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疾病合并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

合集下载

抑郁与躯体症状

抑郁与躯体症状

度洛西汀 60 mg/d (n=241)
安慰剂 (n=248)
度洛西汀显著提高临床治愈率
获得临床治愈的可能性 (2项研究汇总分析)
更高临床治愈率
预测临床治愈的可能性 (%) 临床治愈的可能性 (%)
50

40

30
*
20
0 0 1 2 3 4 5 67
89周
*
p≤0.05 vs placebo † p≤0.005 vs placebo
B
多数患者,获得临床症状缓解者
起始剂量 60mg/d
江开达等,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及广泛性焦虑症状的临床应用指导建议,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2,31(9):520-536
五、小结
1.躯体症状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群
2.抑郁与躯体状况的四种关系 3.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
• 平衡高效的5-HT/NE再摄取抑郁剂 • 抑郁症的一线用药 • 显著改善抑郁伴随疼痛的躯体症状
以躯体症状为主诉的抑郁症患者比例高
一项国际性研究显示: 1146例抑郁症患者中,躯体症状是69%患者自诉的唯一就诊原因[1] 另一项研究显示: 76%抑郁症或焦虑症患者具有“躯体表现”(躯体主诉)[2]
1.Simon GE,et.al.Engl J Med 1999;341:1329-1335 2.Kirmayer LJ.et.al.Am.J.Psychiatry 1993;150:734-741
综合 医院
门诊患者
住院患者
门诊患者中具有 抑郁的比例达到 9-20%
住院患者中多达 四分之一到三分 之一的患者伴发 抑郁
季建林. 中国医学论坛报 1997;24(41):14
常见慢性躯体疾病伴有抑郁表现

常见慢性躯体疾病共病抑郁障碍的规

常见慢性躯体疾病共病抑郁障碍的规

·学术天地·常见慢性躯体疾病共病抑郁障碍的规范化阶梯治疗选择指导建议潘攀,傅潇雅,胡少华,王化宁,刘忠纯,李娜,王彦芳,徐勇,汪作为,彭代辉,宋学勤,方贻儒,陈晋东,赵靖平,郭文斌摘要: 慢性躯体疾病患者与抑郁障碍的共病率较高,若没有得到及时的抗抑郁治疗常使患者遭遇严重的不良预后。

目前的治疗方法混乱无序,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

本指导形成3种常见慢性躯体疾病(脑卒中、冠心病、2型糖尿病)共病抑郁障碍的阶梯化规范诊疗方案建议,为临床医生对于躯体疾病共病抑郁障碍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有助于患者接受规范化治疗并获得较好的疾病预后,减轻患者及家庭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

关键词: 慢性躯体疾病; 共病; 抑郁障碍; 规范化; 阶梯治疗中图分类号: R749.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3220(2022)06 0497 05Guidelinesandrecommendationsofstepwisetreatmentoptionsforcommonchronicsomaticdiseasesco morbiditywithmajordepressivedisorder PANPan,FUXiao ya,HUShao hua,WANGHua ning,LIUZhong chun,LINa,WANGYan fang,XUYong,WANGZuo wei,PENGDai hui,SONGXue qing,FANGYi ru,CHENJin dong,ZHAOJing ping,GUOWen bin.DepartmentofPsychiatry,TheSecondXiangyaHospit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Changsha410011,ChinaAbstract:Patientswithchronicsomaticdiseasehaveahighercomorbidityratewithmajordepressivedisorder.Thesepatientsoftenexperienceasevereadverseprognosisduetonotreceivingantidepressanttreatmenttimely.Therapeuticmethodscurrentlyinclinicalapplicationarechaoticanddisordered.Physicianslackasafeandeffectivetreatmentstrategyforthiscondition.Thisguidelinegeneratesrecommendationsofthestepwisetherapyforthreecommonchronicsomaticdiseases(stroke,coronaryheartdisease,andtype2diabetes)comorbiditywithmajordepressivedisorder.Itprovidesareferenceforclinicianstochooseindividualizedtreatmentforsomat icdiseasescomorbiditywithmajordepressivedisorder,whichishelpfulforpatientstoreceivestandardizedtreat mentandobtainabetterprognosis,andthusreducestheeconomicandmentalburdenofthepatientsandtheirfamilies.Keywords: chronicsomaticdiseases; comorbidity; majordepressivedisorder; standardized;stepwisetherapy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1307100,2016YFC1307104);湖南省临床医疗技术创新引导项目(2020SK53413)作者单位:410011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病学科(潘攀,傅潇雅,陈晋东,赵靖平,郭文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胡少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身科(王化宁);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刘忠纯);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娜);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王彦芳,徐勇);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汪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彭代辉,方贻儒);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医学科(宋学勤)通信作者:郭文斌,E Mail:guowenbin76@csu.edu.cnDOI:10.3969/j.issn.1005 3220.2022.06.021 抑郁障碍是综合医院就诊的患者中常见的心身障碍,约1/3的躯体疾病患者有中度以上的抑郁障碍。

躯体疾病伴发抑郁焦虑症状的临床特征及诊治

躯体疾病伴发抑郁焦虑症状的临床特征及诊治

内容摘要:【关键词】躯体疾病;焦虑抑郁症状;临床特征;诊治【关键词】躯体疾病;焦虑抑郁症状;临床特征;诊治【关键词】躯体疾病;焦虑抑郁症状;临床特征;诊治【关键词】躯体疾病;焦虑抑郁症状;临床特征;诊治1 流行病学及有关因素焦虑抑郁作为负性情绪广泛存在于一般人群中,特别是老年人群和躯体疾病患者,多见于生活事件的精神创伤后。

在慢性、严重的躯体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病、肾病、肿瘤等疾病,在病程的各个阶段中均可产生焦虑、抑郁情绪。

因此,在综合医院的门诊以及住院的病人中普遍存在着焦虑、抑郁情绪。

吴文源[2]等研究显示:躯体疾病可伴发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症状,且在不同疾病间有阶梯变化趋势,抑郁症状以肿瘤疾病最为严重,其次是血液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呈显著性差异;焦虑分数的总体差异则未达到显著性变化;焦虑症状的精神性焦虑因子分以肿瘤疾病最高,躯体性焦虑因子分以内分泌最高。

余展飞[3]等对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病人身心障碍的调查中显示焦虑为68%,抑郁为70%,与非肿瘤的内科其他病人及正常人相比,有明显差异。

并认为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确实存在明显的身心障碍,对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北京任桂英[4]等研究显示: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患者70%以上、饮食控制的患者40~50%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而对照组仅为2.7%,说明糖尿病患者抑郁及焦虑症状的发生率较高。

重症抑郁亦显著影响着15~22%的冠心病患者,心肌梗塞后患者约有45%伴有轻型或重型抑郁,均明显的增加了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及其死亡率[5]。

cassem和hackett随机统计ccu病房心脏病患者,约80%出现焦虑,58%出现抑郁症状[6]。

总之,在躯体疾病中,无论是心脑血管病、肿瘤以及其他各科疾病,都不同程度的伴有焦虑、抑郁症状。

而抑郁、焦虑症状的分布特征也反映了不同躯体疾病由于本身病情特点不同而产生特有的情绪障碍,因此必须引起临床各科医生的高度的重视。

抑郁症的诊断与治疗

抑郁症的诊断与治疗

系方面的改变或紊乱,躯体症状很常见

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间歇期可达到完全缓解
情感活动与情感性精神障碍
正常的情感活动 情感活动每时每刻都在波动但幅度不大
情感症状 情感波动的幅度很大且持续一定的时间 情感性精神障碍 情感症状影响到本人或周围人的社会生活
躁狂
正常
抑郁
躁狂 轻躁狂
混合发作
正常心境
抑郁
5-5
治疗目标

提高显效率和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 自杀率

提高生存质量,恢复社会功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 治愈

预防复发
药物治疗原则
早期,足量,充分
- 个体化合理用药 - 剂量逐步递增,采用最小有效剂量,使不良反应减
至最小,提高服药依从性
- 小剂量疗效不佳时,根据不良反应和耐受情况,增
至足量(有效药物上限)和足够长的疗程(> 4~6
有在黑夜或日照不足时才形成, 因此多晒太阳、强光照射治疗均有效。
老年抑郁障碍

老年抑郁障碍患者常伴有思维迟钝、内容贫乏、记忆认知 功能减退, 有时处于缄默状态等一系列假性痴呆的症状。 这些症状与老年痴呆难以鉴别。

老年抑郁患者病前一般智能和人格相对完好, 可能有明显 的个人或家族抑郁障碍史,即使回答问题缓慢简单, 但经 仔细检查发现他们回答问题的内容还是切题的, 并有很好 的注意、记忆保持及计算等能力,自知力完整。
对应激及生活事件的易感性增加 成年期的精神创伤 或日常生活事件 生物学变化 行为或情绪改变
如何走出抑郁
抑郁障碍的治疗

心理治疗:特定的专业人员通过采用各种不同的心理学方 法和技术,影响就诊者思维、态度、情绪和行为趋向健康 的一种互动过程 药物治疗:有效率约60%~80% 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的合用 电抽搐治疗

躯体疾病与抑郁

躯体疾病与抑郁
躯体疾病与抑郁



内科门诊病人具有抑郁征象者占12%-36% (Wielsen) 内科住院病人约1/3有中等程度的抑郁症状 当病人以慢性疾病为主诉时,抑郁的漏诊率为48 %(Bridges等) 在伴有抑郁的内科躯体疾病患者中有25%抑郁先 于躯体症状发生
抑郁与躯体疾病的关系

躯体疾病掩盖了抑郁症状
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



脑卒中后情感障碍主要以卒中后抑郁 (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为主, 躁狂发作甚为少见。 住院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发生率为60%; 门诊患者为30%。 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性50%,女性25 %),男性中,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
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表现
帕金森病与抑郁

发生率:
1987-1990年间9项研究:PD伴发抑郁的 发生率为25%-70%(平均为43%) 有关PD伴发抑郁的26个研究:平均发生率 为40%,最高达70%。
PD伴抑郁的临床特点

1、抑郁可为PD的首发症状
Santamara(1986)报告34例PD,15例(44%)首发抑郁 症状。 Mayeux等报告在运动症状开始前1/4有抑郁症状。有抑郁症状 的PD的特点:起病早、神经症状不典型、自觉症状的主诉不明显
Brown和Wilson观察到抑郁与肌强直有一定关系。 Huber等人发现PD伴抑郁病人有明显运动迟缓和较重的肌强直,而 无抑郁的病人则更多地表现为震颤。

5、抑郁与PD智能损伤
诸多学者对抑郁和痴呆的相关研究表明,两者是互为关联的。

6、抑郁与残疾的关系
Ehman等研究发现PD病人发生抑郁者比功能损伤程度相当的其他病 残者要多。情绪异常与功能衰退有一定关系。

抑郁症的躯体症状都哪些

抑郁症的躯体症状都哪些

抑郁症的躯体症状都哪些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常常伴随着许多症状。

抑郁症的症状不仅限于心理层面,往往还体现在身体上。

接下来,本文将详细探讨抑郁症的躯体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一、抑郁症的躯体症状1. 疼痛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身体疼痛,尤其是头痛和背痛。

此外,他们可能还会感到肌肉疼痛、关节痛等。

2. 消化问题抑郁症患者常常出现消化问题,如恶心、呕吐、胃部不适、腹泻、便秘等。

3. 疲劳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极度疲惫,即便是简单的日常活动也感觉很累。

他们可能会经常感到无力、倦怠、虚弱。

4. 睡眠问题失眠是抑郁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可能会遭受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或者早醒的困扰。

而有时候,患者也可能会出现反应迟钝、困倦、嗜睡等症状。

5. 性功能障碍抑郁症患者常常遭受性功能障碍,包括性欲减退、勃起障碍、射精迟缓或无法达到高潮等问题。

6. 免疫系统问题有些抑郁症患者可能会遭受免疫系统问题,例如易感染感冒、感染频繁等;甚至有些人可能会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乙肝等。

以上这些症状是抑郁症患者在身体上表现的主要症状,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二、抑郁症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选用抗抑郁药物能够显著改善抑郁症状,其治疗效果与心理治疗同等。

抗抑郁药物能够影响人脑中的神经递质,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抑郁情绪。

常见的抗抑郁药包括SSRI类、SNRI类、TCA类等,但需要注意的是,任何药物都有可能引起副作用,所以必须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

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通常是指认知行为治疗,通过指导患者调整消极认知和不合理想法,发现和改变与抑郁有关的行为和思维,通过逐渐调整情绪和行为,使患者逐渐缓解抑郁情绪。

3. 电疗治疗该治疗通常是使用低剂量电流,透过头皮刺激脑内神经细胞,以改善重度抑郁或焦虑症状,是目前一种比较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4. 中药治疗有些抑郁症患者可能更愿意选择传统中药方法,常用的中药有党参、当归、黄芪、白术等。

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观察

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观察

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观察
张博爱;黄爱玲
【期刊名称】《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年(卷),期】2000(003)004
【摘要】目的:探讨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隐匿性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长期按神经症诊治无效、排除器质性病变、HAMD评分大于20分的病人,口服盐酸氟西汀10~20mg/日治疗3周和6周后评分并和治疗前对比,治疗3周和6周的评分也相互对比。

行T检验。

结果:治疗3周和6周后的HAMD的评分分别为17.65±3.77,10.97±4.65,均显著低于治疗前26.4±5(P均〈0.01)。

治疗6周后的疗效又显著
【总页数】2页(P13-14)
【作者】张博爱;黄爱玲
【作者单位】河南医科大学一附院,郑州;河南开封市委保健科,开封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41
【相关文献】
1.度洛西汀联合阿立哌唑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J], 蔡广超;熊旻
2.蒙医温针治疗中轻度抑郁症患者胃肠道躯体症状临床观察 [J], 高哈斯宝力高; 阿古拉; 包青林; 阿茹娜
3.低剂量奥氮平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J], 王华侨;李志文
4.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抑郁症伴躯体症状的效果观察 [J], 安宝富;葛金花;赵玉枚
5.低剂量奥氮平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J], 王华侨;李志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抑郁症(MDD)的诊疗规范 诊断 实用总结全

抑郁症(MDD)的诊疗规范 诊断 实用总结全

抑郁症(MDD)的诊疗规范诊断实用总结—:定义:1 .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低落心境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心境障碍。

低落心境与处境不相称,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木僵,部分出现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部分存在自伤、自杀行为(甚至因此死亡)。

典型过程为发作性病程;20%~30%为慢性病程且长期预后更差,恶劣心境是慢性抑郁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尤其是慢性病患者中更常见。

2:抑郁症(MDD):是抑郁障碍最常见类型,表现为单次发作或反复发作,具有较高复发风险,发作期存在显著情感、认知和躯体症状,发作间期症状缓解。

我国抑郁症终生患病率为3.4%o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TO)中抑郁障碍包括:抑郁发作、复发性抑郁障碍、持续性心境障碍、其他心境障碍、未特定的心境障碍。

通常所说的抑郁症包括:抑郁发作和复发性抑郁障碍。

抑郁障碍在躯体疾病患者中很常见,大22%~33%的躯体疾病住院患者、15%~30%的急性冠心病患者、20%的冠心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以及9%~27%的糖尿病患者患有抑郁障碍。

而积极治疗抑郁症状对改善躯体疾病有效。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1 *危险因素:①遗传因素:40%~70%抑郁症者有遗传倾向。

②病前人格易感性:神经质、消极人格与抑郁症关系密切。

③心理社会因素:童年经历对抑郁症发生有影响(如亲子分离/幼年丧亲/父母养育风格/儿童期虐待/亲友关系与社会支持系统及生活事件等);应激性生活事件为抑郁症促发因素。

2 :病理机制:抑郁障碍者存在多种神经递质水平或相关神经通路的功能异常,比较公认的是单胺假说,即5・羟色胺(5・HT)能、多巴胺(DA)能和去甲肾上腺素(NE)能系统在抑郁障碍的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

5-HT、DA s NE系统并不是独立运作,它们之间可通过多种配体-受体间的作用而相互影响。

抑郁障碍还可能与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免疫功能异常、脑电生理异常、脑影像学异常、个体的遗传素质及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目前研究结论尚不明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drego PJ Arch Neurol. 2004 Aug;61(8):1290-3
2/5帕金森 氏病患者伴 有抑郁障碍, 同时运动系 统症状的迅 速恶化会增 加抑郁易患 性
Depression as a risk factor for Alzheimer disease: the MIRAGE Study.
卒中后抑郁/焦虑:长期
• 对80例卒中后患者进行3年的随访研究:
–28%表现为严重的卒中后抑郁/焦虑 –23%患者在1年内康复
• 脑萎缩患者抑郁/焦虑障碍的持续时间更长 • 抑郁/焦虑伴随着日常活动(ADL)依赖性及社会
交往减少而出现 • 抑郁/焦虑持续时间长,社会生活及功能恢复水平
受损
ADL=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strom. Stroke. 1996;27:270. Shimoda and Robinson. J Neuropsychiatry Clin Neurosci. 1998;10:34.
DEPRES II 研究(病例调查 n=1884)
1. 抑郁/悲伤/情绪低落
76%
2. 乏力/无动力/懒散倦怠
73%
3. 睡眠障碍/睡眠时间少于正常
63%
4. 激动/经常哭/想哭
59%
5. 焦虑/紧张/害怕
57%
First pan-European patient survey, conducted in 6 European countries: Belgium, France, Germany, the Netherlands, Spain, and the UK.
2093
. Green RC, Arch Neurol. 2003 May;60(5):753-9
Rate of Death from Alzheimer's Disease and Costs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 in Family Caregivers,
1979 through 1998.
2.起效时间无差别 任何一种抗抑郁物均需在用药2-3周后才能出现 显著疗效。(反应性)
抗抑郁药的共性
3.均为对症治疗,在有效后需要长期维持治疗以 预防复发
4 .新型药物减少了传统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未显 著提高疗效。提高了依从性,脱落病例减少而 间接提高治疗成功率
2005年美国内科年鉴最全面的系统研究
躯体疾病 4)担心问及抑郁及自杀
症状会冒犯病人,缺 乏诊断治疗的知识 5)认为抑郁症的诊断治
丢人
疗是精神科医生的任

1)时间或人员限制 2)存在其他更紧迫的临床
问题
3)费用及报销方面的限制 4)医疗资源的限制
Goldman(1997) Psychiatry oles for organized medicine
研究目的: 利用现有最有代表性临床证据,来系统地比较第 二代抗抑郁药(SSRI、文拉法辛、米氮平、丁氨 苯丙酮, 度洛西汀)的有效性、安全性、耐受性。
研究方法:收集1980-2005所有可检索有关药物比较的文献 头对头直接随机对照双盲研究( Head-Head Study) 46篇 观察性研究(Observational Study ) 24篇
内容
1. 躯体疾病和抑郁障碍的共病现象 2. 抑郁影响躯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3. 抑郁障碍的治疗
对抑郁障碍治疗的认识
药物治疗是主流方法 治疗可使患者恢复病前水平 充分疗效可能需到治疗1-2月后 充分时间治疗可预防症状复发 治疗愈早,效果愈好
抗抑郁药的共性
1.疗效无差别 都只能达到70%左右的有效率 仍有近30%的病人在足量治疗数周后无改善 有10%左右病人用各种抗抑郁药物治疗均无效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may not be fully aware of the extent of their depressive symptoms.
Chemerinski E, Am J Psychiatry. 2001;158(1):68-72.
Patients with a poor response to antidepressants are at an especially increased risk of developing dementia.
Depressive symptoms are not widespread among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but a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an underlying depressed mood.
躯体疾病合并抑郁障碍
内容
1. 躯体疾病合并抑郁障碍 2. 抑郁影响躯体疾病的预后 3. 抑郁障碍的治疗
内容
1. 躯体疾病合并抑郁障碍 2. 抑郁影响躯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3. 抑郁障碍的治疗
共病概念:几种类型
• 躯体疾病与躯体疾病共病
e.g. 脑梗塞与冠心病
• 躯体疾病与精神障碍共病
e.g.脑梗塞与抑郁症
• 精神障碍与躯体疾病共病
e.g. 精神分裂症与帕金森病
• 精神障碍与精神障碍共病
躯体疾病患者伴发抑郁障碍比例明显增加
脑血管意外
20-40 % 肾病透析
18-53 %
帕金森病
40 % 糖尿病
33 %
冠心病
40 % 甲状腺功能减退 12-45 %
心肌梗塞
45 % 柯兴氏综合症
19-36 %
高血压
20%
功能性胃肠道障碍 50 %
恶性肿瘤住院病人 42 % 外科手术后
22-32 %
恶性肿瘤门诊病人 33 % 老年住院病人
36 %
类风湿性关节炎 42 % 老年门诊病人
24 %
( WPA / PTD , 1997)
神经系统疾病中抑郁障碍发生率
脑卒中 15%~60% 右半球、额叶
癫痫
15%~40% 自杀危险是普通人群的3~5倍(颞叶)
抑郁影响躯体疾病的预后
• 中风伴发抑郁,延缓中风后康复,导致死亡危险性增加2.4倍 • 抑郁可诱发心肌梗塞,伴发抑郁的冠心病患者的长期死亡率
增加84% • 抑郁使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降低,长期生存率下降20% • 抑郁导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产生慢性并发症的危险
性升高
诊断治疗率低下的原因
患者方面
脑肿瘤 52%~78% 额叶、颞叶
脑外伤 18%~66%
帕金森病 20%~60%
多发硬化 6%~63% 自杀危险是普通人群的14倍
( WPA / PTD , 1997)
脑卒中
• 脑卒中患者易患重度或轻度抑郁,其患病率分别为 25%和24%。6 个月的随访发现,该比例可升至34% 和26%。
• 脑卒中后病人的抑郁高危期长达2年 • 未加治疗的抑郁障碍可持续至少6个月 • 抑郁症可以使老年抑郁症患者卒中风险增加22%
Age-adjusted, population-based death rate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The number of caregivers of patients who had Alzheimer‘s disease and were in the last year of life was estim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death rate among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under the conservative assumption of one family caregiver for each patient who died. The 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among caregivers of patients with end-stage Alzheimer‘s disease is 42.9 percent, as estimated by Schulz et al. The costs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 were derived from estimates reported by Chisholm et al.,1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cost per case is the same in all years after adjustment for inflation. NEJM Volume 349:1891-1892 Nov.13, 2003.
25
22.1
20.9
20.2
20
13.6
15
11
10
5
0
系列1 USA CARE
ALS-related conditions
抑郁?
躯体疾病合并抑郁障碍的症状特点
• 多以躯体症状尤其是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诉
– 头痛、失眠、肢体疼痛等多见?
• 抑郁的核心症状易被忽视
– 心境低落、兴趣和乐趣下降、不能通过休息而 缓解的疲乏和动力下降(动力缺乏)
卒中部位与抑郁症
额叶及皮质下神经核富含单胺能神经递质(5羟色 胺和去甲肾上腺)
脑干内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能神经元发出轴突 通过前脑内侧束投射至额叶并延伸到过皮质广泛区 域。
前额叶及皮质下损害较后部更易导致抑郁
MCI 抑郁 与AD
patient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epression are at more than twice the risk of developing dementia of Alzheimer type as those without depress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