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质量管理奖评审标准

合集下载

中国质量奖和全国质量奖的区别

中国质量奖和全国质量奖的区别

中国质量奖和全国质量奖的区别1. 基本情况2010年初,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全国质量奖继续由中国质量协会负责承办。

为进一步完善全国质量奖架构,提升全国质量奖影响力,自2012年起,全国质量奖中设置“卓越项目奖”,以表彰运用卓越绩效模式在质量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的重点工程和项目。

如今,全国质量奖已经成为与日本戴明奖、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欧洲EFQM卓越奖齐名的国家级、全国性质量奖励。

2. 评审标准2.1 全国质量奖评审标准附件1:《全国质量奖(个人奖)评选管理办法》附件2:《全国质量奖(卓越项目奖)评审管理办法》附件3:《全国质量奖(组织奖)评审管理办法》2.2 中国质量奖评审标准附件4:《中国质量奖管理办法》3. 获奖企业名单3.1 2018-2019年全国质量奖获奖名单3.1.1 全国质量奖(17家)再次获奖组织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八零一工厂黄埔军械修理厂大中型企业2.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4.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5.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6.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7.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8.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9.河北衡水老白干酒业股份有限公司10.江苏苏盐井神股份有限公司11.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12.金轮针布(江苏)有限公司13.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医疗行业14.浙江省台州医院服务业15.国网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供电有限公司军工企业16.北京航天新风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17.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3.1.2 全国质量奖卓越项目奖(3个)1.8挡自动变速器(8AT)研发及产业化(申报单位: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2.大规模源网荷储友好互动系统(申报单位: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3.土耳其卡赞天然碱及配套项目(申报单位: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3.1.3 全国质量奖入围奖(2家)1.甘肃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3.1.4 全国质量奖鼓励奖(29家)1.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2.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3.富海集团有限公司4.宁夏中房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苏州港华燃气有限公司6.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7.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8.福建六建集团有限公司9.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11.山东丰源轮胎制造股份有限公司12.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13.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14.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15.沃尔沃建筑设备(中国)有限公司16.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17.风帆有限责任公司18.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19.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盐城市分公司20.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1.唐山三友集团兴达化纤有限公司22.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23.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奶粉事业部24.苏州市东吴物业管理有限公司25.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6.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27.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西北有限公司28.贵州航天天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29.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石化分公司3.1.5 全国质量奖卓越项目奖鼓励奖(1个)1.俄罗斯联邦鞑靼斯坦联合化肥装置项目(申报单位:中国化学工程第七建设有限公司)3.1.6 2018-2019年全国质量奖个人奖1.中国杰出质量人名单(按姓名拼音排序)陈林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明珠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建兵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雷军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同智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董事长刘子斌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苗留斌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潘银生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彭寿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任贤全青岛海尔家电产业集团副总裁唐光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19工厂副董事长2.中国质量工匠名单(按姓名拼音排序)白芝勇中铁一局集团精密测绘公司工匠技师管延安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总技师靳绍平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计量检定员李万君中国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车间班长刘丽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采油厂采油工班长毛正石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班组长孟祥忠新乡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钳工组班长藕长洪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试验公司经理戎鹏强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深孔镗工谭文波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试油公司技术组组长陶安中国航发贵州红林航空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车工班班长王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数控加工厂班长王曙群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对接机构总装组长、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首席技师王树军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一号工厂机修钳工吴国林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总装班长、车间装配技术顾问徐成东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艾萨炉岗位工段长杨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无线电装接现场工艺员张黎明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滨海供电分公司运维检修部配电抢修班班长赵郁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总装一工厂首席技师3.2 第三届中国质量奖获奖名单(9家组织+1名个人)(一)制造业组织(二)服务业组织(六)国防工业及武器装备组织另外,第三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获奖名单包含71家组织+9名个人。

全国质量奖卓越项目奖评审标准

全国质量奖卓越项目奖评审标准

全国质量奖卓越项目奖评审标准(2015年修订)为科学开展全国质量奖卓越项目奖评审工作,引导各类组织通过专业的项目管理取得卓越绩效,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以及整体质量效益和竞争能力,特制定《全国质量奖卓越项目奖评审标准》。

本标准借鉴卓越绩效模式的理念,从领导、过程、结果3个方面规定了全国质量奖卓越项目奖的评价要求。

1.领导(200分)1.1高层领导在项目管理中如何倡导对质量的重视,落实组织使命、愿景、价值观的要求,积极推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50分)1.2高层领导如何根据组织发展战略要求,制定项目目标及实施计划。

项目目标如何均衡考虑所有相关方的需求。

如何对目标及实施计划进行动态调整。

(70分)1.3高层领导如何为项目实施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包括在组织内部营造有利于员工参与、沟通、合作、学习、创新等的氛围;在外部与各相关方建立良好的沟通协作机制。

(80分)2.过程(300分)2.1如何识别项目实施的关键过程。

如何对过程进行有效的设计、实施、控制与改进。

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如何有效运用先进、适宜的质量工具和方法。

(120分)2.2如何开展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培育并提升核心竞争力。

包括以国际先进技术为目标,制定并落实项目技术研发计划;积极运用先进、适宜的项目管理方法,并进行改进与创新。

(100分)2.3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如何积极履行节能环保方面的社会责任,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80分)3.结果(500分)3.1项目目标的实现情况。

包括产品和服务的关键指标结果(如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质量指标等)、项目关键节点的任务完成结果、项目实施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处理结果、项目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等。

汇报时提供适当的对比数据。

(180分)3.2顾客、社会等利益相关方对项目成效的评价与认可。

包括顾客对项目产品、服务的满意及抱怨情况,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情况等。

(120分)3.3项目在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方面的结果。

全国质量奖评比标准

全国质量奖评比标准

全国质量奖评比标准[复制链接]zhouyudlm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zhouyudlm 最后登录2010-5-14 注册时间2007-4-6 阅读权限5 体力0 热心0 6SQ币34 积分3 精华0 帖子9 主题0新手上路新手上路, 积分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 积分热心0 6SQ币34 1#发表于2008-4-14 09:22 |只看该作者|倒序浏览|打印全国质量管理奖管理办法全国质量管理奖管理办法(2002年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表彰在质量管理方面取得突出成效的企业,引导和激励企业追求卓越的质量管理经营,提高企业综合质量和竞争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用户、推进质量振兴事业,特设立全国质量管理奖(以下简称质量管理奖)。

第二条质量管理奖是对实施卓越的质量管理并取得显著的质量、经济、社会效益的企业或组织授予的在质量方面的最高奖励。

第三条为了科学、公正、客观地开展质量管理奖评审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四条质量管理奖评审遵循为企业服务的宗旨,坚持“高标准、少而精”和“优中选优”的原则,根据质量管理奖评审标准对企业进行实事求是的评审。

第五条质量管理奖每年评审一次。

由中国质量协会(以下简称中国质协)按照评审原则、当年质量管理实际水平,适当考虑企业规模,以及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扶植……政策确定授奖奖项。

第二章评审范围第六条质量管理奖评审范围为:工业(含国防工业)、工程建筑、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及商业、贸易、旅游……行业的国有、股份、集体、私营和中外合资及独资企业。

第七条非紧密型企业集团不在评审范围之内。

第三章组织机构、职责第八条质量管理奖评审机构由质量管理奖审定委员会和质量管理奖工作委员会两级机构组成,工作委员会常设办事机构为质量管理奖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第九条质量管理奖审定委员会由政府、行业、地区主管质量工作的部门负责人及有权威的质量专家组成。

负责研究、确定质量管理奖评审工作的方针、政策,批准质量管理奖评审管理办法及评审标准,审定获奖企业名单。

中国质量奖评审规则

中国质量奖评审规则

中国质量奖评审规则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中国质量奖评审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设奖宗旨)为完善国家质量奖励制度,规范中国质量奖评审工作,树立质量先进典型,推进质量发展,建设质量强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奖励性质)中国质量奖是国家在质量领域的最高政府性荣誉,授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质量领先、技术创新、品牌优秀、效益突出的组织和对促进质量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

本规则所称“组织”,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合法注册的法人组织,包括一、二、三产业中从事生产、服务、研究、设计、教育、医疗等工作的各类组织;本规则所称“个人”,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第三条(奖项设置) 中国质量奖开展周期为两年,设中国质量奖和中国质量奖提名奖。

中国质量奖获奖组织和个人数量每届不超过10个,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获奖组织和个人数量每届不超过90个。

第四条(奖励原则)中国质量奖的推荐、评审和授奖,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科学的评审制度,不收取任何费用,不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的非法干预。

第五条(适用范围) 本规则适用于中国质量奖和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的推荐、评审、授奖等活动。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六条(组织领导机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称质检总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成立中国质量奖评审表彰委员会(以下称评审表彰委员会),负责中国质量奖的宏观管理和指导。

第七条(主管部门)评审表彰委员会秘书处设在质检总局,负责日常工作。

中国质量奖申报规则

中国质量奖申报规则

中国质量奖申报规则
一、中国质量奖简介
中国质量奖是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主管,每两年评选一次,旨在表彰在质量管理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组织和个人。

该奖项是我国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旨在推动我国质量事业的持续发展,提升国家整体质量水平。

二、中国质量奖申报条件
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组织;
2.具备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3.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4.近三年内无重大质量、安全、环保事故;
5.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

三、中国质量奖评选流程
1.申报:组织自愿申报,提交相关材料;
2.初选:评审机构对申报组织进行初选,确定初选名单;
3.评审:组织专家对初选组织进行现场评审;
4.公示:评审结果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5.表彰:获奖组织和个人在国家表彰仪式上接受表彰。

四、中国质量奖申报材料及要求
1.申报书:按照要求填写,详细介绍组织的基本情况、质量管理成果等;
2.组织材料:包括组织章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内部质量改进案例等;
3.证明材料:包括获奖证书、专利证书、质量检测报告等;
4.视频资料:介绍组织质量管理成果的视频,时长5分钟以内。

五、中国质量奖获奖意义及政策支持
1.获奖组织和个人将获得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颁发的荣誉证书和奖牌;
2.获奖组织在市场开拓、政策支持、品牌建设等方面将享有优先待遇;
3.获奖个人在职称评定、选拔任用等方面将予以优先考虑。

六、总结与建议
中国质量奖是我国质量领域的权威奖项,对于提升组织质量管理水平、推动国家质量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议广大组织积极参与申报,借此机会提升自身质量水平,为国家质量事业贡献力量。

中国质量奖评审规则和要点公布 坚持三大评审原则

中国质量奖评审规则和要点公布 坚持三大评审原则
活动 。
中国质量奖评审规则和要点公布
日前 .国家 质 量监 督 检 验 检疫 总局 公 布 了 《 中 国质 量 奖评 审规 则》 和 《 中国质量 奖 评 审要
点》 ,广泛听取意见 ,接 受社会监 督。 目前 ,首届 中国质量 奖 已进 入评 审阶 段 .预计 2 0 1 3年 9月 全国 “ 质量 月”期 间对获奖组 织和个 人进行 表彰
河南省 工业和信 息化厅 副厅长 张振宇 ,工业 和信 息化部 科技 司质量处处 长何小 龙 。中国质量协 会 副会长刘卓慧等负责同志 出席活动。 风神轮 胎股份有 限公 司、 中原 内配股份 有限 公 司、卫华集 团有 限公 司和厦 门银 鹭食 品有 限公


垭 ∞ 寸

革 委员会等 1 4个 部门联合 主办 。 宣传 周 期 间 .各 地 区 、各 部 门将 通 过 举 办
动 .充 分 调 动 各 方 面 力量 积 极 参 与生 态 文 明建 设 和 节 能低 碳 行 动 .在 全 社 会 树 立和 普 及 生 态
有 关部 门和相 关单 位 也 将举 办 一 系列 节 能 宣 传
国家发改委发布 《 关于请组织开展推荐国家重点节能技术工作的通 知》
日前 .国 家 发展 和 改 革 委 员 会办 公 厅 发 布
地发 展改革委 、经贸委 、有关行 业协会 和 中央企
业应 遴选符合 条件的重 点节能技术 。填 写相关 申
《 关 于请组 织 开展推 荐 国 家重点 节 能技术 工 作 的 通知》 ( 以下简称 “ 《 通 知》 ” ) 。 《 通知》 要 求各
2 0 1 3年节 能宣传 周和低碳 日活动在全 国开展
2 0 1 3年 6月 1 5日至 2 1日.是我 国第 2 3个 全 国节 能宣传周 .6月 1 7日是第一个 “ 全国低碳

全国质量奖的评审标准

全国质量奖的评审标准

全国质量奖的评审标准全国质量奖评审标准是组织进行自我评价、评审专家对申报组织进行评价、给申报者反馈报告的基础。

全国质量奖2001年启动伊始,由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质量专家组,起草了全国质量奖评审标准。

为使全国质量奖评审工作与国际接轨,经多方面征求意见,2003年对评审标准进行了修订,基本以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卓越绩效模式标准为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作了适当的调整。

2004年9月2日,我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适用于质量奖的评价和企业的自我评价”。

经全国质量奖工作委员会讨论,审定委员会审议决定,自2005年起,全国质量奖评审标准采用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

2012年3月15日,新修订的《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从2013年起,全国质量奖评审采用GB/T19580-2012《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

﹡注:标准如有更新,全国质量奖评审将采用新版标准。

标准的评价要求分为七章,内容为:4.1领导4.2战略4.3顾客与市场4.4资源4.5过程管理4.6测量、分析与改进4.7经营结果标准的第1章到第6章要求组织提供针对标准各项要求,如何策划、制定哪些方法、如何实施、如何测量和改进等过程方面的主要信息。

第7章要求说明组织的关键绩效,以及与竞争对手、标杆的比较结果。

卓越绩效评价标准为组织改进提供了依据,鼓励组织实施创新和灵活的方法,与组织的整体经营需求协调一致。

标准注重一般性要求,而非具体的程序、管理工具和技术。

其它改进方法(如ISO质量管理体系,六西格玛或合格鉴定)可以整合到组织的绩效管理体系中去,成为满足标准要求的一个部分。

标准具有适用性。

可用于大企业、小企业、服务业,以及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等。

全国质量管理奖

全国质量管理奖

全国质量管理奖概述全国质量管理奖是中国质量协会于1989年发起,旨在宣传和推广优秀的质量管理经验、促进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质量竞争做出贡献。

分类全国质量管理奖分为国家质量奖、杰出质量奖、优秀质量奖三个等级。

其中,国家质量奖是最高的荣誉,表彰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具有全国性重要影响、对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具有重要作用的单位。

杰出质量奖旨在表彰在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竞争中具有卓越成果和先进经验的单位,是国家质量奖的前奏和铺垫。

优秀质量奖旨在发掘和表彰在全面实施质量管理中,取得优秀成果、有鲜明特色和典型经验的单位。

评选标准全国质量管理奖的评审标准以“管理成果”和“管理过程”两个方面为主要评价指标。

其中“管理成果”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管理过程”则包括战略规划、质量管理、组织人员、资源利用、顾客、市场、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同时,还有多个细节指标进行细致评审,如在生产、技术等方面的质量控制、环境保护措施、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等。

获得单位自1989年全国质量管理奖首次评选以来,已有数百个单位获得了全国质量管理奖。

这些企业不仅代表了我国质量管理水平的先进水平,也成为了推进我国质量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获奖单位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涌现了一批质量管理水平突出的企业,为我国推进质量强国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影响全国质量管理奖的推广,对于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推广企业持续改进观念,提高产品、服务的品质,建设质量强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获奖企业受到社会各界好评,也对其他企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全国质量管理奖是推进我国质量事业发展的重要展示平台,对于推动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产品、服务和管理水平的全面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当以获奖企业为榜样,致力于持续改进和创新,为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质量管理奖评审标准1、领导和经营战略(200分)1.1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30分)1.1.1组织应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引导组织追求卓越;1.1.2组织的经营理念为全体员工认识、理解,并在组织内部得到充分体现;1.1.3组织的经营理念应在组织经营战略中体现,并能影响到组织的相关方。

1.2领导作用(60分)1.2.1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对顾客、员工、社会做出承诺,并根据承诺对象需求的变化,不断改进提高。

a) 为顾客提供卓越的产品,优质的服务,确保顾客满意;b) 为员工提供进取、提升、充分发挥潜能的工作环境;c) 依法经营,遵守经营道德,承担社会责任,尽好公民义务;d) 为上述活动提供充分的资源保证。

1.2.2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管理层工作的科学、有序、有效和效率。

1.2.3领导参与1.2.3.1组织的管理层,特别是最高管理者,应亲自参加组织的重大质量经营活动。

主要包括:a)主持制订组织的经营战略、发展规划和方针、目标;b)确定和优化组织的机构设置,主持职能分配;c)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运行和改进,特别是以预防为主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控制系统,主持管理评审和重大的质量改进;d)参加与顾客、供方、员工和社区的合作活动。

1.3经营战略策划(60分)1.3.1战略制订过程1.3.1.1组织的战略制订应有充分的依据。

主要包括:a)国家与本行业、本地区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及行业、地区发展动态;b)顾客和市场需求;c)竞争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趋势;d)组织的技术、管理、财力、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1.3.1.2分析信息,由最高管理者主持有关层次对经营战略进行论证,做出决策。

1.3.1.3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必要时,对经营战略进行适时调整。

1.3.2经营战略应体现组织的经营理念,不断满足顾客和市场的需求和期望,并考虑相关方的利益。

1.3.3战略部署1.3.3.1根据经营战略制订组织发展规划,可包括:产品、规模、质量、市场、资源等。

1.3.3.2组织应以年度方针、目标来贯彻发展规划,目标应展开到相关的职能和层次上。

1.4企业文化(30分)1.4.1注重建设体现组织经营理念的企业文化。

树立不断满足顾客需求的质量观念;倡导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建设一支具有团队精神的员工队伍;不断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1.4.2组织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X,关心员工利益,尊重和爱护员工,尊重员工的创造精神,以人格魅力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1.4.3组织领导应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从企业精神入手,培育、形成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企业文化。

1.5质量管理体系(20分)1.5.1组织应遵循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建立、实施和保持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

1.5.2质量管理体系应与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卫生等其他管理体系具有相容性。

2、资源管理(130分)2.1人力资源管理(70分)2.1.1人力资源规划和计划(15分)2.1.1.1建立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机制,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自身发展,发挥员工最大潜能,以创建高效率、高素质员工队伍;2.1.1.2根据组织经营战略和方针,确定人力资源需求,制订并实施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规划与计划,内容包括:各类人员配备规划和计划、各类人员教育和培训、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经费和设施保证。

2.1.1.3对人员开发和管理规划与计划的内容、实施过程及效率进行评价和改进。

2.1.2教育和培训(20分)2.1.2.1对全体人员分类分层实施以提高质量意识和技能、实现顾客满意为核心的教育培训。

2.1.2.2对教育和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价,其效果应以事实或数据证实,以确保教育和培训目标的实现;2.1.2.3鼓励和支持员工以多种方式实现与工作和职务发展、技能提高相关的学习目标。

2.1.3员工参与(20分)2.1.3.1创造和保持员工参与的良好环境,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

2.1.3.2对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实施科学管理,提供必要的资源,并对活动的成果进行评定、认可,以提高员工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2.1.4激励(15分)2.1.4.1制订员工绩效激励政策,实施员工绩效的评价与考核,对取得的成绩、获得的技能等,给予适当的奖励。

2.1.4.2组织管理者有调查、听取员工意见和建议的渠道,并及时做出积极的反馈和处理,不断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

2.1.4.3组织的发展要体现在员工的收入、福利、生产和生活环境改善以及工作稳定感等方面。

2.2其他资源的管理(60分)2.2.1信息(见4)2.2.2技术(15分)2.2.2.1对组织现有技术水平进行评估,并与同行进行比较分析,为技术开发和改造提供充分依据。

2.2.2.2以国际先进技术为目标,积极开发、引进和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组织的技术创新能力。

2.2.2.3制订技术开发与改造的目标和计划,论证方案,落实为增强技术先进性、技术实用性所采取的措施。

2.2.3基础设施(15分)2.2.3.1科学选择、合理配备能满足设计、制造、安装、测量、服务和环保、安全需要的基础设施。

2.2.3.2制定和实施更新改造计划,保证必要的资金,不断的提高基础设施的技术水平。

2.2.3.3对基础设施的管理,参见3.3.22.2.4供方和合作关系(15分)2.2.4.1拥有能稳定、及时提供组织所需产品的供方和满足组织需要的合作者。

2.2.4.2与供方和合作者建立了通畅的双向沟通渠道,确保工作和合作的效率、有效性。

2.2.4.3基于共同利益和共同发展的需要,与供方和合作者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2.2.4.4对供方和合作关系的管理见3.2。

2.2.5资金(15分)2.2.5.1为实施和保持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组织目标,组织应确立资金需求,保证资金供给。

2.2.5.2组织应实施资金预算管理,将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与计划相比较,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事实调整。

3.过程管理(210分)3.1产品和服务的实现过程(110分)3.1.1产品和服务的实现过程的策划(20分)组织应对产品和服务实现所需过程进行策划和开发,确保过程具有满足顾客和市场需求的能力和良好的效率,实现顾客满意。

3.1.2顾客和其它相关方要求的识别和评审(20分)组织应通过调查、预测和相互沟通,充分识别和理解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并将其转化为组织的要求。

在向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做出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承诺之前,应对组织实现顾客和相关方需求的能力进行评审。

3.1.3设计和开发过程(20分)3.1.3.1新产品设计和开发以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为目标,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加速开发过程,做到产品开发周期短,更新换代快,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

3.1.3.2组织应根据顾客需求,并考虑顾客需求的变化,制订与实施设计和开发计划。

应明确设计质量和周期要求,体现成本控制、新设计技术的运用和提高生产率等因素的要求。

3.1.4生产过程(20分)3.1.4.1组织应根据生产/交付控制程序和计划进行生产,确保过程受控。

3.1.4.2根据监视和测量结果,运用统计技术,对过程能力进行监控和改进。

3.1.5服务过程(15分)3.1.5.1组织应建立和保持满足顾客需求的服务系统,实施对服务过程的控制,与顾客建立良好的相互关系,实现服务承诺;3.1.5.2不断改进服务技术,提高服务能力,为顾客提供超值的服务,发展忠诚的顾客。

3.1.6测量、监视(15分)3.1.6.1建立、完善监视和测量系统,对体系、过程、产品或服务、顾客满意等进行监视和测量。

3.1.6.2采用先进、适用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实行有效控制,确保监视和测量装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163科学的开展测量系统分析,将监视和测量结果正确运用与体系、过程、产品及组织以及评价和持续改进。

3.2供方和合作过程(20分)3.2.1组织应规定对供方及与供方合作过程的管理要求,实施有效控制。

3.2.2双方组织应在合适层次上进行双向沟通,共同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活动,并持续改进。

3.2.3.组织向供方提供经营帮助和鼓励,使其整体绩效得到提高。

3.3支持过程(80分)3.3.1关键支持过程的确定(10分)组织应确定满足顾客和其它相关方要求以及与组织取得良好业绩有关的关键支持过程,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

关键支持过程可包括:a) 信息管理(见4);b) 人员培训和教育(见2.1.2);c) 基础设施的维护和服务保持;d) 与财务有关的过程;e) 环境管理;f)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过程;g) 营销过程。

3.3.2基础设施的维护和服务保持过程(10分)3.3.2.1组织应确定对基础设施的维护和服务保持过程的管理要求,包括内外部顾客的需求以及其关键过程和活动在效率和周期方面的要求。

3.3.2.2制订并有效实施预防性维护保养计划和程序,及时提供维护保养服务,并按规定对基础设施满足组织和顾客要求的能力进行测量和评价,应适时地把测量和评价结果、内外部顾客反馈意见用于维护和服务保持过程的改进。

3.3.3与财务有关的过程(15分)3.3.3.1组织应建立对成本和效率的统计、分析和改进系统,确定控制目标和要求,并采取必要措施实现其要求。

经常开展经济活动分析,监控资金利用,加快资金周转。

3.3.3.2及时提供质量成本、质量损失、消耗、效率的比较测量和评价分析报告和信息,作为确定需改进的活动及制订和实施改进计划的依据,促进组织有效性、效益和效率得到提高。

3.3.4环境管理过程(15分)3.3.4.1应根据法律、法规和相关方的要求,建立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环境表现,提高环境管理成效。

3.3.4.2 组织应重视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应用,开展节能降耗活动,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3.3.5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过程(15分)应根据法律、法规和相关方的要求,建立和保持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组织的安全卫生绩效。

3.3.6营销过程3.3.6.1建立高效、灵敏的营销系统,采取积极适当的营销策略,开拓市场,提高营销业绩。

3.3.6.2定期对营销过程和业绩进行测量、统计分析和评价,掌握销售变化的趋势信息,并将其结果用于营销系统的改进。

4.信息(60分)4.1信息管理系统(15分)组织应用现代化的手段建立收集、分析、维护、应用的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职责落实,程序明确,运行规X,使信息能有效地应用于组织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为顾客服务活动,提高经营业绩,使顾客满意。

4.2信息的开发和维护(20分)4.2.1识别内部和外部信息来源,特别关注来自顾客的信息;不断开发信息源。

识别的信息源应具有可获得性、充分性和适用性。

4.2.2全面、准确、及时地收集信息。

4.2.3建立综合信息库,并对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如建立信息编码体系等;信息储存良好,能快速检索,及时处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