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教学设计
-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古埃及的金字塔能成为世界奇迹?”“玛雅文明与阿兹特克文明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3.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设计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思维导图等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整合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降低学习难度,提高教学效果。
4.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5.学生在合作交流、表达分享方面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的基本情况、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的发展过程,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讲述古埃及法老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法老制度的特点;展示玛雅文明的建筑、数学和天文成就,使学生感受其智慧与创造力。
2.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学会比较和分析不同文明之间的异同,提高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地图、图片等史料,提高历史实证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考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1.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文明成就的记忆和认知程度,通过设问、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知识。
2.学生在分析、比较、综合历史信息方面的能力,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3.小组合作的教学策略: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深入研究一个古代非洲或美洲文明。在课堂展示环节,各小组分享研究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和教师进行评价和提问。这种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环节:教师设计了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反思表,让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思。通过课堂问答、作业批改等途径,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这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比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古代非洲和美洲的历史事件,提高其历史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师结合多媒体资料,如视频、图片等,直观地展示古代非洲和美洲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知和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古代非洲或美洲文明进行深入研究。
2.运用地图、图片、文献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古代非洲和美洲的历史发展情况。
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分析古代非洲和美洲的历史事件,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使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2.通过学习古代非洲和美洲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的第五课“古代非洲与美洲”,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非洲和美洲的历史发展情况,掌握相关知识,培养其历史学科素养。
非洲在古代历史中,以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为代表,学生需要了解其发展历程、社会制度、宗教信仰以及艺术成就等方面。美洲的历史进程则以墨西哥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南美洲的印加文明为主,学生需要掌握这些文明的政治制度、经济生活方式、文化特点等。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教学设计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教学设计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了解中古时期非洲和美洲的社会状况;认识中古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

上承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下启近代走向整体的世界。

本课包括古代非洲文明和古代美洲文明两个子目。

讲述古代东非、西非和南非几个主要古国以及美洲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基本情况,书本涉及内容较多,介绍相对简略,但国名和地名较多,且学生相对陌生,有一定的识记难度。

学生全面了解古代非洲、美洲文明,需要提供相关史料给予帮助。

同时,需要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进一步认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在地图中指出中古时期非洲、美洲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了解其大致时间,培养时空观念;在史料研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时空的定位发展时空观念,通过史料的解读提升史料实证能力。

史料引入,解释有关文明概况出现的原因与联系,多角度把握古代非洲与美洲的特点。

通过一个个预设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中古非洲与洲文明的状况,勾勒时间线索、强化时空观念,形成宏观认识,培养学生唯物史观。

学习中古时期非洲、美洲文明的特点、社会发展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涵养家国情怀,强化对历史的理解,提高对历史的解释能力。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在初中历史中尚未涉及,对学生而言内容陌生,教学过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阅读与教师的充分讲授,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由浅入深。

教材内容较多但对学生而言阅读难度不大,但如何提炼各文明特点,如何把握各文明中诸多表现之间的历史关联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课堂可引入相关史料供学生探究,探究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做好知识铺垫。

【教学重难点】重点:古代非洲与美洲主要文明中心的区域范围及其文明成果。

难点: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文明发展缓慢原因;美洲印第安文明衰亡的主要原因。

【讲授新课】导入语:如何看待西方中心论视野下的非洲文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一书中认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从来就“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它既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有显示出发展”。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教学设计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教学设计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历史年级高一级学期春季课题古代非洲与美洲教科书书名: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一、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二、结合课标要求以及高一学生的特点,本课在介绍非洲和美洲或在外来影响下,或独立发展起自己的文明,成为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丰富的史料探究,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唯物辨证能力,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达到落实培养核心素养下确定本课的具体目标:1.通过对地图、文字史料的分析,理解不同地区文明发展的特点,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

2.通过分析考古证据,理解人类走向文明的必然性和共性,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

3.通过分析非洲美洲发展问题,理解民族认同、开放交流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三、学科历史素养目标:采用叙述式、问题探究式、任务驱动及史料实证教学模式培养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知道中古时期非洲文明和美洲文明的基本特征2.知道中古时期非洲文明和美洲文明特征形成的时空条件教学难点:1.认识文明的多源性和多元性2.理解文明的多源性和多元性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教师通过时空坐标轴展示古代非洲与美洲的教材脉络,明确本课重难点:设问:与外界交流较少的美洲、非洲,创造了怎样的人类文明?回忆所学知识,思考问题用时空坐标轴直观感受,古代非洲与美洲的文明特点。

培养学生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一、古代非洲文明1、古代非洲居民——班图人2.东非文明1.先明确地理范围:本课非洲指“撒哈拉以南非洲”2.给出材料,结合活动1:你认同黑格尔的观点吗?为什么?黑格尔认为非洲处于野蛮、未开化状态,没有进入文明阶段。

不认同。

因为古代非洲大陆孕育了众多极富特色的文明。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教学设计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教学设计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b.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地图等,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非洲与美洲文明的特点,降低学习难度。
c.组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促进师生互动。
2.教学过程:
a.导入:通过展示非洲与美洲文明的相关图片、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b.讲授:详细介绍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的主要成就、特点,分析其间的联系与差异,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讨论、实践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及时给予反馈。
b.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c.个性化评价: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信心。
4.教学拓展:
a.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非洲与美洲文明的背景、发展及其影响。
b.美洲玛雅、阿兹特克、印加等文明的特点。
c.非洲与美洲文明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分析其地理环境、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
2.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各个文明的特点,提高课堂趣味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讨论主题,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的特点、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非洲与美洲文明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2.难点:理解非洲与美洲文明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分析地理环境、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等因素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a.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设计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第5课古代的非洲与美洲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第5课古代的非洲与美洲教学设计
-课堂互动: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3.教学评价: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讨论等方面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阿兹特克:介绍阿兹特克帝国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以及特诺奇蒂特兰城的建筑特色。
-印加:分析印加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如道路建设、农业技术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讲授新知之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非洲或美洲的古代文明进行深入探讨。教师提出以下讨论主题:
1.分析所选文明的政治制度、经济特点、文化成就。
-利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发学生对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新课内容呈现: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介绍非洲的古埃及、努比亚、加纳、马里和桑海等文明,以及美洲的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等文明,注重对重点、难点的讲解。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的兴趣点,结合他们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在历史知识背景、学习方法和认知能力上的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收获。
3.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从多元角度审视历史问题,提高历史素养。
4.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鼓励他们在课堂上提问、讨论,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案: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案: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第二单元第五课古代非洲与美洲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非洲古文明的分布(包括阿克苏姆文明、西非古国文明和大津巴布韦文化产生的地理位置和时间);(2)知道美洲古文明的分布(包括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产生的地理位和时间);(3)了解非洲和美洲古文明的内容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2、能力与方法(1)通过读书和上网浏览,对非洲和美洲古文明有比较全面的了解;(2)通过讨论,认识非洲和美洲古文明在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不但在人类历史上,而且在人类现实生活中发挥了重要影响。

(3)请同学们对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综合思考,并总结人类各种古代文明产生的背景和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非洲和美洲的古文明,使同学们了解世界文明是丰富多彩的,是由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文明共同组合而成的,从而培养他们站在世界和全球的高度看问题的方法和习惯。

(2)非洲、拉丁美洲和中国同属发展中国家,因此具有共同的命运和相似的奋斗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加深对“发展中国家”的理解,并以实际行动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友谊和团结。

二、重难点分析1、重点古代非洲与美洲主要文明中心的区域范围及其文明成果。

非洲与美洲文明特点及原因。

2、难点古代非洲与美洲主要文明的发展演变,非洲与美洲文明特点及原因。

三、教学方法1、教法图片导入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合作讨论法、图示、图表法、拓展研究法等。

2、学法材料阅读法、合作讨论法、归纳总结法、图表记忆法。

四、教学媒体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2、传统板书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出示图片大津巴布韦遗址和蒂卡尔遗址进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知道以上图片是出自什么地区吗?学生答:非洲、美洲师:大津巴布韦非洲南部班图人最重要的中心,意思是石头城,创建于4世纪左右,这个遗址用了90多万块花岗岩,被列为世界文化遗址。

玛雅文明蒂卡尔遗址是现在可知的最壮大的玛雅文明古迹,蒂卡尔在公元前800到900年之间被遗弃,这个地方的建筑规模雄伟壮大,大概有超过3000座的金字塔。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x_1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x_1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本单元介绍了中古时期(514世纪)的世界历史。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叙述古代非洲历史,古代非洲发展出带有地域特色的农业,在农业和对外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在东非出现阿克苏姆王国和摩加迪沙等文明古国,在西非先后崛起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大国,着重介绍了东非沿海国家和西非等国在文明进程中深受对外贸易的影响,在南非则简要介绍了大津巴布韦国家。

教材第二部分围绕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展开。

先后介绍了玛雅文明在农业、建筑、文字、数学等方面的成就;阿兹特克文明在农业和城市建设的成就;印加文明在帝国行政管理等领域的成就。

通过对古代非洲与美洲丰富文明的介绍,认识世界文明的多元。

唯物史观在概括非洲和美洲古文明基本史实的基础上,感悟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文明具有多样性;初步掌握运用列表整理历史知识的技能。

时空观念在地图中指出中古时期非洲、美洲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了解其大致时间,培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阅读教材和史料,回答相关问题,多角度把握古代非洲与美洲的特点;历史解释通过史料分析,尝试从不同角度理解影响非洲和美洲古文明进程的因素;感受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闭塞中衰亡的道理。

家国情怀概述中古时期主要大洲社会发展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涵养家国情怀。

重点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主要特征和成果;非洲三大文明的概况和成果难点美洲印地安文明和黑非洲文明相对孤立发展的原因和后果。

[本课内容对学生而言相对陌生,教学过程应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由浅入深。

教材内容较多但对学生而言阅读难度不大,但如何提炼各文明特点,如何把握各文明中诸多表现之间的历史关联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课堂可做适当铺垫以供学生探究。

[教学导入]教师请同学谈谈对非洲与美洲的认识。

材料114世纪的马里,无论是国土面积还是国家财富,都可以说是世界大国之一;廷巴克图更是可以与当时世界上任何国家的首都相媲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5 课古代非洲与美洲
本单元介绍了中古时期(5-14世纪)的世界历史。

第5 课古代非洲与美洲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叙述古代非洲历史,古代非洲发展出带有地域特色的农业,在农业和对外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在东非出现阿克苏姆王国和摩加迪沙等文明古国,在西非先后崛起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大国,着重介绍了东非沿海国家和西非等国在文明进程中深受对外贸易的影响,在南非则简要介绍了大津巴布韦国家。

教材第二部分围绕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展开。

先后介绍了玛雅文明在农业、建筑、文字、数学等方面的成就;阿兹特克文明在农业和城市建设的成就;印加文明在帝国行政管理等领域的成就。

通过对古代非洲与美洲丰富文明的介绍,认识世界文明的多元。

【唯物史观】在概括非洲和美洲古文明基本史实的基础上,感悟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文明具有多样性;初步掌握运用列表整理历史知识的技能。

【时空观念】在地图中指出中古时期非洲、美洲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了解其大致时间,培养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阅读教材和史料,回答相关问题,多角度把握古代非洲与美洲的特点;
【历史解释】通过史料分析,尝试从不同角度理解影响非洲和美洲古文明进程的因素;感受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闭塞中衰亡的道理。

【家国情怀】概述中古时期主要大洲社会发展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涵养家国情怀。

重点: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主要特征和成果;非洲三大文明的概况和成果
难点:美洲印地安文明和黑非洲文明相对孤立发展的原因和后果。

[
本课内容对学生而言相对陌生,教学过程应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由浅入深。

教材内容较多但对学生而言阅读难度不大,但如何提炼各文明特点,如何把握各文明中诸多表现之间的历史关联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课堂可做适当铺垫以供学生探究。

[ 教学导入] 教师:请同学谈谈对非洲与美洲的认识。

材料1:
14 世纪的马里,无论是国土面积还是国家财富,都可以说是世界大国之一;廷巴克图更是可以与当时世界上任何国家的首都相媲美。

——郑家馨:《十三一十五世纪马里国家的兴衰》
材料2:(当西班牙人见到特诺奇蒂特兰)简直像《阿马迪斯骑土传》里描写的那些被施过魔法的东西我们见到的景象仿佛是梦境。

——乔治· C瓦. 伦特:《阿兹特克文明》设计意图:谈话式轻松导入课堂,通过两则材料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引出本课重点探讨的两座城市廷巴克图和特诺奇蒂特兰。

[ 学习任务] 任务一:借助地图等时空上定位古代非洲文明和古代美洲文明
材料3:古代非洲的国家和美洲文明分布示意图
廷巴克图
特诺奇蒂特兰
所属国家加纳、马里、桑海所属国家阿兹特克
国家兴盛时间8-15 世纪国家兴盛时间14-16 世纪
所属大洲及方位西非所属大洲及方位中美洲
该大洲其他古文明代东北非埃及、阿克苏该大洲其他古文明代中美洲玛雅文明;
南美洲印加文明表姆;东非摩加迪沙;
南非大津巴布韦

材料4:从事农业生产的群体人口数量迅速增长,并开始了定居生活。

大约在6000 年前,世界上出现了最早的城市,这些城市很快又成为各地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教师:材料4 认为城市产生的重要条件是什么?结合教材去思考古代非洲与美洲是否具备相关条件。

设计意图:结合地图和教材初步把握古代非洲与美洲相关文明的时空定位,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认识古代非洲和美洲的农业,又可以借助材料中城市是政治和经济中心这一说法引导学生理解透过城市可以了解一个区域的文明发达程度。

任务二:借助相关史料探究古代非洲文明概况
材料5:
支商队即将到达廷巴克图
材料6:廷巴克图为古代西非和北非骆驼商队的必经之地,是跨撒哈拉商道西线商道的南方枢纽城市⋯⋯在
廷巴克图,能见到来自北方的盐、南方的黄金、东方的铜。

——占心磊《廷巴克图——一个“全球城市”的兴衰》教师:商队为什么而来?携什么而来?教师:材料5 的图片上,廷巴克图有一些建筑特别引人注目。

材料7:
14 世纪末桑科尔清真寺在廷巴克图落成
材料8:
到大约10 世纪,加纳国王已经改宗伊斯兰教。

他们的改宗改善了与来自北非的穆斯林商人之间的关系,也改善了与那些运送商品穿越撒哈拉的沙漠地区的穆斯林游牧民族之间的关系。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教师:思考清真寺在西非廷巴克图等地大量出现的经济诱因。

材料9:
商业上的繁荣使廷巴克图有能力兴建著名的科兰尼克·桑科尔大学⋯⋯理论上同样是清真寺的桑科尔大学奉行“门户开放”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入,这种学术气度被欧洲人誉为“廷巴克图的慷慨” 桑科尔大学和廷巴克图为帝国培养大批知名学者,促进了廷巴克图的文化繁荣和帝国对文化的重视。

——占心磊《廷巴克图——一个“全球城市”的兴衰》
材料10:日益增加的贸易数额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集权化运动有利,因为对贸易增收的税收,有助于供养集权化国家所需要的职业化官僚和武装力量。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教师: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廷巴克图的商业如何进一步影响该区域的政治与文化。

材料11:
教师:归纳西非国家社会概况。

引导梳理古代非洲其他国家社会概括。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和问题设计,以廷巴克图为抓手,引导学生认识对外贸易对非洲文明的重要影
响,从而一步步得出古代非洲文明概况。

任务三:借助相关史料探究古代美洲文明概况
材料12:
特诺奇蒂特兰复原图
材料13:特诺切蒂特兰的街道由水渠构成,水渠边上就是小路,随处可见的桥梁通往该城每个角落。

有3 条大道从北面、西面和南面与陆上相连⋯⋯岛屿四周是绿色的“浮动花园”,而岛中央则建有闪闪发光的白色房屋⋯⋯城北的特拉特洛科是最热闹的商业中心,这里是城内最主要的大集市,可容纳六万人。

市场上的物品应有尽有,香气四溢的美食、华丽精美的饰品⋯⋯在特诺奇蒂特兰,所有的道路都指向城市的宗教仪式中心。

——整理自乔治· C瓦.伦特:《阿兹特克文明》、牛建军《探秘阿兹特克》
教师:阅读材料12,指出复原图中A 、B、C 所指的具体设施。

通过这些主要设施及布局体现特诺奇蒂特兰怎样的社会特点。

材料14:
始建于 1390 年的特诺奇蒂特兰城大神殿
材料 15:
特诺奇蒂特兰城的大金字塔因塔顶的两座神殿而独具特色。

神殿可通过双排台阶进入。

双排台阶代 表了神殿同时供奉雨神特拉洛克和战神维齐洛波奇特利的双重功能。

—— 凯瑟琳 ·詹姆斯 -柴克拉柏蒂《一部基于全球视角的建筑史教科书》 教师:结合教材思考神殿同时供奉雨神和战神有何寓意。

材料 16:
教师:归纳阿兹特克国家社会概况。

引导梳理古代美洲其他国家社会概括。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研读和问题设计,以 特诺奇蒂特兰为抓手, 引导学生认识美洲文明概况。

教师:导入世界地图,地图上呈现中古时期各大洲出现的著名城市。

设计意图:从时空上和内容特点上,让学生感受中古时期世界文明的多元。

非洲的历史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默生,平时接触的也较少。

所在老师在讲课时,需要让学生做好课前 的预习工作, 同时把握好相关的线索整理,先要让学生对非洲的历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再对相关
关问题进
任务四:认识世界文明的多

行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