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浅论庆阳市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出路

士走庆 阳、 看庆 阳 、 话庆 阳, 观光庆 阳 、 投资庆 阳。2 0 0 4年 , 庆 阳在与全 国 1 7 0多个城市 的角逐 中 , 被评为“ 最具艺术气质的
西部名城 , ” 古丝绸之路东路重地— —庆阳重放文化光采 1
的挑战。 在这种形势下 , 重新审视我市 文化产业 的发展潜力和 优势 , 直面其严 峻的现实挑战 , 对于我们 进一步理 清思路 、 破
解难题 、 加快发展具有十分 重要 的意 义。
3 、 换思维 , 长精神 。庆 阳市发 展民 间文化 产业 的实 践说 明, 一个地区要发展 , 首先思想要解放 。只有 打破保守 自卑心
理, 认识到只有开放才能发展 , 发展才有希望 。通过对本土 民 间艺术反复的 、 多视角 的审视 , 庆阳人的思维方式发生 了新 的 变化 , 他们看到只有人无我有 、 人有我好 的文化才是一个地 区 最具竞争势力的品牌 。庆 阳香包民俗文化义不容辞地担 当了 这一重任 , 成为激发这一地域干部和群众 的内在动力 , 使每一
( 二) 产业发展 中面I 临的问题
1 、 没有形成规模 。目前 , 我市香包 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形式
还 比较原始与粗放 , 仍是 以落后 的家庭作坊式 生产 形式 为主 , 生产没有形成集团化 、 规模 化 , 生产技能培训业还 只是零敲碎
力, 形成富有艺术魅力 和广 阔市 场前 景的文化硬产 品, 这是改
有 效途径 和手段 。随着和 平与 发展越 来越 成 为世界 发展 的 主题 , 文化软 实力成 为各 国提 升 本 国 国际竞争 力 的重要 途 径 , 在 这种 环 境下 , 文化产 业蓬 勃发展 。本 文 简介 了文化 产业 概念 、 庆 阳市文化 产业 的发展 状 况 , 并据 此提 出庆 阳 市文化 产业 的发展 对策 。
谈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品的发展现状及保护

谈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品的发展现状及保护作者:郑蓓媛,张可乐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第12期一、庆阳香包的发展历程香包,又称荷包,亦称香囊、佩帏、容臭,庆阳俗称“绌绌”或“耍活”,庆阳地区自古有端午节制作佩戴“绌绌”的习俗。
据记载庆阳香包形成于公元前两千三百多年,我国的著名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香包的记载:歧伯曾携一药袋防疫驱瘟、禁蛇毒,开创“熏蒸法”,这种方法在当地渐成习俗,草药被称为“香草”,而药袋变成为“香包”。
我国最古老的香包是在2001年庆阳市华池县出土的,距今至少有800多年的历史,出土时仍图案如新,色泽艳丽,所以被称为“千岁香包”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香包。
战国时期,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说明香包在屈子所处的战国时代已经成为一种装饰了;汉代《礼记》里说道:“男女未冠笄者……衿缨陪容臭”。
容臭即香包,说明汉代未成年的男女都是佩戴香包的。
到了唐宋时期,香包又演化为香囊和荷包两种,香囊逐渐成为仕女、美人的专用品。
而香包则为男士专用。
当时的香囊和荷包与现在的香包又不完全一样,香包里主要装的是香草,而荷包主要是“盛手巾细物”的。
至明清两代,庆阳香包十分兴盛,已发展成为人们佩戴或馈赠亲友的佳品。
在清代香包已发展成为爱情的信物了。
香包发展到近代,多是用于民间端午节的赠品,主要的功能是求吉祈福,驱恶辟邪的。
近二十几年来香包的制作与刺绣又开始复兴,2002年庆阳市被中国民学会命名为“香包刺绣之乡”。
二、庆阳香包的特点(一)地域性庆阳市位于黄河上游,是华夏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
因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小,原始生态文化浓厚。
庆阳香包的图案中大都蕴含着人类早期对神的崇拜和以“龙蛇虎鹿”等为图腾的文化痕迹,很多香包的图案中还蕴含着古代阴阳平衡的哲学观念和巫神文化。
例如用绿布卷成蛇形,然后扎上几朵梅花,喻为龙的化身,对龙蛇的崇拜和以龙蛇为图腾的文化在庆阳香包中很常见。
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孙永生张彦喜(甘肃陇东学院甘肃庆阳745000)内容摘要:民俗总是特定土壤孕育出的独特花朵,庆阳民俗文化的特色与庆阳特殊的历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发展对策,认识、挖掘庆阳民俗文化,开发以香包为支柱的庆阳民俗文化产业,必将有力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关键词:民俗文化;香包渊源;现状及存在问题;对策研究民俗,就是民间风俗习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生活中所创造的享用并传承下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具有集体性、民族性、阶级性、普通性、历史性、地方性、传承性和扩布性等特征。
在庆阳这个特殊地域中孕育出的民俗文化其思维和处事方式是反映庆阳历史的一面镜子,也是观察社会的一个窗口,香包便是庆阳民俗文化的一个典大。
一、庆阳香包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周人在陇东开创了我国最早的农业经济,形成了灿烂的文化源头。
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积淀了深厚的陇东黄土高原,以其久远的历史和博大的胸怀,孕育了庆阳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和独特而灿烂的文明,她是庆阳民俗文化的资源和财富,也是地面/活文物0。
香包,古称香囊、佩帏、亦称荷包,庆阳当地人称其为/耍活子0。
源于人类早期图腾崇拜的原始生态意识在庆阳地方民俗中的积淀,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特色,古老、神秘、怪异、精致,祛疾保平安是庆阳民俗文化产品的永恒主题,它作为显示古文化形式与原始宗教观念的民间美术品,仍然保留着上古时代的原始文化形态。
历史悠久的北石窟寺中有一尊北周时期的雕塑,她手里提着香包,好似现代女人手中提的小包。
庆阳市华池县双塔寺出土的金代香包,又称/千岁香包0其工艺精湛,文明遐迩,被民俗专家们盛赞为/中国最好的香包0。
这便是香包渊源的有力见证。
可见香包由来已久。
在庆阳,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制作香包的传统,每年端午节当地人都会互赠香包、佩戴香包,据说这是唐代以来汉族的习俗,5清嘉录6云:/端午,制绣囊绝小,类荷包之形,/五毒俱全,诸疾蜂起0此时,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拖梦给人们,说妖魔鬼怪最怕香气,只要带香气就免于祸害,于是陇东人民将此风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甘肃庆阳香包文化产业发展策略及价值评估

【 关键词 】 文化产业 ; 庆阳香 包 ; 发展策略 ; 价值
文化产业概念、意义所在 所谓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为核心主要 内容 ,为满足人们的精神 生活需要而进生产创作文化产品的活动。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 发展到一定阶段 的必然产物 ,是市场经济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产 物。 随着经 济的发展 、民族振兴脚步的加 快,人们对精神产品的需求 逐 步增强 ,文化产业将随着我国社会 主义文化大发展 、大繁荣的 逐 步到来 ,成为朝阳产业。文化产业将对我 国文化建设事业做出
区域 R e g i o n a l Ec o n o my 经济 勰 麟
甘肃庆阳香包文化产业发展策略及价值评估
任润 竭 兰 卅I 财经 大学 长青 学 院
基金项 目 : 甘肃省教育厅资助项 目。项 目号 : 2 0 1 5 A一 2 1 7
【 摘
要 】香包虽小却能防病健身、清脑提神 ,香 包虽小,却能联 系情感、点缀生活、象征 美好 、寓意吉祥 。庆阳香包因风格粗犷
1 . 产业发展现状 多年来 ,庆阳市政府始终把壮大 民间艺术视为富 民强市的重 点产业 ,秉承 “ 香包小 、市场大、后劲足 ”发展理念 ,加强了对 民间艺术 品扶持 的力度 ,对香包这一庆阳特色民间艺术产业 ,倾 力 帮扶也收到较好效果。据庆阳市政府 资料显示 ,庆 阳目前 已形 成了 1 万多个香包 生产 大户 ,有 3 0多个 生产基地 ,1 0 0多家生产 企业 ,1 0多万人从事香包生产销售工作 。特别是 ,正宁县其香包 生产企 业达 6 0 0 0余户 ,从业 1 万多人 ,刺绣能手高达 2 0 0 多人 , 香包刺绣生产销售公司 2 O多家 ,香包生产 3 6万件 ( 套) ,收人近 6 0 0 万元 。少数农户的年收入达到了 2万元以上。香包收入已经成 为少部分家庭 收入的 “ 半壁江山” 。但是 ,由于历史原因 ,庆 阳区 域 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对文化产品的研发投入 资金不足 ,严重制 约着香包文化产业 的发展 。 2 . 产业发展遇到的瓶颈所在 ( 1 )政府 资金 投入不力,产 品没有形成规模 。当下 ,庆 阳香 包 民俗文化产 品发展依然属于原始状态 ,管理、经 营粗放。香包 产 品家 庭式作坊生产 为主 ,集 约化 、规模化生产 方式没有形成。 生产技术相对落后 ,技能培训力度不足 ,香包等文化产品 、服务 、 供给后劲不 足。对人 们群众 日益增 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满足不够 , 估计不足 ,缺少技 术指导、政策 的引导 。由于 ,香包生产需要 民 间艺术人才的支持和帮助 ,而,政府资金投入不到位 ,导致香包 制 作人才培训工 作缺位 ,从而造成缺少香包 创作人才后继无人 。 香包 艺术人才存量不足 ,对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不够 。文化产品的 批量 重复生产 ,毫无创新 又使 产品在市场销售 中产 生审美疲倦 丧失 了市场销售 中原本具有的吸引力 。导致庆 阳香包销售市场疲 软 ,部分产品积压 ,挫伤 了香包制作人的积极性。 ( 2)香包生产技术人才匮乏。香包制作绝大部分属于手工作 业 ,商 品经济效益低 、利润空间少。加上 ,许多年轻人对香包生
庆阳香包调查报告

庆阳香包调查报告庆阳香包调查报告1. 背景介绍庆阳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以其独特的文化和风俗而闻名。
其中,庆阳香包作为一种民间手工艺品,已经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香包不仅是庆阳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品,还承载着一定的宗教信仰和精神寄托。
为了深入了解庆阳香包的传统制作工艺和文化意义,本次调查报告将对庆阳香包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
2.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主要目的如下:- 了解庆阳香包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探究庆阳香包的制作工艺和技术;- 分析庆阳香包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
3. 调查方法为了全面了解庆阳香包,我们采用了以下调查方法:-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的书籍、论文和文章,了解庆阳香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含义。
- 实地调查:我们亲自到庆阳,走访了香包制作工坊、博物馆和庆阳市民的家庭,观察和记录香包制作的过程和实际使用情况。
- 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向庆阳市民和游客了解他们对庆阳香包的认知和需求,以及对香包未来发展的看法。
4. 调查结果与分析4.1 香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香包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品,起源于庆阳地区的古代民间信仰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它不仅是一种实用品,还寓意着对家人的祝福和对好运的祈求。
通过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庆阳香包中常见的图案和纹样多与庆阳地区的自然景观、动植物、传统乐器等相关。
这种独特的文化内涵使得庆阳香包在传承中更具有特色和魅力。
4.2 香包的制作工艺和技术庆阳香包的制作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选材、剪裁、缝制、绣花等。
原料一般选用天然植物纤维材料,如棉织物或麻布,以其具有透气性、吸湿性和柔韧性等特点。
制作过程中,还会加入一些本地特产植物的芳香材料,使得香包具有独特的气味。
在绣花方面,庆阳香包以其精细的刺绣工艺而闻名,尤其是采用缠绕线绣花的独特技术,使得香包更加精美。
4.3 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通过问卷调查和与庆阳市民、游客的沟通,我们发现香包在庆阳以及周边地区的市场需求依然较高。
庆阳香包的传承与发展思考

庆阳香包的传承与发展思考2023.08(下)黄河黄土黄种人简介庆阳香包俗称“绌绌”或“耍活”,其制作过程是由手艺人按照剪纸的图样,在丝绸布料上用彩色的线绣出草、花鸟、瑞兽等各种各样的图案,再缝制成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小绣囊,内芯填充上丝绵、香料。
主要作节令志庆、生活实用和观赏品玩用。
庆阳香包在图案、造型和寓意象征等方面都有特别的讲究,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信仰文化和审美情趣等,承载了甘肃庆阳地区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
比如,有的香包做成老虎、狮子形状,象征勇猛威武,用以祛除邪恶保平安;有的香包上绣有莲花、荷花、牡丹、梅花等图案,喻意女性的坚贞甜美;还有的香包上绣着猫和蝴蝶戏牡丹的组合图案,命名为“耄耋童趣”,用以赠送给老人。
历史渊源香包是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品之一,古时称香囊、容臭,它的起源可追溯到黄帝时期。
当时,岐伯曾携一药袋防疫驱瘟、禁蛇毒,后来,佩戴药袋渐成习俗。
随着时间的流逝,药袋中的草药渐渐被称为“香草”,药袋则被称为“香包”。
战国时期,屈原在《离骚》中提到:“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这表明在战国时期人们就有了将香草制成装饰品佩戴在身上的意识。
《礼记》也有记载:“男女未冠笄者……皆佩容臭。
”说明汉朝的未成年男女都会佩戴香包。
从晋朝开始,香包逐渐成为女人和儿童的专用品。
唐宋时期,男士开始佩戴荷包,主要用于盛物,与香包的作用不同。
明清时期,庆阳香包十分兴盛,成为人们佩戴或馈赠亲友的佳品。
在清朝时期,香包也可作为爱情的信物。
男女相爱时,男方会赠送一个装有香草的香包给女方,女方将其佩戴在身上,以表达感情。
近代以来,庆阳香包多作为端午节的装饰品,主要功能是求吉祈福、驱恶辟邪。
近20年来,随着对传统民俗文化保护力度的加大,庆阳香包迎来了新发展。
2002年,庆阳市被中国民俗学会评为“香包刺绣之乡”;2006年5月20日,庆阳香包绣制被列阴胡正妍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以特有的风情和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甘肃省庆阳市民俗文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甘肃省庆阳市民俗文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目录内容摘要 (1)一、绪论 (1)(一)研究背景 (1)(二)研究目的 (2)二、庆阳民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2)(一)香包--端午节驱虫辟邪的法物 (2)(二)剪纸--古代巫术的道具 (3)(三)刺绣--大禹遗风的沿袭 (3)三、庆阳民俗文化的内涵 (3)(一)图腾崇拜的原始文化遗存 (3)(二)阴阳平衡与天人相应的古老哲学思想 (4)(三)驱邪消灾与祈福迎祥的民俗文化心理 (4)四、庆阳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研究 (4)(一)民俗文化产品研发现状 (4)(二)消费者市场发展现状 (6)(三)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 (6)五、网络媒体时代庆阳民俗文化发展的对策 (7)(一)对内传承民俗文化 (7)(二)对外发展民俗文化产品 (7)六、结论 (9)参考文献 (9)Abstract (11)甘肃省庆阳市民俗文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内容摘要:近几年,人们对于民俗文化的关注和认识逐渐提高,也越来越重视民俗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民俗文化来自普通民众的物质生活土壤,又从物质生活反映了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并且代表着普通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
民俗文化的发展对当地的文化产业发展和其他经济产业发展的影响很有研究价值。
庆阳民俗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被称为“香包刺绣之乡”和“民间剪纸之乡”。
本研究以庆阳的香包、剪纸、刺绣为例,分析庆阳民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民俗文化的内涵、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以及针对民俗文化发展现状的对策。
关键词:庆阳市;民俗文化;研究一、绪论(一)研究背景近几年,我国广泛提出政治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等,其中文化自信是核心。
国内无论是从经济发展角度还是从文化保护的角度,对文化的重视程度都远远加深。
民俗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文化方面的发展也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民俗文化作为我国各个地区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带有历史烙印、地方烙印的特色文化,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瑰宝,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发展价值。
庆阳香包可行性报告分析

庆阳香包可行性报告分析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庆阳香包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通过对市场、竞争、技术、财务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评估,为庆阳香包项目提供决策参考。
1. 市场分析1.1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香包市场存在巨大的商机和潜在的需求。
庆阳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城市,具有独特的市场背景和消费者群体,为香包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2 消费者需求经过市场调查和访谈,我们了解到庆阳的消费者对香包及其文化有着较高的兴趣和需求。
特别是年轻一代对香包具有较强的购买欲望,并且愿意为高质量、个性化的产品付费。
1.3 市场趋势当前,随着人们对于品质生活的追求,香包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产品逐渐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同时,庆阳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也为相关产品的推广提供了机会。
2. 竞争分析2.1 竞争对手目前,庆阳市场上已经存在一些香包品牌和相关产品,它们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和消费者基础。
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A品牌、B品牌、C品牌等。
2.2 SWOT分析- 优势:庆阳香包制作工艺独特、品质优异;庆阳本地文化背景深厚,有利于产品推广。
- 劣势:新品牌知名度较低,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 机会:庆阳市场潜力巨大,年轻消费者对独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
- 威胁:竞争对手品牌已经建立一定的市场影响力,竞争激烈。
3. 技术分析3.1 制作工艺庆阳香包的制作工艺要求高,需要纯手工制作,技术含量较高。
目前,庆阳当地已经有一些手工艺人具备相关技能。
3.2 原材料供应制作庆阳香包所需的原材料相对容易获得,市场上存在稳定的供应链。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质量要求较高的原材料,需要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4. 财务分析4.1 成本估算根据预估的产品销售数量和制作工艺的要求,对于庆阳香包的成本进行估算。
包括原材料成本、制作人工成本、推广费用、运营费用等。
4.2 收入预测根据市场调研数据和竞争分析,预测庆阳香包的销售额和市场份额,结合市场价格进行收入预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学号: *************名:***系别: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工程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 09电子政务指导教师:***教师职称:讲师完成时间: 2012 年 12 月\目录一、庆阳香包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一)香包产地.................................................(二)制作工艺.................................................(三)类型.....................................................(四)特点.....................................................(五)传承.....................................................二、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一)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二)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三、对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一)香包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二)庆阳香包民间工艺品的营销策略.............................四、结论..........................................................五、致谢..........................................................六、参考文献......................................................七、附录..........................................................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学生:路力鸣指导老师:刘艳慧[摘要] 民俗总是特定土壤孕育出的独特花朵,庆阳民俗文化的特色与庆阳特殊的历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发展对策、认识、挖掘庆阳民俗文化,开发以香包为支柱的庆阳民俗文化产业,必将有力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关键词] 民俗文化;香包渊源;现状及存在问题;对策研究the cr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iscovery of the industryof folk culture of qingyang frugrantbagslu li ming[Abstract] folk customs have always been the peculiar flower of specified environmdnt . the characteristics of Qingyang folk culture and the unique history of it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facing us demand that we take some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discover Qingyang folk culture and develop its folk culture in which the frugant bags are the main part, which in turn , will forcefulk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and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ociety.[Key words] f olk culture ;the origin of frugrant bags;its current situation and some intrinsic problems of it ; the study of steps that shold be taken.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民俗,就是民间风俗习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生活中所创造的享用并传承下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具有集体性、民族性、、阶级性、普通性、历史性、地方性、传承性和扩布性等特征。
在庆阳这个特殊地域中孕育出的民俗文化,其思维和处事方式,是反映庆阳历史的一面镜子,也是观察社会的一个窗口。
香包便是庆阳民俗文化的一个。
一、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简介(一)香包产地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的交会处,系黄河中下游黄土高原沟壑区。
习称“陇东”,素有“陇东粮仓”之称。
全市总土地面积27119平方公里,总人口261万,其中农业人口223.29万。
辖西峰区和环县、华池、庆城、镇原、宁县、正宁、合水7个县,146个乡镇。
庆阳东接陕西省的宜君、黄陵、富县、甘泉、志丹等县;北邻陕西省吴起、定边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盐池县;西与宁夏的同心、固原县接壤;南与本省的泾川及陕西的长武、彬县、旬邑县相连。
庆阳是光荣的革命老区,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油和天然气蕴藏丰富,年产油180多万吨。
(二)制作工艺庆阳香包是一种立体造型和平面刺绣兼容的纯手工艺制品,构型简单质朴,按制作技艺分有"绌绌"类、线盘类、立体刺绣类、平面刺绣类四大类型。
"绌绌"又名藏针绣,其特点是把针线藏起来,以造型状物、形神兼备而不见针线为佳境,其工艺流程包括创意、选料、剪裁、状物等环节。
线盘类香包是用各色线条盘成五角菱形的"粽子",其技艺包括折壳子、配色线、盘线成型、成果(即将线盘成品连缀,吊上彩穗)等,如此制成的香包可以随身佩戴,可以挂在门庭,也可以馈赠他人,以寓示祥和平安。
立体刺绣类香包内容庞杂,形式繁多,有单面挂、佩件,双面挂、佩件,立体挂件和摆件等近四百种样式,其制作过程分构图、刺绣、彩染、缝合、成果等环节,有过样子、打样子、扩背子、上样子、绣花、状物、成果、打扮等工艺步骤,制品讲究神似而不求形似。
平面刺绣类香包风格敦厚凝重,厚实中流露出隽永,其制作有破线绣、合线绣、掇绣及齐针、辫针、缉针、掺针、抢针、挽针、盘金、点金、圈金等方法。
(三)类型庆阳香包大体有五种类型:头戴型、肩卧型、胸挂型、背负型、脚蹬型。
庆阳香包以其古拙质朴、富有原始文化遗存和手法奇特而区别于国内其他香包。
(四)特点1.原始生态文化味浓庆阳位于黄河流域,是华夏民族最早繁衍生息的地方,远古文化积淀深厚,很少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民间工艺刺绣中,大量蕴藏着人类童年期的多神崇拜和以"龙蛇虎鹿"等为图腾的原始文化痕迹,很多香包中渗透着巫神文化和古代阴阳平衡的哲学观念。
如用绿布卷成盘蛇,再扎上几个梅花,便是龙的化身。
它是龙蛇崇拜和以龙蛇为图腾的原生态文化在民间刺绣中的遗存。
2.表现手法奇异多样庆阳香包刺绣手法多变,不讲透视,不求比例;不讲形象,只求神似;夸张变形,突出头身。
各种动物香包,或大头小身、有头无尾,或有头无足、有头有身无腿,或身长蹄短,以爪代腿等。
如肩头狮虎,一般头比身大,有爪无腿,既不是真实形象,又不合形体比例,完全由刺绣艺人随艺术思考刺就。
3.比喻象征,托物言志祛邪祈福,是庆阳民俗文化的永久主题。
以比喻象征的手法,托物言志则是庆阳香包的主要表现手法。
比如借老虎狮子的勇猛威武,祛除邪恶之气,保护自身安全;借鱼儿钻莲喻男女爱情;借葫芦、石榴多籽,盼望多子多福;借大枣、花生、桂圆、莲子之名,取其谐音,寓早(枣)生贵(桂)子之义。
4.审美观点独特它不从物质生活着眼,而从意念出发,采用意象手法夸张造型,幻化姿态,多变视点,随意创作,与专业美术有天壤之别。
很多专业美术家认为无法理喻的东西,在庆阳民间艺术家眼中是合情合理的。
比如香包"猫吃老鼠",在猫肚上绣几个小老鼠,在他们意念中,猫吃掉老鼠后,老鼠还活在猫肚里。
香包"两面人"头上前后都长鼻子、眼睛、嘴。
这是他们对人体五官功能的一种理想化的想象。
庆阳妇女对生活、对环境,观察相当熟稔。
她们把身边最常见的、最丰富的素材,比如花卉树木、虫鱼鸟兽、日月风云,比如楼台亭榭、几何图案,以及人物,都作为自己绣制的范畴。
通过一针一线一把剪刀,活灵活现的龙、凤、金鱼、胖娃娃、小老虎、狮子、老鼠、蛇、青蛙、螃蟹等常见的图案,就飘摇在我们无比温馨的世界里了。
在庆阳,华池县双塔寺出土的"千岁香包",选用变形的梅花、荷花及缠枝花为刺绣纹饰图案,是按照佛教净土的教义设计的,其寓意是把这件小香包看作"西方净土",因为变形梅花从唐代起就作为佛胸前的吉祥标志。
传统的鬼神妖魔观念,使人们认为要使孩子平安成长,无灾无难,就得靠神灵或吉祥物避邪驱鬼,消灾护身。
庆阳虎、狮图案的单体香包和五毒簸箕、五毒帽等群体香包,都属于这一类。
除此而外还有鸡,鸡鸣天亮,古人因此便把鸡与鬼魅的消失联系起来,认为鬼魅是怕鸡的,鸡能避邪驱鬼。
此外蒜头香包(蒜骨朵)亦是避邪的象征。
在葫芦香包里面缝入葫芦籽,也被认为是法力无边的护耳之宝。
(五)传承1.传承意义综观庆阳香包,传统色彩浓重,工艺精湛,立体感强,动静互补,民俗意识深厚,均有其美好的象征性,是民间艺术瑰宝。
作为端午节的民间传统饰物,庆阳香包寄托着人们心灵深处的美好诉求,渗透着"祈福避邪"的象征意义,件件都被赋予展现生命、活力,表达思想、信仰,揭示人性、欲望的民俗文化内涵,充分反映了劳动人民纯朴、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蕴含着华夏古老文明博大、雄奇、阳刚的民族魂魄。
2.传承原因庆阳香包之所以有如此久远的历史,主要因为庆阳有着浓郁的农耕文化习俗。
农耕文化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男耕女织。
在生产力较为发展的前提下,女人们除完成织布缝衣外,还做一些工艺品、礼品用来点缀生活,联络感情,香包也就由此而生并广为流传。
这些香包给人以原始生命的壮美感,包含和浸透着古代哲学的神秘色彩,内容无所不包,多以人类童年期的多种崇拜和原始图腾为主题。
在庆阳,香包无处不在,随处可见。
它挂在农村老汉的旱烟袋上,戴在乡里孩子的头上,穿在农家姑娘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