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计算机系本科生培养方案
2024级计算机培养方案

2024级计算机培养方案
2024级计算机(人工智能)培养方案
一、总体要求:
本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实际操作能力、团队
合作精神和跨学科协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并能适应
新技术、新发展变化的能力,掌握计算机和人工智能发展前沿知识,为社
会发展服务。
二、主要内容:
1、学习课程:
(1)基础课: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语言程序设计等。
(2)共通课: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病毒及防治、软件工程、信息安全、Web开发、物联网及应用等。
(3)专业课:人工智能原理和应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模式识别、智能系统设计、语音识别与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控制、
机器人学、智能对话系统、深度学习等。
2、实践内容:
(1)技能训练: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熟悉微机原理和操作、
实验课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计算机实验及应用等;
(2)综合实践:系统接触和研究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基本原理,学习计算机编程、项目管理、软件设计、智能应用及网络系统等。
计算机本科培养方案

计算机本科培养方案1. 引言计算机本科培养方案是指为了培养优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根据计算机学科的发展趋势和职业需求,制定的教育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种典型的计算机本科培养方案,并详细罗列各阶段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
2. 培养方案概述2.1 核心目标培养方案的核心目标是使学生获得扎实的计算机理论基础,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计算机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和管理的能力,能够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
2.2 教学模式本培养方案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3. 培养方案详述3.1 基础阶段基础阶段的目标是为学生建立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理论基础,开发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具体课程设置如下:•计算机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离散数学•数字逻辑与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数据库原理3.2 专业阶段专业阶段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培养他们在计算机领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具体课程设置如下:•软件工程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挖掘与分析•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网络与信息安全•分布式系统与云计算•嵌入式系统设计•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项目管理与实践3.3 实践环节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本培养方案还设置了一系列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程:通过各种实验项目,让学生熟悉计算机系统和相关工具的使用,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
•实习实训:为学生提供参与真实项目开发的机会,锻炼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毕业设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独立完成一个计算机相关的设计或研究项目。
4. 教学评估本培养方案采用多维度的教学评估方法,包括考试评估、实验报告、项目评估、课堂表现等。
通过这些评估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术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培养方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2017年3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17)(一)指导思想面对计算机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教育应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上体现出这种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同时要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的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本科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一方面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以达到在加强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拓宽专业教育的目的。
(二)培养目标及要求培养目标:培养适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应用的各个相关领域对高级专门人才需求,专业能力和素养全面,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了解本学科的技术前沿和动态;能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应用的各相关领域中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和管理工作。
培养要求: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逐步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情操,遵纪守法,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
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研究与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3.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对新事物具有敏感性和适应性;对学过的知识具有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我拓展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有合作共事、协同工作的能力和竞争能力;具有良好的和职业道德。
4。
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锻标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身心健康。
(三)课程结构比例1.通识教育课程42学分,占28%;2.学科基础课程42.5学分,占29%;3.专业教育课程6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一、学制四年二、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三、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公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初步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
掌握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自然科学和数学知识,并具有将这些知识应用于信息系统的构建及应用的潜力;熟悉计算机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信息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应用知识,具有对信息技术的效用和发展趋势有一定的理解和评估能力;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交流沟通能力,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计算机专业高级人才。
四、人才基本规格1.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
2. 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素养;具有一定的工程意识和效益意识。
初步具备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软件研发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人际沟通能力和现代意识。
3. 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五、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1. 知识结构要求工具性知识:外语、文献检索、科技写作等。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文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思想道德、职业道德、艺术等。
自然科学知识:数学、物理学等。
专业技术基础知识:数字电子技术、离散数学、程序设计基础等。
专业知识: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组成基础、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图形学、编译原理、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
经济管理知识:经济学、管理学等。
2. 能力结构要求获取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信息获取与表达能力等。
应用知识能力:系统级的认知能力和理论与实践能力,掌握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的问题分析方法,既能把握系统各层次的细节,又能认识系统总体;既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利用理论指导实践。
2024年计算机学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2024年计算机学院本科专业培养以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实践能力、
创新意识及创业能力,能在大数据与物联网等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及管理
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技能
和能力,能够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计算机应用领域取得创新成果,同时,具备一定的经济思维和创新创业的能力,有能力在计算机技术方面
给社会带来积极影响。
二、主要课程
1、信息学科类:编程语言(C/C++/Java/Python等)、操作系统、
软件工程、数据库、网络原理及应用、计算机安全、信息系统等。
2、大数据类:大数据技术概论、分布式存储、大数据分析、大数据
安全、云计算原理及技术、大数据应用技术、大数据管理技术等。
3、物联网类:物联网技术概论、物联网信号与系统、物联网互联技术、物联网通信技术、物联网系统安全、物联网应用技术等。
4、软科学类:智能计算机系统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智能计算
机软件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理论及应用、增强现
实技术等。
计算机本科培养方案

计算机本科培养方案引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计算机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计算机本科培养方案是指为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所设计的一套学习计划和课程安排。
本文将介绍一种较为通用的计算机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指学校对学生在本科阶段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计算机本科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通常包括三个方面:1.知识与理论能力:学生应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核心知识体系,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使其具备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问题的能力。
2.实践能力:学生应具备计算机系统开发和应用的实践能力。
这包括程序设计、软件开发、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能力。
学校应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如实验课程、项目实训等,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能力。
3.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不断发展,学生应具备持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学校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科研项目、开展创新实践,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二、培养课程设置计算机本科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应能够覆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核心知识领域,同时兼顾理论与实践的平衡。
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课程•离散数学: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课程,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所必备的数学基础,包括集合论、图论、逻辑等内容。
•数据结构与算法:介绍计算机中数据结构和常见算法的概念、特点和实现方法。
学生通过该课程能够掌握常见数据结构如链表、树、图等,并学习基本的算法设计和分析方法。
•计算机组成原理:介绍计算机硬件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包括计算机的层次结构、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存储器等内容。
•操作系统:介绍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原理和设计,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内容。
2. 专业课程•编程语言:学生应学习一种常见的编程语言,如C++、Java等,掌握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思想和技术。
同济2023级培养方案

同济2023级培养方案咱来唠唠同济2023级的培养方案。
这就像是给同学们在大学期间定制的一个成长路线图呢。
一、课程设置。
1. 通识课程。
这些课程就像是大杂烩里的各种调料,虽然看起来杂,但每一种都有它的味道。
有文学、历史、哲学之类的课程,让你这个工科生也能有点文艺范,或者让文科的同学也能懂点科学思维。
就像你本来是个只知道盖房子的小工匠,学了文学通识课,突然就想给房子来点诗意的设计了。
还有外语课程,这可不仅仅是为了让你能过个四六级。
它是要把你打造成能在国际舞台上溜达的人。
说不定哪天你就去国外跟人家交流建筑设计或者环境规划了,一口流利的外语那是必备技能。
2. 专业课程。
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一套“秘籍”。
像土木工程专业,那专业课程就是教你怎么把大楼盖得又稳又漂亮,从基础的力学原理到复杂的结构设计,一步步来。
感觉就像是学武功,从扎马步开始,最后能设计出摩天大楼这种“绝世武功”。
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呢,那就是在数字的世界里带你遨游。
从编程语言到算法设计,让你能跟电脑对话,指挥那些0和1干各种神奇的事儿,像开发个超酷的软件或者搞个智能系统啥的。
3. 实践课程。
这部分可太重要了。
理论学得再好,不实践就像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
实践课程有实验课,你可以亲手摆弄那些仪器设备,在土木的实验室里,你能看到混凝土的各种性能是怎么测试的,在化学实验室里,你能调配出各种奇妙的溶液。
还有实习,不管是去企业还是去一些工程项目现场。
你就像是一只刚出巢的小鸟,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是怎么运作的。
如果是建筑专业去实习,看到那些建筑大师的作品在现实中呈现,说不定能给你带来一堆新的灵感。
二、能力培养。
1. 创新能力。
学校就希望同学们能像一群充满创意的小魔法师。
在培养方案里有很多鼓励创新的措施,比如有创新项目可以参加。
你可以拉上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搞个新的发明或者提出一个全新的设计理念。
要是你能想出一种超级环保又省钱的建筑材料制作方法,那可就牛了。
还有各种创新竞赛,这就像是一场场创意的大比拼。
同济大学人工智能培养方案

同济大学人工智能培养方案人工智能专业是新增专业,实际招生情况以各学校公布数据为准。
人工智能专业旨在培养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应用型人才,推动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建设。
2018年4月,教育部在研究制定《高等学校引领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并研究设立人工智能专业,进一步完善中国高校人工智能学科体系。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基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智能系统方法、传感信息处理等科学与技术,进行信息获取、传输、处理、优化、控制、组织等并完成系统集成的,具有相应工程实施能力,具备在相应领域从事智能技术与工程的科研、开发、管理工作的、具有宽口径知识和较强适应能力及现代科学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夯实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础,以加强智能科学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研究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
本专业一般按照本科生、研究生相衔接的培养方案,由专业中的教授为本科生开设提高性的课程,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先行选修部分研究生课程,并接受高水平教师的培养。
另外,很多高校还为本科生配备导师,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选课方案。
核心能力1、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2、掌握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技能;3、掌握人工智能仪器、仪表的使用与维护保养知识;4、了解人工智能学科的发展动态;5、了解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前沿技术;6、具有搜索收集信息的能力。
前景分析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迅猛,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
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
2017年全球新兴人工智能项目中,中国占据51%,数量上已经超越美国。
但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储备,中国却只有5%左右,人工智能的人才缺口超过500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一:教学安排
课程性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考试学期学分学时上机时数实验时数公共基础课必修002016形势与政策(1)10.517
公共基础课必修07037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 2.034
公共基础课必修070374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1 3.034
公共基础课必修100383计算机科学导论1 3.051
公共基础课必修100384高级语言程序设计11 2.034
公共基础课必修100386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11 1.034
公共基础课必修110276大学英语三级1 2.034
公共基础课必修110279大学英语(A)11 2.034
公共基础课必修122004高等数学(B)上1 5.085
公共基础课必修320001体育(1)1 1.034
公共基础课必修360011军事理论1 1.017
公共基础课必修580006物理实验(上)10.517
公共基础课必修580008普通物理(A)上1 3.051
公共基础课必修110277大学英语四级1,2 2.034
公共基础课必修002017形势与政策(2)20.517
专业基础课必修100156电路电子技术2 4.068
公共基础课必修100385高级语言程序设计22 2.034
公共基础课必修100387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22 1.034
专业基础课必修100388离散数学2 3.051
公共基础课必修110278大学英语五级2 2.034
公共基础课必修110280大学英语(A)22 2.034
公共基础课必修122005高等数学(B)下2 5.085公共基础课必修320002体育(2)2 1.034公共基础课必修580007物理实验(下)2 1.034公共基础课必修580009普通物理(A)下2 4.068公共基础课必修002018形势与政策(3)30.517专业基础课必修100389电路电子技术实验3 1.551专业基础课必修101019数据结构3 4.068专业基础课必修102109数字逻辑3 3.051公共基础课必修110178大学英语(A)33 2.034公共基础课必修122010线性代数B3 3.051公共基础课必修12201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 3.051专业基础课必修122130组合数学3 3.051公共基础课必修110180英语报刊选读3,4 2.034公共基础课必修110181商务英语3,4 2.034公共基础课必修110183实用写作3,4 2.034公共基础课必修110260跨文化交际3,4 2.034公共基础课必修110268中国文化英语概论3,4 2.034公共基础课必修110281英语视听说3,4 2.034公共基础课必修110282英语笔译3,4 2.034公共基础课必修110283英语口译3,4 2.034公共基础课必修110284公共英语演讲3,4 2.034公共基础课必修110285英美社会与文化3,4 2.034公共基础课必修110286学术英语(理科类)3,4 2.034公共基础课必修110287学术英语(工科类)3,4 2.034公共基础课必修110288学术英语(文科类)3,4 2.034公共基础课必修002019形势与政策(4)40.517公共基础课必修078057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 6.051
专业基础课必修100125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40.517专业基础课必修100157信息论导论4 2.034专业基础课必修100390形式语言与自动机4 2.034专业基础课必修100391软件开发方法4 2.034专业课选修100393现代密码学4 2.034专业课必修100405人工智能原理4 2.034专业基础课必修101016计算机组成原理4 4.068专业课必修101029算法分析与设计4 3.051公共基础课必修112067大学英语(A)44 2.034公共基础课必修07037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5 3.034专业课必修100160计算机系统结构5 3.051专业课必修100395编译原理5 3.051专业课必修100396数据库系统原理5 3.051专业课选修100433计算机图形学5 2.034专业课选修100475可计算理论5 2.034专业课选修100480电子设计自动化5 2.034专业课必修100482信息安全原理5 3.051专业课必修101020操作系统5 4.068专业课必修101062计算机网络5 3.051专业课选修102147模式识别5 2.034公共基础课必修320003体育(3)5 1.034专业课选修100022Web技术6 2.034专业课选修100222安全体系结构6 2.034专业课必修100225计算机系统实验6 1.034专业课必修100234人机交互导论6 2.034专业课选修100237机器学习6 2.034专业课选修100238图像处理导论6 2.034
专业课选修100291移动计算导论6 2.034实践安排(SJ)100312编译原理课程设计6 1.00专业课选修100399电子商务技术6 2.034专业课选修100403容错计算与可靠性6 2.034专业课选修100410信号处理导论6 2.034专业课选修100411Unix系统分析6 2.034实践安排(SJ)100419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6 1.017实践安排(SJ)100436操作系统课程设计6 1.017实践安排(SJ)100437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设计6 1.017专业课选修100510并行编程原理与实践6 2.034专业课必修101023软件工程6 3.051专业课选修101030多媒体技术6 2.034专业课选修101031程序设计方法学6 2.034专业课选修101035中文信息处理6 2.034专业课选修101105信息安全工程6 2.034公共基础课必修320004体育(4)6 1.034专业课选修100164IT项目管理7 2.034专业课选修100229软件测试基础7 2.034专业课选修100235信息存储技术7 2.034专业课选修100339脑认知与智能计算7 2.034专业课选修100397移动互联网安全7 2.034专业课选修100400数据挖掘7 2.034专业课选修100404网络攻击与防御7 2.034专业课选修100406服务计算概论7 2.034专业课选修100407计算机视觉7 2.034专业课选修100408信息检索7 2.034专业课选修100412生物信息学导论7 2.034
专业课选修100413物联网导论7 2.034专业课选修100414软件形式化技术7 2.034专业课选修101099嵌入式系统7 2.034专业课选修101122信息隐藏7 2.034实践安排(SJ)100290毕业设计(论文)816.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