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动物疫病的诊断和疫病处理
发生一类重大动物疫病会采取什么措施?

• 疫区:由疫点边缘向外延伸一定范围的区 域。疫区划分时,应注意考虑当地的饲养 环境和河流、山脉等天然屏障。
• 例如,根据2007年4月农业部《关于印 发<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 等14个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的通知》 (农医发[2007]12号)的规定,发生 高致病性禽流感时,将疫点边缘向外 延伸3公里的区域划为疫区。
(八)其他强制性措施
• 主要有关闭疫区内及一定范 围的所有动物及其产品交易 市场等。
• 第三十三条 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撤销 和疫区封锁的解除,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 部门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评估后,由原决定 机关决定并宣布。
• 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划定和疫区的封 锁,是控制、扑灭动物疫病的关键所在, 但同时对养殖业生产、当地动物及动物产 品流通和贸易、旅游等经济发展和社会稳 定、人民生活等肯定会带来一定影响。
• 消毒中应做到消毒到位、不留死角、 保证消毒次数; • 要注意选用有效的消毒药及消毒药 浓度,注意先后使用的消毒药不能 结抗、中和,生物学消毒还要注意 密封等。
(六)无害化处理
• 广义的无害化处理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 物学等方法处理带有或疑似带有病原体的 动物尸体、动物产品或其他物品,达到消 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病原扩散 的目的,即无害的目的。包括深埋销毁、 焚烧销毁、发酵、高温高压化制、排酸处 理、盐渍等方法,但不包括消毒。
发生一类动物疫病时,应当采取 什么措施?
陆安法 铜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动物防疫法》第三十一条
•
(一)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 应当立即派人到现场,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 区,调查疫源,及时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 行封锁。疫区范围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 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 封锁,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 共同对疫区实行封锁。必要时,上级人民政府可 以责成下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
重大动物疫病评估报告

重大动物疫病评估报告引言本报告旨在对近期发生的一起重大动物疫病进行评估和分析,以提供决策者和相关机构制定有效应对措施的参考。
1. 疫病背景近期,我国某省发生了一起重大动物疫病,该疫病主要影响某地区的畜禽养殖场,导致大量动物死亡和业主经济损失。
病原体初步鉴定为一种高致病性病毒,目前疫情呈现快速蔓延的趋势,形势较为严峻。
2. 疫情分析2.1 病原特征经初步鉴定,该重大动物疫病病原体属于高致病性病毒。
其传播力强,具有较高的致病性和传染性。
该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飞沫传播及引介物传播等途径感染动物,对禽畜的呼吸道、消化道等器官组织造成严重损害。
2.2 疫情传播特点疫情的传播速度较快,感染范围不断扩大,病毒在短时间内已经感染了大部分养殖场。
由于该病毒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导致疫情蔓延速度迅猛。
此外,在现有养殖场内,病死动物的处理不规范,也加剧了病毒的传播。
2.3 受影响区域的社会影响该重大动物疫病已对当地农牧民的生活和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大量家禽和牲畜死亡导致业主面临巨大经济损失,产业链条中的相关企业也面临停产、裁员等问题。
此外,该疫病还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困扰,严重影响了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3. 应对措施建议3.1 加强监测和报告机制建议各级动物卫生监测机构加强对畜禽养殖场的监测,及时发现疫情,实施联防联控。
鼓励各级动物卫生监测机构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加强与兽医诊断实验室的联系和合作,确保对病原的快速检测和确认,以便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遏制疫情蔓延。
3.2 切实加强防控措施加强养殖场的消毒工作,严格管理人员和车辆进出养殖区域,减少人员流动,避免扩大疫情范围。
落实动物禁止流通政策,禁止传播动物和饲料的运输,减少引起病原传播的途径。
加强人员防护措施,提高员工的危机意识和个人卫生,减少病原体的携带和传播。
3.3 加强宣传和科普加强公众教育,提高畜禽养殖从业人员和农牧民的疫情防控意识,普及动物疫病的相关知识和防控技巧,提高认识。
发生一类重大动物疫病会采取什么措施?

06
社会稳定措施
Chapter
加强社会治安维护
确保社会秩序稳定
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后,政府应加 强社会治安维护,确保社会秩序 稳定,防止因疫情引发的社会混 乱和治安问题。
强化应急管理
政府应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 加强应急指挥和协调,确保在疫 情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保障社会稳定。
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申请与审核
企业可向当地政府提交申 请,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进 行审核,确保补贴的公正 性和合理性。
对受影响农户进行抚慰金发放
发放对象
针对在疫病发生区内受到直接经济影响的农户进 行抚慰金发放。
发放标准
根据疫病的严重程度和农户的损失情况,制定不 同的抚慰金标准,以缓解农户的经济压力。
申请与审核
农户可向当地政府提交申请,政府组织相关部门 进行审核,确保抚慰金的准确发放。
对动物运输工具、场地、动物产 品等进行消毒处理,确保安全卫
生。
对动物卫生监管人员进行培训和 指导,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工作能
力。
05
经济补偿措施
Chapter
对疫区受损企业进行补贴
补贴范围
针对在疫病发生区内受到 影响的动物养殖、饲料加 工、屠宰等企业进行补贴 。
补贴标准
根据企业的受损程度和规 模,制定不同的补贴标准 ,确保企业的基本运营和 员工生计。
对参与防疫工作人员进行慰问金发放
发放对象
针对参与防疫工作的工作人员进行慰问金发放,以表彰他们的辛 勤付出和贡献。
发放标准
根据工作人员的职务、工作时长和贡献程度,制定不同的慰问金标 准,以激励他们积极参与防疫工作。
申请与审核
工作单位或组织可向当地政府提交申请,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审 核,确保慰问金的准确发放。
边境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与对策

边境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与对策边境重大动物疫病主要指的是可以通过边境传播的动物疫病,如口蹄疫、禽流感、猪瘟等。
这些疫病给动物养殖业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对人类健康也构成一定的威胁。
因此,边境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对于保护农业生产和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边境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与对策:一、加强边境的监测与检疫措施1.设立边境检疫站点,对进出口的动物和动物产品进行严格检疫。
确保进境动物和动物产品符合卫生要求,避免疫病传播。
2.加强对边境地区野生动物的监测,及时发现和隔离病患动物,避免疫病从野生动物传播到家畜。
3.增强对边境地区居民的健康教育,加强对边境地区养殖户的培训,提高其对疫病防控的认识和能力。
二、加强动物养殖场的管理与防护1.动物养殖场应加强对动物的定期检疫与疫苗接种,确保动物健康状态。
2.控制动物进出养殖场的人员和交通,避免疫病通过人员和工具传播。
3.定期进行养殖场的卫生清理和消毒工作,确保养殖环境清洁卫生。
4.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对动物发病情况进行及时报告,并采取隔离与撤销动作。
三、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1.加强与邻国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制定规范和标准,加强联防联控。
2.建立动物疫病信息交流平台,及时分享边境重大动物疫病的疫情信息和防控经验,提高防控效率。
四、加强科研与技术支持1.加大对边境重大动物疫病的研究力度,提高对疫病的认知和控制技术。
2.推动疫苗研发与应用,提高病畜预防和控制技术水平。
3.加强边境地区兽医人员的培训与交流,提高其对边境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
总之,对于边境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兽医和养殖户等多方合作,共同加强监测与检疫工作,加强动物养殖场的管理与防护,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加强科研与技术支持。
通过全面的防控措施和有效的合作机制,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边境重大动物疫病的传播,保护农业生产和公众健康。
重大动物疫病的处置规范

D
04 防控策略及实施
疫苗接种计划
制定科学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 ,根据疫病流行情况和动物种 类确定接种对象和时机。
选择安全有效的疫苗,确保疫 苗质量和接种效果。
加强疫苗接种的宣传和培训, 提高养殖者和相关人员的接种 意识和操作技能。
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
建立完善的动物疫病监测网络, 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
尽快恢复畜牧业生产
01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受灾农户和企业尽
快恢复畜牧业生产,减少经济损失。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
02
在恢复生产过程中,要继续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防止疫情
反弹或扩散。
推广科学养殖技术
03
加强科学养殖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意识和能
力,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心理干预和舆论引导
加强监管
对疫区内外的动物和动物 产品流动进行严格监管, 防止疫情扩散。
扑杀与无害化处理
扑杀
对疫区内的染疫动物进行 扑杀,确保疫情不扩散。
无害化处理
对扑杀的动物尸体和染疫 动物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如深埋、焚烧等,确保 不污染环境。
记录和报告
详细记录扑杀和无害化处 理情况,及时向上级主管 部门报告。
2
针对不同类型的重大动物疫病,总结其传播规律 、危害程度和防控措施的有效性,为制定科学合 理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3
关注国际动物疫情动态,及时获取和分享国际先 进经验和技术成果,提升我国重大动物疫病处置 水平。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在疫 情防控中的责任和义务。
影响动物产品国际贸 易,损害国家形象和 利益。
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应急预案

2023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应急预案•预案概述•组织指挥体系•应急响应程序目录•应急保障措施•预案管理与更新•责任与奖惩•其他事项01预案概述1编制目的23控制、扑灭重大动物疫情,保障养殖业持续稳定发展,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规范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工作,做到及时、有效地控制和扑灭重大动物疫情。
确保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时,能够迅速处置,防止疫情扩散蔓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编制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发生的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境外发生的重大动物疫情对我国境内造成影响时,参照本预案执行。
适用范围工作原则0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疫情防控工作负总责,统一领导、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应急工作。
02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在应对动物疫情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效防范和控制疫情扩散蔓延。
03预防为主,科学应对。
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加强防疫体系建设,提高防疫能力。
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和方案,为应对疫情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02组织指挥体系03成员单位包括但不限于农业农村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公安部门、交通运输部门等。
应急指挥机构01指挥长负责全面统筹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应急工作,确保各项措施的贯彻执行。
02副指挥长协助指挥长负责应急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协调,对各成员单位进行任务分工和资源调配。
应急协调机构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对应急指挥机构成员单位进行监督和指导,对动物防疫工作进行执法和检查。
兽医实验室负责进行病原学检测和诊断,为疫情研判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监测动物疫情动态,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对动物疫病进行诊断和溯源。
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现场调查、采样、检测和处置,及时控制疫情传播。
重大动物疫病的诊断和疫病处理

* 1.流行病学调査的内容 *流行病学调査之前,应根据调査内容详细拟订调査计划。调査过程 中应通
过询问、座谈等方式向畜主、饲养管理人员和当地居民收集有 关疫病的 信息,力求査明传染源和传播媒介,井深入现场进行直接 察看,了解疫 区内的兽医卫生状况、气候特点和饲养管理情况,获 取有关的一手资料, 必要时需要采集病料进行实验室检査,然后应 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对调査 得到的材料进行分析处理。
6.2
• 6.2.1 流行病学诊断
•流行病学诊断通常是在流行病学调査的基础之上,根据疫病的流行 规律 和分布特征,综合分析疫病发生和流行的影响因素进行的,是 针对患疫 病的动物群体,经常与临床诊断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诊断方 法_某些疫病 的临床症状虽然相似,但其流行特点和规律却很不一 致。例如口蹄疫和 传染性水疱病,在临床症状上几乎是完全一样的 ,无法区别,但从流行 病学方面却不难区分。
甲壳类病(2种):河蟹颤抖病、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 ___
贝类病(6种》:鲍脓疱病、鲍立克次体病、鲍病毒性死亡病、包纳米 虫
病、折光马尔太虫病、奥尔森派琴虫病;
两栖与爬行类病(2种):鳖腮腺炎病、蛙脑膜炎败血金黄杆菌病。
-(2)措施 •、动物防疫法。第三十四条:发生三类动物疫病时,当地县级、乡级 人民 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组织防治和净化。 *第三十五条: 二、三类动物疫病呈暴发性流行时,按照一类动物疫病 处理。
•多种动物共患病(9种}: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炭疽、伪狂犬病、魏 氏梭
菌病、副结核病、弓形虫病、棘球拗病、钩端螺旋体病;
•牛病<8种):牛结核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恶性卡他热、牛白血 病、 牛出血性败血病、牛梨形虫病(牛焦虫病)、牛锥虫病、日本血吸 虫病;
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方案

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方案一、前言近年来,动物疫病的发生频率逐渐上升,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应对重大动物疫病的爆发和传播,制定一套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置方案至关重要,可以实现快速反应、有效控制,最大限度の保障动物健康和人民安全。
二、应急处置流程1.预测与预警在出现疫情前预测和预警是关键的一步,可以有效的帮助官方利用科技手段出现疫情前预测和预警,使得断端情况发生时官方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进行控制,降低疫情的风险。
2.立即发现和报告一旦疫情的情况被确认,需要立即向上级领导报告,并开启应急预处理机制,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安排人员进行应急处置。
同时还要设立专门电话和网络平台逐渐接受相关信息。
3.现场处置现场处置工作是对疫情及时控制和消灭文章的关键环节,要最大限度的降低传染风险,根据疫情的不同情况,执行相应的规程,制定科学应急处置方案,投入足够的力量和资源进行成功的处置,及时处理感染动物,消毒和处理尸体同时,尽力控制疫情的蔓延,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4.宣传和辅导疫情之后宣传和辅导也是相当重要,可以方便民众对于疫情的即时知晓,并了解该疫情的关键特征特点等相关知识,提高民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减少疫情发生对于社会的影响。
三、应急处置方案内容1.控制疫情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必要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尽快确定疫情的发生黄金、受灾范围、扩散的情况、蔓延的趋势等基本信息,最大限度的降低疫情的传播,并对疫情发生地进行必要的隔离。
2.警戒措施在疫情的影响范围内,必要的警戒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建立管制区域、实行禁止流动措施以及对交通运输设施的管制等等。
3.缩短突发事件响应时间加强政府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加强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战斗力的提升,以缩短响应的时间,进一步加强协调和沟通,防范和应对动物疫情的风险和暴发。
4.应急物资的摆放和储备最大限度的保证物资的摆放和储备,抽调足够的救援人员加在第一线进行响应,并将其他的人员调到相关区域进行灾后抢险和救援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犬猫等动物病(7 种): 水貂阿留申病、水貂病毒性肠炎、犬瘟热、犬 细小病毒病、犬传染性肝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利什曼病;
• 鱼类病(7 种): 鮰类肠败血症、迟缓爱德华氏菌病、小瓜虫病、黏孢 子虫病、三代虫病、指环虫病、链球菌病;
• (5) 病死率(致死率) 指因某病死亡的动物数占该群患病动物总数的百 分比。 病死率能表示某病在临床上的严重程度, 它比死亡率更为精 确地反映出疫病流行特点。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2 重大动物疫病的诊断
• 6.2.2 临床诊断
• 临床诊断是诊断疫病最基本的方法。 它是利用人的感官或借助一些 简单的器械(如体温计、听诊器等) 直接检查病畜的异常表现。 有时 也包括血液、粪便和尿液的常规检验。 对于某些表现出特征性临床 症状的典型病例(如破伤风、狂犬病等) 经过仔细的临床检查, 一般 不难作出诊断。 但对大部分疫病, 特别是非典型病例和混合感染的 病例, 由于缺乏典型的或特征性症状, 一般只能进行推测性诊断。 对发病初期尚未出现典型症状的病例和慢性感染或隐性感染的动物, 仅依靠临床症状的检查往往难于作出诊断。 在很多情况下, 临床诊 断只能提出可疑疫病的大致范围, 必须结合其他诊断方法才能确诊 。 在进行临床诊断时, 应注意对整个发病畜群所表现的综合症状加 以分析判断, 不要单凭个别或少数病例的症状轻易下结论, 以防误 诊。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 动物疫病的危害及分类管理
• (2) 措施 • «动物防疫法»第三十二条规定: 发生二类动物疫病时, 应当采取下
列控制和扑灭措施: • ①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划定疫点、疫区、受
威胁区。 • 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隔离、扑
杀、销毁、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接种、限制易感染的动物和 动物产品及有关物品出入等控制、扑灭措施。 • 3.三类动物疫病 • 是指常见多发、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
• 根据国家农业部于2008 年12 月11 日公布的动物疫病名录统 计, 将动物疫病分为一、二、三类。
• 1.一类动物疫病 • 是指对人畜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
措施的疫病。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 动物疫病的危害及分类管理
• ( 1) 内容(17 种) • 包括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非洲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 动物疫病的危害及分类管理
• 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封锁、隔 离、扑杀、销毁、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接种等强制性措施, 迅速扑灭疫病。
• ③在封锁期间, 禁止染疫、疑似染疫和易感染的动物、动物产品流 出疫区,禁止非疫区的易感染动物进入疫区, 并根据扑灭动物疫病 的需要对出入疫区的人员、运输工具及有关物品采取消毒和其他限制 性措施。
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组织防治和净化。 • 第三十五条: 二、三类动物疫病呈暴发性流行时, 按照一类动物疫病
处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上一页
返回
6.2 重大动物疫病的诊断
• 6.2.1 流行病学诊断
• 流行病学诊断通常是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之上, 根据疫病的流行 规律和分布特征, 综合分析疫病发生和流行的影响因素进行的, 是 针对患疫病的动物群体, 经常与临床诊断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诊断方 法。 某些疫病的临床症状虽然相似, 但其流行特点和规律却很不一 致。 例如口蹄疫和传染性水疱病, 在临床症状上几乎是完全一样的 , 无法区别, 但从流行病学方面却不难区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2 重大动物疫病的诊断
• (3) 患病率 表示在某一指定时间畜群中存在某病的病例数(包括该 时间内新老病例, 但不包括此时间前死亡或痊愈者) 的比率。
• (4) 死亡率 指因某病死亡的动物数占该群动物总数的百分比。 死 亡率能表示在畜群中因该病造成死亡的频率, 但不能说明疫病发展 的特性。 仅在死亡率高的急性疫病时才能反应出流行状态, 但对发 病率高而死亡率低的疫病, 则不能表示出其特征。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 动物疫病的危害及分类管理
• (1) 内容(63 种) • 多种动物共患病(8 种): 大肠杆菌病、李氏杆菌病、类鼻疽、放线菌
病、肝片吸虫病、丝虫病、附红细胞体病、Q 热; • 牛病(5 种): 牛流行热、牛病毒性腹泻/ 黏膜病、牛生殖器弯曲杆菌病
、毛滴虫病、牛皮蝇蛆病; • 绵羊和山羊病(6 种): 肺腺瘤病、传染性脓疱、羊肠毒血症、干酪性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 动物疫病的危害及分类管理
• 禽病(18 种):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 囊病、马立克氏病、产蛋下降综合征、禽白血病、禽痘、鸭瘟、鸭病 毒性肝炎、鸭浆膜炎、小鹅瘟、禽霍乱、鸡白痢、禽伤寒、鸡败血支 原体感染、鸡球虫病、低致病性禽流感、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2 重大动物疫病的诊断
• 6.2.3 病理学诊断
• 病理学诊断是疫病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诊断工作中病理剖检及 病理组织学检查有重要意义。 患各种疫病而死亡的动物尸体, 多数 都有一定的病理变化,可作为诊断的重要依据, 如急性猪瘟、猪气 喘病、典型鸡新城疫、禽霍乱等都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 常有很大 的诊断价值。 但有时同样的病理变化可见于不同的疫病, 因此多数 情况下病理学诊断只能缩小可疑疫病的范围, 难以作出确切的诊断 。 有些病畜特别是最急性死亡和早期屠宰的病例, 有时特征性的病 变尚未出现, 因此进行病理剖检诊断时, 应尽可能多检查几头, 并 选择症状较典型的病例进行剖检。 有些疫病除肉眼检查外, 还需作 病理组织学检查, 即通过显微镜观察病料组织切片中特征性显微病 变和特殊结构(如包涵体检查) 借以诊断或区别不同的疫病。
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痒病、蓝舌病、小 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鲤春病毒血 症、白斑综合征。 • (2) 措施 • «动物防疫法»第三十一条规定, 发生一类动物疫病时, 应当采取下 列控制和扑灭措施: • ①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立即派人到现场, 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调查疫源, 及时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对 疫区实行封锁。
下一页 返回
6.2 重大动物疫病的诊断
• 1.流行病学调查的内容 • 流行病学调查之前, 应根据调查内容详细拟订调查计划。 调查过程
中应通过询问、座谈等方式向畜主、饲养管理人员和当地居民收集有 关疫病的信息, 力求查明传染源和传播媒介, 并深入现场进行直接 察看, 了解疫区内的兽医卫生状况、气候特点和饲养管理情况, 获 取有关的一手资料, 必要时需要采集病料进行实验室检查, 然后应 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对调查得到的材料进行分析处理。 • (1) 本次流行情况的调查 包括最初发病的时间、地点及随后蔓延的 情况;目前疫情的分布, 疫区内各种畜禽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发病 畜禽的种类、数量、年龄、性别。
• 兔病(4 种): 兔病毒性出血病、兔黏液瘤病、野兔热、兔球虫病; • 蜜蜂病(2 种): 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 • 鱼类病(11 种): 草鱼出血病、传染性脾肾坏死病、锦鲤疱疹病毒病
、刺激隐核虫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流行性 造血器官坏死病、斑点叉尾鮰病毒病、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 性出血性败血症、流行性溃疡综合征; • 甲壳类病(6 种): 桃拉综合征、黄头病、罗氏沼虾白尾病、对虾杆状 病毒病、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传染性肌肉坏死病。
• 绵羊和山羊病(2 种): 山羊关节炎脑炎、梅迪- 维斯纳病; • 猪病(12 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经典猪蓝耳病)、猪乙型脑炎、
猪细小病毒病、猪丹毒、猪肺疫、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猪支原体肺炎、旋毛虫病、猪囊尾蚴病、猪圆环病毒病、副猪嗜血 杆菌病; • 马病(5 种): 马传染性贫血、马流行性淋巴管炎、马鼻疽、马巴贝斯 虫病、伊氏锥虫病;
第6 章 重大动物疫病的诊断和疫病 处理
• 6.1 动物疫病的危害及分类管理 • 6.2 重大动物疫病的诊断 • 6.3 重大动物疫病处理 • 6.4 动物传染病的治疗 • 6.5 染疫动物的处理
返回
6.1 动物疫病的危害及分类管理
• 6.1.1 动物疫病的危害
• 动物疫病是由某种特定病原体引起的, 包括有致病性的细菌、病毒 、真菌、螺旋体、霉形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放线菌等微生物感 染动物而引起的疫病和有病原性蠕虫、原虫、节肢动物感染或侵袭动 物而引起的寄生虫病。 动物疫病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 不仅会造成 动物大批死亡和动物产品的损失, 影响人类的生活需要, 而且某些 人畜共患病还会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因而对动物疫病危害的 充分认识, 从而找出较有效的防控措施, 具有十分重要的公共卫生 和食品安全的意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2 重大动物疫病的诊断
• ( 4) 相关背景资料的调查 该地区政治、经济基本情况; 群众生产 、生活的基本情况; 畜牧兽医机构和工作的基本情况; 当地领导、 干部、兽医、饲养员和群众对疫情的看法等。
• 2.流行病学分析与统计 • 流行病学分析是把调查得到的材料, 进行加工整理, 综合分析, 得
淋巴结炎、绵羊疥癣, 绵羊地方性流产; • 马病(5 种): 马流行性感冒、马腺疫、马鼻腔肺炎、溃疡性淋巴管炎
、马媾疫; • 猪病(4 种): 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感冒、猪副伤寒、猪密螺旋
体痢疾;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 动物疫病的危害及分类管理
• 禽病(4 种): 鸡病毒性关节炎、禽传染性脑脊髓炎、传染性鼻炎、禽 结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