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剪纸文化
浅谈庆阳民间剪纸艺术的审美特征

的洗礼 , 在庆 阳人 民的手中化作各种精美
的剪纸艺术形 象。
有 一定 的装饰性效果。
其 四, 保 存 了民间传统 的哲 学观 念 ,
史文化都 在庆 阳地 区的民俗 文化 当中有 所体现 , 特别是庆 阳的剪纸 艺术蕴含 了大 量 的古文化的 图像 、 图腾 以及丰 富的传统
艺术形 态, 是我 国传统历史文化 的艺术化
最 高 的神 明 , 人们 认 为树 神 能够 庇 佑 万 物
其二, 剖面化 的艺术造 型美观 大方 ,
深入 内部 。剪纸 艺术家进 行剪纸 艺术创
作, 依 靠 的是 丰 富的想象力 , 是对 自己的 意念 、 想象 的一种表达。剪纸艺术不考虑
的生长 。 生命 树剪纸体 现 了 当地居 民对 树 神 的崇拜 。庆 阳地 区生命树 剪纸 以剪 纸艺术 家祁秀梅 和 彭粉 女 的剪纸最为 经
特征
其一 , 造 型变化 多样 , 夸 张性强 。变
形和夸张是剪纸 艺术 的一个鲜 明特色 , 而 庆 阳 民间剪纸艺术创 作者 能够抓住 事物 的造 型本质来进行形态 变化 , 对点 、 线、 面 等元 素进行 有序排列 , 表 现方式 自由, 不 受结构等 实际情况 的限制 , 运用夸张的手
典 。除 了生命树剪纸 , 荷花 、 牡丹 、 梅 兰竹 菊等也是剪纸艺术 中经常表现 的对象 , 甚 至萝 I 、、 白菜 等在庆 阳剪纸 人的手 中都能
襞 镦 唷研 完
浅谈庆 阳民间剪纸艺术的审美特征
口刘
摘
雷
要: 庆阳 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 文环境 , 有 着丰 富的文化 资源 , 其 中剪纸 艺术闻名全 国。庆 阳的老老 少少都会剪纸 , 喜爱
庆阳香包、剪纸等民间工艺品的发展对策

庆阳香包、剪纸等民间工艺品的发展对策民间文化艺术是中华文化的母体。
在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长河中,这个“生产者的艺术”,孕育了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成长,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国民的心灵、精神乃至性格。
甘肃省庆阳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孕育了绚丽多彩、形式多样的民间文化艺术。
庆阳民俗文化产品是上溯文化源头、下植民俗沃土而绽开的奇葩,古老、神秘、怪异、精致,充满了人类的良好愿望,有物必有图、有图必吉祥,纳祥祈福、禳灾避邪、祛疾保平安是其永久的主题。
产品,大市场。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决不能把眼光局限于本地区。
发展是硬道理,显然,不扩大开放,就不能发展。
因此这就要我们去研究如何拓展市场空间。
一:民间工艺品的现状分析(一)国内外民间工艺品的发展状况据调查,民间艺术在国内外享受的待遇不同。
国外政府并不重视,不支持相关的活动,而我们国家正好相反。
从经济角度解释,国内外经济发展还是不平衡。
在国外,很多民间艺术家不是以此为生,他们的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完备,生活比较富足,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身心地投入艺术作品的创作。
我们是发展中国家,相比20年前,民间艺术家的生活肯定有了很大进步,但目前出现不平衡的状态,有的人可以搞公司、出口创汇,富家强国;有的过年过节到一些庙会、集市出售自己所生产的作品;有的艺人,他们的东西卖不了钱,生活就更困难一点。
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我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还没达到随心所欲,具体表现为一般老百姓还没有消费艺术品的条件和习惯。
在商业社会,产品并不能光是给艺术家设计的,而更主要是给一般大众欣赏的,这样就得存在一个生产流程,降低成本,使生产简单化、标准化,从而使产品价格降到很低,老百姓花几十块就可以买来。
当然,因为这块市场价值很高。
也要发展专门为艺术家欣赏的作品。
也许民间艺术以后的发展出路,就是民间艺术家或者民间艺人要跟现代科技、社会紧密结合。
而目前的问题是怎样把民间艺术纳入流通领域,使其产业化。
探究庆阳剪纸的艺术特色

探究庆阳剪纸的艺术特色□张海生尚昊摘要:庆阳是中国民俗学会命名的“民间剪纸之乡”。
庆阳剪纸有着独特的风格和个性,有着丰富的美术形态和艺术意蕴,是一种民间艺术符号。
该文研究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造型理念,展现庆阳民间剪纸所散发出的黄土高原的特有气息。
关键词:庆阳民俗剪纸艺术特色早在汉代,庆阳的农牧业就开始崭露头角。
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逐渐成为该地区人们的精神追求之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庆阳剪纸逐渐出现了带有少数民族浓郁色彩的作品。
隋唐时期,剪纸作品的用途更加广泛,进一步扩大了剪纸的使用范围,剪纸剪出的门神形象被贴于家门用以驱邪,以保来年四季平安。
此后,经过历朝历代的不断演变和劳动人民的不断开拓,剪纸逐渐大众化。
明清时期,剪纸不断发展成熟。
剪纸这一古代文化艺术产物流传至今,其价值不亚于其他的艺术种类,一把剪刀、一双巧手、一张红纸就能创作出美妙绝伦的剪纸作品。
剪刀是媒介,剪纸创作者利用干练的双手传达内心的感受,表达自身对生活的热爱。
一、庆阳剪纸的表现内容和形式民间剪纸对于人们来说并不陌生。
庆阳民间逢年过节、娶媳嫁女、满月祝寿时,农村妇女都要打扫庭室,裱糊墙璧,执剪钱纸,在窗框、炕围、墙壁、门扇上贴上红红绿绿的各种剪纸,把自己的居室打扮得五彩缤纷、红红火火。
这些剪纸因贴的位置不同而名称各异,贴在门上的叫门花,贴在窗上的叫窗花,贴在炕墙上的叫炕围花,贴在顶棚上的叫顶棚花。
走进庆阳农舍,随处可见贴在墙璧上的剪纸,有些不再住人的窑洞房舍的窗框上、炕围上,被烟火熏得发黑的剪纸依然牢牢地贴在那里。
剪纸在庆阳如同五谷杂粮一样必不可少,哪里有人住,哪里就有剪纸。
剪纸在庆阳成了农村妇女美化生活、抒发情感的精神寄托,而窗户、门扇、窑璧、炕围则成了她们展现手艺的天地。
庆阳剪纸种类繁多,因用途不同而内容各异,主要有喜庆剪纸、礼仪剪纸、祛病剪纸、生活剪纸、福寿剪纸、婚禧剪纸、生殖剪纸、丧葬剪纸、底样剪纸、现代生产劳动剪纸等。
这些剪纸大多有底样,是从祖辈那里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细心的妇女会珍藏底样,视为传家宝。
庆阳民间剪纸艺术现状考察报告——以剪纸大师祁秀梅为例

在 西 北 师 范 大 学 美术 学 院 美 术 学 研 究 生 民 间 美 术
术 年 鉴》 录 了她 的传 记 。 收 为 什 么一 个 普 通 的农 村 妇 女 , 有 如 此 声 誉 、 就 会 成 和影 响 力呢 ?现 将 全 国部 分 民 俗 专家 对 祁 秀梅 剪 纸 艺术 的评 价 摘 录 如下 :
的 民 间剪 纸 艺 术 在 当今 衬 会 环 境 下 是 如何 发 展 、 承 、 救 和 保 护 的 , 层 文 化 部 门 以何 种 视 角 思 考 并 关 注 剪 纸 艺 人 ’ 传 抢 基
生 存 环 境 和 生 活现 状 问 题 , 剪纸 艺 人 是 如 何 将 创作 与经 济收 益 相 互 协 调 的 。南此 , 出 了 民 间艺 术 枪 救 、 护 中 存在 的 指 保
一
魂 , 的许 多剪 纸作 品具 有 极 为丰 富的 哲 学 、 她 关学、 古学、 史学、 考 历 民俗 学 、 会 学 和人 类 社
文化 内涵 . 是 打 开 中国 民 间文 化 宝藏 的 一把 也
金 钥 匙
个月 . 引起 美 术 界 强 烈 反 响 . 央 美 术 学 院 随 后 成 立 中
田野 考 察 课 程 安 排 后 , 选 择 了以 庆 阳 民 间 艺 术 现 状 为 我 考 察 课 题 , 镇 原 县 已故 剪 纸 大 师 祁 秀 梅 为 重 点 考 查 对 以 象 。 旨在 了解 庆 阳古 老 的 民间 剪 纸艺 术 在 当 今社 会 环 境 下 是 如 何发 展 、 承 、 救 和 保 护 的 , 传 抢 基层 文 化部 门 以 何 种 视 角 思 考 并关 注 剪 纸 艺 人 生存 环 境 和 生 活 现 状 问题 , 剪 纸艺 人 是 如何 将 创 作 与经 济 收 益 相互 协 调 的 。此 次 考 察 主 要 深 入 祁 秀 梅 曾经 生 活 过 的临 泾 乡 故 居 以 及 镇 原
庆阳的剪纸

庆阳的剪纸
庆阳市东方红小学六(2)班张博伦
中华文化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庆阳的剪纸。
为什么是“庆阳的剪纸”呢?因为庆阳是剪纸这门艺术的发源地,更通俗一点说,在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以前,在庆阳这个地方有了剪纸。
从那以后,剪纸就成了庆阳的民俗文化之一。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当然,剪纸也不例外——民间剪纸艺人。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红纸,在民间剪纸艺人的手里翻来折去,为所欲为,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更重要的是惟妙惟肖,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剪纸的类型有很多,图案也各式各样。
其间,我最喜欢的就要数十二生肖了——
“鼠”剪得胆小机灵,表情贼眉鼠眼;“牛”剪出了它的勤劳、诚恳;“虎”剪出了它的凶猛、威武,就犹如真的百兽之王;“兔”剪出了它的迅速、灵敏;“龙”剪出了我们中华子孙的气魄;“蛇”剪出了它那妩媚、可爱的一面;“马”剪出了它策马奔腾时的帅气与速度;“羊”剪出了它的温顺,可又有一丝警惕,似乎在看周围有没有大灰狼;“猴”剪出了它的动作敏捷;“鸡”剪出了农家人的欢乐与祥和;“狗”剪出了它那忠诚的一面;“猪”剪出了它的福气——“招财猪”。
十二生肖各有不同,这就是剪纸中的十二生肖。
这就是剪纸的艺术,这就是艺术中的剪纸。
庆阳民俗文化调查报告的成果

庆阳民俗文化调查报告的成果一、绪论(一)研究背景近几年,我国广泛提出政治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等,其中文化自信是核心。
国内无论是从经济发展角度还是从文化保护的角度,对文化的重视程度都远远加深。
民俗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文化方面的发展也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民俗文化作为我国各个地区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带有历史烙印、地方烙印的特色文化,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瑰宝,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发展价值。
最近几年我国关于文化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学者和专家也想从民俗文化中挖掘出地方性的文化内涵和经济潜力。
甘肃省庆阳市为“香包刺绣之乡”、“民间剪纸之乡”。
由于古老悠久的农耕文明和沟壑纵横的黄土地貌,庆阳的民俗文化更多地受到周祖农耕文化和窑洞居民文化的影响。
庆阳市的民俗文化发展现状是我国当前各个地区的民俗文化发展的典型案例,对于全国范围内民俗文化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具有代表意义。
(二)研究目的民俗文化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方风t人情的面貌,更多的表现在当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的时代变迁,不仅仅对于地方的文化发展、传播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于我国的文化资源的开发,也有借鉴意义。
本文选取了庆阳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香包、刺绣、剪纸作为研究对象,力求为代代传承的民俗行为做出科学的解释,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身边显而易见的事物的渊源和来历,为民俗起源研究做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贡献。
对于庆阳市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方面的研究,最重要的目的是通过民俗文化的研究和发掘找到民俗文化发展的经济价值。
所以研究的现实意义首先是庆阳的民俗文化蕴含着庆阳地区几千年发展的历史沿革,几千年的文化积淀都在民俗文化中或多或少的有所展现,是极其宝贵的文化财富其次本文的研究可以让庆阳市对民俗文化的发展加以重视,作为庆阳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特点其次,本文深入研究了庆阳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包括民俗文化产品研发现状、消费者市场发展现状以及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提出促进庆阳市民俗文化发展的良策,为庆阳市民俗文化中经济潜力的开发提供解决思路。
从庆阳剪纸看中国民间艺术造型中的审美韵味

2020 年 18 期剪纸艺术不仅仅是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更是全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见证,产自甘肃庆阳的剪纸艺术,就是中国剪纸艺术中一个优秀的派别,甘肃庆阳剪纸艺术以其质朴、粗犷、明快和干练的艺术线条闻名,与国内其他剪纸艺术相比,甘肃庆阳剪纸更加能表现出西部地区人民生活的特点和风俗人情,2002年举办的庆阳民俗节,庆阳剪纸以其独特的艺术性受到国内外友人一致的好评,庆阳也因此被冠以“民间剪纸之乡”的美称。
一、庆阳剪纸艺术的造型内涵与发展说起庆阳剪纸,许多人都会感觉到陌生,只有深入甘肃庆阳当地考察,才能了解到很多记载庆阳剪纸这一艺术的历史资料。
汉代的蔡伦发明了纸,从此纸开始进入大众的生活,随着造纸术的不断成熟,剪纸艺术也随之诞生,到我国隋唐时期,剪纸的用途不断扩大,人们开始剪出大将的形象,将剪纸张贴在大门,达到驱邪的效果,从此以后,剪纸艺术不断扩大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范围,剪纸题材越来越广,剪纸艺术也不断成熟。
庆阳作为古时候的京城要地,是剪纸艺术的发源地,隋唐之后,经历几个朝代的洗礼,剪纸艺术渐趋成熟,19世纪30年代,庆城县一个胡姓女子创作的剪纸《五福捧寿图》在国外的报纸上发表,庆阳剪纸开始受到外国友人的关注,19世纪40年代,甘肃地区政府曾成立专项工作组收集整理庆阳剪纸的不同资源,之后中央美院的院长从庆阳剪纸中得到灵感,创作了一些艺术性的木刻品,庆阳剪纸又向前跨出了一大步。
19世纪80年代,辽宁美术出版社再次将庆阳剪纸带入全国人民的视野中,庆阳剪纸与庆阳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管是婚丧嫁娶,还是民俗节日,都少不了庆阳剪纸的参与,剪纸在庆阳地区就像一日三餐,哪里有人生活,哪里就有庆阳剪纸的影子。
二、庆阳剪纸造型上的艺术风格特点(一)生命意识与民族精神的造型体系剪纸是以最简单最质朴的形式将古老民族留存的艺术精华展现在我们面前,庆阳地处甘肃、山西和陕西交接的区域,离喧嚣的大城市很远,交通和通讯封闭,本地文化没有收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因此,庆阳剪纸有着古老质朴的特点,举个例子来说,《生命树》就是庆阳剪纸中著名的龙文化,庆阳人认为生命树就是生命象征的图腾,而庆阳剪纸中的鹿图腾文化,更是国内找不到的独特文化,这些古老的形象,是两汉时代人们生活的具体表现,这些古老的要素,就通过庆阳剪纸的形式留存下来了。
甘肃庆阳市正宁县的传统文化作文

甘肃庆阳市正宁县的传统文化作文庆阳市正宁县的传统文化,哎呀,真的是一个大宝藏!我这次去正宁县,可算是大开眼界了。
一说到正宁县,大家可能会想到那里的山山水水,但你知道吗?那里的传统文化也是独一无二的,趣味十足。
首先,我要提到的就是正宁县的剪纸艺术了。
剪纸这个事儿,说实话我以前以为就是随便剪几片纸,结果在正宁县看了之后,我才发现原来剪纸还能这么讲究呢。
我记得有一天,我去了一家剪纸工作坊,那里的剪纸师傅简直是个艺术大师。
他拿着一把剪刀,边剪边跟我说:“看着啊,这个是剪‘福’字,这可得讲究技巧,剪得不好就不吉利了。
”我好奇地问:“那剪这个‘福’字需要多少时间?”师傅笑了笑:“这可得看心情和手艺,快的十分钟,慢的可能要一下午。
不过你放心,我这个可是一刀一剪都经过反复推敲的。
”哎呀,听了师傅的话,我对剪纸的敬意立马提升了不少。
不过,剪纸的故事不仅仅是剪纸师傅说的那样,我还看到了一些用剪纸制作的各种装饰品,真的是让人眼花缭乱。
过年的时候,正宁县的街头巷尾,几乎都是用剪纸做的年画,红红火火的,整个氛围都特别喜庆。
然后不得不提的是正宁县的传统音乐。
你说,这里的音乐可不是什么电子音乐,而是地道的民间音乐。
比如说,正宁县有一种传统乐器叫做“笛子”,这笛子吹起来那叫一个美妙。
记得有次我跟一位老爷爷聊天,他就给我展示了一下他的“笛子”技巧。
老爷爷一边吹一边说:“这笛子可是我们村的宝贝,没点儿真本事,根本吹不出好听的声音。
”我问:“那能教我吹吗?”他笑了笑:“这可不容易,得下苦功夫。
我这年纪大了,手指都变得慢了,不过有空我可以教你点儿基础。
”说实话,那个老爷爷吹的笛子声真的是非常动听,仿佛能把人带到山水之间。
我试了一下,结果倒霉了,吹出来的声音听起来就像是一只受了惊的猫,差点儿把老爷爷吓一跳。
再说说正宁县的传统节日吧,特别热闹。
每年春节,正宁县有个特别的传统,那就是“舞龙”。
舞龙可是全村人一起动手的,每家每户都要上阵,弄得整个村子像个大舞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庆阳剪纸文化
地理位置:
甘肃庆阳位于陕甘宁三省交会地带,远离大城市,交通闭塞,很少受外来文化冲击。
早在20万年前,人类始祖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历史文化灿若星河;庆阳又是革命老区,老一辈革命家的战斗足迹遍布这里的每一片热土,播火浴血的正义酣歌仍犹在耳如泣如诉,红色革命文化遗址星罗棋布;黄土高原造就的黄土风情别具一格,粗犷豪放,浑朴天成,绚烂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更是勤劳智慧的庆阳人民在漫漫长夜里点亮的灯盏,在敦厚朴实的心灵里开出的浪漫花朵,这样的山花烂漫,朵朵如诗如画。
文化遗产:
庆阳的文化资源瑰宝多如珍珠,繁若星辰。
而全国的节会已经很多,能亮起人们眼球的创意早已被别人占先,在定位举办一个什么样的特色文化节会上,庆阳人颇费了一番思量,最终的结果也颇具奇思妙想。
大家产生的一致共识是最能代表庆阳的应该是最具庆阳特点的一种具有媒介传播功能的艺术品,它应该是一种在民间具有广泛传承性的、具有一定群众基础和个性特点突出的东西。
越是民俗的,才越是世界的;只有越是个性的,才越是典型的,只有典型的才能代表和影响普遍的。
庆阳最鲜活的文化艺术当属民间民俗文化艺术。
而庆阳的人文特点就是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风俗民情。
庆阳代表性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非常丰富,剪纸、香包刺绣、皮影、道情、民歌、社火、窑洞民居、荷花舞、面塑、五蝠皮鼓等等,每一样都堪称陇东一绝。
这里主要介绍剪纸文化。
剪纸的起源:
中国剪纸,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
以后历经唐、宋、元、明、清的不断创新,使剪纸形成了一种意味隽永的艺术形式。
庆阳剪纸,虽没有上千年的历史,但数百年来经久不衰,其主要原因是这种艺术与人民生活、生产紧密相联。
剪纸是陇东地区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历史悠久,作者大都是农村劳动妇女。
他们从小跟着妈妈、奶奶以及村里的巧手学艺,一把剪刀到老,生命终止才是艺术活动的终结。
古老的剪纸艺术就这样呆呆相传,并不断得到更新和发展。
庆阳剪纸源于生活、讲究情趣,是劳动妇女生产生活习俗和文化传承的结晶,是她们的爱心浇灌的花朵。
剪纸的历史发展:
庆阳剪纸,由来已久,在国内外早有影响。
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用纸剪人影像以代活人的剪纸艺术就开始了。
到了隋唐时代,剪纸用途进一步拓展,人们用纸剪出武将秦琼、敬德的形象,贴在门上作为门神,祛邪挡鬼。
此后,剪纸艺术不断衍变,题材不断拓宽,用途不断增加,由宫廷祛邪走向民间生活。
庆阳作为当时京畿之地,是剪纸艺术最先兴起地区之一。
后经宋、元、明、清几个朝代,剪纸不断发展成熟。
1930年,庆城县胡仙川创剪的《五福捧寿图》在《波兰画报》上发表,庆阳剪纸首次走出国门。
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就组织专业人员对庆阳民间剪纸进行过搜集整理。
解放后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古元借鉴庆阳剪纸,创作了很多珍贵的木刻。
这些木刻又影响了庆阳剪纸,使庆阳剪纸有了新的提高。
1959年庆城县编印了《庆阳民间剪纸》一书,在西峰召开的全国群众美术现场会上受到了专家们的喜爱和好评。
1985年,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王光普的《陇东民俗剪纸》,再次把庆阳剪纸介绍给全国。
剪纸的内容取材:
庆阳剪纸,取材宽广。
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
特别是家庭院落这方圣土内的男女娃娃、牛羊骡马、猪狗猫兔、瓜果蔬菜,因为天天见,对它们观察深透,因而成了妇女们剪刀下永久的题材。
她们通过对这些题材的取舍剪制来装饰美化家庭环境,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有表达他们对劳动果实深厚感情的牛、马、驴、羊、鸡、狗、猪、免;有反映传统民俗吉祥喜庆的《骆驼进宝》、《四龙捧珠》;有保护娃娃平
安成长和合家康乐的《带铃铛狮子》、《抓髻娃娃》;有反映传统民间故事传说的《武松打虎》、《王祥卧冰》等。
这些民间剪纸大师不是以剪纸为生的民间艺人,而是不脱离生产的劳动者、他们随心所欲,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从不受瞬息万变的政治气候和市场价格的影响,这种艺术是最真挚最淳朴的艺术。
这些作品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反映了黄土高原上人们的生活习俗,充满着她们对生活的理解、感受、热爱和追求。
剪纸的手法种类:
庆阳剪纸,表现手法灵活,剪纸技艺娴熟。
颜色以红、绿为主,有单色、套色、染色等;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迭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
为了线条丰富多变、多姿多态,艺人们还创造运用了梅花纹、云勾纹、锯齿纹、田禾纹、月牙纹、点纹、水纹、花纹等剪法,她们凭着一双灵巧的手,把生活剪裁得千姿百态、生动活泼、有情有趣而富有诗意。
庆阳剪纸,种类繁多。
因用途不同而内容各异。
大体有喜庆剪纸、礼仪剪纸、祛病剪纸、生活剪纸、福寿剪纸、婚禧剪纸、生殖剪纸、趣味剪纸、丧葬剪纸、图案剪纸、底样剪纸和现代生产劳动剪纸等等。
这些剪纸大都有底样,是从祖辈那里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细心的妇女把底样夹在杂志书籍中,视为传家宝。
剪纸的艺术特色:
庆阳剪纸古拙质朴、粗犷奔放、简单明快、线条洗练。
与全国同类民间剪纸相比,独具特色。
独特的审美意识:
庆阳民间剪纸的审美意识是变形的。
不求真实,善于夸张;不合透视,形体变形;不求物件形态毕肖,只讲简练传神;不求四肢齐全,讲究随心达意。
剪纸《回娘家》中的毛驴儿仅有三条腿,另一条腿被随意删掉了。
在艺人们眼中,毛驴走路是三条腿着地,另一条腿是多余的。
她们剪下的《猫吃老鼠》,被吃掉的老鼠还活在猫的肚子里,人隔猫肚皮还能看得见。
这不仅是一种大胆奇特的构思和想象,而且是古代变态的审美意识的显现。
庆阳民间剪纸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喜爱。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美术研究》《民间文学》《剪纸报》《甘肃日报)等报刊多次发表庆阳的民间剪纸作品。
1986年,中央美术学院邀请镇原县民间美术大师祁秀梅赴北京进行民间美术教学交流,向学生演示民间剪纸。
专家们激动地说:“真正的艺术在民间”,院长古元说:“我是受民间美术的熏陶和启发才走上专业美术道路的”。
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艺术家多次专程到陇东考察民间剪纸艺术。
庆阳民间剪纸已由乡村妇女手中的小玩意,堂而皇之地步入了国家艺术殿堂——中国民间美术馆,并在日、意、澳等国家展览亮相。
民间剪纸之乡:
2002年6月首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上,庆阳剪纸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庆阳市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民间剪纸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