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庆阳民俗文化

合集下载

我的家乡甘肃庆阳

我的家乡甘肃庆阳

结语
庆阳的特色文化
庆阳的特色文化同样丰富多彩。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陇剧", 这是一种源于陇东道情和皮影戏 的戏曲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 色。此外,庆阳的"陇东道情"也 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以 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形式而备受 推崇。同时,庆阳的皮影戏也具 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被誉为中国皮影戏的代表之一
以其质地优良、雕刻精美而闻名
3 此外,庆阳的香醋、油饼、糖角等传统 食品也以其独特的风味而备受游客喜爱
4 特别是庆阳的羊肉泡馍,以其选用优质 的羊肉和独特的制作工艺而广受好评
• PART 5 • 旅游景点
旅游景点
庆阳的旅游景点众多,其中以"周祖陵"、"石 门关"、"莲花池"等最为著名
周祖陵位于庆阳市正宁县,是周朝先祖的陵墓,是中国古 代农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
Thanks 谢谢观看 xxx
剪纸、刺绣、泥塑、 窑洞民居等民间艺 术形式在全国享有
盛誉
其中,庆阳香包被 誉为"最具民俗特 色的文化产品", 以其精美的工艺和 丰富的文化内涵而
备受推崇
此外,庆阳的民间 舞蹈、社火、戏曲 等表演艺术形式也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

• PART 4 • 美食特产
美食特产
1 庆阳的美食同样令人称道 2 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庆阳红钱砚"
当然,接下来让我们更深入 地了解一下庆阳的民俗风情
和特色文化
甘肃庆阳是一个充满历史底 蕴和民俗风情的城市,这里 有丰富的文化遗产、美丽的 自然风光和独特的美食文化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好 地了解这座美丽的城市,期

庆阳民俗文化乡土风韵

庆阳民俗文化乡土风韵

庆阳民俗文化乡土风韵
xx的民俗艺术蕴藏丰富、品类繁多。

其主要的种类有香包刺绣、皮影、剪纸、陇东道情、陇东秧歌、雕塑、编织、纸扎、民歌等等。

这些艺术的共同特点是:原始古朴、底蕴丰厚、民间特色浓郁、乡土气息强烈、受外来和现代文化渗透较少、个性突出,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和专家学者的关注。

其中香包刺绣、皮影、剪纸、陇东道情被誉为民间民俗艺术“四绝”。

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1993年庆城县、镇原县就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2年中国民俗学会特命名为“香包刺绣之乡”、“民间剪纸之乡”、“窑洞民居之乡”、“徒手秧歌之乡”,环县为“道情皮影之乡”,西峰区温泉公刘庙为“华夏公刘第一庙”。

2003年又命名为“周祖农耕文化之乡”、“荷花舞之乡”。

同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中国民俗学会、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确定为调研基地。

2004年,东西方艺术家协会(纽约)、民俗艺术委员会、剪纸艺术家协会、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室联合确定将列为“中国民俗艺术教研基地”。

香包绣制、唢呐艺术、环县道情皮影戏、剪纸、窑洞营造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陇东红色歌谣、荷花舞、环县道情皮影戏、道情戏、南梁说唱、合水面塑风俗、、公刘祭典、周祖祭典等20项被省政府公布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镇原传统筵席制作技艺”、“西峰祭祀纸扎制作技艺”、“高跷艺术”等23项被市政府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4年,在
全国170多个候选城市中,评为“最具艺术气质的西部名城”,成为独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经济名片。

甘肃庆阳民俗文化作文

甘肃庆阳民俗文化作文

甘肃庆阳民俗文化作文说起甘肃庆阳,那可是一个充满独特魅力和民俗风情的好地方。

在庆阳,有一种热闹非凡的活动叫社火。

每逢春节,各个乡镇村庄就像被点燃的烟花,一下子热闹起来。

社火表演的队伍浩浩荡荡,那场面,简直让人热血沸腾。

还记得有一年春节,我跟着家人去看社火。

早上天还没亮,我就被兴奋的心情给拽出了被窝。

一出门,冷风呼呼地吹,但这丝毫挡不住大家的热情。

我们赶到表演场地的时候,那里已经挤满了人,里三层外三层,把道路围得水泄不通。

我使劲儿地踮起脚尖,想要看清楚前面的情况。

只见打头的是舞龙队,那龙做得可真是栩栩如生。

金黄色的龙身,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仿佛真的要腾空而起。

舞龙的师傅们个个精神抖擞,他们手中的杆子一挥,龙就跟着上下翻腾,一会儿盘旋而上,一会儿俯冲而下,引得观众们阵阵欢呼。

接着是高跷队,那些演员们穿着鲜艳的戏服,踩着高高的跷,一步一步稳稳地走着。

有扮成孙悟空的,手持金箍棒,左顾右盼,那神气的样子好像真的在降妖除魔;有扮成杨贵妃的,雍容华贵,轻摇着手中的扇子,一颦一笑都透着古典美。

我看着他们,心里既佩服又担心,生怕他们一不小心就摔倒了。

还有扭秧歌的队伍,那欢快的节奏让人忍不住想要跟着一起扭动起来。

阿姨们手里拿着彩色的扇子和手绢,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她们的步伐轻盈,腰肢扭动得像风中的柳枝,扇子和手绢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

最有趣的要数“大头娃娃”了。

那些大头娃娃的头又大又圆,表情夸张,有的笑眯了眼,有的嘟着嘴,可爱极了。

他们在人群中穿梭,时不时地和观众们互动,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社火表演一直持续到中午,人们的热情却丝毫没有减退。

我站在人群中,被这欢乐的氛围所感染,也跟着一起鼓掌、叫好。

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庆阳民俗文化的魅力,它不仅仅是一场表演,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除了社火,庆阳的香包也是一绝。

庆阳香包又被称为“绌绌”,它历史悠久,做工精细。

我曾经去过一个香包制作的工坊,一进门,就被那琳琅满目的香包给吸引住了。

庆阳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庆阳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庆阳民俗文化调研报告庆阳位于陕西省西北部,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民俗文化的地方。

庆阳的民俗文化独特多样,融合了汉、回、藏、羌等多个民族的文化特点,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庆阳风情。

一、庆阳的传统节日庆阳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庆阳秋季庙会。

每年农历八月二十八,庆阳市都会举办盛大的秋季庙会活动。

庙会期间,人们会穿着传统的节日服饰,举行各种民俗表演和游艺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二、庆阳的婚俗文化庆阳的婚俗文化也是庆阳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庆阳的婚礼通常分为三个环节:迎亲、亲戚团聚和婚宴。

在迎亲环节中,新郎和新娘会分别由自己的亲戚带领,行走在庆阳的街头巷尾,以展示新婚的喜庆氛围。

亲戚团聚环节是新郎和新娘的家人相聚一堂,举行传统的祭祀仪式,表达对新婚夫妇的祝福。

而婚宴则是庆祝新婚的重头戏,宴席上丰盛的菜肴和热闹的气氛让人流连忘返。

三、庆阳的民间艺术庆阳的民间艺术有着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其中著名的有“庆阳秧歌”、“庆阳大鼓”等。

庆阳秧歌是一种具有浓郁庆阳地方特色的舞蹈形式,舞者们身穿色彩鲜艳的服饰,在欢快的音乐中跳跃起舞,表达对丰收和喜庆的祝福。

庆阳大鼓是一种传统的音乐表演形式,演奏者们用手或器械敲击大鼓,发出有力的节奏,给人以震撼和激动的感觉。

四、庆阳的民间工艺庆阳的民间工艺也是其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庆阳的陶瓷制作技艺在全国享有盛誉,庆阳的瓷器以其精美的造型和细腻的工艺而闻名。

此外,庆阳还有木雕、刺绣等传统手工艺,这些工艺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蕴含着庆阳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五、庆阳的传统美食庆阳的传统美食丰富多样,口味独特。

其中最著名的有庆阳羊肉面和庆阳油茶。

庆阳羊肉面以其鲜美的汤底和细嫩的面条而闻名,是庆阳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食品。

庆阳油茶则是一种传统的早餐食品,以其浓郁的香味和丰富的营养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通过对庆阳民俗文化的调研,我们可以看到庆阳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其民俗文化丰富多样,独具特色。

镇原中学校本教材---走进庆阳了解民俗

镇原中学校本教材---走进庆阳了解民俗

走进庆阳了解民俗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艺术节,简称“香包节”,是陇东庆阳地区在端午节前夕举办的富有黄土高原特色的展示其黄土积淀深厚、独具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艺术节。

传说“香包”是当地妇女在端阳节制作的各种小动物形状的绣花荷包,给孩子们佩带在身上驱恶逐魔、逢凶化吉。

这种精湛的手工艺术被承嗣保留下来,成为现代黄土高原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衷心祝愿。

庆阳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远离省会中心城市和国家交通大动脉,改革开放以来,庆阳经济社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边缘城市、农业地区的封闭状况仍然没有多少改变。

许多外地人对庆阳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有的还不知道庆阳在甘肃,更不知道庆阳的具体位置,出差探亲往往走错方向绕了远道;有的甚至不知道中国版图上有庆阳这个地方。

这使祖辈生活在“天下黄土第一原”上的庆阳人无不尴尬备至。

在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已成必然趋势,时代已进入21世纪的今天,庆阳的外部形象竟然还是如此,不得不迫使庆阳人着力探究其在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的具体缘由。

庆阳人民勤劳智慧的本色决定了庆阳人绝不会甘于这种境况,“酒香止于深巷”的现状必须尽快改变。

加快庆阳的发展,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必须进一步加强深度开发。

那么,扩大开放必须采取一定的手段,这就要千方百计使庆阳的名字响亮起来,最大限度地扩大庆阳的知名度,把庆阳的优势资源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广而告之,使其被世人所知,要想方设法把庆阳老区推介向全国全世界,要想方设法使庆阳的名气大起来,人气旺起来,经济活起来。

但究竟怎样才能实现这样的目的,采取一种什么样的载体最有效呢?2002年撤地设市后的第一届庆阳市委、市政府领导动员和开启民智,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想到了举办特色文化节会。

因为只有先进的特色文化才能统领广大受众的意识形态,而这种特色文化还必须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才具有较强的感召力,这样的节会才更具有文化张力。

于是,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甘肃庆阳的手工艺

甘肃庆阳的手工艺

甘肃庆阳的手工艺
甘肃庆阳地区有许多独特的手工艺,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手工艺品:
1. 武威彩陶:武威彩陶是庆阳地区的传统手工艺,使用陶土为原材料,制作出各种精美的陶器。

彩陶以精致的造型和鲜艳的彩绘而闻名,常用于装饰和收藏。

2. 庆城花毯:庆城花毯是甘肃庆阳地区特有的一种地毯制作技艺。

花毯的制作采用传统的手工编织技法,选用优质的羊毛作为原材料,经过多道工序制作而成。

庆城花毯色彩鲜艳、图案独特,常常被用作装饰品和纪念品。

3. 石刻艺术:庆阳地区的石刻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庆阳石刻以线条流畅、雕工精细、造型逼真而闻名,常见于庙宇、公园和纪念碑等地。

4. 手工编织:甘肃庆阳地区有着丰富的手工编织传统,包括编织草席、编织草鞋、编织竹篮等。

这些编织品通常采用当地自然材料手工制作,具有环保、实用和艺术价值。

5. 剪纸:庆阳地区的剪纸艺术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技法,常用于装饰和庆祝活动。

庆阳的剪纸作品精美细致,图案多样,常以动物、植物、人物等各种形象为主题。

这些手工艺代表了甘肃庆阳地区丰富的文化传统和民间艺术,是当地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也是独特的文化宝藏。

甘肃庆阳的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甘肃庆阳的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甘肃庆阳的家乡风俗作文500字《甘肃庆阳的家乡风俗》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我的家乡甘肃庆阳的风俗。

在我们庆阳,过年可热闹啦!一进入腊月,大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准备各种各样的年货。

会做很多好吃的,比如炸油饼、蒸馒头,那香味能飘满整个院子。

到了除夕这天,一家人早早起床,贴春联、挂灯笼。

晚上,大家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有香喷喷的饺子,还有好多平时吃不到的好菜。

吃完年夜饭,我们小孩子就等着长辈给发压岁钱,拿到压岁钱可开心啦!
正月初一,我们穿上新衣服去拜年。

见到长辈要说吉祥话,长辈会给我们糖果和瓜子。

还有社火表演呢,那些叔叔阿姨穿着漂亮的衣服,踩着高跷,扮成各种角色,可有意思啦!
这就是我们庆阳的过年风俗,是不是很有趣?
《甘肃庆阳的家乡风俗》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的家乡甘肃庆阳有啥特别的风俗不?让我来给你们讲讲。

我们这儿呀,结婚的时候可热闹啦!新娘子来之前,新郎家要把房子布置得漂漂亮亮的。

等新娘子到了,会有小孩子堵在门口要红包,不给就不让进。

还有啊,过生日也很有讲究。

老人过生日,晚辈们都要回来祝寿,会准备一个大大的蛋糕,还有一桌丰盛的饭菜。

大家一起唱生日歌,祝老人健康长寿。

我们庆阳还有个风俗叫燎疳。

正月二十三这天,家家户户在门口点一堆火,大人小孩从火上跳过去,据说这样可以去掉晦气,保佑一年平平安安。

怎么样,我们庆阳的风俗有趣吧?。

庆阳传统文化(庆阳传统文化调查报告2000字)

庆阳传统文化(庆阳传统文化调查报告2000字)

庆阳传统文化(庆阳传统文化调查报告2000字)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庆阳传统文化,以及庆阳传统文化调查报告2000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文库喔。

本文目录:1、民俗传统文化2、该如何传承民俗文化(组图)3、写一篇有关庆阳传统文化节(香包、刺绣、农耕)作文4、庆阳香道是怎么说的?5、庆阳剪纸传统文化节作文6、作文《庆阳的民风民俗》,不要网上抄的,700字到800字左右,介绍要详细点民俗传统文化中国结它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

是由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推展至汉朝的仪礼记事,再演变成今日的装饰手艺。

周朝人随身的佩戴玉常以中国结为装饰,而战国时代铜器上也有中国结的图案,延续至清朝中国结真正成为流传于民间的艺术,当代多用来室内装饰、亲友间的馈赠礼物及个人的随身饰物。

因为其外观对称精致,可以代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符合中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故命名为中国结。

香包古代称“香囊”,亦称“佩帷”、“容臭”、“香袋儿”、“荷包”,庆阳俗称“绌绌”或“耍活”。

它是用彩色丝线在彩绸上绣制出各种内涵古老神奇、博大精深的图案纹饰,缝制成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小绣囊,内装用多种浓烈芳香气味的中草药研制的细末,以作节令志庆、生活实用和观赏品玩用.苗族银器苗族酷爱银器,特别是银饰品。

苗族银饰品常以各种千奇百怪的变形图案为主题,这些图案都有动人的故事传说。

苗族银器,做工之细,图案之美,堪称一绝该如何传承民俗文化(组图)不久前,在甘肃庆阳举办了一个香包民俗文化节。

节日期间,这个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的“中国香包刺绣之乡”大打文化牌。

但来自兰州市的游客鄢先生却表示不会再来了,因为他在节会上花了上百元买了几个做工精致的香包,回到兰州后却被内行人告知这些香包都是机器生产的,在兰州的大街小巷都能买到。

“这种情况其实反映了民俗文化保护、传承同经济发展的一个矛盾,”西北师范大学民俗学教师王贵生说,“民俗文化走向市场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但如果保护不到位,原汁原味的文化就会变了味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近庆阳民俗文化
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原题为“戏曲大舞台”,教者考虑到本地区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及科技人文等方面制约,学生对戏曲知之甚少,因此因地制宜更换题目为“我眼中的庆阳民俗文化”。

教学中紧扣“民俗文化”这一主题,设计了以下四项活动:
1、说一说家乡(庆阳)的民俗文化有哪些?其中群众关注度较高的又有哪些?(要求学生在走访调查后有针对性的列举);
2、选择自己最喜欢,最熟悉的一种民俗文化活动谈谈它的起源,形成和发展;(要求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向老师和同学介绍)
3、尝试参与其中一种民俗文化活动,体验其艺术特征和人文魅力;
4、探讨各个民俗文化活动的内涵和发展前景(要求学生各抒己见、谈体会、谈认识,并将三项活动的资料整合写成作文)。

二、活动目标的确定
活动总目标:
1.初步了解庆阳地区几种常见民俗文化活动的有关知识;
2.了解庆阳民俗文化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情感目标:
1.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研究活动,对自己的新发现有喜悦感和成
就感,在活动中感受合作和交流的乐趣;
2.培养学生对当地民俗文化的感情和关注;
3.激发学生热爱民俗文化,为家乡民俗文化献计献策的激情。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与同学、与社会交往的技巧并逐步培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学会制定活动计划,培养实践能力;
3、学会多渠道收集、记录整理资料,在活动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团结精神,体验合作的愉快;
5、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力求培养“自我〃社会”的认识观。

三、确立活动小组
课题确定以后,活动正式开始。

为了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及其喜爱的民俗文化活动的类型,将七(三)班50名学生分为两个小组。

四、活动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查询、积累资料
(一)活动目标:
通过查阅资料、询问父母、采访村民等方法了解有关民俗文化方面的知识,感受庆阳民俗文化的艺术魅力和发展前景。

活动地点:农村书屋、学校图书室、微机室、爱好民俗文化的村
民家中等地方。

(二)活动流程:
1、各小组到农家书屋、学校图书室摘录庆阳民俗文化方面的知识(如,民俗文化的起源、发展等);
2、各小组到村民中、网吧等地方查询有关民俗文化方面的资料,并下载一些图片和视频;
网站名称:
/
/question/
/view/
资料内容:
庆阳香包、庙会的由来、社火
3、第一小组的姚亦飞等25名同学分别走访了本村和邻村的60位村民,下面是一份调查结果统计表:
学生的体会:喜爱社火的以少年儿童和中老年人居多,而喜爱绣荷包的以女性居多,这种现象与民俗文化活动自身的艺术特征有关。

群众的希望:希望乡政府能重视民俗文化活动,使本地的民俗文化活动的组织规范化,规模化。

4、第二小组的赵敏等25名同学上网和在校图书室查找资料,搞清庆阳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三大民俗文化活动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状况。

第二阶段:互相交流、展示成果
(一)活动目标:
1、在交流中,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充实自己的研究成果;
2、在活动中体会参与的乐趣,对研究成果有成就感、自信心;
3、总结研究成果,体验合作的喜悦。

(二)活动流程:
1、各小组展示阶段性成果。

(1)网上参观庆阳历届香包民俗文化节上的精品展厅;
(2)以文艺表演的形式再现“社火”风貌;
(3)以模拟场景的形式再现“庙会”风貌;
(4)自制香包、收集香包在班上展评。

2、各小组选取自己喜爱的一种民俗文化活动,进行解说。

3、将收集到的资料整合写成文章,推荐优秀作品到校园广播站或校报上作一次专题栏目。

4、设计宣传标语,呼吁当地群众重视民俗文化活动。

附:活动实施过程中的花絮
(一)本次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的收获
1、基本达到预期的各类目标。

2、注重整合多种学科的知识,成功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二)最出彩的环节
由于学生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资料,因此在“我当解说员”这一环节完美地展示了他们的劳动成果和个人魅力。

如介绍庆阳香包的艺术魅力,他们的赞美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有的同学谈到香包民俗文化节的举办极大地鼓舞了农民艺术家的创作热情时如数家珍:有人茶余饭后忙着绣荷包、纳鞋垫,有人创办香包公司,当了总经理……
(三)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意义
不论是社火、庙会还是香包,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尽都是古朴而又拙巧、原始而又鲜活的艺术瑰宝。

它们反映了庆阳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以及对美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开展这样的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不仅陶冶了学生情操、锻炼并提升了学生多种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对本地区民俗文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师的体会
组织这类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不仅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优化,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发展,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无穷的活力。

另外,作为基层语文教师要积极尝试开展和应用校本课程资源和乡土课程资源,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使农村学生热爱家乡并热爱语文这门学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