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治疗肥胖症临床及机理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30例临床观察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3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单纯性肥胖症30例采用脐周八穴与背俞穴相结合交替进行埋线治疗,每2周埋线1次,3次为1个疗程。
结果:3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5例(占16.67%),显效12例(占40.00%),有效10例(占33.33%),无效3例(占10.00%),总有效率90.00%。
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效果良好,疗效持久稳定。
关键词:穴位埋线;单纯性肥胖;临床观察单纯性肥胖症是指进食热量多于人体消耗量,以脂肪形式贮存体内,超过标准体重20%,而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病病因,可伴有代谢方面异常表现,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意外等疾病密切相关,严重威胁人类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
减肥已成为国内外医疗界关注的热点,近年来针灸减肥作为疗效确切而无毒副作用的一种医疗手段,取得了可喜的临床成果[1]。
目前治疗单纯性肥胖临床报道很多,祖国医学对于治疗此症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毫针、耳针、、电针、腹针、穴位埋线等。
笔者于2014年至2018在玉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期间,观察采用脐周八穴与背俞穴相结合的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观察结果及临床体会加以整理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均为我院风湿骨病科门诊女性患者,年龄最小16岁,最大45岁;肥胖病程3~15年;体重60~85.5kg。
治疗期间停用其他减肥治疗方法。
1.2 诊断标准按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科学》中所确立的肥胖症诊断标准。
通过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排除疾病引起肥胖。
成人标准体质量(kg)=[身高(cm)-100]×0.9,实测体质量超过标准体质量:<20%者为超重;20%~30%为轻度肥胖;>30%~50%为中度肥胖;50%以上者属重度肥胖。
体重指数(BMI)=体质量(kg)/身高平方(m);18.5≤BMI≤22.9为正常;23≤BMI≤24.9为肥胖症前期;25≤BMI≤29.9为I级肥胖症;BMI≥30者为Ⅱ级肥胖症。
经络穴位埋线及运动介入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研究

并迅速引发整条浅静脉壁炎症反应, 进一步发展可导致静脉 回流障碍, 累及静脉周围组织。 临床上常用局部物理疗法如热 敷、 热疗等治疗症状轻微的局部性浅静脉炎,(0 5)的硫酸镁溶 J / 液湿敷或鲜马齿苋、 金黄膏外敷被证实确实有效。 对于广泛的 和进行加重的血栓性浅静脉炎需给予抗凝、 止痛和抗生素等 治疗。 本组病例均有较长静脉吸毒史, 致病因素的迥异导致囚
承
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医
学
院
学
报
VO . 8 N0 3 2 l 12 . 0 i
腹股沟静脉进行注射; 静脉吸毒时基本不作皮肤消毒; 例 1 2 时有或经常重复使用注射器; 例时有或经常与他人共用注 5
细菌因素所致医源性静脉炎临床少见。 本组病例中, 细菌及机
械性损 伤因素 更显突 出。 非专业性操作 、 繁穿刺导致静脉 血 频 管内皮细胞直接损伤, 内膜下层及胶原裸露 , 极易形成血 “ ,
肥胖症是一种代谢类疾病 , 严重影响人类的身心健康 , 已成 为2 世纪的全球健康问题。 l 肥胖症不仅影响患者的正 常的生活 , 而且身体形态上的的缺陷还会给他们带来心理障 碍, 并且还能影 响青少年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 , 而肥胖 引起 121 体质指数B : .. MI参照世界 生组织于l9 年发布的亚 l J 98 洲成年人的体重划分建议, 业洲成年人B 划分标准:MI MI B = 体 重(g k) /身高( ,MI ) B 值在2- 49 l 为 准肥胖 ;M1 32.之 h J B
别与 证型 相 同的原 则 随机 分 为2 , 组 即运 动组 和穴 位埋 线加 运 动组 , 组3 人 。 每 0
作用。
性) . 女性) 肥胖度 实测体重一标准体重) 或08 5 ; /标准体 重】 0% 肥胖度在1% 2%之间为超重, a2%为肥胖。 ×1 , 0 0 -0 超" O z 4 L 以体质指数B Ⅱ 腰 围 、 围作为诊 断标准 , Ⅳ 、 臀 肥胖度作 为参考 。
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研究进展

法要在专 门教练 的指导下根据肥胖程度 和个体 体 中枢 兴 奋水 平 升 高 , 制 了饥 饿 中枢 的活 动 作 用 有 抑 关 。另 一方 面 针 刺 又 能促 进 能 量 代谢 , 加 能 量 消 增 质 , 择合 适 的运动 项 目和较适 宜 的运 动强 度 。 选
目前 饮食 控 制 和运 动疗法 减 肥都 存在 一定 的盲 耗 , 进体 内脂 肪 的动 员与 分解 , 可 达到 减肥 的 目 促 故
鼠的 减 肥 效 应及 对 大 脑 纹状 体 一 氧化 氮 ( O) N 和一 于 临床 , 受到 越来越 多肥 胖患 者 的亲睐 。
氧化 氮合酶 ( O ) N S 含量 的影 响 , 认为纹状 体 N O和 N S 量异 常 可能 是 肥 胖 发病 的 因素 , 线疗 法 对 O 含 埋
用机制可分为三类 : ①食欲抑制药 ; ②增加能量消耗 多 。
的药 物 ; 抑 制肠 道 消化 吸收 的药 物1 ③ 6 1 然研 发 中 3 穴位 埋线 疗法治 疗 单纯性 肥胖 症 。虽
的减 肥 药 种类 繁 多 , 目前 已被 广泛 应 用 的只有 抑 31 临床 研 究 但 .
能是 实现减 肥效 应 的 中枢 作用 机制 。 秦 达 等[用穴 位 埋线 对 去 势雌 性 大 鼠肥 胖 症 的 2 2 1 治 疗 进 行 研究 , 二醇 、 经肽 Y、 清 瘦 素 的 检测 雌 神 血
参
考
文
献
1 姜军作 , 衣运 玲 , 孙纹 状 体 N O和 NO 含 量 的 良性 调 整 作 用可 [ ] S 有 效 性及 可 能作 用 机制 []中华 中 医药 学刊 ,0 9 2 J. 2 0 ,7
的亲 睐 。 1 单纯性 肥胖 肥 手术 均可 在腹 腔镜 下 施行 。但 肥 胖病 的外科 手术
穴位埋线治疗中风患者腹型肥胖研究进展

的治疗作用 主要体 现在协 调脏腑 、 疏通经 络 、 调和气 血 、 补 虚 泻实几个方面。其机理 主要是 通过 羊肠线 在穴 内的生理 、 物
1 . 2 腹 型肥胖 与脑 卒中相关 的机制
1 . 2 . 1 肥胖 , 特别是腹型肥胖时患者体 内 由脂肪组织 表达 的 脂肪 因子谱发生改 变 , 表 现为 瘦素及 游离脂 肪 酸等分 泌增加
性疾病 , 需长时间缓慢治疗 , 目前没有 针对该群体 患者 的规 范
心房颤动等是可以纠正和预 防的 。提示 B MI 与糖尿 病 、 冠 心 病和脑卒 中的患病 率存在 显著 正相关 。中心型 肥胖 ( 腹 型肥
胖, 非外周 型肥胖 ) 是脑卒 中的独立危 险因素 。控制 中心型肥
化治 疗 , 故 穴位埋 线就体 现出治疗 时 间长 , 经济 , 依从 性好 等
文章编号 : 1 O 0 7 —2 3 4 9 ( 2 O 1 3 ) 1 O 一。 0 6 6 —0 3
1 . 2 . 4 腹 型肥胖 者纤溶 酶原 激活物 抑制 因子 1 ( P A I 一1 ) 水
平及 肾素 一 血管紧张 素 一醛 固酮 系统 ( R s ) 活性 增加 , 组
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t —P A) 水平下降[ 7 ; 1 . 2 . 5 腹 型肥胖可能和代谢综合 征、 炎症 反应及氧化应 激等
1 . 1 腹型肥胖是脑梗 塞 的独立危 险 因素 在脑梗 塞相关 危 险因素 中, 年龄、 性 别及家 族史等 因素是不 可改变 的 , 除此之
外多种因素 , 如 高血压 、 糖 尿病 、 高胆 固醇血 症 、 吸烟 、 肥胖 及
如 口服中药 、 针刺 、 拔罐 、 推拿 按摩等方法 , 但 由于肥 胖是全 身
穴位埋线治疗肥胖症的研究进展

2015,2015(3-4):1-13.[20]王晓庆,段培舊,梅思娟,等耳穴贴压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文献分析[JJ.护理研究,2014,28(5):633-634.[21]高滋瑜,曾夏洋,万雅,等.耳穴治疗术后恶心呕吐及伴随症状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ft,2017,41(1):90-96[22]孙龙,李菊云,段培禧,等.不同时间点耳穴贴压对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几中华护理杂志,2015(7):844-847.[23]史瑞君,刘声.中医耳穴压豆护理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辅助效果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7,36(7):640-642.[24]黄为君,段培蓿,王晓庆,等.耳穴贴压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11):827-829.[25]王俊杰.中医护理技术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临床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4,29(1):91・93.[26]李倩,汪永坚,王俊杰.艾灸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影响的Meta分析[J].护理研%,2017(35):4512-4517.[27]秦爱玲.艾灸足三里、神阙穴对剖宫产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作用的临床研究[J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4,31(5):92-94.[28JHONGQINGXIA,LINGGUAN,YILINGYANG.EffectofTsusanli (ST36)moxibustion On rat mesenteric microvascular system卩].中医杂志(英文版),2014,34(4):491-497.[29]薛莲,李敏,孙志岭.1998-2017年我国艾灸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文献计量分析[几护理学报,2018,25(7):23-27.[30]X UE M,FAN L,GE LN,et刃.Postoperative Foot Massage for Patients after Caesarean Delivery]J].Zeitschrift Fiir Geburtshilfe Und Neonatologie,2016,220(4):173.[31]刘延英,张玉华,李华君,等.指针护理促进腹部手术后肛门排气的临床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12-13.[32]喻培,陈进.中医护理干预对胃肠道手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几河北中医,2016,38(3):450-451.[33]T玉喜,李树荣.穴位及腹部按摩对妇科腹腔镜术后尿潴留及胃肠功能障碍影响[J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8):245-247.[34]许志娟,郝巍,吴凤忠,等.加味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改善肝胆手术后胃肠蠕动功能54例卩].中国药业,2015(12):115-117.[35]陈敏捷,许云帆,曹扶胜,等.小承气汤保留灌肠对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3):60-62.基金项目: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8-S-102-2o作者简介:葛亚男(1984—),主管护师,护士长,研究方向为中医护理、护理管理。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33例疗效观察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33例疗效观察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方法对于单纯性肥胖的治疗作用。
方法对33例纳入标准的病例进行穴位埋线治疗,以体重指数(BMI)的改变作为疗效标准,BMI≥2.5为显效,1≤BMI<2.5为有效,BMI<1为无效。
结果显效6例,占18%;有效21例,占64%;无效6例,占18%,总有效率82%。
结论穴位埋线对于单纯性肥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标签:穴位埋线;肥胖;体重指数肥胖是由多因素引起的机体能量代谢紊乱,导致脂肪组织量超过平均水平而影响人体健康的一种病理状态。
肥胖症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增加多种疾病的患病风险。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人群越来越壮大,因此,为公众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减肥方法是当今义务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笔者于2012年1月~2013年8月采用穴位埋线的方法治疗单纯性肥胖33例,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3例患者均为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均为女性,患者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0.7岁;病程6个月~20年,平均5.5年;体重56~98 Kg,平均70.9 Kg;BMI(即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值23.05~35.14,平均26.69。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以BMI测量肥胖的亚太标准为BMI正常范围为18.5~22.9;<18.5为体重过低,18.5~23为超重;23.0~24.9为肥胖前期;25.0~29.9为I度肥胖;≥30为II度肥胖[1]。
根据该标准,纳入患者中II度肥胖6例,占总数的18%,I度肥胖15例,占总数的45%。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体重指数≥23,②有减肥的欲望并能配合治疗最少一个疗程。
排除标准:①有慢性内分泌疾病或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②BMI<23和不能配合完成治疗者,③有精神疾患及生活不能自理者,④年龄<18周岁及体质虚弱的老人,⑤专业运动员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1.3方法1.3.1取穴基本穴位处方:中脘,天枢,外陵,大横,带脉,气海,梁丘,三阴交,丰隆,胃脘下俞。
埋线减肥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研究进展

埋线减肥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研究进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单纯性肥胖在我国人群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诱发糖尿病、高血糖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穴位埋线作为针灸的改良和延伸,通过对患者的神经、穴位以及整个中枢系统产生综合作用,增强组织器官的活动能力,改善血液及淋巴循环,增加局部代谢,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本文旨在综述近几年埋线减肥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研究成果,为临床单纯性肥胖的治疗提供指导。
标签:穴位埋线;减肥;单纯性肥胖;研究进展单纯性肥胖是指主要以肥胖为临床特征,无其他明显病因的体内脂肪堆积或分布异常导致患者体重超常的疾病。
单纯性肥胖的形成主要是遗传因素(基因异常、高胰岛血症、褐色脂肪组织数量减少等)和环境因素(过度饮食、饮食不合理、缺乏运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1],已成为诱发糖尿病、高血糖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对青少年单纯性肥胖患者的身心都产生很大的影响。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埋线减肥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研究成果,旨在为临床单纯性肥胖的治疗提供借鉴和指导。
1埋线减肥的机制研究埋线的过程与针灸时进针、行针、留针相似,线埋入机体后可诱导机体发生变态反应,促使淋巴组织、抗体及巨噬细胞等对线进行分解、破坏,线在液化、分解、吸收的过程中会对穴位产生一定的刺激且线的长短粗细对于穴位的刺激强度不同,多种刺激共同作用对机体产生柔和、持久性非特异性刺激,提高了机体的应激性,促进血液循环及新血管的生成,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
另外,有研究表明,穴位埋线后患者体内的肌肉合成代谢增强,分解代谢减弱,改善了机体营养代谢机能[2]。
2临床研究2.1 单纯埋线治疗2.1.1 辨证取穴:叶煌婉等[3]取足三里、天枢、中脘、丰隆、大横为主穴;气血亏虚型患者加三阴交、关元、汽海穴,胃肠实热型加上巨虚、曲池穴。
15d 埋线1次,共治疗6 次,临床有效率94.6%。
近5年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研究进展

单纯性肥胖是指不存在明显的内分泌紊乱或代谢性疾病,但体重超过正常范 围的一种状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单纯性肥胖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人 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中医药在减肥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本次演 示将围绕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肥胖展开论述。
一、单纯性肥胖概述
单纯性肥胖是指体内热量摄入大于消耗,导致脂肪堆积过多,体重异常增加 的现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体重指数(BMI)大于等于30即为肥胖。单 纯性肥胖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
展望未来,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医药在单纯性肥 胖治疗方面的应用将得到进一步拓展。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追求不断提 高,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肥胖也将更加注重个体化、精准化和中西医结合等方面的 研究与实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肥胖将会为更多患者带来福 音。
摘要
穴位埋线及穴位注射是传统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显著 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本次演示将简要介绍穴位埋线及穴位注射的 临床和机制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结论
综上所述,穴位埋线和穴位注射的临床和机制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然而, 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例如,有关两者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 确,需要更多的基础实验来验证和完善;此外,由于临床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如操作规范不统一、疗效评价标准不一等,亟需进行深入研究。未来研究方向包 括:进一步明确穴位埋线和穴位注射的作用机制;制定更为严格的疗效评价标准; 探讨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前景等。
4、防治结合: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肥胖强调防治结合,在减肥的同时,对患 者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5、经验丰富:中医药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单纯性肥胖的治 疗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