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及运动的描述

合集下载

第一章 机械运动-课堂作业-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课堂作业-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梳理知识点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 m,1m= cm,1m= mm,1m= μm,1nm= m。

知识点2长度的测量(1)选择和使用刻度尺之前要观察刻度尺的、和。

(2)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选、观、放、看、读、记。

(3)读数:正确读取测量数据,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读数时要读到的下一位,一个完整的数据=准确值+估计值十单位。

知识点3时间的测量(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

还有小时,符号是;分钟,符号是。

(2)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调(归零);二按(启动);三停;四读。

(3)读数=小盘的分钟读数+大盘的秒读数。

知识点4误差(1)误差是测量值与之间的差异,误差是(填“可以”或“不可以”)消除的。

(2)减小误差的测量方法一般有:①;②;③。

点拨: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能够避免的。

课堂练习1.[知识点2]测量金属块的长度,如下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2.[知识点4]误差产生的原因与()A.测量工具有关,但与测量人无关B.测量人有关,但与测量工具无关C.被测物体有关D.测量工具有关,也与测量人有关3.[知识点1]某同学身高是167.4 ,课本每张纸的厚度是73,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0.175,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长约6400。

4.[知识点2]如图所示,用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其测量结果分别为:甲测量的结果是,甲尺的分度值是;乙测量的结果是,乙尺的分度值是。

尺测量较准确。

5.[知识点2]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测多算少”的方法,如图中紧密排绕的铜丝,若这些紧密排绕的铜丝一共有20圈,则铜丝的直径为 mm;如果在将细铜丝缠绕在粗细均匀铅笔上的过程中,没有紧密排列,则测出的细铜丝的直径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6.[知识点3]如图甲所示,机械停表的读数是 min s;如图乙所示,电子秒表的读数是。

【核心素养目标】第1章 机械运动 大单元教学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

【核心素养目标】第1章 机械运动 大单元教学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

【核心素养目标】第1章机械运动大单元教学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教学设计单元课题第一章机械运动课题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题2 运动的描述课题3:运动的快慢课题4:测量平均速度单元目标重点:1.长度的概念,长度的单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时间的单位,停表的读数,误差的概念 2.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运动状态的判断,运动的相对性 3.比较运动的快慢的方法,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单位,速度的计算,能区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4.了解实验方案,实验原理,实验注意事项,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难点:1.长度单位的换算,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停表的读数;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2.参照物的选取,正确判断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能通过运动状态的描述判断出对应的研究对象和参照物 3.理解比值定义法,会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4.实验注意事项及其目的,正确计算每一段平均速度和全程平均速度单元核心素养 1.长度和时间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两个物理量,但学生对这两个物理量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通过本章的学习,从物理学的角度、从理性的角度去认识它们,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通过举例让学生比较运动的快慢,总结归纳出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得出速度的定义(比值定义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在本章的各个探究过程中要树立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与责任,养成严谨认真,实事求是,持之以恒的良好品质与热爱自然,积极向上的科学追求。

学情预判本章各知识点:长度、长度的单位、刻度尺的使用、时间、时间的测量、速度、运动状态的判断等都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和生活中经常遇到,相对来说比较熟悉的几个物理量,但是学生对这些物理量的认识大多源自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是片面的,不准确的,是碎片化的,因此本章的学习重在从物理学的角度,系统的,准确的去认识这些物理量,建立正确的物理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摈弃已有的错误认知。

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的过程中,可能不会觉得那么陌生,那么难学,但是在细节方面容易出现各种错误,因此在教学中要多加引导,建立正确的、系统的物理概念,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笔记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笔记

知识梳理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常用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实验室常用停表来测量时间。

刻度尺的使用规则:(1)“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2)“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3)"放”: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要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其他完好的整刻度开始)(4)“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5)“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6)“记”: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2.常考长度的估测人的正常步幅约为0.5m;人的一拃约为20cm;中学生的身高约1.6m;教室每层楼高约3m;课桌的高度约0.75m;物理课本的长度约26cm,宽度约18cm;一支铅笔的长度约20cm;一张纸的厚度约0.1mm。

3.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1)累积法:如测一张纸的厚度(若干个微小量“累积起来”,直接测量,再除以累积的数量)。

(2)组合法:如测硬币的直径(当刻度尺无法贴近待测物的长度,用直尺和三角板组合可测出圆或球等的直径)。

(3)轮滚法:如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用周长已知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乘以滚轮滚动的圈数,即为所测长度)。

(4)化曲为直法:如用棉线测一盘蚊香的长度(把不易被拉长的细线与待测曲线重合,标出起点和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4.停表的读数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是误差。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

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二、运动的描述2.参照物:(1)定义:当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总是选取某一物体作为判断的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即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不同。

中考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

中考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

物理中考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基础知识梳理一.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长度及其测量①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

其他常用单位是,1m= dm= cm= mm= μm= nm估测下列常见的长度:课桌的高度是m= cm.一支铅笔的长度是cm= dm 你的身高是m= dm=cm物理课本的长度是cm,宽度是cm②测量在测量过程中要做到五会:a.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

b.会放:刻度尺与被测边,不要歪斜;刻度尺的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零刻度线磨损的,应另选某一刻度线为“零点”。

c.会看:读数时,视线与尺面,不要斜视。

d.会读:读数时,除了准确读出分度值的数字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数字。

e.会记:记录测量结果应注明单位。

2.时间及其测量1、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

其它单位还有2、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来测量时间。

①停表的使用计时开始时按动按钮,计时结束时再按动一次按钮。

大表盘上的时间加上小表盘的时间即为计时时间。

3.误差①定义: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值与值之间总会有差别,我们称为误差。

②减小方法:a.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b.改进测量方法;c.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

4、用哪些特殊的方法可用来测量某些物体的长度?(1)累积法: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例如,测一个大头针的质量、测一枚邮票的厚度(2)化曲为直法:用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做好两端的记号,然后轻轻地把线拉直,用刻度尺量出长度,就是曲线的长度.例如;测地图上两点的距离(3)滚轮法:可用轮子沿曲线或直线滚动,记下轮子的滚动的圈数,测出轮子的周长,用轮子周长乘以圈数就得到被测曲线或直线的长度。

例如测操场的长度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为。

另外还有7个单位,设法记住他们的符号及换算倍率。

1k m=m,1m=dm=cm=mm=um=nm,。

还有英尺、码、光年等也是的单位.(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的工具;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2)测量时的方法: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多次测量取作为测量结果。

这样可减少误差。

3、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一本书的厚度为10,一张纸的厚度为100。

4、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18.41cm 。

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准确值是,估计值是,单位是.5、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cm,其中的估读值为cm.(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cm。

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cm。

(图1)(图2) (图3)6、长度的一些特殊测量: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直径;细线重合法测曲线的长度;滚动法:轮子滚动法测曲线的长度;配合法:三角板与刻度尺配合测立体物体的长度:右图圆的直径为cm。

测得200页书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书纸的厚度为mm.把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测得30圈的总宽度如图,则细铜丝的直径为mm。

7、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你知道哪些类型的钟表?答:。

1h= min= s;1min= s;30min= h (2)、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走、二、三恢复。

外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内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分或秒)8、误差是与之间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不同,能消除,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2)、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其中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位数与已知测量值位数相同,多余的四舍五入。

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的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的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的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的知识点在我们的学习时代,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

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的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1h=60min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动和静止情况是不同的。
总之:不事先选定参照物,就无法确定一个物体 的运动和静止。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以地 面为参照物的,这时一般不说明其参照物是什么。
观看动画并思考
这位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 子弹呢?
因为子弹相对于飞机的飞行 速度很小或两者的速度大小 一样,它们之间可以认为是 相对静止。
思考
1.分析下列物体相对于什么物体是运动的?相对于什么 物体是静止的?
思考
图示中用厚刻 度尺测量物体 长度,哪个是 正确的?
3.读:即读数,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如图丙所
示);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图中铅笔长度 为69.5mm,其中69mm是准确值,0.5mm是估计值。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字
和单位。丁图中木块长度为2.78cm。
2.78cm
总结为四个 字:选、放、
读、记
分度值不同,读数也不同 分度值 1mm ; 物体长度为 2.78cm 。
分度值 1cm ; 物体长度2.7cm。
练一练
如图所示,用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分 度值是 1mm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2.12cm 。
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想一想:如何测量铁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
文具盒
选定参照物
课桌
判断位置 是否变化
运动
课本
静止
物体的运动和 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不 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 相对静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1章机械运动(共65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1章机械运动(共65张)

平均速度:如果只做粗略的研究时,可以利用v=s/t来计 算,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做平均速度。
注:讲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是某段时间或某段路程 内的平均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
1、特点:是快慢不变和运动路线是直线即方向不变;
运动的快慢不变即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 程都相等。
2、公式:V=s/t
3.v=s/t的物理意义: (1)对于同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V是不变 的,是一个常量,所以,S与 t成正比。 (2)匀速直线运动中,v与s、t无关,但可以用s/t来计 算
V1 V2 2
一人沿一平直马路步行,前五秒钟走了 十米,后二十秒走了五米,求该人的平 均速度是多少?
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 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 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m。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计算
讨论:利用公式
v=
s
t
计算出来
的速度,能够精确地描述匀速直线运 动的快慢。它也能精确地描述变速直 线运动的快慢吗?
在能变够速计运算动物中体,在利一用段公时式间内v或= 一s段t
路程上运动的平均速度
注意: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 记住:公式只有一个:
v 总路程 全 总时间
而绝对不能用:
v全
(2)单位必须统一;
(3)符合计算题解题格式——已知、求、 解、答四步必须明确。
了解一些常见物体的速度:
人步行:1m/s –1.5 m/s 3.6km/h --5.4km/h
骑自行车:5m/s 18km/h 汽车: 30m/s 108km/h 声速: 3光40速m: /s3×108m/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及运动的描述Part 1、长度的测量1、下列对一些常见物体的估测最恰当的是()A.中学生课桌高度约80cm B.物理课本长度约50cmC.学校教室的长度约20cm D.学生用笔直径约4cm2、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教室的高度大约是3m B.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2mC.物理课本的长100cm D.一支粉笔的长度约为40c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普通中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约为1.8m B.普通中学生身高约为2m C.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 D.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5dm 4.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12.45cm B.12.34cm C.12.35cm D.12.36cm5、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A.B.C.D.6、某同学以刻度不同的尺子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哪一次测量结果的记录是准确的()A. B C.D.7、小明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长为25.91cm,宽为18.35cm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A.1mm B.1cm C.1dm D.1m8、小超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几种尺子哪种最合适()A.量程15cm,分度值0.5mm B.量程10m,分度值1dmC.量程30cm,分度值1mm D.量程3m,分度值1mm9、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A.1cm、 5.50cm B.1cm、8.30cmC.1mm、8.30cm D.1mm、2.80cm10、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测量的结果是()A.1.25cm B.3.25cm C.0.225mm D.2.25cm11、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12.36cm,12.38cm,12.34cm,则这本书宽度平均值是____________12、一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进行了五次测量,做出了五次记录结果,12.5cm,12.6cm,12.8cm,13.2cm,12.6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该为______cm.13、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钢球的直径,测得的四次结果是1.82cm,1.87cm,1.68cm,1.81cm,则小球的直径应取____________14、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米,7.59米,759毫米,759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某同学对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四次测量,分别记为:23.37cm,23.36cm,23.18cm,23.39cm,那么,最终这个物体的长度应视为______。

16、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细钢丝的直径;将细钢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后用刻度尺测量,测得这个线圈的长度是______cm,细钢丝的直径是______mm.17、如图,一个下半部分呈圆柱形的容器,现想测出容器的容积,但手边只有细线绳、钢直尺、三角尺、适量的水.想一想,有几种办法测出容积(容器的厚度忽略不记)?18、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要与________,图甲中被测物体甲的长度是______cm,图乙的长度是______cm,丙秒表的读数是______1、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强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强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站台为参照物B.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坐在旁边的小红为参照物C.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坐在旁边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D.小明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而造成的2、当甲车突然向前开动时,与之并排停放的乙车驾驶员感觉自己的车在向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地面B.甲车C.乙车D.路灯3、2014年3月17日我国除雾无人机测试成功,可有效清除雾霾.除雾无人机被安装在滑翔伞下面,当它们在空中飞行时,若说无人机是静止的,所选参照物是()A.地面B.树木C.楼房D.滑翔伞4、小强乘坐从上海开往武汉的动车,当动车进入武汉境内时他感慨地说:“我终于来到武汉了!”,他说出这句话时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武汉B.小强本人C.小强所乘坐的动车D.坐在小强身边的乘客5、有一位乘客坐在正匀速上升的观光电梯上楼,不巧书从手中滑落,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甲认为书会先上升后下落,乙认为书会直接落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甲的说法正确的是B.只有乙的说法正确的是C.甲是以电梯为参照物D.乙是以电梯为参照物6、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中乘客观察乙车,发现乙车向正南方向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关于甲、乙两车可能的运动情况,判断错误的是()A.甲乙两车都向南行驶B.甲乙两车都向北行驶C.甲车向南行驶,乙车向北行驶D.甲车向北行驶,乙车向南行驶7、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人沿该公路的人行道向西散步,以人为参照物汽车()A.向西运动B.向东运动C.静止不动D.无法确定8、观察如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右运动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9、甲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某时刻经过乙车旁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乙车和地面上的树木都向东运动.由此可判断()A.甲、乙两车一定向东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西运动C.甲车一定向西运动,乙车可能向东运动D.甲车一定向东运动,乙车可能向西运动10、人骑自行车沿平行于河岸的平直公路行驶,车上的人看到路边的树木向西移动,看到河面上一艘船却向东移动,那关于船上的人看周围的景象,最准确的是()A.自行车和地面都在向西运动,且地面比自行车运动快B.自行车和地面都在向西运动,且自行车比地面运动快C.自行车向西运动,地面向东运动D.地面向西运动,自行车向东运动11、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甲车的运动情况可能________________,乙车的运动情况是_______________12、如图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如图飘扬,在河面上的两条船上的旗帜分别如图示状态,则关于两条船的运动状态判断,甲船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乙船是_______________13、用细线将一个金属小球悬挂于匀速上升的电梯中,小球稳定后,剪断悬线,则以电梯为参照物,小球运动情况________________;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球运动情况________________。

14、甲、乙、丙三人各乘一汽车沿平直公路同向而行,他们各自以自己为参照物,甲看见乙乘坐的汽车静止不动,乙看见丙乘坐的汽车离自己远去,丙看见甲乘坐的汽车在后退.若以地面为参照物时, ___________汽车运动得最快.15、“水涨船高“说的“船高“是相对于_________而言的,如果以_________作为参照物则船是静止的.16、在刮北风的日子里,一位骑车人却没有感到风,则骑车人运动情况_________17、坐在向南行驶的列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同时又看到汽车也在向后退,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18、甲、乙、丙三人各乘一架直升飞机时,甲看到地面的高楼和丙机都在匀速上升;乙看到甲机也在匀速上升;丙看到乙机在匀速下降.则甲、乙、丙所乘的三架直升飞机,甲飞机__________________,乙飞机_________________,丙飞机 __________________作业1、以下数据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是()A.学校的四层教学楼约高40m B.立交桥下的道路限高约为10m C.学生课桌的高度都在1m以上D.篮球场上篮筐到地面的距离约为3m 2、用甲、乙两个刻度尺测同一木块,如图所示,对两个尺的精确度,放置的正确情况及木块的长度,下面判断正确的是()A.甲精密些,乙尺放置不正确,木块长度为2cmB.甲不太精密,但放置正确,木块长度为24dmC.精密度相同,但乙放置正确,木块长度为2.40cmD.甲既精密,又放置正确,木块长度为2.40cm3、下列测量中采用了比较合理的方法的是()A.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时,先测出200页同样纸厚,然后除以200 B.测乒乓球的直径时,直接测量就可以了C.测量铁路线长度时,用一根有弹性的棉线和曲线重合来测量D.测数学书中一张纸的厚度时,先测出200页同样纸厚,然后除以1004、在特别潮湿的环境中,木制的刻度尺因受潮而膨胀,在用受潮后的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会()A.测量值的误差大,测量值将比真实值大B.测量值没有误差C.测量值的误差大,测量值将比真实值小D.测量值将是错误的5某军舰在东海航行时,不受参照物选择影响的是()A.航行的时间B.航行的速度C.军舰的位置D.航行的路程6、星期天,小明与爸爸开车出行,在十字路口看见了红灯,停车等待,小明看着窗外旁边的汽车,突然发现他所坐的车向前移动,急忙向爸爸喊停车,爸爸说车没动.若爸爸判断正确,则爸爸和小明分别选的参照物可能是()A.旁边向前移动的汽车,地面B.地面、旁边向前移动的汽车C.旁边向后移动的汽车、地面D.地面、旁边向后移动的汽车7、小林骑自行车沿河堤向下游行进,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拂.此时的风向是()A.向下游B.向上游C.向河对岸D.从对岸8、乘客坐在奔驰列车里:①若选车厢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②若选车厢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③若选地面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④若选地面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上述说法正确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9、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但实际上运动员“他们始终处在电视的屏幕内”.下列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①“运动员跑得很快”是以跑道为参照物,“他们始终处在电视的屏幕内”是以屏幕为参照物②运动员相对于屏幕是静止的,而跑道上静止的物体相对于屏幕是运动的③“运动员跑得很快”是以屏幕为参照物,“他们始终处在电视的屏幕内”是以跑道为参照物④运动员相对于屏幕是运动的,而跑道上静止的物体相对于屏幕是静止的.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0、小明同学坐在公园的过山车上,过山车高速运动时,小明看到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都在旋转.他选取的参照物是()A.地面上的人B.建筑物C.过山车D.过山车轨道11、我们都知道“刻舟求剑”的故事,当船不划动后从记号处下水不能找到剑.这是因为剑主选错了参照物.要确定落水之剑的位置,应选择的参照物是()A.河岸B.流水C.船夫D.行驶的船12、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我国海警在钓鱼岛周边海域巡航的过程中,以航船为参照物,钓鱼岛是的____________,若以海警为参照物,航船是____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13、歼15战机从航空母舰的甲板起飞,以____________为参照物,飞行员是静止;以____________为参照物,飞行员是运动的.14、据报道,有一天在某工地上,工人在一幢高190m的大楼上施工时,一大片乌云飞快地飘过大楼的上空,突然有人惊呼“楼要倒了“,引起数千人惊叫狂奔.造成这种错觉的原因是这些人以为____________参照物,所以他们以为大楼是__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15、小明、小芳、小李同学骑自行车向北运动,其中小明、小芳速度相同,小李骑得最快,以小芳同学为参照物,路旁树木向____________运动,小李向_________运动,(填向北或向南),小明处于____________状态(填运动或静止).16、如图所示,甲、乙两辆车都向西行驶,由图象可以知道,此时刮的是____________风,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在向____________运动.17、某同学看到一列沿直线行驶的火车,车头冒出的白烟恰好是竖直向上的,则这列火车是向____________方向行驶的,其行驶速度是____________千米/时.(此时风向是西风,风速是5米/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