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尿管护理指南
留置导尿护理指南

注意观察排尿是否顺 畅,有无尿痛、尿血 等症状,如有异常应 及时就医。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尿路感染通常由细菌通过导尿管侵入尿道引起,常见于长期留置导尿的患者。 为预防尿路感染,应定期更换导尿管,保持尿道口清洁干燥,遵医嘱使用抗生 素。
尿道损伤
总结词
尿道损伤是留置导尿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尿道狭 窄、血尿等症状。
详细描述
尿道损伤可能由于导尿管插入过深或过浅、导尿管型号不合 适等原因引起。对于轻微的尿道损伤,可自行恢复;对于严 重的尿道损伤,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膀胱结石
总结词
膀胱结石是留置导尿的少见并发症,可能与尿液中的钙盐沉积有关。
详细描述
膀胱结石通常在拔除导尿管后自行排出,若无法排出,可能需要采取碎石术等治 疗措施。预防膀胱结石的方法包括增加液体摄入量、定期更换导尿管等。
其他并发症
总结词
留置导尿还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如尿道狭窄、尿失禁等。
详细描述
尿道狭窄是留置导尿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排尿困难、尿线变细等症状。尿失禁是留置导尿的少见并发症 ,可能与膀胱括约肌功能受损有关。针对这些并发症,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尿道扩张、药物治疗等。
保持清洁
定期清洁会阴部,保持局部干燥,防 止感染。
定期更换尿袋和导尿管
根据需要定期更换尿袋和导尿管,注 意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记录护理记录
记录留置导尿的护理过程,包括尿液 情况、更换尿袋和导尿管的时间等, 以便于后续的护理和评估。
03
留置导尿的并发症及处理
尿路感染
总结词
尿路感染是留置导尿最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留置导尿护理指南
留置导尿的护理指南

留置导尿的护理指南留置导尿护理是指对留置导尿管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包括导尿管的插入、固定与维护、导尿袋的管理等。
以下是留置导尿的护理指南,供参考:一、术前准备1.核对医嘱,了解留置导尿的目的和要求。
2.与患者沟通,解释留置导尿的原因、过程和注意事项,并征得患者的同意。
3.收集必要的护理器材:导尿包、留置导尿管、导尿带、手套、无菌纱布、无菌生理盐水、酒精棉球、导尿贴等。
4.洗手并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
二、留置导尿管的插入1.预先准备床边所有所需物品,确保手术袋内的所有器械是无菌的。
2.将患者置于仰卧位,下肢自然分开。
为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可将下肢垫高一些。
3.整理患者外阴部,使用无菌盖巾进行隔离。
男患者将阴茎抬起,用无菌棉球擦拭尿道口周围。
女患者用无菌棉球分开阴唇,从上往下擦拭尿道口。
4.穿戴好手套,将导尿包打开,取出导尿管。
用生理盐水洗净导尿管。
5.用左手分开女性患者的阴唇,在女性排尿的时候,可以将器械插入尿道中。
男患者需要拉起阴茎预防下意识的收缩。
6.将导尿管插入尿道,一直插入直至尿液出现,再进一寸即到达膀胱。
将导尿管插入的同时逐渐轻轻地注射生理盐水进行排空。
三、导尿管的固定与维护1.将导尿管固定于患者的下腹部,可以使用无菌纱布或导尿带,避免导尿管被拔出。
2.确保导尿管不被拉扯或不受压迫,避免导尿管脱落或损伤。
3.观察导尿管是否露出阴茎外端或外阴部,及时调整导尿管的长度,以免拉扯到患者。
4.检查导尿管和排尿袋的连接是否密封良好,避免尿液外漏。
5.定期检查导尿管周围有无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6.遵从医嘱,定时排尿,及时更换导尿袋和导尿管,以保持清洁和通畅。
四、导尿袋的管理1.确保导尿袋与地面保持一定高度,避免尿液倒流。
2.导尿袋的放置位置应该轻柔,便于观察集尿情况。
3.观察导尿袋内尿液的颜色、量和性状,记录相关数据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4.保持导尿袋的清洁,防止污染和细菌感染。
5.定期更换导尿袋,每次更换导尿袋之前,将新导尿袋放在下水的一端,并穿好手套,避免污染。
留置导尿护理指南整理(2022版)PPT课件

根据病人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一般成 人选择16-18号导尿管,儿童选择相应小型号的导尿管。
留置导尿原理及操作流程
留置导尿原理
利用导尿管的引流作用,将膀胱内的尿液引出体外,达到解决排尿困难的目的 。
操作流程
评估病人情况 → 准备用物 → 解释操作目的 → 消毒外阴及尿道口 → 插入导尿 管 → 固定导尿管 → 观察引流情况 → 记录尿量及性质 → 定期更换导尿管及引 流袋 → 拔管前夹闭导尿管并观察膀胱功能恢复情况 → 拔管后观察排尿情况。
03
02
血尿
尿液中出现大量红细胞,提示尿道 或膀胱可能有严重损伤。
其他严重症状
如腰部疼痛、寒战等全身症状,提 示可能存在严重并发症。
04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本次指南重点内容回顾
留置导尿基本概念与适应症
详细介绍了留置导尿的定义、适应症以及禁忌症,为医护人员提供了 明确的操作指南。
导尿管选择与使用
留置导尿定义
留置导尿是指将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 胱,引流尿液的方法。
留置导尿目的
解决排尿困难、观察尿量及性质、协 助诊断和治疗等。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尿潴留、危重病人观察尿量、盆腔手 术前准备、膀胱灌注或造影等。
禁忌症
急性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尿道狭 窄、尿道损伤等。
导尿管类型及选择
导尿管类型
根据材质可分为橡胶、硅胶、乳胶等;根据形状可分为普通 型、Foley型(带气囊)等。
提高留置导尿护理质量建议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对留置导尿相关知 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确保操作 规范、安全。
加强并发症监测与预防 密切关注患者留置导尿期间可能 出现的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措 施进行预防和处理,确保患者安 全。
留置导尿护理指南PPT课件

4. 无需常规使用复杂的导尿装置。
5. 更换导尿管及集尿袋,并不推荐固定更换的时间间隔,推荐依据 临床指征进行更换,例如发生感染、梗阻或密闭的引流装置开放。
【医院感染与预防控制指南】 长期留置尿管的病人应定期更换导尿管(1次/2周)和集尿袋(2次/ 周)
(一)导尿管的正确使用 (二)导尿管材质的选择 (三)正确的置管技术 (四)正确的置管流程
11
(一)导尿管的正确使用
1.留置导尿必须有一定的适应证,并且留置适当的时间 对于所有患者都应该减少导尿管的使用和留置时间
尽量避免对尿失禁的住院患者或者家庭患者使用导尿管。
手术患者只在必要时采取导尿,而不应将导尿作为常规操作。
在导尿时,必须掌握这些解剖特点,使患者能顺利接受导尿
17
三、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一)留置导尿管的正确维护 (二)留置导尿管的日常护理
(三)导尿管阻塞的管理 (四)尿液标本的正确采集
18
(一)留置导尿管的正确维护
1.无菌操作留置导尿管后,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性。
(1)如果违背了无菌原则、引流装置断开或发生尿液漏出时,需在 无菌操作下更换无菌的导尿管及引流装置。
26
(四)尿液标本的正确采集
2. 如果怀疑尿路感染,尿液标本的取得时机应在 抗感染治疗之前。
(1)尿路感染后,尿液标本从新置的导尿管中获得,有利 于指导治疗。
(2) 如果终止导尿,尿液标本可以从中段尿中获得。
3. 长期导尿患者建议新置导尿管后再取得尿液标 本。
27
03
留置尿管拔管 指征的评估
28
15
(三)正确的置管技术
6. 在留置导尿后固定导尿管,防止导尿管移动及尿道牵拉。 7. 无特别临床指征时,一般选取与引流效果相匹配的最小孔 径的导尿管,以减少对膀胱颈及尿道的损伤。 8. 间歇性导尿时需规律引流尿液,防止膀胱过度充盈。 9. 可以使用便携式超声装置来评估间歇性导尿患者膀胱内的 尿量,以减少不必要的置管。
留置导尿护理指南

留置导尿护理指南一、导尿前的准备1、评估患者在进行留置导尿操作前,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合作程度等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留置导尿,以及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型号和材质。
2、告知患者及家属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留置导尿的目的、过程、可能出现的不适和并发症,以及需要配合的事项,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环境准备操作前应保持环境清洁、安静、温度适宜,屏风遮挡,保护患者隐私。
4、物品准备准备好导尿包(内有弯盘、镊子、碘伏棉球、石蜡油棉球、纱布、导尿管、引流袋等)、无菌手套、注射器、生理盐水、尿垫等物品。
二、导尿操作中的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医护人员在操作前应洗手、戴口罩和帽子,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2、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尿道情况等选择合适型号和材质的导尿管。
一般来说,成年男性选择 16-18F 的导尿管,成年女性选择 14-16F 的导尿管。
对于儿童,应选择较小型号的导尿管。
3、正确的插管方法用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周围皮肤,然后用石蜡油棉球润滑导尿管前端。
插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
插入导尿管的深度一般为见尿液流出后再插入 5-7 厘米(男性 20-22 厘米,女性 4-6 厘米)。
4、妥善固定导尿管插入导尿管后,向气囊内注入适量的生理盐水(一般为 10-15 毫升),轻拉导尿管以确认固定牢固。
然后将导尿管与引流袋连接,并妥善固定在床边,避免牵拉和扭曲。
三、导尿后的护理1、观察尿液情况密切观察尿液的颜色、量、性质等,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正常尿液应为淡黄色、清亮,如果尿液出现浑浊、血尿、脓尿等情况,可能提示存在感染或其他问题。
2、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导尿管受压、扭曲、堵塞。
定期挤压导尿管,以防止尿液沉淀堵塞。
如果引流不畅,应及时查找原因并处理。
3、尿道口护理每天用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周围皮肤 2 次,保持尿道口清洁。
4、更换引流袋引流袋应每周更换 1-2 次,更换时应先关闭引流管,然后消毒接口处,再连接新的引流袋。
留置导尿护理指南整理(2022版)PPT课件

02
留置导尿操作规范与流程
操作前准备工作
评估患者
了解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 度及膀胱充盈度。
环境准备
备齐用物,如治疗车、无菌导尿包、 一次性尿垫、碘伏棉球、无菌手套、 无菌持物钳、弯盘、记录单等。
解释与沟通
向患者解释留置导尿的目的、方法和 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用物准备
保持室内环境安静、整洁,关闭门窗 ,遮挡患者。
02
隐私权保护
在留置导尿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尊重患者的隐私权,保护患者的个人信
息和隐私部位不被泄露或侵犯。
03
疼痛管理
对于留置导尿可能引起的疼痛不适,医护人员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缓解
和治疗,如使用镇痛药物、调整导尿管位置等,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
THANKS
家属沟通技巧
01
02
03
家属参与教育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教育 工作,让他们了解留置导 尿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 地照顾患者。
家属心理支持
关注家属的心理状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给 予他们必要的安慰和支持 ,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压 力。
家属沟通技巧培训
对家属进行沟通技巧的培 训,教会他们如何与患者 进行有效沟通,提高家庭 护理的效果和质量。
禁忌症
急性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尿 道狭窄、尿道损伤等。
留置导尿操作原理
男性尿道解剖特点
男性尿道长18-20cm,有三 个狭窄(尿道内口、膜部和尿 道外口)、三个扩大(前列腺 部、膜部和舟状窝)和两个弯 曲(耻骨下弯和耻骨前弯)。 操作时应注意这些解剖特点,
避免损伤。
女性尿道解剖特点
女性尿道短而直,长约4-6cm ,直径约8mm,易于扩张, 可达10-13mm。操作时应注 意女性尿道与阴道、肛门相邻
2024版留置导尿护理指南PPT通用课件

固定方法选择
选择合适的固定材料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固定材料,如胶布、绷 带等,确保导尿管固定稳妥。
妥善固定导尿管
将导尿管妥善固定在患者的大腿或腹部,避免导尿管脱落或移位, 确保尿液引流通畅。
定期检查固定情况
定期检查导尿管的固定情况,如发现固定不牢或脱落现象,应及 时进行处理。
防止并发症措施
留置导尿护理指南 PPT通用课件
目 录
• 留置导尿基本概念与原理 • 留置导尿前准备工作 • 留置导尿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 留置导尿后观察与记录要求 • 留置导尿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留置导尿基本概念与原理
留置导尿定义及目的
定义
留置导尿是指将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 胱引出尿液,并保留在膀胱内的一种 引流方法。
04
留置导尿后观察与记录要 求
观察尿液性状、颜色、量等变化
尿液性状
注意尿液是否清澈透明, 有无浑浊、沉淀物或絮状 物等异常表现。
尿液颜色
正常尿液为淡黄色或无色, 异常颜色如红色、棕色、 乳白色等可能提示不同疾 病。
尿量变化
记录每小时或每日尿量, 观察尿量是否稳定,有无 突然增多或减少等异常情 况。
漏尿问题处理
检查导尿管是否固定良好,调整气囊注水量;如仍无法解决漏尿问 题,需考虑更换合适型号的导尿管。
血尿问题处理
观察血尿情况,如为轻微血尿且能自行缓解,可继续观察;如血尿 持续或加重,需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趋势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01
02
03
04
留置导尿的定义、目的和适应 症
定期更换引流袋和冲洗膀胱
留置尿管护理指南

Text
尿道口清洁 每日两次尿道口护理
鼓励饮水 多饮水达到内冲洗,并更 换体位
浑浊、沉淀、结晶
• 发生浑浊、沉淀、结晶时,应作膀胱冲洗, 每周检查尿常规一次。
• 患者离床时,导尿管与集尿袋应妥善安置。 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注意 要及时打开引流管,以保持引流通畅。
五、留置导尿管的日常护理
及时更换 导管脱出、无菌性、密闭 性破坏
引流通畅 管路扭曲打折不需要时尽早拔除(缩短 )
可以放公司标六志 、尿液标本的正确采集
应用消毒剂清洁导尿管接头后, 用去针头的注射器从导尿管接 头处抽吸尿液。
少量尿标本
无菌
大量尿标本
三、置管注意事项
无菌 固定 最小
•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
•固定尿管,防止导管移动和 尿道牵拉
•无特别临床指证,一般选取与 引流效果相匹配的最小孔径尿管
三、置管注意事项
尿道短3—5cm F12—16号尿管 插入4—6cm见尿
女
两弯曲三狭窄 尿道长18—20cm F14—18号尿管 插20—22cm见尿
男
三、置管注意事项
双腔尿管
三腔尿管
尿管型号
标注量
四、留置导尿管的维护
1.无菌操作留 置导尿管后, 保持引流系统 的密闭性。
2.保持引流通畅
(1) 避免导管及引
流管扭曲
(2) 集尿袋始终低 于膀胱水平, 避免接触地面
四、留置导尿管的维护
不推荐固定的 时间间隔,应 依据临床指证 进行更换。如 发生感染、梗 阻或密闭的引 流装置开放。
一、概念
最常见
感染
漏尿
疼痛或
导尿并发症
血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