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文化基本特征介绍
我的家乡甘肃庆阳

结语
庆阳的特色文化
庆阳的特色文化同样丰富多彩。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陇剧", 这是一种源于陇东道情和皮影戏 的戏曲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 色。此外,庆阳的"陇东道情"也 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以 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形式而备受 推崇。同时,庆阳的皮影戏也具 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被誉为中国皮影戏的代表之一
以其质地优良、雕刻精美而闻名
3 此外,庆阳的香醋、油饼、糖角等传统 食品也以其独特的风味而备受游客喜爱
4 特别是庆阳的羊肉泡馍,以其选用优质 的羊肉和独特的制作工艺而广受好评
• PART 5 • 旅游景点
旅游景点
庆阳的旅游景点众多,其中以"周祖陵"、"石 门关"、"莲花池"等最为著名
周祖陵位于庆阳市正宁县,是周朝先祖的陵墓,是中国古 代农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
Thanks 谢谢观看 xxx
剪纸、刺绣、泥塑、 窑洞民居等民间艺 术形式在全国享有
盛誉
其中,庆阳香包被 誉为"最具民俗特 色的文化产品", 以其精美的工艺和 丰富的文化内涵而
备受推崇
此外,庆阳的民间 舞蹈、社火、戏曲 等表演艺术形式也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
值
• PART 4 • 美食特产
美食特产
1 庆阳的美食同样令人称道 2 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庆阳红钱砚"
当然,接下来让我们更深入 地了解一下庆阳的民俗风情
和特色文化
甘肃庆阳是一个充满历史底 蕴和民俗风情的城市,这里 有丰富的文化遗产、美丽的 自然风光和独特的美食文化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好 地了解这座美丽的城市,期
庆阳民俗文化乡土风韵

庆阳民俗文化乡土风韵
xx的民俗艺术蕴藏丰富、品类繁多。
其主要的种类有香包刺绣、皮影、剪纸、陇东道情、陇东秧歌、雕塑、编织、纸扎、民歌等等。
这些艺术的共同特点是:原始古朴、底蕴丰厚、民间特色浓郁、乡土气息强烈、受外来和现代文化渗透较少、个性突出,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和专家学者的关注。
其中香包刺绣、皮影、剪纸、陇东道情被誉为民间民俗艺术“四绝”。
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1993年庆城县、镇原县就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2年中国民俗学会特命名为“香包刺绣之乡”、“民间剪纸之乡”、“窑洞民居之乡”、“徒手秧歌之乡”,环县为“道情皮影之乡”,西峰区温泉公刘庙为“华夏公刘第一庙”。
2003年又命名为“周祖农耕文化之乡”、“荷花舞之乡”。
同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中国民俗学会、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确定为调研基地。
2004年,东西方艺术家协会(纽约)、民俗艺术委员会、剪纸艺术家协会、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室联合确定将列为“中国民俗艺术教研基地”。
香包绣制、唢呐艺术、环县道情皮影戏、剪纸、窑洞营造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陇东红色歌谣、荷花舞、环县道情皮影戏、道情戏、南梁说唱、合水面塑风俗、、公刘祭典、周祖祭典等20项被省政府公布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镇原传统筵席制作技艺”、“西峰祭祀纸扎制作技艺”、“高跷艺术”等23项被市政府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4年,在
全国170多个候选城市中,评为“最具艺术气质的西部名城”,成为独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经济名片。
介绍庆阳手抄报内容

介绍庆阳手抄报内容
庆阳是中国甘肃省的一个城市,庆阳手抄报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1. 庆阳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介绍庆阳市的地理位置、辖区范围、人口规模和历史沿革等基本情况。
2. 庆阳的地方特色:庆阳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可以介绍庆阳的名胜古迹、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等,如庆阳八仙山、杨凌庙会等。
3. 庆阳的经济发展:庆阳市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可以介绍庆阳的主要产业和经济特色,包括农业、矿产资源、旅游业和现代制造业等领域的发展情况。
4. 庆阳的社会事业:可以介绍庆阳市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情况,包括庆阳的学校、医院、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馆等。
5. 庆阳的重大事件和成就:可以介绍庆阳市近年来的重大事件和成就,如庆阳市获得的各类荣誉和奖项,市政府推出的重大项目和政策等。
6. 庆阳的民生和社区服务:可以介绍庆阳市政府为民众提供的各种社区服务,如社保、医保、就业服务、安居工程、环境保护等。
7. 庆阳的节日和民俗活动:可以介绍庆阳市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红白事等民俗活动。
总之,庆阳手抄报的内容应该全面介绍庆阳市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和民俗风情等多个方面,展现庆阳市的魅力和成就。
庆阳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庆阳民俗文化调研报告庆阳位于陕西省西北部,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民俗文化的地方。
庆阳的民俗文化独特多样,融合了汉、回、藏、羌等多个民族的文化特点,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庆阳风情。
一、庆阳的传统节日庆阳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庆阳秋季庙会。
每年农历八月二十八,庆阳市都会举办盛大的秋季庙会活动。
庙会期间,人们会穿着传统的节日服饰,举行各种民俗表演和游艺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二、庆阳的婚俗文化庆阳的婚俗文化也是庆阳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庆阳的婚礼通常分为三个环节:迎亲、亲戚团聚和婚宴。
在迎亲环节中,新郎和新娘会分别由自己的亲戚带领,行走在庆阳的街头巷尾,以展示新婚的喜庆氛围。
亲戚团聚环节是新郎和新娘的家人相聚一堂,举行传统的祭祀仪式,表达对新婚夫妇的祝福。
而婚宴则是庆祝新婚的重头戏,宴席上丰盛的菜肴和热闹的气氛让人流连忘返。
三、庆阳的民间艺术庆阳的民间艺术有着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其中著名的有“庆阳秧歌”、“庆阳大鼓”等。
庆阳秧歌是一种具有浓郁庆阳地方特色的舞蹈形式,舞者们身穿色彩鲜艳的服饰,在欢快的音乐中跳跃起舞,表达对丰收和喜庆的祝福。
庆阳大鼓是一种传统的音乐表演形式,演奏者们用手或器械敲击大鼓,发出有力的节奏,给人以震撼和激动的感觉。
四、庆阳的民间工艺庆阳的民间工艺也是其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庆阳的陶瓷制作技艺在全国享有盛誉,庆阳的瓷器以其精美的造型和细腻的工艺而闻名。
此外,庆阳还有木雕、刺绣等传统手工艺,这些工艺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蕴含着庆阳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五、庆阳的传统美食庆阳的传统美食丰富多样,口味独特。
其中最著名的有庆阳羊肉面和庆阳油茶。
庆阳羊肉面以其鲜美的汤底和细嫩的面条而闻名,是庆阳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食品。
庆阳油茶则是一种传统的早餐食品,以其浓郁的香味和丰富的营养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通过对庆阳民俗文化的调研,我们可以看到庆阳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其民俗文化丰富多样,独具特色。
介绍自己的家乡庆阳作文

介绍自己的家乡庆阳作文
庆阳,位于甘肃省的东北部,是革命老区。
我的家乡是一座
美丽的城市,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庆阳因地处黄土高原东部边缘,境内沟谷纵横,地势起伏较大,气候干旱。
以苹果为代表的果品产业和以羊、马、驴为主的
畜牧业产业在庆阳已形成了特色产业优势。
特别是“陇东”羊和“庆阳苹果”已成为两大特色品牌,并被命名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庆阳有著名的石油工业基地——庆阳油田,它是我国四大油
田之一;有享誉国内外的能源化工基地——陕西榆林煤化集团;
有古丝绸之路上最大的关隘——马莲河关隘群;还有世界闻名的“天然油库”——陇东大油库。
这些都是我们庆阳人引以为傲的。
庆阳还有一个闻名全国、享誉世界的地方——马莲河大峡谷。
它位于庆阳市华池县城东南部,东连甘肃华池县,西接陕西靖边县,南临宁夏平罗县,北抵甘肃环县,总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
这里地形奇特、地貌雄奇、山清水秀、风景秀丽、景色宜人、气
候宜人、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 1 —1 —。
走进庆阳

-- 走进庆阳
一、概述 二、悠久的历史 三、丰饶的物产 四、黄土地貌
一、概述
庆阳市——华夏大地黄土高原上一片古老雄奇的沃土。
国宝级恐龙化石“环江翼龙”在此出土,黄河古象在此 发现,轩辕典帝最早在此巡狩并与岐伯论医,周先祖在 此“教民稼穑”开创了我国农耕文化的先河。 这里有全世界黄土层最深厚、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 的原面——董志塬。
庆阳刺绣
庆阳剪纸
庆阳皮影
(二)春花秋实鲜果艳
2、枣中极品“九龙金枣” 3、陇上精品“红富士”苹果 4、蜜汁浓香“黄柑桃”
周祖陵
周祖陵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城东山,因山顶有一座著名的墓冢──周先祖 不窋陵而得名。周祖大殿的西北角为周祖不窋的陵亭。亭后是周祖碑亭,石碑 正面有“周祖陵”三个大字。明代文坛“前七子”领袖李梦阳诗云:“庆阳亦 是先王地,城对东山不窋坟”。诗中所言“不窋”即指葬于庆城东山的周代先 祖不窋。据出土文物佐证,不窋陵园历代均有建筑物,且数千年香火不断,自 古为文人骚客祭祖怀古、登临览胜之地。 2011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评比中,庆阳 市作为唯一一个西北部城市入围
鲜明的艺术特色
托物言志则是香包的鲜明艺术特色。庆阳香包的图案和 造型非常考究,具有丰富的意蕴: 1.老虎狮子象征勇猛威武,祛除邪恶保平安。 2.双鱼、双蝶、蛟龙等象征两性相爱、交合、生育。 3.莲花、荷花、牡丹、梅花等喻意女性的坚贞甜美。 4.用登梅的喜鹊、采花的蜜蜂隐喻男性。 5.借葫芦、石榴多籽,盼望多子多福。 6.借大枣、花生、桂圆、莲子之名,取其谐音,寓早(枣) 生贵(桂)子。 7.送给长寿老人的“耄耋童趣”,以猫和蝴蝶戏牡丹组合图 案,喻意老年生活富有情趣。 8.送给小孩的“福寿娃娃”,以憨态十足的娃娃为主体,周 围环绕蝙蝠、桃子阳特色十足的东西莫过羊肉泡了,羊肉泡在西北来说是家常便 饭但庆阳的羊肉泡“大气”“实在”象一个庆阳汉子,庆阳的羊肉 泡在煮肉中佐料下料重,煮的时间长,做的肉不腥不膻,肉质鲜嫩 入口即化,小到孩童大到百岁老人都能咬的下嚼的烂。羊肉泡那的 说说泡的馍——庆阳锅盔,那可是地道的陇东冬小麦做出的起面锅 盔,简单概括“香”“酥”“筋”。
庆阳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庆阳民俗文化调研报告庆阳市位于中国甘肃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
庆阳的民俗文化丰富多样,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传统和地方特色。
本文将对庆阳的民俗文化进行调研,以探寻其独特之处。
庆阳的民俗文化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
首先,庆阳的传统节日是了解其民俗文化的重要途径。
庆阳的传统节日丰富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庆阳灯会。
庆阳灯会是庆阳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庆阳市都会举办盛大的灯会活动。
这个传统活动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庆阳市民乃至整个甘肃省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庆阳灯会上,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灯彩表演,如灯笼、灯花、灯舞等,这些灯彩不仅美丽炫目,更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此外,庆阳的其他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也都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
庆阳的民俗艺术是了解其民俗文化的重要途径。
庆阳市有着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庆阳秧歌、庆阳刺绣、庆阳陶瓷等。
庆阳秧歌是庆阳市的传统舞蹈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庆阳秧歌的舞蹈动作优美而热情,歌曲激昂而富有感染力,通过舞蹈和歌曲的结合,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祝福。
庆阳刺绣是庆阳市的传统手工艺,以其精湛的刺绣技艺和独特的图案风格而闻名。
庆阳陶瓷是庆阳市的传统工艺,以其精美的造型和独特的釉色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这些民俗艺术形式不仅是庆阳人民的宝贵文化遗产,更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旅游资源。
庆阳的民俗风情也是了解其民俗文化的重要途径。
庆阳市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如民间婚俗、民间戏曲、民间美食等。
庆阳的民间婚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婚礼上的各种仪式和习俗体现了庆阳人民对婚姻和家庭的重视和祝福。
庆阳的民间戏曲是庆阳人民的精神寄托和娱乐方式,如庆阳秧歌戏、庆阳花鼓戏等。
庆阳的民间美食以其独特的口味和制作工艺而吸引人们的味蕾,如庆阳香酥鸡、庆阳莜面等。
通过对庆阳的民俗文化的调研,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庆阳的历史文化,同时也可以为庆阳的旅游业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庆阳民俗文化

庆阳民俗文化香包庆阳刺绣是一种做工精美的最具传统特色的民间手工艺术晶。
它凝聚着庆阳地区劳动妇女的勤劳和智慧,展示了她们巧夺天工的艺术创造力。
它以古朴、敦厚、粗犷的艺术风格,与中国江南秀丽细腻的苏绣、湘绣相映成趣。
庆阳刺绣给人以原始生命的壮美感,包含和浸透着古代哲学的神秘色彩,内容无所不包容,但多以人类童年期的多神崇拜和原始图腾为主题。
它与庆阳乡村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特色更是显而易见。
农村老汉旱烟锅上垂挂的绣花烟荷包,乡间孩童穿戴的描龙绣凤的花裹肚、花红叶绿的绣花帽,农家炕头刺绣精美的狮子枕、虎头枕、金鱼枕、猫娃枕,男女老少不可或缺的绣花鞋垫,以及农家给老人祝寿、嫁女、娶媳妇和生儿育女“做满月”的绣花寿帐、绣花鞋、绣花枕和“胖娃坐莲”、“丹凤朝阳”、“莲生桂子”等刺绣品,生活情趣盎然。
尤其是一年一度的农历五月初五端阳节,更是庆阳民间刺绣的大汇展。
这天,从乡村到城镇,千家万户的孩子们佩戴的或自绣或购买的各色各样的荷包(俗称香包),真可谓琳琅满目。
美不胜收,其中有惹人喜爱的胖娃娃、虎头姥有小巧精致的各种荷包和粽子、石榴、金鱼、老虎、狮子、蛇、青蛙、螃蟹等;有用各具情态的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组合而成的“十二生肖”挂件;还有用各种小香包精心组合的“八仙过海”、“鱼儿钻莲”、“猴儿啃梨”、“狮子滚绣球”、“鼠啃葡萄”等绣花图,给人以种种美的联想。
庆阳刺绣以彩色绸缎和彩色布块、彩色丝线为主要原料。
在绣荷包时,还将丁香、山艾、细辛、甘松、白芷等药粉掺入棉花团,包裹其中,再用彩色丝线刺绣,不仅色彩鲜艳,而-且香味浓郁。
许多刺绣晶,还要垂吊以红、绿、黄、青、蓝、紫各色丝线穗子,再缀以水银珠子、光片之类,看上去珠光宝气,赏心悦目。
刺绣针法上,有平绣、锁绣、补绣、纳绣、挑花等等。
刺绣过程中,还有剪绒、打结、锁边、圈金等工序。
庆阳民间刺绣不仅在国内颇有影响,而且受到国外友人的青睐。
由于庆阳刺绣等民间艺术的特殊吸引,1988年中国第五届民间工艺美术年会在西峰召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庆阳文化基本特征介绍
庆阳习称“陇东”,地处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全市辖7县1区、116个乡镇,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5万。
庆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华夏文明在这里孕育诞生、薪火相传、创新发展,形成了光辉灿烂、丰富厚重的文化积淀,红色南梁、周祖圣地、岐黄故里、民俗庆阳是我市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庆阳是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
1927年王孝锡在宁县建立甘肃省第一个农村党组织——中共邠宁支部。
1930年刘志丹领导太白起义,打响了陇东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西北共产党人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以此为基础形成的陕甘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各路长征红军提供了落脚点,为八路军主力奔赴抗日前线提供了出发点,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两点一存”的重要地位。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庆阳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拱卫延安、保卫党中央的西大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庆阳战斗和生活过。
在血与火的斗争中铸就的以“面向群众、坚定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为主要内容的南梁精神,是庆阳最可宝贵的政治资源和精神财富。
唱响祖国大江南
北的红色经典歌曲《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绣金匾》《军民大生产》,就是最具代表的陇东民歌。
庆阳是历史灿烂悠久的岐黄故里。
远在20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7000多年前有了早期农耕,闻名世界的“环江翼龙”、“黄河古象”化石和中国第一块旧石器都出土于庆阳境内。
中医学鼻祖岐伯的诞生地就在庆阳,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巡游北地,与岐伯谈医论道,成就了中华医学元典《黄帝内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周代称北豳,春秋时为义渠戎国,秦汉设北地郡,中国最古老的“高速公路”秦直道纵贯全境。
隋唐置庆州,唐代名相狄仁杰曾任宁州刺史,宋代名臣范仲淹父子两代3人先后四知庆州,留下了千古名篇《渔家傲·秋思》。
东汉思想家王符的《潜夫论》、西晋大学者傅玄的《傅子》、明代“前七子”领袖李梦阳的《空同集》等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庆阳是农耕文明发祥的周祖圣地。
庆阳农耕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夏朝孔甲年间,周先祖不窋、鞠陶、公刘率族人徙居庆阳,教民稼穑,陶复陶穴,遵修训典,开创了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先河,奠定了周王朝发展兴盛的根基,《史记》称:“周道之兴自此始”。
庆阳境内有世界上面积最大(910平方公里)、黄土堆积最厚(平均200多米)、塬面保存最完整的天下黄土第一塬——董志塬;有760多万亩的子午岭原始次生林,被誉为“天然水库”、“绿色屏障”。
庆阳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素有“陇东粮仓”之美誉,
苹果、黄花菜、白瓜籽、小杂粮等绿色农产品品质优良,是农业部批准建设的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和现代旱作农业示范区。
庆阳是最具艺术气质的民俗之乡。
庆阳民俗文化独树一帜,香包、陇绣、民间剪纸、道情皮影和陇东民歌并称“庆阳五绝”,环县道情皮影戏、庆阳香包绣制、庆阳剪纸、唢呐艺术、窑洞营造技艺分别被列入世界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甘肃唯一的地方剧种陇剧,就是由陇东道情发展而来。
以“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中国(庆阳)端午香包民俗文化节”为代表的文化节会活动丰富多彩。
庆阳先后荣获中国民俗文化及民间工艺美术调研基地、岐黄文化传承基地、周祖农耕文化之乡、中国香包之乡、中国陇绣之乡、徒手秧歌之乡、民间剪纸之乡、窑洞居民之乡、道情皮影之乡、荷花舞之乡、民歌之乡、书画之乡等13项命名,2004年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最具艺术气质的西部名城”,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宝藏,是先辈先贤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和特色文化大市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基础和文化支撑。
“十三五”时期,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庆阳要抓住历史机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南梁精神”,全面落实华夏文明
传承创新区建设各项任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焕发出时代光彩。
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进一步促进庆阳老区加快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步伐,塑造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文化新风貌,共同建设幸福美好新庆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