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民俗文化研究杂谈
甘肃庆阳传统民俗调查报告3000字文章

甘肃庆阳传统民俗调查报告3000字文章xxx镇位于xxx县的xxx边陲,西与xxx省xxx县相接,南与xxxxxx县相邻,是两省三县的交界处,距县城80多公里。
辖有10个行政村,217个村民组,约2.2万人口。
这里风景优美,景色迷人,民风朴实,群众热情好客,实属休闲度假之福地。
辖区内有xxx山是xxx省著名旅游景点,为中国佛教二祖禅师所创,是其练法之地,上有二祖禅刹(又名云中石屋)、太白书堂、南崖瀑布、洗马春池、赤壁丹砂银河夜月、乌牛古石、银河夜月、北岭松风八景十分闻名。
这里曾经也是xxx著名的革命老区,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国内革命时期,群众的革命热情都非常高昂,游击队活动都曾十分活跃,狠狠的打击日伪寇和反动派,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和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巨大的人民力量。
xxx镇坐落于大别山腹地,属农村山区,以前交通架空线,道路险窄,人们以种田地维生,生活比较贫穷。
现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起至了这里,在党和政府的积极支持和关心下,这里的境况也获得了大力提升,路显得更阔了,与外面的的相处也多了。
人们不仅依靠种庄稼,也学会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茶叶、植板栗、大棚蔬菜,并且如东规模。
许多剩余劳动力在外地务工人员送回了不少技术和资金,在家乡开设了企业,人们的生活正在一天天不好出来。
这里历史悠久,地方风俗习惯甚多,民间文艺活动也十分频繁,笔者近日就本地的民俗文化进行了一些采访调查,现就所见所闻进行一些总结和阐述。
一、乡风民俗民俗,顾名思义,民间的习俗。
乡村的人民比较乐意保留传统,他们把先人们创造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都继承下来,甚至还有美丽的传说。
1.佛祖豆粑就是我镇传统营养食品,也就是农家最方便快捷的饭食之一。
现在已沦为远近闻名的地方特产,就是人们餽赠亲友的礼品,或宴请宾客的佳肴。
每年秋冬农闲时,农妇可以挑选优质稻米,分体式绿豆、黄豆、豌豆、花生、小麦等多种杂粮,收集松针并作研磨原料,蒸煮、切丝、晾干,经细致加工而变成。
庆阳民俗文化调研报告(一)

庆阳民俗文化调研报告(一)庆阳民俗文化调研报告调研背景•调研目的:深入了解庆阳的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庆阳独特的民俗遗产。
•调研时间:2021年5月至2021年7月。
•调研地点:庆阳市及其周边乡村。
调研内容庆阳民俗定义•民俗的概念:庆阳的民俗是指世代相传、反映当地历史、风土人情的习俗和传统艺术形式。
•民俗的特点:庆阳民俗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是庆阳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庆阳主要民俗活动1.庆阳龙灯艺术节–时间:每年农历正月初五至初十。
–主要活动:庆阳龙灯表演,舞龙、放烟花等庆祝仪式。
2.庆阳姑娘灯会–时间:每年农历七月十五。
–主要活动:民间歌舞表演,灯笼展览,传统美食品尝。
3.秧歌舞蹈比赛–时间:每年农历九月。
–主要活动:各乡村组织代表队参与的庆阳地区秧歌舞蹈比赛。
4.庆阳民间婚俗–主要特点:婚俗独特,有许多传统的仪式和习俗,如婚前抢亲、过大礼、拜堂等。
5.传统手工艺品展览–主要内容:展示庆阳传统手工艺品,如竹编、剪纸、刺绣等。
庆阳民俗保护和传承•庆阳市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加强对庆阳民俗的保护和传承。
•建立了庆阳民俗研究中心,开展民俗学研究和培训工作。
•加强对民俗艺术家和传统手工艺人的扶持和资助。
调研结论1.庆阳的民俗文化丰富多样,与庆阳市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紧密相连。
2.庆阳民俗活动在当地民众中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
3.庆阳市政府的保护和传承措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仍需要持续加强。
参考文献•张三. (2021). 庆阳民俗研究. 庆阳文化学刊, (3), 20-35.•李四. (2020). 庆阳龙灯艺术节的历史与发展. 庆阳文化研究, 10(2), 45-58.庆阳民俗文化调研报告(续)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庆阳市民和民俗艺术家进行访谈和调研。
•使用录音设备记录访谈内容,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调研结果与分析•调研结果显示,庆阳民俗文化在当地社区和乡村中仍然具有很高的认同度和传承力度。
庆阳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庆阳民俗文化调研报告一、引言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民俗文化的地方。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庆阳的民俗文化,探讨其特色和魅力,以及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二、节庆民俗1. 春节习俗春节是庆阳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进行丰富多样的庆祝活动。
比如,年夜饭是家人团聚的重要时刻,人们会吃饺子、年糕等寓意吉祥的食物。
此外,还有祭祀祖先、贴春联、放鞭炮等活动。
2. 清明节扫墓清明节是庆阳人民祭奠祖先和亲人的日子,人们会前往墓地扫墓,献上花圈和祭品。
此外,还有踏青赏花的习俗,人们会到郊外去享受春天的美景。
3. 中秋节传统习俗中秋节是庆阳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举行团圆宴,一家人共享月饼和柚子,同时还会赏月、猜灯谜等。
4. 腊八节腊八节是农历十二月初八,人们会吃腊八粥,腊八粥由多种谷物和豆类制成,寓意着丰收和吉祥。
三、民俗活动1. 舞龙舞狮庆阳的舞龙舞狮是当地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会在节日和庆典上表演舞龙舞狮,以求祈福和庆贺。
2. 赛龙舟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阳会举行盛大的龙舟比赛活动,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参赛队伍。
这是一个传承了几百年的传统活动,既有观赏性又有竞技性。
3. 传统婚俗庆阳的传统婚俗注重礼节和仪式感,包括红包、嫁妆、婚车等。
在婚礼上,人们会进行各种仪式,如敬茶、拜堂等,以示尊重和祝福。
四、民俗文化的意义1. 传承历史文化庆阳的民俗文化代代相传,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通过庆祝节日和参与民俗活动,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促进社区凝聚力民俗活动是社区居民团结和互动的重要方式。
通过参与民俗活动,人们可以增进邻里关系,增加社区凝聚力,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3. 推动旅游发展庆阳的民俗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
这对于促进庆阳的旅游业发展,增加地方经济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语庆阳的民俗文化是这个地方独特的精神财富,它不仅记录了庆阳人民的历史和生活,也传承了他们的智慧和情感。
庆阳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庆阳民俗文化调研报告庆阳位于陕西省西北部,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民俗文化的地方。
庆阳的民俗文化独特多样,融合了汉、回、藏、羌等多个民族的文化特点,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庆阳风情。
一、庆阳的传统节日庆阳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庆阳秋季庙会。
每年农历八月二十八,庆阳市都会举办盛大的秋季庙会活动。
庙会期间,人们会穿着传统的节日服饰,举行各种民俗表演和游艺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二、庆阳的婚俗文化庆阳的婚俗文化也是庆阳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庆阳的婚礼通常分为三个环节:迎亲、亲戚团聚和婚宴。
在迎亲环节中,新郎和新娘会分别由自己的亲戚带领,行走在庆阳的街头巷尾,以展示新婚的喜庆氛围。
亲戚团聚环节是新郎和新娘的家人相聚一堂,举行传统的祭祀仪式,表达对新婚夫妇的祝福。
而婚宴则是庆祝新婚的重头戏,宴席上丰盛的菜肴和热闹的气氛让人流连忘返。
三、庆阳的民间艺术庆阳的民间艺术有着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其中著名的有“庆阳秧歌”、“庆阳大鼓”等。
庆阳秧歌是一种具有浓郁庆阳地方特色的舞蹈形式,舞者们身穿色彩鲜艳的服饰,在欢快的音乐中跳跃起舞,表达对丰收和喜庆的祝福。
庆阳大鼓是一种传统的音乐表演形式,演奏者们用手或器械敲击大鼓,发出有力的节奏,给人以震撼和激动的感觉。
四、庆阳的民间工艺庆阳的民间工艺也是其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庆阳的陶瓷制作技艺在全国享有盛誉,庆阳的瓷器以其精美的造型和细腻的工艺而闻名。
此外,庆阳还有木雕、刺绣等传统手工艺,这些工艺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蕴含着庆阳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五、庆阳的传统美食庆阳的传统美食丰富多样,口味独特。
其中最著名的有庆阳羊肉面和庆阳油茶。
庆阳羊肉面以其鲜美的汤底和细嫩的面条而闻名,是庆阳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食品。
庆阳油茶则是一种传统的早餐食品,以其浓郁的香味和丰富的营养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通过对庆阳民俗文化的调研,我们可以看到庆阳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其民俗文化丰富多样,独具特色。
采撷庆阳民俗文化 激发部编教学情怀

采撷庆阳民俗文化激发部编教学情怀庆阳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方,这里的民俗文化有着独特的魅力,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等都成为了这座城市的独特标志。
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地方民俗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本文将结合庆阳市的民俗文化,探讨如何通过采撷庆阳民俗文化来激发部编教学情怀。
一、庆阳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庆阳市位于甘肃省的南部,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这里有着丰富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庆阳独具特色的民俗民风。
在春节期间,庆阳有着别具特色的庆祝活动,如燃放烟花爆竹、舞狮子、舞龙、走花街、贴春联等。
这些传统习俗不仅富有地方特色,而且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内涵,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庆阳的传统节日中,还有许多非常有特色的习俗,比如每年农历六月的傩戏节,这是一种古老的宗教仪式,主要包括表演祷告傩舞、吹拉打击、击鸣器和戴戴器等活动,是庆阳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
而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当地人民也会举行中秋赛月饼、赏月争赏的活动,此刻,整个庆阳市都洋溢着浓厚的民俗文化气息。
庆阳的民俗文化非常丰富多彩,它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内涵和道家儒家文化,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在当今社会,这些传统习俗虽然受到现代化文明的冲击,但依然保留了下来,成为了庆阳市独有的城市特色。
在当今教育体系中,地方民俗文化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部编版本的教材中不仅要求学生学习国家级的传统文化,也要求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所在地的民俗文化。
怎样采撷庆阳的民俗文化,激发学生学习民俗文化的情怀成为了重要的问题。
导入课堂。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庆阳民俗文化的图片、影视资料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地理课上,可以通过庆阳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庆阳的民谣、歌谣,使学生感受庆阳的韵味,在历史课上,可以通过庆阳的历史地位,让学生了解当地的传统节日和习俗等等。
采撷庆阳民俗文化 激发部编教学情怀

采撷庆阳民俗文化激发部编教学情怀庆阳,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这里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有着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一座城市的一份重要财富,是百姓自身的文化积淀,具有深厚的历史沉淀和人民文化的特色。
部编教材中借助庆阳民俗文化,以教材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怀,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首先,庆阳的民俗文化是一份生动的历史。
部编教材借助丰富的民俗文化知识,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的变迁和发展,感受历史的厚重和凝重。
以庆阳庆城木雕为例。
庆城木雕是庆城地区传统工艺,经历了几百年的沉淀与发展,清代庆城木雕有产品达1800多种,木雕工艺精湛,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造诣和精神追求。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凝重,还可以深入了解历史的文化背景,加深对民族文化传承的认识。
其次,庆阳的民俗文化是一份资源的宝库。
庆阳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民俗文化是这些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庆阳的巨灵山和杨凌岩是庆阳山水人文的代表,拥有着极高的旅游价值。
同时,庆阳的民俗文化也深深融入到这些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中。
比如,庆阳的春节习俗中,有在杨凌岩山上放风筝的传统,风筝象征着吉祥和祝福,这使游客在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庆阳独特的民俗文化。
作为部编教材的内容,学生们在了解庆阳的民俗文化的同时,也了解到了庆阳的资源优势和发展前景。
最后,庆阳的民俗文化是一份与时俱进的传承。
民俗文化是一种观念、伦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综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庆阳的民俗文化自然也是有着不断的变化和更新的。
以“金秋庆阳”为例,这是庆阳在近几年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民俗而推出的活动。
在这个传统文化与现代活动相结合的新时期,部编教材也紧跟时代,将民俗文化与时俱进的传承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不断更新对于文化传承的认知,提高对于文化发展的觉察和认知。
庆阳传统文化(庆阳传统文化调查报告2000字)

庆阳传统文化(庆阳传统文化调查报告2000字)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庆阳传统文化,以及庆阳传统文化调查报告2000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文库喔。
本文目录:1、民俗传统文化2、该如何传承民俗文化(组图)3、写一篇有关庆阳传统文化节(香包、刺绣、农耕)作文4、庆阳香道是怎么说的?5、庆阳剪纸传统文化节作文6、作文《庆阳的民风民俗》,不要网上抄的,700字到800字左右,介绍要详细点民俗传统文化中国结它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
是由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推展至汉朝的仪礼记事,再演变成今日的装饰手艺。
周朝人随身的佩戴玉常以中国结为装饰,而战国时代铜器上也有中国结的图案,延续至清朝中国结真正成为流传于民间的艺术,当代多用来室内装饰、亲友间的馈赠礼物及个人的随身饰物。
因为其外观对称精致,可以代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符合中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故命名为中国结。
香包古代称“香囊”,亦称“佩帷”、“容臭”、“香袋儿”、“荷包”,庆阳俗称“绌绌”或“耍活”。
它是用彩色丝线在彩绸上绣制出各种内涵古老神奇、博大精深的图案纹饰,缝制成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小绣囊,内装用多种浓烈芳香气味的中草药研制的细末,以作节令志庆、生活实用和观赏品玩用.苗族银器苗族酷爱银器,特别是银饰品。
苗族银饰品常以各种千奇百怪的变形图案为主题,这些图案都有动人的故事传说。
苗族银器,做工之细,图案之美,堪称一绝该如何传承民俗文化(组图)不久前,在甘肃庆阳举办了一个香包民俗文化节。
节日期间,这个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的“中国香包刺绣之乡”大打文化牌。
但来自兰州市的游客鄢先生却表示不会再来了,因为他在节会上花了上百元买了几个做工精致的香包,回到兰州后却被内行人告知这些香包都是机器生产的,在兰州的大街小巷都能买到。
“这种情况其实反映了民俗文化保护、传承同经济发展的一个矛盾,”西北师范大学民俗学教师王贵生说,“民俗文化走向市场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但如果保护不到位,原汁原味的文化就会变了味道。
庆阳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庆阳民俗文化调研报告庆阳市位于中国甘肃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
庆阳的民俗文化丰富多样,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传统和地方特色。
本文将对庆阳的民俗文化进行调研,以探寻其独特之处。
庆阳的民俗文化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
首先,庆阳的传统节日是了解其民俗文化的重要途径。
庆阳的传统节日丰富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庆阳灯会。
庆阳灯会是庆阳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庆阳市都会举办盛大的灯会活动。
这个传统活动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庆阳市民乃至整个甘肃省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庆阳灯会上,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灯彩表演,如灯笼、灯花、灯舞等,这些灯彩不仅美丽炫目,更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此外,庆阳的其他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也都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
庆阳的民俗艺术是了解其民俗文化的重要途径。
庆阳市有着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庆阳秧歌、庆阳刺绣、庆阳陶瓷等。
庆阳秧歌是庆阳市的传统舞蹈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庆阳秧歌的舞蹈动作优美而热情,歌曲激昂而富有感染力,通过舞蹈和歌曲的结合,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祝福。
庆阳刺绣是庆阳市的传统手工艺,以其精湛的刺绣技艺和独特的图案风格而闻名。
庆阳陶瓷是庆阳市的传统工艺,以其精美的造型和独特的釉色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这些民俗艺术形式不仅是庆阳人民的宝贵文化遗产,更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旅游资源。
庆阳的民俗风情也是了解其民俗文化的重要途径。
庆阳市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如民间婚俗、民间戏曲、民间美食等。
庆阳的民间婚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婚礼上的各种仪式和习俗体现了庆阳人民对婚姻和家庭的重视和祝福。
庆阳的民间戏曲是庆阳人民的精神寄托和娱乐方式,如庆阳秧歌戏、庆阳花鼓戏等。
庆阳的民间美食以其独特的口味和制作工艺而吸引人们的味蕾,如庆阳香酥鸡、庆阳莜面等。
通过对庆阳的民俗文化的调研,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庆阳的历史文化,同时也可以为庆阳的旅游业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庆阳民俗文化研究杂谈
庆阳民俗文化研究一直以来都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老一辈民俗文化大家的不断努力和付出,直到近年来随着香包节举办开始被外界了解,但庆阳民俗文化在称谓和定义方面由于学者研究方向不同导致混乱。
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表述。
影响到了外界对庆阳民俗文化的误解。
为弥补庆阳民俗文化方面相关的空白笔者现将庆阳民俗文化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和定位。
欲通过定义,以及庆阳民俗文化的形成原因分析,庆阳民俗文化价值和现状的介绍。
以达到这一目的。
研究发现,所谓庆阳民俗文化就是官方宣传的庆阳香包艺术文化,通俗的定义是这样的,庆阳民俗文化是指以庆阳香包,剪纸,皮影,刺绣,泥塑,根雕等为代表的物质形态的和以庆阳皮影道情,陇剧,杂曲,民歌,荷花舞,唢呐艺术,徒手秧歌,社火等为代表的非物质形态的,并在此基础上,伴随着人们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活动,所形成的一系列的民间文化风情。
下面笔者谈谈庆阳民俗文化的形成,英爱说庆阳民俗文化的形成与庆阳的地理位置以及中国大范围的民族融合,人口迁徙,文化交流有密切的关系。
下面就是从几个方面来谈庆阳民俗的形成。
(1)庆阳民俗主干在庆阳,是远古文化的传承。
庆阳在远古时期,植被茂盛,土壤肥沃,物产丰富,易于开发从事采集和农业生产。
因此在庆阳的土地上便留下了许多远古人类的足迹,庆阳是炎黄部落生息的地方,仰韶文化区,并且是周先祖生息的地方,中医鼻祖歧伯与皇帝论药,公刘劝课农桑。
使之庆阳人祖辈保留下了,勤劳,朴实,持家的品质。
这些先民的活动给庆阳民俗文化烙下了深深的印记,浓郁的原生态文化气息。
庆阳香包有叫“绌儿”,取意绌这个动作。
绌是远古人类缝制兽皮的方法。
用粗线将布穿到一起。
庆阳香包制作就保留了这一原始的动作。
可见民俗文化气息的浓郁。
(2)庆阳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于陕西,宁夏接壤。
大陆性季风气候。
是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
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
军事地位十分重要。
历史上,生活在农耕区的汉民族与生活在畜牧区的少数民族各自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都要首先抢占这里。
西北少数民族要进入中原,庆阳是唯一通道,而中原汉民族政权要控制周遍少数民族也必须先控制庆阳。
加之在西汉,隋唐时期,庆阳有是国都腹地,地理位置更为重要!我们知道、军事的冲突伴随着文化的对撞,这虽给老百姓带来了多在多难,但也造就了庆阳民俗文化的多元化。
和兼容并蓄的品质。
我们知道,秧歌本身来源与南方,是人们在插秧的时的一种农间活动,今天的庆阳徒手秧歌能成为庆阳民俗文化一绝,就是在陕甘宁边区的时候传到了庆阳,。
秧歌传到庆阳是红军战略转移的军事活动造成的,但这
种文化活动却在庆阳生根发芽,并具备了黄土地独特的美。
成为庆阳民俗文化一绝2002年庆阳被中国民俗协会命为“徒手秧歌之乡”。
(3)历史上大的政权新起和消亡,加剧了民族融合,人口的迁徙,给庆阳民俗文化的形成提供了机遇。
曾是匈奴、羌、戎、狄,鲜卑等民族交往及古老秦陇文化和多民族文化相互碰撞融合之地。
历史上炎黄部落在这里活动,到夏商时期,这里是西周先祖的生息的地方,周先祖在这里繁衍生息,建立了古国。
庆阳一代就是古时候的北豳国。
为周王朝建立积蓄了力量,奠定了基础,西周建立,势力东移,这里出现了义渠国灭。
义渠国在庆阳统治长达5个世纪之久。
无论是古豳国还是义渠国,这个时期的庆阳可以说都脱离了中原文化的影响。
到秦汉时期这里回到中原政治文化控制,(这个时期中原文化圈以河南山东为主,历史上成中原地区)这可以说是庆阳民俗文化发展的一时期,各种文化交替控制,但奠定了中原文化为主体性。
文化交流稳定,历史走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庆阳民俗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这里先后被蜀汉和为魏的交替控制,这也是庆阳与西南第一次全方位的交流。
(诸葛亮六出祁山,主要战场就在甘肃庆阳,平凉,天水一代)西晋灭亡,五胡乱华,游牧民族政权的前秦,北魏,西魏北周先后相继统治这里。
少数民族的统治虽然带来了汉文化的毁灭和人民的苦难,但也给庆阳民俗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
民族的融合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各种文化相互影响。
这也是庆阳民俗中保留了西域文化特点。
到了隋唐中原汉政权强大,庆阳有回到了中原文化的控制下,庆阳民俗中华贵的风格就来源于中原王朝对华贵,富足生活的热爱。
五代十国,辽宋西夏金,这里先后被宋辽西夏,金交替控制。
可以说是庆阳民俗文化交流最频繁的时期。
庆阳出土的许多文物都能表现出这一特点。
有宋瓷孩儿枕,金朝大钟(宁县博物馆院内),金朝香包(2001年文物工作者在华池县双塔寺塔体内发现了一个保存完好的金代香包。
这个香包通体由黄褐色织绵缝制,呈一边平直的椭圆型,玛瑙宝石带链,周边采用传统锁边工艺,附加十字针黄白丝线装饰边缘,底部有写意式的凤爪纹饰。
主体为海棠花,是用彩色丝线绣成的。
花叶造型从色彩到形态层次分明,富于变化。
虽年代久远,仍艳丽如新。
因双塔寺建造于金大定10年(1171年),距今830多年,香包至少与双塔同庚,故称“千岁香包”。
“千岁香包”的出现,证明香包当时已在庆阳很盛行了。
)“千岁香包”是作为教徒心中的珍宝,是献给佛祖的,明清时期的人口大迁徙也帮助了庆阳与外界的联系。
(4)庆阳出现的许多名人,点缀了庆阳这片土地,增添了庆阳民俗文化的内涵和色彩。
并影响着庆阳民俗的形成和发展。
香包之所以香,其原始作用不是为了装饰,而是庆阳在远古时期多虫害,人类中医鼻祖歧伯教人用香包装药治病,开辟了中医学的熏疗法。
现在庆阳香包
里的填充物都有药物。
庆阳名人辈出,东汉的思想家王符,明朝前七子领袖,李梦阳,都给庆阳民俗文化形成留下了许多元素。
唐朝名相狄仁杰,宋代名相范仲淹,他们虽不是庆阳人,但他们知事庆阳,造福庆阳的故事流传千古。
他们的故事走进了地方戏,也走进了妇女手重,香包中的狄仁杰斩九龙图案倍受人们的喜爱。
庆阳民间艺人解长春第一个将道观音乐,民间杂曲和皮影联系起来,开创了庆阳的一绝,让这一民间艺术在庆阳有了400多年的辉煌历史。
现在庆阳皮影可以说是世界闻名,1987年,环县道情皮影队应邀出访意大利期间,曾巡回世界名城罗马、米兰、威尼斯、佛洛伦萨等13个城市演出,轰动一时,名震域外。
(5)庆阳是丝绸路上的名城,丝绸之路的开通带来了庆阳民俗文化的更深一层的发展,民俗中不仅有本土文化因素,也有了外来文化的影子。
庆阳民间艺术中有许多观音,菩萨救苦救难的题材。
在庆阳香包供奉祭祀的用途,在庆阳出土的千岁香包就是用来献给佛祖的,在庆阳道教的神仙和佛教的佛可以共处一庙,老百姓心中是不讲究的。
可见这种兼容并需的态度是难能可贵的。
(6)济济重心的南移,政治中心的东移,使庆阳开始被人们淡忘,这里交通不便,文化闭塞,使得庆阳民俗得以保存。
尤其改革开放后,交流的不断加深,这里依然能保留这些民俗文化。
(7)劳动人民的生产活动造就就了庆阳民俗文化,研究庆阳民俗文化,我们不难看出,民俗文化就是来源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民俗文化记录他们的生产劳动,喜怒哀乐,是庆阳人民生活的真实反映。
庆阳人婚丧嫁娶活动中的离不开民俗文化的。
下面谈谈庆阳民俗文化的价值
(1)庆阳民俗具有兼容并蓄的品质,在今天价值文化的多元化状况下,各种文化是否能和谐相处,对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如近在中国要走出国门,走向全世界。
如何理解中国的崛起和中国走出去的战略如何让外国朋友真确看待中国发展,研究庆阳民俗文化和其形成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
(2)庆阳民俗文化的形成和他的独特性,对于研究文化的变迁,以及文化和其周围事物的关系有研究意义。
庆阳民俗文化依托于他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中国历史上人口大迁徙和文化大交流。
(3)庆阳民俗文化本身的艺术性,有可收藏价值,剪纸的工艺美术价值,民歌,戏曲的音乐价值。
许多民俗同时也反映个庆阳过去是文化原貌。
例如庆阳刺绣中的花瓶的形态和出土的仰韶文化不谋而合。
很有历史学研究价值。
(4)庆阳民俗艺术中的许多艺术品很有民用价值。
可以满足当代社会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而且许多民间艺人的去世,使许
多手艺失传,研究和开发庆阳民俗对保护庆阳民俗的意义十分重大。
(5)通过庆阳民俗文化所反映法的信息可以研究人类农业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观念。
以及庆阳过去的民风民俗。
对于发展庆阳地域经济,开发地域资源十分重要。
庆阳民俗文化根植于庆阳这片沃土,笔者通过对其形成的认识和理解及对其研究价值的剖析。
期望让外界对庆阳民俗文化有一个全面的准确的认识。
也望研究庆阳民俗的同仁能够正视庆阳民俗文化形成和价值的意义,以求全面系统研究庆阳民俗文化。
达到介绍庆阳,让外界了解庆阳,为庆阳经济做贡献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