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助词的语法特点
词性---虚词 - 助、叹、拟声

“所”附在动词前形成名词性短语。如,所见所闻所述
“似的”附在词后形成形容词短语。如,飞似的木头似的
2、动态助词:着了过
3、语气助词:吗吧呢了的啊哇嘛
练习: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助词找出来。
看过《三国演义》吧。垓下英雄(我们所熟悉的项羽)之穷途末路,则让人不禁扼腕叹息啊。文章以高超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怎能不让人振奋、启人深思呢?
判断句中词语的词性
1.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
2.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3.月色给大地带来一片朦胧。
4.隔着云看太阳,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
5.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
课后自评:
教学重点:初步辨别助词、叹词、拟声词
教学难点:初步辨别助词、叹词、拟声词
一、课前检测:
1、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
2、虚词的分类: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二、深入探究
(一)助词
定义----附着在词语或句子上面,表附加意义的词。不能单独使用。
分类:
1、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
A、作为某种结构的标志。
“的”是定中结构的标志。如,我的书
“地”是状中结构的标志。如:慢慢地走
“得”是中补结构的标志。如,跑得很快洗得干净
B、组成跟所附的词语功能不同的新短语。
2、可充当句子成分;如,他哎哟哎哟地叫。(作状语)
练习: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叹词找出来。
“哎呀,你丢钱啦!”
“唔,是叫我吗?”
“嘿,不是你还有谁呀。傻帽!”
“哦!谢谢!”
新编现代汉语语法学词类篇虚词之助词(1)

新编现代汉语语法学词类篇
虚词
• 语气词的鉴别
之
语气词( 语气词(2)
• 第一,语气词“的”和结构助词“的”的鉴别。 语气词“ 和结构助词“ 的鉴别。 语气词 • 语气词“的”和结构助词“的”,主要是在下列情况下容易发生混淆: 的 他会来的。(“的”为语气词) 他学中文的。(“的”为结构助词) 的 的
• 语法特征与功能
• • 助词的语法特征是具有较强的附着性,一般发轻声。 助词的语法功能,因不同的小类而有许多差异。鉴于此,我们以其小类 来阐释其语法功能如下:
新编现代汉语语法学词类篇
虚词
• 语法特征与功能
之 助词(2) 助词(
• 第一,结构助词的语法功能 • 1,表示附加成分与中心语的语法结构关系。 • 结构助词有“的”、“地”和“得”三个,都念轻声de,但所构成 附加成 分和中心语的语法结构关系不同,所能组织起来的附加成分 和中心语的 性质也不同。其分工如下: “的”为定语的标志,“地”为状语的标志,“得”为补语的标志。 例如: 科学 的 春天 || 到来了。(“的”连接定语和主语中心) ( ) === 游击队员 || 悄悄 地 进了 | 村。(“地”连接状语和谓语中心) [ ] — 妈妈 || 高兴 得 说不出话来。(“得”连接谓语中心和补语) —— 〈 〉
新编现代汉语语法学词类篇
虚词
• 鉴别的方法
•
之
语气词( 语气词(3)
• •
• •
结构助词“的”,既可以置于句末,也可以置于句中,但是,都不能 的 去掉,否则,要么改变句子的原义,要么发生歧义,有时甚至导致句子不 能成立 。又如: 学习的文件 (供学习用的文件) 的 → 学习文件 (供学习用的文件/学文件) 他是班主任的老师。(意为:班主任老师的老师) 的 → 他是班主任老师。 (意为:班主任老师本人) 再如: 这样的同学,难道不该表扬吗? → *这样同学,难道不该表扬吗? 我的钢笔忘记带了,编现代汉语语法学词类篇
《现代汉语》第六章词的类别(虚词)解析

二、连词及其运用
(一)语法特点 连词是连接词、词组、分句、句子、句群甚至段落以及 表达某种关系的虚词。 (二)内部词类 并列(和、同)、连贯(于是、那么) 递进(并且、而且)、选择(或者、还是、宁可……也 不…… ) 转折、因果、条件(只要、只有) 假设(如果、要是)、让步(即使、纵然) 目的(以便、以免)
(3)“关于…”可以单独作文章的标题, “对于…”加上名词才 可。 例:关于文风问题 关于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文风问题的看法 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意见 3、朝、向 朝、向 (1)用“朝”的句子都能用“向” 例:朝前看(向) 朝我挥挥手(向) (2)“向”可以用在动词后,“朝”不能。 例:奔向远方(×朝) 走向胜利(×朝) (3)引进指人的名词时,“朝”只能用于身体动作、姿态等具体动 作,不能用于抽象名词。下面的例子不能用“朝”。 例:向群众学习 向老师借了本书
(三)介词和动词的区别
动词 介词 他到了。 他到上海来了。 房子朝南。请朝南走。 (四)介词的误用 1、“对”和“对于”的区别 “对”可表动作的对象,意同“朝”和“向” 。 例:小黄对我笑了笑。 “对”表对待,意同“对于”。用“对于”的句子都能 换成“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换用“对 于”。 (1)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对”。 例:大家对我很热情。我们对你完全信任。
(2)“对…”可用在助动词、副词的前或后,也可用在 主语前(有停顿),意思相同。“对于”只可用在助 动词、副词的前边,不能用在助动词、副词的后边, 可用在主语前边。 例(助动词后)我们会对这件事作出安排的。(×对于) (助动词前)我们对这件事会作出安排的。(√对于) (主语前) 对这件事,我们会作出安排的。(√对于)
(3)“往”必须跟表示方向、处所的词语组合,不能直 接跟指人或物的名词组合;“朝”不受此限制。 例:朝我这儿看( √朝我看) 朝野猪身上打了一枪( √朝野猪打了一枪) 往我这儿看(×往我看) 往野猪身上打了一枪( ×往野猪打了一枪)
语法讲座(二)

词类练习一: 1,判断下列词类: ,判断下列词类: 学生,经济,河流,观念,黄帝,牛顿,长江,黄河,人民, 学生,经济,河流,观念,黄帝,牛顿,长江,黄河,人民, 群众,物品,马匹,道德,思想,文化,政治,现在,过去, 群众,物品,马匹,道德,思想,文化,政治,现在,过去, 远处,里屋,以上,之下,里面, 远处,里屋,以上,之下,里面,内外 (名词 名词) 名词 批评,宣传,禁止, 想念,喜欢, 走,听,批评,宣传,禁止,爱,怕,想念,喜欢, 讨厌,发展,演变,缩小,增长,存在,出现,消失, 讨厌,发展,演变,缩小,增长,存在,出现,消失,有, 拥有,能够,愿意,可以,应该, 进来, 在,是,有,拥有,能够,愿意,可以,应该,上,下,进来, 回去, 回去,起来 (动词 动词) 动词 2找出下列句中的名词,分析句子成分并判断名词在句中充 找出下列句中的名词, 找出下列句中的名词 当的成分. 当的成分. 这 里 就 是 我 的 家. 我 的 故 乡是 中 国. 祖 国 的 明 天 会 更 好. 我 明 天 也 上 北 京,咱 们 北 京 见.
几(个),十来(个),一百上下 个, 个,
六,量词
定义: 定义: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语法特点: 语法特点: ①常和数词或指示代词"这","那" 常和数词或指示代词"
类
别:
结合. 结合. 单音节量词能重迭, ②单音节量词能重迭,重迭之后含有 的意思(个个 条条是每个, 个个, "每"的意思 个个,条条是每个,每 条的意思) 条的意思 名量词(物量词 物量词) ①名量词 物量词 镰刀), 一个(人),一把(镰刀 ,一屋子(人),这 人, 镰刀 人, 匹(马),那头(猪) 马, 猪 ②动量词 去一次,说一遍,看一眼
语法知识(词性)

实词 量词——表示计算单位(单位词) 物量词:尺、斤、朵 动量词:阵、顿、趟 复合量词:秒立方米、人次、架艘次
语法特征 1、常出现在数词后边,组成数量短语 2、 部分单音节量词可以重复,组成“BB”式
实词 代词——有代替、指示作用 人称代词:我、你、她、大家、自己 疑问代词:谁、什么、多少、怎么 指示代词:这、那、这样 语法特征: (1)可以分为“三身代词”和“非三身代词” (2)近指与远指(指示代词) (3)任指与虚指(疑问代词)
表不定数量:多、少、全、许多、好些
语法特征
1、能做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直接修饰名词
2、性质形容词大多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4、小部分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
5、小部分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
实词
1
数词——表示数目和次序 表示确数:二、二分之一、万 表示概数:几、许多、三四十 表示序数:第一、初二、老大
虚词 叹词——表示感叹或者呼唤应答等 表示悲伤、痛苦:唉、哎哟 表示喜悦:哈哈 表示愤怒、鄙视:呸、哼 表示惊讶:哎呀 表示呼唤:喂 表示应答:嗯、哦 (1)不同别的词发生组合关系 (2)有的单独一个叹词就可以成为一个句子 (3)有些叹词的汉字写法不固定。如“啊”因为音变又写成“呀”、“哪”、“哇”等
词类划分
实词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表示动作、行为:唱、笑、支持、保卫
表示发展变化:发展、扩大、提高
表示心理活动:喜欢、希望、热爱
表示存在消失:有、出现、消失
表示使令:使、请、允许、鼓励
表示可能、意愿:能、会 (能愿动词)
结构助词的语法特点

“和”等用作连词和介词,在有的句子里会 有歧义 如“我和他谈话”就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他”可能谈话,也可能不吭声。 为了准确地表达思想,在书面语中一般把 “和”用作连词,把“同”用作介词。 例如:“不多时,许大嫂收拾了碗筷,拈了 几块烧饼带给阿细和(连词)阿娇,便同 (介词)秀英一道离了家,走回小艇去了。”
十、助词是表示附加关系或时态等语法 意义或语气的虚词。常见的有下面这些:
1、结构助词:的(底)、地、得、所 2、时态助词(动态助词):着、了、过、来着, 3、比况助词:似的 4、语气助词: 的、了、吧、呢、着呢、嘛、呗、罢了、而已、 也好、也罢、啦,嘞、喽(陈述语气); 吗、么、吧、呢、啊(疑问语气); 吧、呢、了、啊、呀、哇、哪、(祈使语气); 啊、呀、哇、哪(感叹语气)。
结构助词的语法特点:
结构助词指的是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 的结构关系的助词。“的、地、得”在普通 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 写成三个样子。 在定语后面写做“的”,在状语后面写做 “地”,在补语前写做“得”。这样可使书 面语言的结构关系更加清楚明白。例如: ①(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②同学们都(很快地)完成了任务。 ③张老师高兴(得说不出话来)。
3、介词大部分是由动词虚化来的。 有的介词跟动词的界线是清楚的,有的词在 这个场合是介词,在另一场合是动词。 例如: ①他把书放在桌上。(介词) ②他在家里。(动词) ③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介词) ④他给了我一本书。(动词)
介词与动词的区别: 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也不能用肯定否定并 列方式提问;动词可以。 介词后边不可以带时态助词“了、着、过”, 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
助词辨析

助词的特点:1).绝大多数助词都黏附于实词、短语或句子,不能单独使用;2).只表示语法意义,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3).由于处于附着地位,一般都读轻声。
按功能分,助词可以分为三类:结构助词[的.地.得.所.等.给.使得(地)],动态助词[了.着.过.来者],语气助词[啊.吗.呢.吧.了.的.嘛.么.罢了]. 2.结构助词的作用是把词语连接起来,使之成为具有某种句法结构关系的短语,eg.“的”连接定语及其中心语,“地”连接状语及其中心语,“得”连接补语及其中心语等。
3.[的]:1)结构助词“的”连接定语及其中心语,是定语的语法标志。
2)构成“的”字短语。
名词、代词、形容词、动词、主谓短语等都可以加“的”构成“的”字短语,“的”字短语的功能相当于一个名词。
“的”字短语具有限制、指别作用,在句中可以充任主语、宾语。
需要注意的是:①使用“的”字短语时,“的”字短语所指的人或事物必须是已知信息。
②“的”字短语只能指代具体的人或事物,一般不能指代抽象的事物。
有些抽象名词,如“意见、想法、办法、事情”等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也可为“的”字短语所指代。
③因“的”字短语具有限制、指别作用,所以如果“形容词+的”不具有这种作用,而只具有描写作用时,就不能构成“的”字短语。
3)在某些凝结的很紧的动宾短语中间,有时可插入一个名词或代词和“的”,eg.开他的玩笑。
这时由“名词/代词+的”构成的“的”字短语,虽然是后面的名词的定语,但名词/代词表示的是动作的对象。
这是一种口语用法。
4)用在指人的名词、代词和表示职务、身份、角色等类名词前面,表示某人承担某职务、具有某种身份或扮演某种角色等。
Eg.这次开会,你的主席,我的记录。
5)用在两组同样的动词中间,表示“有的……,有的……”,只用于已成为事实的情况。
Eg.打球的打球,跑步的跑步6)用在并列的词语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
更常见的是在“的”前加上“什么”,也表示同样的意思。
现代汉语结构助词

现在的情况
❖ 虽有混用的,如电视、互联网、网络作家等,但严谨的公文 ,严格区分:
❖ 中国的前途是同世界的前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1982年 《宪法》序言)
❖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严格区分。 ❖ 《现代汉语词典》也是严格区分
严格区分,表意精密
❖ 他的画渐渐的画的很传神。 ❖ 他的画渐渐地画得很传神。 ❖ 当它们从树林上空掠过时,强大的冲击波把树枝刮
语言实践的难点,语法研究的难题
❖ 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很怕面对它。 ❖ **通过HSK六级,她高兴哭了。 ❖ **看完电影,开着我车回家。 ❖ 也是中国少数民族习得汉语普通话的难点 ❖ 甚至也是我们大中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难点 ❖ 当下电影、电视、网络等非主流媒体,对结
构助词的使用也不够规范,甚至有点混乱。
混用原因
❖ 一、读音误导。口语读de,书写形式有三。 ❖ 二、使用者主观上的因素,如惰性,不重视 ❖ 三、媒介的影响 ❖ 四、近代白话的影响 ❖ 五、缺乏汉语语法常识 ❖ 六、汉语语法的分歧
“的、地、得”三分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 刘半农倡导“他”字分写,胡适赋诗唱和: ❖ 有他才有她,无他不成她,他她分开用,文章传万家。 ❖ 胡适等白话文运动的主将倡导区分“的”“地”。并身体力
❖ “的”位居第一。是现代汉语使用最为频繁 的一个词。
什么是结构助词?
❖ 结构助词:虚词的一种,附着在附加成分和中心语 之间表示结构关系的助词。
❖ 现代汉语结构助词,读音de,习惯上写成三个汉字。 ❖ 定语后面写成“的”(白勺de),状语后写成“地”
(土也dì),补语前面写成“得”(双人dé)。 ❖ 在书面语上,结构助词就成为三种成分的标记。
学界观点,也有分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表肯定否定的:必、必须、必定、必然、 当然、准、的确、不、没有、没、未、别、莫、 勿、未必、不必、何必、不便、不用(甭)、 不妨。
5、表语气的: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 索性、简直、是、是否、可、也许、难怪、大 约、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 何尝、其实、明明、恰恰、未免、只好。
3、表方式、方法的:按、按照、依照、本着、 经过、经、通过、根据、据、以、将、 就、 凭、用、靠、拿 4、表原因、目的的:因、由于、为、为了、 为着 5、表对象、关联的:对、对于、关于、替、 同、与、跟、和、给、叫、让、被、将、 管、 论、顺、连 6、表比较的:比、和、同、与、跟 7、表排除的:除了、除非
[6]“白、怪、老、净”等,同名词组合时是 形容词,同动词、形容词组合时是副词。
பைடு நூலகம்
分别比较下边两组词: 白布 白跑一趟 ; 老朋友 老说不完; 怪事 怪好看; 净水 身上净是泥。
前一组“白、怪、老、净”是形容 词,而后一组是副词。
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形容词可以。如:不能 说“一概的意见” × ,可以说“一致的意见” √ 副词不能做谓语,形容词可以。如:不能说“大 家的意见一概” ×,可以说 “大家的意见一致” √
副词语法特点:
[1]副词通常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 语,如 “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
立 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又如 “就来、十分好、重新开始”;
[2]副词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 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
极了”。
[3]有一部分副词能起关联作用。
(1)单用的:吃得下[就]吃 说清楚[再]走 下 大雨[也]去 (2)前后配合用的:[又]...…[又] [越]…...[越] [也]...…[也] [不]…...[不] [既]…...[又] [非]...…[不] (3)和连词配合用的:不但…...[还] 只 有……[才] 既然…...[就] 虽然...…[却] 如 果...…[就] 不论…...[都] 即使……[也] 除 非……[才]
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两者共 作一个成分,可以互相调换位置而句子的基 本意思不变; 介词“和”前后的词语不是并列关系,不能 互换位置。
“和”等用作连词和介词,在有的句子里会 有歧义 如“我和他谈话”就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他”可能谈话,也可能不吭声。 为了准确地表达思想,在书面语中一般把 “和”用作连词,把“同”用作介词。 例如:“不多时,许大嫂收拾了碗筷,拈了 几块烧饼带给阿细和(连词)阿娇,便同 (介词)秀英一道离了家,走回小艇去了。”
[4]“没有”(没)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 词,否定行为的发生;在名词前是动词, 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否定对事物的领有。
例如: ①没有见过这么华丽的屋子。(副); ②你没有《诗经》吗?(动)。
[5]有少数形容词和某些副词,都经常作 状语,要细心分辨。
例如:①雨后青山[格外]秀丽。②这件衣服 [特别]好看。③你不能持[一概]否定的态度。 ④大家[一致]同意大会的决定。 我们可以通过词的组合来分辨它们的词性。 我们可以说“任务特别”,也可以说“特别任 务”,但“格外”没有这种用法。可见“特别” 是形容词,“格外”是副词。 又如:可以说“意见一致”,也可以说“一致 意见”,“一概”没有这种用法。可见“一致” 是形容词,“一概”是副词。
3、介词大部分是由动词虚化来的。 有的介词跟动词的界线是清楚的,有的词在 这个场合是介词,在另一场合是动词。 例如: ①他把书放在桌上。(介词) ②他在家里。(动词) ③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介词) ④他给了我一本书。(动词)
介词与动词的区别: 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也不能用肯定否定并 列方式提问;动词可以。 介词后边不可以带时态助词“了、着、过”, 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
介词语法特点: 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 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
1、介词结构都可以作状语,少数还可以 作补语。 例如: 〔在阅览室〕看书(表处所) 〔从早上〕忙到晚上(表时间) 〔沿着河边〕前进(表方向) 〔对学生〕负责(表对象) 〔比过去〕更好(表比较)
2、有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的”。 例如: ①他作了一个(关于诗人杜甫的)学 术报告。 ②他(对这个问题的)判断是正确的。
它们的意义也不同,如他把书放在桌上中的 “在”表示“放”的处所; 他在家里中的“在” 是“属于”或“存在于”的意思。 能作介词用又能作动词用的还有“由、让、 朝、往、用、拿、经过、通过”等词。
九、连词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例如“和、跟、同、与、而、而且、及、 以及、不但、不仅、或、或者、虽然、但是、 然而、如果、即使、那么、因为、所以、因 此”等。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实词六类:名词、动词、形 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六类:副词、介词、连 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七、副词是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 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
1、表程度的:很、最、极、挺、顶、非常、 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更加、越、越 来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差不 多、几乎、过于。 2、表范围的:都、总、共、总共、统统、只、 仅仅、单、光、一齐、一概、一律。 3、表时间频率的:已经、曾经、刚刚、正在、 将、将要、就要、马上、立刻、顿时、终于、 常常、时常、往往、渐渐、一直、向来、从 来、总是、始终,永远、赶紧。
连词语法特点: 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 如"和、及、或者、或、又、既"。 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另外注意:“和、跟、同、与”四个词都有 连词和介词两种用法。 例如: ①我(和)他都去过。(连词) ②我(和)他说过这事儿。(介词)
连词“和”与介词“和”的不同,表 现如下:
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形容词 可以。如:一致不一致? √,一概不一概? × 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数 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形容词可以。
八、介词是用在词或词组前面,一起组成 “介词结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 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 等的虚词。
1、表时间:从、自从、打、到、在、当、当 着、于、趁、乘、随着、赶、临 2、表处所、方向的:从、自、打、往、朝、 向、到、在、于、由、沿着、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