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娃和霍小玉形象比较
_霍小玉传_与_李娃传_女性形象审美比较_蔡燕

《霍小玉传》与《李娃传》女性形象审美比较蔡 燕 提 要 霍小玉与李娃是唐传奇中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在她们身上,凝聚着作者的浪漫情怀:在外貌美描摹的同时,更重女性心智才情的展现;另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生活、人物内心深细入微的洞察力,从两位女性形象身上也折射出了深广的社会内容。
关键词 唐传奇 《霍小玉传》 《李娃传》 女性形象 审美比较分类号 I2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879(2001)02-0051-04 宋人洪迈曾经说过:“唐人小说不可不熟,小小情事,凄婉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
”(《唐人说荟·凡例》)将唐传奇与唐诗并称,虽有溢美,却也可看出唐传奇在唐代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从他这段话中还可看出,唐传奇在题材选择上倾向于“凄婉欲绝”的“小小情事”,也可以说唐人小说中以爱情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说明唐代文人已意识到爱情辐射生活和表现人物精神的巨大容量,由此便产生了大量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其中《霍小玉传》中的霍小玉和《李娃传》中的李娃无疑是唐传奇女性画廊中最为光华灿烂的。
与传录异事、粗陈梗概的六朝小说相比,唐传奇作者“始有意为小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指出了唐传奇作者创作上主观意识的觉醒,而这种主体觉醒首先体现为开始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典型形象的塑造。
在这些人物形象身上体现着作者鲜明的主体意识,既有作者的浪漫主义情怀,凝结着他们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审美理想,同时也透露出作家对社会生活及人物内心世界深细入微的洞察,显示出作者现实主义的创作功力,霍小玉和李娃的形象塑造充分展现了这一点。
如果把唐传奇中的男性形象与女性形象相比较,我们就会发现,男性形象相形之下大多显得软弱卑琐,《霍小玉传》中的李益,《李娃传》中的郑生、《莺莺传》中的张生等,这说明作者在塑造女性形象时倾注了更多的激情和幻想,其中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是唐传奇女性形象的塑造无论外貌还是内质上都追求完美无缺,其女性形象大都容貌绝美。
浅谈唐传奇爱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浅谈唐传奇爱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摘要:她们在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熠熠发光,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数的文学作品为我们展示着亘古不变的爱情。
通过对唐传奇爱情小说中女性的解读,可以更加系统的了解唐代的女性群像,传奇有强烈的女性意识,体现着鲜明的尊重女性、尊重爱情的意识。
其形象深深地震撼着我们,至今仍然能感受到她们的反抗精神,并为之赞叹。
关键词:唐传奇爱情女性形象一、青楼女子对爱情的追求(1)《李娃传》中坚强的李娃。
李娃,那个曾经的风尘女子,最终却成了国夫人。
她身上既有温柔多情的一面,也有工于心计、富于城府的一面。
作者深刻地展现了李娃在妓院这个特殊环境中养成的深谙世故、工于心计的性格,而她对荥阳生的真情,正是在这种独特性格中展现出来的。
她的理智与成熟,使得她能正视自己的感情,且能为这份感情创造出生存的环境。
待到荥阳生功成名就,她又主动求退,对郑生说:“今之复子本躯,某不相负也。
愿以残年,归养老姥。
君当结媛鼎族,以奉蒸尝。
中外婚媾,无自黩也。
勉思自爱。
某从此去矣。
”[1]充分显示出她看透世情的清醒。
然魏徵、房玄龄、李等皆乐于之婚,故旧望不减。
”。
而唐代的荥阳郑姓又是士族门阀,七姓之一。
然而李娃的可敬之处并不在于她的美满结局,而是她在传奇故事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这不公平的俗世的批判和她对爱情的努力追求!难怪作者白行简感慨地写道:“嗟乎,倡荡之妇,节行如是,虽古先烈女,不能逾也,焉得不为之叹息哉!”小说表达了对封建门阀制度的抨击。
我们也能从这感受到唐代女权的强化,妇女在家庭中越来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霍小玉传》中痴心的小玉。
作品以凄婉哀怨的笔调描绘了一个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
这桩爱情的悲剧,是风尘女子的血泪控诉。
李益的薄情寡义固然让人唾弃,但是造成悲剧的根源还是封建门阀制度。
但是遭到李益背弃以后,她缠绵病榻,无人宽慰,直至含恨离开人世,在无尽的幽怨中,我们体会到的仍是她对爱情的坚贞与执着。
小玉是纯洁的,她和李娃的不同在于:虽同在娼门,小玉却是那样一个纯真、冰清玉洁的女子,而李娃却是颇具城府,工于心计的女子,终于小玉还是难逃自己悲剧的命运。
崔莺莺,霍小玉,李娃性格分析对比

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短篇小说已经发展到一个成熟的阶段。
《莺莺传》《霍小玉传》和《李娃传》一直被誉为唐代三大传奇,作者以爱情辐射生活,表现人物精神,由此塑造了三个具有反抗精神、个性鲜明独特、可歌可泣的女性形象。
《莺莺传》写张生与崔莺莺恋爱,后来又将她遗弃的故事。
书中莺莺的形象因其美丽、聪慧、叛逆被人们所称道的同时,也因其被抛弃后没有进行所谓的反抗而被人们认为是弱者。
可在仔细揣摩其性格特征及其爱情追求后我认为她是强者,一个孤独而清醒的强者。
首先,莺莺是清醒的。
当张生以文调及期,又当西去时,莺莺谓张曰“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
”这一句表明她对女人的社会地位是有清醒认识的。
单看这一句容易屈解为她是逆来顺受的弱者,但紧接的一句“则没身之誓,其有终矣,又何必深憾于此行!”充满了对男人始乱终弃而又惺惺作态的痛切讥讽,因此可以肯定她对这种不公平社会地位是有清醒认识并且是强烈不满的。
其次,莺莺是叛逆的,“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一个名门闺秀向男子写出如此一封约会信这在当时的社会无疑是惊世骇俗之举。
再次,莺莺是勇敢的。
在那样一个把女人的贞洁看得远比女人性命重要的年代里而且她自小生活在诗礼之家,受到严格管制的情况下,面对所爱的人她毅然决然地背叛了整个封建制度。
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她的勇敢更表现在,她在清醒意识到女人的不公平社会地位,可能会被男人、以至整个封建道德所抛弃的情况下,仍然勇敢地去追求。
最后,莺莺是坚强的,这一点可能也是争议最多的。
人们认为莺莺在被抛弃后没有像杜十娘、尤三姐一样选择以死抗议便是软弱,然而,对一个负心的男人付出“忠贞“的生命,这值得吗?《霍小玉传》主要是写名门望族出身的陇西新第进士李益与地位低下的女子霍小玉的爱情悲剧。
李益和霍小玉相爱,一起生活了两年。
“引谕山河,指诚日月”的誓言那样动人,但后来李益还是遗弃了霍小玉。
浅谈《李娃传》与《霍小玉传》的异同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浅谈《李娃传》与《霍小玉传》的异同学院:地理科学学院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2011级学号:222011318210030 姓名:李斯曼内容摘要:唐代传奇小说中叙写婚恋故事的最为普遍, 它们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都能做到委婉曲折, 摇曳多姿, 引人入胜。
《李娃传》与《霍小玉传》是这类作品的杰出代表。
《李娃传》与《霍小玉传》都写了娼门女子的爱情与命运, 但前者侧重人性的失而复归, 结以团圆, 后者则侧重写美的被毁。
二者各有内涵, 各呈风姿。
关键词:爱情人性道德封建礼教唐传奇李娃传《霍小玉传》论文正文引言:鲁迅说, 唐人“始有意为小说”[1] ,唐传奇的确是中国小说成熟的标志。
唐代小说之所以被后人称为“传奇”, 是因为作者往往“作意好奇”[2],“能揉变化之理, 察神人之际, 著文章之美, 传要妙之情, 不止于赏玩风态而已”[3]。
它超越了中国史传文学拘泥于真人真事的传统, 能自觉运用虚构与想像, 使故事情节曲折完整, 人物形象血肉丰满, 叙述婉转, 文辞华艳, 使中国小说具有了独立的文学品格, 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对《李娃传》和《霍小玉传》予以比较分析, 即可见一斑。
一、《李娃传》《李娃传》是白居易之弟白行简根据当时流传的(一枝花)故事加工整理而成, 写长安娟女李娃与荣阳郑生的一段曲折的爱情。
李娃者, 李姓姑娘之谓也。
古代通称妙龄女子为“娃”。
宋人“说话”称李娃为李亚仙, “亚仙”当是其名。
荣阳望族之子郑生, 因赴京应试, 偶遇李娃, 一见钟情, 遂溺其家。
“岁余,资财仆马荡然”, 被李娃与鸭母设计骗逐, 流落为代人哭丧的“挽郎”。
旋又遭父鞭答, 几于毙命。
后于行乞冻饿之际, 为李娃所救。
李痛悔往昔所为, 自赎与居, 砒砺其发愤苦读, 遂摧第, 终至夫荣妻贵, 父子如初。
李娃是素有长安“一枝花”之誉的“狭邪女”, 正如郑生那位“长安通”朋友所介绍, “前与通之者多贵戚豪族, 所得甚广。
浅析霍小玉的悲剧形象

浅析霍小玉的悲剧形象1000字霍小玉是《活着》一书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她是主人公福贵的妻子,也是一个代表着中国妇女传统形象的角色。
她的悲剧形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传统思想束缚霍小玉是一个传统女性形象,她的整个生活都被社会传统思想所束缚。
她在家中只能做家务,不能参与到男人的事业中,且在与福贵结婚之前,她也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被父母和婆婆捆绑着安排婚姻。
在那个时代中,女性地位低下,无法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这种传统的束缚使得霍小玉失去了自我,缺乏独立的思想。
二、痛失儿子霍小玉的悲剧开始于痛失儿子,这个不幸的事件彻底摧毁了她的心灵。
她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个儿子,一个被社会所认可的孩子,但当她终于有了一个儿子,却在不久之后就失去了。
这种巨大的伤痛对霍小玉的心灵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至此她再也无法走出阴影。
三、家庭和社会的压力霍小玉的丈夫福贵因为自己的错误而遭受到了良心的谴责,这让他开始改变自己的行为,但同时,这也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作为其妻子,霍小玉要承担自己家庭的责任,同时还要承受社会的压力和嘲讽。
这种巨大的压力使得霍小玉越来越无法承受,最终选择了离开人世。
四、沉重的心理负担霍小玉一生中承受着沉重的心理负担,这在其悲剧中也得到了体现。
她一生都没有停止过与自己的内心进行争斗,这种心理的对抗在她面对儿子死亡时和福贵的良心谴责时达到了顶点。
这种沉重的负担最终导致了她的崩溃,使得她失去了生命的勇气。
总之,霍小玉的悲剧形象主要体现在传统思想束缚、痛失儿子、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以及沉重的心理负担等方面。
她的悲剧形象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妇女的困境,也呈现了人类在面对个人和社会悲剧时的无助与无奈。
唐传奇中霍小玉、李娃形象之比较

唐传奇中霍小玉、李娃形象之比较摘要唐传奇塑造了丰富的女性形象,向后世展示了生动的女性人物画卷。
唐传奇塑造了众多身份各异,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
而白行简的《李娃传》和蒋防的《霍小玉传》中的李娃和霍小玉都是塑造得非常成功的艺术形象。
作为唐代爱情传奇中最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不仅表现了唐代女性的共性,而且在她们各自身上又都有着极为鲜明的个性特征,在她们的身上凝结着独特的人格魅力。
拟将从生活环境、思想、性格、结局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方面对比分析二人形象,阐述二人形象的在相同性中存在着差异性,在共性中包含着异样的个性特质,这也就谱写了她们别样的人生。
并在此基础上体会把握二人鲜明的个性形象以及对所处的社会现状进行感知和了解唐代下层妇女的生存状态,并试图分析她们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唐传奇;形象比较;婚姻恋爱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唐传奇塑造了一系列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霍小玉和李娃无疑是唐传奇女性画廊中最为夺目的两位青楼女子形象。
《李娃传》与《霍小玉传》两篇传奇小说的内容题材相近,都是描写贵族公子与青楼女子的恋爱故事,也都是唐传奇中之佼佼者,“且都具有唐代传奇的共性特征,作意好奇、情节曲折、人物生动、语言华美。
”[1]但同是在曲折的故事之中,两位美丽多情、才情卓绝女子的传奇一生也有各自鲜明的独特形象。
本文将从以下四方面比较她们的不同。
一、生活环境、思想《李娃传》开篇便明确指出“汧国夫人李娃,长安之倡女也。
”同样《霍小玉传》中,霍小玉也自己道出“妾本倡家”的身份。
虽然她们都是娼女,都生活在社会的最下层。
但李娃与霍小玉在面对自己的爱情时却表现的不尽相同。
这不得不说这样的抉择与她们的生活环境和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李娃传》中的李娃是一个久经风月场,美丽多情的烟花女子。
长期在风月场中谋生活的她早就练就了一身在风月场中待人处事的本领,“前与通之者多贵戚豪族,所得甚广。
非累百万,不能动其志。
”[2]正如荥阳生的朋友所介绍,二十年的风尘生活,让她经历了无数形形色色的男子的侮辱与玩弄,也让她对爱情虽有渴望但不幻想。
性格决定命运——霍小玉李娃形象比较

性格决定命运——霍小玉李娃形象比较提要:蒋防的《霍小玉传》控诉了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残酷迫害,对妓女的悲惨遭遇寄予深厚的同情,不但情节曲折,描摹细腻,而且熔委婉缠绵同凄戾悲壮于一篇之中,读之,令人堕泪。
《李娃传》取材于《一枝花》。
它们均系唐传奇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本文拟以唐传奇中的霍小玉、李娃为例,在对这两个形象的具体分析中指出作者塑造了两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并赋予她们不同的命运,进而联系唐代社会及作家作品的思想意义。
关键词:唐传奇;性格;命运;思想意义一、引言唐传奇中出现了许多描写世人爱情题材的作品,其中有不少描写年轻士子和妓女之间爱情的小说,如《霍小玉传》、《李娃传》。
《霍小玉传》中的霍小玉原是唐宗室霍王侍婢所生的幼女,因她出自「贱庶」,霍王死后,就同母亲一起被赶出王府,易姓为郑氏,落魄为妓。
李生为霍小玉的美色所倾倒,狂热地追求她;霍小玉也为李生的诗才所吸引,把爱情献给了他。
她们母女并没有贪图李生的钱财,只希望终身有所寄托。
李生也表示要与小玉白头偕老。
但李生一离开霍小玉就变了心,与世家大族之女卢氏订婚。
小玉却痴情不变,为寻访李生消息,卖了首饰,怀忧抱恨,怨愤而死。
小玉临死前,黄衫客劫持生到小玉家里,小玉斥责李生辜负盟约,表示要作厉鬼复仇。
果然,李生与卢氏婚后,得妒痴之病,闹得家无宁日。
后来再娶三次,都因李生妒忌多疑,而得不到家庭的幸福。
《李娃传》讲的是常州刺史的公子,去京赴试,爱上名妓李娃,把钱财挥霍殆尽。
李娃在鸨母的逼迫下,设诡计甩掉公子,弄得公子流落街头,沦为乞丐。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里,被李娃看见,心里很难受,把公子扶进家里,进而便向鸨母提出赎身,自己与公子租屋同居,将养公子的身体,千方百计使公子成就功名。
当公子要去赴任的前夕,李娃却主动要求另娶士族之女,自己情愿以残年奉养鸨母;在公子恳切哀求下,李娃答应相送到剑门。
途中巧遇李娃之父,得知事情的经过,很感激李娃,力主明媒正娶李娃为儿媳,后来李娃被册封为汧国夫人。
重读《李娃传》与《霍小玉传》-2019年文档

重读《李娃传》与《霍小玉传》《李娃传》与《霍小玉传》堪称唐传奇中描写士子与妓女爱情的代表作,故事情节在后世亦流传广泛,是唐传奇研究中不可不提的两篇作品。
从后世解读评价的观点来看,许多人认为这二者分别写出了唐代士子与妓女爱情的喜与悲。
《李娃传》中妓女李娃与望族士子郑生起初相爱,后来却与老鸨合计将郑生抛弃,人财两空的郑生就此沦落街头。
钱财散尽的郑生以唱挽歌谋生,其间被其父认出,郑父怒其有辱家门,愤怒鞭打郑生,后以为郑生已死便弃之而去。
孰料郑生并未死去,伤痕累累的他沦为乞丐,在乞食时偶然与李娃重遇,李娃不顾老鸨阻挠,毅然赎身陪伴郑生。
在李娃的帮助下,郑生最终考取了功名,与父亲重归于好,而李娃也得到郑家的认可,更以妓女身份获朝廷封赏为国夫人。
《霍小玉传》讲述了沦为妓女的闺秀小姐霍小玉与士子李益的爱情交往。
霍小玉倾慕李益已久,在他人牵线搭桥之下,两人相识并且交往,十分恩爱。
其间霍小玉有感于自己娼妓身份,无法与李益结成婚配,便要他承诺再相伴八年即可,早已做好牺牲自己爱情的打算。
李益起初应诺,谁知授官之后,却答应其母的要求,即刻迎娶表妹卢氏,丝毫没有反抗,并且从此隐匿不见小玉。
小玉思念成疾,多方打探只求一见,李益终不肯往,最后被他人施计逼其前往。
相见之时,霍小玉愤怒指斥负心的李益,继而痛心号哭而气绝,而李益也终日生活在小玉死亡的阴影下难获安宁。
确实,我们通过阅读故事梗概,会感慨及同情霍小玉的悲凉遭遇,斥责李益的薄情负心,为霍小玉的牺牲悲伤惋惜;另一方面,会对郑生和李娃波折的人生和情感最终得到圆满备感欣慰。
一则是金榜题名、夫妻和美、光耀门楣的大团圆结局,一则是以女主人公为情愤恨而死、男主人公惶惶不可终日的结局收场,这两篇作品展示了不同的故事结局,似乎显示出二者各自不同的写作意图。
然而仔细对比阅读之后,本文以为,这两篇作品通过讲述不同的故事,却表现出潜在一致的叙述主基调:时代制度钳制下无意识感的人生轨迹及命运悲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李娃和霍小玉形象比较
看唐传奇之女性形象塑造
摘要:唐传奇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反抗精神、个性鲜明独特、可歌可泣的女性形象。
本文选择唐传奇爱情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李娃与霍小玉,从二人形象的对比分析中,阐述二人性格命运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并进一步追溯同中有异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体会把握唐代传奇作品对于女性在共性中体现的鲜明个性的塑造,以及由此折射出的唐代妇女的生存境遇。
关键词:唐传奇;女性形象;李娃;霍小玉;形象塑造
唐传奇是我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其显著标志,便是小说文体意识的自觉。
正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婉转、文词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始有意为小说。
”
[1](P167) 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真正走向成熟,并且它对后世小说、戏曲、绘画、雕塑等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宋代学者洪迈更是称之为“一代之奇”。
唐传奇题材较广,涉及婚姻爱情、封建官场生活、武侠多个题材,其中表现婚姻爱情主题的数量最多,最有思想性,成就也最高。
这些作品大多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残酷,抨击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对妇女的迫害。
同情下层妇女的悲惨境遇,歌颂她们为争取爱情幸福而进行的反抗和斗争,
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反抗精神、个性鲜明独特、可歌可泣的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风格各异,包括侠女、才女、妓女、狐女等等。
她们从不同层面展现了唐代女性的女性美。
她们不仅美貌多才,而且具有复杂柔美的内心。
《李娃传》中的李娃与《霍小玉传》中的霍小玉便是唐传奇女性画廊中最为光鲜灿烂、最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
一、同是天涯沦落人
《李娃传》与《霍小玉传》两篇传奇小说的内容题材相近,都是描写贵族公子与妓女的恋爱故事,都是唐传奇中之佼佼者,“且都具有唐代传奇的共性特征,作意好奇、情节曲折、人物生动、语言华美。
”[2](P36) 同时在曲折的故事之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李娃与霍小玉也展示了唐代下层妇女的共性特征。
首先,从外貌才情上看,她们都是美丽多情、才情卓绝的女子。
《李娃传》中写荥阳生与李娃的第一次邂逅,荥阳生见到“有娃方凭一双鬟青衣立,妖姿要妙,绝代未有”[3] (P100)这样的美,惊得荥阳生失常。
他“停骖久之”,“诈坠鞭”、“累眄与娃”。
荥阳生对她可谓一见钟情,于是不惜百万之金追求李娃。
当“整装易服”而出的李娃“明眸皓腕、举止艳冶”时,生“遂惊起、莫敢仰视”。
可见李娃之貌美,是何等的惊心动魄。
再看《霍小玉传》中媒婆鲍十一娘向李益介绍霍小玉之时的叙述:“资质浓艳,一生未见。
高情逸态,事事过人,音乐诗书,无不通解。
”表明她不但美丽绝伦,聪慧无比,而且才华横溢。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当李益第
一次见到小玉时,“但觉一室之中,若琼林玉树,互相照曜,转盼精彩射人。
”[3] (P78)这样的美,让李益一见倾心,两人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其次,她们的身份地位相同。
“自古红颜多薄命”,李娃与霍小玉虽然具有如此风华绝代的美,但依旧不能摆脱她们悲惨的命运。
她们二人都是沦为社会最底层的妓女。
《李娃传》中作者开篇便有交待:“汧国夫人李娃,长安之娼女也”,《霍小玉传》中小玉与李益的初会之夜也曾自叙“妾本娼家”。
这种卑微低贱的身份地位让她们二人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日后无法摆脱年老色衰,惨遭遗弃的命运,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无法被容于封建豪门。
这种清醒的自我身份判断和自卑意识成为构成她们性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她们的言语行为。
李娃是一个出身下层的长安名妓,长期在风月场中谋生活的她早就练就了一身在风月场中待人处事的本领。
“李氏颇赡。
前与通之者多贵戚豪族,所得甚广。
非累百万,不能动其志。
”正如荥阳生的朋友所介绍,李娃作为长安名妓,二十年的风尘生活,在不断地被侮辱与被玩弄之中,她已经不再奢望爱情会出现。
她已经志在利而不在情了。
她会热情地对待每一个与她交往的男子,为的是他们的金钱,为的是在风月场这个社会最底层生存的权利。
霍小玉也是一个沉沦在社会底层的妓女,但她是因为其父霍王死后与母亲一同被赶出王府,迫于生计,才沦入娼门。
涉世未深的她,仍然保留着大家闺秀的羞涩,并没有彻底的认识到环境的残酷,对爱情和生活仍然抱有幻想。
“不邀财货,但幕风流”,她倾心的并不是李益的资产,而是他
的诗名、才华。
她渴望通过找一个如意郎君来摆脱自己悲惨的命运。
但是,在她热烈的情感背后,有着冷静地思考:“妾本娼家,自知非匹,今以色爱,托其仁贤。
但虑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萝无托,秋扇见捐。
极欢之际,不觉悲至。
”[3] (P78) 无论是她曾经的惨痛遭遇还是如今的卑贱的社会地位,都让她对社会人生不再抱有希望。
她已经认识到被弃的命运不可避免,只是固执地不肯放弃对爱情的幻想和坚守。
再次,从生活经历上看,《李娃传》与《霍小玉传》都是描写长安名妓与贵族公子的恋爱故事。
《李娃传》讲的是常州刺吏荥阳公的儿子上京赴试,爱上长安名妓李娃。
在一年多时间内钱财挥霍殆尽。
李娃在鸨母逼迫下设诡计甩掉公子,弄得公子只好流浪街头,寄身于凶肆,以唱挽歌为生。
后被他父亲发现,其父认为有辱家门,几乎把他打死。
后便沦为乞丐。
一次冒雪沿街乞讨时,被李娃遇见,她看到荥阳生潦倒困苦的惨状,深受感动。
于是她便向鸨母提出赎身,悉心照顾公子的身体,并千方百计让荥阳生功成名就。
而当荥阳生要去赴任的前夕,李娃却主动要求他另娶士族之女,自己情愿以残年奉养鸨母。
在送别途中巧遇荥阳公。
荥阳公得知事情的经过,也很感激李娃,力主明媒正娶李娃为妻。
李娃最终也被封为汧国夫人。
《霍小玉传》写大历年间陇西才子李益,二十岁中进士,到长安之后经鲍十一娘撮合,与已沦为娼家的已故霍王之女霍小玉一见倾心,两人情意相投,在一起度过了两年幸福的生活之后,李益要赴职上任。
霍小玉深知自己的地位是不可能与李益结婚,因而提出了“八年短愿”,希望李益与自己共度八年时光之后,另娶高门。
但是李益归家省亲得知母亲早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