定时间后取出药液。
蒸馏法
将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材进行蒸 馏,收集挥发油。
04
补虚药补气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 项
补虚药补气的使用方法
01 02
煎煮方法
将药材放入砂锅或不锈钢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浸泡30分钟,然后大火 煮沸,转小火煎煮30分钟,滤出药液。重复上述步骤两次,将三次煎煮 的药液混合均匀。
补气药的适用人群
气虚乏力者
适用于经常感到疲倦乏力 、气短懒言、心悸、气短、胸闷 等症状的人群,以及慢性 心肺疾病患者。
脾胃虚弱者
适用于食欲不振、腹胀、 腹泻等症状的人群,以及 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部 疾病患者。
03
补虚药补气的药材与成分
补气药的主要药材
目前,补虚药补气已成为中医临床治疗气虚证的主要手段之一,为保障人民健康发 挥了重要作用。
中药学补气药课件

2、脾虚食少,肺虚喘咳,阳痿宫冷。如四 君子汤、人参蛤蚧散。
3、气虚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如白虎加人 参汤。
4、气血亏虚,久病虚羸。如八珍汤。
5、心气不足,惊悸失眠。如归脾汤、天王 补心丹。
用法用量:煎服,3~9克;挽救虚脱可用 15~30克。
配伍禁忌:不宜与藜芦(为百合科藜芦属 植物,有毒性,善杀虫毒)、五灵脂同用。
益气汤。
用量用法:类同于人参。 使用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鉴别用药: 人参与西洋参的异同点。
人参
西洋参
相同 味甘,微苦。具有补气、生津的功效,治疗气虚
点
欲脱、脾肺气虚证,气虚津伤口渴,内热消渴等。
不同 点
性微温,能大补元气,补气 作用强于西洋参。还有补益 心肾之气,安神益பைடு நூலகம்作用, 用于失眠健忘、心悸怔忡及 肾不纳气的虚喘气短等。
性凉,补气作用 弱于人参。还有 养阴清热作用, 较宜于脾肺气阴 两伤。
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的干燥根。
药性:甘,平。归脾、肺经。
功效:健脾益肺,养血生津。
应用:
1、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有与人 参类似的补益脾肺之气作用而药力较弱。 常用党参代替古方中的人参。
2、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用于气 血两虚证。
下。如四君子汤、苓桂术甘汤。 2、气虚自汗。如玉屏风散。 3、脾虚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煎服,6~12克。炒用可增强补气健
脾止泻的作用。
白术与苍术功效异同?
白术与苍术均能燥湿健脾,同可治湿阻中 焦证。但白术可以补气健脾,故适宜于因 虚而湿的脾虚湿困证。而苍术纯燥无补, 故适宜于因实(感寒,或贪吃生冷)而湿, 因性温燥烈,故寒湿困阻中焦证尤宜。
中药学PPT课件:补益药-1补气

【分类】
由于虚证主要包括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不同,因此,补 虚药主要分为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补阴药四类。
【配伍】
临床应用补虚药,除根据虚证的不同类型选用相应的补虚药外, 还应充分重视人体气、血、阴、阳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人体气血 阴阳能相互资生,相互转化,所以就某一类虚证的治疗,多不止使 用单一类别的补虚药,常辅以其他类别的补虚药,而且单一的虚证 并不多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虚证并见是十分普遍的。
2、肺气虚证,如果久咳虚喘,配止咳平喘药;气虚自汗,配固 表止汗药。
3、心气虚证,如果心悸失眠,配安神药。 4、肾气虚证,如果遗尿尿频,遗精滑精,配收敛固涩药。 5、若气虚,煎见阳虚里寒,血虚,或阴虚者,分别配补阳药、 温里药,补血药,补阴药。 6、补气药用于扶正祛邪是,分别配伍解表药,清热药,或泻下 药等。
某些药物兼有养阴、生津的作用,有些兼有补血作用,有些兼有 调和脾胃,缓和药性,解除毒性的作用,可用于脾胃失和,药食中毒 等症。
【配伍】 1、脾气虚证,如果脾虚食滞,配消食药;脾虚湿滞,配化湿、
燥湿、利湿药;脾虚气滞,配行气药;脾虚脏器下垂,配升阳举陷 药;脾虚便溏,配涩肠止泻药;脾不统血,配止血药。
指机体活动能力的不足,补气药能增强机体的活动能力。
【作用特点】 补气药性味多甘温或甘平,主归脾、肺二经,部分药物又归心、
肾经。补益脏腑之气根据归经的不同,又包括补脾气、补肺气、补 心气、补肾气、补元气。
【适应症】 补气药适用于:脾气虚证,脾虚运化无力,神疲乏力,食欲不振,
脘腹虚胀,大便溏薄,甚或浮肿,脱肛,脏器下垂等,或血失所生 而见血虚证,或血失统摄而见出血证。
肺气虚证,呼吸吐纳受阻,则少气懒言,动则气喘,语声低微, 易出虚汗,易感外邪。
中药学 补气药幻灯片PPT

2、表虚自汗——配浮小麦、牡蛎
表虚易感风寒——玉屏风散
3、水肿,小便不利——配白术、防已
4、痈疽——气血不足—配党参、肉桂
5、气虚血滞——正气亏虚,脉络瘀阻
——半身不遂——配当归,川芎
● “气行则血行”、“治血先治气”—
—气
足则推动血行
白术
• 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
山药
• 为薯蓣科植物 • 薯蓣的根茎。
甘草
为豆科植物甘草、 胀果甘草或光果甘 草的根及根茎。
甘草
一、效用: 1、补中益气——治脾胃虚弱,心气不足的心
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
2、清热解毒——“甘草解百药毒”—多生用
3、祛痰止咳——多入复方中—随症配用
4、缓急止痛——治腹痛挛急,四肢挛急作痛 (芍药甘草汤)
5、调和药性——“甘草和百药”—多在复方中 作辅助药 ——减低或缓解他药偏性或毒性
糖参)、参尾、参须等。 二、特点: 甘微苦,平,主归肺脾心经,能大补元气,
为补虚扶正之佳品,可用于一切气血津液不足 之证,主用于急救虚脱及久病气虚,或特殊情 况下使用。 《本经》云:人参能“补五脏”。
三、应用: 1、久病气虚或急性暴病(大汗、吐、泻、大
失血等)——气虚欲脱垂危证——症见:气息 微弱,虚汗淋漓、神昏不语、四肢厥冷,脉微 欲绝——单用(独参汤) 若气脱兼亡阳者——配附子(参附汤) 若气阴两伤者——配麦冬、五味子(生脉散
——做到用药安全。
二、用法: 清热解毒——生用;补中缓急——炙用。
● 比较:甘草与大枣
甘草
又能清热解毒,缓急止
痛,祛痰止咳,调和诸药
补中益气 脾胃气虚
又能养血安神—治血
大枣
虚证,妇女脏躁。
常用补益中药PPT课件

2021/4/21
8
注意事项:
补气药各有所长,临床应用须选择相宜的补气药。 由于气血关系密切,血的生成和运行有赖于气的作用,气旺可以生血,
故在补血方剂中多配补气药。
补气药多甘味,性较壅滞,易致中满(胸膈胀满)
须适当配伍行气药。(木香、枳壳)
2021/4/21
9
人参(《神农本草经》)
来源: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人参的干燥根及根茎。
漏)。
2021/4/21
31
续断:补肝肾,强筋骨,止血安胎,疗伤续折。 补骨脂:善治脾肾阳虚泄泻。
续断
巴戟天
淫羊藿
仙茅
2021/4/21
补骨脂
益智
冬虫夏草 32
蛤蚧
海马(三斑海马)
紫河车(未去血)
肉苁蓉
2021/4/21
锁阳
海狗肾 33
菟丝子
2021/4/21
沙苑子
韭菜子
34
(三)补血药
定义: 凡能补血,治疗血虚证为主的药物,称补血药。
2021/4/21
29
2021/4/21
30
功效应用:
“腰膝疼痛非杜仲不 除!”故为治腰痛要药。
(1)补肝肾,强筋骨:为治腰痛之要药,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腰痛,尤
以治肾虚腰痛为宜,常配补骨脂、胡桃肉等以增效,如青娥丸;
“杜仲配枣,腰痛一吃就好”
(2)安胎:为补肝肾安胎要药,治胎动不安,或习惯性流产(胎动、胎
性味归经:甘平(或甘温); 归经:心、肝、脾 功效:补血 适应范围:心肝血虚所致的面色萎黄,唇爪苍白,眩晕耳鸣,心悸怔忡, 失眠健忘,或月经愆期,量少色淡,甚至经闭,脉细。
2021/4/21
35
中药学课件第二十四章第1节补气药

阳虚 肾阳虚-腰膝酸软,阳萎遗精,小便频数。
血虚 肝血虚, 面色无华唇甲苍白心悸多梦头晕眼 花月经不调肌肤甲错及血虚生风等。
心血虚 阴虚-形色焦悴,口燥咽干,便秘,潮热盗汗,
咳嗽遗精等。
中药学课件第二十四章第1节补气药
根据虚证的特点及药物性质不同,补 虚药可分为以下四类: 补气药――用于气虚证。
党参
中药学课件第二十四章第1节补气药
党参
中药学课件第二十四章第1节补气药
明党参
中药学课件第二十四章第1节补气药
太子参
中药学课件第二十四章第1节补气药
黄芪 处方用名:口芪、绵芪、生黄芪、炙黄芪
中药学课件第二十四章第1节补气药
性能:甘、温,归肺、脾经, 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肺脾得补气血充足,血充则 阴守于内,气旺阳固于外。 故能益气固表升阳。
中药学课件第二十四章第1节补气药
人参《本经》上品 别名:红参、生晒参、条参、白糖参、山参、
高丽参、东洋参、西洋参、力参。
中药学课件第二十四章第1节补气药
人参
中药学课件第二十四章第1节补气药
性能: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经。 大补元气,补益脾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归脾肺能大补二经之阳气而 挽救虚脱,故能大补元气以 救脱.
2、用于脾虚水肿,不便不利-用黄芪补脾 阳化湿行水,如防己黄芪汤(黄芪、防己、 白术、甘草)水煎服。
中药学课件第二十四章第1节补气药
疮久不溃
3、用于痈疽疮疡
气虚不能托毒外
溃后不收
出,用黄芪以托毒生肌,如透脓散(黄 芪、当归、防风、川芎、山甲、皂刺)或 十全大补汤。
此外:用于血虚证,如当归补血汤。还用 于半身不遂,如补阳还伍汤。亦用于消渴 证,如黄芪汤(黄芪、茯苓、白术、花粉、 麦冬、甘草等)
血虚 肝血虚, 面色无华唇甲苍白心悸多梦头晕眼 花月经不调肌肤甲错及血虚生风等。
心血虚 阴虚-形色焦悴,口燥咽干,便秘,潮热盗汗,
咳嗽遗精等。
中药学课件第二十四章第1节补气药
根据虚证的特点及药物性质不同,补 虚药可分为以下四类: 补气药――用于气虚证。
党参
中药学课件第二十四章第1节补气药
党参
中药学课件第二十四章第1节补气药
明党参
中药学课件第二十四章第1节补气药
太子参
中药学课件第二十四章第1节补气药
黄芪 处方用名:口芪、绵芪、生黄芪、炙黄芪
中药学课件第二十四章第1节补气药
性能:甘、温,归肺、脾经, 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肺脾得补气血充足,血充则 阴守于内,气旺阳固于外。 故能益气固表升阳。
中药学课件第二十四章第1节补气药
人参《本经》上品 别名:红参、生晒参、条参、白糖参、山参、
高丽参、东洋参、西洋参、力参。
中药学课件第二十四章第1节补气药
人参
中药学课件第二十四章第1节补气药
性能: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经。 大补元气,补益脾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归脾肺能大补二经之阳气而 挽救虚脱,故能大补元气以 救脱.
2、用于脾虚水肿,不便不利-用黄芪补脾 阳化湿行水,如防己黄芪汤(黄芪、防己、 白术、甘草)水煎服。
中药学课件第二十四章第1节补气药
疮久不溃
3、用于痈疽疮疡
气虚不能托毒外
溃后不收
出,用黄芪以托毒生肌,如透脓散(黄 芪、当归、防风、川芎、山甲、皂刺)或 十全大补汤。
此外:用于血虚证,如当归补血汤。还用 于半身不遂,如补阳还伍汤。亦用于消渴 证,如黄芪汤(黄芪、茯苓、白术、花粉、 麦冬、甘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