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 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 美洲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美洲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说明:本环节采用“综合归纳学习法”。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具有层次性与思维量,意图是形成学生选取地理要素、综合归纳分析、举一反三等地理素养,达到选取一个支点,撬动地球的学习能力。
③对比南北美洲地形的差异(如何对比南、北美洲地形的差异?)
④对比南北美洲经济的异同(你能设计表格对比南北美洲经济的异同点吗?)(只设计出比较的项目即可)
【达标检测】
说明:本环节的题目要少而精,以往年中考题为主,每节课要有一个读图题。
教学流程:
【情景导入】
利用南北美洲在东西半球的位置导入。(导入的本身就是复习美洲的地理位置)。
说明:本环节可有可无。
【自主复习】
1、采用填空题的形式,围绕基本知识点设问,引导学生个体自主复习。
求的基本知识点即可,本环节要求在课前复习完成。
①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分为三个层次)
层次一:西部山系对气候的影响(为什么北美四面临海,却没有形成大面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层次二:东中西三部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从下图的图示中,你还能发现什么气候现象?)
层次三:地形假设对气候的影响(假如落基山脉横亘北美中部,那么北美洲的气候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②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以安第斯山脉南段为例)(你能分析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吗?)
重难点:南北美洲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特征及差异是本节的重点,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是难点。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采用适合区域地理学习的对比分析法和综合归纳法。(表格对比的形式)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尤其是通过知识体系总结,运用地图、数据和图片等资料,使学生明确分析大洲自然地理特征需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湖、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入手;分析大洲的人文地理特征需从人口数量和增长状况、居民构成、主要人种、国家分布、大洲内经济发展水平和主要经济部门及其分布等方面进行评价。

初中地理美洲概述教案

初中地理美洲概述教案

初中地理美洲概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美洲大陆的位置和组成。

2. 学生能够描述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和巴拿马运河的重要性。

3. 学生能够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这里的居民组成和语言特点。

4. 学生能够分析美洲大陆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类型。

###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地图分析,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美洲大陆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和理解经济发展差异的态度。

##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美洲大陆的位置和组成1. 引导学生通过地图找出美洲大陆的位置,理解其位于西半球。

2. 介绍美洲大陆的北部边界是北冰洋,西部边界是太平洋,东部边界是大西洋,西北部与亚洲隔白令海峡相望。

3. 讲解美洲大陆由北美洲和南美洲两部分组成,以及巴拿马运河作为南北美洲分界线的重要性。

### 第二部分:拉丁美洲的概念和特点1. 引导学生理解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南美洲所有国家和北美洲的墨西哥。

2. 讲解拉丁美洲的居民组成,包括欧洲裔、非洲裔和原住民的后代,以及混血人种的占比。

3. 介绍拉丁美洲的语言特点,主要是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分布,以及英语在加勒比地区的使用。

### 第三部分:美洲大陆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类型1. 分析美洲大陆的地形特征,包括北美洲的广阔平原、高山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等。

2. 讲解美洲大陆的气候类型,包括北美洲的温带气候、亚热带气候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

### 第四部分:美洲大陆的经济发展1. 引导学生了解美洲大陆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和墨西哥等。

2. 分析美洲大陆的经济部门,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

##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地图分析等方式,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美洲习题课教学设计

美洲习题课教学设计

美洲习题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了解美洲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国家;b.了解美洲的自然环境和资源;c.了解美洲的历史和文化。

2. 能力目标:a.能够使用适当的语言描述美洲的地理位置、主要国家、自然环境和资源;b.能够分析美洲历史和文化的特点;c.能够从不同角度讨论美洲的发展和问题。

3. 情感目标:a.培养学生对美洲地理和文化的兴趣;b.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c.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美洲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国家;2. 美洲的自然环境和资源;3. 美洲的历史和文化。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简洁的文字引入美洲的概念,激发学生对美洲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知识讲解(20分钟)1.美洲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国家a.教师介绍美洲的地理位置,并指出美洲由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组成;b.教师列举美洲的主要国家和首都,并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应的地理信息。

2.美洲的自然环境和资源a.教师介绍美洲的地理特点,包括山脉、河流、湖泊和盆地等;b.教师介绍美洲的主要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水力资源等,并与学生讨论这些资源的重要性和利用方式。

3.美洲的历史和文化a.教师简要介绍美洲的历史发展,包括美洲原住民的文明、欧洲殖民和独立运动等;b.教师介绍美洲的文化特点,如美洲原住民的艺术、音乐和舞蹈等,并与学生分享相关的图文资料。

第三步:讲解练习(30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和填空题等,学生在个人或小组完成练习,并监督答案。

第四步:讨论交流(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美洲的发展和问题,如环境保护、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等。

第五步: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思考过程,强调重要的观点和观察到的问题,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教学评价1.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个别评价,并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考过程;2.教师利用课堂时间和家庭作业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包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发展。

美洲概况

美洲概况
第一单元《美洲》教学案
编号:006
课题
美洲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设计者
赵会
审核
使用人
备注
(教师二次备课记录)
目标导航我能:
1、运用地图,说出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2、说出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及其重要性,图中分清北美洲、南美洲、北美、拉丁美洲、中美地峡几个分区概念。
3、分清南北美洲居民组成和语言,明了南北美洲经济存在的差异。
2、经济
1、美洲经济发展,和__是发达国家,其余国家都属于国家
2、墨西哥形成了以为支柱的工业体系,石油主要分布在湾沿岸,是西半球的主 要石油输出国之一,墨西哥是粮食作物的原产地。
3、是南美洲工农业最发达的国家,阿根廷出口牛肉最多。
4、南美洲以为主要出口商品,能源矿产以最为重要,经济作物占绝对优势,大量出产、、、。
目标设定依据:
重点:
难点:
学生已有知识储备:
如何导入:
每个环节用时预设?
本环节师生活动预设:
本环节师生活动预设:
本环节师生活动预设:
本环节师生活动预设:
教后记:
二、合学
三、展学
四、用学
1、下列四幅图中箭头所示的海峡,是某洲与北美洲分界线的是( )
A B C D
2、与北美洲不相邻的大洋()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
3、与美洲印第安人属于同一人种的是()
A日本人B欧洲人C阿拉伯人D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人
4、美洲所处的半球是()
A东半球B西半球C南半球 D北半球
学法指南:
自主合作尝试探究
一、独学(认真研读课本,完成导学案,准确运用A、B、C标注题的难易程度,不会和不理解的地方用双色笔标注;完成之后自行与同组同学进行课前合学。课前各组学科小组长抽测知识掌握情况)

初中地理美洲的教案

初中地理美洲的教案

初中地理美洲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美洲大陆的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以及巴拿马运河的交通地位。

2. 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这里的居民组成、语言、美国、加拿大的差异。

3. 了解两大洲的环境、地形特征,掌握对比分析法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4. 掌握南北美洲的气候特征,突出北美洲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5. 通过事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经济部门。

教学重难点:1. 重点:运用美洲地形图、气候图,分析南北美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2. 难点: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 读图法:通过观察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3. 启发法:通过提问和事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美洲吗?美洲有什么特别之处?2. 回答:美洲是地球上的一块大陆,它位于西半球,与亚洲、欧洲和大洋洲相邻。

二、新课内容1. 美洲的位置1) 美洲大陆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西北隔白令海峡与亚洲相邻。

2) 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它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对于国际航运具有重要意义。

2. 拉丁美洲1)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南美洲和中美洲的国家。

2) 拉丁美洲的居民组成复杂,包括印欧混血种人、印第安人和黑人等。

3) 拉丁美洲的语言主要是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这与欧洲的殖民历史有关。

3. 美洲的环境和地形特征1) 北美洲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

2) 南美洲地形特点是西部的安第斯山脉和东部的广阔平原。

4. 美洲的气候特征1) 北美洲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受地形影响,气候差异明显。

2) 南美洲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气候多样丰富。

5. 美洲的经济发展1) 美洲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美国和加拿大是发达国家,而其他国家大多属于发展中国家。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美洲》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美洲》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美洲》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的第三节《美洲》,主要介绍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以及主要国家和地理景观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美洲的基本情况,培养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索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美洲的地理位置和边界;b. 掌握美洲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c. 了解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理景观。

2. 能力目标:a. 能够运用地图等工具获取地理信息;b. 能够描述美洲的地理特点和主要国家。

3. 情感目标:a. 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b.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和地理景观的尊重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 教学重点:a. 美洲的地理位置和边界;b. 美洲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c. 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理景观。

2. 教学难点:a. 学生对地理位置和边界的抽象概念理解;b. 学生对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的整合和归纳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程度有限,对美洲的认识可能比较模糊。

他们对地理位置和地理景观的概念理解可能较弱,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图片等教具进行辅助教学。

同时,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较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互动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a. 老师展示一张地图,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南美洲的地理特点。

例如,让学生指出南美洲的位置和一些著名的地理景观,如亚马逊雨林和安第斯山脉。

b.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对美洲的兴趣。

例如,老师可以问学生:“你们知道美洲有哪些有趣的地方吗?有没有听说过美国、巴西或者墨西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美洲的地理情况。

”第二环节:呈现基础知识a. 老师利用地图或图片,向学生介绍美洲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例如,指出美洲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b. 讲解美洲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并与其他大洲进行对比。

初中地理湘教版美洲教案

初中地理湘教版美洲教案

初中地理湘教版美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美洲大陆的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2. 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

3. 运用地图和资料掌握北美洲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并学会分析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1. 重点:运用美洲地形图,气候图,分析南北美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2. 难点: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美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2. 读图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掌握美洲大陆的位置和地理分布。

3. 启发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世界政区图,引导学生找出美洲大陆的位置。

2. 向学生解释美洲被称为“新大陆”的由来。

二、新大陆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明确美洲的地理位置。

2. 教师讲述巴拿马运河开凿的地理意义,解释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三、北美洲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北美洲地形图,了解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北美洲气候类型图,了解北美洲的气候特征。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如山脉对低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等。

四、拉丁美洲1. 教师向学生介绍拉丁美洲的概念,包括南美洲、北美洲的墨西哥、中美地峡和加勒比地区。

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拉丁美洲的地理分布。

3.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拉丁美洲的经济、文化和人口特征。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美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2.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美洲的发展和问题。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指出美洲大陆的位置,明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2.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北美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并理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3. 学生能够理解拉丁美洲的概念,并了解其地理、经济和文化特征。

教学准备:1. 世界政区图、美洲地形图、北美洲气候类型图。

2. 相关资料和阅读材料。

金识源专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6.3 美洲(第1课时)教案 湘教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金识源专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6.3 美洲(第1课时)教案 湘教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第六章第3节美洲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2.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这里居民组成和语言与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的差异。

3.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使学生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主要经济部门。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2.使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美洲的居民组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

2.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4.使学生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主要经济部门。

(二)教学难点1.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的掌握对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2.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让学生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主要特点。

2.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的掌握对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美洲名称的来历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新课导入公元1507年,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根据他对美洲大陆的考察见闻,写了一本《海上旅行故事集》,向世界宣布美洲这个“新大陆”的存在,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塔,便以亚美利哥的名字为这个“新大陆”命名,并仿照其他大洲的名称词尾形式称为“亚美利加州”,简称美洲。

教师:公元1507年,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根据他对美洲大陆的考察见闻,写了一本《海上旅行故事集》,向世界宣布美洲这个“新大陆”的存在。

大家知道这个“新大陆”是哪里吗?学生:美洲。

教师:有谁知道这块新大陆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学生:不知道。

教师:现在我来告诉大家。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航海家,便以亚美利哥的名字为这个“新大陆”命名,并仿照其他大洲的名称词尾形式称为“亚美利加州”,简称美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洲教案
一、教学目标:
掌握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重点: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五、教学过程:
1.北美洲概况
(1)位置与范围
经纬度位置:25ºN—85º N,20ºW—170ºW,北温带为主,北部为北寒带;
海陆位置:美洲北部,北起北冰洋,南至墨西哥湾,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2)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

(3)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

思考1:为什么在北美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狭长分布于沿海地区?
地形。

思考2:为什么极地气候西高东低?
洋流。

思考3:为什么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范围不广?
本区海陆面积对比不强,因此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产生的季风势力不强;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阻挡夏季风无法深入,分布范围不广。

思考4:北美降水分布有何规律,为什么?
西部:由沿海向内陆急剧减少;西部高山南北走向,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西风带),在迎风坡一侧形成地形雨。

东部: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东部山地比较低缓,对大西洋湿润气流阻挡作用不显著,降水由东部沿海向内陆递减。

(4)河流:河湖众多。

①密西西比河为世界第四长河,注入墨西哥湾。

发源于美国北部,纵贯大平原,灌溉和航运便利。

②五大湖是世界最大淡水湖群,由冰川作用形成。

③圣劳伦斯河沟通了五大湖与大西洋。

④西部发源于落基山脉的科罗拉多河干支流多峡谷,河床比降大,富水力资源,开发后主要用于灌溉和发电
⑤东部河流水流平稳,通航便利;西部河流短小流急,水能丰富。

(5)人口:3亿多人口,白色人种为主,城市化水平高,自然增长率较低,通用语言是英语。

土著居民为印第安人,因纽特人。

(6)经济:
A.自然资源丰富:
(1)主要矿产:石油,天然气,煤,铁及有色金属;
(2)水力资源,森林资源,渔业资源丰富;
(3)纽芬兰渔场是世界著名渔场。

B.经济发展不平衡:
(1)美国,加拿大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其余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单一;
(2)墨西哥是发展速度较快的发展中国家。

2.南美洲概况
(1)位置与范围
经纬度位置:10°N——54°S,80°W——40°W。

海陆位置:美洲南部,北起巴拿马运河,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2)地形:三个南北向纵列带:西部为狭长的安第斯山,东部为波状起伏的高原,中部为广阔平坦的平原低地。

地势西高东低。

(3)气候:以热带气候(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为主,温暖湿润。

原因:纬度低,大陆形状北宽南窄,热带范围广;大部分地区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下;周围海洋面积广阔,山脉东侧平原面积广阔,且向大西洋敞开,便于湿润气流深入;大陆东侧有南赤道暖流和巴西暖流增温增湿。

思考1:热带沙漠气候类型在南美洲分布有何特点?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特点:分布在50S-300S之间的太平洋沿岸,大致呈狭长条带状。

原因: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信风带)——狭;受秘鲁寒流的影响——长。

思考2:亚马孙平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的原因?
①亚马孙平原面积广大,且赤道横穿其间,常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②北部、南部是高原,西侧是山地,形成西高东低的地势,利于信风深入内陆;
③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带来丰沛的水汽,遇到地形的抬升形成丰沛的地形雨;
④沿岸南、北赤道暖流的增温增湿。

思考3:A地、B地纬度相同,气候有明显差异的原因?C地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A地和B地之间有安第斯山脉,阻挡了西风带水汽的深入,导致山脉两侧气候差
异显著。

C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4)河流:河流多,流量大。

亚马孙河:世界水量最大、流域最广,第二长河。

巴拉那河:发源于巴西高原,南流注入大西洋,河口称拉普拉塔河。

的的喀喀湖:世界海拔最高的湖泊。

马拉开波湖:最大湖泊。

思考4:亚马孙河成为世界上水量最大河流的原因?
A、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多上升气流,降雨丰富;
B、平原地形及三面高向东敞开的地形山势,有利于大西洋水汽的进入;
C、水汽进入内陆后,受三面高原、山地的抬升多地形雨;
D、地表水从三面向亚马孙河汇聚;
E、两岸上植被好、覆盖率高。

思考5:亚马孙河与刚果河、密西西河比较,航运价值有何差异?
密西西比河航运价值最高: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稳,水量丰富,流域内经济发达,航运量大。

亚马孙河航运价值较低: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稳,水量丰富,但流域内经济不发达,航运量小。

刚果河航运价值最低:下游河口附近落差大,流域内经济不发达。

(5)资源
水力资源:巴西高原;森林资源: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热带雨林区;草场: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牛肉出口世界第一);渔业:秘鲁渔场。

石油:墨西哥、委瑞内拉;银:墨西哥;铁:巴西;铜:智利、秘鲁。

(6)人口
混血种人占多数,原有居民:印第安人。

大多数国家通用西班牙语,巴西通用葡萄牙语。

人口分布不均,稠密区:巴西东南部、阿根廷沿海等地;稀少区:热带雨林区,内陆高原和沙漠区。

(7)农业:种植业为主,经济作物占绝对优势。

热带经济作物:咖啡、甘蔗、香蕉;可可、棉花、烟草产量也较多。

以玉米为主的粮食作物: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的玉米产量居世界前列。

阿根廷是世界粮食
和肉类重要生产国和出口国,素有“粮仓肉库”之称。

目前拉美许多国家的粮食还不能自给。

课堂训练:
下图为世界某大陆地形剖面图,回答1—4题。

1.下列地理事物位于该大陆上的是()
A.维多利亚湖
B.大自流盆地
C.科罗拉多大峡谷
D.潘帕斯草原
2.该大陆上分布面积最广的森林是()
A.亚寒带针叶林
B.热带雨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3.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B.②地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C.③平原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棉花
D.④地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4.下列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③处所在地形区易出现寒潮、飓风等灾害性天气
B.②处是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
C.①处受寒流影响,形成热带荒漠带
D.④处北部铁矿储量丰富
下图是南美洲两个气候区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①②两地气候成因的相同点是 ( )
A.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 B.都受下沉气流控制C.都位于盛行风向的迎风坡 D.都受沿岸暖流影响
6.有关①、②两地自然带,说法错误的是 ( ) A.①是热带荒漠带,②是温带荒漠带
B.像①这样的自然带都分布在大洋东岸
C.像②这样的自然带都分布在大陆东岸
D.①②都是在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答案:CACA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