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简介
家乡简介

庆阳,素有“陇东粮仓”之称,地处甘肃东部,北邻宁夏,东北、东南与陕西接壤。
辖7县1区,即正宁、宁县、合水、镇原、环县、华池、庆城县和西峰区。
庆阳2002年10月撤地设市,西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庆阳,以其雄浑的高原气势、丰富的特产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光荣的革命传统,令世人瞩目。
独特的自然风貌。
处于祖国西北黄土高塬上的庆阳市,东有葱郁苍翠的子午岭,西临高耸险峻的六盘山,北部高突,沟壑纵横,最高海拔2082米;南部低缓,最低海拔885米;境内山塬川兼有,闻名甘陕的董志塬面积136万亩,是一方良田沃土,是世界上最厚、保存最完整的黄土层;总面积4187平方公里的子午岭森林,是黄土高原最大的天然次生林,又是陇东“天然水库”;马莲河等五大河流和27条较大的支河纵横贯穿,注入泾河,归于黄河,是庆阳的“命脉之河”。
丰富的矿产资源。
全市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982万亩。
矿产资源已探明石油、天然气、煤炭贮量非常丰富,在原庆阳油田的基础上,新发现西峰油田西峰油田三级储量4.2亿吨,这是十多年来我国新发现的最大的整装油田。
今年新探测庆阳市的煤炭储量高达1342亿吨,占甘肃省预测储量的94%,长庆油田目前在庆阳市年产原油200多万吨,天然气和煤炭正在开发。
粮食作物以冬小麦为主,兼有玉米、高梁、糜谷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油菜、胡麻、黄花菜、白瓜籽等,特别是黄花菜、白瓜籽、曹杏、晋枣等特色产品品质优良,驰名中外。
悠久的历史文化。
庆阳市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
远在20万年以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我国第一块旧石器就是1920年在华池县赵家岔出土的。
华夏始祖轩辕黄帝曾在这里活动;夏商时期,庆阳地归北豳;西周从庆阳发展壮大南迁;秦代在庆阳置北地郡;隋代置庆州;宋代为庆阳府;民国改陇东道,后设行政督查专员公署,1937年成立陕甘宁边区庆环分区,1940年庆环分区并入陇东分区,五十年代设立庆阳专区。
庆阳地区历史文化悠久灿烂,境内文物古迹甚多,“环江翼龙”化石为世界瞩目;“黄河古象”为世界之最。
庆阳市境内全国重点文物简介

庆阳市境内全国重点文物简介截止2013年底,庆阳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85处、一般文物保护单位3226处。
庆阳各县(区)均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市馆藏文物总数31301件(套),其中珍贵文物5830件(套),且馆藏文物中大多为本地出土。
附:庆阳市境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1、北石窟寺建造于北魏年间(公元509年),庆阳市西峰区西南25公里处,蒲河和茹河交汇之东岸的覆锺山下,距市区25千米,海拔1083米,现存大小窟龛307 个,石雕造像2126 尊,为甘肃省四大石窟之一。
2、南佐遗址庆阳市西峰区西南6公里的后官寨乡南佐村,是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的遗址。
总面积20万平方米。
文化层厚2-7米不等。
现存9处大型夯土台基,北部1处大型建筑一号基址已发掘。
南佐遗址发现的大型建筑基址,结构宏伟,与大地湾大型建筑基址相近,表明它是泾、渭地区又一处高等级的中心遗址,对研究中国仰韶文化的社会形态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3、凝寿寺塔始建于五代时期(公元907年~960年)。
庆阳市宁县政平乡政平村,塔因寺得名。
该寺塔地处马莲河、无日天沟河、泾河三河交汇处,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唐代在此设过定平县,明代设政平驿,清代为镇。
清代山洪冲毁寺院,仅存此塔。
此塔造型敦厚,酷似西安大雁塔,是庆阳市境内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砖塔。
4、湘乐砖塔庆阳市宁县湘乐镇境内,西南距宁县城三十五公里,平面呈六角形,一座高七层的宋代楼阁式砖塔,顶部残,通体高约22米。
始建于北宋时期(公元960-1127年),该塔在2002年4月被犯罪分子引爆炸药盗取文物时,塔基震裂,后修复。
湘乐在历史上颇有名望。
据史书记载:远在汉时在此置襄洛县。
后魏徒治于此改为襄乐。
西魏置燕州。
后周俱废。
唐属宁州。
金仍之。
元至元七年并入宁州。
明设巡检司。
清为镇。
湘乐古城址建于何时,无考,目前城垣残存。
庆阳市和盛海盛集团简介资料

庆阳市和盛海盛集团简介资料
庆阳市是中国甘肃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
庆阳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资源。
庆阳市的经济以农业、工业和旅游业为主要支柱。
盛海盛集团是一家知名的企业集团,总部位于中国。
该集团在多个行业领域拥有广泛的业务,包括房地产、能源、金融、酒店等。
盛海盛集团以其专业化的管理和高品质的产品而闻名,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产品。
以上是对庆阳市和盛海盛集团的简要介绍,如果你需要更详细的资料,请提供具体的问题。
庆阳市区域概况及城市规划简介

“绿环绿网相交融,水系湖面相贯通;人文自然相辉映,陇东园林文化城。”庆阳这个文化名城,在本次规划的有力指导下,“五城”同创的宏伟目标将得以顺利的实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庆阳将以全新的面貌屹立于陇东高原。
庆阳是陕甘边区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1934年,刘志丹、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南梁创建了陕甘边区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南梁政府,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我党在革命战争年代从未丢失过的一块保存最完整的革命根据地,为北上抗日的红军和党中央提供了落脚点,是抗日战争的出发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在我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六、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近期(2015年):29万人;中期(2020年):39万人;远期(2025年): 53万人。
2、用地规模:规划期末2025年城市建设用地60.8平方公里,人均114.7平方米。
七、城市总体布局
规划城市结构为“两轴、两心、三带、五区”的十字型布局,即以南北大街和世纪大道、真宁路为城市“十”字型主轴;把整个城区分为北城中心、南城中心;西部绿色交通带、南部森林公园林带、东部生态景观带;北城区、南城区、东部科教区、北部清洁工业区、南部石化工业区。
四、城市性质
庆阳市城市性质为: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活力城市,人文魅力城市,黄土生态城市。
五、规划年限及范围
1、规划年限:2009年——2025年
中国庆阳香包文化简介

中国庆阳香包文化简介中国庆阳上古文明亘长久远,早在20万年前,人类始祖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历史文化灿若星河;庆阳又是革命老区,老一辈革命家的战斗足迹遍布这里的每一片热土,播火浴血的正义酣歌仍犹在耳如泣如诉,红色革命文化遗址星罗棋布;黄土高原造就的黄土风情别具一格,粗犷豪放,浑朴天成,绚烂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更是勤劳智慧的庆阳人民在漫漫长夜里点亮的灯盏,在敦厚朴实的心灵里开出的浪漫花朵,这样的山花烂漫,朵朵如诗如画。
庆阳民间一直沿袭着巧女娴妇制做香包比手工,端午节赠送佩戴香包呈吉祥的传统习惯。
一些民间艺人每逢端阳节将自制的香包陈列在街头销售,有的还运往外地出售。
而早在2001年,原来的西峰市就办过一次香包节。
香包在庆阳再普通不过,庆阳人对香包也再熟悉不过。
华池县曾出土金代的千岁香包,可见中国庆阳香包之历史悠久。
香包是庆阳妇女刺绣的民间工艺品之一。
香包以其绚丽鲜明的色彩,大胆而奇特的造形,泼辣而热烈的动感,承传着中国庆阳民间民俗文化的血脉,凝聚着庆阳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人民群众伟大的创造精神。
庆阳香包在民间还具有表情达意的信物功能,所以以小小香包作为中国庆阳特色文化的代表,文化含量丰富,历史传统古老,地域风格鲜明,内涵寓意深刻,技艺精湛高超,被誉为中国庆阳历史的“活文物”,足可成为中国庆阳的靓丽名片和发展信使。
——香包节以快捷的方式起到了全方位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作用,香包、刺绣、剪纸、道情皮影、民歌,高高树起了庆阳特色民俗文化的旗帜。
——香包节极大地提高了庆阳知名度,重塑了庆阳的对外形象和庆阳文化之魂,庆阳老区办节会,许多领导同志和全国知名学者给予了极大关注,薄一波、铁木尔·达瓦买提、王光英、马文瑞、贺敬之、张仃、靳之林等以及甘肃省的一些领导同志都曾热情题词,予以支持。
薄一波赞誉“庆阳香包甲天下”,王光英称庆阳香包为“民族瑰宝”;习仲勋、许嘉璐、布赫、吴阶平等领导同志曾欣然担任节会顾问;《欧洲时报》、香港《大公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外重要媒体对庆阳进行了大力宣传推介;全国民俗学会年会在庆阳的召开,《走庆阳》、《看庆阳》、《庆阳历史文化揽胜》、《庆阳民俗艺术之魂》、《庆阳史话》等一批画册书刊的出版以及许多曾参加香包节的全国民俗学专家纷纷出版专著,对庆阳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进行了研究发掘,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推介作用。
庆阳香包

•
•
传承原因、传承人
• • 传承原因 庆阳香包之所以有如此久远的历史,主要因为庆阳有着浓郁的农耕文化 习俗。农耕文化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男耕女织。在生产力较为发展的前提下, 女人们除完成织布缝衣外,还做一些工艺品、礼品用来点缀生活,联络感情, 香包也就由此而生并广为流传。这些香包给人以原始生命的壮美感,包含和 浸透着古代哲学的神秘色彩,内容无所不包,多以人类童年期的多种崇拜和 原始图腾为主题。在庆阳,香包无处不在,随处可见。它挂在农村老汉的旱 烟袋上,戴在乡里孩子的头上,穿在农家姑娘的身上。端阳节这一天,大小 孩子都要戴香包,尤其是孩子,前胸、后背、肩上缀满了各种各样表示吉祥 祝福、驱邪镇恶的香包。这一天的庆阳,大街小巷和岭上塬下,犹如一个香 包的博览会,城镇乡村香气四溢,可谓“香飘十里,陶醉八乡”。 传承人 庆阳香包是一门传统工艺,现在主要的传承人有李秀娥、贺梅英等。目 前庆阳香包绣制面临着手工产品被现代复制品取代的局面,刺绣工艺渐已失 传,具备民俗文化知识的极少数工作者多半退休,研究人才奇缺,后继乏人, 亟待抢救、保护。近年来,庆阳市以香包为名片,大力开发独具地方特色的 民俗文化,并以此作为庆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宣传名片,大踏步迈向全国,迈 出国门。从2002年开始,庆阳市每年在端阳节期间都要举办“中国· 庆阳香包 民俗文化节”,吸引了大批海内外的客商云集庆阳。目前,庆阳已被命名为 “中国香包刺绣之乡”。千家万户的香包生产基地,遍布城乡的香包开发公 司,使庆阳香包名片传遍了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
庆阳香包
• • • • • 简介 制作工艺 类型 特点 传承
香包名片
• 庆阳香包 又称"绌绌",是庆阳的一种民间 民俗物品。按照剪纸的图样,在丝绸布料 上用彩色的线绣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然后 缝制成不同的造型,内芯填充上丝棉、香 料,就做成一种小巧玲珑、精致漂亮的刺 绣品。这种刺绣品又叫荷包,庆阳民间称 作耍活子。吉祥如意,祝愿祈福,禳 (rang)灾避邪,祛病保平安是庆阳香包 祈祝这个大千世界的亘古主题。
甘肃各州市简介

古凉州(今甘肃武威)南城门南城门,又名昭武门。
始建于隋代,后历经战乱,几经毁坏。
明王朝为了巩固加强凉州这一战略要地,采取外筑边墙、内修城池的措施,从明洪武十年(1377)至万历十五年(1617),历时240年,对凉州城进行增修加固,新修了西城门,修建了东、南、北三大城门楼,创修吊桥四座,挖了深6米的城壕,在城墙四周修建了箭楼、逻铺三十六座;后来又用城砖包砌了全部城墙。
经过这些增修加固,成了名副其实的“金城汤池”。
及至近代,原城墙、城门均已损毁,唯有南城门楼还遗有两座高约10米的土台。
原城楼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造型古朴雄伟。
据说,每当天气明朗无风时,夜上城楼,可清晰听到如细雨在瓦上淋沥的声音,故有“夜雨打瓦”之称,为凉州一景。
近年来,在地方政府倡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多渠道筹资1000多万元重修了南城门楼。
复原的城门楼通高39.6米,在门洞顶部平台建有三层重檐歇山顶式建筑。
目前,4万多平方米的南城门楼广场已建成,成为武威又一新景点酒泉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东接张掖,南毗青海,西邻新疆,北界内蒙古和蒙古国,辖肃州、敦煌、玉门、金塔、安西、肃北、阿克塞7个县市区。
其中肃北为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为哈萨克族自治县。
酒泉市古称肃州,从古到今一直是河西的军事、交通重镇和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图为位于酒泉市东北210公里处的巴丹吉林沙漠深处,是中国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卫星发射中心,也是各种型号运载火箭和探空气象火箭的综合发射场,拥有完整、可靠的发射设施,能发射较大倾角的中、低轨道卫星。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已成功地发射了21颗科学试验卫星,其中,这里发射的8颗可收回卫星,成功率达100% .位于酒泉嘉峪关市域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向北8公里,连黑山悬壁长城,向南7公里,接长城第一墩,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主宰,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
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而有“天下雄关”、连睡锁阴”。
庆阳红色旅游区

庆阳市红色旅游景区简介红色景点十二处,其中:南梁革命纪念馆、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旧址、东老爷山红军长征宿营地、三岔镇红军长征毛泽东居住旧址、王录红军第一军团政治部驻地、邓小平纪念馆、三八五旅旅部纪念馆、河莲弯陕甘宁省政府旧址、山城堡战役遗址、宁县烈士陵园、王孝锡墓址、陇东中学、列宁小学。
一、南梁革命纪念馆南梁革命纪念馆位于我县南梁乡荔园堡村。
1929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战斗生活过,在陕甘边一带宣传革命真理,开展武装斗争,1930年至1933年,先后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
1934年初,在南梁附近的四合台选举成立了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同年11月7日,在南梁荔园堡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和革命军事委员会,习仲勋当选为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主席和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志丹当选为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在创建根据地的过程中,边区军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粉碎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和“围剿”,壮大了革命力量,使根据地由华池扩展到甘肃的合水、庆阳、正宁、宁县和陕西的旬邑、彬县、淳化、耀县、铜川、宜君、黄陵、富县、甘泉、保安、安塞、定边、靖边等十八个县,数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域,为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中央红军提供了稳固的立足点,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全国唯一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抗日战争乃至全国革命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为纪念南梁革命,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1985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决定筹建南梁革命纪念馆,并于1986年11月7日在当年成立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的荔园堡落成。
纪念馆占地33.12亩,建筑面积2281平方米。
整个建筑气势宏伟,肃穆庄严。
前面是10多米高的两层仿古式城门楼,镶嵌着陈云同志亲笔题写的“南梁革命纪念馆”馆名。
穿过四柱联牌坊门,是一座六角亭,亭内立有南梁革命历史简介碑。
后面是高达34.117米的纪念碑,正面镌刻着胡耀帮同志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碑座东西两壁及背面刻着刘志丹、谢子长、王泰吉、杨森、杨琪等608位烈士的英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庆阳简介
庆阳位于甘肃省东部,习称“陇东”。
庆阳市政府所在地西峰区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庆阳是轩辕黄帝活动过的区域,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北石窟寺、巴家咀水库、东湖公园、庆阳地区博物馆、古城罗川赵氏石坊、合水县博物馆、南梁革命纪念馆、潜夫山公园、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旧址、宁县九龙桃花会、小崆峒风景区、环县兴隆山、周祖陵森林公园。
庆阳曾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部分。
遗存于区内的历史文物古迹十分丰富。
举世瞩目的“古象黄河”化石、“环江翼龙”化石和我国第一块打制石器就出土在这里。
周祖陵殿、公刘殿、秦直道、秦长城、北石窟寺,古墓葬、古城堡、烽燧、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抗大七分校、南梁纪念馆等文化遗产,是祖先遗留下来的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
被专家称之为“华夏文化的缩影,民族文化的结晶,起源最早的造型艺术”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黄土文化、遗产是祖先遗留下来的另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
庆阳西峰至兰州有民航班机往返。
庆阳民间艺术绚丽多彩,皮影、剪纸、刺绣、道情和秧歌堪称“五绝”,还有踩高跷、高芯子、车社火、马社火、陇剧、木偶戏,其古朴性、民俗性、寓意感倍受国内外思想文化界青睐。
秋季庆阳雨水较多,秋
季到庆阳旅游请注意携带雨具。
庆阳位于甘肃省东部,习称“陇东”。
庆阳市政府所在地西峰区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庆阳是轩辕黄帝活动过的区域,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周先祖曾在此兴业,开辟了农耕文化的历史先河。
庆阳又是我国西北最早创建的一块革命根据地。
1934年刘志丹、习仲勋等在华池南梁创建了陕甘边苏维埃政府。
庆阳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十分丰富。
发现各类文物单位2700余处(其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4处,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69处,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147处),馆藏文物2万多件。
发掘于庆阳县三十里铺侏罗纪晚期岩层中的“环江翼龙”化石、合水板桥第四纪早期的“黄河古象”化石,使世界为之瞩目。
我国出土最早的第一块旧石器,就发掘于华池县的赵家岔。
迄今区内已发现仰韶、齐家等古文化遗址980处。
秦长城、秦直道各跨越境内二百多公里。
北魏永平二年的北石窟寺,规模宏大,造型精美,是全国石窟艺术中的珍品。
范仲淹为抵御西夏入侵修筑的二将成、大顺城和平戍寨雄姿犹在。
近年来,庆阳市委、市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和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机遇,深入实施项目带动、强农富
民、工业突破、基础先行、开放开发、科教兴市“六大战略”,主攻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开发、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特色文化产业开发“一黑一绿一文”三大产业,建设陇东能源石化基地、农畜土特产品加工创汇基地和以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为重点的旅游胜地三大基(胜)地,全力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全面提速、加快发展。
国道211、省道202两条主干线纵贯南北,国道309、省道303线横穿东西,构成“两纵梁横”公路主骨架,西峰至长庆桥至凤翔路口高速公路已奠基开工,西平铁路、庆阳机场复航将为庆阳老区经济社会全面提速、加快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供电、通讯和广播电视三大网络覆盖全境。
西峰区简介
西峰区地处甘肃省东部、座落在有“天下黄土第一塬”之称的董志塬腹地,是庆阳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全区总面积9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97万亩;人口34.8万人,其中城市人口约12.6万人。
区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特别适宜耕作,古有“八百里秦川,不如董志塬边”之说,西峰气候温和宜人,四季分明,年日照2400-2600小时,年降水400-600毫米,年均气温9℃,无霜期175天,空气质量优良。
西峰是亘古久远的文明古地。
20万年前,西峰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仰韶文化、齐家文化遗址遍布全区。
夏太康时,周先祖不窟、公刘曾在此“教民稼穑”,开创了中国农耕文化和传统农业的先河,史称“周道之兴自此始”。
明始有西峰之称,清同治年间在此设市筑城。
1985年5月成立了县级西峰市,2002年10月撤市设区。
西峰古代遗珍璀璨瑰丽,开凿于北魏永平年间的北石窟为甘肃省四大石窟之一,温泉老公殿被中国民俗学命名为“华夏公刘第一庙”,小崆峒景区被称为黄土高原的“天然标本园”。
民俗文化绚丽多彩,皮影、剪纸、刺绣、陇东道情被誉为“陇东四绝”。
西峰是物产丰饶的“陇东粮仓”。
西峰是天然的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历史上就有“陇东粮仓”之美誉,盛产小麦、玉米、高粱、谷子、靡子、胡麻、洋芋、黄豆等,尤其以黄花菜、烤烟、什社小米等农副产品久负盛名;西峰是甘肃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属全国两大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之一,苹果、杏子、寿桃、酥梨等优质果品享誉省内外。
西峰是资源富集的开发宝地。
已探明的西峰油田,含油面积800平方公里,地质储量4亿吨以上,被称为中国石油地质勘探的四大发现之一,现已进入规模开发阶段。
区内以砂石、粘土、石英砂为代表的优质矿种分布广泛,极易开发。
境内马莲河、浦河两条大河,总径流量达8.43亿立方米,地下储量达43.4亿立方米。
天然矿泉水年开采量在1000吨以上。
西峰是联通三省的“旱塬码头”。
西峰自古就是关中通往宁夏的官道和南北货物交易集散地,自古就有“控振箫关,襟带秦岭”的说法。
全区现有各类专业市场50多处,年交易额达10亿元。
一年一度的香包民俗文化节、文博会、金秋果品节、商品交易会盛况空前。
西峰交通顺畅,通讯发达,省道及县乡道路纵横全境,庆阳机场已正式复航,中国电信、移动、联通三大通讯网数字化无缝隙覆盖全境。
市区每天发往北京、兰州、西安、银川、宝鸡等周边中心城市的各类车辆达1300多辆,年客运量达920万人(次)。
西峰是迅速崛起的“陇上明珠”。
西峰城区总规划面积34.43平方公里,现已建成城区面积13.6平方公里,规划12平方公里的西峰新区开发已全面启动,80米宽的世纪大道、10万平方米的世纪广场已建成投入使用,占地6000亩的西峰工业园、西峰油田石化基地、300万吨炼油厂已动工建设,庆阳机场4C级改造西长高速、平庆铁路建设项目已列入国家近期建设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