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社会工作:个案分析

合集下载

[分享]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分享]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一、基本资料案主姓名:吴某性别:男年龄:73岁二、个案来源个案是院舍照顾机构管理人员转介,社工经过与案主面谈,确定初步问题后接案。

三、个案背景资料(一)重要引发事件近日案主因心脏病住进深圳某医院,这次在检查、护理、用药过程中处处抱怨其儿子,还经常无故对儿子发脾气,跟病房的医生、护士甚至病房的其它病人家属说他儿子的坏话,案主的父子关系一度非常紧张,他的儿子也在一气之下说了要放弃案主,在医院案主的儿子要和案主脱离父子关系,案主父子关系面临一个大挑战。

案主需要心脏搭桥,手术费最少要用6万块,手术费用如果筹不够,案主将无法顺利进行手术。

最坏的打算就是案主“有钱看病,没钱等死”。

(二)曾做出的调试和成效1.自我调试:案主入住老人颐养院之后,因与子女关系都不好,感情上面缺乏沟通,得不到家人的温暖和关爱,案主有被遗弃的感觉,时刻认为自己没有依靠,没有归属感,对生活非常消极、自卑。

案主曾经意识到自己的心理状况,也想通过一些日常活动来摆脱这种困境(比如通过给希望小学的学生定期捐款,给有需要的人编织毛衣送温暖等),但是由于得不到大家的认同和理解,案主变得更加自卑敏感。

2.院舍照顾层面:老人颐养院的领导曾经与案主儿子多次面谈,与其共同探讨案主目前的状况,希望改善案主与儿子之间的关系;并尽量通过安排文娱活动让案主融入院舍生活。

(三)行为表现案主住院后,由于对疾病的害怕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上的紧张和敏感,容易对身边的人产生种种误会。

只要身边的人说了一句不当的话,或者一个不合适的行为,就会引起案主的猜疑和否定。

(四)人际关系案主在入住养老机构后,案主失去自身的角色而与他人交往,使案主在与工作人员交往和满足工作人员的期望时常常感到羞辱和没有自尊,这引起个人认知出现误区,在他的眼中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优点,眼中容不下一粒沙子的性格,喜欢挑别人毛病,导致了案主与家人、与院舍照顾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其它老人之间缺乏稳定的沟通,案主人际关系系统失衡。

老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老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老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某社区的老年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位叫李大爷的老人,他是一位丧偶多年的孤寡老人,没有子女,生活十分困难。

李大爷曾经是一名农民,但由于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不佳,已无法继续从事农活。

他的生活来源主要是依靠社会救助和邻居的帮助,但由于社会救助的限制和邻居们也有自己的生活,李大爷的生活依然十分拮据。

老年社会工作者了解到李大爷的情况后,立即展开了帮助他的工作。

首先,他们为李大爷申请了更多的社会救助金,帮助他缓解了一部分生活压力。

其次,他们联系了社区的义工组织,组织了一些志愿者为李大爷提供日常生活上的帮助,比如购买生活用品、打扫卫生等。

此外,老年社会工作者还帮助李大爷建立起了一套社会支持体系,让他在生活上不再感到孤独和无助。

在帮助李大爷的过程中,老年社会工作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李大爷的身体状况十分不佳,需要定期进行体检和治疗,但他由于经济困难,一直没有去医院。

于是,老年社会工作者又为他联系了相关的医疗机构,帮助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治疗和康复。

此外,由于李大爷长期生活在孤独中,精神状态也比较低落,老年社会工作者还为他安排了一些社交活动,让他能够和周围的人多交流,增加生活乐趣。

经过一段时间的帮助和关怀,李大爷的生活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他不再感到孤独和无助,生活变得有了希望。

他也在社区里结识了一些朋友,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老年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也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认可和赞扬,他们的工作不仅帮助了李大爷,也为社区的老年人群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老年社会工作的重要性。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老年人群的生活状况往往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老年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让老年人能够过上幸福、健康的晚年生活。

他们的工作不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一种对社会的贡献和回馈。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的老年社会工作者,他们能够为社区的老年人群带来更多的关怀和帮助,让他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晚年生活。

社会工作者:老年人社工个案分析

社会工作者:老年人社工个案分析

⼀、个案基本资料 案主姓名:H阿姨(化名) 性别:⼥ 年龄:71岁 ⼆、个案来源 ⼯作单位查阅服务对象资料时发现,后经社⼯家访及在与服务对象集体活动时建⽴专业关系后经评估后确定介⼊。

三、个案背景资料 (⼀)引发/重要事件:案主的⽼伴患脑中风,曾经经历两次开颅⼿术,第2次⼿术后半⾝瘫痪,并丧失语⾔能⼒,更要紧的是在此后不久案主的⽼伴出现了精神问题并出现严重的暴⼒倾向,动则对案主拳脚相向。

这给案主带来了很⼤的精神压⼒,常常因照顾⽼伴失眠,同时还要忍受来⾃⽼伴的暴⼒。

(⼆)曾做出的调试及成效: 1.案主为了缓解照顾⽼伴的压⼒请了多个保姆,但均因照顾压⼒太⼤,⽣活环境恶劣⽽在短期内相继离开; 2.案主所在的单位的⽼同事处于关⼼曾经尽⼼⽤各种⽅法帮助她,但是成效都不明显,案主⾃⾝的压⼒没有得到很好的缓解,照顾的压⼒仍然存在。

(三)⾏为表现 案主是所在单位的活跃分⼦,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并在集体中担任⼀定的职务。

(四)⼈际关系:案主的⼈际关系良好,和单位的同事相处融洽。

但是在当地除了⼉⼦和⼥婿,没有太多的亲⼈和朋友。

(五)情绪状况:情绪状况⼀般,容易抱怨。

(六)精神病纪录:⽆精神病纪录 (七)健康状况:长期劳累,⼼理负担过重以致⾼⾎压等⽼年病。

(⼋)经济状况:案主及其⽼伴都有较⾼的退休⼯资,经济状况尚可。

(九)暴⼒倾向/虐待记录:⽆ (⼗)⽀援络(能获得的资源): 案主和⽼伴同为安置在深圳市的军队退休⼲部,⽣活和医疗待遇都⽐较好,但是因为案主⽼伴的病情过重,医院不愿意收治,案主⼜不愿意将⽼伴送⼊养⽼机构进⾏照顾,所以正规的照顾缺失,只能由案主在家⾥对其⽼伴进⾏照顾;案主原来和⼦⼥同住,但是因⽼伴的照顾问题引起了⼉⼦和⼉媳的⽭盾,遂搬离⼉⼦家⾥⾃⼰居住,⼉⼦忙于⼯作,较少和⽗母沟通。

(⼗⼀)总体评估显⽰,案主的⽀援络不⾜以让她的压⼒得以缓解,社⼯在这个⽅⾯为其进⾏了资源的争取: 1.医疗照顾⽅⾯:在了解了居家养⽼服务的申请条件和程序之后,发现案主的⽼伴符合申请条件,社⼯在和案主讨论⽅案后,案主决定委托社⼯为其申请这⼀服务,社⼯在短时间内向其所在街道申请了居家养⽼服务。

老年人社会工作个案工作工作报告

老年人社会工作个案工作工作报告

老年人社会工作个案工作工作报告老年人社会工作个案工作报告一、引言社会工作是一项关注弱势群体的专业,老年人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群体。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我在老年人社会工作个案工作中的经验和收获。

二、个案背景个案对象为一位80岁的老人,名叫李奶奶。

她是一位丧偶多年的退休教师,身体虚弱,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经济状况也不理想。

她住在一个老年公寓中,但由于缺乏社交活动,她经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三、个案目标1. 提高李奶奶的生活质量:通过提供社交活动和心理支持,帮助她克服孤独感和无助感。

2. 改善李奶奶的身体状况:协助她建立健康生活习惯,定期接受身体检查并提供医疗帮助。

3. 提供经济援助:帮助李奶奶解决经济问题,确保她基本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四、工作过程1. 建立信任关系:首先,我与李奶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倾听她的需求和困惑。

通过耐心倾听和理解,我逐渐赢得了她的信任。

2. 社交活动:我组织了一些老年人社交活动,如集体旅行、文艺表演和手工制作课程。

这些活动不仅提供了娱乐和交流的机会,还增强了老人之间的互动和支持。

3. 心理支持:我与李奶奶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她排解内心的孤独和无助感。

通过倾听和鼓励,我帮助她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健康管理:我协助李奶奶建立健康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

我还安排定期体检,并与医生合作,提供医疗帮助和药物管理。

5. 经济援助:我帮助李奶奶申请社会福利和救助金,确保她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我还与社区组织合作,为她提供兼职工作的机会,增加她的经济收入。

五、工作成果1. 李奶奶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她参加了许多社交活动,结识了新朋友,不再感到孤独。

她的心理状态也明显好转,积极面对生活。

2. 李奶奶的身体状况有所改善:她开始注重饮食和运动,体检结果显示身体状况良好。

她也能够及时就医,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和护理。

3. 李奶奶的经济问题得到解决:她获得了社会福利和救助金的资助,经济状况有所改善。

老年个案工作分析报告

老年个案工作分析报告

老年个案工作分析报告...一、引言和背景老年个案工作是指为年长者提供全方位的社会服务和支持。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个案工作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不断突显。

本报告旨在对老年个案工作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其意义和应对措施。

二、工作描述老年个案工作的核心任务是为年长者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关怀。

这项工作通常由社会工作者、医护人员、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承担。

他们通过与个案老人建立密切的联系,了解他们的个人情况、需求和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服务和援助。

具体工作包括但不限于:1. 与老年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家庭背景、健康状况等。

2. 进行全面的需求评估,确保提供的服务和援助符合老年人的真实需求。

3. 协调各种社会资源,为老年人提供经济援助、医疗保健、心理咨询等服务。

4. 提供日常生活指导和咨询,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扰。

5. 进行必要的家访,了解老年人在家庭环境中的需求和安全情况。

6. 组织开展适龄老年人的社交和娱乐活动,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三、工作意义和挑战老年个案工作的意义在于为年长者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关怀,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与老年人建立密切的联系,个案工作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援助。

然而,老年个案工作也面临一些挑战:1. 资源不足: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导致某些地区或社区的老年个案工作受到限制。

2. 人员不足:专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对于开展老年个案工作至关重要。

但目前,相关专业人员的供给严重不足。

3. 老龄化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个案工作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如何应对大规模的老年个案工作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四、发展趋势与建议在面对老年个案工作的挑战时,我们应该关注以下几个发展趋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1. 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通过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提升,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

2. 加大资源投入: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老年个案工作的资源投入,包括经济、人力和社会资源。

老年个案工作案例4篇

老年个案工作案例4篇

老年个案工作案例4篇篇一:老年个案工作心理社会模式案例一家老年福利院新入住了一位75岁的王大爷,他自入院以后每天只是独自静坐,不思饮食。

院方为了王大爷的健康,想尽了一切办法为他做出各种各样的美食,甚至很多服务人员也从家里带来许多小吃,想诱发王大爷吃饭的欲望。

但一切的努力都付之东流,眼看着王大爷迅速消瘦,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差,院方请来了王大爷的儿子进行说服。

王大爷的儿子在听完院方的说明后情绪非常激动,在训斥了老人后竟然强行给王大爷喂饭,被院方阻止。

万般无奈之下,院方请求社会工作者给予帮助。

社会工作者在听取了院方对王大爷的情况介绍后,联系了王大爷的儿子并了解相关的信息。

据介绍,王大爷是一位离休干部,原来是以为非常自信的人,而且性格开朗,通情达理。

但离休后,性格开始发生变化,特别是在两年前老伴去世后,情绪比较低沉,而且还被医院诊断为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压,经常发病。

由于子女每天忙于工作,特别是白天无人在家照顾王大爷,怕疾病突发时家中无人而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所以在考虑再三后,将王大爷送到了福利院。

介绍完后,王大爷的儿子对那一天由于情绪激动而训斥父亲并强行喂饭的行为极为后悔,并表示出要给父亲认错。

工作者在了解王大爷的相关个人信息与家庭信息后,在充分注意社会工作的尊重、接纳等原则的基础上,运用同理心与王大爷进行了第一次面谈,并建立了初步的信任关系。

在工作者表示出想听听王大爷对自己问题的看法时,老人表示出了离休后原单位对自己的不关心;老伴也走了;家里的子女不征求意见而送自己到福利院,是把自己当累赘,不要自己了;活在世上已经没有意思,还不如自生自灭一死了之等消极悲观的想法。

根据这些信息,工作者经过分析,认为王大爷问题的核心在于:由于退休使老人的职业角色丧失,造成了人际交往的减少和社会地位的下降;老伴的去世,又进一步造成了王大爷家庭角色的部分丧失,给老人带来很大的冲击。

加之由于生理的老化所引发的各种疾病的困扰,家中子女未经商量就将老人送到福利院,而王大爷又对福利院有一些不正确的认知等,这些因素都制约了老人的活动,造成了王大爷巨大的情绪反应,出现了悲观失望等心理和行为问题。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独居老人个案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独居老人个案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独居老人个案一、案例背景:服务对象72岁,妻子于2008年因病去世,唯一的儿子也接连生病,几年后因车祸离世,儿媳和孙女在甲地生活,服务对象独自一人居住。

这一连串的事情让服务对象深受打击,把自己封在家里,不外出与人交流,不愿意接触身边人,常常自己一个人坐在阳台里看向窗外发呆,身体状况愈发下降,许多病症都接踵而来。

二、分析预估:1.心理方面:服务对象在妻子和独子的去世后遭受到很大的打击,心理非常悲痛,不愿意出门面对别人,也不愿意跟外人交谈,需要得到心理的疏导。

2.家庭环境:服务对象的儿媳和孙女住在了太仓,离他居住地较远,因为孩子的学业繁忙,不能经常来探望他。

3.生活方面:因为年纪大了身体状况不太好,导致各方面都很不便利,例如测血压、检查煤气表、查看药品的使用说明、分类药品、标注药品信息等,需要有人帮助,但又不想麻烦他人。

三、理论支持:社会环境是指与人的生存相关的社会因素以及与人的生物遗传、心理状态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社会系统。

社会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庞大的系统,包括人造物质环境和纯社会环境。

人造物质环境包括房屋、道路、活动空间和各种服务设施,它们对使用者构成了行动的外部环境,纯社会环境可简称为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单位、群体、社区、文化等子系统。

社工通过社会环境理论,帮助服务对象缓解悲伤情绪,教服务对象使用血压监测,帮助服务对象查看药品日期、将药品分类等日常生活问题。

四、服务目标:1.总目标:提供心理需求、生活照顾等服务,逐步改善缓解服务对象悲伤的情绪,打开自己的内心,培养其积极乐观的态度,建立对生活的信心,让服务对象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2.分目标:①陪伴服务对象,与服务对象沟通聊天,缓解其悲伤情绪。

②倾听服务对象的日常生活经历,更进一步的让服务对象感受到关怀与支持,减轻服务对象的孤独感。

③教授服务对象如何使用血压监测,帮助服务对象解决查看药品日期、药品分类、标注药品信息等生活的部分难题。

老年个案工作案例4篇

老年个案工作案例4篇

老年个案工作案例4篇篇一:老年个案工作心理社会模式案例一家老年福利院新入住了一位75岁的王大爷,他自入院以后每天只是独自静坐,不思饮食。

院方为了王大爷的健康,想尽了一切办法为他做出各种各样的美食,甚至很多服务人员也从家里带来许多小吃,想诱发王大爷吃饭的欲望。

但一切的努力都付之东流,眼看着王大爷迅速消瘦,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差,院方请来了王大爷的儿子进行说服。

王大爷的儿子在听完院方的说明后情绪非常激动,在训斥了老人后竟然强行给王大爷喂饭,被院方阻止。

万般无奈之下,院方请求社会工作者给予帮助。

社会工作者在听取了院方对王大爷的情况介绍后,联系了王大爷的儿子并了解相关的信息。

据介绍,王大爷是一位离休干部,原来是以为非常自信的人,而且性格开朗,通情达理。

但离休后,性格开始发生变化,特别是在两年前老伴去世后,情绪比较低沉,而且还被医院诊断为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压,经常发病。

由于子女每天忙于工作,特别是白天无人在家照顾王大爷,怕疾病突发时家中无人而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所以在考虑再三后,将王大爷送到了福利院。

介绍完后,王大爷的儿子对那一天由于情绪激动而训斥父亲并强行喂饭的行为极为后悔,并表示出要给父亲认错。

工作者在了解王大爷的相关个人信息与家庭信息后,在充分注意社会工作的尊重、接纳等原则的基础上,运用同理心与王大爷进行了第一次面谈,并建立了初步的信任关系。

在工作者表示出想听听王大爷对自己问题的看法时,老人表示出了离休后原单位对自己的不关心;老伴也走了;家里的子女不征求意见而送自己到福利院,是把自己当累赘,不要自己了;活在世上已经没有意思,还不如自生自灭一死了之等消极悲观的想法。

根据这些信息,工作者经过分析,认为王大爷问题的核心在于:由于退休使老人的职业角色丧失,造成了人际交往的减少和社会地位的下降;老伴的去世,又进一步造成了王大爷家庭角色的部分丧失,给老人带来很大的冲击。

加之由于生理的老化所引发的各种疾病的困扰,家中子女未经商量就将老人送到福利院,而王大爷又对福利院有一些不正确的认知等,这些因素都制约了老人的活动,造成了王大爷巨大的情绪反应,出现了悲观失望等心理和行为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与评估
• 根据这些信息,工作者经过分析,认为牛大爷的问题在于: 退休使老人的职业角色丧失,造成了人际交往的减少和社 会地位的下降;老伴的去世,又造成了老人家庭角色的部 分丧失,给老人带来了很大冲击;两个儿子的不孝顺,又 致使老人的心理更加脆弱;加之由于生理的老化,老人怕 疾病缠身,不愿给女儿带去负担,又有愧对女儿的心理存 在,致使老人宁愿去敬老院。这些因素都制约了老人的活 动,使老人的心理受到了伤害,造成了老人巨大的心理落 差,使老人产生了悲观失望的心理。 1.老人希望自己能重回社会,希望能给自己一个工作,哪怕 没有工资也行;老人希望自己的两个儿子能孝顺一点使自 己不至于去敬老院生活。 2.工作者认识到解决老人问题的核心在于消除老人对敬老院 的错误认识,重塑老人对靠女儿养老这件事的看法,改善 老人与儿女的关系。
结案
由于案主已经可以不依靠工作者而达到独立、自助的 状况,因此工作者和案主共同决定逐渐的进入到结案阶段, 并承诺结案后仍然进行一定时间的跟进服务,以此确认案 主确实已达到原有的目标。
执行计划与评估
•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案主精神风貌得到了全面的改善, 不仅身体更加硬朗,而且又变得乐观开朗。因案主经常帮 助其他老人,在敬老院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而且案主 和子女的关系也日渐好转,子女也经常定期来看案主。 • 工作者服务的效率和品质得到了案主和子女的一致好评。 • 案主的生活步入正轨,工作者的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实现。
建立关系
• 工作者在了解了牛大爷的相关个人情况以及家庭情况后, 在充分注意社会工作的尊重、接纳等原则的基础上,运用 同理心与牛大爷进行了第一次面谈,并建立了初步的信任 关系。牛大爷对工作者倾诉了自己心里的苦闷。老人表示, 自己辛辛苦苦半辈子,养了两个不孝的儿子;老伴去世后, 自己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女儿虽然愿意养自己,但自己 很愧对女儿,女儿自小就送了人,现如今在农村,生活也 很苦,自己不能拖累女儿;有儿子,却去女儿家养老,让 邻里笑话。工作者表示很理解老人的想法,并承诺一定尽 自己所能帮助老人解决问题。
社会工作者在听取了邻里的介绍后了解了相关情况, 并积极与老牛的儿子女儿取得了联系。两个儿子表示父亲是 自愿入住敬老院的,做儿女的应该尊敬老人的选择,丝毫没 有找自己的原因。女儿则是很伤心,说都是两个兄弟的错, 逼着父亲不得不去敬老院,还说父亲不愿去自己那住,自己 也很没办法。还说父亲身体很健康,根本不需要家人照顾, 两个兄弟都容不下父亲,母亲又刚去世不久,自己对两个兄 弟很失望。女儿还很希望父亲能去自己那养老。
郑 州 大 学
个案分析 之 老牛家的战争
案例:老牛是一60多岁的退休老人,老伴儿刚去世不 久,老人自己有两处房产,价值200多万,还有一部分存款。 有两儿一女,大儿是一水管工,二儿子研究生毕业,女儿在 农村。老牛本人比较乐观,闲着没事喜欢去公园遛弯。老人 的晚年生活本应很舒服,但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不太老的老人 满怀悲伤自愿去敬老院?据了解,大儿子骗走了老人的存款, 而且又私自修改了房屋所有权人;二儿子用卖老宅的钱购置 了自己的结婚住房。结果,两个儿子都不想赡养老人。由于 女儿自小就送人了,老牛不愿去女儿家养老,万般无奈之下 只好选择去敬老院生活。原来积极乐观的老牛一下子老了好 多岁。邻里只好请求社会工作者给与帮助。
3.找寻合适的机会,使案主和儿子进行沟通。运用“回忆 ”的治疗方式,让案主和儿子一起回顾过去的风风雨雨,一 起回顾过去所经历的事情,使儿子意识到案主养儿的不易, 从而激起两个儿子的良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4.通过社会上的一些事情,让案主意识到靠女儿养老并不是 一件丢人的事,改变案压力 5.工作者可以通过家庭工作,团体工作等方法,帮助家庭成 员了解案主在老年期的各种生理和心理特征,帮助家庭成员 更好的为案主提供精神照顾,并且要强调案主入住后家庭成 员继续定期探望和支持案主的重要性,并且鼓励家庭成员一 起参与案主个人照顾计划的制定让案主意识到家人并不是不 关心自己。 6.工作者与案主进行沟通,使案主能够根据现实社会生活状 况,在心中对子女制定一个“孝”的标准,并且使这个标准 宜低不宜高,使大多数青年人都能做到,使案主得到心理满 足。
制定服务计划
• 工作者根据自己的分析,制定了服务计划: • 1.通过支持性技巧的运用,介绍敬老院以及入住的其他人 的情况,来改变案主对敬老院的传统认知,不要认为入住 的老人都是孤寡老人或者是被子女抛弃的老人。同时运用 间接治疗方式做配合,组织其他老人为案主介绍敬老院以 及自身的情况。让案主意识到敬老院也是一个温暖的大家 庭。 • 2.因为案主在敬老院还算是比较年轻,可以和院方联系, 在敬老院给老人找到一个合适的岗位,以便案主发挥自己 的潜力,发挥其残存的能力,得以缓和案主内在和外在的 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