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青铜器最多的地方是哪里
周朝的历史遗址古代建筑与文物的瑰宝

周朝的历史遗址古代建筑与文物的瑰宝中国的历史悠久而璀璨,尤其是周朝这一历史时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址、古代建筑和文物。
这些遗址和文物见证了周朝繁荣与辉煌的岁月,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源。
本文将介绍一些周朝的历史遗址、古代建筑和文物,展示它们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价值。
1. 周原遗址周原遗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是周朝时的都城。
周原规模宏大,建有宫殿、宗庙、城墙等建筑,被誉为是古代中国城市规模最大的遗址之一。
这里出土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如青铜器、玉器、陶器等,其中最有名的是出土的青铜器“司母戊鼎”,被誉为中国青铜器艺术的杰作之一。
2. 王城遗址周朝的都城曾多次迁移,最后定居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这个地方因其地理位置优越被选为王城。
王城遗址是周朝建筑的典型代表,包括宫殿、宗庙、祭坛等建筑,是研究周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更重要的是,王城遗址也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如青铜器、玉器、瓷器等,这些文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提供了研究周朝社会生活和宗教信仰的宝贵资料。
3. 长信宫长信宫是周朝宫殿建筑中最重要的一座,位于今天的陕西省临潼区。
长信宫规模宏大,建筑壮丽,被誉为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瑰宝。
它是周朝宫廷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后世宫廷建筑的重要参照和借鉴对象。
长信宫的建筑完整性得到了保护和修复,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参观。
4. 周代青铜器周朝的青铜器制作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成为中国青铜器艺术的鼎盛时期。
其中最有名的是“四羊方壶”和“司母戊鼎”,被誉为青铜器艺术的巅峰之作。
这些青铜器造型独特,纹饰精美,体现了周代人民对生产、生活、自然的理解和崇敬。
它们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周朝的文化与艺术,还对后世的青铜器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长沙文丛长沙文丛是周朝时期最早的文字记载之一,记录了周代的历史事件、社会发展和文化风貌。
长沙文丛以文字简练、内容丰富而闻名,对于了解周朝的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出土于侯马晋国遗址中的文物

出土于侯马晋国遗址中的文物侯马晋国遗址是中国河南省侯马市的一个重要考古遗址,该遗址是晋国的都城遗址,出土的文物丰富多样,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下面将介绍一些出土于侯马晋国遗址中的精彩文物。
一、青铜器侯马晋国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数量众多,种类繁多,包括鼎、簋、爵等。
这些青铜器制作精良,造型优美,雕刻细致。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一件名为“侯马大鼎”的青铜器,该鼎高1.33米,重达875千克,是中国考古史上重要的发现之一。
这件大鼎造型庄重大气,纹饰精美,铭文清晰可辨,是研究晋国历史和社会制度的重要依据。
二、玉器侯马晋国遗址出土的玉器数量也相当可观,其中包括玉璧、玉璋、玉琮等。
这些玉器制作精细,质地优良,光泽艳丽。
其中一件名为“侯马玉琮”的玉器,造型简约典雅,纹饰精美,被誉为中国玉器艺术的瑰宝之一。
三、陶器陶器是古代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器物,侯马晋国遗址出土的陶器种类繁多,包括陶罐、陶盘、陶壶等。
这些陶器制作精细,造型各异,装饰图案丰富多样,反映了当时的生活和审美观念。
其中一件名为“侯马彩陶罐”的陶器,釉色鲜艳,纹饰精美,是中国古代彩陶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四、石器除了青铜器、玉器和陶器,侯马晋国遗址还出土了一些石器,如石斧、石锛等。
这些石器制作粗糙,形状简单,主要用于狩猎和农业生产。
这些石器的发现,为研究当时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提供了重要线索。
五、铜钱在侯马晋国遗址中,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大量的古代铜钱。
这些铜钱大多呈圆形,中间有孔,用以串成串,方便携带和交易。
这些铜钱的发现,为研究当时的货币制度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
六、文书除了实物文物,侯马晋国遗址还出土了许多文书和书写材料。
这些文书主要是刻在竹简、木简或陶片上,记录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这些文书的发现,为研究晋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迁提供了重要线索。
以上所述只是侯马晋国遗址出土文物的冰山一角,这些文物的发现为我们了解古代晋国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青铜器之乡在陕西

青铜器之乡在陕西青铜时代,是人类历史文明经过石器、彩陶时代的又一个重要的时代。
而青铜艺术也是中国灿烂文化艺术史上的又一高峰。
1982年12月25日,为了展示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的辉煌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西周青铜器》特种邮票,全套8枚,其中5枚邮票上的青铜器就出土于陕西。
宝鸡作为周秦文明的发祥地,陕西西周青铜器无可争议的出土第一大户,自西汉宣帝神爵四年以来,不断地出土青铜器。
陕西出土的青铜器占全国出土青铜器总量的近70%,其数量之多、器型之大、造型之美、铭文之珍贵,实为罕见。
两千多年,竟然毫无资源枯竭的迹象。
其中更是精品迭出,从晚清出土的四大国宝重器,到这套《西周青铜器》特种邮票展示的五件青铜器国宝经典,还有上了邮资封的逨盘,陕西自然成了举世瞩目的青铜器之乡。
其具体位置,首先是位于宝鸡的周原,西周王朝肇始发祥之地,宗庙所在地。
其次是长安的丰镐二京,西周王朝的京畿之地。
第一枚是《西周青铜器》邮票(8-1),图案选用了1963年在陕西宝鸡贾村镇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何尊”。
“何尊”为国宝重器,是被国家文物局认定的不得出国展览的文物之一,为周成王五年名何者的贵族所制,所以名为“何尊”。
尊,是古代尊贵的酒器,于是就有了“九五之尊”“至尊至贵”的吉祥光环。
何尊是西周初年第一件有纪年铭的铜器。
何尊腹底铸有一篇122字的铭文,其中“宅兹中国”,更是“中国”这一词语最早的文字记载,价值非同一般。
“何尊”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千克。
口圆体方,通体有四道镂空的大扉棱装饰,颈部饰有蚕纹图案,口沿下饰有蕉叶纹。
整个尊体以云雷纹为底,高浮雕处则为卷角饕餮纹,圈足处也饰有饕餮纹,工艺精湛,纹饰瑰丽,器形雄奇特异又不失典雅庄重,浑厚古朴中可见森然臻妙,不愧为一件“独尊中国”的珍品文物。
第二枚是《西周青铜器》邮票(8-3),图案选用了1976年在陕西临潼零口镇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利簋”。
最古老的文明发源地之一河南郑州二里头古墓群考古探秘

最古老的文明发源地之一河南郑州二里头古墓群考古探秘河南郑州二里头古墓群是中国最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发源地之一。
这个古墓群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距离郑州市中心约15公里,占地面积约12平方公里。
二里头古墓群的发现和研究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里头古墓群的发现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
当时,一位农民在耕地时发现了一座古墓,里面埋葬着大量的青铜器和玉器。
这一发现引起了考古学家的注意,随后对古墓群进行了系统的发掘和研究。
经过多年的考古工作,二里头古墓群被确认为商代晚期的遗址,距今已有约3800年的历史。
古墓群内共有约200座墓葬,其中包括大型墓葬、小型墓葬和祭祀坑等。
这些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陶器、石器等文物,为研究商代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二里头古墓群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古墓群中出土的青铜器和玉器等文物,展示了商代晚期的高度文明和工艺水平。
其中最著名的是一件被称为“二里头大盂”的青铜器,它是中国青铜器史上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
这件青铜器高约133厘米,重约875公斤,造型庄重大气,工艺精湛,被誉为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巅峰之作。
除了青铜器和玉器,二里头古墓群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石器等文物。
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商代晚期的生产技术和艺术水平,还为研究商代社会的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例如,古墓群中出土的陶器中有许多是用来盛放粮食和酒水的,这说明当时的商代社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农业生产和物质文明水平。
二里头古墓群的发现和研究不仅对于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世界考古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为我们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总之,河南郑州二里头古墓群是中国最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发源地之一。
它的发现和研究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
古滇文化概述

古滇文化概述古滇文化的传承与学习在云南两千多年有史可稽的发展史上,曾经有一个古代国家,就是以滇池区域为中心的古滇国;有一段璀璨的文化,就是以青铜文化为代表的古滇文化。
古滇国作为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在其产生和发展中,与整个华夏民族一样,在祖国的西南边疆繁衍生息,开创了农牧业,冶金制造业,纺织业,建筑业,与中原、东南亚、南亚通商的国内外贸易业。
古滇国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古滇文化是云南民族文化的基石,大量史籍说明,古滇国与古滇文化是云南发展史的渊源。
古滇国兴盛的农产品、畜产品、矿产品、工业品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古滇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共同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
一、何谓古滇文化(概述)(一)定义古滇文化作为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名片之一,是春秋末期至东汉初期以滇池为中心,劳浸、靡莫、叟等部落融合周边兄弟民族文化、中原汉文化、楚文化、外国文化,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
据考古人员的调查及发掘证明,在晋宁,除石寨山外,金沙山、小梁王山、大湾山、左卫山等四个滇池东南岸小山丘的地下文物蕴藏也极为丰富。
研究资料显示,以上述五座小山为主的滇池东南岸是古滇文化的重点分布区,亦即东南亚青铜文明的中心。
(二)对古滇文化的界定学界对古滇文化的界定有比较相近的认识。
从江川李家山出土墓葬的情况看,古滇文化上至战国,下至东汉时期,历时约五六百年,其地域范围为昆明、玉溪、曲靖、楚雄等滇中地区,中心地带在滇池南岸至江川星云湖一线,总面积应在1-2万平方公里。
其文化特征是以滇中多民族聚居的古代文明为源,以战国末期入滇的楚将庄蹻带入的楚文化相汇合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
从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述看,西汉以前滇池及周边地区已经进入部族社会,有着数以百计的部族和更多的尚无君长的族群聚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
”(《史记·西南夷列传》);滇池地区物产丰富,气候宜人,古滇先民以水稻种植和渔猎为生,有比较发达的稻作文化,聚落而居,“此皆魋结,耕田,有邑聚。
中国考古十大发现

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中国考古学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最具影响力的考古学之一。
自20世纪以来,中国考古学家们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考古发现,揭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中国考古学的十大重要发现。
1. 夏都遗址:夏都遗址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是中国最早的城市遗址之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
该遗址的发现证实了中国有一个名为“夏”的王朝,夏王朝被认为是传说中的“三代”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2. 三星堆遗址: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是中国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之一。
该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和文物,以及最著名的青铜面具,被认为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巅峰之作。
3. 殷墟: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商代时期的都城遗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都城遗址之一。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记录,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4. 秦始皇陵: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陵之一。
秦始皇陵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帝国,陪葬了数千个兵马俑和大量珍贵文物,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帝国的建设和葬礼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5. 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是中国最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
敦煌莫高窟保存了大量的佛教壁画和雕塑,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湛技巧和宗教信仰的深厚内涵。
6. 龙山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位于江苏省临沂市,是中国最早的城市文化遗址之一。
龙山文化的发现填补了中国史前时期城市化进程的空白,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化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7. 楚墓:楚墓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楚国墓葬之一。
楚墓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金器和陶器,以及世界上最早的“木简”,对于研究楚文化和古代文献具有重要意义。
8. 云南滇池古城:云南滇池古城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是中国最早的城市遗址之一。
滇池古城的发现揭示了中国南方地区古代文明的独特之处,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安阳殷墟的宝藏与谜团

安阳殷墟的宝藏与谜团安阳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个重要发现地。
殷墟是商朝时期的遗址,也是中国早期文明的重要见证。
在殷墟的发掘过程中,不仅发现了大量珍贵的文物,还揭示了商朝社会的许多面貌。
然而,安阳殷墟也隐藏着许多谜团,这些谜团至今仍然让人们感到神秘和好奇。
一、宝藏:殷墟的珍贵文物安阳殷墟被誉为中国考古史上的“第一城”,其发现的珍贵文物堪称宝藏。
在殷墟的出土文物中,最著名的当属商朝的青铜器。
青铜器在商朝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用于日常生活,还被视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殷墟出土的青铜器工艺精湛,造型优美,体现了当时的高超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这些青铜器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除了青铜器,安阳殷墟还出土了大量的玉器、陶器、玛瑙器等。
这些文物不仅在数量上丰富,而且在质量上也极具价值。
玉器在古代被视为吉祥、祈福的象征,殷墟出土的玉器工艺精细,雕刻精美,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此外,殷墟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这些陶器在形制、纹饰上反映了商代的生产生活和宗教信仰。
玛瑙器则展示了商代人民对于美的追求和审美情趣。
二、谜团:殷墟的未解之谜尽管安阳殷墟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但仍然有许多谜团至今没有被完全揭开。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殷墟的建筑结构和商代社会的政治制度。
关于殷墟的建筑结构,考古学家们一直在探讨殷墟的宫殿、祭祀场所等建筑的布局和功能。
殷墟的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复杂,反映了当时商代社会的繁荣和发达。
然而,关于这些建筑的具体用途和结构特点,仍然存在许多疑问。
比如,殷墟的王宫究竟是什么样的结构?祭祀场所的布局是否与商代的宗教信仰有关?这些问题至今仍然没有确切的答案。
另一个谜团是商代社会的政治制度。
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关于商代的政治组织和权力结构,历来存在争议。
有学者认为商代实行的是世袭制度,王权至高无上;也有学者认为商代实行的是宗法制度,贵族家族共同参与政治决策。
中国古代史中的古代文明遗址

中国古代史中的古代文明遗址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古代文明遗址更是数不胜数。
这些遗址见证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也是人们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依据。
下面,我将带您了解中国古代史中一些重要的古代文明遗址。
1. 夏朝遗址:夏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传说中的王朝,虽然有争议,但夏朝遗址的发现为这个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夏朝遗址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其中最著名的是河南安阳的殷墟。
殷墟是商朝的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文字记录和青铜器等重要文物,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 商朝遗址: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其遗址由于历经沧桑,很多已经较为模糊。
不过,在河南安阳的殷墟仍然能够看到一些遗址的残存。
除殷墟外,湖北荆州的杨家岭遗址也是商朝的重要遗址之一。
杨家岭遗址是商朝的都城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等,展现了商朝的繁荣和发展。
3. 周朝遗址: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维持了近800年的统治。
周朝的遗址主要分布在陕西、河南、湖北等地。
其中,西安的周原遗址是最重要的,是周朝第一都城镐京的遗址。
周原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陶器等,展示了周朝时期的文化和经济状况。
4. 秦朝遗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
秦朝的遗址主要分布在陕西、河南等地。
其中,西安的秦始皇陵是最著名的秦朝遗址之一。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富盛名的陵墓,它的发现和保护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5. 汉朝遗址: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王朝,其文化和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汉朝的遗址分布广泛,较为重要的有河南郑州的洛阳故城、陕西西安的长安城。
洛阳故城是汉朝东汉时期的都城遗址,汉朝文化和艺术在这里达到了巅峰,例如著名的白马寺和洛阳牡丹等都是属于这时期的遗址。
以上只是中国古代史中一部分重要的古代文明遗址,每一个遗址都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社会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土青铜器最多的地方是哪里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出土青铜器最多的地方是哪里》的内容,具体内容:青铜器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呢?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出土青铜器最多的地方,欢迎阅读!出土青铜器最多的地方光就宝鸡的地理位置,出土大量的青...
青铜器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呢?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出土青铜器最多的地方,欢迎阅读!
出土青铜器最多的地方
光就宝鸡的地理位置,出土大量的青铜器不足为怪,著名的讨商伐纣西周也是古代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
因为宝鸡市周秦王朝的发祥地,也是在这里建立了西周王朝的政权。
很多青铜器上都有铭文记录着封建王朝的兴败衰亡,更多记载的是墓主人身份权利和地位。
青铜器上的铭文也是体现它本身价值的一种肯定,字越多越显得珍贵。
宝鸡出土的很多青铜器被国家故宫博物院所展览,你在故宫看到的青铜器有一大半都来自这里,故宫里的青铜器只是冰山一角,最多的地方应该是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
青铜器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时代缩影,它高贵象征着权利和地位。
也是封建王朝时期所留下最好的历史见证,为我国考古研究提供了很多珍贵的参考资料。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基本陈列"青铜铸文明",以考古研究成果和历史文献为依据,荟萃了宝鸡地区出土的商周时期青铜器1500多件,目前绝大多
数真品在国家故宫博物院收藏。
其中有国家一级文物:何尊、逨盘、胡簋、史墙盘等百余件,它们有的浑厚凝重,气势磅礴;有的工艺高超,精美绝伦;有的则以铭文见长,历史研究价值极高。
何尊。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镇院之宝,1963年出土于宝鸡贾村塬,西周早期的盛酒器。
通高39厘米,重约14.6公斤。
器物内底铸有铭文122字,记载了成王完成营建成周洛邑的重大历史事件。
并在铭文中出现最早的"中国"一词。
陕西省、宝鸡市文物部门在对石鼓山西周墓葬区进行考古勘探过程中发现一批重要文物,考古队已完成发掘小型墓葬10座、中型墓葬1座,共出土青铜鼎、簋、钺、戈、凿、镞、铃等12件,陶鬲6件,陶罐10件,另外有玉饰、石、贝等器物。
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石嘴头村四组村民在修建房屋开挖地基时发现有
青铜器,立即主动报告,文物部门当即展开抢救清理,发掘商末周初贵族墓葬一座,出土各类文物101件(为探讨该区域姜姓戎人与姬姓周人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较为系统的科学考古资料。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宝鸡地区乃至关中地区商周考古学文化,以及西周考古学文化的面貌,根据国家文物局指示安排,由陕西省、宝鸡市组建石鼓山考古队。
宝鸡市辖区出土青铜器最多的应该是岐山县境内,岐山县县志里也有很多记载。
出土最大的青铜器
我国出土最大的青铜器是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
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现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
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
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
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
经研究考证,鼎腹内壁铭文"后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妌的庙号。
后母戊鼎是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在商后期铸造后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要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经测定,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古文献记载制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
青铜器主要作用
基本功能
在古人心目(古代文献)中,青铜器有两种基本功能或用途,一是"纳(内)、入",即盛装物件;一是"设"即陈设布列。
《礼记礼器》说得很明确:"三牲鱼腊,四海九州之美味,笾豆之荐,四时之和气也,内金,示和也。
束帛加璧,尊德也;龟为前列,先知也;金次之,见情也。
"郑玄注:"金炤物,金有两义,先入后设。
" 纳是青铜器的第一位的基本功用,而纳的基本目的是"示和"。
所纳对象即古文献所谓"实物(所实之物)",就是上面
所说"三牲鱼腊","四时之和气"之属,实际就是牺牲(肉食)、黍稷(主食)以及酒醴之类祖先生前生活必需品。
而其主要就是把诸如此类分别纳入鼎簋尊彝等各类器物中,然后作以调和以供祭祀祖先之用。
《说文》说:"鼎,和五味之宝器。
"《吕氏春秋本味》记载伊尹"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国语郑语》记载史伯说:"夫和生实物,......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是以和五味以调口,刚四肢以卫体。
"《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晏婴说:"和如羹焉,水、火、醯、盐、梅,以烹鱼肉。
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
济其不及,以泄其过。
......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
"都在申明用青铜器调济容物,"和五味"以"示和"的基本意思。
其调和方法就是"济其不及,以泄其过",而最终目的则在于和人心,"成其政"。
深层意义
以金示和还有另一层或者说更深一层的意义,这就是"炤物"或"象物"示和。
《左传宣公三年》说:"铸鼎象物,使民知神奸......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原来铸鼎,制作青铜器不仅用来盛装和调剂牺牲等给祖先奉献的礼物,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象物",也就是在铜器外表刻画"物"的图像。
通常所说铜器花纹实质就是图物象物。
那"物"是什么呢?答案其实非常简明。
"物者,方物、神物也。
""物"也就是人们所崇拜的神灵,或者视之为自己祖先所由来的神物,有类于西方所谓"图腾"。
当年傅斯年先生在其《跋陈擿君春秋公矢鱼于棠说》首次发明:"物即图腾",可谓真知灼见。
其实先秦文献所见诸多"物"字,很多都可以这样来理解。
如《尚书旅獒》:"毕献方物";《诗大雅生民》:"有物有
则";《左传》中《隐公五年》:"取材以章物采",《桓公二年》:"五色比象,昭其物",《宣公十二年》:"百官象物而动";《国语》中《周语》:"服物昭庸",《越语》:"民神杂糅,不可方物";以及《周礼》中《春官大宗伯》:"以疈辜祭四方百物",《司常》等"旗物",《大司乐》:"六变而致象物及天神"等等。