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循证医学用证的个体化原则
ebm-循证医学中常用的统计指标与个体化原则

两率差的可信区间
RR或OR的可信区间 均数的可信区间 两均数差值的可信区间
二、分类资料的指标
在循证医学的研究与实践中,除了有效率、 死亡率、患病率、发病率等常用率的指标外, 相对危险度(RR)、比值比(OR)及由此 导出的其他指标也是循证医学中富有特色的 指标。 目前,在循证医学中分类资料常用的描述指 标主要有EER、CER、OR、RR、RRR、 ARR、NNT、NNH等。
OR的可信区间同样需要采用自然对数计算, 其ln(OR)的标准误SE(lnOR)按下式计算:
1 1 1 1 SE(ln OR) a b c d
ln(OR)的可信区间为: ln(OR)±uαSE(lnOR)
OR的可信区间为:
Exp[ln(OR)±uαSE(lnOR)]
例如:前述阿斯匹林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试 估计其OR的95%可信区间:
2、RD(率差)及可信区间
两个发生率的差即为率差,也称危险差(rate difference, risk difference, RD), 如试验组的发 生率(EER)与对照组发生率(CER)的差,其大 小可反映试验效应的大小。
两率差的可信区间由下式计算: |p1-p2|±uαSE(p1-p2)=RD±uαSE(p1-p2)
当RR≠1时,可认为试验因素与疾病有关;
当RR>1时,可认为试验组发生率大于对照组;
当RR<1时,可认为试验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
RR的可信区间,应采用自然对数进行计算,即应求RR 的自然对数值ln(RR)和ln(RR)的标准误SE(lnRR ),其 计算公式如下:
1 1 1 1 SE(ln RR) a c ab cd
该试验两率差(RD)的95%可信区间为: RD±uαSE(p1-p2)=
循证医学复习资料..

循证医学复习资料..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指的是临床医⽣⾯对着具体的病⼈,在收集病史、体检、以及必要的实验和有关检查资料的基础上,应⽤⾃⼰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分析与找出病⼈的主要临床问题,并进⼀步检索、评价当前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取其最佳证据、结合病⼈的实际临床问题与临床医疗的具体环境作出科学、适⽤的诊治决策,在病⼈的配合下付诸实施,最后分析与评价效果。
PICO模式在构建⼀个具体的临床问题时,可采⽤国际上常⽤的PICO格式。
P指特定的患病的⼈群 (population/participants); I指⼲预(intervention/exposure); C指对照组或另⼀种可⽤于⽐较的⼲预措施 (comparator/control); O为结局 (outcome)。
每个临床问题均应由PICO四部分构成。
1. 证据系统即计算机决策⽀持系统(Computerize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CDSS),是指针对某个临床问题,概括总结所有相关和重要的研究证据,并通过电⼦病例系统与特定患者的情况⾃动联系起来,为医⽣提供决策信息。
2、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注册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是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库,该数据库由Cochrane协助⽹组织、协调和编制,采⽤计算机和⼿⼯检索相结合的⽅法,对期刊、会议论⽂集、MEDLINE和EMBASE 及其他⽂献数据库收录的刊物进⾏检索,确定其中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为进⾏系统评价提供系统、全⾯和准确的原始资料库。
1.原始研究证据是指直接以⼈群(病⼈和/或健康⼈)为研究对象,对相关问题进⾏研究所获得的第⼀⼿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分析、总结⽽形成的研究报告。
常见的研究⽅法有随机对照试验、交叉试验、⾃⾝前后对照试验、同期⾮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调查、病例分析和病例报告等。
循证医学试题一体

循证医学试卷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1.目前临床疗效研究证据的最好来源是 AA.Cochrane图书馆B.评价与传播中心数据库C.循征医学评价数据库D.循证医学杂志E.临床证据2.临床问题主要来源于 BA.临床研究 B.临床实践 C.医学文献 D.卫生统计报告 E.以上都不是3.下列不是原始研究证据来源的是:CA.Medline B.Embase数据库C.循证医学杂志D.Cochrane中心数据库E.CBM4.关于假设检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CA.它是无限总体唯一的研究手段 B.用样本信息推断所代表的总体间有无差别需使用它C.建立假设检验,一般H0是研究者想得到的结论,是“有差别”假设D.检验水准α通常取0.05 E.P≤α时,认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5. 循证医学的关键是BA.丰富的临床经验 B.研究证据及其质量评价 C.文献检索方法D.专家意见分析 E.收集资料全面6.根据循证医学, 下列那一项不是证据水平为I级的证据 CA.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系统评价 B.单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95%CI较窄)C.专家的会诊意见D.传统方法部分失败而新方法无一死亡或失败的证据E.以上都不是7. 有关循证医学, 下列那一项是错误的DA.强调临床干预,但不排斥基础研究B.强调随机临床试验,但不排斥非随机的报告C.强调证据D.专家的经验和意见是无价值的E.强调结果的真实性8. 根据循证医学, 下列那一项是证据水平为I级的证据 AA.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系统综述B. 队列研究的系统综述C. 专家的会诊意见D.病例对照的系统综述 E.以上都不是9.根据循证医学, 下列那一项是证据水平为I级的证据 BA. 队列研究的系统评价B. 传统方法部分失败而新方法无一死亡或失败的证据C. 专家的会诊意见D. 病例对照的系统综述 E.以上都不是10.根据循证医学, 下列那一项是证据水平为I级的证据 DA.单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B.病例对照的系统综述C.专家的会诊意见D.95%CI较窄的单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E.以上都不是11.RCT代表 CA.专家的会诊意见B.队列研究C.随机对照临床试验D.病例对照研究E.系统评价12.Systematic review 代表 CA.传统综述B.病例综述C.系统评价D.病例对照研究E.研究证据13.Evidence-based Medicine 代表 DA.传统综述子B. 系统综述C.系统回顾D.循证医学 E对照研究14. 有关临床实践指南目的, 下列那一项是错误的 CA.使临床医疗规范化 B提高医疗质量 C降低医疗费用D.减少医疗纠纷 E充分利用卫生资源15.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代表 CA.临床操作规程指南B.评价研究证据C.临床实践指南D.病例对照研究E.系统评价16.根据证据性质,循证医学的证据水平一共分几级 BA. 4B. 5C. 6D. 3 E.717.下列不是二次研究证据的是 DA.系统评价B.临床决策分析C.卫生经济学研究D.随机对照试验E.临床实践指南18.根据循证医学的证据水平, 没有分析评价的专家意见属于哪一级的证据 DA. 1B. 3C. 4D. 5 E.619.根据循证医学的证据水平, 系统病例分析属于哪一级的证据 CA. 1B. 3C. 4D. 5 E.620.根据循证医学的证据水平, 结局研究属于哪一级的证据 AA. 1B. 3C. 4D. 2 E.521.根据循证医学, 下列那一项证据对临床实践最有指导价值 CA.专家意见B.传统综述C.系统评价D.临床经验E.病例报告22.根据循证医学, 下列那一项证据对临床实践最有指导价值 CA.专家意见B.传统综述C.Meta分析D.临床经验E.病例报告23.临床实践指南可以由哪里制订。
(完整版)循证医学试题

扬州市循证医学试卷姓名 _______________工作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绩 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 1.5 分,共 60 分 )1. 当前临床疗效研究凭证的最好根源是AA.Cochrane 图书室 B.评论与流传中心数据库 C.循征医学评论数据库 D.循证医学杂志 E.临床凭证2.临床问题主要根源于BA.临床研究 B .临床实践 C .医学文件 D .卫生统计报告 E .以上都不是3.以下不是原始研究凭证根源的是:CA. Medline B.Embase数据库C.循证医学杂志D. Cochrane 中心数据库E. CBM4.对于假定查验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CA.它是无穷整体独一的研究手段 B .用样本信息推测所代表的整体间有无差异需使用它C.成立假定查验,一般 H0是研究者想获得的结论,是“有差异”假定D.查验水平α往常取0.05E.P≤α时,以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循证医学的重点是BA.丰富的临床经验 B .研究凭证及其质量评论C.文件检索方法D.专家建议剖析E.采集资料全面6.依据循证医学,以下那一项不是凭证水平为I 级的凭证CA.随机比较临床试验的系统评论B.单项随机比较临床试验(95%CI较窄)C.专家的会诊建议D. 传统方法部分失败而新方法无一死亡或失败的凭证E. 以上都不是7.有关循证医学 , 以下那一项为哪一项错误的DA. 重申临床干涉,但不排挤基础研究B.重申随机临床试验,但不排挤非随机的报告C.重申凭证D. 专家的经验和建议是无价值的E.重申结果的真切性8.依据循证医学 ,以下那一项为哪一项凭证水平为I 级的凭证AA.随机比较临床试验的系统综述B.行列研究的系统综述C.专家的会诊建议D.病例比较的系统综述E.以上都不是9.依据循证医学 ,以下那一项为哪一项凭证水平为I 级的凭证BA.行列研究的系统评论B.传统方法部分失败而新方法无一死亡或失败的凭证C.专家的会诊建议D.病例比较的系统综述E.以上都不是10.依据循证医学 ,以下那一项为哪一项凭证水平为I 级的凭证DA. 单项随机比较临床试验B.病例比较的系统综述C.专家的会诊建议D.95%CI 较窄的单项随机比较临床试验E.以上都不是11. RCT代表CA. 专家的会诊建议B.行列研究C. 随机比较临床试验D. 病例比较研究E.系统评论12. Systematic review代表CA. 传统综述B.病例综述C. 系统评论D. 病例比较研究E.研究凭证13. Evidence-based Medicine代表DA. 传统综述子B.系统综述C.系统回首D.循证医学 E 比较研究14.有关临床实践指南目的 , 以下那一项为哪一项错误的CA.使临床医疗规范化B提升医疗质量 C 降低医疗花费D.减少医疗纠葛E充足利用卫生资源15.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代表CA. 临床操作规程指南B.评论研究凭证C. 临床实践指南D.病例比较研究E.系统评论16.依据凭证性质,循证医学的凭证水平一共分几级B1A. 4B.5C.6D.3 E . 717.以下不是二次研究凭证的是DA.系统评论 B.临床决议剖析 C.卫生经济学研究 D.随机比较试验 E.临床实践指南18.依据循证医学的凭证水平,没有剖析评论的专家建议属于哪一级的凭证DA. 1B.3C.4D.5E. 619.依据循证医学的凭证水平,系统病例剖析属于哪一级的凭证CA. 1B.3C.4D.5E.620.依据循证医学的凭证水平,结局研究属于哪一级的凭证AA. 1B. 3C. 4D. 2E. 521.依据循证医学 ,以下那一项凭证对临床实践最有指导价值CA. 专家建议B. 传统综述C. 系统评论D.临床经验E.病例报告22.依据循证医学 ,以下那一项凭证对临床实践最有指导价值CA. 专家建议B.传统综述C.Meta剖析D. 临床经验E.病例报告23.临床实践指南能够由哪里制定。
循证医学用证的个体化原则、后效评价

最佳证据具备的特性 真实性(validity) 真实性(validity) 重要性(importance) 重要性(importance) 实用性(applicability) 实用性(applicability) 生物学依据 病理生理学依据 社会社会-心理及经济特点
循证医学临床实践的伦理原则
5. 知情同意原则(principle of informed consent) 知情同意原则( ) 知情同意就是为患者提供其做出医疗决定 所必须的足够信息, 所必须的足够信息,并在此基础上由患者做出 承诺。 承诺。 伦理价值: 伦理价值:有利于行使患者自主权 有利于增进医患关系 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
内容
二、循证实践后效评价
再评价问题的组成,以及是否反映了临床实际 再评价问题的组成, 再评价检索策略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再评价各种标准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实用性 再评价各种标准的真实性、 再评价证据在实际患者中的应用
提出问题 寻找证据 评价证据 应用证据 后效评价 循证医学 实践的结 果
若不尽满意, 若不尽满意,应再评价
循证医学临床实践的伦理原则
4. 公正原则(principle of justice) 公正原则( ) 将有关类似个案以同样的准则加以处理, 将有关类似个案以同样的准则加以处理, 将不同的个案以不同的准则加以处理。 将不同的个案以不同的准则加以处理。
人格尊严公正 卫生资源分配公正: 卫生资源分配公正:区分基本医疗保健需要和非 基本医疗保健需要
循证医学临床实践的伦理原则
5. 知情同意原则(principle of informed consent) 知情同意原则( ) 医方告知内容: 医方告知内容: 入院告知、诊断过程告知、治疗过程告知、 入院告知、诊断过程告知、治疗过程告知、 创伤性操作告知、改变治疗方案告知、 创伤性操作告知、改变治疗方案告知、临床试 验性检查和治疗的告知、经济费用的告知、 验性检查和治疗的告知、经济费用的告知、暴 露患者隐私部位的告知。 露患者隐私部位的告知。
循证医学实践的个体化原则与方法

五、决策树的分析
•35
六、敏感性分析
•36
(实例1)诊断决策分析
以“疑似冠心病患者是否接受运动心电图检查”为例,介
绍临床诊断的决策分析。
男性患者,35岁,“心烧”感数年,无冠心病危险因素暴 露史,安静状态下胸痛已6周,波及上腹,放射至背。饱餐 后躺下时易发作。体检阴性,首诊食管痉挛,估计冠脉痉 挛的概率为5%。
•42
0.02 0.25 0.005 0.98 1.00 0.98
(5)取期望效用值最大者为决策的最佳选择,即 B结节的0.963(不做E.ECG检查)。
•43
(6)进行敏感性试验。
在此例中,当患冠脉痉挛概率估计为10%时, A1结节的期望效用值为0.918, B结节的期望效用值为0.925, 因此决策方案不变。 如果将误诊冠脉痉挛的效用值规定为0.90时, 则A1、B结节的期望效用值均为0.962,
用概率来定量地描述每个方案所产生的各种结局的 可能性;
决策者对各种结局的价值定量化,一般用效果来表 示; 综合分析和评价各方面信息,决策方案的取舍;
有时候还要对所取的方案进行敏感性分析。
常见的情况:1、确定性情况;2、风险性情况;3、
不确定性情况。
•18
第二节 决策分析的实施
•19
一、问题的确认
•14
•15
•16
决策方法
1、确定性情况---确定型决策 2、风险性情况---一个方案有可能引起几个结局,
但各种结局以一定的概率发生。----风险型决策,如 决策树;
3、不确定性情况---不确定型决策,例如拉普拉斯
准则、乐观准则、悲观准则、遗憾准则等来取舍方
循证医学复习资料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指的是临床医生面对着具体的病人,在收集病史、体检、以及必要的实验和有关检查资料的基础上,应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分析及找出病人的主要临床问题,并进一步检索、评价当前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取其最佳证据、结合病人的实际临床问题及临床医疗的具体环境作出科学、适用的诊治决策,在病人的配合下付诸实施,最后分析及评价效果。
PICO模式在构建一个具体的临床问题时,可采用国际上常用的PICO格式。
P指特定的患病的人群 (population/participants); I指干预 (intervention/exposure); C指对照组或另一种可用于比较的干预措施 (comparator/control); O为结局 (outcome)。
每个临床问题均应由PICO四部分构成。
1. 证据系统即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Computerize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CDSS),是指针对某个临床问题,概括总结所有相关和重要的研究证据,并通过电子病例系统及特定患者的情况自动联系起来,为医生提供决策信息。
2、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是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库,该数据库由Cochrane协助网组织、协调和编制,采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对期刊、会议论文集、MEDLINE和EMBASE 及其他文献数据库收录的刊物进行检索,确定其中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为进行系统评价提供系统、全面和准确的原始资料库。
1.原始研究证据是指直接以人群(病人和/或健康人)为研究对象,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所获得的第一手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分析、总结而形成的研究报告。
常见的研究方法有随机对照试验、交叉试验、自身前后对照试验、同期非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调查、病例分析和病例报告等。
循证医学实践个体化的原则与方法

最佳临床证据的特征
➢应用于循证医学实践的证据,应该是最佳 证据。
➢最佳证据必须要应用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 医学的评价标准进行严格评价,且需具备 以下三个特征。
最
病人特点
佳
医院情况
证
个人经验
据
社会意识
Best evidence
▪ 真实性 ▪ 重要性 ▪ 实用性
最佳临床证据的特征
➢1、真实性
①分析是来自什么样的研究设计方案,有 否恰当的对照组。
②分析研究对象的诊断标准及其纳入和排 除标准是否明确。
③分析组间的临床基线是否可比、干预措 施和方法是否科学有效和安全。
最佳临床证据的特征
④分析终点指标是否确切、有何偏倚存在 及其采取了什么防止和处理方法、依从性 如何 。
⑤资料收集、整理、统计分析是否合适。 结果与结论是否真实和可靠。
The limitations of this study should be noted. First, it was not feasible to conduct the study in a strictly blinded fashion because adjustment of the insulin dose requires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To minimize bias, we assigned responsibility for adjustment of the insulin dose to a team of nurses and to a study physician who was not taking part in clinical decisions, with strictly blinded analysis of important outcome measures. Furthermore, the two treatment groups did not differ in the use of medications other than insulin and antibiotics, the latter most likely a consequence of the effect of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on septicemia. Second, since the study involved patients admitted to a 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the results cannot be extrapolated to patients in 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s or those with severe illnesses that were not present in the study populati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循证医学用证的个体化原则在临床及基础医学研究的成果,经过严格的评价(critical appraisal),被确认是最佳证据之后,是否可以在任何地方都能采用呢?一种最佳证据是否可用于同一疾病的各种类型病人呢?即使是最佳证据是否病人都接受呢?临床医生又是否乐于应用呢?如此等等,无不在循证医学实践中,涉及最佳证据被推广应用的患者个体化原则与方法。
任何源于临床试验或疾病观察性研究证据,都是反映出被研究疾病的共性规律。
即使是真实性好,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的证据,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时,务必要符合患者个体特点和疾病的特征。
此外要考虑社会、经济、心理以及环境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合适者才能应用。
因此,循证医学的实践实际上是将最佳证据应用于具体病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第一节最佳证据具备的特性循证医学所谓的临床最佳证据,自然要涉及临床医学的广泛领域,如像病因学、病理学、诊断、预防、预后、康复等等方面,应用于循证医学实践的证据,必须要应用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评价标准进行严格评价,且需具备以下三个特征:一、真实性(validity)对于拟采用的证据,首先分析是来自什么样的研究设计方案,有否恰当的对照组;其次要分析研究对象的诊断标准及其纳入和排除标准是否明确;第三要分析组间的临床基线是否可比、干预措施和方法是否科学有效和安全;第四分析终点指标是否确切、有何偏倚因素存在及其采取了什么防止和处理方法、依从性如何?第五资料收集、整理、统计分析是否合适?结果与结论是否真实和可靠。
这些都是涉及证据真实性的关键因素。
如果上述因素都被考虑和分析,就有助于对证据真实性的评价,不同的研究设计所产生的证据,在级别与水平上有很大差异。
见表3-1。
二、重要性(importance)当拟采用的证据被确认为“真实性好”之后,即要评价其有无临床应用价值。
如系诊断性试验,则反映在对疾病的诊断方面究竟提高了多少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临床诊断预测价值及似然比值如何?如系治疗性研究的证据,则在治疗方面究竟提高多大疗效、安全性、利弊比值及成本效果究竟如何;在影响疾病的预后方面有害和有利于预后的因素是哪些,各有多大的贡献等等。
这些都应有明确的定性和量化的指标以佐证其临床重要性的程度。
三、实用性(applicability)任何最佳证据的应用和推广,都必须结合病人的实际病况、医疗条件、医务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患者的接受程度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的承受能力等。
鉴于当前临床研究的最佳证据来源于发达国家者为多,据ISI 2001年资料库中纳人世界上175个国家3200种医学杂志的365000篇文献中,大约90%来自欧洲(41%)、美国(35.2%)和西太平洋地区(15.1%,引自2004年WHO报告,World report on knowledge for better health)。
由于人种、社会环境、经济水平、病种及医疗条件,乃至生物因素在不同国家差异颇大。
因此,引用国外医学研究成果时,更要考虑不同的国情、种族以及病人的病情特点,切不可生搬硬套。
要对具体的问题作具体的分析,方可做出有关最佳证据是否适用的决策。
第二节生物学依据任何最佳研究成果可否应用于个体患者的诊治实际,首先应该考虑其生物学的依据(biologic evidence)。
例如某一药物的治病效应,从发病的生物学机制上是作用在哪个环节?为何有效?为何无效甚至发生不良反应等,均应有生物学依据。
然而,对于中医药学有关效应的现代生物学依据却是颇为难得的。
在病原生物学方面,对于感染性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结核病的病原生物体是结核杆菌;病毒性肝炎的病原生物体分别是甲、乙、丙、丁等型的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慢性肝炎与肝癌有较强的相关性等等,这些都为病原生物学依据。
在感染性疾病的抗生素治疗方面,例如同一种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同一细菌所致的感染性疾病,其敏感菌株与耐药菌株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治疗效果,就要涉及抗生素作用有关菌株致抗菌的生物学的机制。
在人种或不同的民族往往有着某些生物学方面的差异。
在循证医学应用最佳证据的个体化实践中,要予以注意。
例如:黑人的高血压发病率较其他人种高且危害重,治疗高血压临床证明有效的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对黑人的高血压治疗较利尿剂的疗效差;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引起的血管性水肿显著,较其他人种的发生率高。
反之,我国大凉山地区的彝族人群经调查高血压患病率却很低。
因此,在疾病防治中要注意人种与民族的生物学特点。
可见,在循证医学实践中应用有关证据,了解其生物学依据是重要的。
第三节病理生理学依据任何证据的应用,都须要考虑患者的病理生理的特点。
例如:2003年在我国流行的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部份中毒症状及肺部炎变损害明显,呼吸功能明显障碍者,适时适量地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挽救了不少病人的生命,此为有效的临床证据。
然而,对于那些中毒症状以及肺部损害不重、呼吸功能影响较轻的患者,应用激素则应审慎,以避免带来不良的后果。
因此,应用任何有效药物的时候,一定要考虑病人的具体病理、生理状况,是否与“最佳证据”的临床资料相吻合。
任何最佳证据的应用,一定要仔细分析证据中纳入患者(研究对象)病理生理损害的基本状况及其临床病情的复杂性。
因为临床研究的成果,就研究对象而言,相对较为单纯,因而即使是最佳证据,对临床的总体代表性而言,往往有一定的限制。
如果面对的对象病情较重或有某些(种)并发症或并存症,则就不会那样简单了。
例如:对轻、中型高血压病患者降压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证明了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酶Ⅱ受体阻滞剂有良好的降压效果。
如果患者是一位重症高血压患者(BP>180/120mmHg),或者伴有心脑靶器官损伤者,此时宜注意被引用的资料(证据)中有无轻、中、重型病例的分层比较证据,如有重型或伴有有关并发症且又与该患者病情相似,那么相应的证据就有被采用的价值。
否则,应另作考虑。
对于临床病理损害重、病情险恶的病种及病人的救治,做RCT就很难进行了,因此,最佳证据往往源于临床观察或治疗的总结。
在估价疾病预后和对有关危险因素的干预,借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这就要求将多种相关因素的研究证据,结合患者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价,以估计可能发生某一事件的概率并有针对性的指导干预,从而防止或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以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第四节社会-心理及经济特点在不同的社会和经济环境里,对有关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性研究的最佳证据,当其用于具体患者常有着很大差异。
例如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对冠心病的诊断可以应用冠脉造影的“金标准”进行诊断,可以采用冠脉搭桥手术或安置支架进行有效的治疗。
然而其费用之昂贵加之要求高档的仪器设备和医技手段,非一般不发达地区或平民所能承担和接受。
反之,在发展中国家或贫困地区对一些急性传染病、呼吸道感染、地方病、妇幼疾患、营养不良、急性腹泻等防治性研究,这些成果在发展中国家及贫困地区实践循证医学有用,而在发达国家则未必都有重要价值。
因此,在应用最佳研究证据的时候,即使某些有效的诊治措施符合于患者的实际,自然还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
我国目前还是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又不平衡,贫富差距又大,绝大多数人民还处于不富有的经济状况,“看病贵,看病难”恐怕近期不易解决,因此,循证医学临床实践决策的用证,要充分考虑病人的社会经济状况。
患者是否愿意接受“最佳证据”,医生是否能认真负责地实践循证医学,这就会涉及到患者以及医生的心理状态及依从性的问题。
如果医生高度负责,对先进的研究成果接受的敏感性高,就会更好地应用最佳证据为自己的患者处治。
在这种情况下,建立良好医患关系,患者愿意接受治疗,依从性好,自然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否则是难以奏效的。
因此,在最佳证据用于具体的患者的时候,一定要尽一切努力地改善患者对接受治疗的依从性,办法是要了解患者的心理与所处的社会经济状况,要给患者进行接受治疗的医学知识教育,要倾听患者对治疗的意见和解除可能存在的顾虑;在治疗中要给患者提供方便的服务,尽量地减少患者及其家属对接受医疗的种种不便。
不断地加强交流,从而保持与发展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营造和谐的医患合作关系,这是实践循证医学的重要基础之一。
第五节应用研究证据要权衡利弊最佳证据是否可以用于对个体患者的医疗决策,自然要考虑拟采用的诊治措施能给患者带来多大的利益,同时还要考虑它们被应用后可能产生哪些不良反应及其对患者可能造成的危害及其程度。
因此,拟对患者采用的诊治措施,必须对利、弊关系作客观的评估。
只有利大于弊方可采用。
所谓“利大”,指的是对患者拟用的新的诊治措施,其临床意义显著,能为患者带来大的益处。
显著的临床意义或称价值,一定有其量化的指标。
常用者,在病因及危险因素方面:有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归因危险度(attribute risk,AR)、病因学分数(etiologic fraction,EF)、比值比(odds ratio,OR)等;在诊断学试验方面:有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患病率、预测值、似然比等指标以及与相关诊断措施的比较值;在治疗方面:有治愈率、有效率、病死率、绝对危险降低率(absolute risk reduction,ARR)、相对危险降低率(relative risk reduction,RRR)、与对照组比较,需要治疗多少病例才取得1例最佳效果(number needed to treat,NNT)等。
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在循证医学个体化的实践中,要予以高度重视,需要掌握其不良反应及其严重程度、重要事件(如致残、致死)发生率有多大?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其不良反应的危险度增高了多大?治疗多少病例才发生一例重要的不良事件(NNH)等。
有了这些指标和数据,就可以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利弊比(LHH),通常用1/NNT∶1/NNH比值表示,如1/NNT越大,1/NNH越小,则对患者获益就更大,则效果就更佳(表5-1,表5-2)。
这些指标的意义及其应用将在本教材第十一章中会作全面解释。
在治疗性研究证据中,应用NNT及NNH数据分别计算各自的倒数值,查表5-2则可获利弊比值,如1/NNT=1/50,1/NNH=1/100,则利弊比等于2。
在循证医学实践中,涉及上述有关指标的意义判断和应用,应结合专业及临床的实际,联系有关疾病和相应有效治疗措施的有或无,以评价分析利弊的程度来决定采用或不宜采用的有关最新证据。
第六节个体化干预的效果预测“最佳证据”应用于循证医学实践对个体患者之干预,究竟会产生什么效果?可能达到什么结局?这是患者和医生都十分关注并期望回答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