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岁香包之乡——甘肃庆阳

合集下载

庆阳民俗文化作文

庆阳民俗文化作文

庆阳民俗文化作文篇一:庆阳民俗论文弘扬香包艺术发展民俗产业西峰区陈户中学赵佳丽一.庆阳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潜藏,庆阳香包可说是民间艺术的典范,它历史悠久,内容广泛,题材新颖,而且内涵也甚为深刻。

庆阳,全世界上黄土层最深最厚的地方,这里,已曾是环江翼龙的故土,黄河古象的摇篮,农耕文化的起点,歧黄之术的源头,拯救过中国革命的老根据地??然而又有多少人了解庆阳所拥有的绚丽的民间艺术宝库。

如今这里是中国民俗学不会命名的中国香包刺绣之乡,亚洲徒手秧歌之乡,中国民间泥塑之乡,我国窑洞民居之乡,周祖农耕文化之乡,荷花舞之乡,中国皮影道情之地村。

中国民俗学会,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把庆阳列为中国民俗文化及民间工艺美术调研基地。

作为中国香包刺绣之乡的庆阳,所产的香包有着其独特的民间艺术茶艺价值和欣赏价值。

香包,古称香囊,亦称佩帏,容臭。

其制作和佩戴史至少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马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

”江离,辟芷,秋兰均为香草,纫乃连缀之意,佩即佩帏,在这里既指香包,也含有佩带之意。

全句意思是把装满香草的佩帏带在身上,这说明香包早在屈原所在的战国时代已是一种饰物了。

香包,用当地的话说,又叫“耍活”“绌绌、绌儿”。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这七天小孩满身披挂香包,左右两肩,一边是老虎,一边为狮子,胸口驮着青蛙或五毒,胸前挂满金瓜,绣球。

学徒给阿婆送香包,姑娘给情人投珠子,小伙子抢香包,学生们提着棕子和香包,要赠给老师??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严格而言,香包是陇绣的一大类,具有独立欣赏内在价值。

而荷包又是香包的一种,实际生活中,二者混用,常也不分彼此。

庆阳香包,是华夏民族“原生态”文化在该地区潜藏积淀的结晶。

丰富的原生态佛教文化古老而奇妙神奇,纯朴的民俗风情,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溯根寻源,在今天看来,我们欣赏庆阳香包有着拥有返朴归真的意义。

香包是荒山坡上土生土长的艺术,充分显示着丰富的区域性文化内涵和悠古的地方风情及民族特色。

中国庆阳香包文化简介

中国庆阳香包文化简介

中国庆阳香包文化简介中国庆阳上古文明亘长久远,早在20万年前,人类始祖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历史文化灿若星河;庆阳又是革命老区,老一辈革命家的战斗足迹遍布这里的每一片热土,播火浴血的正义酣歌仍犹在耳如泣如诉,红色革命文化遗址星罗棋布;黄土高原造就的黄土风情别具一格,粗犷豪放,浑朴天成,绚烂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更是勤劳智慧的庆阳人民在漫漫长夜里点亮的灯盏,在敦厚朴实的心灵里开出的浪漫花朵,这样的山花烂漫,朵朵如诗如画。

庆阳民间一直沿袭着巧女娴妇制做香包比手工,端午节赠送佩戴香包呈吉祥的传统习惯。

一些民间艺人每逢端阳节将自制的香包陈列在街头销售,有的还运往外地出售。

而早在2001年,原来的西峰市就办过一次香包节。

香包在庆阳再普通不过,庆阳人对香包也再熟悉不过。

华池县曾出土金代的千岁香包,可见中国庆阳香包之历史悠久。

香包是庆阳妇女刺绣的民间工艺品之一。

香包以其绚丽鲜明的色彩,大胆而奇特的造形,泼辣而热烈的动感,承传着中国庆阳民间民俗文化的血脉,凝聚着庆阳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人民群众伟大的创造精神。

庆阳香包在民间还具有表情达意的信物功能,所以以小小香包作为中国庆阳特色文化的代表,文化含量丰富,历史传统古老,地域风格鲜明,内涵寓意深刻,技艺精湛高超,被誉为中国庆阳历史的“活文物”,足可成为中国庆阳的靓丽名片和发展信使。

——香包节以快捷的方式起到了全方位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作用,香包、刺绣、剪纸、道情皮影、民歌,高高树起了庆阳特色民俗文化的旗帜。

——香包节极大地提高了庆阳知名度,重塑了庆阳的对外形象和庆阳文化之魂,庆阳老区办节会,许多领导同志和全国知名学者给予了极大关注,薄一波、铁木尔·达瓦买提、王光英、马文瑞、贺敬之、张仃、靳之林等以及甘肃省的一些领导同志都曾热情题词,予以支持。

薄一波赞誉“庆阳香包甲天下”,王光英称庆阳香包为“民族瑰宝”;习仲勋、许嘉璐、布赫、吴阶平等领导同志曾欣然担任节会顾问;《欧洲时报》、香港《大公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外重要媒体对庆阳进行了大力宣传推介;全国民俗学会年会在庆阳的召开,《走庆阳》、《看庆阳》、《庆阳历史文化揽胜》、《庆阳民俗艺术之魂》、《庆阳史话》等一批画册书刊的出版以及许多曾参加香包节的全国民俗学专家纷纷出版专著,对庆阳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进行了研究发掘,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推介作用。

庆阳香包

庆阳香包



传承原因、传承人
• • 传承原因 庆阳香包之所以有如此久远的历史,主要因为庆阳有着浓郁的农耕文化 习俗。农耕文化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男耕女织。在生产力较为发展的前提下, 女人们除完成织布缝衣外,还做一些工艺品、礼品用来点缀生活,联络感情, 香包也就由此而生并广为流传。这些香包给人以原始生命的壮美感,包含和 浸透着古代哲学的神秘色彩,内容无所不包,多以人类童年期的多种崇拜和 原始图腾为主题。在庆阳,香包无处不在,随处可见。它挂在农村老汉的旱 烟袋上,戴在乡里孩子的头上,穿在农家姑娘的身上。端阳节这一天,大小 孩子都要戴香包,尤其是孩子,前胸、后背、肩上缀满了各种各样表示吉祥 祝福、驱邪镇恶的香包。这一天的庆阳,大街小巷和岭上塬下,犹如一个香 包的博览会,城镇乡村香气四溢,可谓“香飘十里,陶醉八乡”。 传承人 庆阳香包是一门传统工艺,现在主要的传承人有李秀娥、贺梅英等。目 前庆阳香包绣制面临着手工产品被现代复制品取代的局面,刺绣工艺渐已失 传,具备民俗文化知识的极少数工作者多半退休,研究人才奇缺,后继乏人, 亟待抢救、保护。近年来,庆阳市以香包为名片,大力开发独具地方特色的 民俗文化,并以此作为庆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宣传名片,大踏步迈向全国,迈 出国门。从2002年开始,庆阳市每年在端阳节期间都要举办“中国· 庆阳香包 民俗文化节”,吸引了大批海内外的客商云集庆阳。目前,庆阳已被命名为 “中国香包刺绣之乡”。千家万户的香包生产基地,遍布城乡的香包开发公 司,使庆阳香包名片传遍了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
庆阳香包
• • • • • 简介 制作工艺 类型 特点 传承
香包名片
• 庆阳香包 又称"绌绌",是庆阳的一种民间 民俗物品。按照剪纸的图样,在丝绸布料 上用彩色的线绣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然后 缝制成不同的造型,内芯填充上丝棉、香 料,就做成一种小巧玲珑、精致漂亮的刺 绣品。这种刺绣品又叫荷包,庆阳民间称 作耍活子。吉祥如意,祝愿祈福,禳 (rang)灾避邪,祛病保平安是庆阳香包 祈祝这个大千世界的亘古主题。

高一散文:庆阳的天使——香包

高一散文:庆阳的天使——香包

庆阳的天使——香包庆阳,黄河的中上游,陕甘宁三省的交界处,华夏历史的发源地,炎黄子孙的繁衍处。

但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这里曾经一度成为不毛之地,改革开放后,也一直都是一个落后的地区,没有便利的交通,没有创新的追求,但庆阳人民却始终都有一颗与国际相接轨的炽热的心。

时光荏苒,黄土高原之上,不仅有那种豪放,更有心思缜密的灵巧美,香包便是其代表之作!多么心灵手巧的结晶!多么富有灵动的美丽!多么使人叹为观止的杰作啊!这贫瘠的土地渐渐肥沃,这落后的思想渐渐新颖,这块荒凉的地区终于以香包走出黄土高原,而逐渐飞黄腾达!初降临早于公元前两千三百多年前,《黄帝内经》便有记载。

虽然那时,许多疾病都无法根治或是治疗。

但是,古人类却也懂得避开这些“病毒大军”。

于是,《黄帝内经》的作者岐伯便想到了一个极好的方法。

那便是能将药物随身携带,做到防疫驱瘟、禁毒蛇的作用,但又为了方便起见,便又随意用一小布袋将药物裹藏进去,达到一定的目的。

如此一来,香包的初形显见。

随着人民的需求不同,当年的小药袋在经历了不同的时代后,不仅没有被时代所淘汰,对于人民来说,还更加形影不离了。

战国时代,香包成为了人们的饰物,无论男女老少,都随身饰挂。

为自己添彩,也为自己今日增添福运。

在当时,无论是香包的外形特点,还是其寓意如何,都让社会所接纳、包含、喜爱。

而在唐宋时期,香包更是成为了仕女、美人的专属用品,足见香包的地位日渐提高。

至明清时期,香包更成为了男女之间的定情信物,也是逢年过节必备的吉祥物。

其辉煌在2001年,庆阳华池县更是出土了距目前800多年的香包被誉为“千岁香包”。

香包的历史渊源流长,而庆阳则是其发源地,也是其发扬地。

800多年的风吹雨打,并没有使“千岁香包”而褪色,也没有使“千岁香包”模糊。

反倒历经多年沧桑,在今时今日,“千岁香包”不仅熠熠生辉,而且更多了几分历史的庄重气质。

这足见庆阳人民的智慧,足见庆阳人民对香包制作的精心。

若没有当年庆阳人民一针一线的精心缝制,哪来今日的叹为观止?若没有当年庆阳人民对香包制作的苦心研制,哪来今日的辉煌璀璨?若没有当年庆阳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哪来今日的吉祥之物?庆阳的女孩儿七岁八岁便开始学针线,便开始为做出一个个精巧玲珑的香包而打基础。

有关庆阳香包的调研报告

有关庆阳香包的调研报告

有关庆阳香包的调研报告庆阳香包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视,传统手工艺品逐渐受到关注。

其中,庆阳香包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备受青睐。

本文将从庆阳香包的历史渊源、特色和现状等方面进行调研,以期更好地了解庆阳香包。

一、历史渊源庆阳香包起源于唐朝,历史悠久。

传说中,唐朝的一位皇帝巡游西北,路过庆阳时,看到当地的百姓因为驱蚊叮咬而不得安宁,于是便让有经验的宫女设计了一种防蚊驱蚊的香囊,从此庆阳香包开始流传。

据史料记载,庆阳香包最早出现在唐朝中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二、特色1.材料精选庆阳香包的制作材料十分讲究,一般选用优质的绸缎、棉布、纱线等材料,以及各种芳香的中药材料,如龙脑、苏木、没药等,保证制作出来的香包色彩鲜艳,香气清香扑鼻。

2.制作工艺庆阳香包的制作过程相对复杂,需要经过剪裁、缝合、绣花、填充、熏香等多道工序。

其中,绣花是庆阳香包的一大特色,绣工精细,图案多样。

庆阳香包的绣花图案多取自自然界,如花卉、鸟兽、山水等,寓意吉祥如意,富有民族特色。

3.民间文化传承庆阳香包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品,与庆阳地区的民间文化传承密不可分。

从庆阳香包的制作工艺、材料选择、图案设计等方面都能够感受到庆阳地区深厚的民间文化底蕴。

在制作过程中,庆阳香包还蕴含着丰富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如“龙凤呈祥”、“鹊桥相会”等。

三、现状虽然庆阳香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庆阳香包的生产和销售却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传统手工艺品的市场需求逐渐减少,庆阳香包也不例外。

另一方面,庆阳香包的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工,成本较高,难以与机器生产的产品竞争。

但是,庆阳香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魅力仍然深受人们喜爱。

在近年来,庆阳市政府加大对庆阳香包的保护和扶持力度,鼓励庆阳香包制作企业采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模式,提升庆阳香包的品质和竞争力。

同时,庆阳市还在加强庆阳香包文化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庆阳香包。

庆阳香包介绍作文

庆阳香包介绍作文

庆阳香包介绍作文在咱们国家广袤的大地上,有一个充满魅力和独特风情的地方,那就是甘肃庆阳。

庆阳这个地儿啊,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着让人眼前一亮的民俗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那一个个精美绝伦、香气扑鼻的庆阳香包。

我第一次亲眼见到庆阳香包,是在一次热闹非凡的民俗展览上。

那场景,至今想起来都还历历在目。

刚走进展览大厅,我的眼睛就被那琳琅满目的香包给“抓住”了。

它们五颜六色,形状各异,就像一片绚丽多彩的花海,让人瞬间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

我凑近一个香包仔细端详,这个香包呈心形,周边用细腻的丝线绣着一朵朵娇艳的牡丹花。

花瓣层次分明,颜色由浅至深,仿佛是真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花蕊部分则用金黄色的丝线点缀,闪闪发光,就像清晨的阳光洒在上面。

而叶片呢,是翠绿色的,丝线的光泽让叶片看起来充满了生机,仿佛随时都能滴出水来。

香包的边缘还镶着一圈小巧玲珑的珍珠,为整个作品增添了几分高贵和典雅。

再看另一个香包,它是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形状。

小猴子的眼睛又大又圆,活灵活现,像是在对你调皮地眨着眼。

它的身上长满了细密的绒毛,这些绒毛可不是用普通的线绣出来的,而是一种特殊的绒线,摸上去柔软极了,就像真的猴子毛一样。

小猴子的手脚还能活动,关节处用丝线巧妙地连接着,让人忍不住拿在手里摆弄一番。

它的尾巴长长的,弯弯地卷起来,末端还系着一个小巧的铃铛,轻轻一摇,清脆的铃声就响了起来,那声音仿佛能穿透你的心灵,让你瞬间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还有一个香包,是一个大大的福字。

这个福字绣得可真是精致啊!每一笔每一划都粗细均匀,线条流畅。

红色的丝线在阳光下闪耀着喜庆的光芒,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美好的祝福。

福字的周围还绣着一些吉祥的图案,有如意、祥云、蝙蝠等等,寓意着幸福如意、吉祥安康。

把这个香包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满满的福气和温暖。

庆阳香包的香气也是一绝。

它们可不是那种刺鼻的化学香料的味道,而是一种自然、清新、让人陶醉的香气。

有的香包里面装着薰衣草,那淡淡的紫色小花散发着宁静而优雅的香气,能让你的心情瞬间平静下来;有的香包里面装着艾草,那浓郁的草药香有着驱邪避灾的寓意,闻起来让人感到安心;还有的香包里面装着玫瑰花瓣,那甜蜜的花香仿佛能把你带入一个浪漫的世界,让你的心都变得柔软起来。

庆阳香包 香飘天下

庆阳香包 香飘天下
当下,庆阳香包绣制面临着手工产 品被现代复制品取代的局面,刺绣工艺 渐已失传,具备民俗文化知识的极少数 工作者多半退休,研究人才奇缺,后继 乏人,亟待抢救、保护。
2006 年 5 月 20 日, 庆 阳 香 包 绣 制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责编 芳庭)
综观庆阳香包,传统色彩浓重,工 艺精湛,立体感强,动静互补,民俗意 识深厚,均有其美好的象征性,是地方 传统的艺术瑰宝。它寄托着人们心灵深 处的美好诉求,渗透着“祈福避邪”的 象征意义,件件都被赋予展现生与活力, 表达思想与信仰,揭示人性、欲望的地 方民俗文化内涵,充分反映了地方劳动 人民纯朴、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蕴 含着华夏古老文明博大、雄奇、阳刚的 民族魂魄。
庆 阳 香 包
香 飘 天 下
庆阳“千岁香包”仿制品
64பைடு நூலகம்
2019·06
生活
陇上非遗
香包(古名香囊,又叫荷包),是 甘肃陇东地区节日的必备品,作为端午 节古老的民俗物品,寄托了该地劳动人 民一种避邪、消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庆阳香包也因此闻名遐迩。
庆阳香包绣制是当地的传统手工艺 术。按照剪纸的图样,在丝绸布料上用 彩色的线绣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然后缝 制成不同的造型,内芯填充上丝棉、香 料,就做成一种小巧玲珑、精致漂亮的 刺绣品。造型五花八门、千姿百态,既 是庆阳妇女世世代代对原始、传统手工 技能的承袭,又是个人技能和智慧的再 现。绣品多以人类童年时期的多神崇拜 和原始图腾为主题,以远古历史纹饰为 主要内容,以装饰功用为目的,兼以观 赏和佩戴,式样以香包为主,有挂片、 衣袖、桌裙、褂子、枕顶等多种类型。 按制作技艺分有“绌绌”类、线盘类、 立体刺绣类、平面刺绣类四大类型。按 样式有头戴型、胸挂型、背负型、脚蹬 型、肩卧型五种类型。

香包

香包

香包与刺绣
作为其它物品时 不少刺绣品是儿童的衣着,又是他们的 玩具,满足了儿童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发展 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审美能力。肚兜上绣个 壁虎,是希望孩子像猛虎一样勇敢;荷包上 绣个蛇蝎,是要让邪气逃之天天;姑娘精心 绣枕头、鞋垫、袜垫,是向男朋友表达爱意。 鞋上绣一只喜鹊,站在梅花枝头,象征喜上 眉稍;枕头上绣一对龙凤,比喻青年男女和 睦相爱,白头偕老„„人们通过刺绣表达着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香包刺绣
中国香包刺绣之乡—甘肃庆阳
庆阳刺绣香包
香包的简介 香包的起源 香包的历史 香包的传说 香包与刺绣 香包与民族 香包的文化价值 香包的传承意义
2
新 智 慧 。
动 妇 女 与 时 俱 进 的
史 围 门 帽填 香 艺 的 艾 的 的 帘 子装 包 品 中 叶 演 扩 、 、料 从 。 药 末 香 进 大 烟 披的 广 它 材 、 包 , , 包 肩各 义 形 粉 冰 从 也 既 等 、类 讲 状 末 片 狭 反 反 。 枕刺 , 象 , 、 义 映 映 香 套绣 既 包 外 霍 讲 了 了 包 、工 包 , 表 香 , 劳 范 台艺 括 填 绣 、 是 历 布品 实 充 以 苍 指 、, 体 物 各 术 里 如型又种等面 刺香有图具填 绣包香案有充 鞋,味的芳丁 垫又,实香香 、包故体除、 肚括称造湿雄 兜没香型功黄 、有包工效、 。

香 包 的 简 介
3
香包的起源




慢慢的这两项风俗逐渐合而为一,演 变成用五色彩线系着一个装满艾草, 雄黄和檀香粉末,混合香料的小布袋 给小孩挂着,防止毒虫侵扰,有袪毒 避邪的功用,并成为一种保命吉祥的 象征。于是就此确定了香包的地位。
农历的五月五日,家家户户都要过 端午节,在所有的端午的习俗中,最富 于静态美和温馨气息的莫过于制作和佩 戴香包。以往由于医药不发达,人们就 把具有杀菌作用的雄黄,艾草,菖蒲研 成粉末,用布包起来戴在胸前,利用它 散发出来的香气使夏天的虫菌不来侵扰, 这就是香包的 起源。 香包本身其实只是一个把香料包起 来的布包而已,但是由于古代妇女人人 都做得一手好针线,所以香包的制作越 来越精致,也越来越有可看性。尤其是 经由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香包,更蕴涵 了一分深挚情意。 香包又叫香囊,也叫馨香。五月俗 称毒月,根据风土志记载,农历五月五 日为阳极之日又叫中天节,有制造各式 各样避邪物的风俗,而在荆楚岁时记, 也记载着每逢端午节这一天,以艾草剪 成老虎的形状,或者剪裁布做成小老虎, 来避除一些有毒的东西,另外风俗通上 面记载,用五色彩线系绑在小孩子的手 臂上,可使他长命百岁,叫它做长命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岁香包之乡——甘肃·庆阳
这是一件距今约1000年的“千岁香包”,2001年出土于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双塔寺。

“千岁香包”黄色铺底,莲花陪衬,玛瑙、绿松石、宝珠结串带链,叶片环绕,花似海棠,暗合着佛教的最高境界。

“千岁香包”是庆阳农耕文明筚路蓝缕的历史见证,也是庆阳民间民俗文化薪火传承的恒久象征。

位于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的庆阳市,土地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260万,辖七县一区。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特的农耕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

香包、陇绣、民间剪纸、道情皮影和陇东民歌被称为庆阳“五绝”,《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绣金匾》、《军民大生产》等红色歌曲,就是植根于庆阳民歌沃土的经典之作。

香包绣制、陇东唢呐、环县皮影戏、窑洞营造技艺、庆阳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2年以来,庆阳市连续举办香包民俗文化节和农耕文化节,推动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创新和发展,“庆阳香包〃中国香道”的名片更加靓丽。

优秀的传统、绚丽的文化,彰显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庆阳与世界对话的又一通道。

庆阳是一片神奇的高天厚土。

境内的董志塬是世界上
面积最大、土层最厚、保存最完整的黄土塬面,享有“天下黄土第一塬”的美誉。

早在20万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7000多年前,有了早期的农业生产。

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这里曾与中医鼻祖岐伯论医,遂有《黄帝内经》行世。

周先祖不窋在这里“教民稼穑”,开启了先周农耕文明的先河。

黄河古象化石、环江翼龙化石、第一块中国旧石器让这里举世震惊,承载着庆阳发展演进的历程。

庆阳是甘肃省惟一的革命老区,原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4年,刘志丹、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华池县南梁建立了西北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南梁政府。

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后来与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地域辽阔的西北革命根据地。

这块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全国保存最完整、从未丢失过的“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长征中的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提供了落脚点,是八路军三大主力开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

发生在环县的山城堡战役是红军长征中的最后一次大胜仗,挫败了蒋介石的“围剿”计划,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发生,成为国共两党结束第一次内战、实现第二次合作的历史转折点,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迅速形成。

庆阳地处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蕴藏着储量丰富的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折合油当量1230亿吨,仅次于中国第一资源大市——榆林市。

是长庆油田的发源地和主产区,油气资源总量近40亿吨,占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总量的37%,石油三级储量16.2亿吨,探明地质储量5.16亿吨。

煤炭资源预测储量2360亿吨,占甘肃省预测储量的97%,煤层气预测资源量13588亿立方米,占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煤层气总资源量的30%。

如果按土地面积计划,庆阳平均每平方米土地下含油气120公斤、煤8吨。

优越的资源禀赋,广阔的开发前景,为将庆阳建成千万吨原油生产、千万吨炼化、亿吨级大型煤炭生产、千万千瓦装机煤电、千万吨煤化工生产以及10亿立方天然气、煤层气和120亿立方煤制气基地,建成国家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重要的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基地提供了坚强的支撑。

庆阳有丰富的绿色农产品和生态旅游资源,是甘肃省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全国品质最优、发展面积最大的黄花菜基地,红富士苹果等有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苹果、黄花菜、白瓜子仁、菜籽油、果汁、牛肉等产品远销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白瓜子仁出口量占全国的70%以上。

是“中国优质苹果之乡”,“中国黄花菜之乡”、“中国小杂粮之乡”、“中国杏乡”。

横跨陕甘两省的子午岭原始次生林是黄土高原面积最大、植被最好的水源涵养林,在庆阳境内面积达760多万亩,是陇东大地的“天然水库”和“绿
色屏障”。

庆阳是一座充满发展活力的新型城市。

庆阳市委、市政府正在带领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弘扬老区精神,全面贯彻甘肃省委、省政府“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紧盯“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的目标;围绕“率先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主题;突出“工业强市、产业富民”两大战略;破解“交通、水资源、生态、人才”四大瓶颈;开发“红、黑、绿、黄”四大优势资源,奋力建设经济强市。

今天的庆阳,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后发优势已经显现,中石油、华能、中电、中铝、雨润、东阿阿胶、天士力等国内知名企业相继入驻、投资开发,庆阳获得了强劲的发展动力,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甘肃庆阳,这颗璀璨的西部明珠,每天都发生着新鲜的故事,每天都演绎着发展的乐章。

勤劳热忱的庆阳人民正以开放的姿态、合作的期待,张开双臂欢迎四海宾朋投资兴业、创造辉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